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测定叶绿素含量实验报告

测定叶绿素含量实验报告测定叶绿素含量实验报告引言:叶绿素是植物中最重要的色素之一,它在光合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测定叶绿素含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生理状态和光合效率。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并探讨影响叶绿素含量的因素。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新鲜的植物叶片、乙醇、丙酮、二氯甲烷、石英比色皿、量筒、离心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2. 实验步骤:a. 将适量的新鲜叶片切碎,并加入适量的乙醇中,用离心机离心10分钟,使叶绿素溶解于乙醇中。
b. 取适量的叶绿素提取液,加入丙酮和二氯甲烷,混合均匀。
c. 用量筒将混合液转移到石英比色皿中,放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设置波长为665nm和649nm,测定吸光度。
d. 计算叶绿素含量。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同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所差异。
这是因为不同植物对光合作用的需求和适应能力不同,导致叶绿素合成的数量和比例不同。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一棵树上,树叶的叶绿素含量可能比树干或树枝的含量高。
这是因为树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需要更多的叶绿素来吸收光能。
除了植物本身的因素外,环境条件也会对叶绿素含量产生影响。
光照强度、温度、水分等因素都会对叶绿素合成和降解产生影响。
例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叶绿素的合成,而干旱和寒冷的环境则可能导致叶绿素的降解。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分光光度法来测定叶绿素含量。
这种方法基于叶绿素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吸光度来间接测定叶绿素的含量。
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然而,分光光度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方法只能测定总叶绿素含量,无法区分不同类型的叶绿素。
其次,该方法对样品的处理要求较高,需要保证样品中的叶绿素完全释放并溶解于提取液中。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来测定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测试实验报告

1. 学习叶绿素提取和测定的方法。
2. 掌握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步骤。
3. 了解叶绿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是主要的叶绿素类型。
叶绿素不溶于水,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本实验采用丙酮作为提取溶剂,通过测定叶绿素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计算出叶绿素的含量。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研钵、漏斗、三角瓶、移液管、比色杯、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剪刀、滤纸等。
2. 试剂:丙酮、碳酸钙、无水乙醇、叶绿素标准溶液、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选取新鲜绿色植物叶片,用剪刀剪碎,称取0.1g左右放入研钵中。
2. 添加试剂:向研钵中加入少量碳酸钙和3~5ml丙酮,研磨至组织变白。
3. 提取叶绿素:将研磨好的样品转移至三角瓶中,加入适量丙酮,振荡使叶绿素充分溶解。
4. 定容:用移液管将提取液转移至比色杯中,用丙酮定容至10ml。
5. 测定吸光度:将比色杯放入分光光度计中,在波长665nm处测定吸光度。
6. 计算叶绿素含量:根据叶绿素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样品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叶绿素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实验测得样品中叶绿素含量为XXmg/g。
2. 结果分析:通过测定叶绿素含量,可以了解植物叶片的生长状况和光合作用能力。
在本实验中,叶绿素含量较高,说明样品叶片生长良好,光合作用能力强。
1. 影响叶绿素含量的因素: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叶绿素的含量。
2. 叶绿素提取方法的选择:本实验采用丙酮作为提取溶剂,原因在于丙酮对叶绿素的溶解性好,且易于挥发,便于后续操作。
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误差:本实验中,叶绿素含量测定误差主要来源于样品制备、试剂添加、操作步骤等环节。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提取并测定了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为研究植物生长状况和光合作用能力提供了实验依据。
通过本实验,加深了对叶绿素提取和测定的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叶绿素测定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绿素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2. 掌握叶绿素提取和测定的方法。
3. 通过实验,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其含量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通过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吸光度,计算出叶绿素的总含量。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原理:叶绿素a和叶绿素b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其吸光度与叶绿素含量成正比。
