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氨、乙醇物性表

丙酮、氨、乙醇物性表
丙酮、氨、乙醇物性表

物性数据

1# 硝基苯 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硝基苯的定性温度为:140110125()2 T C +==?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2040 30()2 t C += =?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硝基苯在12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331.0954710/o kg m ρ=? 定压比热容 )(77029.1C kg kJ C po ??= 导热系数 0.134945/()o W m C λ=?? 粘度 45.6898110o P a s μ-=?? 循环冷却水在30℃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3 995.78/i kg m ρ= 定压比热容 4.179 0/(k g pi c kJ C =?? 导热系数 0.61564/()i W m C λ=?? 粘度 0.00079732i P a s μ=? 2# 煤油 煤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密度825kg/m3,粘度7.15×10-4Pa ·s ,比热容2.22kJ/

3# 题目上面有 4# 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油的定性温度为: (℃)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 (℃)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可根据水的定性温度 按以下各式求水的物性: 式中——水的定性温度,℃; ——水的密度,kg/m3; ——水的比热,kJ/(kg·℃); ——水的导热系数,kW/(m·℃); ——水的粘度,Pa·s。

经计算可得水在90℃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30/88.975m kg =ρ 定压比热容℃kg kJ c p ?=/(194.40) 导热系数 ) ℃m W ?=/(6771.00λ 黏度 s Pa ??=-501076.30μ 循环冷却水在35℃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ρi=994 kg/m 3 定压比热容 c pi=4.08 kJ/(kg·℃) 导热系数 λi=0.626 W/(m·℃) 粘度 μi=0.000725 Pa·s 5# 6#

甲醇 丙酮 乙醇的GC定量分析教学内容

甲醇丙酮乙醇的G C 定量分析

精品资料 摘要:目的:建立法莫替丁中甲醇、丙酮和乙醇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 P-W a x;柱温:50℃保持3m i n,以20℃/m i n升温至120℃保持4m i n;载气为氮气;检测器为 F I D;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测得各溶剂线性均良好(r=0.9996~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6%,98.16%和98.04%,R S D分别为1.34%, 1.21%和0.94%;甲醇、丙酮和乙醇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04%、0.002%和0.004%;3批样品中上述有机溶剂残留量均符合要求。结论: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本品中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 关键词:法莫替丁;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有机溶剂残留量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是指在原料药或赋型剂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有机挥发性化合物。由于残留溶剂不仅没有疗效,还可能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影响药物的稳定性,故所有的有机溶剂应尽可能除去。为了保护患者免受药物中残留有机溶剂的伤害,需对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有机溶剂残留量进行测定。法莫替丁为组胺H2受体阻滞药,对胃酸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适用于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反流性食管炎以及胃泌素瘤。由于合成本品过程中使用甲醇等有机溶剂,故有可能会残留在产品中,本文参考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法莫替丁项下方法,建立了气相色谱法,以毛细管柱代替填充柱,同时测定法莫替丁中甲醇、丙酮和乙醇残留量,结果表明本法分离度高、灵敏、准确且简便。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药 美国惠普公司H P5890型气相色谱仪,甲醇、丙酮、乙醇及二甲基甲酰胺(D M F)均为分析纯试剂。法莫替丁自制样品(批号200302001、200302002、200302003),法莫替丁市售品(郑州瑞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30203)。 1.2色谱条件 色谱柱:H P-W a x(键合聚乙二醇,30m×0.32m m×0.50μm);柱温:50℃保持3m i n,以20℃/m i n升温至120℃保持4m i n;检测室温度:200℃;进样温度:200℃;载气:氮气;柱头压:68.95k P a;F D I 检测器;顶空进样0.5m L。 1.3溶液配制 对照溶液:称取299.8m g甲醇、500.2m g丙酮、499.6m g乙醇于100m L容量瓶中,加D M F稀释至刻度,为对照贮备溶液,每1m L含2.998m g甲醇、5.002m g丙酮、4.996m g乙醇。依次取0.2、 0.4、0.6、0.8、1.0m L对照贮备溶液 分别至10m L容量瓶中,加D M F稀释至刻度,制得系列浓度的对照溶液,每1m L含甲醇60.0、120、180、240、300μg;丙酮100、200、300、400、500μg;乙醇100、200、300、400、 500μg。 供试品溶液:称取2g供试品于20m L容量瓶中,加D M F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测定:精密量取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m L,分别置于25m L顶空瓶中,在80℃的恒温箱中加热30m i n,取顶空气0.5m L进样。 2结果与讨论 2.1专属性试验 取甲醇、丙酮和乙醇依次进样,记录保留时间作为定性指标。色谱图中各成分峰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2.577m i n、1.913m i m和 3.048m i n,各成分峰之间峰分离度良好。 2.2线性范围 取系列浓度的对照溶液(每1m L含甲醇60.0、120、180、240、300μg;丙酮100、200、300、400、500μg;乙醇100、200、300、400、500μg)依次进样,记录峰面积。将峰面积对浓度进行回归,得回归方程。 2.3回收率试验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水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对应表

