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说课稿完整版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说课稿完整版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说课稿完整版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

律说课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的内容。主题图呈现的分别是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得数相等,可以用“=”连接,然后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而发现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再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

2、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中,研究数地运算,在给出运算的定义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就是“运算定律”,可见,运算定律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都有过浅显的认知基础,只是没有明确的概括,本节课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要将学生以前比较零散的感性认识经过整理、明晰后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则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难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从研究确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比较抽象,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更多的想的是,如何让学生自然地经历由用数到用字母表示的知识形成的过

程,让学生在理解、感悟、体验中感受字母表示的优越性,从而为后面的其他运算定律的教学,以及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有了上面的想法,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具体的数学计算,让学生在仿写之中观察、比较和分析,归纳出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

2、发现和理解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在验算中的作用。

3、让学生在经历发现和归纳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的过程中,学习“猜测—验证”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类比、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是: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以及理解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

三.说设计意图:

设计本节课时,我一直在思考:教师怎么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总结规律?,“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不是应该“浓墨重彩”去渲染?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又或者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就会,只是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表达,这样的活动是不是教者自娱自乐、自作多情既然本课的难点是学生会用个性化的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怎么引出字母表示式是像旧教材上在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后,直接出示用字母α+b=b+α,a×b=b×a表示,还是让学生经历“具

体的数——个性化的符号——学会数学的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否应该不仅关注“是什么”和“怎样做”,还应该引导学生去猜想、去探究“为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是不是应该带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良好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们数学老师是否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模式,让学生“知道怎样思维”,让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部分教学。

(一)口算练习,引发猜想。

采用直接进入法,上课铃一响,我就直奔主题:“听说咱们班同学的口算能力特别强,敢不敢挑战一把?比一比谁的口算能力强!”随即出现一组口算题:

4+6=6+4=62+53=53+62=3×5=5×3=7×9=9×7=,指名汇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在新课教学中,共分4个环节进行。

1、举例说明。

在第一个环节之后,我提出质疑:我们完成了几道计算题,发现上下两个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计算结果却是相同的。那在加法中,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学生模仿刚才的练习,在草稿纸上分别试写。

2、概括规律。

“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学生在做了大量的口算题后,急于想表达、想交流,这时的同桌交流就满足了他们的愿望,然后再在全班交流,进而组织学生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概括出发现的规律,即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和不变。

3、个性展示。

《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通过大量的仿写,使学生发现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总也举不完,再用特定的数已经满足不了这种需要,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冲突。适时提出“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我们发现的规律”启发学生探究新的表达方式,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紧接着组织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到这样的表达方式的,待全部汇报完后,再把这些个性化的符号、字母表示的加法交换律和用具体的数以及语言文字表示的进行比较,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感受?这样,就使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变化规律,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用字母表示的优越性,还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统一字母。

在学生汇报用不同的符号或字母表示的加法交换律后,我向学生说明,为了沟通和交流的方便,数学上通常把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随后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5、继续引发学生思考,乘法中是否也有交换律?启发学生用刚才举例验证的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总结出乘法交换律:a ×b=b×a。

五、巩固应用,类比拓展

回归教材,课件依次出示:

1、教材50页情境图“你能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这两个规律吗?”和教材51页“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既能检验新知,又能加强学生初步感知学习运算律的作用。

2、教材51页“练一练”第4题,思考:减法、除法中是否也有交换律?启发学生继续用举例验证的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