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_丙酮乙醇混合液法

合集下载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实验14 叶绿素a 和b 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一、目的学会Chla 、b 含量的测定方法,了解叶片中Chla 、b 的含量。

二、材料用具及仪器药品菠菜叶片、721分光光度计、天平、研钵、剪刀、容量瓶(25ml )、漏斗、滤纸、乙醇(95%)三、原理叶绿素a 、b 在波长方面的最大吸收峰位于665nm 和649nm ,同时在该波长时叶绿素a 、b 的比吸收系数K 为已知,我们即可以根据Lambert Beer 定律,列出浓度C 与光密度D 之间的关系式:D 665=83.31Ca+18.60C b (1)D 649=24.54Ca+44.24 C b (2)(1)(2)式中的D 665、D 649为叶绿素溶液在波长665nm 和649nm 时的光密度。

为叶绿素a 、b 的浓度、单位为每升克数。

82.04、9.27为叶绿素a 、b 在、在波长665nm 时的比吸收系数。

16.75、45.6为叶绿素a 、b 在、在波长649nm 时的比吸收系数。

解方程式(1)(2),则得 :C A =13.7 D 665—5.76 D 649 (3)C B =25.8 D 649—7.6 D 665 (4)G=C A +C B =6.10 D 665+20.04 D 649 (5)此时,G 为总叶绿素浓度,C A 、C B 为叶绿素a 、b 浓度,单位为每升毫克,利用上面(3)(4)(5)式,即可以计算叶绿素a 、b 及总叶绿素的总含量。

四、方法步骤1.称取0.1克新鲜叶片,剪碎,放在研钵中,加入乙醇10ml 共研磨成匀浆,再加5ml乙醇,过滤,最后将滤液用乙醇定容到25ml 。

2.取一光径为1cm 的比色杯,注入上述的叶绿素乙醇溶液,另加乙醇注入另一同样规格的比色杯中,作为对照,在721分光光度计下分别以665nm 和649nm 波长测出该色素液的光密度。

计算结果:叶绿素a 含量(mg/g. FW )=2.01100025⨯⨯A C 叶绿素b 含量(mg/g.FW )=2.01100025⨯⨯B C 叶绿素总量(mg/g.FW )=2.01100025⨯⨯G五、实验报告计算所测植物材料的叶绿素含量。

最新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最新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实验一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张宪政,1992)一、原理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

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

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

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

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高等植物中叶绿素有两种:叶绿素a 和b,两者均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氯仿。

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反映植物对光能利用效率的大小,比值高则大,则反之。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试剂:1)95%乙醇(或80%丙酮)三、实验步骤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0.2~0.3g,加乙醇10ml,提取直至无绿色为止。

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3nm和645nm下测定吸光度。

四、实验结果按计算丙酮法(Arnon法)【可以用于丙酮乙醇混合法和80%丙酮提取法的计算】叶绿素a的含量(mg/g)=(12.71⨯OD663 – 2.59⨯OD645)V/1000*W叶绿素b的含量(mg/g)=(22.88OD645 – 4.67OD663) V/1000*W 叶绿素a、b的总含量(mg/g)=(8.04⨯OD663 +20.29⨯OD645) V/1000*W 按Inskeep公式叶绿素a的含量(mg/g)=(12.63⨯OD663 – 2.52⨯OD645)V/1000*W叶绿素b的含量(mg/g)=(20.47OD645 – 4.73OD663) V/1000*W叶绿素a、b的总含量(mg/g)=(7.90⨯OD663 + 17.95⨯OD645) V/1000*W注:1、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反映植物对光能利用率【1】比如阳生植物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较大【2】阴生植物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比值较小2、丙酮-------熔点:-94℃;沸点:56.48℃;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下一步实验方法比较【1】95%乙醇直接提取(√)【2】95%乙醇加热提取(冯瑞云,1985)【3】无水酒精和80%丙酮等体积混合提取实验二、不良环境对植物细胞膜的伤害((张宪政,1992))一、原理植物组织在受到各种不利的环境条件(如干旱、低温、高温、盐渍和大气污染)危害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首先受到伤害,细胞膜透性增大。

