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手部麻木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合集下载

肌电图对无名指和小指麻木诊断的研究进展

肌电图对无名指和小指麻木诊断的研究进展

肌电图对无名指和小指麻木诊断的研究进展张晓星;马军;宋潇潇【摘要】无名指和小指间断或持续性的麻木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不论是从定位还是定性诊断上,体格检查和普通辅助检查都很难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肌电图属于神经电生理的一种,通过神经传导、针极肌电、体感诱发电位等来定位和定性诊断,是目前较为精确和可靠的一种检查方法.【期刊名称】《现代电生理学杂志》【年(卷),期】2017(024)004【总页数】5页(P223-227)【关键词】肌电描记术;无名指;小指;麻木【作者】张晓星;马军;宋潇潇【作者单位】石棉县人民医院疼痛科 625400;石棉县人民医院疼痛科 625400;石棉县人民医院疼痛科 625400【正文语种】中文临床上,常常见到病人无名指和小指间断性或持续性的麻木,临床医生发现体格检查中的阳性体征对定位和定性诊断依旧困难,所以需要借助辅助检查来帮助临床解决问题。

肌电图是电诊断学检查的一种方法,它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推测神经系统是否有问题及问题出在哪,而且能够提供神经和肌肉电生理学变化的实时信息。

一般情况下,无名指和小指的麻木通常考虑以下疾病,按发病率排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肘管综合症(肘上或肘下卡压)、C8神经根病变、胸廓出口综合症、臂丛后索损伤、尺神经在腕部的卡压等。

以下分述各自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肌电图特征。

肘管综合征(cubital tunnel syndrome, CTS)系因尺神经在肘部的卡压,引起不适的症状。

常见卡压部位:尺神经沟和(或)肘下。

有关肘管综合征的病因及诊断学研究较多,但结论不尽相同[1] 。

肘部卡压的原因[2] 1. 由于肘关节外伤导致关节畸形愈合产生肘外翻或其他畸形,使提携角增大,尺神经相对缩短,从而使尺神经受到牵拉、压迫和摩擦;2. 风湿或类风湿肘关节炎导致滑膜增生肥厚,晚期引起肘关节变形、骨赘增生从而亦可引起肘管容积减小;3. 肿块,大多为腱鞘囊肿、脂肪瘤,导致尺神经受压;4. 先天性因素,如先天性肘外翻、尺神经沟变浅而致的尺神经牵拉。

周围神经病如何诊断?常见肌电图特征帮你总结好了!

周围神经病如何诊断?常见肌电图特征帮你总结好了!

周围神经病如何诊断?常见肌电图特征帮你总结好了!在神经时间之前的推文中已经对肌电图报告的解读进行了梳理(肌电图报告不会看?这份入门级攻略帮你总结好了!),今天我们结合具体疾病讲解肌电图在临床中的应用。

单发性周围神经病01. 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在腕部嵌压性病变,嵌压性神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1)临床特点:①女性>男性,多见于手工作业者,对于原发性腕管综合征,哪一侧从事劳动越重,严重程度则更重。

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越好,否则可能遗留残疾。

②主要表现为:手腕和手指麻木、针刺感和疼痛;还可表现为:手指僵硬(局限)、笨拙等。

屈曲腕部可诱发,夜间加重(夜间腕部屈曲过度致腕管内压力↑,神经缺血)。

③早期主要影响感觉神经纤维(表现为麻木、疼痛等),进一步发展可累及运动神经纤维(表现为无力、易疲劳、肌肉萎缩等)。

④疼痛局限于手指、腕部、有时向肩部放射,但很少累及颈肩部(颈肩部疼痛多由 C6、C7 神经根病变引起,与之鉴别)。

2)EMG 判断要点:①轻度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或手掌混合神经潜伏期稍延长和感觉神经电位波幅降低。

②中度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末端感觉、运动神经电位潜伏期均延长。

③重度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延长伴有动作电位波幅减低或消失,感觉神经电位潜伏期延长伴有波幅减低或消失。

