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冷却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合集下载

浅析地源热泵系统中冷却塔的使用

浅析地源热泵系统中冷却塔的使用

浅析地源热泵系统中冷却塔的使用夏热冬冷地区夏季空调供冷负荷往往大于冬季供暖负荷,采用土壤源热泵系统由于全年向地下土壤排热量和取热量的不平衡而容易导致土壤“热堆积”问题。

目前解决土壤热堆积问题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冷却塔辅助冷却的混合式土壤源热泵系统。

然而,冷却塔辅助冷却的混合式土壤源热泵系统,由于受南方夏热冬冷地区夏季高峰负荷时期(的7、8月份)高温高湿室外气象条件的影响,将使冷却塔出水温度过高,致使土壤源热泵机组运行效率低、组能效系数COP低于额定工况;为了缓解这一问题,通常选用更大容量的冷却塔,其结果是既不经济节能,同时采用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意义也将受到质疑。

夏热冬冷地区冷热不平衡导致的系统运行结果如下图:1,冷却塔运联方式美国制冷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介绍了利用冷却塔辅助冷却的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应用于大型商业办公建筑的方法,并给出了辅助冷却装置的设计方法,也对冷却塔与地埋管换热器之间采用串联和并联两种模式的混合式地源热泵进行了实验对比,得出了采用并联式的混合式土壤源热泵比采用串联式具有更好的运行效果;科研人员对采用了冷却塔辅助冷却方式的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控制方式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当土壤源热泵机组的出水温度与室外空气湿球温度的差值超过2℃时,冷却塔开始运行的控制模式具有较大的优越性;目前国内院校对利用冷却塔辅助冷却的混合式土壤源热泵系统进行了三种控制策略的实验测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土壤源热泵机组出口流体温度与周围环境空气湿球温度之差控制冷却塔运行的策略,可以较好地平衡地下土壤冷热负荷、并使系统能耗最小。

并联、串联方式如下图示:除了以上两种方式,本研究提出了另一种方式,即串并联混合式设计方法,一种基于冷却塔过渡季节土壤补偿蓄冷的混合式土壤源热泵系统土壤热恢复新方法,以应对夏热冬冷地区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容易导致土壤“热堆积”问题,同时为夏热冬冷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的高效节能应用与优化设计提供方法参考。

冷却塔—土壤源联合运行热泵系统的优化

冷却塔—土壤源联合运行热泵系统的优化

冷却塔—土壤源联合运行热泵系统的优化随着节能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土壤源热泵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节能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

它具有高效节能、环境污染小、运行稳定可靠、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但在冷热负荷相差较大的建筑内,为使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得到很好的恢复,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必须加辅助散热设备或辅助加热设备。

本文针对冷负荷远大于热负荷的建筑,采用冷却塔—土壤源混合热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运行控制策略,并对几种不同的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与比较。

本文介绍土壤源热泵的起源及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分析土壤源热泵系统较传统空调系统的优势,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继而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分析冷却塔—土壤源热泵系统的组成形式以及现有的设备选型方法和系统运行控制策略。

并以武汉市某一办公楼为例,采用DeST模拟软件对其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在此基础上,根据现有的冷却塔-土壤源混合式热泵系统选型方法,对该系统的各主要设备进行了选型,确定了三种不同方案。

分析了目前工程经济的四种评价标准,根据本文的实际情况选用热经济学方法对以上所选的三种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计算各自的年投资费用、年运行费用和年维护管理费用,以此来评价方案的经济性。

辅助冷却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辅助冷却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辅助冷却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摘要] 在夏季空调负荷大于冬季热负荷的情况下,辅助冷却的土壤源热泵系统能够保证冬夏土壤的放热量和吸热量平衡,降低初投资。

本文阐述了辅助冷却的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节能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 冷却土壤源热泵控制1. 引言土壤源热泵(GCHP)系统是利用土壤作为热源或热汇,热泵的换热器埋于地下,与大地进行冷热交换。

根据地下热交换器的布置形式,土壤源热泵系统主要分为垂直埋管、水平埋管和蛇形埋管三类。

土壤源热泵(GCHP)系统的效率比空气源热泵的高,而且不受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的限制,只需占用一定的埋管区域,对环境无污染,所用的能量为可再生能量,所以土壤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可持续发展能源的新技术,具有明显的节能和环保意义,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新技术。

