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简答、论述题)
高等教育学(简答、论述题)

高等教育学(简答、论述题)《高等教育学》复习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为历年简答题★为历年论述题1、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P:11~121)有助于我们掌握高等教育的理论,树立先进的高等教育的观念,指导高等教育时间,提高工作的自觉性;2)有助于我们掌握正确的高等教育活动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提高从事高等教育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3)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高等教育活动的科学方法和工作规程,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4)有助于我们了解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价值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研究高等教育,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
2、中世纪大学的局限与意义P:20局限性:1)浓厚的宗教性质;2)组织和纪律上松散性;3)教学上的繁琐性。
贡献:1)中世纪大学是历史上最早的最有代表性的独立形态高教机构,为西方近代高教的发展开辟了源头,提供了框架;2)孕育了近现代高教的基本理念与思想要素,确立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传统,培育了近现代大学的独立品格。
3)在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形式等方面积累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经验,为近现代高教中一系列教学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P:24提出两条最基本原则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2)学术自由的原则。
洪堡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人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去进行符合道德原则的行动”,另外还强强调纯粹科学的教育,认为纯粹科学的抽象思维是精神训练的极好材料。
4、政治对高等教育的作用P :44~50作用内容: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教发展方向;2)阶级关系规定高教发展的利益追求;3)政治任务影响高教的发展重点;4)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教发展的主要环节;5)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高教机会的扩展;6)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
作用性质:直接制约、间接性和交织融合。
5、◆◆◆★经济对高等教育的作用P :52~56(一般关系和特殊关系)高教都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
(一般关系)经济制约着高教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制约着高教发展规模;2)经济制约高教发展决策;3)经济制约高教结构的完善程度;4)经济促进高教终身体系的形成。
高等教育学简答

高等教育学简答:一、简述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2、教育的历史性3、教育的阶段性4、教育的生产性5、教育的民族性6、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二、简述当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1、高等教育学的问题领域在不断扩大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在发展3、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不断发展4、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育改革的联系日趋加强5、高等教育学术理论的国际化影响越来越明显三、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育改革日益加强的联系1、为发展搞等教育理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2、教育改革也迫切需要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四、试述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高等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高等教育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高等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2、高等教育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制约着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重要影响。
3、高等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高等教育为社会政治制度所制约;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制约和影响;高等教育对文化有重要的反作用,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功能。
五、为什么说高等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1、高等教育是提高劳动者能力的重要手段2、高等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3、高等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六、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认识1、遗传因素主要是指人的集体构成、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性等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
第一、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的和前提条件;第二、它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第三、遗憾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2、主观能动性3、社会环境4、实践活动5、教育七、试分析当代对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现实要求1、当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实施立体交叉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2、从人的和谐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式来看,高等教育必须把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结合起来,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等教育学论述题

三、论述:1、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认识!答: 1.社会本位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依据。
社会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这种观点强调人是社会产物,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人。
这种教育目的观所关心的是个体社会化、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政治品质的发展。
持社会本位观的人以社会为观察问题的立足点,认为社会与个体关系结构类似于“有机体”与“细胞”的关系结构。
社会作为有机体,个体则分布在由社会各个子系统组成的“器官”中,起着机体基质的作用,社会处于决定性、中心的地位。
社会是目的,个体则处于从属地位,是实现社会目标的手段,个体必须加入某一社会系统,担任一定的社会角色,个人才有价值。
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及理论依据个人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
这种高教目的观所关心的是个人价值,即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健全人格形成和个体生活幸福。
持个人本位观的人将教育的立足点移至个体,认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类似于“有机体”与“环境”的关系。
个体作为有机体,而社会则成了个体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个体实现自己生命价值与发挥潜力的舞台。
个体处于中心地位,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是目的,社会是为个体生存与发展服务的手段。
3.两种价值观的评析及现实抉择(这一块是答案的重点)这两种高等教育目的观既有合理之处,也各有其局限性。
