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第17章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七章

(3)财政政策效果因LM曲线的斜率而异 图17-2 财政政策效果因LM曲线的斜率而异
第三节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1.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这种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 额,称为存款准备金。在现代银行制度中,这种 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当占的比率是由中央银行 规定的。这一比率称为法定准备率。按法定准备 率提留的准备金是法定准备金。
2mrc2r1cr2
cr
rc3
rc3
(2)积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降低存款准备 金率、降低贴现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 政府债券。以降低存款准备率为例说明:降低存 款准备金率直接减少了货币乘数的分母,使得货 币乘数增加,在基础货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 给会因为乘数的增加而扩大。
4.赤字与公债 强调财政政策要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的职能财 政思想,必然导致赤字财政政策。当出现财政赤 字后,各国一般采用发行公债的手段来弥补赤字。
5.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 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曲线 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大 小随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3.按什么规则对经济进行干预 以货币政策说,经济学家提出过如下几种不 同的政策规则: (1)稳定比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的规则。 (2)以名义GDP为目标变量的政策规则。 (3)以一定的名义通胀率为目标变量的政策 规则。 (4)以一定的真实利率作为操作变量的政策 规则,即泰勒规则。
第七节 供给管理的政策 1.短期供给管理政策的含义 短期供给管理政策是指在短期内如何从供给 方面采取一些政策措施来消除较大经济波动带来 的失业和通胀。
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 过以下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第一,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第二,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 第三,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以上三种制度对宏观经济活动都能起到稳定 作用。它们都是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和应对经 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包 括总需求、总供给、国民收入、物价水平、就业和 经济增长等。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相互联系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则是微观经济学的延伸和扩展。
区别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实现内外部经济均衡,即国内经济增长、充 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在开放经济下,政府可以运用货币政策和财 政政策来调节经济,但需要考虑汇率和国际 收支等因素。
汇率政策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水平来影响国际经济 活动和国内经济状况。
各国政府需要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共同 应对全球性经济问题,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 展。
支持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派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 经济增长,政府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调节通 货膨胀率。
货币主义宏观经济学派
强调货币供应量
货币主义宏观经济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影响经济波动 的主要因素,政府应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经济。
主张单一规则
该学派主张政府应该制定一个固定的货币增长规则,并严格执行, 以保持物价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
VS
政策效应互补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调控经济时具有不 同的特点和优势,可以相互补充、协调配 合,提高宏观调控效果。例如,在治理通 货膨胀时,可以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 张性财政政策相配合的方式;在促进经济 增长时,可以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 性财政政策相配合的方式。
05
国际经济学与宏观经济政策
Chapter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件 (1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HAPTER 17
Consumption
9
Deriving the intertemporal budget constraint
§ Period 2 budget constraint:
C 2 Y 2 (1 r ) S
Y 2 (1 r ) (Y1 - C 1 )
§ Rearrange terms:
chooses consumption for the present and future to maximize lifetime satisfaction. intertemporal budget constraint, a measure of the total resources available for present and future consumption.
CHAPTER 17
C2
An increase in Y1 or Y2 shifts the budget line outward.
C1
17
Consumption
Keynes vs. Fisher
§ Keynes: § Fisher:
Current consumption depends only on current income. Current consumption depends only on the present value of lifetime income. The timing of income is irrelevant because the consumer can borrow or lend between periods.
C2
CHAPTER 17
Consumption
9
Deriving the intertemporal budget constraint
§ Period 2 budget constraint:
C 2 Y 2 (1 r ) S
Y 2 (1 r ) (Y1 - C 1 )
§ Rearrange terms:
chooses consumption for the present and future to maximize lifetime satisfaction. intertemporal budget constraint, a measure of the total resources available for present and future consumption.
CHAPTER 17
C2
An increase in Y1 or Y2 shifts the budget line outward.
