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 1.定位、根据瞳孔的变化可初步确定病变的所在部位。 ➢ (1)一般而言双瞳孔缩小或大小不等,光反应存在,病
变在丘脑; ➢ (2)瞳孔大小交替:瞳孔忽大忽小,时而一侧瞳孔散大,
时而缩小,或两侧交替进行,光反应消失,常是脑干损伤 的表现,或是天幕疝早期动眼神经受刺激,瞳孔先缩小, 随着病情的进展,动眼神经麻痹使瞳孔扩大;
引起瞳孔改变的原因
(2)枕骨大孔疝:若枕骨大孔疝是因颅内高压从天幕疝发 展而至的,双侧瞳孔散大更严重,病情更重,抢救希望渺 茫。若为颅后窝病变而致,初期瞳孔可能变小,或忽大忽 小(交感神经受压迫之故),但继后随着病情的发展,动 眼神经受损,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
引起瞳孔改变的原因
4.中脑病变:原发性中脑损伤、中脑的肿瘤、血管疾病、出 血和中脑的炎症等均可压迫或损害动眼神经和锥体束,出 现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以及对侧偏瘫。
➢ (5)双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光反应消失,半呼吸不规 则或停止,脉搏不规则,血压下降,常是枕骨大孔疝,延
➢ 双侧瞳孔扩大:阿托品、肾上腺素可使副交感神经麻痹而 致瞳孔扩大。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如晚期化脓性脑膜炎、脑 水肿、脑肿瘤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等可导致瞳孔扩大。癫痫 发作时瞳孔亦扩大;
➢ 两侧瞳孔缩小:水合氯醛、氯丙嗪等药物过量可是瞳孔缩 小。吗啡中毒时,瞳孔缩小呈针尖样。巴比妥类中毒时, 瞳孔时大时小,形态不定,有时可呈“线状瞳孔”。颅脑 外伤患者,初期瞳孔缩小,以后扩大,常预示病情严重。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观察瞳孔的变化,有助于昏迷、惊厥、休克、 中毒、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患者的病情判断,尤其 对颅脑损伤病人,可以判定颅内损伤部位。有效、 及时、动态观察瞳孔变化不仅可发现疾病的先兆, 抓住最佳的,更多的救治时机,同时预防并发症的 发生,是临床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

瞳孔检查

瞳孔检查

瞳孔检查文章目录*一、瞳孔检查的基本信息1. 定义2. 专科分类3. 检查分类4. 适用性别5. 是否空腹*二、瞳孔检查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 正常值2. 临床意义*三、瞳孔检查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 检查过程2. 注意事项*四、瞳孔检查的相关疾病和症状1. 相关疾病2. 相关症状*五、瞳孔检查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1. 不适宜人群2. 不良反应瞳孔检查的基本信息1、定义瞳孔检查包括瞳孔外观以及瞳孔反射的检查。

外观检查包括瞳孔的大小、形态、数目、位置以及边缘是否整齐,检查时应两侧进行比较。

瞳孔,是动物或人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小圆孔,为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

虹膜上瞳孔括约肌的收缩可以使瞳孔缩小,瞳孔开大肌的收缩使瞳孔散大,瞳孔的开大与缩小控制进入瞳孔的光量。

2、专科分类眼科3、检查分类体格检查4、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5、是否空腹非空腹瞳孔检查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正常值正常的瞳孔为圆形,黑色透明,两侧等大,直径约2.5毫米,除了生理调节变化外,若瞳孔直径小于1.5毫米或大于5毫米,边缘不规则,色泽异常,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等,常常会预示着一些疾病的发生。

2、临床意义异常结果:瞳孔呈白色见于白内障、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眼外伤、高度近视,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

瞳孔呈青绿色常见于青光眼。

需要检查人群:白内障,青光眼,近视眼患者。

瞳孔检查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检查过程直接对光反应:令患者对光而坐,两眼向正前方5米以外远处直看,检查者用手掌遮盖患者的双眼,撤去一手的遮盖而观察该眼瞳孔是否收缩,再遮盖此眼而撤去另一手以观察另一瞳孔是否收缩,并比较两瞳孔收缩的快慢及程度。