在许多大型地源热泵的应用中,地下埋管换热器夏季排向埋管附近土壤的热量远大于冬季从土壤中吸取的热量,使冬季和夏季的土壤负荷产生不平衡。

系统长期运行使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升高,夏季埋管内流动介质与周围土壤温差降低,换热能力减弱,影响系统能效比和运行特性。

为满足建筑供冷需要就要增加地下埋管长度以增大换热量,从而在夏季使埋管长度大于实际建筑室内负荷要求的埋管长度。

在这种情况下,为降低初投资、消除机组的性能恶化、节省运行费用,可用辅助冷却地源热泵系统,即夏季采用冷却塔代替一部分埋地盘管向空气散热,冬季不用冷却塔,全部采用地埋管供热。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辅助冷却的土壤源热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复合地源热泵可行性研究,地下埋管换热器模拟及实验研究,辅助冷却系统运行特性模拟及实验研究,辅助冷却系统控制模式研究,复合地源热泵系统经济性分析研究,地下埋管换热器与辅助冷却系统配备性研究等。

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土壤特性所得出的最优控制策略也不同,由于增设辅助换热装置,增加了冷却塔和循环水泵的能耗,如果系统不仔细设计,冷却塔风机和冷却水循环水泵的能耗将会占有较大比例。

严寒地区太阳能辅助土壤源热泵系统运行策略优化

严寒地区太阳能辅助土壤源热泵系统运行策略优化

严寒地区太阳能辅助土壤源热泵系统运行策略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太阳能热泵技术应运而生。

太阳能热泵技术通过利用太阳能热能进行供暖、制冷和热水等热能产生,直接减少了传统能源的消耗,具有很高的节能效果和环保优点,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

与传统的太阳能热泵技术相比,土壤源热泵技术使用的热源为土壤,具有独特的优势。

其中,利用太阳能辅助运行土壤源热泵系统,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针对严寒地区太阳能辅助土壤源热泵系统运行策略的优化方法。

一、太阳能辅助土壤源热泵技术的优越性1、稳定性好太阳能辅助土壤源热泵利用土壤温度的稳定性进行加热或制冷,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

在寒冷的冬季,土壤中的温度较高,可以提供充足的热源满足室内供暖,避免了突发性的暖气瘫痪现象;在炎热的夏季,土壤中的温度较低,可以提供较低的制冷温度,满足空调制冷需求,从而保证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2、高效节能与传统的供暖方式相比,太阳能辅助土壤源热泵技术不仅具有稳定性好的优势,还具有非常高的效率和节能性。

太阳能辐射是一种免费的能源源,太阳能辅助可以减少系统的能源消耗,增加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

在严寒的冬季,太阳能辅助下,土壤源热泵可以提供热水和暖气,大大降低了家庭的供暖成本;在酷热的夏季,太阳能辅助下,土壤源热泵可以提供低温空调,降低了制冷成本。

因此,太阳能辅助土壤源热泵技术具有非常好的效益和社会价值。

3、环保节能太阳能辅助土壤源热泵系统不仅节省能源,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

该技术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节能技术,符合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二、严寒地区太阳能辅助土壤源热泵系统运行优化在严寒地区,太阳能辅助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运行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针对性的进行优化。

1、运行策略的优化太阳能辅助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策略应考虑太阳能辐射周期、土壤深度、气候条件等因素。