注意:为了确保结果可靠,常规运动、感觉传导检查正常或可疑时,最好做正中和尺神经比较检查(正中和尺神经手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期比较或正中和尺神经无名指-腕感觉神经潜伏期比较);如果同时伴有尺神经病变,则采用正中和桡神经比较法,阳性指标越多,诊断的准确性越高。

02. 尺神经肘部病变肘部尺神经沟处,最表浅,也最易受损,腕部损害很少见.1)临床特点:①常见原因是肘部嵌压、骨折、肘关节脱位等。

肘部长时间处于屈曲位,使得轴管被拉紧而变狭窄,致使尺神经长久时间受压。

②主要表现为:运动症状为主,为不同程度手内侧肌群无力,小指及无名指著(两手指像爪形),手不能攥紧。

桡神经断伤与麻痹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桡神经断伤与麻痹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 章 编 号 J O 95 3 (0 7一3120 [ 献标 识码 ] A [ 图 分 类 号 ] R 4 .4 : 7 6 9 文 lO —94 2 0 )0—4 —3 文 中 7 10 4 R 4 .

论 著

桡 神 经 断 伤 与麻 痹 患 者 的肌 电 图分 析
曾 国华 , 包正 军
i he ci c le ry p s . M e ho : The m a f s a i f EM Gs n 5 pa int ih r da ur m e i n t lnia a l ha e t ds nie t ton o i 6 te s w t a iIne ot ss a d 4 te sw ih r di ar l ss T h a a e ot e i e e c fr e e a in n t p ~ n 8 pa int t a alp a y i. e r diln ur m ss w r on im d by op r to i he 56 a de s Fou a a n ur m e i p te s nt. r r dil e ot ss a int we e i tog nil d m a d, a d 2 ate s w e e r a r e cy a ge n 5 p int r woun d y de b
肿 压 迫所 致 。 结 果 : 6例 桡 神 经 断 伤 的 E 5 MG 明 显 异 常 , 术 后 恢 复 时 间 长 ;8例 桡 神 经 麻 痹 的 E 手 4 MG 仅 有 神 经 传 导 功 能 障碍 , 非 手 术 治 疗 效 果 好 。结 论 : MG 检 查 能 够 为 临 床 早 期 诊 断 与 手 术 治 疗 及 预 经 E 后 提 供 可 靠 依 据

运动神经元病100例的肌电图特征分析

运动神经元病100例的肌电图特征分析

・1232・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 October 2020, Vol. 32, No. 10表3两组干预前后SPB 比较 分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4930.48±3.1423.15±1.97对照组4930.2H3.1927.46±2.23R 评分高于对照组。

这可能是晕轮效应 相互帮助、结伴同行的学习模式,使得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模糊变得清晰,减少 对疾病的认识误区,对疾病有更加清晰 的认识,患者会由被动治疗变为积极主动接受治疗,自我护理、检测能力更强, 治疗的依从性更高。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这提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晕轮效应干预能够促进患 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300-303.表4两组IPQ-R 评分比较分项目观察组5=49)对照组5=49)f 值P 值症状识别 6.17±0.68 4.73±0.7410.030< 0.05病程(急慢性)4.38±0.77 4.43±0.820.311> 0.05疾病周期性2.79±0.43 2.85±0.470.659> 0.05疾病后果3.21±0.85 2.94±0.79 1.629> 0.05个人控制 2.89±0.53 2.4U0.494.655< 0.05治疗控制 3.52±0.493.17±0.344.108< 0.05疾病相关性3.30±0.47 3.17±0.43 1.429> 0.05情感陈述 3.59±0.43 3.23±0.354.545< 0.05生理因素 3.37±0.843.34±0.810.180> 0.05行为因素 3.48±0.62 2.9U0.58 4.700< 0.05心理因素3.53±0.573.17±0.513.295< 0.05环境因素7.72±0.73 3.68±0.672&541< 0.05偶然因素 3.06±0.74 3.1H0.710.341> 0.05免疫因素3.47±0.693.09±0.642.826< 0.05(11):1288-1291.[1] 马海军,李萧,马德花•重症脑卒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采用早期胃肠道营养联合 雷尼替丁预防[几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8):4403-4405.[2] 黄丽,蒲琴,黄晓瑛•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治疗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2):2912-2913.[3] 何小霞,徐学虎,严银英,等•晕轮效应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4] Mcpherson CJ, Wilson KG, Chyurlia L,et al. The balance of g ive and take in care- giver-partner relationships: An examin ­ation of self-perceived burden, relation ­ship equity, and quality of lif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re recipients followingstroke [J]. 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 2010,55(2):194-203.⑸卢群,曾莉,龚美芳,等•疾病感知在慢性病管理中的研究进展[几护理研究,2016,30[6] 欧阳斐,许美霞,杨涛,等•早期肠内营养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继发感染及预后的影 响[J ]冲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28( 10):940-942.[7] 刘嬪•脑卒中重症患者的标准化护理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急救医学,2017,37(zl):87・88.收稿日期:2020・04・20(本文编辑:孙海丿L)运动神经元病100例的肌电图特征分析吴宇飞,郭雪隽【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MND)的肌电图特征。