间接对光反应或称同感反应:也令患者对光而坐,遮盖患者的一眼,在撤开遮盖时,观察另一眼瞳孔的收缩情况。

2、注意事项检查前禁忌:情绪暴躁,影响瞳孔检查。

检查时要求:安静平躺,光线不要太强烈。

瞳孔检查的相关疾病和症状1、相关疾病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原发性青少年型青光眼,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所致青光眼,继发于无晶状体眼和人工晶状体眼的青光眼,上巩膜静脉压升高所致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色素性青光眼,药物相关性青光眼,晶状体蛋白过敏性青光眼2、相关症状碜涩珠痛,眵泪粘腻,视瞻昏渺,暴盲,晶状体青光眼斑,青光眼斑,青年白内障瞳孔检查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1、不适宜人群眼睛没有特殊炎症出现。

瞳孔观察方法和临床意义

瞳孔观察方法和临床意义

瞳孔大小变化:观 察瞳孔在光线照射 下的大小变化,判 断瞳孔对光的反应
瞳孔反应时间:观 察瞳孔在光线照射 下的反应时间,判 断瞳孔对光的反应
01
03
05
02
04
06
间接观察法:通过 观察瞳孔对光反射 的强弱来判断瞳孔 对光的反应
瞳孔形状变化:观 察瞳孔在光线照射 下的形状变化,判 断瞳孔对光的反应
瞳孔反应程度:观 察瞳孔在光线照射 下的反应程度,判 断瞳孔对光的反应
演讲人
瞳孔观察方法和临床意 义
目录
01. 瞳孔观察方法 02. 瞳孔临床意义
瞳孔观察方法
观察瞳孔大小
自然光线下观察: 在自然光线下, 观察瞳孔的大小
和形状。
瞳孔反应:观察 瞳孔对光线的反 应,如收缩或扩
张。
瞳孔对比:观察 双侧瞳孔的大小 和形状是否对称。
瞳孔变化:观察 瞳孔在短时间内 的变化,如收缩 或扩张的速度。
瞳孔临床意义
诊断疾病
01
瞳孔大小变化:可能与神经 系统疾病、药物中毒、眼部 疾病等有关
03
瞳孔对光反应:可能与眼部 疾病、脑部损伤、药物中毒 等有关
05
瞳孔位置变化:可能与眼部 疾病、脑部肿瘤、脑部损伤 等有关
02
瞳孔形状变化:可能与眼部 疾病、脑部肿瘤、脑部损伤 等有关
04
瞳孔颜色变化:可能与眼部 疾病、脑部肿瘤、脑部损伤 等有关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瞳孔大小和形状可反 映眼部疾病,指导眼
部疾病治疗
瞳孔变化可反映药物 疗效,指导药物剂量
调整和更换药物
谢谢
观察瞳孔形状
01
圆形:正常瞳 孔形状,表示 瞳孔对光反射 正常
02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瞳孔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会根据不同的刺激而发生改变,包括大小、形状和反应速度等方面。

因此,观察和分析瞳孔变化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瞳孔大小、形状和反应速度三个方面来介绍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首先,瞳孔大小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患者的生理状况。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瞳孔直径大约为3-8毫米,可根据环境的亮暗程度来自动调节大小。

瞳孔扩大可以使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睛,而瞳孔收缩则减少光线的进入量。

因此,瞳孔的大小自然而然地反映了眼睛适应外界光线的能力。

一些疾病和药物可能会导致瞳孔的异常扩大或收缩,从而提示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生了变化。

其次,瞳孔的形状也可以提供一定的临床信息。

瞳孔通常应该是圆形或近似圆形的,但存在异常情况。

例如,瞳孔偏心可能是眼球或眼部肌肉的疾病的表现。

散光的病人瞳孔呈现椭圆状。

如果瞳孔出现异常的形状,可能意味着眼部组织或神经系统存在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最后,瞳孔的反应速度也可以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