水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对应表 一、水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蒸汽压是一定外界条件下,液体中的液态分子会蒸发为气态分子,同时气态分子也会撞击液面回归液态。这是单组分系统发生的两相变化,一定时间后,即可达到平衡。平衡时,气态分子含量达到最大值,这些气态分子对液体产生的压强称为蒸气压。 水的表面就有水蒸气压,当水的蒸气压达到水面上的气体总压的时候,水就沸腾。我们通常看到水烧开,就是在100摄氏度时水的蒸气压等于一个大气压。蒸气压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蒸气压越大,当然还和液体种类有关。 一定的温度下,与同种物质的液态(或固态)处于平衡状态的蒸气所产生的压强叫饱和蒸气压,它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如:放在杯子里的水,会因不断蒸发变得愈来愈少。如果把纯水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并抽走上方的空气。当水不断蒸发时,水面上方气相的压力,即水的蒸气所具有的压力就不断增加。但是,当温度一定时,气相压力最终将稳定在一个固定的数值上,这时的气相压力称为水在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力。当气相压力的数值达到饱和蒸气压力的数值时,液相的水分子仍然不断地气化,气相的水分子也不断地冷凝成液体,只是由于水的气化速度等于水蒸气的冷凝速

度,液体量才没有减少,气体量也没有增加,液体和气体达到平衡状态。所以,液态纯物质蒸气所具有的压力为其饱和蒸气压力时,气液两相即达到了相平衡。饱和蒸气压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饱和蒸气压越大,表示该物质越容易挥发。 二、水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对应表 水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对应表

三、水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换算公式 当10℃≤T≤168℃时,采用安托尼方程计算:lgP=7.07406-(1657.46/(T+227.02)) 式中:P——水在T温度时的饱和蒸汽压,kPa; T——水的温度,℃ 四、水的饱和蒸汽压曲线

丙酮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CSDS 丙酮编制日期:2012-06-08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丙酮 化学品英文名称:acetone 中文名称2:二甲(基)酮;阿西通;2-丙酮 英文名称2:Dimethyl ketone 主要用途: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 生产商: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Sinopharm Chemical Reagent Co.,Ltd 地址:上海市宁波路52号 邮编:200002 传真:86-021-******** 应急电话:86-021-******** 电子邮件地址:qc@https://www.360docs.net/doc/839008739.html, 公司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39008739.html, 技术说明书编码:SCRCCSDS100004 生效日期:2012-06-08 2. 危险性概述 2.1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三类易制毒、易制爆。 2.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3健康危害: 吞咽有害、吸入有害、皮肤刺激。 2.4环境危害:无资料。 2.5燃爆危险: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 混合物 □ 主要成分 CAS RN 含量(%) 丙酮 67-64-1 100 4. 急救措施 4.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4.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4.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4.4食入:饮水,禁止催吐。如有不适感,就医。 4.5急性和迟发效应,主要症状:急性中毒 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5. 消防措施 5.1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蒸气比空气 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5.2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5.3灭火方法: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5.4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 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6. 泄漏应急措施