肌电图检查对临床常见的手臂麻木临床分析

肌电图检查对临床常见的手臂麻木临床分析

肌电图检查对临床常见的手臂麻木临床分析李彦彬【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MG in the numbness of the arm and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EMG.Methods Selected 140 patients with arm numbnes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2 to 2014,the neural electrical examination instrumen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spection,and combined with EMG income results for the symptoms to make an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Results After the electromyography(EMG),al of the 140 patients,12 patients showed normal,20 cases of patients showed cervical nerve root damage,22 patients showed peripheral nerve damage,32 patients showed cubital tunnel syndrome,54 patients display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EMG in the patients with arm numbness has a high clinical value.%目的:针对肌电图在手臂麻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和研究。

方法选取了2012~2014年来我院就诊的手臂麻木患者140例,通过神经电检诊仪对其实施检查,并结合肌电图所得结果对其症状做出观察和分析。

肌电图对手部肌肉萎缩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肌电图对手部肌肉萎缩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肌电图对手部肌肉萎缩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许慧(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脑电检查科,山东274300)扌-要:目的:研究肌电图检查在手部肌肉萎缩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在我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诊的手部肌肉萎缩患者中选出10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KEYPOINT4通道肌电图仪检查,分析检查结果。

结果:本组100例患者经肌电图检查显示颈椎病24例,腕管综合征34例,肘管综合征10例,平山病18例和运动神经元病14例,不同病因患者的神经传导异常率、肌电图异常率存在一定差异。

结论:肌电图检查能明确手部肌肉萎缩患者的病变水平、分布,明确病因,指导临床诊疗&关键词:手部肌肉萎缩;肌电图;诊断价值;神经传导;异常率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 D0I:10.3969/j.issn.1001-0270.2021.01.15Differential Diagnostic Value of Electromyography for Muscular Atrophy of HandXU Hui(Shan County Central Hospital Department of EEG,Shandong274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value of electromyography in hand muscle atrophy.Methods:From January2019to May2020,100cases of hand muscle atrophy were selected, KEYP0INT4channel electromyography,Analyze the results of the inspection.Results:In this group, 24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were detected by electromyography,Carpal tunnel syndrome,34cases, Ten cases of elbow syndrome,Pingshan disease18cases and motor neuron disease14cases,The abnormal rate of nerve conduction and electromy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etiology were different.Conclusion:Electromyography can determine the level and distribution of hand muscle atrophy,Identify the cause,Guid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 Words:Hand Muscle Atrophy;Electromyography;Diagnostic Value;Nerve Conduction; Abnormal Rate手部肌肉萎缩较为常见,其主要发病原因有:运动神经损伤、肘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神经系统疾病、外伤等$门&不同病因引起的手部肌肉萎缩在临床症状上较为相似,易混淆,鉴别诊断难度大&当病因、发病机制不明确时,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神经电生理是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延伸,有利于确定运动神经元的病变情况、分布、严重程度等$2-3%,目前已收稿日期:2021-01-19在多种疾病诊疗中得到应用&本研究旨在探索肌电图在手部肌肉萎缩诊断中的价值,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91-20205诊的手部肌肉萎缩100为!经神经和骨科的检查明确确诊,单侧或双侧手部肌肉萎缩,生命体征平稳,、脑血管疾病、多发性硬化病等疾病。