正常情况下,当光线照射到眼睛时,瞳孔应该迅速收缩,以减少光线对视网膜的刺激。

这种光反射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也叫做正常的瞳孔反射。

如果患者的瞳孔无法正常地收缩或反应迟钝,可能是神经系统或眼部组织存在问题的信号。

例如,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干损伤、脑膜炎等,可导致瞳孔反射异常。

此外,瞳孔变化还有助于临床医生对多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例如,瞳孔大小不对称可能是脑出血、脑肿瘤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之一、在中毒的情况下,一些药物也可能导致瞳孔扩大或收缩。

甚至一些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等也可以通过观察瞳孔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总之,瞳孔变化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观察和分析瞳孔大小、形状和反应速度等方面的变化,可以为医生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以便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瞳孔变化并不能单独作为诊断的依据,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观察瞳孔的变化,有助于昏迷、惊厥、休克、中毒、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患者的病情判断,对于颅脑病变的定位诊断尤为重要,以下为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相关内容。

瞳孔大小瞳孔的大小是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颈上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神经纤维(支配瞳孔开大肌)共同调节的。

在普通光线下瞳孔的直径约3~4 mm,一般认为瞳孔直径小于 2 mm 为瞳孔缩小,大于 5 mm 为瞳孔散大。

1. 瞳孔缩小见于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一侧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则出现一侧瞳孔缩小,常见于Horner 综合征。

➢horner 综合征+上肢症状(疼痛、感觉障碍、乏力),则要考虑是否有肺尖占位;➢horner 综合征+颈痛,则要考虑是否存在颈动脉夹层。

如果损害双侧交感神经的中枢径路,则出现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见于脑桥出血、脑室出血压迫脑干或镇静催眠药中毒等。

2. 瞳孔散大:多见于动眼神经麻痹。

由于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在神经的表面,所以当颞叶钩回疝时,可首先出现瞳孔散大而无眼外肌麻痹。

视神经病变失明及阿托品类药物中毒时瞳孔也可散大。

瞳孔对光反射异常瞳孔对光反射是指受到光线刺激后瞳孔缩小的反射,分为直接光反射和间接光反射。

光反射传导径路上任何一处损害均可引起瞳孔光反射消失和瞳孔散大。

传导径路(点击可放大):由于参与瞳孔光反射的纤维不进入外侧膝状体,所以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及枕叶视觉中枢损害引起的中枢性失明不出现瞳孔散大及光反射消失。

辐辏及调节反射异常辐辏及调节反射是指注视近物时双眼会聚(辐辏)及瞳孔缩小(调节)的反射,两者也合称集合反射。

传导径路(点击放大):辐辏反射丧失见于帕金森综合征(由于肌强直)及中脑病变。

调节反射丧失见于白喉(损伤睫状神经)及脑炎(损伤中脑)。

特殊瞳孔变化1. 阿罗瞳孔(Argyll-Robertson pupil)表现为两侧瞳孔较小,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存在,是由于顶盖前区的光反射径路受损所致。

医学知识之瞳孔检查

医学知识之瞳孔检查

瞳孔检查瞳孔检查介绍:瞳孔检查包括瞳孔外观以及瞳孔反射的检查。

外观检查包括瞳孔的大小、形态、数目、位置以及边缘是否整齐,检查时应两侧进行比较。

瞳孔检查正常值:正常的瞳孔为圆形,黑色透明,两侧等大,直径约2.5毫米,除了生理调节变化外,若瞳孔直径小于1.5毫米或大于5毫米,边缘不规则,色泽异常,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等,常常会预示着一些疾病的发生。

瞳孔检查临床意义:异常结果:瞳孔呈白色见于白内障、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眼外伤、高度近视,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

