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叶绿素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测定叶绿素含量实验报告

测定叶绿素含量实验报告

测定叶绿素含量实验报告测定叶绿素含量实验报告引言:叶绿素是植物中最重要的色素之一,它在光合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测定叶绿素含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生理状态和光合效率。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并探讨影响叶绿素含量的因素。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新鲜的植物叶片、乙醇、丙酮、二氯甲烷、石英比色皿、量筒、离心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2. 实验步骤:a. 将适量的新鲜叶片切碎,并加入适量的乙醇中,用离心机离心10分钟,使叶绿素溶解于乙醇中。

b. 取适量的叶绿素提取液,加入丙酮和二氯甲烷,混合均匀。

c. 用量筒将混合液转移到石英比色皿中,放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设置波长为665nm和649nm,测定吸光度。

d. 计算叶绿素含量。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同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所差异。

这是因为不同植物对光合作用的需求和适应能力不同,导致叶绿素合成的数量和比例不同。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一棵树上,树叶的叶绿素含量可能比树干或树枝的含量高。

这是因为树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需要更多的叶绿素来吸收光能。

除了植物本身的因素外,环境条件也会对叶绿素含量产生影响。

光照强度、温度、水分等因素都会对叶绿素合成和降解产生影响。

例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叶绿素的合成,而干旱和寒冷的环境则可能导致叶绿素的降解。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分光光度法来测定叶绿素含量。

这种方法基于叶绿素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吸光度来间接测定叶绿素的含量。

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然而,分光光度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方法只能测定总叶绿素含量,无法区分不同类型的叶绿素。

其次,该方法对样品的处理要求较高,需要保证样品中的叶绿素完全释放并溶解于提取液中。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来测定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测定的原理

叶绿素测定的原理

叶绿素测定的原理
叶绿素是植物体内最为重要的一种色素,它参与了光合作用中太
阳能的吸收和传递过程。

因此,叶绿素测定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基
础实验之一。

叶绿素的测定原理基于溶液中叶绿素对光的吸收特性,即在一定
波长范围内,吸收与溶液中叶绿素的浓度成正比的光量。

常用的叶绿
素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法。

分光光度法中,首先需要将样品离心沉淀,然后用乙醇或乙醚提
取叶绿素,最后将提取的液体悬浮于乙醇或乙醚中,测量反射或透射
光的强度。

根据比色法原理,溶液中每单位叶绿素吸收的光量与浓度
成正比,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叶绿素的浓度。

荧光法则是利用叶绿素在激发光的作用下会发出荧光现象,荧光
的强度与叶绿素的浓度成正比关系。

在荧光法中,首先需要将样品加
入荧光素,搅拌均匀后,测量样品中荧光素的荧光强度与标准曲线计
算出样品中叶绿素的浓度。

总之,叶绿素测定原理基于叶绿素对光的特性,通过分光光度法
或荧光法测量样品中叶绿素吸收或发出的光的强度来计算叶绿素的浓度。

在科研和实际工作中,叶绿素测定是十分常用和重要的实验方法。

叶绿素的测定

叶绿素的测定

叶绿素的测定
叶绿素是植物中的重要色素,用于光合作用中的光能捕捉和转化。

测定叶绿素的含量可以评估植物的光合活性和健康状况。

常用的叶绿素测定方法包括:
1. 酸醇提取法:将植物组织置于酸醇混合液中,利用酸溶解细胞膜,醇提取叶绿素。

然后用光度计测定提取液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与叶绿素浓度的关系计算出叶绿素的含量。

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通过将植物样品制备成溶液,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进行分离和检测。

根据标准曲线或内标法,确定叶绿素的浓度。

3. 光谱分析法:通过测量叶绿素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光谱,计算叶绿素的浓度。

常用仪器包括光度计或分光光度计。

4. 荧光光谱法:通过测量样品在激发光下发射的荧光光谱,间接推测出叶绿素的浓度。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测量不同波长下激发光和荧光信号的比值来评估叶绿素的含量。

5. 无损测定法:利用近红外光谱或其他无损技术,通过样品材料的光学特性来推测叶绿素的含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范围的植物样本测定。

叶绿素测定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实验条件、设备和样品特性。

根据需求,可以选用适当的方法来测定叶绿素的含量。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选育品种以及抗性研究等方面都很有必要。

叶绿素含量的经典测定方法是光电比色法,即用光电比色计以无机有色溶液为标准进行比色测定。

该方法不仅要配制无机标准溶液,而且不能对溶液中不同色素分子进行定量测定;分光光度法则不需配制标准溶液,又可对溶液中不同色素分子进行定量测定,已得到广泛应用。

一、原理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就是利用叶绿素 a和叶绿素b吸收光谱的不同,测定各特定峰值波长下的光密度,再根据色素分子在该波长下的消光系数,计算出浓度。

叶绿素 a、叶绿素b的丙酮溶液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 663nm、 645nm处,同时已知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663nm处的消光系数分别为82.04和9.27;在645nm处的消光系数分别为16.75和45.60。