C1
17
Consumption
Keynes vs. Fisher
§ Keynes: § Fisher:
Current consumption depends only on current income. Current consumption depends only on the present value of lifetime income. The timing of income is irrelevant because the consumer can borrow or lend between periods.
C2
宏观经济学课件Chapter_17.ppt

17-4
Lags in the Effects of Policy
• Is the disturbance permanent (or persistent) or temporary?
• Figure 17-1 illustrates a temporary aggregate demand shock
17-1
Chapter 17
• Item • Item • Item • Etc.
Policy
McGraw-Hill/Irwin Macroeconomics, 10e
© 2008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All Rights Reser1v7ed-.2
Introduction
• In this chapter we examine how policymakers formulate appropriate policy measures
• Must consider:
➢ Timing ➢ Uncertainty ➢ How individuals will respond to specific policies ➢ Role of credibility ➢ Monetary or fiscal policy, or a mix ➢ ferent policy instruments ➢ Different intermediate and ultimate targets
• Each step involves delays or lags:
1. Inside lags ➢ Recognition lags ➢ Decision lags ➢ Action lags
2. Outside lags
Lags in the Effects of Policy
• Is the disturbance permanent (or persistent) or temporary?
• Figure 17-1 illustrates a temporary aggregate demand shock
17-1
Chapter 17
• Item • Item • Item • Etc.
Policy
McGraw-Hill/Irwin Macroeconomics, 10e
© 2008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All Rights Reser1v7ed-.2
Introduction
• In this chapter we examine how policymakers formulate appropriate policy measures
• Must consider:
➢ Timing ➢ Uncertainty ➢ How individuals will respond to specific policies ➢ Role of credibility ➢ Monetary or fiscal policy, or a mix ➢ ferent policy instruments ➢ Different intermediate and ultimate targets
• Each step involves delays or lags:
1. Inside lags ➢ Recognition lags ➢ Decision lags ➢ Action lags
2. Outside lags
曼昆的宏观经济学课件

环保意识。
05
全球经济问题
国际贸易和汇率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活动。曼昆的课件中提到了自由贸易的好处,包括提高生 产效率、增加消费者福利、促进技术创新等。同时,也讨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包括导致成本上 升、阻碍技术传播、引发贸易战等。
汇率问题
汇率是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曼昆的课件中介绍了汇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利率差异、通货膨 胀率差异、经济增长率差异等。同时,也分析了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包括对贸易、投资、旅游等 方面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
• 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是指那些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 相对较低的国家。曼昆的课件中介绍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 问题,包括贫困、教育落后、基础设施不足等。同时,也分析 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政策选择,包括工业化、市场 化、国际化等。
06
宏观经济学案例研究
美国经济大萧条
生了影响,促使国际社会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合作。
中国经济崛起
总结词
中国经济崛起是21世纪初全球经济格局的重要变化之 一。
详细描述
中国经济崛起表现为高速经济增长、大规模投资和出 口增加。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和 技术,推动了工业化进程。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 经济体,其在全球贸易、金融和政治领域的影响力逐 渐增强。中国经济崛起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包括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改变贸易格局和增加就业 机会。同时,也引发了对全球经济不平衡和资源消耗 的关注和讨论。