瞳孔呈青绿色常见于青光眼。

需要检查人群:白内障,青光眼,近视眼患者。

瞳孔检查注意事项:不合宜人群:眼睛没有特殊炎症出现。

检查前禁忌:情绪暴躁,影响瞳孔检查。

检查时要求:安静平躺,光线不要太强烈。

瞳孔检查检查过程:①直接对光反应:令患者对光而坐,两眼向正前方5米以外远处直看,检查者用手掌遮盖患者的双眼,撤去一手的遮盖而观察该眼瞳孔是否收缩,再遮盖此眼而撤去另一手以观察另一瞳孔是否收缩,并比较两瞳孔收缩的快慢及程度;②间接对光反应或称同感反应:也令患者对光而坐,遮盖患者的一眼,在撤开遮盖时,观察另一眼瞳孔的收缩情况,【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瞳孔检查的方法和内容

瞳孔检查的方法和内容1. 瞳孔检查的重要性瞳孔检查,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其实,它就像医生和我们眼睛之间的小对话,了解咱们眼睛的健康状态。

这种检查主要是为了看看眼睛的反应情况,判断是不是有什么潜在的健康问题。

你知道吗?瞳孔可是个“八面玲珑”的家伙,能反映出许多身体的“小秘密”。

所以说,瞳孔检查绝对是眼科医生的“必杀技”之一。

我们每天都在用眼睛看这个世界,可是,眼睛自己在看什么呢?其实,瞳孔就像一扇窗户,透过它,医生可以窥见许多与健康有关的信息。

比如说,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反应速度,都会告诉医生你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甚至是你情绪的变化。

所以,定期做瞳孔检查,绝对是对自己眼睛的一种关爱。

2. 瞳孔检查的方法2.1. 光反射测试光反射测试是瞳孔检查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医生会用手电筒,轻轻地照一下你的眼睛,看看你的瞳孔是缩小还是放大。

没错,就是这么简单。

你可能会觉得这像是在玩“光影游戏”,但其实,这可是个技术活儿!瞳孔在光线下的反应可以告诉医生你的神经系统是不是正常运作。

想象一下,医生把手电筒对着你,眼前一亮,瞳孔就像小猫咪一样缩小。

这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刺眼,但没关系,闭上眼睛,心里默念“这只是检查,不怕不怕”。

这个反射测试就像是给你眼睛做的一个简单的“体操”,挺有意思的!2.2. 药物扩瞳接下来,就是药物扩瞳了。

听起来有点神秘,其实就是给你滴一些眼药水,让你的瞳孔变得更大。

这样一来,医生就能更清楚地检查你的眼睛内部结构,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这时候,瞳孔就像开了“无敌大模式”,让医生能一览无遗。

不过,滴完眼药水后,你可能会觉得眼睛有点模糊,像是在海边玩水,突然被海浪打了脸的感觉。

但别担心,这种情况通常很快就会好转。

就算是眼睛“发飙”,也是为了让医生更好地了解你的眼睛呀!3. 瞳孔检查的内容3.1. 瞳孔的大小和形状医生会仔细观察你的瞳孔大小和形状。

正常情况下,瞳孔应该是圆圆的,大小适中。

但是,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瞳孔一大一小,或者变得不规则,那可要注意了,可能是身体发出了求救信号哦!这就像你在大街上遇到的小猫,它如果总是藏在角落里,不出来玩,那你肯定得去看看它是不是生病了。