PET常用物料物性数据表

1.4 物性数据表 171-1000 一、乙二醇(EG) ............................ - 0 - 表1.1乙二醇的物性数据〔7〕........................................ - 0 -表1.2乙二醇液体密度〔7〕.......................................... - 1 -表1.4乙二醇粘度〔6〕.............................................. - 2 -表1.5乙二醇液体动力粘度〔7〕...................................... - 3 -表1.6乙二醇气体动力粘度〔7〕...................................... - 4 -表1.7乙二醇液体蒸汽压〔7〕........................................ - 5 -表1.8乙二醇液体比热〔7〕.......................................... - 6 -表1.9乙二醇气体比热〔7〕.......................................... - 7 -表1.10乙二醇蒸汽热容量(理想值)〔7〕压力:1.01325 bar ...... - 8 -表1.11乙二醇蒸发热〔7〕........................................... - 9 -表1.12乙二醇液体导热系数〔7〕.................................... - 10 -表1.13乙二醇气体导热系数〔7〕.................................... - 11 -表1.14乙二醇液体表面张力〔1〕(N/M).............................. - 12 -表1.15乙二醇和它的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比重〔15〕(g/ml).. (13) 表1.16乙二醇水溶液冰点〔15〕 (14) 表1.17乙二醇水溶液沸点〔15〕 (15) 表1.18乙二醇水溶液二元体系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温度下的热容〔15〕Cp(cal/g.℃) 0 表1.19乙二醇和它的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15〕(厘泊) (2) 表1.20图1.2 水—乙二醇二元体系汽液平衡图表〔1〕 0 表1.21图1.3 乙二醇—二甘醇二元体系汽液平衡图表〔1〕 (2) 表1.22图1.4 乙二醇—三甘醇二元体系汽液平衡图表〔1〕 (5) 表1.23图1.5 乙二醇—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二元体系汽液平衡图表〔1〕 (8) 表1.24图1.6 乙醛—乙二醇二元体系汽液平衡图表 (10) 二、对苯二甲酸(PTA) 0 表2.1对苯二甲酸的物性数据〔14〕 0 表2.2对苯二甲酸爆炸强度:〔14〕 (1) 表2.3对苯二甲酸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14〕 (2) 表2.4对苯二甲酸蒸汽压:〔7〕 (3) 表2.5对苯二甲酸固体比热:〔7〕 (4) 表2.6对苯二甲酸气体比热:〔7〕 (5) 表2.7对苯二甲酸理想气体热容量:〔1〕 (6)

乙醇

乙醇 化学结构:乙醇分子是由乙基和羟基两部分组成,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乙醇分子中的碳氧键和氢氧键比较容易断裂。 分子式:C2H5OH 相对分子量:46.07 分子结构:C、O原子均以sp3杂化轨道成键、极性分子。 结构简式:CH3CH2OH(分子式)或C2H5OH(计算式) 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一般不能做萃取剂)。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化学式CH3CH2OH MolarMass = 46.06844(232)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密度:0.789 g/cm^3; (液) 熔点:?114.3 °C (158.8 K) 沸点:78.4 °C (351.6 K) 在水中的溶解度:pKa 15.9 黏度:1.200 mPa·s (cP), 20.0 °C 分子偶极矩:5.64 fC·fm (1.69 D) (气) 折射率:1.3614 相对密度(水=1):0.7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9 饱和蒸气压(kPa):5.33(19℃) 燃烧热(kJ/mol):1365.5 临界温度(℃):243.1 临界压力(MPa):6.38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32 闪点(℃):12 引燃温度(℃):363 爆炸上限%(V/V):19.0 爆炸下限%(V/V):3.3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电介质:非电解质 物理性质 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与其低碳直链醇的性质有关。分子中的羟基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乙醇黏度很大,也不及相近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极性大。室温下,乙醇是无色易燃,且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性液体。 λ=589.3nm和18.35°C下,乙醇的折射率为1.36242,比水稍高。 作为溶剂,乙醇易挥发,且可以与水、乙酸、丙酮、苯、四氯化碳、氯仿、乙醚、乙二醇、甘油、硝基甲烷、吡啶和甲苯等溶剂混溶。此外,低碳的脂肪族烃类如戊烷和己烷,氯代脂肪烃如1,1,1-三氯乙烷和四氯乙烯也可与乙醇混溶。随着碳数的增长,高碳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下降。

饱和蒸气压 水 压力温度密度表

水蒸气是一种离液态较近的气体,在空气处理中应用广泛,易获得污染小。以实践经验总结出的数据图表作为计算依据 饱和水蒸气压力温度密度表 温度 (t) 压力 (P) 密度(ρ)温度 (t) 压力 (P) 密度(ρ) ℃ MPa kg/m3 ℃ MPa kg/m3 100 0.1013 0.5977 128 0.2543 1.415 101 0.1050 0.6180 129 0.2621 1.455 102 0.1088 0.6388 130 0.2701 1.497 103 0.1127 0.6601 131 0.2783 1.539 104 0.1167 0.6821 132 0.2867 1.583 105 0.1208 0.7046 133 0.2953 1.627 106 0.1250 0.7277 134 0.3041 1.672 107 0.1294 0.7515 135 0.3130 1.719 108 0.1339 0.7758 136 0.3222 1.766 109 0.1385 0.8008 137 0.3317 1.815 110 0.1433 0.8265 138 0.3414 1.864

111 0.1481 0.8528 139 0.3513 1.915 112 0.1532 0.8798 140 0.3614 1.967 113 0.1583 0.9075 141 0.3718 2.019 114 0.1636 0.9359 142 0.3823 2.073 115 0.1691 0.9650 143 0.3931 2.129 116 0.1746 0.9948 144 0.4042 2.185 117 0.1804 1.025 145 0.4155 2.242 118 0.1863 1.057 146 0.4271 2.301 119 0.1923 1.089 147 0.4389 2.361 120 0.1985 1.122 148 0.4510 2.422 121 0.2049 1.155 149 0.4633 2.484 122 0.2114 1.190 150 0.4760 2.548 123 0.2182 1.225 151 0.4888 2.613 124 0.2250 1.261 152 0.5021 2.679 125 0.2321 1.298 153 0.5155 2.747