调控经济。
02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GDP和国民收入
GDP
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 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 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05
全球经济问题
国际贸易和汇率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活动。曼昆的课件中提到了自由贸易的好处,包括提高生 产效率、增加消费者福利、促进技术创新等。同时,也讨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包括导致成本上 升、阻碍技术传播、引发贸易战等。
汇率问题
汇率是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曼昆的课件中介绍了汇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利率差异、通货膨 胀率差异、经济增长率差异等。同时,也分析了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包括对贸易、投资、旅游等 方面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
• 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是指那些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 相对较低的国家。曼昆的课件中介绍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 问题,包括贫困、教育落后、基础设施不足等。同时,也分析 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政策选择,包括工业化、市场 化、国际化等。
06
宏观经济学案例研究
美国经济大萧条
生了影响,促使国际社会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合作。
中国经济崛起
总结词
中国经济崛起是21世纪初全球经济格局的重要变化之 一。
详细描述
中国经济崛起表现为高速经济增长、大规模投资和出 口增加。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和 技术,推动了工业化进程。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 经济体,其在全球贸易、金融和政治领域的影响力逐 渐增强。中国经济崛起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包括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改变贸易格局和增加就业 机会。同时,也引发了对全球经济不平衡和资源消耗 的关注和讨论。
调控经济。
02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GDP和国民收入
GDP
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 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 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宏观经济学曼昆ppt课件

版权所有
谢绝拷贝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N.Gregory Mankiw (曼昆)
此幻灯片为纪念从教《西方经济学》二十周年
而作,并把她献给你们
我心中的太阳。
1
第1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第一 节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什么 Y = F(L,N,K,H)
总产出=总投入 总支出=总收入 总需求=总供给
6
4)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 5) 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 务的市场价值。 6)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7
3.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
1) 名义的GDP(Nominal GDP) 以一定时期市场价格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 称作该时期的名义的GDP。 2) 实际的GDP(Real GDP) 以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表示的国内生产 总值,称作该时期的实际的GDP。
23
4. 漏出和注入
1)漏出指居民或企业的收入中作为储蓄、税 收和进口等而没有支付给对方的那部分。
2)注入指居民或企业得到的收入中,不是相 互由对方付给的那部分。如投资、出口、政 府支出等。
▪
W=J
▪ S + TA + IM + = I + G +EX +TR
24
5.漏出和注入的关系 漏出来之于注入,又归入于注入之中。 ▪ W > J,国民经济收缩。 ▪ W < J,国民经济扩张。 ▪ W = J,国民经济均衡。
D
QS= S(P,Pm)
0
Q
Q0 Q1
3
2. 模型的多样性
3. 价格: 伸缩性与粘性 市场出清 伸缩性
谢绝拷贝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N.Gregory Mankiw (曼昆)
