高等教育学(简答与论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高等教育的概念及其特征。

(1)概念: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2)基本特征:第一,高等教育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第二,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第三,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

2.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是怎样兴起的?

3.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具体体现有哪些?

所谓高等教育的特殊性,是指高等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活动所具有的特殊情形,主要体现在:(1)高等教育活动的性质和任务具有特殊性。

a)高等教育的性质属于培养高级人才的专业教育,在教育层次上高于初等教育和中等

教育,而且在高等教育内部,也有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层次,具有比较鲜明的层

次性。

b)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2)高等学校的教师行为与活动具有特殊性。

a)高等学校教师具有更强的学术性;

b)更强的专业性;

c)大学教学还具有创新性。

(3)高等学校学生具有特殊性

高等学校学生已经进入成年期,身体和心理发展接近或达到成人水平,具备了高度的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男女性别差异鲜明,情绪情感更为丰富,学习动机、态度、兴趣和理想表现为多样化,主体意识明显增强。

(4)高等学校职能具有特殊性——教育教学职能、科学研究职能、社会服务职能。

4.试述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了解高等教育——可以系统地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概念、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功能、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等理论,并通过这些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

(2)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高校的教书育人工作,既是按照教学规律、原则和方法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通过教师的知识素养、品格、态度和敬业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形成重要影响的过程。

(3)有助于高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

(4)有助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高校教师专业化是指高校教师所应达到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其中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既有学历标准要求,也有必要的高等教育理论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5.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2)调控作用

(3)激励作用

(4)评价作用

6.简述高等教育目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1)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指高等学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对接受高等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所提出的统一标准与总体要求。

(2)专业培养目标——指高等教育的各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特点而确定的对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规格的总规定。

(3)课程目标——为实现本专业目标所要建构的课程体系;每一门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7.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注重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注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8.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目的观的认识。

(1)高等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是基于人的社会性提出的,主张人的教育和发展要适应社会的需要。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人,它特别关心个体社会化、公民道德和社会政治。这种观点由于强调社会利益的至高无上,因此在高等教育实践中,更多强调高等教育要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科研和教育教学目的中更多体现政府的指导思想;教育模式更多主张实行严格的专业教育;专业设置主要根据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社会职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直接影响着大学培养计划与过程。

(2)高等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要是从个体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在高等教育的实践中,多强调高等教育要促进个体的发展,多体现受教育者自身的要求;多采取普通教育的模式,课程安排要围绕训练心智展开,使个体未来的发展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广泛的人文基础上。

(3)两种观点均值的肯定,但从根本上讲是不全面的。应将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作为教育实践活动,首先要服务的是社会,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一定社会培养人才。二社会对人的需要必然要涉及到人才的发展问题。二者共同作为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并根据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各自在教育目的确定中的具体作用,为解决教育目的的一句问题确定了正确的途径。

9.试述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1)教学工作——广义的教学包括培养人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学是指学校教育中教师引

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有时特指课堂教学。

(2)科研训练——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可以直接推动学科的发展,使学科教学内容不断得以更新,教师通过授课使学生所学内容是当前最新的。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可以促进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可以提高所培养人才的质量。

(3)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其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其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培养其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4)教学工作、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三者的着力点和具体方法不同,但在实施过程中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都是尽力围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个方面的工作任务来进行的,从而全面实现高等教育的目的。

10.简要说明高等教育结构是如何划分的?

(1)高等学校的宏观结构

a)形式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同的办学方式及其比例关系,即一般高等教育与

其他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之间的比例。

i.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

ii.公立高等学校和私立高等学校

b)层次结构——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c)科类结构——指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主要表现为校、系、科、专

业的结合形势。

d)类型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不同类别的高等学校的构成状态。我国学校包括三

种类型,即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

i.按照学科门类——单科性院校、多科性院校和综合性大学。

ii.按照职能划分——教学型院校、教学研究型院校和研究型大学。

e)区域结构——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状况,或者高等学校数量、类型、层次的地区分

布情况。

(2)高等学校的内部结构/微观结构

a)组织结构

b)课程结构

c)教师结构

11.什么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

主要指高等学校的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及其运行机制。它既有宏观上政府、社会与高等学校的联系方式,也包括微观上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

12.高等教育的功能有哪些?

(1)基本功能

a)政治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