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的测定(精)

合集下载

叶绿素测定方法

叶绿素测定方法

实验三十三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根据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值与其中溶质浓度C以及光径L成正比,即A=aCL(a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

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值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的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中叶绿素a、b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2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度值,并根据叶绿素a与b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各自的浓度。

在测定叶绿素a、b含量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应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已知叶绿素a、b的80%丙酮提取液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为663nm和645nm,又知在波长663nm下,叶绿素a、b在该溶液中的比吸收系数分别为82.04和9.27,在波长645nm 下分别为16.75和45.60,可根据加和性原则列出以下关系式:A663=82.04Ca+9.27Cb (1)A645=16.75Ca+45.6Cb (2)式中A663、A664分别为波长663nm和645nm处测定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值;Ca、Cb分别为叶绿素a、b的浓度(g/L)。

解联立方程(1)、(2)可得以下方程:Ca=0.0127A663-0.00269A645 (3)Cb=0.0229A645-0.00468A663 (4)如把叶绿素含量单位由g/L改为mg/L,(3)、(4)式则可改写为:Ca(mg/L)=12.7A663-2.69A645 (5)Cb(mg/L)=22.9A645-4.68A663 (6)叶绿素总量CT(mg/L)=Ca+Cb=20.2A645+8.02A663 (7)叶绿素总量也可根据下式求导A652=34.5×CT由于652nm为叶绿素a与b在红光区吸收光谱曲线的交叉点(等吸收点),两者有相同的比吸收系数(均为34.5),因此也可以在此波长下测定一次吸光度(A652)求出叶绿素总量:CT(g/L)=A652/34.5CT(mg/L)=A652×1000/34.5 (8)因此,可利用(5)、(6)式可分别计算叶绿素a与b含量,利用(7)式或(8)式可计算叶绿素总量。

实验名称: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测定

实验名称: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测定

实验名称: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测定一、实验目的:熟悉在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中测定叶绿素a、叶绿素b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下测其吸光度,即可利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种色素的含量:Ca=13.95A665-6.88A649Cb=24.96A649-7.32 A665C T= Ca+ Cb=18.08 A649+6.63 A665三、仪器、试剂与材料: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研钵;试剂:96%乙醇溶液、石英砂、CaCO3粉末;材料:菠菜叶片;四、实验步骤:1.取干净的菠菜叶片剪碎,分别混匀。

2.称取剪碎的样品0.2g,各2份,分别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CaCO3粉末、及2-3ml 96%乙醇溶液,研成匀浆,倒入离心管,再用96%乙醇溶液多次洗涤研钵,洗涤液也倒入离心管中。

3.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后取上述提取液放入比色皿中,以96%乙醇为对照,分别测定665nm、649nm处的吸光度值。

4.按公式计算提取液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1.研磨提取叶绿素是加入石英砂和CaCO3粉末各有什么作用?加入石英砂有助于研磨得更充分;加入CaCO3粉末可以保护叶绿素在研磨时不被破坏。

2.计算: A665(1)=0.399A A665(2)=1.237A 故A665=0.818AA649(1)=0.208A A649(2)=0.626A 故A649=0.417A 所以: Ca=13.95A665-6.88A649=8.542Cb=24.96A649-7.32 A665=4.421C T= Ca+ Cb=18.08 A649+6.63 A665=12.963。

实验5 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的测定

实验5 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的含量(mg/g)=c×v×n/m
C—叶绿素的浓度(mg/L);v—提取液体积(ml); n—稀释倍数;m—样品鲜重(g)
作业:
比较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叶绿素有何不 同?
下周实验:植株磷素的测定(钼蓝法)
三、实验器料
1、材料: 菠菜或其它绿色植物叶片
2、试剂: 80% 丙 酮 或 96% 乙 醇 ; 石 英 砂 ;
CaCO3; 3、仪器: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
的使用)、高速离心机
四的植物叶片,称取0.2g剪碎后置 于研钵中,加入5ml 80%丙酮,少许CaCO3和 石英 砂。充分研磨(组织变白),再加10ml80%丙 酮,静止3-5分钟,冲洗研钵后转至离心管,定 容至15ml,3000转、15分钟,取上清液用80% 丙酮 定容至25ml。
2. 测定OD值: 取上清液1ml,加80%丙酮4ml, 以80%丙 酮
作空白对照,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叶绿 素提取液在645nm、663nm、470 nm下的吸
光度。 3.计算:
把测出的吸光值带入(1)(2)(3)(4)式计算叶 绿素a、b、a+b和类胡萝卜素的浓度。 根据下式求出植物组织中叶绿素的含量:
实验六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在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 液中测定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 的方法及计算;
2、测定叶绿素含量a与叶绿素b含量 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叶绿素提取液中同时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和 类胡萝卜素,三者的吸收光谱虽有不同,但又 存在着明显的重叠,在不分离他们的情况下同 时测定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的浓度, 可分别测定在663nm、645nm、470 nm (分别是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在红 光区的吸收峰)的光吸收,然后根据 Lambert-Beer定律,计算出提取液中叶绿素 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浓度。