叶绿素的快速提取与精密测定

叶绿素的快速提取与精密测定

叶绿素的快速提取与精密测定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叶绿素的快速提取与精密测定的方法。

叶绿素是绿色植物中的重要色素,不仅赋予植物鲜明的绿色,而且在光合作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因此,叶绿素的提取与测定对于理解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叶绿素的提取过程,包括材料的选取、提取剂的选用、提取条件的优化等,并阐述精密测定叶绿素的原理和方法,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了解叶绿素的提取与测定技术,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叶绿素的快速提取方法叶绿素的提取是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准确性和效率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分析结果。

传统的提取方法往往耗时较长,且提取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我们开发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叶绿素提取方法,以期满足现代科学研究对速度和精度的双重需求。

本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通过优化溶剂种类、温度和时间等参数,实现了叶绿素的快速提取。

具体来说,我们将新鲜植物叶片剪碎,加入预热的有机溶剂(如丙酮、甲醇等)进行浸泡和搅拌。

在适当的温度下,叶绿素分子能够迅速从植物组织中溶解到有机溶剂中,从而实现快速提取。

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

提取时间大大缩短,通常只需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即可完成整个提取过程。

提取效率显著提高,能够更充分地释放叶绿素分子,减少损失。

本方法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特点,适用于批量样品的快速处理。

为了验证本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进行了多组对比实验。

结果表明,本方法提取的叶绿素含量与传统方法相比无显著差异,且重现性良好。

我们还对提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确保提取结果的准确性。

本方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简便的叶绿素提取方法,适用于各种植物叶绿素的提取和分析。

我们相信,这一方法的推广应用将有力推动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三、叶绿素的精密测定技术在完成了叶绿素的快速提取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对提取的叶绿素进行精密测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

植物生理学实验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

3 铜代反应
取上述色素乙醇提取液少许于试管中,1 滴1滴加入浓盐酸,观察颜色变化。然后加醋 酸铜晶体少许,酒精灯上慢慢加热溶液,观察 色素颜色的变化。
叶绿素的提取
叶绿素是一种酯,因此不 溶于水。通常用含有少量水的 有机溶剂如80%的丙酮,或者 95%乙醇,或丙酮∶乙醇∶水 =4.5∶4.5∶1的混合液来提 取叶片中的叶绿素,用于测定 叶绿素含量。 之所以要用含 有水的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 这是因为叶绿素与蛋白质结合 牢,需要经过水解作用才能被 提取出来。 提取方法 研磨法 浸提法 研磨法提取 光合色素
制作绿色标本方法:用50%醋酸溶液配制的饱 和醋酸溶液浸渍植物标 本(处理时可加热)
当溶液变褐 色后,投入 醋酸铜粉末, 微微加热, 形成铜代叶 绿素
提取液的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 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 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 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常春藤叶 (二)仪器设备: 研钵;漏斗;三角瓶或试管;剪刀;滴管;玻棒;圆形滤纸 (直径11cm):酒精灯 (三)试剂: 95%乙醇;石英砂;盐酸;醋酸铜 推动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比例配 制(V/V)。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取圆形定性滤纸一张(直径11cm),用毛细滴管 吸取或玻棒蘸取乙醇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点于滤纸中心, 使色素扩散,风干后,再重复操作数次。 (2)用吸管吸取推动剂滴在滤纸中间,当推动剂前沿接 近滤纸边缘时,即可看到分离的各种色素。风干滤纸, 剪取一条分开的色素带,标明各种色素的位置及颜色, 作为结果贴于实验报告上。
0.1g叶+10ml混合液浸提

