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加简答题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高等教育学

名词解释: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是一个学科群,是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同时与自然科学存在大量的交叉。

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从结构上讲,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合部分,是教育的最高层次,同教育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就规律而言,教育同高等教育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高等教育同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存在共同的规律,这种规律即教育的一般规律,同时高等教育又有自身的特殊规律。

教育现象:是人们通过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教育事物各个方面的外部表现形态,是教育事物的外部联系。

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作为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其表现形态是多维度,多方面的。

教育本质:教育的质主要是通过教育的属性反映出来的。

教育具有许多方面的属性,如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以及促进人的发展等方面的属性。

通常,我们不能用教育的某种属性来代替教育的本质。

认识教育的本质,需要从根本上回答教育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是什么。

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它是现代世界任何国家高等教育都要经历的阶段,存在某种必然性。

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还必须处理好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关系,确立多元教育质量观。

民主化:高等教育民主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涉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

另一层含义提现在高等教育管理上。

终身化: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思潮,除现在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并传入我国。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确认“终身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制度”。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终身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通过“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亦即高等教育多应有的国际意识,国际交流,国际合作和国际理解。

其过程是提高人才质量,推动本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福建省2012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材料

福建省2012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材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材料一、是非判断题 (10题)1、(√)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实施的途径。

2、(√)教育目的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3、(√)在高校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有教学工作、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等。

4、(√)高等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既有合理之处,也有局限性。

5、(×)美国学者马丁.特罗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高于15%时,标志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6、(×)美国学者马丁.特罗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高于50%时,标志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7、(×)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类学校的方针政策。

8、(×)《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四级。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

10、(√)权利分散型高教宏观管理体制又称为分权制。

11、(×)目前我国公立高校领导体制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

P137(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2、(√)《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3、(√)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14、(√)高教结构是指高教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

15、(×)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校的整个教育制度。

16、(√)高教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17、(×)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是属于高教结构中的微观结构。

18、(×)科类结构是属于高教结构中的微观结构。

19、(×)课程结构是属于高教结构中的宏观结构。

20、(√)结合日常教学是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途径之一。

21、(×)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相同的目的与途径。

(不同)22、(√)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征有:人才培养的目的,现实参与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2012年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

2012年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

2012年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张爱华编著)考试答案题库河北省高等教育学考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 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A夸美纽斯 B 康德 C 赫尔巴特 D 洛克2 《林哈德与葛玛德》的作者是( )A卢梭 B 裴斯泰洛奇 C 克伯屈 D 鲍尔斯3 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制度化的教育”和()A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社会教育 D 非制度化的教育4 在1982年通过的我国宪法中对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A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B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C 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D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5 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 B 壬戌学制 C 壬子-葵丑学制 D 暌犯学制6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所反映的教师所扮演的角色()A监护人的角色 B 管理者的角色 C 榜样角色 D 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7 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教育关系 B 社会关系 C 心理关系 D 法律关系8 核心课程的研制者主张()A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 B 以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为中心C 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D 以学科为中心9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的提出者是()A赞可夫 B 维果茨基 C 巴班斯基 D 苏霍姆赫斯基10 “测量“是学业评价的一种特殊手段,它()A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 B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C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D 特别适合对美术、音乐等学科进行评价11 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采用“教学论’一词的是()A麦克默里 B 布里格斯 C 拉特克 D 德加尔谟12 心理学上主要有两种观点解释学生的失范行为,一种是“心理缺陷理论”,另一种是()A手段-目标说 B 控制缺乏说 C 差异交往说 D 挫折-侵犯说13 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活动课时制 B 特朗普制 C 开放课堂 D 个别教学14 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被称为()A总结性评价 B 绝对评价法 C 相对评价法 D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15 教育教学研究中最基本常用的研究方法是()A调查 B 实验 C 经验总结 D 个案研究二多项选择题16 德育的任务包括()A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点 B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C 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D 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E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17 教育制度所具有的自身独特的特点包括()A客观性 B 取向性 C 随意性D 历史性E 强制性18 教学设计的依据包括()A现代教学理论 B 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C 教学的实际需要D 学生的需要和特点E 教师的教学经验19 斯金纳的直线式程序学习的主要特征包括()A大步跃进 B 呈现明显的反应C及时反馈 D 自定步调学习 E 高错误率20 终生教育观点和理论的要点包括()A连续性 B 整体性 C 广泛采用指导性教育方法D 广泛采用创造性教育方法E 重视个人和小组三名词解释21 隐性教育功能22 发展性教育的目的23 美育24 学校教育制度25 教学四简答题26 简述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27 简述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28 简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29 简述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30 简述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31 简述当前学生失范行为的主要表现五论述题32 试论班级教学管理的内容33 试论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河北省高等教育学考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的()。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一, 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2、高等教育大众化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跨入大众阶段后,不断培养大批普通民众直至普及阶段来临之前的发展过程.3、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从整体出发,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4、通才教育是相对传统"专才"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该教育模式注重人才多方面素质的培养,除了具有专业特长外,还要培养人的社会能力,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5、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6、教学过程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7、教学: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系统内通过媒介进行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