甲醇丙酮乙醇的gc定量分析

摘要:目的:建立法莫替丁中甲醇、丙酮和乙醇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 P-W a x;柱温: 50℃保持3m i n,以20℃/m i n升温至120℃保持4m i n;载气为氮气;检测器为F I D;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测得各溶剂线性均良好(r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和%,R S D分别为%,%和%;甲醇、丙酮和乙醇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和%;3批样品中上述有机溶剂残留量均符合要求。结论: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本品中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 关键词:法莫替丁;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有机溶剂残留量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是指在原料药或赋型剂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有机挥发性化合物。由于残留溶剂不仅没有疗效,还可能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影响药物的稳定性,故所有的有机溶剂应尽可能除去。为了保护患者免受药物中残留有机溶剂的伤害,需对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引入的有机溶剂残留量进行测定。法莫替丁为组胺H2受体阻滞药,对胃酸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适用于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反流性食管炎以及胃泌素瘤。由于合成本品过程中使用甲醇等有机溶剂,故有可能会残留在产品中,本文参考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法莫替丁项下方法,建立了气相色谱法,以毛细管柱代替填充柱,同时测定法莫替丁中甲醇、丙酮和乙醇残留量,结果表明本法分离度高、灵敏、准确且简便。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药 美国惠普公司H P5890型气相色谱仪,甲醇、丙酮、乙醇及二甲基甲酰胺(D M F)均为分析纯试剂。法莫替丁自制样品(批号1、2、3),法莫替丁市售品(郑州瑞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 1.2色谱条件 色谱柱:H P-W a x (键合聚乙二醇,30m×0.32m m ×μm);柱温:50℃保持3m i n,以20℃/m i n 升温至120℃保持4m i n;检测室温度:200℃;进样温度:200℃;载气:氮气;柱头压:; F D I检测器;顶空进样m L。 1.3溶液配制 对照溶液:称取甲醇、丙酮、乙醇于100m L容量瓶中,加D M F稀释至刻度,为对照贮备溶液,每1m L含m g甲醇、丙酮、乙醇。依次取、、、、对照贮备溶液 分别至10 m L容量瓶中,加D M F稀释至刻度,制得系列浓度的对照溶液,每1m L含甲醇60. 0、120、180、240、300μg;丙酮100、200、300、400、500μg;乙醇100、200、300、400、500μg。 供试品溶液:称取2g供试品于20m L容量瓶中,加D M F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测定:精密量取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m L,分别置于25m L顶空瓶中,在80℃的恒温箱中加热30m i n,取顶空气进样。

二丙酮醇

4-甲基-4-羟基-2-戊酮 WinID:03GQ 中文名称:4-甲基-4-羟基-2-戊酮 英文名称:4-Hydroxy-4-methyl-2-pentanone 别名名称:2-甲基-4-氧代-2-戊醇二丙酮醇甲基戊酮醇双丙酮醇羟基甲基戊酮 更多别名:2-Methyl-4-oxo-2-pentanol Diacetone alcohol Methyl amyl ketone alcohol Pyranton 分子式:C6H12O2 分子量: 目录 1.编号系统 2.物性数据 3.毒理学数据 4.生态学数据 5.分子结构数据

6.计算化学数据 7.性质与稳定性 8.贮存方法 9.合成方法 10.用途 11.安全信息 12.表征图谱 更多 编号系统 CAS号:123-42-2 MDL号:MFCD00004471 EINECS号:204-626-7 RTECS号:SA9100000 BRN号:1740440 PubChem号: 物性数据 1. 性状:无色易燃液体,微有薄荷气体。 2. 沸点(oC,):168 3. 熔点(凝固点)(oC):-44 4. 相对密度(g/mL,20/4oC): 5. 相对密度(25℃,4℃): 6.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4