这样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与他们在663nm、645nm处的光吸光密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D663=82.04C a+9.27C bD645=16.75C a+45.60C b式中D663和D645分别为叶绿素溶液在波长663nm、645nm处的光密度;C a、C b分别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单位g.·L-1。

解方程可得到:计算:C a=12.7D663-2.59D645C b=22.9D645-4.67D663C a+b=20.3D645+8.04D663C a ,C b分别为叶a和叶b的浓度,C a+b为叶a和叶b的总浓度,单位为mg·L-1所测材料单位重量或单位面积的叶绿素含量可按下式进一步计算:叶绿素含量(mg·L-1或mg·dm-2)= C*VA*1000式中C:叶绿素浓度(mg·L-1);V:提取液总体积(ml);A:叶片鲜重(g)或面积(dm2)二、丙酮乙醇混合液法提取叶绿素:药品:丙酮:乙醇按1:1体积混合成浸提液仪器:分光光度计-1-1-1方法:丙酮乙醇混合液法1.将丙酮、无水乙醇按1:1比例配成混合浸提液。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叶绿素是植物体内含量较高的绿色色素,它在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测定叶绿素含量对于研究植物的生理过程和生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方法。

1. 直接萃取法:直接萃取法是最常用的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方法之一。

具体步骤如下:(1) 取新鲜叶片,将其切碎并放入含有乙醇或丙酮的试管中。

(2) 在测定之前,将试管置于黑暗中,以避免光照对叶绿素的破坏。

(3) 将试管加热至60-80摄氏度,使用超声波震荡器震荡一段时间,以使叶绿素从叶片中完全溶解到溶液中。

(4) 将溶液离心,收集上层液体,并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

(5) 根据吸光度测定值和标准曲线来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2. 酸碱法:酸碱法是测定叶绿素含量的一种简便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取新鲜叶片,用醋酸乙酯将其完全浸泡。

(2) 在测定之前,将其放在黑暗中保护叶绿素不受光照。

(3) 将浸泡叶片的醋酸乙酯溶液转移到一个离心管中,再添加一些酸性乙醇(如95%乙酸)。

(4) 离心一段时间,使叶绿素溶于酸性乙醇中。

(5) 将上清液转移到一个试管中,并用乙醚稀释,使其适合测定。

(6)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3. 间接法(叶绿素含量的计算):间接法是一种根据叶片在不同波长下吸光度的差异来推测叶绿素含量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包括440 nm、645 nm和663 nm。

(2)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非光合色素 Chl (a+b) = 0.0073 A663 + 0.036 A645叶绿素 a = 0.0127 A663 - 0.00269 A645叶绿素 b = 0.0205 A645 - 0.00488 A663叶绿素 a/b = (0.0127 A663 - 0.00269 A645) / (0.0205 A645 - 0.00488 A663)(3) 使用所得结果进行各种关于叶绿素含量的统计分析。

叶绿素的提取与分析测定

叶绿素的提取与分析测定

叶绿素的提取与分析测定叶绿素的提取与分析测定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实验,主要用于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重要色素——叶绿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实验的步骤、方法和数据分析。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提取和分析测定叶绿素,了解其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重要作用,并为进一步研究植物生长和发育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它能够吸收太阳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能量。

叶绿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组织中,尤其在叶片中含量最为丰富。

本实验将采用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从植物组织中提取叶绿素。

提取后的叶绿素可通过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验步骤1.样品准备:选取新鲜植物组织(如叶片),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称取一定质量(m)的样品备用。

2.叶绿素提取:将样品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混合液),研磨成匀浆。

将匀浆转入离心管中,于低温下离心(如4℃、10000 r/min),收集上清液备用。

3.叶绿素定量分析:取一定体积(V)的上清液,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用分光光度计在663nm和646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叶绿素的浓度(C)可由吸光度计算得出。

公式如下:C = (11.77A663 -2.59A646) / m / V4.数据记录:记录每个样品在各波长下的吸光度,并计算出叶绿素浓度。

5.数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样品间的叶绿素含量差异,并绘制柱状图或饼图等图形表示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假设我们选取了三种不同植物的叶片进行实验,以下是实验所得的数据:1.三种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样品1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样品3的含量最低。

这可能与不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2.根据所得数据绘制柱状图或饼图等图形,可以直观地展示不同样品间的叶绿素含量差异。

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植物间的差异以及叶绿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

叶绿素测定实验方法

叶绿素测定实验方法

叶绿素测定实验方法引言:叶绿素是一种存在于植物和藻类细胞中的绿色色素,它在光合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测定叶绿素含量对于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叶绿素测定实验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测定叶绿素的含量。

实验材料:1. 叶绿素提取液:含有乙醇和醋酸的混合液;2. 磷酸盐缓冲液:用于稀释样品和调整pH值;3. 丙酮:用于去除样品中的类胡萝卜素;4. 乙醇:用于去除样品中的脂类物质;5. 乙酸镁溶液:用于稀释样品和调整pH值;6. 纯水:用于稀释样品和制备试剂。