通过测定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叶绿素含量。
三、实验材料1. 新鲜植物叶片(如菠菜、生菜等)。
2. 95%乙醇溶液。
3. 0.1mol/L硫酸铜溶液。
4. 0.1mol/L氢氧化钠溶液。
5. 分光光度计。
6. 移液器。
7. 烧杯。
8. 试管。
9. 移液管。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取适量新鲜植物叶片,洗净、擦干,剪成小块备用。
2. 叶绿素提取:取10g植物叶片,加入50mL 95%乙醇溶液,用研钵研磨至匀浆。
将匀浆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用95%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
3. 吸光度测定:取适量叶绿素提取液,分别加入0.1mol/L硫酸铜溶液和0.1mol/L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成叶绿素a和叶绿素b溶液。
4. 标准曲线绘制:取一系列已知浓度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标准溶液,分别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对数值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 样品测定:取适量叶绿素提取液,按照标准曲线绘制步骤,测定其吸光度。
6. 计算叶绿素含量:根据样品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对应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浓度,计算叶绿素的总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绘制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²均大于0.99,表明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
2. 样品测定:根据样品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计算叶绿素的总含量。
3. 结果分析:通过对不同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测定,可以发现不同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存在差异,这与植物的种类、生长环境等因素有关。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叶绿素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2. 掌握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 了解不同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其含量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基于叶绿素在不同波长下对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定其最大吸收峰处的吸光度值,计算出叶绿素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实验材料:1. 新鲜菠菜、小麦、水稻等植物叶片。
2. 95%乙醇、无水乙醇、碳酸钙、石英砂等试剂。
实验仪器:1. 分光光度计2. 研钵3. 移液管4. 量筒5. 滤纸6. 比色皿7. 电子天平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 称取新鲜植物叶片0.1g(准确至0.0001g),放入研钵中。
- 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用研杵研磨成匀浆。
- 加入5ml 95%乙醇,继续研磨至叶片组织变白。
2. 叶绿素提取:- 将提取液转移至10ml试管中,用少量95%乙醇冲洗研钵、研杵及残渣,合并于试管中。
- 用滤纸过滤提取液,收集滤液。
3. 叶绿素分离:- 将滤液转移至比色皿中,以无水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3nm、645nm和652nm处测定吸光度值。
4. 叶绿素含量计算:- 根据吸光度值和标准曲线,计算出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
- 叶绿素总含量 = 叶绿素a含量 + 叶绿素b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以菠菜叶片为例,实验结果如下:| 植物种类 | 叶绿素a含量(mg/g) | 叶绿素b含量(mg/g) | 类胡萝卜素含量(mg/g) | 叶绿素总含量(mg/g) || -------- | ------------------- | ------------------- | --------------------- | ------------------- || 菠菜 | 1.23 | 0.78 | 0.45 | 2.46 |通过比较不同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以分析其光合作用能力和生长发育状况。
实验10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可用多种有机溶 剂,如丙酮、乙醇或二甲基亚砜等研磨提取或浸泡提取。 叶绿色素在特定提取溶液中对特定波长旳光有最大吸收,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该波长下叶绿素溶液旳吸光度(也 称为光密度),再根据叶绿素在该波长下旳吸收系数即 可计算叶绿素含量。 利用分光光计测定叶绿素含量旳根据是Lambert-Beer 定律,即当一束单色光经过溶液时,溶液旳吸光度与溶 液旳浓度和液层厚度旳乘积成正比。其数学体现式为: A=Kbc 式中: A为吸光度;K为吸光系数;b为溶 液旳厚度;c为溶液浓度。
叶绿素a、b旳丙酮溶液在可见光范围内旳最大吸收峰 分别位于663、645nm处。叶绿素a和b在663nm处旳吸 光系数(当溶液厚度为1cm,叶绿素浓度为g·L-1时旳 吸光度)分别为82.04和9.27;在645nm处旳吸光系数 分别为16.75和45.60。根据Lambert-Beer定律,叶绿素 溶液在663nm和645nm处旳吸光度(A663和A645)与 溶液中叶绿素a、b和总浓度(a+b)(Ca、Cb 、Ca十 b,单位为g·L-1),旳关系可分别用下列方程式表达:
叶绿素含量旳测定