8、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有着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学评估是指对影响教学活动的所有因素的评估。

它既包括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估,又包括教学质量的评估。

狭义的教学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系统的检测,并评定价值及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

它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所有有效教学与成功教学的基础.9、教学方法:大学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的方式;大学教学方法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方法,具有科学方法的性质;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在于师生联系方式与科学方法的统一。

10、威斯康星思想在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通过培养人才和输送知识两条渠道, 打破大学的传统封闭状态,努力发挥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积极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11、社会本位论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12、隐性课程也叫广义课程,指包含学生在计划的教学内容之外,通过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13、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14、莫里尔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 3 万英亩,用这些土的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15、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教育学简答题与名词解释.doc

教育学简答题与名词解释.doc

教育学简答题简答题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

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

(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12、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反映社会发展要求;有效地协调其它教育影响;符合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的动物园文化环境,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益有趣的教育活动;注重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学》一、1.高等教育:指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2.高等教育学:是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立足于高等教育而产生,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一,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方面的理论问题。

3.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4.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系统本身相互作用和与外界相互作用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

5.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指在高等学校教育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

它既含宏观的政府、社会与高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也含微观里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6.高等学校学制:规定高等教育范围内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与联系。

7.学科:是按学问性质划分的门类或研究领域,是高等学校专业性质分类的基本标准之一。

8.专业:是高等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

9.课程:是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是为学生个性全面发展而创设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10.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教育活动,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

11.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12.教学计划: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13.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14.高等教育全球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相关理念和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跨国性的相互影响,以及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全球化自由流动。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版)1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第一版)1

高等教育学(1-14章)一、名词解释.1.中世纪大学: 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 它是在仿照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种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机构, 并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育活动系统, 其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教学方式等都为近现代高等教育活动所直接继承下来。

2.高等教育: 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3.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 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4.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 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 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最早的教育方针: 是1957年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 应该使受教育都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6.最新的教育方针是十六大提出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们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7、教育目的: 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8、培养目标: 是指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9、马克思主义理想中的人的全面发展: 是指人的体力、智力、道德品质及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10、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 即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

代表人物:卢梭11.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代表人物: 涂尔干12.通才教育: 是一种通识教育,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 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13、专才教育: 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

专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 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 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高等教育学-名词43个简答37个论述15个

高等教育学-名词43个简答37个论述15个

名词解释43个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结构。

其构成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公立、私立;全日制、业余;函授、夜大、电大、自考)、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即布局)等。

构:指不同的办学形式及其比例关系,即一般高等教育与其他各种类型高等教育之间的比例,又称类型结构。

纵断面。

(国民经济技术结构决定:专科、本科、研究生)分为准,反映社会分工横断面。

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决定:工科、农科、林科、医药、师范、理科、财经、政法、体育、艺术、管理、文科、军事13大类。

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重点院校(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并重、科研教学兼顾)、一般院校(本科教育为主)、专科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艺型人才为主)。

构。

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既涉及不同地区高等教育的比较,它们各自的优势、特长等问题,又涉及它们的规模、科类、形式与层次等问题。