(整理)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整理)植物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A532—在532nm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
A600—在600nm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
﹡—1.55×105为摩尔比吸收系数
C糖、CMDA分别是反应混合液中可溶性糖、MDA的浓度。
1.按下式计算提取液中MDA浓度
反应液体积(ml)
CMDA×—————————
1000
提取液中MDA浓度(μmol·ml-1)= ———————————————
四、实验步骤
1、脯氨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1.1取6支试管,编号,按下表配制每管含量为0~12μg的脯氨酸标准液。加入表中试剂后,置于沸水浴中加热30min。取出冷却。以去离子水溶液为空白对照,在520m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A)值。
试剂
管号
0
1
2
3
4
5
10μg·ml-1脯氨酸标准液(ml)
蒸馏水(ml)
冰醋酸(ml)
【3】无水酒精和80%丙酮等体积混合提取
实验二、
一、原理
植物组织在受到各种不利的环境条件(如干旱、低温、高温、盐渍和大气污染)危害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首先受到伤害,细胞膜透性增大。若将受伤害的组织浸入无离子水中,其外渗液中电解质的含量比正常组织外渗液中含量增加,组织受伤害越严重,电解质含量增加越多。用电导仪测定外渗液电导率的变化,可反映出质膜受伤害的程度。在电解质外渗透的同时,细胞内可溶性有机物也随之渗出,引起外渗液可溶性糖、氨基酸、核苷酸等含量增加,氨基酸和核苷酸对紫外光有吸收,对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受伤害组织外渗液消光值,同样可反映出质膜受伤害的程度。用电导仪法和紫外法测定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二、原理
磺基水杨酸对脯氨酸有特定反应,当用磺基水杨酸提取植物样品时,脯氨酸便游离于磺基水杨酸溶液中。然后用酸性茚三酮加热处理后,茚三酮与脯氨酸反应,生成稳定的红色化合物,再用甲苯处理,则色素全部转移至甲苯中,色素的深浅即表示脯氨酸含量的高低。在52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即可从标准曲线上查出脯氨酸的含量。

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_丙酮乙醇混合液法共37页

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_丙酮乙醇混合液法共37页
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_ 丙酮乙醇混合液法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

叶绿素的鉴定实验报告

叶绿素的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绿素的提取和鉴定方法。

2. 掌握薄层色谱法在叶绿素鉴定中的应用。

3. 分析叶绿素在不同植物中的含量差异。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种绿色色素,是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

叶绿素主要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它们在植物体内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

叶绿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等,通过薄层色谱法可以将叶绿素与其他色素分离,进而鉴定叶绿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菠菜、胡萝卜、玉米叶等植物。

2. 试剂:丙酮、无水乙醇、无水乙醚、碳酸钙、硅胶G、氯仿、甲醇、氨水等。

3. 仪器:研钵、漏斗、烧杯、分液漏斗、色谱柱、紫外灯、电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提取叶绿素(1)将新鲜植物材料洗净,用剪刀剪碎,称取一定量(如0.5g)放入研钵中。

(2)加入少量碳酸钙,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破坏。

(3)加入适量丙酮,用研杵研磨至匀浆状。

(4)将匀浆状样品倒入漏斗中,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2. 薄层色谱分离(1)取一块硅胶G薄层板,用铅笔在板上划一条起始线。

(2)用毛细管吸取叶绿素提取液,沿起始线点样,重复3次,每次点样量约为5μl。

(3)将点样后的薄层板放入盛有氯仿的层析缸中,使溶剂前沿距离起始线约1cm。

(4)取出薄层板,晾干后,用紫外灯观察叶绿素斑点位置。

3. 鉴定叶绿素(1)根据薄层板上叶绿素斑点的位置,用铅笔标记。

(2)将标记好的薄层板放入紫外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叶绿素斑点的吸光度。

(3)根据吸光度计算叶绿素含量。

4. 数据分析(1)将不同植物样品的叶绿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叶绿素在不同植物中的含量差异。

(2)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提取了菠菜、胡萝卜、玉米叶等植物中的叶绿素,并在薄层板上分离出叶绿素斑点。