植物生理学实验五叶绿素a 、b 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植物生理学实验五叶绿素a 、b 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3. 剪取样品:按编号次序分别剪下对称叶片 的一半(主脉不剪下)。按编号顺序夹于 湿润的纱布中,贮于暗处,过六个小时左 右,在依次剪下另外半叶,按同样的编号 夹于湿润的纱布中(两次剪叶的速度应尽 量保持一致。)
实验步骤
4. 称重比较:将叶片对应部位重叠在一起,用 打孔器均匀打相同数目的孔(50),分别置 于光照及黑暗的两个称量皿中,80-90℃下 烘干至恒重,在分析天平上称重比较。
实验原理
改良半叶法是将植物对称叶片的一部分遮光或取 下置于暗处,另一部分则留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 过一定时间后,在这两部分叶片的对应部位取同 等面积,分别烘干称重。因为对称叶片的两对应 部位的等面积的干重,开始时被视为相等,照光 后叶片重量超过暗中的叶重,超过部分即为光合 作用产物的量,并通过一定的计算可得到光合作 用强度。
结果分析
1. 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 计算出Ca、Cb及总Ct的质量浓度。 3. 计算今天菠菜中Ca、Cb及总Ct的含量。 叶绿素a的含量(mg/g鲜重)= 叶绿素b含量(mg/g鲜重)= 叶绿素c含量(mg/g鲜重)=
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
植物生理学实验
实验六 植物光合强度的测定 (改良半叶法)
叶绿素叶绿素aa的含量的含量mggmgg鲜重鲜重叶绿素叶绿素bb含量含量mggmgg鲜重鲜重叶绿素叶绿素cc含量含量mggmgg鲜重鲜重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植物生理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改良半叶法是将植物对称叶片的一部分遮光或取改良半叶法是将植物对称叶片的一部分遮光或取下置于暗处另一部分则留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下置于暗处另一部分则留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过一定时间后在这两部分叶片的对应部位取同过一定时间后在这两部分叶片的对应部位取同等面积分别烘干称重
植物生理学实验五叶绿素a 、b 含量 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地比较

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地比较

一、实验课题名称: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的比较二、选题背景或文献综述:《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四版)、《植物生理学》(第六版)、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阴生植物也称“阴性植物”,是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但并不是阴生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越弱越好,而是必须达到阴生植物的补偿点,植物才能正常生长,阳生植物也称“阳性植物”,光照强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强光环境中生长发育健壮,在阴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称阳性植物,这类植物要求全日照,并且在水分、温度等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不存在光照过强的问题。

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区别:关于光的饱和点和补偿点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速率,在其它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提高而加快,当光照强度高到一定数值后,光照强度再提高而光合速率不再加快,这种现象叫光饱和现象。

开始达到光饱和现象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在光饱和点以下,随着光照强度减弱,光合速率减慢,当减弱到一定光照强度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量与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量处于动态平衡,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此时植物制造有机物量和消耗有机物量相等,不同类型植物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是不同的,阳性植物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一般都高于阴性植物。

结构和特性的区别:阴生植物的叶片的疏导组织比阳生植物稀疏,以叶绿体来说,阳生植物有较大的基粒,基粒片层数目多的多,叶绿素含量也高,阴生植物在较低的光照条件下充分的吸收光线,叶绿素a/叶绿素b的比值小,能够强烈的利用蓝紫光,阳性植物叶片小而厚,表面具蜡质或绒毛,叶脉密,单位面积内气孔多,叶绿素含量高,体内含盐分多,渗透压高,可以抗高温干旱,阳生植物的气孔一般在叶片下表皮分布的数量多于上表皮,这样可以避免阳光直晒而减少水分散失,阳生植物的呼吸速率高于阴生植物。

区分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主要是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需要的不同,阳生植物要求充分直射日光才能生长或生长良好,阴生植物适宜于生长在荫蔽环境中,它们在完全日照下反而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之所以能适应不同光照,是与它们的生理特征和形态特征不同有关,以光饱和点来说,阳生植物的光饱合点是全光照(即全部太阳光照)的100%,而阴生植物是全光照的10%~50%。

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的比较(分光光度法测定).doc

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的比较(分光光度法测定).doc

一、实验课题名称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的比较(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文献综述1.叶绿素a的生物合成过程起始物是谷氨酸,之后为5-氨基酮戊酸,两分子的ALA缩合形成胆色素原(PBG),4分子PBG相互连结形成原中卟啉IX.原卟啉IX与Mg结合形成Mg-原卟啉原IX,光下E环的环化形成,D环的还原作用和叶绿醇尾部的连接完成了整个合成过程,合成过程中的许多步骤在图中已省略2.影响叶绿素形成的条件(1)光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条件。