实验步骤:1. 取一片新鲜的叶片,用研钵将其研磨成细碎的叶浆。

添加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使叶浆与缓冲液的体积比为1:10,并搅拌均匀。

2. 将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滤液即为叶绿素提取液。

3. 将叶绿素提取液分装到两个试管中,分别标记为A和B。

4. 在试管A中加入适量的丙酮,用于去除样品中的类胡萝卜素。

搅拌均匀后,使其静置5分钟。

5. 在试管B中加入适量的乙醇,用于去除样品中的脂类物质。

搅拌均匀后,使其静置5分钟。

6. 分别离心试管A和B,将上清液转移到两个新的试管中。

7. 在试管A中加入适量的乙酸镁溶液,用于稀释样品和调整pH值。

搅拌均匀后,使其静置5分钟。

8. 在试管B中加入适量的纯水,用于稀释样品和制备试剂。

搅拌均匀后,使其静置5分钟。

9. 分别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试管A和B中溶液的吸光度。

选择适当的波长(通常为665nm和649nm),分别记录吸光度值为A665和A649。

10. 根据公式A = (A665 - A649) × V / M,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其中,V为取样体积,M为叶绿素的摩尔吸光系数。

结果分析:通过测量试管A和B中溶液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叶绿素的含量。

试管A中的溶液经过丙酮处理,去除了类胡萝卜素的干扰;试管B 中的溶液经过乙醇处理,去除了脂类物质的干扰。

因此,通过计算两个试管中溶液的吸光度差,可以准确测定叶绿素的含量。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一、引言叶绿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生物色素,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测定叶绿素含量对于研究植物生理生态学、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二、材料与仪器1. 乙醇:纯度为95%。

2. 醋酸:纯度为99%。

3. 氯仿:纯度为99%。

4. 石油醚:纯度为95%。

5. 甲醛:纯度为37%。

6. 碳酸钠:分析纯。

7. NaOH溶液:浓度为0.1mol/L。

8. 蒸馏水:去离子水或超纯水均可。

9. 离心管、比色皿、移液管等实验器具。

三、方法1. 乙醇法步骤:(1)取适量新鲜叶片,洗净后切成小段;(2)加入95%乙醇中,放置在室温下静置20-24小时;(3)将样品离心,取上清液;(4)将上清液转移到比色皿中,加入等体积的95%乙醇;(5)用分光光度计在663nm和645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叶绿素含量。

2. 醋酸法步骤:(1)取适量新鲜叶片,洗净后切成小段;(2)加入80%醋酸中,放置在室温下静置24小时;(3)将样品离心,取上清液;(4)将上清液转移到比色皿中,加入等体积的80%醋酸;(5)用分光光度计在652nm和665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叶绿素含量。

3. 氯仿-甲醛法步骤:(1)取适量新鲜叶片,洗净后切成小段;(2)加入95%甲醛中,在水浴中加热至90℃保持10分钟;(3)将样品离心,取上清液;(4)将上清液转移到比色皿中,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并振荡混合均匀后静置10分钟;(5)用分光光度计在649nm和665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叶绿素含量。

4. 石油醚-乙醇法步骤:(1)取适量新鲜叶片,洗净后切成小段;(2)加入石油醚中,放置在室温下静置2-3小时;(3)将样品离心,取上清液;(4)将上清液转移到比色皿中,加入等体积的95%乙醇;(5)用分光光度计在663nm和645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叶绿素含量。

5. NaHCO3-NaOH法步骤:(1)取适量新鲜叶片,洗净后切成小段;(2)加入NaHCO3-NaOH缓冲液中,在冰箱中保持暗处理2小时;(3)将样品离心,取上清液;(4)将上清液转移到比色皿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一定浓度;(5)用分光光度计在665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叶绿素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一、原理
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

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

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

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 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

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一)材料:新鲜(或烘干)的植物叶片。

(二)仪器设备:1)分光光度计;2)电子顶载天平(感量0.01g);3)研钵;4)棕色容量瓶; 5)小漏斗;6)定量滤纸;7)吸水纸; 8)擦境纸;9)滴管。

(三)试剂:1)95%乙醇(或80%丙酮)(v丙酮:v乙醇=2:1的95%水溶液);2)石英砂;3)碳酸钙粉。

暗中2h,0.5g,25ml
三、实验步骤
1)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它绿色组织)或干材料,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剪碎(去掉中脉),混匀。

2)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 0.2g ,共3份,分别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2~3ml 95%乙醇,研成均浆,再加乙醇10ml,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

静置3~5m
3)取滤纸1张,置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到25ml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4)用滴管吸取乙醇,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

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

最后用乙醇定容至25ml,摇匀。

5)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的比色杯内,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63nm 和645nm下测定吸光度。

在波长663nm、645nm下或652nm测定吸光度。

四、实验结果计算
叶绿素a的含量 = 12.7 ⨯ OD
663 – 2.69 ⨯ OD
645
叶绿素a的含量 = 22.9 ⨯ OD
645 – 4.86 ⨯ OD
663
叶绿素a、b的总含量 = 8.02 ⨯ OD
663 + 20.20 ⨯ OD
6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