土壤源热泵蓄冷系统

土壤源热泵蓄冷系统
3、降温过程的简单模拟分析
给土壤降温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蓄冷过程,夜间蓄冷,给土壤降温,白天取出来用,主要是蓄冷作用,但是对于土壤的整体温度的降低有一定的好处,确切地说,这个过程是一个缓冲过程,给土壤赢取更长的时间来进行热扩散。
夏季制冷的时候,地源热泵系统运行一段时候后,土壤内U型管周围温度如图2所示:
P3、Pb3、PF:夜间空气源热泵的压缩机功率水泵功率风机功率
C、C’:水的比热容制冷剂比热容
T1、T3:白天运行时间夜间制冷时间
2、天气预报的优化利用
由于这套系统是在夜间利用空气源热泵来制冷,给土壤降温,所以夜间的空气源热泵运行情况也会影响到系统的总体效果。当地埋管出水温度升高到限定值(冬季降低到限定值)附近时,通过天气预报,了解最近几天夜间的温度情况,这样就可以选择最近一个温度最低的晚上开启空气源热泵,为土壤降温。空气的温度对空气源热泵的性能影响很大,在本套系统中,空气源热泵的制冷能耗占了整个过程的将近40%,所以对系统能否满足经济性有很大的决定作用。
地埋管出水温度达到限定值的时刻也需要更近一步确定。在一天当中,出水温度变化不会太大,如果是在某天的下午快接近下班了才达到的,那就不需要当天晚上就给土壤降温;如果是在早上刚开机不久就达到了限定值,那么就可以在夜间降温。当然,如果当晚的气温较低,而后面的几天气温升高,那么就可以视情况而定,主要的目的是节能,用最少的能耗制得最多的冷量。在几天内,地埋管的出水温度变化不会很大,所以只要出水温度在限定值附近时选择一个气温最低的晚上制冷即可,差别不会很大,如果要做得太精细,节省的能耗可能反而不够初投资和运行的费用的增加。
一、存在的问题:
图1是换热器在某一深度处对不同性质的土壤连续吸热30天的土壤温度变化情况,对于粘土只要五天时间温度就会由15度降低到不足2度,30天内,砂土和砂岩也会分别降低到6度和9度,温度的降低幅度很大,所以对于地源热泵系统的COP影响是很大的。

土壤源热泵变流量控制方式探讨

土壤源热泵变流量控制方式探讨

岛 .( ( 毫筹: ]=] l 峭 .性能曲线平擀的技果不明显。对 于土 ’L 毒薏 , = 己l 【 差瓮 ^ J =J ‘ J
显 对 泵 的 要 求 很 高 . 求 泵 的性 能 曲线 陡 要




流 量 ( 1) M3 h
图 1内循环流量功率 曲线 图
维普资讯
中国科技 信息 2 0 年第 1 期 06 3 C I CE  ̄ A D T CN LG NO M TO u 26 HN S I C N EH O O Y I R A I Jl 06 A N F N
I 二 壤源热 变流量控 制方式探 讨
流 量 (M ̄h) /
图 2 外循环流量功率 曲线 图
维普资讯
壤源热泵空调系统 , 外循环管网阻抗变化不
大 , 难 实 现 对 外 循 环 泵 的 压 差 变 流 量 控 很 制 。 因为 随 着 水 温 度 的 上 升 或 降 低 , 统 系 的 压 力也 会随 着 增大 或 减 小 , 使 得控 制 变 这 得扑 朔迷 离 。找 到一 个符 合 系统 管 网特 性 的 △ H 设 定值 较 困 难 。 2 2 温 差 变 流 量 控 制 . 温差变流量控制是用变频器改变泵的 流量, 保持空调系统供 /回水温差稳定 。 从 空 调 系统 热 力特 性 出 发 , 保 证 室 内温 / 能 湿
负苛控制进 行旁 析 蛄 台一个宴 障工程 说明
土 壤 津热 摹 堂蔼 景蜿 采用 温差粒 制 方 式 乐兢 运 行特 性 =
土壤 潭 热襄 ;温 差控制 ;特性 苛析
嘲蛹醒■嗣叠I 嘟 ! i 墓 群
q l 时 哪 I o c
c 0

某公共建筑闭式冷却塔辅助冷却的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

某公共建筑闭式冷却塔辅助冷却的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

功能房间
客房
餐厅
办公室 会议室 门厅 走廊
表 3 室内内部热源 [ 1]
最多人数 / (人 /m2 ) 1个床位 1人
根据椅子计算人数 , 同时每 10人多加 1 人
0125 014 0105 0102
灯光产热 / (W /m2 )
15
13
11 11 15 5
设备产热 / (W /m2 )
20

