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2

【整合】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这些规定

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

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

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

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

2.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点在于它们

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

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周朝饮酒时有“酒礼”,每献酒一次,宾主之间便有许多礼节,要相互拜一百次之后,一杯酒才能下肚。下列对“酒礼”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繁文缛节,社会落后

B.强调等级森严,贵贱有序

C.意在规范行为,礼治天下

D.说明思想教条,效率低下

4.根据下面图片,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A.嫡长子继承制B.兄终弟及制C.庶子继承制D.禅让制

5.下图为出土于湖北的一套东周时期的“9鼎8簋”,按照当时的礼乐制度状况,这套文

物最有可能出自

A.周天子墓葬B.诸侯国君墓葬C.士大夫墓葬D.士的墓葬

6.西周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可以仿照中央官制设官分职,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和征收赋税的权力。这说明诸侯国

A.与中央保持一致

B.有相当的独立性

C.成为独立的国家

D.力量强不尊王命

7.西周的国家格局与商代颇为相似,商代方国林立,西周则有许多诸侯国。然而,商

代的方国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的,西周的诸侯国则多是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来的,这就决定了

A.商王位卑与方国首领地位平等

B.周王能够完全控制各个诸侯国

C.商周两代行使王权的强弱差异

D.血缘关系开始影响国家的政权

8.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

B.宗法分封逐渐瓦解

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

9.下面是两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们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10.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中提到“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足),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这反映了西周的政治机制

A.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拓展

B.有利于西周中央高度集权

C.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有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秩序

11.商代的青铜文化光辉灿烂,经济获得明显进步,国家统治职能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氏族依然是社会的基本结构:“祖先崇拜”与“上帝崇拜”合一。这说明商朝社会A.呈现出浓厚的血缘色彩

B.笼罩于神权统治之下

C.带有浓厚原始禅让特色

D.体现出强烈专制色彩

12.周天子与绝大多数的诸侯都是亲戚关系,同姓诸侯不是他的兄弟就是他的子侄,异姓诸侯通过婚姻与他形成甥舅之亲。这体现出

A.家国一体B.天下共主C.等级森严D.世卿世禄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子争位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哥、二哥),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三哥、四哥)。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

材料二 2021年2月《文化共识网》:“西周时期的“列土封建’是采取宗族殖民的方式,由王室子弟垄断政治权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权’与‘尽忠’的关系”。

(1)材料一中,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理由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如何评价?

(3)“列土封建”指何种制度?其中“授权”与“尽忠”有何具体体现?有何积极作用?

14.利用工具书查阅资料进行学习,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词条也叫词目,是辞书学用语,指收列的词语及其释文。下列各词释文摘引自不同的工具书。

利用材料与所学商周政治制度史的相关知识,编辑关于“宗法制”词条的释文。(要

求:明确写出释文内容,层级清晰,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材料中的“七出”、“三不去”,反映的是商周时期对婚姻的解除所作的习惯性规定,反映了男子不可以随意休妻,体现了家庭利益为核心(强调父权族权)、男尊女卑、以礼入法(体现儒家伦理)的特点,是维护宗法伦理秩序的体现,B项正确;A、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史实,均排除;C项表述有一定道理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题干要求“最突出的相同点”,分封制是将王国的土地分给宗室臣属作为俸禄的制度,而宗法制则是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族权和政权的政治制度,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因此最突出的相同点是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B项正确;C项从属于B项,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分封制在西周后期削弱了天子的权威,故AC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

3.C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宾主之间便有许多礼节,要相互拜一百次”及所学知识可知,C项符合其表述。A项中的“社会落后”、B项中的“等级森严,贵贱有序”、D项中的“思想教条,效率低下”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三者均可排除。

4.A

【详解】

图片反映了王位和财产由嫡长子继承的方式,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选A 项;B项是商朝实行的权力继承制度,排除B项;庶子继承制与当时继承制度不符,排除C 项;禅让制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推选首领制度,与图片材料不符,排除D项。

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礼乐制度。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是礼乐制度的崩溃时期,诸侯国君墓葬也出现了“9鼎8簋”的现象,所以这套文物最有可能出自诸侯国

君墓葬,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是反映礼乐制度的崩溃、诸侯国君地位的上升,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诸侯国君地位的上升而不是士大夫地位的上升,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诸侯国君地位的上升而不是士地位的上升,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