(梯度结构模式和中心城市模式)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也可做判断题)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一切教育工作营遵循的基本指针。

如果是简答题,还应加上: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才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通才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2(5世纪到17世纪)的大学,具有行会性、3年国会通过“赠地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历史上称之为“赠地学院”,后来大多数成为州立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为美国的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

4.社区学院:以转学教育、职业教育和闲暇教育等多种功能服务社会,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项创举。

5.国际化: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即高等教育所应有的国际意识、国际交流、国际合作和6率要达到15%—50%。

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及高7教育社会均等(教育公平)的问题。

二8教育广播电视兴起和教育民主化运动三种趋势聚合演化而生的。

无需正式学历,积累一定学分即可获得学位。

9.教育适应性:教育适应性指主动的创造性的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10、形式结构: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

如: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 11、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院校比例关系。

如:设研究生院的、以本科教育为主的、职校等12、地区结构:高等教育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同状态。

13.大学职能: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得以存在的依据和价值。

三职能观:产生于美国,著名的“威斯康星”是最重要的标志。

大学可以培养大量应用性人才和应用型研究从而直接1516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17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从整体出发,可分为宏观结构18192021是把现代管理科学和高22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

23.教学过程:教学条件下学生获得认识24式;大学教学方法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方法,具有科学方法的性质;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在于师生联系方式与科学方活动的所有因素的评估。

它既包括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估,有包括教学质量的评估。

狭义的教学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进行系统的检测,并评定价值及优缺点,以求2二战以后进入大科学时代。

特点是: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国家间合作、需要昂贵且复杂的实验设备、研究目标宏大等。

(第一类是需要巨额投资建造、运行和维护大型研究设施的“工程式”的大科学研究,又称“大科学工程”,其中包括预研、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一系列研究开发活动。

如国际空间站计划。

第二类是需要跨学科合作的大规模、大尺度的前沿性科学研究项目,通常是围绕一个总体研究目标,由众多科学家有组织、有分工、有协作、相对分散开展研究,如人类基因图谱研究。

)相对于传统小科学而言,大科学科研难度大,具有以下特点:高度创新性、高度的探索性、高度的综合性、高度的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原因和依据,是由教育自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构成即改造文理工医农学科齐全科类的单科和多科学院,且以单科学院CAI ,它是以动多媒终身体教学系统:通常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上,为开展网络多媒体教学所提供的控制系统,它包括多媒体育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专家、学者为核心,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为主体层次的需要。

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划、有组织进行的人为的可以控制的系统。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系统内通过媒介某个特定规则的制定者、解释者或执行者,他们被一个社会系统赋予了制定执行规则的权力,并使其他人处于服从状抓住教育学之间的中项。

保证学生作为主体开展活动,把学生能动的主体性、活动条件、对象以及目标在活动中组成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的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年,威斯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人才培养,发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提出“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所州立大学,它必须考虑每一项社会职能的实际价值,即它的教学、科” 程与适应大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而开设的非专业选修课,涉及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体育保健等广泛领域,此类课程是为培养学生人文、科学、健康等全面素质服务的。

答:①高教实践需要高教理论的指导;只有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才是教育的成功之道;②学习研究高教理论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大学教师从事的是科学与教育结合的工作,需有教育理论与答:高级性、专业性、学术性、公益性世纪,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更为重要的是,中世纪大学传播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等办学理念,为后世欧洲近代大学发展作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享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和劳动答:①教育目的是对教育预期结果的规定,②教育目标是由多种发展要素,多种发展层次所构成的具有可检验性的指标体系。

③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在含义的共同点都是对学生发展预期结果的规定;而区别在于,教育目的是对学生发展终极结果的原则规定,教育目标则是根据国家总的教育目的,在培养时间与学生发展状态上作出的具体规定。

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是紧密联系的,但不能答:①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一致性。

其一,两者互为存在条件;其二,两者互为发展条件;其三,两者在互动中发展;其四,使每个个体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

②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矛盾性。

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矛盾,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二是社会制度的制约。

三是传统观念的知识、能力、品德、体质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并以此划分分类目标。