7. 折射率(20oC): 8. 折射率(25oC): 9. 黏度(mPa·s,20oC): 10. 闪点(oC,闭口): 11. 闪点(oC,开口):56 12. 蒸发热(KJ/mol,30~110oC): 13. 燃烧热(KJ/mol): 14. 比热容(KJ/(kg·K),20oC,定压): 15. 蒸气压(kPa,25oC): 16. 蒸气压(kPa,oC): 17. 体膨胀系数(K-1,20oC): 18. 溶解性:能与水、醇、醚、酮、酯、芳香烃、卤代烃等多种溶 剂混溶,但不与高级脂肪烃混溶。 毒理学数据 1.毒性分级中毒 2.急性毒性;口服- 大鼠 LD50: 4000 毫克/ 公斤; 口服- 小鼠 LC50: 3950 毫克/ 公斤;兔经皮LD50:13.6g/kg。 3.刺激数据:皮肤- 兔子 500 毫克轻度; 眼- 兔子 20 毫克重度。 4.对皮肤的刺激小。长期反复接触可造成皮炎或引起慢性中毒。浓 溶液能引起肝、肾障碍,贫血,并有麻醉作用。属低毒类,嗅觉阈浓度m3; 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为238mg/m3。其蒸气对皮肤、眼、鼻、喉和肺部有刺激作用。人吸入高浓度的双丙酮醇时,引起黏膜刺激、胸闷,严重者可

水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对应表

水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对应表 蒸气压蒸气压指的是在液体(或者固体)的表面存在着该物质的蒸气,这些蒸气对液体表面产生的压强就是该液体的蒸气压。比如,水的表面就有水蒸气压,当水的蒸气压达到水面上的气体总压的时候,水就沸腾。我们通常看到水烧开,就是在100摄氏度时水的蒸气压等于一个大气压。蒸气压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蒸气压越大,当然还和液体种类有关。一定的温度下,与同种物质的液态(或固态)处于平衡状态的蒸气所产生的压强叫饱和蒸气压,它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如:放在杯子里的水,会因不断蒸发变得愈来愈少。如果把纯水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并抽走上方的空气。当水不断蒸发时,水面上方气相的压力,即水的蒸气所具有的压力就不断增加。但是,当温度一定时,气相压力最终将稳定在一个固定的数值上,这时的气相压力称为水在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力。当气相压力的数值达到饱和蒸气压力的数值时,液相的水分子仍然不断地气化,气相的水分子也不断地冷凝成液体,只是由于水的气化速度等于水蒸气的冷凝速度,液体量才没有减少,气体量也没有增加,液体和气体达到平衡状态。所以,液态纯物质蒸气所具有的压力为其饱和蒸气压力时,气液两相即达到了相平衡。饱和蒸气压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饱和蒸气压越大,表示该物质越容易挥

发。 当气液或气固两相平衡时,气相中A物质的气压,就为液相或固相中A物质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下面为影响因素: 1.对于放在真空容器中的液体,由于蒸发,液体分子不断进入气相,使气相压力变大,当两相平衡时气相压强就为该液体饱和蒸汽压,其也等于液相的外压;温度升高,液体分子能量更高,更易脱离液体的束缚进入气相,使饱和蒸气压变大。 2.但是一般液体都暴露在空气中,液相外压=蒸气压力+空气压力=101.325KPa),并假设空气不溶于这种液体,一般情况由于外压的增加,蒸气压变大(不过影响比较小) 3.一般讨论的蒸气压都为大量液体的蒸气压,但是当液体变为很小的液滴是,且液滴尺寸越小,由于表面张力而产生附加压力越大,而使蒸气压变高(这也是形成过热液体,过饱和溶液等亚稳态体系的原因)。所以蒸气压与温度,压力,物质特性,在表面化学中液面的曲率也有影响. 不同物质的蒸气压不同,下面总结给出水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

饱和水蒸气压表

饱和水蒸气压表

二、Wexler的饱和水汽压表 温度℃.0 .1 .2 .3 .4 .5 .6 .7 .8 .9 变化率Pa Pa Pa Pa Pa Pa Pa Pa Pa Pa Pa/度 0 611.213 615.667 610.158 624.662 629.203 633.774 638.373 643.003 647.662 652.350 44.400 1 567.069 661.819 666.598 671.408 676.249 681.121 686.024 690.958 695.923 700.920 47.340 2 705.949 911.010 716.10 3 721.228 726.386 731.576 736.799 742.055 747.34 4 752.667 50.448 3 758.023 763.412 768.836 774.29 4 779.786 785.312 790.873 796.469 802.100 807.766 53.729 4 813.467 819.204 824.977 830.786 836.631 842.512 848.429 854.384 860.37 5 866.403 57.192 5 872.469 878.572 884.713 890.892 897.109 903.364 909.658 915.991 922.362 928.773 60.845 6 935.223 941.712 948.241 954.810 961.419 968.069 974.759 981.490 988.262 995.075 64.969 7 1001.93 1008.83 1005.76 1022.74 1029.77 1036.069 974.759 981.490 988.262 1065.52 68.75 8 1072.80 1080.13 1087.50 1094.91 1102.37 1109.87 1117.42 1125.01 1132.65 1140.33 73.03 9 1148.06 1155.84 1163.66 1171.53 1179.45 1187.41 1195.42 1203.48 1211.58 1219.74 77.53 10 1227.94 1236.19 1244.49 1252.84 1261.24 1269.68 1278.18 1286.73 1295.33 1303.97 82.26 11 1312.67 1321.42 1330.22 1339.08 1347.98 1356.94 1365.95 1375.01 1384.12 1393.29 87.24