【答案】B

【解析】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税,说明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选B项。诸侯国仿照中央官制不能表明诸侯国在其他方面也能与中央保持一致,不选A项。材料虽然表明诸侯有很大的权力,但诸侯国还是要服从周王,并不是独立的国家,不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不尊王命”的信息,不选D项。

7.C

【解析】

商代方国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的,与商王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纽带,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离心力;西周的分封制主要以血缘为纽带,确定了诸侯的权力与义务,诸侯国较商代方国受王权的控制更强,故选C项。商代方国臣服于商王,商王的地位高于方国首领,不选A项。周代封国虽然较商代方国受王权的控制更强,但周代封国有较大的独立性,B项夸大了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选B项。虽然西周诸侯中王族占了大多数,但夏商时期实行王位世袭制,血缘关系已经影响了国家政权,所以不选D项。

8.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中国君向天子朝贡的信息说明鲁君由朝贡周王到其他诸侯国的现象,说明分封的等级逐渐瓦解,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A错误。周天子此时已经不是天下共主,C错误。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9.A

【解析】

“它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团圆”是有血缘关系的家人才能体会的情感,这一现象源自于宗法制,故A正确;分封制是划分政治权力,跟家庭团圆没有关系,B错误;世袭制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制度, 跟家庭团聚没有关系,排除C;“团圆”是有血缘关系的家人才能体会的情感,禅让制是原始民

主的一种形式,跟家庭团聚没有关系,故D错误。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它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结合所学宗法制的特点分析解答。

10.D

【解析】

【详解】

从材料中的“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来看,西周是通过以血缘宗法关系为主的多种方式,巩固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机制有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秩序。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西周时期还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周天子与地方诸侯之间的关系,不是民族关系,排除C项。

【点睛】

西周通过实行宗法制,在保证各级贵族垄断政治权力和特权地位的基础上,调节贵族之间的矛盾,稳定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宗法制的严格实行,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以得到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的目的。

11.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祖先崇拜’与‘上帝崇拜’合一”来看,商朝社会体现出较为浓厚的神权特点,祖先也被神化,并被赋予超自然的力量。故答案为B项。从材料信息来看,祖先已被神化,不是强调血缘,排除A项;C、D项材料不能反映,均排除。

12.A

【解析】

分封制是按照血缘关系进行,这种制度在外体现出的是国,从血缘关系看是家,实质上是家国一体,A正确;天下共主属于周天子地位,B错误;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3.(1)老三可继承王位;因为他是嫡长子。

(2)嫡长子继承制。

评价: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强调血缘亲疏关系、等级森严,这既保障了贵族统治特权,又有利于凝聚宗族团结,防止内部纷争同时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制度:分封制。

体现:周王对诸侯授土授民,诸侯对周王朝贡、纳役,护卫周王室安全。

作用:①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统洽。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解析】

(1)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材料一中,老三可能继承王位,因为老三是嫡长子。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强调血缘亲疏关系、等级森严,这既保障了贵族统治特权,又有利于凝聚宗族团结,防止内部纷争同时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列土封建”是指分封制。分封制下,周王对诸侯授土授民,诸侯对周王朝贡、纳役,护卫周王室安全。分封制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统洽,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14.示例:

宗法制,是我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它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系家长制,经过长期演变,到周代逐渐完备。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为维护宗法制,统治者还制定了礼乐制度等相关制度,规范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在西周,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又是同姓贵族的最大族长,即天下的大宗。他既代表社稷,又主持宗庙的祭礼,掌握全国的政权和族权。其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天子的庶子有的分封为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其封邑之内又是大宗,其职位亦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有的分封为卿大夫,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也由嫡长子继承父位。从卿大夫到士,其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与上同。这些世袭的嫡长子称为宗子,他们掌握本族财产,负责本族的祭礼,管理本族成员,同时代表贵族统治人民。

宗法制既用于同姓贵族,也用于异姓贵族,同姓贵族之间是兄弟叔伯关系,异姓贵族之间是甥舅亲戚关系,以此来强调贵族中血缘关系及等级观念。

这一制度把宗法血缘关系和国家体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庞大的统治网,在国家的初级阶段,对巩固和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起了重大作用。西周后期,随着王权衰弱,分封制被破坏,宗法制也遭到了冲击。

(答案示例仅作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材料列举了与宗法制相关的四个名词的释文。释文包含的信息一方面是对宗法制相关制度和规定的解释,另一方面是工具书释文行文的格式。所以,学生作答时一方面要根据所提供的

四个名词的历史信息对宗法制相关知识进行梳理、组织,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工具书释文的基本格式来组织答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