社会本位观肯定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强调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把服务于社会放在首位,这对于高等教育走出“象牙塔”,密切与社会的联系,发挥高校的功能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另一方面,绝对的社会本位观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一些问题:导致高等教育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波动而波动,使高等教育缺乏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往往做出一些违反教育规律的蠢事;没有分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容易导致高等教育走偏方向和短视行为;容易助长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忽视和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高等教育的______。
A. 学科B. 专业C. 课程D. 活动2.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是指高等教育的______。
A. 质量B. 规模C. 结构D. 效率3. 以下哪项不属于高等教育的功能?A. 人才培养B. 科学研究C. 社会服务D. 经济盈利4.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通常包括______。
A. 知识传授B. 能力培养C. 素质提升D. 所有上述选项5. 现代高等教育强调的是______。
A. 应试教育B. 素质教育C. 职业教育D. 精英教育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高等教育的______、______和实践。
7.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主要体现在学生流动、教师流动以及______的流动。
8. 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应该符合社会需求,注重______与______的结合。
9.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内部质量保障和______。
10.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终身教育,强调学习者的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12. 阐述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3. 论述高等教育在促进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14. 分析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五、案例分析题(共30分)15. 某高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等。
请分析这些措施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你对此的看法。
【答案】1. A2. B3. D4. D5. B6. 理论、实践7. 学术资源8. 理论与实践9. 外部质量评估10. 自主学习能力11.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高等教育的本质、功能、目标、结构、过程、管理、评价以及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
12.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体现在为社会提供人才支持、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参与社会服务等方面。
高等教育学论述题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其中,“专业教育”表明的是高等教育的性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是讲高等教育的起点或基础,表明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位置是最“高”的。
并非所有的专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这里“完全的中等教育”是使“专业教育”这一概念上升到“高等教育”的重要范畴。
“学术性或职业性”是对“专业教育”的类型及其“有机结合”要求的进一步揭示。
2、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1、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的运行形及其基本发展规律。
(1)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人类社会有目的、有计划的高级教育活动,教育对象是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人,以使他们成为具有高深知识和较强能力的专门人才为目的。
(2)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
高等教育自身的运行形态可分为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事业和高等教育思想。
高等教育活动属于实践形态、高等教育事业基本上属于制度形态、高等教育思想属于观念形态,三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3)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主要有以下三条:一是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二是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律,三是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协调发展规律。
1、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答: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1)有利于增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2)有利于深化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3)有利于提高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1、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高等教育结构的构成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即布局)等。
高等教育学 论述题

高等教育学论述题一当代世界高教的发展趋势第一,高教普及化。
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高教开始普及化进程。
20世纪后期,少数发达国家率先实现高教的普及化。
21世纪初期,各国都已将发展教育及高教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大力推进高教的普及化。
第二,高教多样化。
具体表现为高等院校的层次和规模多样化、教学组织的多样化、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和学生成分的多样化。
第三,高教国际化。
各国高教的合作与交流将日益广泛,国际性或跨国建立的高校将成为普遍现象,各国相互承认学历。
教育目标上,培养学生全球意识将成重要内容。
第四,高教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信息技术为手段,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第五,高教质量观多元化。
随着高教多样化,高教质量观和质量标准也具有多样化特征,教学型与研究型大学、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学术理论型人才与职业应用性人才的质量标准都不同。
二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建构1.学术自由.2.大学自治.3.教授治校.4.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现代大学基本理念。
学术自由理念是最古老的大学理念,有两层含义:一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研究自由;二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自由。
建构该理念,应使社会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念,形成保护学术自由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大学形成珍视学术自由、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风尚,使教师养成严谨治学态度和高尚学术人格。
大学自治理念是西方大学最具传统特色的理念,它既是维护学术自由的手段,又是确保大学独立性的根本保障。
要建构该理念,应当强化自主办学观念,正确处理大学自主与政府干预的关系,切实增强高校自主办学能力,使高校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教授治校理念是大学自治理念的逻辑延伸,是依靠教师办学观念的集中体现。
要建构并实施该理念,应当树立依靠教师办学观念,改革学术权力削弱、行政权力增长的旧俗,提高教授群体的学术素质与国际影响力。
高等教育学简答

《高等教育学》简答及论述预测题简答: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四.|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在可承受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2.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六.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改革重点和方向1.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的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2.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3.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教师评聘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4.教师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在涉及解聘、缓聘等事务时,要体现学术管理中专家团体的权威性特点。