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关键是能力目标);③思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大学科研具有三个方面重要意义:一是创造新的知识;二是培训高层次高质量人才的保证;三形装备服务)。

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对于提高高校自身人才培养质量与科研答: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片面的掌握书本知识到掌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的全面知识,由掌握知识到发展职能,由限于学习到创造性的培养等;②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人类积累的知识量越来越大,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内容出线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趋势,因此使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③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必然促进教学手段的更新,这就不仅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和新的仪器设备的应用等。

④教育与教学理论上的发展突破,必然 专”概括。

(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教学工作于科研工作的结合,一方面是指学生的学习与科研的结合。

后者主要表现在: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与追求真理的精神。

②大学教学的内容要反映最新科学技术的成果和研究动态。

③实行教学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密切结合。

④大学生直接进入科研领域。

(3)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进入大学后,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便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发展阶段,即以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学习者;②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调节者;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反思者、创造体;②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教学活动的积极推动者;③学生是具有③学生个性化的需要与接受能力 ④课个方面的关系,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环节的关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主修课程与第二专业课③教材的更新。

发动机,同步思维;结构严谨,说理深刻;虚实结合,表述生动;注意反馈,及时调整。

对应方法:①运用问题法(设疑和释疑);②运用逻辑法(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③理论联系实际及直观的方法;④教学语言的运用(干净、准确、生动);⑤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⑥学生听课方法的指导(善听、答:①课堂讲授。

针对性讲解、寓科学方法于讲授之中、推荐有关科学及重要文献并进行必要评价。

②辅导与答疑。

掌握学生自学状况,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质疑习惯;辅导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理解水平;辅导要因材施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

①大学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的方式②大学教学方法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方法,具有科学方法的性质③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在于师生联系方式与科学方法的统一,也是教学方法的结合;②评议过程:与校园文化相兼容;③评价技术:空间、时间、知识上的一致性,评价信息的全面性,评估方法的简单性;④评价策略:原则性与灵活性①目标子系统();②指标子系统(应成为开放系统、逐步更新);③评估人员子系统(由学生、专家评估人员和教育管理人员构成);④评估对象子系统(教学系统及其子系统都应列为评估对象);⑤方法子系统(搜集和处理信息给出结论的方法,包括教育测量与心理测量的各种方法,传统及一切可被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的共同要求;③学校内部进行教学管理的有效措施;④学校考核教师和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假设,在教学评估中有必要引进自我控制与同行语言结合的机制。

自我控制是一个过程,是教师在自我激励的基础上自我评价与自我诊断,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自我调节的活动。

经过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整这一周而复始的活动,就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

同行评议具有与自我控制一样的重要性,能使教师对自己有一个更正确的认识。

同行评议不仅在教师形成性评价中具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学校中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与职业发展的气氛也有很大的潜在价值。

在评定教师的教学水平究是大学三项基本职能之一。

学校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知识性,知识是学校工作的要素,通过传播知识培养人才。

大学不同于其他类型学校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知识的高深性,通过传播高深知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通过科学研究发现高深知识。

传播和发展高深知识离不开身为学者的大学教师对学术的追求。

学术追求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组织本质特征的表现。

①“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②大学学术之上有如企业利润之上;③大学学术追求的层次性,大学学术追求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表现为追求学术的意识,第二个层次表现为追求学术高度的组织性,能满足大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的需要;②大学学术思想活跃,后备力量充足,能满足大学科探索和创新的需要;③大学是信息集散地,满足大科学对信息的需要;④大学研究承担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适宜于原创性研究;⑤大学教师广泛开展自由选题的研究,大学是小科学的研究基地。

原则:①科研与教学相统一的原则②课2829则④可测性原则5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30合的新兴学科和应用学科发展不足②出现了学科专业新的失调,进而造成②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相连的应用型专业③鼓励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④提倡部分高等学校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 ⑤重视人文社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⑥要求高等学校加强传统专业学科的改生:继续贯彻按需培养;专科:培养各人类的思想库,那么大学就应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职能,即批判社会、改造社会学教学中更为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