根据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的吸光度,计算出不同植物样品中叶绿素的含量。

2. 结果分析(1)菠菜、胡萝卜、玉米叶等植物中叶绿素的含量存在差异,这与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环境有关。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引言: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细胞器,其中主要存在着叶绿素等色素,它们在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对于了解光合作用的机理以及研究植物生理生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手段提取叶绿体色素,进行色素的分离、理化性质的研究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材料与方法:材料:菠菜叶片、研钵、磨杵、丙酮、乙醇、石油醚、叶绿素提取液、测色皿、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

方法:1.取适量菠菜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丙酮,用磨杵捣碎成糊状。

2.将捣碎的菠菜糊状物转移到玻璃漏斗中,用石油醚冲洗3次,使叶绿体附着物进一步析出。

3.将漏斗中的上清液收集,并加入适量乙醇,振摇混合,使叶绿素慢慢析出。

4.将释放出的叶绿体颗粒通过离心机离心沉淀10分钟,收集沉淀。

5.取收集到的叶绿体沉淀,加入适量叶绿素提取液,用乳钙酸钠解离剂进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6.将其中一部分叶绿体溶液加入高锰酸钾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7.将其余叶绿体溶液与浓硫酸混合,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方法,我们成功地提取并分离出菠菜叶片中的叶绿体色素。

加入石油醚可以去除一部分杂质,使叶绿体进一步纯化。

加入乙醇可以使叶绿素从叶绿体中溶出。

通过离心沉淀,我们收集到了叶绿体的沉淀物。

叶绿体的提取液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后呈现蓝色或紫色,这是由于高锰酸钾通过氧化反应将一些具有现菌酮结构的物质氧化为合成叶绿素的前体物质所引起的。

这种反应也证实了叶绿体的存在。

叶绿体溶液与浓硫酸混合后呈现蓝绿色,这是由于浓硫酸通过剥离叶绿体周围的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质,将叶绿素分子释放出来,产生颜色变化。