护理技巧中的瞳孔检查技巧

反馈与改进
鼓励学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馈问题,针对问题 进行改进和提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实践操作与考核
模拟训练
提供模拟患者,让学员进行实际 操作练习,提高操作熟练度。
考核标准
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对学员的操 作进行评估和反馈。
考核结果
根据考核结果,对学员进行针对性 的指导和建议。
持续学习与改进
文献学习
引导学员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的瞳孔检查技 术和研究成果。
交流与分享
组织学员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共同提高瞳孔检 查技巧。
瞳孔对光反射
对光反射异常可能提示眼部疾病或神经系统 异常。通过瞳孔对光反射检查,可以及时发 现并处理相关疾病。
瞳孔形状改变
瞳孔形状不规则或出现其他异常表现可能与 眼部肿瘤、眼外伤等疾病有关。瞳孔检查有 助于早期发现这些病变。
瞳孔检查在护理中的意义
评估病情
通过观察瞳孔变化,可以及时了 解患者的病情状况,为医生提供 重要信息,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
护理技巧中的瞳孔检查技 巧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1
目录
• 瞳孔检查的重要性 • 瞳孔检查的方法与步骤 • 瞳孔异常的识别与处理 • 瞳孔检查的护理应用 • 瞳孔检查技巧的培训与提高
01
瞳孔检查的重要性
瞳孔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瞳孔大小变化
某些疾病会导致瞳孔大小发生变化程度。
通过瞳孔检查可以发现眼部疾病的症 状和体征,如青光眼、葡萄膜炎等, 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具有重 要意义。
05
瞳孔检查技巧的培训与提高
培训内容与方法
基础知识
瞳孔检查的基本原理、适 应症和禁忌症、正常瞳孔 特征等。

7 瞳孔观察在脑外科的临床意义 刘平恩 2详解

? 2、广泛性的严重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肿瘤、颅内感染、广泛脑 梗塞等原因引起脑的占位性病变或脑水肿,造成颅内高压时就会发生 脑缺血缺氧,除脑功能受损外动眼神经也麻痹,也会出现双侧瞳孔散 大固定,对光反应消失。
?
? 3、脑疝:最常见的是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
? (1)、小脑幕切迹疝,因多见于幕上占位性病变引起故常称天幕 疝,也有称钩回疝的。因幕上占位性病变,造成颅内高压,迫使脑干 下移。压迫中脑及动眼神经,并阻塞脑脊液循环,更使颅内压愈益增 高,形成天幕疝。天幕疝压迫或牵拉动眼神经造成一侧瞳孔散大。因 钩回疝可致使对侧偏瘫,出现昏迷和去脑强直及生命征的改变,可出 现呼吸、心跳停止。随着脑疝继续发展,脑干向对侧与向下移位,则 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并出现明显的生命征紊乱,甚致 死亡。
? 使瞳孔散大的中枢在丘脑,经脑干达颈髓,到颈交感神经节,颈交感 神经达眼球瞳孔扩大肌。如果一侧颈交感神经受损而麻痹,不能使瞳 孔散大,由于缩瞳肌的作用而使瞳孔缩小,若双侧交感神经受损麻痹 则双侧瞳孔缩小。其中丘脑、交感神经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 从上面述及的解剖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动眼神经损伤分中枢性损伤和周 围性损伤。穿出中脑后的动眼神经损伤为周围性损伤,周围动眼神经 损伤只出现瞳孔扩大,光反应消失,眼球运动障碍,但无神志的改变, 更无对侧肢体偏瘫,如颅底骨折、眶上裂骨拆所致的动眼神经损伤就 属此类。
? (3)病人瞳孔“针尖样”改变,眼球固定,光反应消失,并病人很 块就陷入深昏迷,四肢瘫痪,常是脑桥出血。
?
? (4)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并出现眼球固定,病变在中脑, 或是天幕疝所致。当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侧 表明病情已是晚期;一般认为双侧瞳孔散大持续 90分钟是接近意识不 可逆时限,持续3小时是接近呼吸功能不可逆时限。双瞳孔散大持续 时间越长,脑干功能的损害越重,预后越差,病死率越高,因此要争 取在脑干不可逆损害之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是颅内血肿造成的应尽 快地清除血肿。一般认为单侧瞳孔散大的病人抢救成功率较高,应积 极抢救;双瞳孔散大时间大于 60分钟者不宜手术,小于30分钟者应 争分夺秒尽快手术。

瞳孔观察的临床意义

瞳孔大小形态及其反应的改变,除见于眼科本身的疾病(如虹膜炎等)外,尚可反应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对神经科、脑外科和内科疾病的诊断、鉴别和护理治疗等方面也很有价值[1]。