丙酮

丙酮(acetone),也称作二甲基酮,饱和脂肪酮系列中最简单的酮。熔点-95度,沸点56度,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能溶解醋酸纤维和硝酸纤维。 名称 中文名称:丙酮 中文别名:阿西通,醋酮,二甲酮,2-丙酮 英文别名:Acetone 化学式 C3H6O 相对分子质量 58.08 性状 无色液体,具有令人愉快的气味(辛辣甜味)。易挥发。能与水、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氯仿、乙醚及大多数油类混溶。相对密度 (d25)0.7845。熔点-94.7℃。沸点56.05℃。折光率(n20D)1.3588。闪点-20℃。易燃。半数致死量(大鼠,经 口)10.7ml/kG。有刺激性。 储存 密封阴凉保存 用途

常用有机溶剂,具有选择性地溶解某些有机物。水溶液中有丙酮存在时,可抑制溶液中物质离解。可用于带有硫氰根的钴及铁之比色测定。显色反应检验钡和锶。显微分析用作固定剂,组织的硬化及脱水。动植物中各种成分的抽提。 安全措施 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灭火方法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灭火注意事项: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须马上撤离。 紧急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HDPE物性数据表

HDPE 5310M 中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电线电缆 ①原料描述部分 规格级别:电缆绝缘料外观颜色:本色 用途概述:用于低、中、高速绝缘生产线 备注说明: 性能:由乙烯、丁烯集合而成的双峰高密度聚乙烯,并含有适量助剂的本色粒料。因为其 分子量呈双峰分布,所以它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很好的力学性能及良好的电性能。 ②原料技术数据 性能项目试验条件[状态] 测试方法测试数据数据单位 基本性能密度/ / 0.941-0.959 g/cm3 熔体流动速率/ / ≤1.0g/10min 机械性能拉伸强度/ / ≥19.0MPa 断裂伸长率/ / ≥400% 耐环境应力开裂性48h / ≤2/10/ 电气性能介电常数1MHz / ≤2.40/ 体积电阻率/ / ≥1×1013Ω?m HDPE 6100M 韩国湖南石油化学公司 管材级 ①原料描述部分 规格级别:挤出级外观颜色:--- 用途概述:用途:供水管,工业用管子。 备注说明:特性:电子光谱法,高冲击和高强度。 ②原料技术数据 性能项目试验条件[状态] 测试方法测试数据数据单位 基本性能熔体流动速率/ ASTM D-1238 0.12 g/10min 密度/ ASTM D-1505 0.950 g/cm3 机械性能屈服拉伸强度/ ASTM D-638 220 Kg/cm2断裂拉伸强度/ ASTM D-638 390 Kg/cm2

最终拉伸率/ ASTM D-638 >500 %

挠曲强度/ ASTM D-747 8,500 Kg/cm2 洛氏硬度/ ASTM D-785 50 R 冲击强度/ ASTM D-256 30 kg?cm/cm 耐环境应力破裂/ ASTM D-1693 >1,000 F50hr 热性能脆化温度/ ASTM D-746 <-80 ℃熔点/ ASTM D-2117 131 ℃维卡软化点/ ASTM D-1525 122 ℃ HDPE&NBSP;6100M&NBSP;中石化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NBSP;管材级 ①原料描述部分 规格级别:管材级外观颜色:--- 用途概述:农业排灌管、热水管、支架 备注说明:类型:挤塑 ②原料技术数据 性能项目试验条件[状态] 测试方法测试数据数据单位 基本性能熔体流动速率/ / 0.15 g/10min 密度/ / 0.954 g/cm3 机械性 能 拉伸强度/ / 18.0 MPa 其它性 能 粉末灰分/ / 0.03 % HDPE&NBSP;6100M&NBSP;中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NBSP;管材级 ①原料描述部分 规格级别:挤出级外观颜色:本色、圆柱状或扁圆状颗粒 用途概述: 用于制造日用品和各类工、农业用品,如薄膜、中空容器、管道、单丝、延伸带、电绝 缘制品等。 备注说明:---

丙酮使用说明

关于丙酮的安全使用基本常识 丙酮(acetone,CH 3COCH 3 ),又名二甲基酮,为最简单的饱和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有特殊的辛辣气味。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易燃、易挥发,化学性质较活泼。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燃爆危险:该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所有人员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要求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丙酮与异丙醇性质