20 5 — —
21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冷风渗透 餐厅 、门厅冬季按照 2次 / h的换气次数计算冷风
渗透负荷 。其余房间按照 015 次 / h换气次数计算冷 风渗透负荷 。 215 建筑物冷热负荷及全年动态负荷
根据计 算软 件得 到 , 建 筑物 设计 冷 负荷 为 917 kW ,热负荷为 690 kW。冷负荷大于热负荷 227 kW。 规定全年制热季为每年 11月 10日 ~次年 3月 10日 ; 忽略部分时候部分空间存在的冷负荷 ; 全年制冷季为 每年 5月 1日 ~10月 20日 ; 忽略部分时候 部分空间 的热负荷 ;其他时间为过渡季节 ,冷水机组不开 , 基本 靠自然通风来满足室内温湿度要求 。按照建筑主要功 能房间人员作息表 (表 4) ,全年的动态负荷负荷计算 如表 5所示 。
门厅 0 100 100 100 80 80 100 100 100 100 50 50 80 100 100 70 0 0
走廊 0 100 100 100 80 80 100 100 100 100 50 50 80 100 100 70 0 0
续表 4 会议
0 7 100 100 100 100 25 25 100 100 100 100 25 25 25 25 7 0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自动控制方案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自动控制方案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自动控制方案首先,室内温度控制是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最基本的控制要求之一、通过设置一个合理的室内目标温度范围,系统可以自动调节供暖和制冷设备的运行,以维持室内温度的稳定。

当室内温度低于目标范围下限时,系统自动启动供暖设备;当室内温度高于目标范围上限时,系统自动启动制冷设备。

同时,系统应该能够控制供暖和制冷设备的运行时间和运行强度,以保持室内温度在目标范围内的波动尽量小。

其次,供暖制冷区域切换是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般来说,供暖区域和制冷区域是相互独立的,系统需要能够根据室内的需求自动切换供暖和制冷模式。

当室内温度低于目标范围下限时,系统应该能够自动将空气分配给供暖区域;当室内温度高于目标范围上限时,系统应该能够自动将空气分配给制冷区域。

第三,水泵控制是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系统中的水泵负责将地下水或地源热泵回收的冷热水输送到相应的供暖和制冷设备中。

水泵的运行应该根据系统的需求自动调整。

当供暖设备需要热水时,水泵应该自动启动并将热水输送到供暖设备;当制冷设备需要冷水时,水泵应该自动启动并将冷水输送到制冷设备。

最后,循环风机控制也是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系统中的循环风机负责将供暖或制冷后的空气输送到室内。

循环风机的运行也应该根据系统的需求自动调整。

当供暖设备运行时,循环风机应该将热空气输送到室内;当制冷设备运行时,循环风机应该将冷空气输送到室内。

同时,循环风机的运行时间和运行强度也应该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以提高系统的能效和使用效果。

综上所述,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方案主要包括室内温度控制、供暖制冷区域切换、水泵和循环风机控制四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控制策略和自动化设备,可以实现地源热泵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室内温度的稳定控制,从而提高系统的能效和使用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助冷却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摘要] 在夏季空调负荷大于冬季热负荷的情况下,辅助冷却的土壤源热泵系统能够保证冬夏土壤的放热量和吸热量平衡,降低初投资。

本文阐述了辅助冷却的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节能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 冷却土壤源热泵控制1. 引言土壤源热泵(gchp)系统是利用土壤作为热源或热汇,热泵的换热器埋于地下,与大地进行冷热交换。

根据地下热交换器的布置形式,土壤源热泵系统主要分为垂直埋管、水平埋管和蛇形埋管三类。

土壤源热泵(gchp)系统的效率比空气源热泵的高,而且不受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的限制,只需占用一定的埋管区域,对环境无污染,所用的能量为可再生能量,所以土壤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可持续发展能源的新技术,具有明显的节能和环保意义,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新技术。

在许多大型地源热泵的应用中,地下埋管换热器夏季排向埋管附近土壤的热量远大于冬季从土壤中吸取的热量,使冬季和夏季的土壤负荷产生不平衡。

系统长期运行使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升高,夏季埋管内流动介质与周围土壤温差降低,换热能力减弱,影响系统能效比和运行特性。