一.试验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旳吸收, 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 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旳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旳吸光 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 A=αCL.式中:α百分比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 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 旳吸光系数。多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 旳吸光系数可经过测定已知浓度旳纯物质在不 同波长下旳吸光度而求得。
漏斗、大试管
三. 试验环节
叶片洗净、吸干、去大叶脉 ↓
称0.5g叶用丙酮研磨 ↓
叶绿素的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绿素的提取和鉴定方法。
2. 掌握薄层色谱法在叶绿素鉴定中的应用。
3. 分析叶绿素在不同植物中的含量差异。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种绿色色素,是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
叶绿素主要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它们在植物体内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
叶绿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等,通过薄层色谱法可以将叶绿素与其他色素分离,进而鉴定叶绿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菠菜、胡萝卜、玉米叶等植物。
2. 试剂:丙酮、无水乙醇、无水乙醚、碳酸钙、硅胶G、氯仿、甲醇、氨水等。
3. 仪器:研钵、漏斗、烧杯、分液漏斗、色谱柱、紫外灯、电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提取叶绿素(1)将新鲜植物材料洗净,用剪刀剪碎,称取一定量(如0.5g)放入研钵中。
(2)加入少量碳酸钙,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破坏。
(3)加入适量丙酮,用研杵研磨至匀浆状。
(4)将匀浆状样品倒入漏斗中,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2. 薄层色谱分离(1)取一块硅胶G薄层板,用铅笔在板上划一条起始线。
(2)用毛细管吸取叶绿素提取液,沿起始线点样,重复3次,每次点样量约为5μl。
(3)将点样后的薄层板放入盛有氯仿的层析缸中,使溶剂前沿距离起始线约1cm。
(4)取出薄层板,晾干后,用紫外灯观察叶绿素斑点位置。
3. 鉴定叶绿素(1)根据薄层板上叶绿素斑点的位置,用铅笔标记。
(2)将标记好的薄层板放入紫外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叶绿素斑点的吸光度。
(3)根据吸光度计算叶绿素含量。
4. 数据分析(1)将不同植物样品的叶绿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叶绿素在不同植物中的含量差异。
(2)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提取了菠菜、胡萝卜、玉米叶等植物中的叶绿素,并在薄层板上分离出叶绿素斑点。
根据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的吸光度,计算出不同植物样品中叶绿素的含量。
2. 结果分析(1)菠菜、胡萝卜、玉米叶等植物中叶绿素的含量存在差异,这与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环境有关。
叶绿素含量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叶绿素提取和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叶绿素在植物生理和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种绿色色素,主要存在于叶绿体中,是光合作用的关键物质。
叶绿素含量可以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光合能力。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通过测定叶绿素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计算出叶绿素的浓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片、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蒸馏水、比色皿、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研钵、试管、漏斗、滤纸、剪刀等。
2.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取新鲜菠菜叶片,用剪刀剪成小块,称取0.1g左右放入研钵中。
2. 加入试剂:向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再加入3-5mL 95%乙醇,研成均浆。
3. 提取叶绿素:将研钵中的叶绿素提取液倒入漏斗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4. 滤过提取液:取滤纸一张,置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到10mL试管中。
5. 定容: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漏斗中。
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
最后用乙醇定容至10mL,摇匀。
6. 测定吸光度:取比色皿,加入提取液,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3nm、645nm下测定吸光度。
7. 计算叶绿素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叶绿素的浓度与吸光度成正比。
根据实验测得的吸光度,计算出叶绿素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叶绿素提取:实验过程中,叶绿素提取效果良好,提取液呈现绿色。
2. 叶绿素含量测定:实验测得菠菜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分别为0.5mg/g和0.3mg/g。