叶绿素的含量测定是通过与乳钙酸钠解离剂反应来进行的。

乳钙酸钠解离剂能够与叶绿体中的叶绿素结合,并形成稳定的叶绿素-乳钙酸钠络合物。

这种络合物通过光密度的测定,可以根据比色法来测量叶绿素的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硬件部分
控制器 主机
电缆线
外置光量子传感器
IRGA(红外分析器)或叶室
(二)实验室配置
叶 室 配 置
标准叶室
土壤叶室
荧光叶室
附 件
CO2注入系统
LED红/蓝光源
1、LED红/蓝光源
1).可以提供0~2000µmol·m-2 ·-1之间的任意光照 s 强度
2).产热极少,基本不对测量叶片的环境条件产生影 响。 3).LED红/蓝光源不仅提供红色光(影 响光合作用的最主要光照),也提供蓝 色光(控制气孔开放的最主要光)。红 色光的波长为665nm,蓝色光的波长为 470nm。蓝色光是研究气孔动力学的关键。
CO2 + H2O → (CH2O) + O2
可见,测定公式中任一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 产物的生成速率(包括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贮 藏)都可以用来计算净光合速率(Pn)。
净光合速率(Pn)的测定方法
(1)根据有机物的积累速率,主要有半叶法、植物 生长分析法; (2)根据CO2 及O2 体积的变化,主要有微量定积 检压法; (3)根据O2 浓度的变化,主要有氧电极法; (4)根据CO2浓度的变化:酸度法、碱吸收法、14C 标记法、红外气体分析法、微气象法。 目前,最常见的方法是红外气体分析法。
பைடு நூலகம்
2、CO2注入系统
1). CO2浓度是通过把精确控制的纯CO2注 入到已过滤了CO2的空气中来得到的。 2).可以确保高浓度CO2条件下的测量, 生 成完整的标准A-Ci曲线. 3).在系统软件控制下,设定所需CO2浓度, 或者使用AutoPrograms(自动程序模式) 自动测量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数据. 4).可以提供8小时高达2000 µmol mol-1 的CO2气体
7.空气缓冲气瓶 “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是通过测量参 比室和样品室的气体浓度差异来测量光合速率和 蒸腾速率的。外界空气中CO2浓度的自然波动(尤 其是人为干扰比较大的情况下)必然造成参比室和 样品室浓度的差异,需采用气体缓冲瓶来尽可能 降低这一波动所造成的误差。一般空气缓冲气瓶 应放在远离人群、远离交通的通风之处。如在室 内或温室做实验需更大的缓冲,但不能采取把进 气管放在室外而机器在室内进行实验。
半叶法
•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而有机物的积 累可使叶片单位面积的干物重增加,但是,叶片 在光下积累光合产物的同时,还会通过输导组织 将同化物运出,从而使测得的干重积累值偏低。 为了消除这一偏差,必须将待测叶片的一半遮黑, 测量相同时间内叶片被遮黑的一侧单位面积干重 的减少值,作为同化物输出量(和呼吸消耗量) 的估测值。这就是经典的“半叶法”测定光合速 率的基本原理。测定时须选择对称性良好、厚薄 均匀一致的两组叶片,一组叶片用于测量干重的 初始值,另一组(半叶遮黑的)叶片用于测定干 重的终了值,不但手续烦琐,而且误差较大。
二、LI-6400光合作用测量系统
LI-6400是美国LI-COR公司的第三代气体交换测量系统 主要特点: (1)开路式系统,保证了叶室内外环境条件的一致与同步变 化,同时保证了被测量叶片的环境因子的稳定; (2)CO2/H2O 分析器位于传感器的头部,消除了气体交换测 量的时滞; (3)可自动或手动控制叶室内部的环境条件(CO2浓度、光 照强度、相对湿度、温度等),方便地进行环境条件控制 下光合速率的测定以及响应曲线的测定。 (4)具有多个自动测量程序,如光响应曲线、CO2 响应曲线、 光诱导曲线、光呼吸曲线、荧光CO2 响应曲线、荧光光响 应曲线、荧光动力学曲线、荧光循环曲线等。 (5)叶室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可进行的自动测量
光响应曲线:根据拟合曲线得出光饱和 点、光补偿点、表观量子效率等参数。 CO2 响应曲线:主要研究CO2饱和点、 CO2补偿点和羧化效率 荧光CO2 响应曲线 荧光光响应曲线 荧光动力学曲线 荧光循环曲线等。
三、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其它的生命现象一 样,也经常受着外因和内因的影响而不断 地发生变化。影响光合速率的外部因素有: 光照、C02、温度、矿质元素、水分、氧、 日变化等内部因素有种间差异、品种间差 异、叶片性状、果实的存在等。因此时间 的选择对测量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式中:Pn-光合速率;F-气体流量;△C-同化 室进气口与出气口CO2浓度差;S-叶片面积。
(四)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功能
测 量 参 数 和 计 算 参 数
可计算光合作用指标
表观量子效率(AQY):指200 mol.m-2.s-1低光强下光 -光合作用最初直线方程的斜率。 羧化效率(CE):又称叶肉导度,是在CO2浓度低于 250 mol.m-2.s-1以下时测算出CO2 -光合直线方程的斜率。 气孔限制值(Ls): Ls=1-Ci/Ca 光呼吸速率: 2%O2、340μmol.mol-1 CO2低氧气体下 的呼吸速率。 CO2利用率(CUE): CUE=(Pnet×Tl - Rdark×Td)/ (Pgross×Tl) Tl和Td分别为光期和暗期(以小时计) Pgross和Pnet分别为粗、净Pn Rdark代表暗呼吸速率