为满足建筑供冷需要就要增加地下埋管长度以增大换热量,从而在夏季使埋管长度大于实际建筑室内负荷要求的埋管长度。

在这种情况下,为降低初投资、消除机组的性能恶化、节省运行费用,可用辅助冷却地源热泵系统,即夏季采用冷却塔代替一部分埋地盘管向空气散热,冬季不用冷却塔,全部采用地埋管供热。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辅助冷却的土壤源热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复合地源热泵可行性研究,地下埋管换热器模拟及实验研究,辅助冷却系统运行特性模拟及实验研究,辅助冷却系统控制模式研究,复合地源热泵系统经济性分析研究,地下埋管换热器与辅助冷却系统配备性研究等。

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土壤特性所得出的最优控制策略也不同,由于增设辅助换热装置,增加了冷却塔和循环水泵的能耗,如果系统不仔细设计,冷却塔风机和冷却水循环水泵的能耗将会占有较大比例。

尽管总的辅助冷却装置的运行时间和承担的辅助冷却容量比例可以根据某个给定地区的建筑物的年负荷来决定,但是什么时候启用辅助冷却装置,和启用冷却装置后对地下埋管换热器的短期影响都很复杂。

要使辅助冷却的土壤源热泵系统发挥真正地作用,必须有良好的控制策略,才能使辅助冷却的土壤源热泵系统真正达到安全、环保、节能的作用。

2. 辅助冷却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基本原理冷负荷占优地区的土壤源热泵复合系统是在普通的土壤源热泵系统中加入辅助散热装置构成。

根据夏季辅助散热装置的不同可以把土壤源热泵复合系统分为以下几种:冷却塔辅助散热系统、水冷器辅助散热系统、浅池塘辅助散热系统等。

在夏季机组运行过程中,在地埋管换热器不能满足冷却要求时,通过一定的控制方式适时开启辅助散热设备,排除多余的热量,使冬夏两季系统从地下吸取的热量和排入地下的热量相等,以消除土壤负荷的不平衡。

开式冷却塔和闭式冷却塔是冷负荷占优地区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中最常见的辅助散热装置,其中开式冷却塔的初投资低于闭式冷却塔。

3.辅助冷却地源热泵系统控制方法辅助冷却的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控制包括空调水系统的控制和冷却塔运行条件的控制,其控制方案的不同对整个系统设计的经济性、运行效果及其运行费用等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是辅助冷却土壤源热泵系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3.1 空调水系统的控制本文的空调的水系统控制主要针对末端为风机盘管的空调系统,主要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控制:(1)用户末端的风机盘管采用二通阀控制方式(2)负荷侧分、集水器间设压差旁通阀用作水系统的安全平衡,其压力启动设定值为正常工作压差的1.2倍。

(3)负荷侧采用压差控制变频水泵的转速,保持系统最远端风机盘管的工作压力。

由最远端风机盘管工作压差推算的系统分、集水器的工作压差的设定值控制调节负荷侧水泵的频率和台数。

(4)水泵采取“顺序启动,均衡使用”的控制方式。

(5)冷水机组采用群控控制策论进行控制。

当供水或回水温度接近或等于单台冷机的设定温度时,冷机不应加载。

参与群控的所有冷机的本体控制设定温度应该一致。

当供水或回水温度远离(高于)设定温度时,冷机应加载。

当供水或回水温度远离(高于)设定温度时,冷机不应卸载。

当供水或回水温度低于或接近于设定温度时,表明已运行的冷机已提供了足够的冷量来满足建筑物的需求。

但能否卸载一台冷机还必须检查当前冷机的负荷(制冷量)。

还需要看卸载1台后,其余的机组是否能满足要求。

(6)热泵机组采取“顺序启动,均衡使用”的控制方式。

3.2 辅助冷却塔的控制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对于辅助冷却塔常用的控制方案主要有三类:热泵进(出)口流体最高温度、温差控制及控制冷却塔开启时间。

3.2.1热泵进(出)口流体温度控制此控制方案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具体气候特点及建筑物负荷的具体需要,事先设定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最高温度(热泵进口流体的最高温度),若地埋管流体出口温度达到或超过此设定极限温度值时,启动冷却塔及其循环水泵进行辅助散热,当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关闭冷却塔。