七.高校教师的任务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2.开展科学研究:3.为社会服务。
八|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1.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2.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3.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体性。
九|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途径1.加强师生间的理解沟通;2.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影响学生:3.要树立正确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不同的观点。
十|教学过程的特殊属性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3.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教育现象B. 教育规律C. 教育活动D. 教育实践答案:B2.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实证研究B. 理论研究C. 比较研究D. 所有以上答案:D3.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A. 培养应用型人才B. 培养研究型人才C. 培养创新型人才D. 培养复合型人才答案:C4. 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
A. 以理论为主B. 以实践为主C.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D. 以考试为主答案:C5. 高等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应该()。
A. 重视学历B. 重视经验C. 重视科研D. 重视教学答案:C6. 高等教育的评估体系应该()。
A. 以学生为中心B. 以教师为中心C. 以课程为中心D. 以学校为中心答案:A7.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是()。
A. 越来越封闭B. 越来越开放C. 保持现状D. 无法预测答案:B8. 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
A. 政府拨款B. 学费收入C. 社会捐赠D. 所有以上答案:D9. 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是指()。
A. 学术研究的自由B. 学术表达的自由C. 学术选择的自由D. 所有以上答案:D10. 高等教育的学位制度包括()。
A. 学士B. 硕士C. 博士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包括()。
A. 高等教育管理B. 高等教育政策C. 高等教育评估D. 高等教育国际化答案:ABCD2. 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应该()。
A. 增加课程的多样性B. 提高课程的实践性C. 减少课程的难度D. 强化课程的互动性答案:ABD3. 高等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应该()。
A. 提高教师的学历B. 提高教师的待遇C.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D.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答案:ABCD4. 高等教育的评估体系应该()。
A. 客观公正B. 科学合理C. 易于操作D. 促进发展答案:ABCD5. 高等教育的经费管理应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学》复习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为历年简答题★为历年论述题1、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P:11~121)有助于我们掌握高等教育的理论,树立先进的高等教育的观念,指导高等教育时间,提高工作的自觉性;2)有助于我们掌握正确的高等教育活动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提高从事高等教育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3)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高等教育活动的科学方法和工作规程,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4)有助于我们了解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价值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研究高等教育,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
2、中世纪大学的局限与意义P:20局限性:1)浓厚的宗教性质;2)组织和纪律上松散性;3)教学上的繁琐性。
贡献:1)中世纪大学是历史上最早的最有代表性的独立形态高教机构,为西方近代高教的发展开辟了源头,提供了框架;2)孕育了近现代高教的基本理念与思想要素,确立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传统,培育了近现代大学的独立品格。
3)在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形式等方面积累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经验,为近现代高教中一系列教学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P:24提出两条最基本原则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2)学术自由的原则。
洪堡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人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去进行符合道德原则的行动”,另外还强强调纯粹科学的教育,认为纯粹科学的抽象思维是精神训练的极好材料。
4、政治对高等教育的作用P :44~50作用内容: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教发展方向;2)阶级关系规定高教发展的利益追求;3)政治任务影响高教的发展重点;4)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教发展的主要环节;5)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高教机会的扩展;6)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
作用性质:直接制约、间接性和交织融合。
5、◆◆◆★经济对高等教育的作用P :52~56(一般关系和特殊关系)高教都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
(一般关系)经济制约着高教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制约着高教发展规模;2)经济制约高教发展决策;3)经济制约高教结构的完善程度;4)经济促进高教终身体系的形成。
特殊关系:1)在市场经济体制中,高教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受到高教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调节;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教发展进程、发展方式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计划的调控。
6、科技进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P :58~611)促进了新的高教职能的产生,拓宽了高教发展空间;2)改变了高教专业设置,极大地丰富了高教内容;3)改革了高教的层次结构;4)促使高校强化科学研究;5)强化了高等院校于产业的联系;6)提升了高教的社会地位,为高教的发展营造了理想的社会氛围。
7、基础教育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作用P :65~671)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2)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
8、高等教育的政治价值P :68~71(一)促进社会政治延续1)促进社会政治目标的实现;2)维持和发展社会政治关系;(二)推进社会政治生活1)高教通过提高统治阶层的文化水平而使管理趋于科学化;2)高教可以提高民众的政治素养,从而增加国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三)促进个体政治化社会。
9、◆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P :71~731)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33%归因于教育,贝克尔)2)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10、◆高等教育的文化价值P:74~76高教在构成文化本体与传递、深化文化方面有特殊价值。
(一)大学亚文化;(二)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承、改造和创新方面。
11、◆★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知识改变命运”反映了高等教育的何种价值?为什么?)高教的个人价值即高教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主要表现在1)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2)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3)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4)提升个人社会地位。
12、◆为什么说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P:79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也是高校最古老的职能。