此幻灯片为纪念从教《西方经济学》二十周年
而作,并把她献给你们
我心中的太阳。
1
第1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第一 节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什么 Y = F(L,N,K,H)
总产出=总投入 总支出=总收入 总需求=总供给
6
4)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 5) 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 务的市场价值。 6)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7
3.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
1) 名义的GDP(Nominal GDP) 以一定时期市场价格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 称作该时期的名义的GDP。 2) 实际的GDP(Real GDP) 以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表示的国内生产 总值,称作该时期的实际的GDP。
23
4. 漏出和注入
1)漏出指居民或企业的收入中作为储蓄、税 收和进口等而没有支付给对方的那部分。
2)注入指居民或企业得到的收入中,不是相 互由对方付给的那部分。如投资、出口、政 府支出等。
▪
W=J
▪ S + TA + IM + = I + G +EX +TR
24
5.漏出和注入的关系 漏出来之于注入,又归入于注入之中。 ▪ W > J,国民经济收缩。 ▪ W < J,国民经济扩张。 ▪ W = J,国民经济均衡。
D
QS= S(P,Pm)
0
Q
Q0 Q1
3
2. 模型的多样性
3. 价格: 伸缩性与粘性 市场出清 伸缩性
曼昆经济学第17章 寡头 PPT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总收益
0 1100 2000 2700 3200 3500 3600 3500 3200 2700 2000 1100
0
• Jack和Jill各生产40加仑的结果看起来像是达到了某 种均衡,这种结果被称为纳什均衡
• 纳什均衡: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其他主体所选 战略为既定时,选择自己的最优战略的状态。
• 卡特尔不仅必须就总产量水平达成一致,而且还要就 每个成员的生产量达成一致
• 3、寡头的均衡
• 虽然寡头希望形成卡特尔并赚到垄断利润,但这往往 是不可能的,反托拉斯法把禁止寡头之间的公开协议 作为公共政策的重点。
• Jack和Jill两人在没有限制性协议时,垄断结果是不 可能产生
• 设想Jack预计Jill只生产30加仑水
• 博弈论研究在策略状况下人们如何行为
• 由于寡头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因此每一家企业 都必须从策略上行事
• 每一家企业都知道,它的利润不仅取决于它生产多少, 而且还取决于其他企业生产多少。在做出自己的生产 决策时,寡头市场的每一家企业都要考虑它的决策会 如何影响所有其他企业的生产决策
一、只有少数几个卖者的市场
• 如果产量效应 > 价格效应 • 企业应该增加产出 • 如果价格效应> 产量效应, • 企业应该减少产出 • 随着寡头市场上卖者数量增加,寡头市场就越来越像
竞争市场。
• 市场价格接近于边际成本,生产量接近于社会有效率 的水平。
• 国际贸易的另一个好处:贸易增加了竞争企业的数量, 增加了产量,使价格更接近边际成本
曼昆经济学第17章 寡头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 寡头市场的可能结果是什么? • 为什么寡头企业很难合作? • 反托拉斯法如何用来增加竞争?
0
总收益
0 1100 2000 2700 3200 3500 3600 3500 3200 2700 2000 1100
0
• Jack和Jill各生产40加仑的结果看起来像是达到了某 种均衡,这种结果被称为纳什均衡
• 纳什均衡: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其他主体所选 战略为既定时,选择自己的最优战略的状态。
• 卡特尔不仅必须就总产量水平达成一致,而且还要就 每个成员的生产量达成一致
• 3、寡头的均衡
• 虽然寡头希望形成卡特尔并赚到垄断利润,但这往往 是不可能的,反托拉斯法把禁止寡头之间的公开协议 作为公共政策的重点。
• Jack和Jill两人在没有限制性协议时,垄断结果是不 可能产生
• 设想Jack预计Jill只生产30加仑水
• 博弈论研究在策略状况下人们如何行为
• 由于寡头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因此每一家企业 都必须从策略上行事
• 每一家企业都知道,它的利润不仅取决于它生产多少, 而且还取决于其他企业生产多少。在做出自己的生产 决策时,寡头市场的每一家企业都要考虑它的决策会 如何影响所有其他企业的生产决策
一、只有少数几个卖者的市场
• 如果产量效应 > 价格效应 • 企业应该增加产出 • 如果价格效应> 产量效应, • 企业应该减少产出 • 随着寡头市场上卖者数量增加,寡头市场就越来越像
竞争市场。
• 市场价格接近于边际成本,生产量接近于社会有效率 的水平。
• 国际贸易的另一个好处:贸易增加了竞争企业的数量, 增加了产量,使价格更接近边际成本
曼昆经济学第17章 寡头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 寡头市场的可能结果是什么? • 为什么寡头企业很难合作? • 反托拉斯法如何用来增加竞争?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七章

8
一、总需求函数
r LM1 LM0 IS P P1 P0 AD Y1 Y0 Y
9
IS由 IS-L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两部门: 两部门:
e − dr = −a + 1−b)Y (
M P = kY − hr
e+a M P Y = + 1 − b + dk h (1 − b ) d + k h