30例腕管综合征的临床与肌电图分析

30例腕管综合征的临床与肌电图分析

30例腕管综合征的临床与肌电图分析作者:田江华,张登峰,梁炳生【关键词】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亦称腕正中神经挤压症,为最常见的神经卡压性疾病。

各种因素所引起的腕管内压力增高,致使正中神经受压、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及体征,如不及时治疗,常造成手功能受损。

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肌电图检查对于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判定均有重要价值。

我科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对30例腕管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者,男6例,女24例;年龄31~65岁,平均43岁。

病程2~5年。

单侧病变26例,双侧病变4例。

19例患者自觉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疼痛,夜间加重,均有麻醒史。

疼痛、麻木感向肘及肩部扩散。

11例患者自觉腕指无力,对掌功能受限。

主要体征为所有患者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同时伴有大鱼际肌萎缩。

Phalen试验、两点辨别觉试验及腕部正中神经Tinel征阳性。

本组30例患者均排除患有糖尿病和颈椎病。

2 肌电图检查病例常规行以下电生理检查:使用上海产NDI500型肌电图仪对3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行电生理检查。

室温18~25℃,用同心圆针电极检查患侧拇短展肌、拇对掌肌在静息时自发电位情况,以及轻、重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测量正中神经(腕-肘段)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末端(腕―拇短展肌)潜伏期(Lat);测定(指―腕,腕―肘段)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并做双侧对比[1] 。

同时,检测F波情况,以排除中枢神经性损害。

3 结果Μv),与健侧比较约衰减60%~70%。

34条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28例远端潜伏期延长(4.5~7.3m/s),21条神经有诱发电位波幅降低(0.3~0.9mv)。

3例未测出MCV,12例MCV稍有减慢(健侧为57~74m/s),在40~50m/s间;18例MCV18.3~35.1m/s,减慢约40%~50%。

检查F波均在正常范围内。

4 讨论腕管是腕部的一个骨―纤维管道,是由掌侧腕横韧带与背侧的8块腕骨相连结而构成。

颈椎病个案分析之肌电图

颈椎病个案分析之肌电图

肌电图检查结果 1、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传到正常; 2、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到正常; 3、双上肢体感诱发电位分化清晰; 4、针肌电图所检左侧拇短展肌、三角肌未见 明显电生理异常。
谢谢!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 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伸舌居中。腹平软,无 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叩击痛(-)。
专科查体:颈软,无活动受限,左侧颈6横突压痛 (+),分离挤压征(+),压顶试验(-),转颈征 (-),左侧臂丛牵拉试验(+)。四肢肌力、肌张力 及皮肤浅感觉无明显异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征(-)。 双上肢肌肉无明显萎缩。
颈椎病个案分析之肌电图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分院 谭健超
Hale Waihona Puke • • • •病史资料 患者男,51岁,工人。 左手麻木不适1月余。 患者自诉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麻木不适,麻木以左 手拇指为甚,不伴乏力、僵硬等。 患者自起病来,精神、饮食、睡眠可,大小便常。体力体重 无明显下降。 • 既往史:无特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例手部麻木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对临床常见的手部麻木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ndi-200p+神经电检诊仪检查100例有明确的手部麻木、刺痛或憋胀等症状的患者,对肌电图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100例患者中诊断腕管综合征63例,肘管综合征17例,周围神经受损5例,颈部神经根受损7例,肌电图结果正常8例,肌电图总检查阳性率92%。

