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景观规划状况及进展途径

城市建筑景观规划状况及进展途径
城市建筑景观规划状况及进展途径

城市建筑景观规划状况及进展途径1城市建筑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

1.1建筑景观规划与实践脱节,可操作性不强,对实践的实质指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建筑规划和现实是2张皮,有“代沟”,建筑规划是美好的,但美好的建筑规划不能转化成实质性。具体表现在:①建筑规划不完整,如一些专项规划、建设要素配置规划、特色园区发展规划等方面还是空白,根本无法指导实践。②建筑规划不科学,部分规划对资源环境、区位环境因素考虑不够,与国家宏观调控布局脱节,规划不是根据本地区的资源察赋、发展优势因地制宜来制定,缺乏科学性、差异性,构成同质发展,重复建设。③建筑规划不具体,大而粗,广而泛,部分建筑规划对未来不确定因素认识不足。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不按规划思路、路径发展的现象,使建筑规划和实践脱节。

1.2建筑景观规划设计缺乏对人的需求思考,盲目追求他人设计风格,造成建筑景观千篇一律。有些设计师因缺乏建筑、园林、景观、环境的综合知识,往往设计漏洞百出。比如建筑与植物的配置问题,不仅要考虑到所选植物的高度不能遮挡建筑门窗的采光问题,同时也应注意建筑色彩与植物的搭配协调问题,当植物在建筑背面时,还应考虑到植物的耐阴习性。

1.3对自然环境保护不足,破坏严重。土地和植被在城市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中破坏严重,没有做到充分尊重自然和建筑景观的生态设计。一些设计的材料在现实施工中不可取,浪费大量人力、财力从外地调运材料,不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没有在设计中科学体现,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降湿等。

2城市建筑景观规划发展策略

2.1系统规划,重视总图设计

明确系统规划要求、理念设计及用地情况等基本概况,创造和谐地适应于自然的规划环境。建筑总平面图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无论场地面积大小,都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建筑朝向、间距、退让距离、道路布置、植物搭配、排水情况、土方添挖量是否经济合理以及有关管线平面是否整齐、合理且经济等因素,进行总体设计。

2.2建筑景观规划应以人为本,兼顾与周边园林环境相协调

要体现对使用者的关心,不管建筑如何进行设计、处理,最终都

应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也就是作为人类每日起居、生活、工作的微观环境。要有和谐美的创意,建筑景观应与城市的关系及与周边环境的整体景观和谐。以人为本的理念还应体现在方案中对细节的考虑上,诸如建筑旁边桌椅、庭院灯等的设置;建筑旁多层次绿化系统的建立,净化小环境,改善小气候;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适宜的温度、安静环境,保证舒适感等。建筑景观设计应当充分地因地制宜,考虑到场地地形等因素,在立意、选址、布局过程中,做到与自然环境充分的融合。

2.3建筑景观规划应生态优先,注重可持续发展

要尊重自然环境,优化设计,节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创造出美好的人居环境,这是建筑景观设计研究的重点。保护土地和植被,注意建筑地域的生态环境,确保一定的绿化彼盖率,在建筑内外创造田园般的舒适环境。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环境材料,形成当代乡土建筑。考虑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筑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节约资源、减少建筑以及建筑废弃物对环境的形响,使建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足够的面积以备将来发展。

2.4加强设计师的技能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建筑景观设计师不应当仅仅有扎实的设计基础和功底,还应对环

境、园林、植物、生态学、景观学、艺术美学等学科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多学科的渗透互补,增强城市建筑景观规划的宏观调控能力。同时设计师还应加强自身职业素质的涵养,在设计中时刻遵循生态优先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设计。建筑景观一旦脱离了人性的需要,忽视人的精神、需要,都使城市建筑景观变得机械、冷漠,也不符合现代人居环境的要求。要营造出有利于建筑景观生存和发展的氛围,好的建筑景观必须要有优秀文化传统和高度文明衬托和保护,对那些不利于建筑景观的保护和规划设计的因素应予以剔除,从而增强环境及建筑景观的吸引力和精神活力。所以设计师肩上职责和重任不容忽视,应当时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结语

建筑景观设计,涉及建筑、景观、园林等众学科,是一门古老而科学的设计艺术,完善和发展建筑景观的规划设计这门科学,勤于总结归纳并敢于面对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存在问题并进行科学修正,使之朝着有利于人居环境、建筑景观和社会文化的方向和谐发展,更加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进步,同时也促进建筑景观行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