从原叶绿素酸酯转变为叶绿酸酯需要光,而光过强,叶绿素又会受光氧化而破坏。

黑暗中生长的幼苗呈黄白色,遮光或埋在土中的茎叶也呈黄白色。

这种因缺乏某些条件而影响叶绿素形成,使叶子发黄的现象,称为黄化现象(etiolation)。

也有例外情况,例如藻类、苔藓、蕨类和松柏科植物在黑暗中可合成叶绿素,其数量当然不如在光下形成的多;柑橘种子的子叶及莲子的胚芽在无光照的条件下也能形成叶绿素,推测这些植物中存在可代替可见光促进叶绿素合成的生物物质。

(2)温度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受温度影响。

叶绿素形成的最低温度约2℃,最适温度约30℃,最高温度约40℃。

秋天叶子变黄和早春寒潮过后秧苗变白,都与低温抑制叶绿素形成有关。

高温下叶绿素分解大于合成,因而夏天绿叶蔬菜存放不到一天就变黄;相反,温度较低时,叶绿素解体慢,这也是低温保鲜的原因之一。

(3)营养元素叶绿素的形成必须有一定的营养元素。

氮和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铁、锰、铜、锌等则在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有催化功能或其它间接作用。

因此,缺少这些元素时都会引起缺绿症(chlorosis),其中尤以氮的影响最大,因而叶色的深浅可作为衡量植株体内氮素水平高低的标志。

(4)氧缺氧能引起Mg-原卟啉IX或Mg-原卟啉甲酯的积累,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5)水缺水不但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而且还促使原有叶绿素加速分解,所以干旱时叶片呈黄褐色。

通过对室外旱池处理条件下的甘薯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甘薯品种叶片中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均有所下降,叶绿素a/b比值比对照也有所下降,且叶绿素a/b比值占对照百分率与品种抗旱性呈极显著负相关。

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计法和SPAD叶绿素仪法)

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计法和SPAD叶绿素仪法)

实验四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计法和SPAD叶绿素仪法)植物叶面积的测定(仪器法、画纸称重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及叶绿素含量测定的两种方法;2.学会使用VIS-723G和723N(new)的分光光度计的比色杯较正和定波长的两个程序;仪器法、复印称重法测定植物叶面积3.学会SPAD叶绿素仪和AM-300手持式叶面积仪的使用4.了解CB-1102便携式光合蒸腾测定仪二、实验原理:略、三、实验步骤:1.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计法)P373人一组,实验材料为大红花成熟叶和嫩叶a)叶绿体色素的提取(0.5g叶片剪碎,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用95%乙醇研磨,提取定容至25mL)b)稀释至5倍后测A665nm和A649nmc)计算(请列出计算公式)•更正:• 1.请用95%乙醇取代丙酮提取叶绿素。

• 2. 仍用书本上所列的公式。

2.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SPAD叶绿素仪法)3人一组,实验材料为灰莉叶片实验原理:1.SPAD-502 叶绿素仪通过测量叶片在两种波长光学浓度差方式650nm 和940nm来确定叶片当前叶绿素的相对数量。

2.测量值是通过对在二个不同波长区域,叶片传输光的数量进行计算,在这二个区域叶绿素对光吸收不相同的。

这二个区域是红光区(对光有较高的吸收且不受胡萝卜素影响)和红外线区(对光的吸收极低)。

SPAD—502叶绿素仪使用说明一)电池安装1、按照电池盒上面的箭头标定方向旋转,打开电池盒盖。

2、放入盒内两节AA号码电池,并确信是按照指示放入电池。

3、必须是碱性或是碳—锌电池。

不要混淆电池型号和新旧电池。

4、把电池盒盖按照上面箭头方向旋转,直到盖子和仪器比较适当为止,不能太紧。

5、当电源开关打到ON的位置时,如果电源符号出现在显示屏上,表示电池已经耗尽,应该更换电池了。

如果电源符号没有出现,检查一下电池是否正确地插入或是否有电。

二)调零无论什么时候关闭电源之后需要在打开时,都需要调零。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

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组织中叶绿素的分布及性质。

2.掌握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广泛存在于果蔬等绿色植物组织中,并在植物细胞中与蛋白质结合成叶绿体。

当植物细胞死亡后,叶绿素即游离出来,游离叶绿素很不稳定,对光、热较敏感;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生成绿褐色的脱镁叶绿素,在稀碱液中可水解成鲜绿色的叶绿酸盐以及叶绿醇和甲醇。

高等植物中叶绿素有两种:叶绿素a 和b ,两者均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氯仿。

叶绿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多种,其中主要有:1.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测定镁元素的含量,进而间接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2.分光光度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提取液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值,即可用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在645nm 和663nm 处有最大吸收,且两吸收曲线相交于652nm 处。