3. 结果分析:菠菜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较高,说明菠菜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
六、实验讨论1. 影响叶绿素提取的因素:实验过程中,叶绿素的提取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提取液的选择、提取时间、研磨程度等。
叶绿素含量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叶绿素提取及含量测定的方法。
2. 了解分光光度法在植物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3. 掌握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叶绿素含量测量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其主要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
叶绿素在特定波长下具有最大吸收峰,可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利用95%乙醇提取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测定其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菠菜、番茄等绿色植物叶片。
2. 仪器:分光光度计、研钵、试管、剪刀、移液管、量筒、滤纸、吸水纸、碳酸镁悬浮液、乙醇溶液、石英砂、碳酸钙粉等。
四、实验步骤1. 提取叶绿素:(1)称取适量新鲜植物叶片,用剪刀剪碎。
(2)将剪碎的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碳酸钙粉和3~5ml 95%乙醇,研磨至组织变白。
(3)将研磨后的提取液过滤到10ml试管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4)用移液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漏斗中。
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
最后用乙醇定容至10ml,摇匀。
2. 测量吸光度:(1)设置分光光度计的波长为665nm、649nm(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最大吸收峰)。
(2)将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设定的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3. 计算叶绿素含量: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A与叶绿素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 = εlc,其中ε为摩尔吸光系数,l为液层厚度,c为叶绿素浓度。
通过计算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预先绘制)或叶绿素浓度与吸光度关系,求得叶绿素浓度,进而计算叶绿素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成功提取了菠菜叶片中的叶绿素。
2. 在665nm、649nm波长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吸光度分别为0.68和0.32。
3. 根据叶绿素浓度与吸光度关系,计算得到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分别为0.6mg/L和0.3mg/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植物体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摘要: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利用95%乙醇提取菠菜叶片中和番茄叶片中叶绿
体色素,叶绿素a ,叶绿素b 和类胡萝卜素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分别是665nm 、649nm 和470nm 。
根据分光光度计测定的吸光度值,从而计算出乙醇提取液中叶绿体色素含量。
实验原理:利用95%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 ,叶绿素b 和类胡萝卜素最
大吸收峰的波长分别是665nm 、649nm 和470nm 。
根据分光光度计测定的吸光度值,可以计算出乙醇提取液中叶绿体色
素含量。
实验目的:掌握分光光度计法对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绿素总浓度和类胡萝卜
素总浓度测定和计算的方法。
实验材料:
生物材料:菠菜叶片0.25g ,自己培养的全素番茄苗叶片0.2g ,缺磷
番茄苗叶片0.2g ;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
仪器: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研钵、漏斗、玻璃棒、小烧杯、10ml
量筒、50ml 容量瓶、剪刀、滤纸、滴管。
实验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取新鲜菠菜叶片0.25g ,擦干,去中脉,剪碎放入研钵,加入少许
石英砂和CaCO 3,再加入95%乙醇3ml,研磨成匀浆,再加95%乙醇
10ml ,静置10min ,用漏斗滤去残渣,用乙醇反复冲洗研钵、残渣
至无色;用容量瓶定容至50ml 。
2.吸光度的测定
取光径1cm 比色杯,注入上述叶绿素提取液,以95%乙醇注入另
一同样的比色杯内作为空白对照,在波长665、649、和470nm 下
测定吸光度。
3.结果计算
依据下列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叶绿素a 、B 的浓度及其叶绿素总
浓度和类胡萝卜素的浓度。
C a (叶绿素a )=13.95A 665 – 6.8A 649
C b (叶绿素b )=24.96A 649 – 7.32A 665
C T (叶绿素)=C a +C b =18.16A 649 + 6.63A 665
C x.c (类胡萝卜素)=(1000A 470 – 2.05C a -114.8C b )/248
叶绿体色素含量 = )
样品鲜重(稀释倍数)提取液体积()色素浓度(g /mg ⨯⨯L L
实验结果:
菠菜叶片提取液吸光值:
1、测定叶绿素ab为什么选用红光波长?
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故有两个吸收峰,光合色素还有类胡萝卜素,只吸收蓝紫光,所以不能选蓝紫光区测定,否则被类胡萝卜素干扰,只能用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