所以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对瞳孔的生理、病理变化应该掌握。

1 瞳孔的形态正常瞳孔,呈圆形,对光反应灵敏,其正常成人瞳孔直径2~4 mm,两眼对称,通常差异不超过0.25 mm。

但如果相差不超过0.5 mm,而瞳孔反应及药物试验都无异常,也可以认为是正常的差异。

影响正常瞳孔大小的因素为年龄、屈光状态、光线强度及其适应情况等。

幼儿和老年人瞳孔较小,儿童较大。

近视眼瞳孔较大,远视眼瞳孔较小。

在阳光下瞳孔缩小,在暗处瞳孔扩大。

正常睡眠时瞳孔显著缩小,可用于鉴别真睡或收其他原因引起的知觉丧失,但吗啡中毒性小瞳孔属例外[2]。

异常瞳孔,多属病态,往往是眼病的一种病症,常可由瞳孔形态推断出某些眼病。

例如:(1)梨形瞳孔:为虹膜前黏连引起,多伴有黏连性角膜白斑;(2)花瓣状瞳孔:为就虹膜炎或眼外伤后虹膜后层与晶体黏连,用扩瞳剂后最为明显,在瞳孔缘或晶体前面可能还有灰白色陈旧性渗出机化物;(3)D形瞳孔:为外伤后虹膜根部离断,相应的瞳孔缘无固定牵引力所致;(4)长圆形瞳孔: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发作时瞳孔散大,呈长圆形,对光反应消失;(5)钥匙状瞳孔:见于虹膜手术切除后,或先天性虹膜缺损;(6)瞳孔较大:瞳孔缘有细小的缺凹,为瞳孔括约肌破裂的症状。

2 病态性扩瞳与缩瞳病态性扩瞳或缩瞳,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它不仅是某些眼病的指示性特征,并且能够反映某些全身性疾病的诊断[3]。

2.1 病态性瞳孔扩大正常瞳孔直径不大于4 mm,瞳孔直径超过5 mm以上多属于病态。

病态性瞳孔又可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前者为支配缩瞳肌的神经发生病变,后者为扩瞳肌兴奋所致。