因此测定提取液在645nm 、663nm 、652nm 波长下的吸光值,并根据经验公式可分别计算出叶绿素a 、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

三、仪器、原料和试剂仪器分光光度计、电子顶载天平(感量0.01g)、研钵、棕色容量瓶、小漏斗、定量滤纸、吸水纸、擦境纸、滴管。

原料新鲜(或烘干)的植物叶片试剂1. 96%乙醇(或80%丙酮)2. 石英砂3. 碳酸钙粉四、操作步骤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它绿色组织)或干材料,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去除中脉剪碎。

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2g ,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3mL95%乙醇,研成均浆,再加乙醇10mL ,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

静置3~5min 。

取滤纸1张置于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滤液流至100mL 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

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

最后用乙醇定容至100mL ,摇匀。

取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在波长665nm 、645nm 和652nm 下测定吸光度,以95%乙醇为空白对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和意义
• 叶绿素a与叶绿素b是高等植物叶绿体色素的重 要组分,约占到叶绿体色素总量的75%左右。 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起到吸收光能、传递光能 的作用(少量的叶绿素a还具有光能转换的作用), 因此叶绿素的含量与植物的光合速率密切相关,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叶绿素含量的增加 而升高。另外,叶绿素的含量是植物生长状态 的一个反映,一些环境因素如干旱、盐渍、低 温、大气污染、元素缺乏都可以影响叶绿素的 含量与组成,并因之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因 此叶绿素含量a与叶绿素b含量的测定对植物的 光合生理与逆境生理具有重要意义。
叶绿素b含量(mg/g鲜重)=0.1Cb 总叶绿素含量(mg/g鲜重)=0.1CT
讨论:
1. 叶绿素在兰光区的吸收峰高于红光区 的吸收峰,为何不用兰光区的光吸收来 测定叶绿素的含量。
2. 计算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 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3. 比较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叶绿素a和 叶绿素b的含量以及比例,可以得到什么 结论?
实验仪器及材料
• 实验材料:
– 菠菜或其它绿色植物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UV-1700分光光度计;天平;剪刀;打孔器; 研钵;移液管;漏斗;量筒;培养皿;滤纸; 丙酮;石英砂;CaCO3;
实验步骤
1. 提取叶绿素
选取有代表性的菠菜叶片数张,于天平上称取0.5g, (也可用打孔器打取一定数量的叶圆片,计算总 的叶面积),剪碎后置于研体中,加入5ml 80%丙 酮滤,斗少过许滤到Ca1C0Om3l和量石筒英中砂,。注仔意细在研研磨钵成中匀加浆入,少用量 80%丙酮将研钵洗净,一并转入研钵中过滤到量 筒内,并定容至10ml。将量筒内的提取液混匀, 用移液管小心抽取5ml转入25ml量筒中,再加入 80%丙酮定容至25ml(最终植物材料与提取液的 比例为W:V=0.5:50=1:100,叶色深的植物 材料比例要稀释到1:200)。
• A663=82.04Ca+9.27Cb (1)
• A645=16.75Ca+45.60Cb (2)
• 公式中Ca为叶绿素a的浓度,Cb为叶绿素 b浓度(单位为g/L),82.04和9.27 分 别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663nm下的比吸 收系数(浓度为1g/L,光路宽度为1cm时 的吸光度值);16.75和45.60分别是叶绿 素a和叶绿素b在645nm下的比吸收系数。
即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光吸收等于各 组分在此波长下的光吸收之和。Βιβλιοθήκη 将上式整理,可以得到下式:
Ca=0.0127A663-0.00269A645 (3) Cb=0.0229A645-0.00468A663 (4) 将叶绿素的浓度改为mg/L,则上式变为:
Ca=12.7A663-2.69A645 (5) Cb=22.9A645-4.68A663 (6) CT=Ca+Cb=8.02A663+20.21A645 (7) CT为叶绿素的总浓度
2. 测量光吸收
利用722分光光度计或UV1700分光光度计,分 别测定叶绿素提取液在645nm和663nm下的 吸光度。
结果分析
将测得的数值代入到公式(5)(6)(7) 中,计算出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 素的浓度。最后要计算出单位叶片鲜重 中叶绿素的含量:
叶绿素a含量(mg/g鲜重)=Ca×50ml(总体积 数)×1ml/1000ml/L ÷0.5g=0.1Ca
实验原理
• 叶绿素提取液中同时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二者的吸收光谱虽有不同,但又存在着明显的 重叠,在不分离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情况下同 时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可分别测定 在663nm和645nm(分别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在红光区的吸收峰)的光吸收,然后根据 Lambert-Beer定律,计算出提取液中叶绿素a和 叶绿素b的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