17
N
一、总供给函数
劳动市场均衡理论
劳动边际产品价值随劳动投入增加而递减, 劳动边际产品价值随劳动投入增加而递减,因此厂商对劳 动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动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劳动总需求曲线也是向 右下方倾斜的。 右下方倾斜的。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为了获得最大利润,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使用劳动的 原则是实际工资等于劳动边际产品。 原则是实际工资等于劳动边际产品。 W = MP L P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推导AD 由AE(aggregate expenditure)推导AD AE 推导 IS-LM模型推导 由IS-LM模型推导
总需求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6
一、总需求函数
AE 45° AE0 AE1
P P1 P0 AD Y1 Y0
Y
Y
7
一、总需求函数
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将导致总支出水平的下降
NS = Nd
19
一、总供给函数
劳动市场的均衡
W/P NS 劳动力过度供给 E (W0/P0)E 劳动力过度需求
Nd O N0
N
20
一、总供给函数
货币工资曲线
货币工资率W 货币工资率W和 价格水平P 价格水平P及实际工 资率水平W/P W/P关系可 资率水平W/P关系可 用下图表示。 用下图表示。
一、总需求函数
r LM1 LM0 IS P P1 P0 AD Y1 Y0 Y
9
IS由 IS-L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两部门: 两部门:
e − dr = −a + 1−b)Y (
M P = kY − hr
e+a M P Y = + 1 − b + dk h (1 − b ) d + k h
17
N
一、总供给函数
劳动市场均衡理论
劳动边际产品价值随劳动投入增加而递减, 劳动边际产品价值随劳动投入增加而递减,因此厂商对劳 动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动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劳动总需求曲线也是向 右下方倾斜的。 右下方倾斜的。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为了获得最大利润,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为了获得最大利润,使用劳动的 原则是实际工资等于劳动边际产品。 原则是实际工资等于劳动边际产品。 W = MP L P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推导AD 由AE(aggregate expenditure)推导AD AE 推导 IS-LM模型推导 由IS-LM模型推导
总需求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6
一、总需求函数
AE 45° AE0 AE1
P P1 P0 AD Y1 Y0
Y
Y
7
一、总需求函数
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将导致总支出水平的下降
NS = Nd
19
一、总供给函数
劳动市场的均衡
W/P NS 劳动力过度供给 E (W0/P0)E 劳动力过度需求
Nd O N0
N
20
一、总供给函数
货币工资曲线
货币工资率W 货币工资率W和 价格水平P 价格水平P及实际工 资率水平W/P W/P关系可 资率水平W/P关系可 用下图表示。 用下图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费多少的主要决定因素。
2016/4/7
三、长期停滞、西蒙•库兹涅茨与消费之谜
尽管凯恩斯消费函数在早期取得了成功,但很快便出现了两种无法解释 的异常现象。它们都与凯恩斯关于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下降的猜测
有关。
当一些经济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出了一个可怕的——结果证明 是错误的——预测之后,第一种异常现象变得明显了。根据凯恩斯的消费函 数,这些经济学家推断,随着经济中收入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家庭收入中用 于消费的比例将越来越小。他们担心,可能没有足够的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 来吸收所有这些储蓄。如果是这样的话,低消费将导致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不 足,一旦来自政府的战时需求停止,就会引起衰退。换言之,根据凯恩斯消费 函数,这些经济学家预测,除非政府用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否则,经济将经历
2016/4/7
2016/4/7
图17—1
凯恩斯消费函数
该图描绘了一个具有凯恩斯猜测的三个性质的消费函数。第一,边际消费倾向 c在0~1之间。第二,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第三,消费由现期收入决 定。 说明: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消费函数的斜率。平均消费倾向APC=C/Y等于从 2016/4/7 原点到消费函数上一点的连线的斜率。
2016/4/7 他们所称为的长期停滞(secular stagnation)——期限不定的长期萧条。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没有使美国陷入另一场衰退,这对经济是幸运 的,但对凯恩斯消费函数是不幸的。虽然战后收入比战前高得多,但这些更高 的收入并没有导致储蓄率的大幅度上升。凯恩斯关于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 的增加而下降的猜测看来不成立。