2.1.1 麻痹性扩瞳其原因有药物、眼病和支配缩瞳肌的传出神经径路或中枢发生障碍。

(1)药物麻痹性扩瞳,系副交感神经传导阻滞引起,临床上常见的为用阿托品、后马托品或东莨菪碱等药物滴眼;(2)眼病引起的瞳孔扩大,常见于青光眼、眼挫伤、重症视神经病、眼底广泛的视网膜病变等,多有严重视力障碍,诊断比较容易;(3)神经麻痹性瞳孔扩大,首先除外药物麻痹性扩瞳,后者必有用药史,停药后观察3~7日瞳孔复原,则提示为药物性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瞳孔反应的改变
+ 1)阿-罗瞳孔:瞳孔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
而调节反射存在,瞳孔一般较小、大小不等、边缘 不整齐。是由于顶盖前区的光反射径路受损所致, 常见于神经梅毒、偶见于多发性硬化及带状疱疹等。 + 2)强直性瞳孔(艾迪瞳孔):一侧瞳孔散大,直 接、间接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异常,伴有腱反射减 弱或消失。在普通光线下检查病变瞳孔光反射消失, 但在暗处强光持续照射,瞳孔可出现缓慢的收缩, 光照停止后瞳孔又缓慢散大。多见于中年妇女,原 因不明。
刘贤岳 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硕士研究生 2016-6-24
癫痫为例
+ 一、瞳孔检查的内容
+ 二、瞳孔调节的解剖生理 + 三、瞳孔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 1、大小异常
+ 2、瞳孔反应异常
+ 四、小结
+ 1、观察瞳孔大小、形状、位置、两边是否对
称:
+ 正常:直径3-4mm,规则圆形,双侧等大,位置居
+ 3)两侧瞳孔不等
刺激性病变 刺激性病变
瞳孔
交感神经通路
破坏性病变
副交感神经通路
瞳孔
破坏性病变
临床实践中,以破坏性病变所致瞳孔改变多见。 一侧瞳孔缩小:Horner综合征。 一侧瞳孔扩征(霍纳综合征)
丘脑下部 一级神经元
中枢性霍 纳综合征
表现:瞳孔缩小,睑下垂不明显, 无眼球凹陷,偏身无汗。见于: 丘脑下部、脑干、上颈髓的肿瘤、 炎症、血管病变、外伤等。
中。儿童稍大,老年人稍小。 + 瞳孔缩小:<2mm,瞳孔扩大:>5mm
+ 2、对光反射:直接、间接。 + 3、调节反射:与辐辏反射一起,将食指定于患 者眼前10-15cm,嘱患者注视远处(如天花板), 然后再注视眼前手指,观察患者瞳孔变化。正常: 双眼球会聚,瞳孔缩小。
+ 1、调节瞳孔大小的肌肉 + 瞳孔括约肌 (副交感神经) + 瞳孔开大肌 (交感神经)
典型表现:瞳孔缩小(瞳孔开大肌瘫 痪)、上睑下垂及眼裂变小(睑板肌 瘫痪)、眼球下陷(眼眶肌瘫痪)、 颜面潮红(血管扩张)、面部无汗 (汗腺分泌障碍)。见于:甲状腺肿 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瘤、肺尖肿瘤、 咽后部肿瘤、颈肋外伤等。 表现与经典霍纳综合征相似, 但无出汗障碍。见于:颈内动 脉瘤、眶上裂、眶内病变。 临床罕见。
+ 1、瞳孔是“心灵的窗口”,瞳孔检查不可
忽视。 + 2、瞳孔检查应包括大小、形态、位置、两 边对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 + 3、瞳孔的异常还需结合其他临床资料。 + 4、瞳孔的改变有时能反应全身机体的改变, 为临床诊断提供线索。
+ 1、黄如训,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诊断基础,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 2、贾建平,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 3、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8。
睫状脊髓 交感中枢
二级神经元
完全性霍 纳综合征
三级神经元
颈上交感 神经节
效应器
瞳孔开大肌 汗腺 血管 睑板肌、眼眶肌
周围性霍 纳综合征
+ ②脑疝(尤其颞叶钩回疝、小脑幕切迹疝)
+ 颞叶钩回疝的瞳孔改变: + 早期:最初动眼神经受刺激,兴奋性增高,可有短 暂时间的瞳孔缩小,以后患侧瞳孔逐渐增大,对光 反射迟钝。 + 中期:患侧瞳孔明显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瞳 孔大小尚正常,对光反射减弱。 + 晚期:中枢衰竭期,双侧瞳孔明显散大,对光反射 均消失,眼球固定。 + 其他表现:颅高压、意识障碍、生命体征改变。
+ 2、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光线
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上丘臂 上丘 双侧E-W核 中脑顶盖前区 传导径路上 任何一处损害 均可引起瞳孔 光反射消失和 瞳孔散大 瞳孔括约肌 节后纤维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
+ 3、辐辏及调节反射通路
+ 4、眼交感神经通路
+ 1、大小改变:两侧缩小、两侧扩大、两侧不等 + 1)两侧瞳孔缩小(<2mm):睡眠、麻醉、远视、 眼的炎症、老年、脑动脉硬化、梅毒感染、药物 中毒(有机磷农药 、吗啡及鸦片的衍生物、巴比 妥类药物等)。急性脑桥病变(如出血)时,瞳 孔极度缩小(<1mm),呈针尖样瞳孔。 + 2)两侧瞳孔扩大(>5mm):焦虑、惊慌、疼痛、 甲亢、近视、药物作用(阿托品、可卡因等)、 肉毒素中毒、深昏迷、双侧视觉通路损害(伴有 光反射消失)、反Horner综合征(颈交感神经刺 激性病变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