9.环境控制 环境条件控制包括流量控制、 CO2浓度控制、 温度控制、光照控制等指标。一般情况下,流量 控制意义不大,在外界自然条件下测量流量为 500μmol/s,温室中测定流量为300μmol/s, 并最好控制温度和光强等因子。光曲线的测定需 要进行光照控制,CO2浓度控制对于 ACI曲线的 研究非常重要。一般不做温度控制,除非进行温 度曲线的测量。
氧电极法
• 氧电极法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氧技术。 氧电极由嵌在绝缘棒上的铂和银所构成, 以氯化钾为电解质,外覆聚乙烯薄膜,两 极间加0.6~0.8v的极化电压,溶氧可透过 薄膜在阴极上还原,同时在极间产生扩散 电流。此电流与溶解氧浓度成正比,电极 输出的记号,可在自动记录仪上记录下来。 叶片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如光合速率高,则 放氧量多,溶解氧也多,叶片光合作用的 放氧量,可以作为测定光合速率的指标。
8.LED光源
LED光源即红蓝光源,是“Li一6400光合作 用测定仪”的配件之一。天气晴朗时可不用LED 光源,直接利用自然光测定自然状态下的光合速 率。LED光源虽能模拟一天的日变化,并迅速测 完,但与自然条件下植物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相差 很远。如果测光补偿点或在阴天或多云的日子测 定时,LED光源是不可缺少的。
主要内容
一、园艺植物光合作用分析技术
二、园艺植物与土壤中痕量元素的测定-原子吸收分析法三、
园艺植物与土壤中氮磷的测定-连续流动分析法差异四、园 艺植物芳香物质分析-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 五、糖类(激素)分析技术-液相色谱分析法 六、蛋白质分离纯化-柱层析分析技术 七、蛋白质分离鉴定-双向电泳分析技术 八、园艺植物组织切片与显微观察技术
1、植物光合荧光作用原理及常规测定方法 2、LI-6400荧光系统测定作物荧光指标的方法 3、影响作物荧光的因素及测定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三 使用LI-6400荧光系统测定作物光化学效率 实验四 使用LI-6400荧光系统测定作物电子传递速率 与光化学猝灭
一、光合作用测量的理论基础
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CO2 和H2O, 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糖类,贮藏 着能量。
现代园艺实验技术
授课教师:
董文轩 齐明芳 陈俊琴
本课程主要目的和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园艺作物成分检测与分析 方法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学生对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 理解和具体应用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 通过学习现代实验技术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理论基础, 以及系统性综合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增强综合运用、实验设计及观 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 素质与能力。
3、传导(Ci)低或为负值 排除植物本身或所选测量叶片的生长状态不 佳和外界环境(如,低温,或弱光)的因素外, 一可能是在水分调零时间短,以湿空气调零。解 决的办法是,水分调零应调的时间长些,百分位 上的数波动时,才算稳定。 二可能是干燥剂使用时间太长,需更换药品。
4、如果光合作用值太高,Ci将太低。其主要的起 因:IRGA匹配不良。 5、"IRGAs Not Ready"信息,电源 (1)IRGA接头未插紧,电缆不好,IRGA电路板保 险丝烧断。 (2)IRGA不起作用 如果电源接到IRGA,但它仍不起作用,可能是导光 轮电机停转。 (3)光照暗 样本室积垢太多,光学元件积尘,或者红外光源或 探测器失效。
使用中仪器常见问题
1、如果参考室浓度(CO2 R _µml值)显得稳定,而 样本室浓度(CO2S_µml值)不稳定,这将提示传 感器头某处漏气。如果两室都不稳定,则是主机漏 气,应检查可能发生漏气的地方。
2、进行光合作用时,样本室的CO2浓度 (CO2S_µml值)不变化,可能的原因: 检查传感器头部的风扇是否在旋转?如是, 请按照清洁光学通道的步骤清洁风扇。
第一章 植物光合与荧光生理指标的测定
本章的主要内容
(一)园艺植物光合指标的测定 (二)园艺植物荧光指标的测定
1、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及常规测定方法 2、LI-6400光合作用系统构成原理及测定内容
3、LI-6400光合作用系统在测定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 决方法
实验一 使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测定园艺作物光合 生理指标 实验二 使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进行园艺作物光合 CO2响应曲线的测定
(三)工作原理
LI-6400是气体交换测定系统。 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的测量是 基于流经叶室的气流中CO2和H2O差异。
开放式气路系统是以气泵为动力,空气流经同 化室后排出,由于叶片光合气体中的CO2被部分 吸收,用IRGA测量进入同化室和流出同化室的空 气中CO2浓度差,并按下式计算出光合速率: Pn=F×△C/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