异丙醇的理化性质 1. 异丙醇是无色透明可燃性液体,有与乙醇、丙酮混合物相似的气味。比重0.7851 、熔点-88 ℃、沸点8 2.5 ℃。 2. 异丙醇能溶于水、醇、醚、氯仿。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 3.8 ~10.2%( 体积) 。可用於防冻剂、快干油等,更可作树脂、香精油等溶剂,在许多情况下可代替乙醇使用。也可用作涂料,松香水,混合脂等方面;无色透明;纯天然产品。 【分子式】C3-H8-O 【分子量】60.09 【比重】0.7854 (20℃) 【熔点】-88.5℃ 【沸点】80.3℃ 【蒸汽压】33毫米汞柱(20℃) 【蒸汽密度】2.07 【急性毒性】口服- 大鼠LD50: 5045 毫克/ 公斤; 口服- 小鼠LD50: 3600 毫克/ 公斤 【毒性分级】中毒 【刺激数据】眼- 兔子100 毫克/ 24小时中度 【职业标准】TLV-TWA 400 PPM (980 毫克/ 立方米) 【燃烧热值】474.8千卡/克分子 【自燃点】398.9 ℃ 【闪点】11.67 ℃ 【爆炸极限】2~12% 【爆轰气体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可爆 【可燃性危险特性】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易燃 【储运事项】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 【灭火剂】干粉、干砂、二氧化碳、泡沫

丙酮-CH3COCH3㈠理化性状和用途透明、无色、易挥发辛辣气味的液体。沸点:56℃;蒸气密度:2.0;闪点:-18℃;自燃点:538℃。爆炸极限:2.5~13%。蒸气有甜味,似薄荷香味。作为一种溶剂,用于许多工业。用来制造涂料、清漆、除漆剂、橡胶、塑料、炸药、染料、人造丝和摄影用化学物质。㈡、毒性属于微毒性,对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并对黏膜有刺激作用。最高容许浓度:400mg/m3(750ppm)㈢、短期暴露的影响吸入:浓度在500ppm以下无影响,500~1000ppm之间会刺激鼻、喉,1000ppm时可致头痛并有头晕出现。2000~10000 ppm时可产生头晕、醉感、倦睡、恶心和呕吐,高浓度导致失去知觉、昏迷和死亡。眼睛接触;浓度在500ppm会产生刺激,1000ppm会有轻度、暂时性刺激。液体会产生中毒刺激。皮肤刺激:液体会有轻度刺激,通过完好的皮肤吸收造成的危险很小。口服;对喉和胃有刺激作用,服进大量会产生和吸入相同的症状。㈣、长期暴露的影响皮肤接触会导致干燥、红肿和皲裂,每天3小时吸入浓度为1000ppm的蒸气,在7~15年会刺激工人鼻腔,使之眩晕、乏力。高浓度蒸气会影响肾和肝的功能。㈤、火灾和爆炸高度易燃性。有严重火灾危险,属于甲类火灾危险物质。在室温下蒸气与空气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用干粉、抗溶泡沫灭火剂、卤素灭火剂或二氧化碳来灭火。用水来冷却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并驱散丙酮蒸气。㈥、化学反应性与氧化剂(如过氯酸盐)以及氯化剂与碱类混合物(如氯仿与氢氧化钠)都能产生刺激反应。与二氯化硫和六氯三聚氰(酰)胺也能产生剧烈反应。对合成纤维有腐蚀作用。㈦、人身防护吸入:如蒸气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极限时,应佩带合适的呼吸器。皮肤:如果需要,应使用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合适的材料是丁基橡胶。在直接工作的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眼睛:戴化学放溅眼镜,必要时可佩带面罩。㈧、急救吸入:脱离丙酮产生源或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眼睛接触:眼睑张开,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眼约10分钟。皮肤接触: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处至少10分钟。口服:用水充分漱口,不可催吐,给患者饮水约250ml。一切患者都应请医生治疗。㈨、储藏与运输将丙酮储藏于密封的容器内,置于阴凉干燥优良好通风的地方,远离热源、火源和有禁忌的物质。所有容器都应放在地面上。包装号2(甲)、6。㈩、安全与处理提供良好的通风设备、防护服装和呼吸器。移去热源和火源。应停止或减少泄露。用黄沙或其他吸收物吸收液体。废料可在被批准的溶剂焚炉中烧掉或在被指定的地方作深埋处理,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常用化合物物性数据表