2016/4/7
长期停滞假说的失败和库兹涅茨的发现都表明,在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 相当稳定的。这个事实产生了一个谜,它激发了关于消费的很多随后研究。
经济学家想知道,为什么一些研究证实了凯恩斯的猜测,而另一些研究拒绝了
2016/4/7
在其他研究中,研究者考察了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消费与收入的总量数
据。这些数据也支持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在收入不同寻常地低的年份,例如 在大萧条的深渊中,消费和储蓄都较低,这表明边际消费倾向在0~1之间。此
外,在那些低收入年份,消费与收入之比高,这就证实了凯恩斯的第二个猜测。
最后,由于收入与消费之间的相关性如此之强,看来没有其他变量对解释消费 是重要的。因此,数据也证实了凯恩斯的第三个猜测,即收入是消费者选择消
● ● ●
消费决策对于长期分析至关重要是因为它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消费决策对于短期分析至关重要是因为它在决定总需求中的作用 自从宏观经济学成为一个研究领域以来,很多经济学家建立了有关消费
者行为的理论,提出了多种解释消费与收入数据的方法。本章介绍了六位 著名经济学家的观点以说明解释消费的方法的多样性。
第三,凯恩斯认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利率并不发挥重要作
用,这种猜测与在他之前的古典经济学家的信念形成鲜明对比。古典经
济学家认为,更高的利率鼓励储蓄和抑制消费。凯恩斯承认,理论上利率 可能影响消费。但他写道:“我认为,经验所表明的主要结论是,利率对
个体在收入给定时的支出的短期影响是第二位的和相对不重要的。”
第二,凯恩斯断言,被称为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的消费与收入之比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他相信,储蓄是一种奢 侈品,因此,他预期富人的收入用于储蓄的比例高于穷人。虽然平均消费
倾向随收入增加而下降这个前提对凯恩斯本人的分析并不是基本的,但它
已成为早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个中心部分。
一、凯恩斯猜测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凯恩斯猜测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额外1美元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数额——其数值在0~1之间。 他写道:“我们能够极有信心地依赖的基本心理法则……是,作为一种规律,平均 而言,当收入增加时,人们会增加他们的消费,但增加量不会像收入增加的那么 多。”
第6篇:再论支撑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
第17章:消费
1、关于经济周期的事实
2、欧文•费雪与跨期选择
3、弗朗科•莫迪利亚尼与生命周期假说 4、米尔顿•弗里德曼与永久收入假说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伯特•霍尔与随机游走假说
6、戴维•莱布森与即时满足的吸引力 7、结论
前言
消费是所有生产的唯一目的和终点。 ——亚当• 斯密 ● 家庭如何决定把多少收入用于现在的消费和多少收入用于为未来而储 蓄呢?这是一个微观经济问题,因为它涉及的是个体决策者的行为。但这 个问题的答案有着重要的宏观经济后果。正如我们在前面几章里所看到 的,家庭的消费决策影响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在长期和短期的运行方式。
当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构建追溯到1869年的消
费与收入的总量数据时,第二种异常现象出现了。库兹涅茨在20世纪40年代 构建了这些数据,后来因这项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他发现,尽管在他所研究
的时期中收入有大幅度增长,但从一个十年到另一个十年,消费与收入之比是
非常稳定的。再次地,凯恩斯关于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下降的猜测看 来不成立。
17.1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与消费函数
我们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通论》作为我们对消费的 研究起点。凯恩斯将消费理论作为他的经济波动理论的中心,从那时起消费函 数在宏观经济分析中起了关键作用。现在让我们考虑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 思想是什么,然后看看当他的思想面对数据时产生了什么消费之谜。
二、早期经验上的成功
在凯恩斯提出消费函数后不久,经济学家开始收集和考察数据以检验他的
猜测。最早期的研究表明,凯恩斯消费函数是对消费者行为的一个适当的近似。
在一些这样的研究中,研究者对家庭进行调查,收集了有关消费与收入的 数据。他们发现,更高收入的家庭消费更多,这就证实了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 他们还发现,收入更多的家庭储蓄更多,这就证实了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此 外,这些研究者还发现,更高收入的家庭将其收入中更大的比例储蓄起来,这 证实了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因此,这些数据证实了凯恩斯 关于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