2)中世纪大学的文法神医都是培养相应的专业人才而设立的。
3)中世纪大学到现代大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一直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
4)高等学校培养着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各层次专门人才。
13、◆怎样理解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这一职能?P:811)高校服务社会的对象是全面而广泛的;2)高校服务社会的组织形式呈多样化热点;(教师个人、院校、高校之间、高校企业间开展的社会服务)3)高校直接服务于社会的职能也是高校自身智力资源的具体体现。
14、◆◆高等学校的职能P :79~82①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②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既是高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保障,又是高校不同于其他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③为社会服务是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校应付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15、◆◆高等学校教育对象身心的特殊性P:861)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2)具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丰富的知识面;3)具有较好的品德修养;4)具有较为远大的理想;5)面对的压力较大;6)心理成熟度还不够高。
16、◆高等教育目标的作用(意义)P:89①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结果起着规范的作用;②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③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
17、◆◆★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内涵P:901)社会本位认为教育的目的应根据社会的需求来确定,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之外别无目的。
2)个人本位认为教育目的应该根据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人生来就有生长和发展的本性,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其发展,实现个人价值。
3)这两种观点都有偏颇;从本质上看,个人的发展需要与社会的发展需要是辩证统一的。
4)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其实质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同时,反过来说……。
18、◆高等教育目标中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P:91~931)心与身的关系,即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2)德与才的关系,即道德品质与才智的关系(教育目的中最重要的关系);3)品德素质内部的社会性品德与个性心理品质之间的关系。
4)才智素质内部的知识、智力、能力的相互关系。
19、◆高等学校课程的主要特征P :1141)高校课程专业性;2)高校课程探究性;3)高校课程前沿性。
20、◆◆高等学校课程结构的具体内容P :114~117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21、高等学校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P:120~1211)科学性;2)量力性;3)满足性;4)过程性;5)经济性原则。
22、★教学过程一般规律(请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教学过程一般规律的理解。
)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3)教学过程是实现人的发展的过程。
23、◆怎样理解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P:125~1261)教学过程中的对象不同,它是以他人或前人已发现的系统的学科知识为对象,主要是书本知识;2)教学认识的条件和形式不同,教学认识活动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再发现过程);3)科学家和人类的认识活动是无限的,而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学生在认识内容和路线上的确定性,教学过程也就成为可控过程。
24、◆怎样理解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P:126~127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方配合,共同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是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相结合的活动;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不仅体现在认识方面的交流和分享,还有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
25、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P :128~1301)专业性:高校教学是以专业为基本教育单位进行的;2)独立性:师生双边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3)创造性:高校教学过程让学生从事科研研究有所创造的过程;4)实践性:高校教学过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26、★★★★★★★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①结合任教学科的特点对教学原则体系加以评述;②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应遵守哪些原则?联系专业实际详细论述其中2条或3条原则;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述教学原则的基本内容;④“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是高校教学中必须贯彻的重要教学原则,请结合所任教学科或所学专业对该原则加以论述。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三)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四)理论联系实际(五)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六)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七)博与专相结合(八)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用过程教育代替结论教育;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环境;把研究列为考核学业重要指标)以上八条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必须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各项教学目标的实现。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简答、论述)(一)1)科学性是指教学给予学生的是反映客观真理的知识,教学反映当代最新的科学成就;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要符合青年的特点;2)思想性是指教学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方向,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基本要求是:3)确保教学的方向性与科学性;2)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必须符合现代科学发展水平;3)充分发掘教材的内在思想性;4)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独立思考的品质。
2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P :134 ~135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正确理论教学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和掌握教材,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形成对职业和专业的正确见解和信念,反映了知行合一规律。
28、◆◆班级授课制及其优缺点P :141(一)优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学对象;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作用。
(二)缺点:不利于因材施教。
29、◆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P :143~1441)教学活动小规模化;2)教学活动短学程化;3)教学场所多样化。
30、◆◆◆◆◆备课及其基本要求P :144备课是教师为教学做的准备工作,也就是平常说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
一堂好课需要: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气氛活跃。
31、问答法(或讨论法)及其具体要求P :150~152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提出问题,巩固一支获取新知的教学方法。
基本要求:精心设计问题;问题须表达清楚、准确,简明扼要;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讨论法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