常用化合物物性数据表 序号名称化学式分子量比重溶点沸点 溶解度(在100毫升溶液中) 冷水热水其它溶剂 1 水H2O 18.02 液1.004 固0.91680 0.00 100.0 溶(乙醇,丙酮) 2 草酸钠Na2C2O4134.00 2.34 分解250~270 3.720° 6.33100°不(乙醇、乙醚) 3 钨酸H2WO4249.87 5.5 -H2O,100 1473 不微溶(碱,HF,NH3) 4 柠檬酸铵(NH4)3C6H5O7243.22 分解易不(乙醇,乙醚,丙酮) 5 氟化钙CaF278.08 3.180 1423 约2500 0.001618°0.001726°溶(铵盐)微(酸)不(丙酮) 6 氟化钠NaF 41.99 2.55841993 1695 4.2218°溶(FH),难(乙醇) 7 氟化钾KF 58.1 2.48 858 1505 92.318°易溶(FH ,NH3),不(乙醇) 8 氟化铵NH4F 37.04 1.00925升华1000°分解溶(乙醇)不(NH3) 9 氢气H2 2.02 气0.0899克/升, 液0.070 -259.14 -252.87 2.140°cm3 1.9125°cm3 1.8950°cm3 6.9250 cm3(乙醇) 10 氢氧化钙Ca(OH)274.10 2.24 -H2O,580 分解0.1850°0.077100°溶(铵盐,酸)不(醇) 11 氢氧化钠NaOH 40 2.130 318.4 1390 420°347100°易(乙醇,甘油)不(丙酮,乙醚) 12 氢氧化钾KOH 56.11 2.044 360.4±0.7 1320~1324 10715°178100°易(乙醇)不(乙醚,NH3) 13 氢氧化铁FeO(OH) 88.85 4.28 -H2O,136 不不不(乙醇,乙醚)溶(HCl) 14 氢氧化亚铁Fe(OH)289.86 3.4 分解0.0001518°溶(酸,NH4Cl)不(碱) 15 氢氧化铝A1(OH)378.00 2.42 -H2O,300 不不溶(酸,碱)不(乙醇) 16 氢氧化铜Cu(OH)297.56 3.368 -H2O, 分解不分解溶(酸,NH4OH,KCN) 17 氢氧化铵NH4(OH) 35.05 -77 溶 18 氢氧化锌Zn(OH)299.4 3.053 分解125 极微溶溶(酸,碱) 19 氢氧化镁Mg(OH)258.32 2.36 -H2O,350 0.000918°0.004100°溶(酸,铵盐) 20 氯化氢HC1 36.46 1.187-84.9气 1.00045克/升 -114.8 -84.9 82.30°56.160°327cm3(乙醇)溶(乙醚,苯) 21 氟化氢HF 20.01 22 钼酸铵(NH4)2MoO4196.01 2.27625分解溶,分解分解溶(酸),不(乙醇NH3,丙酮)

水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对应表[1]

水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对应表 饱和蒸汽压力所对应的温度 压力/Mpa l/kg温度/℃汽化潜热 kJ/kg 汽化潜热 kca 0.1 99.634 2257.6 539.32 0.12 104.81 2243.9 536.05 0.14 109.318 2231.8 533.16 0.16 113.326 2220.9 530.55 0.18 116.941 2210.9 528.17 0.2 120.24 2201.7 525.97 0.25 127.444 2181.4 521.12 0.3 133.556 2163.7 516.89 0.35 138.891 2147.9 513.12 0.4 143.642 2133.6 509.7 0.5 151.867 2108.2 503.63 0.6 158.863 2086 498.33 0.7 164.983 2066 493.55 0.8 170.444 2047.7 489.18 0.9 175.389 2030.7 485.12 1 179.916 2014.8 481.32 1.1 184.1 1999.9 477.76 1.2 187.995 1985.7 474.37 1.3 191.644 197 2.1 471.12 1.4 195.078 1959.1 468.01 1.5 198.327 1946.6 465.03 1.6 201.41 1934.6 46 2.16 1.7 204.346 1923 459.39 1.8 207.151 1911.7 456.69 1.9 209.838 1900.7 454.06 2 212.417 1890 451.51 2.2 217.289 1869.4 446.58 2.4 221.829 1849.8 441.9 温度℃压力Kg/cm2 温度℃压力Kg/cm2 温度℃压力Kg/cm2 100 1.0332 118↓ 1.8995 136↓ 3.286 101 1.0707 119 1.9612 137 3.382 102 1.1092 120 2.0245 138 3.481 103 1.1489 121 2.0895 139 3.582 104 1.1898 122 2.1561 140 3.685 105 1.2318 123 2.2245 141 3.790 106 1.2751 124 2.2947 142 3.898 107 1.3196 125 2.3666 143 4.009 108 1.3654 126 2.4404 144 4.122 109 1.4125 127 2.5160 145 4.2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