结论:肌电图检查对手部麻木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关键词:手部麻木肌电图检查疾病诊断【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42-02
手部麻木、刺痛或憋胀是骨科和神经内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对于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做出正确诊断并不困难。

而对于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的患者,认断就比较困难。

肌电图的应用,为临床提供了比较可靠的诊断依据。

本文回顾分析了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肌电图检查的100例有明确的手部麻木、刺痛或憋胀等症状的患者资料,旨在探讨肌电图检查对于有手部麻木等症状患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女性57例,男43例;年龄25~75岁,平均52岁;病程20天~10余年,平均
2.5年。

其中47例患者自觉单侧手和/或双侧手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疼痛、夜间加重、甩手后症状缓解;21例患者诉单手或双手五个手指均麻木、甩手后未
缓解;25例患者仅有指尖较轻的麻木、刺痛;7例患者在手部麻木的同时伴有大鱼际肌萎缩。

1.2 检测方法。

采用ndi-200p+神经电检诊仪,使用同心圆针、表面电极、表面刺激器等进行检测。

测定前皮温达30℃左右,室温18~25℃。

检测项目: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采用同心圆针在肌腹处记录,在近端神经干给予电刺激,获取潜伏期(lat)、波幅(amp)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刺激强度达到超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采用顺向检查法测定,得到lat、amp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刺激强度以引出神经电位幅值不再增长为宜。

用同心圆针测定肌肉的静息电位、轻用力及重用力时的运动单位电位。

异常标准:mcv、scv减慢,lat延长,amp降低或消失视为神经传导异常;被检肌肉静息时出现两处以上的纤颤和/或正锐波,轻用力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募集呈单纯相视为神经源性异常。

2 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中,总检查阳性率92%。

正中神经仅感觉神经传导异常9例、正中神经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均异常54例、拇短展肌出现神经源性损害6例;尺神经仅感觉神经传导异常2例、仅运动神经传导异常5例、运动传导及感觉传导均异常10例,小指展肌和/或尺侧腕屈肌出现神经源性异常7例;在三个或三个以上肢体发现神经传导异常伴或不伴有神经源性损害5例;颈部神经根支配区肌肉及颈部椎旁肌呈神经源性损害伴或不伴有神经传导异常7例;肌电图检查未见显著异常8例。

具体肌电图诊断情况见表1。

手部麻木是在骨科、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之一,手部麻木可见于单根神经嵌压、周围神经病变、颈部神经根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等。

腕管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以节段性脱髓鞘为主,病变进一步发展,则会继发轴索变性[1],肌电图表现为正中神经远端节段感觉传导和/或运动传导异常,而同侧手尺神经远侧节段及正中神经近侧节段相对正常,严重病例,拇短展肌可显示失神经改变[2]。

肘管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改变以节段性脱髓鞘为主,神经传导检测可发现跨肘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超过10m/s[1]。

周围神经受损由多病因引起,多同时损害四肢的运动神经和/或感觉神经。

肌电图检查可以为颈部神经根受损提供定位诊断依据。

如果不同周围神经同一神经根支配的肌肉出现神经源性损害,应考虑为根性受损[3]。

肌电图表现为在颈椎旁肌以及远端支配区肌肉中可探测到纤颤电位、正锐波,神经传导检测常不能显示有明显的异常[2]。

该研究有8例肌电图未发现显著异常,可能与患者手部症状出现时间尚短有关,也可能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在常规肌电图检测中无明显阳性发现。

综上所述,肌电图作为手部麻木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为临床作出正确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可以避免延误病情或者进行不必要的手术。

肌电图检查是一项卓越的神经及肌肉病变辅助检测手段,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1]党静霞.肌电图诊断与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6,218
[2]卢祖能,曾庆杏,李承晏,余绍祖.实用肌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79-880,799
[3]汤晓芙.临床肌电图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1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