3.2.2温差控制温差控制就是根据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流体温度与当地湿球温度差来控制,当这个差值超过某设定值是开启冷却塔;当该差值恢复到设定值时,关闭冷却塔。

温差控制的另一种方法是对热泵进(出)口流体温度与周围环境空气干球温度之差进行控制,当其差值超过设定值时,启动冷却塔及循环水泵进行辅助散热,通常主要有以下两种控制条件:(1)当热泵进口流体温度与周围环境空气干球温度差值>2℃时,启动冷却塔及冷却水循环水泵,直到其差值<1.5℃时关闭。

(2)当热泵进口流体温度与周围环境空气湿球温度差值>8℃时,启动冷却塔及冷却水循环水泵,直到其差值<1.5℃时关闭。

3.2.3控制冷却塔的开启时间控制冷却塔的开启时间主要是通过在间歇期开启辅助冷却装置实现的。

对于一般空调系统而言, 夜间是系统运行的间歇期。

白天关闭辅助冷却装置, 夜间开启冷却装置, 使其和地埋管换热器串联运行。

为了避免地埋管换热器的水环路温度过高,采用设定热泵最高进(出)口流体温度的方法作为补充,具体有以下三种方法:(1)冷却塔在全年每天的12:00am—6 :00am运行;在其他时间内,只有当热泵进(出)口流体温度超过35.8℃时,启动冷却塔及循环水泵。

(2)此方法与上面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冷却塔及循环水泵只是在每年的1—3月每天的12:00am—6 :00am 运行,即在冷季节将土壤中过多的热量通过辅助散热装置冷却塔散至空气中。

(3)此方法与上面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冷却塔及循环水泵只是在每年的6—8月每天的12:00am—6 :00am 运行,即在热季节将土壤中过多的热量通过辅助散热装置冷却塔散至空气中。

以上几种方法都是根据夏季向土壤里排热时地埋管换热器出水温度较高,热泵效率的较低,甚至低于常规的冷水机组的效率时,才开启冷却塔。

此时室外气温业较高,冷却塔的效率业较低,不利于热泵效率的提高。

因此本文提出根据气候条件和建筑负荷确定运行方案。

3.2.4根据气候条件和建筑负荷确定冷却塔的运行对于辅助冷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当不能往土壤里排热时,开启冷却塔,这时天气也是最热的时候,室外气温较高,冷却塔的散热效果较差。

为了提高冷却塔的散热效率,研究发现,根据建筑的负荷特点,计算出夏季排热量和冷却塔承担的负荷,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时候,优先开启冷却塔,暂不用地埋管换热,这时冷却塔的效率高,待室外气温比较高的时候,就不开启冷却塔,采用地埋管向土壤里排热,因为土壤的温度几乎不受气温的影响,这时整个系统的效率最高,达到节能运行的目的。

4.结论作为一种运行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环保无污染、使用范围广泛的高效节能绿色产品,辅助冷却的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将在我国建筑空调领域中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辅助冷却土壤源热泵的运行控制方法、控制参数是影响其系统运行性能和能耗的重要因素。

运行控制方法不同, 辅助冷却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节能效果不同。

根据气候条件和建筑负荷确定冷却塔的开启控制策略,系统的性能系数(cop)较高,系统能耗较低,对于冷却塔的开启时间需要进一步优化,确定最优的开启时间,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节能性。

参考文献:[1] yavuzt ur k c, spitler j d. compa rativ e study of operating an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hybridground.sourceheat pump systems using a short time step simulation model [g]//ash rae trans, 2000, 106( ) :192-209.[2]yav uzturk c, spitler j d. a sho rt time step response facto r model for vertical ground loop heat exchangers.[g] //ash rae tr ans, 1999, 105( 2) :475- 485.[3]王景刚,李芳,李恺渊.辅助冷却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控制策略研究.[j].暖通空调.vol.37(12), 2007.[4] 王景刚,孙培杰等.辅助冷却复合地源热泵系统可行性分析.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j] vol.22(3),2005.[5] 玄克勇;牛庆照;杨卫波.辅助冷却混合地源热泵系统的研究.[a];山东省暖通空调制冷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6]李芳;王景刚;刘金荣;;辅助冷却复合式地源热泵控制策略研究[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