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植物资源与利用
湿地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L i n y e y u a n y i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林业资源保护和利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但当前我国的林业资源保护情况仍不容乐观,需要继续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切实解决林业资源保护与利用中的各种问题,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针对湿地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自然生态环境,采取了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利用。
比如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就为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林业资源不受破坏并有效利用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自然保护区内有大量的林业资源,生存着许多珍惜的野生动植物,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对丰富的林业资源进行保护利用,可以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效益,维持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平衡,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充足的生存资源,进一步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中,应主要采取如下对策:1、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力度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比较严峻,为了彻底扭转这一不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国家不断加大对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在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使自然保护区各类先进的保护设备日益完备,建立并完善了各项保护制度,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自然保护区更加重视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
2、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监管和维护自然保护区在对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中,应首先建立并完善监管和维护工作制度,组织人员成立专职的巡视监管工作队伍,全年不间断地对保护区内的林业资源进行巡视监管,及时发现并制止可能发生的各种破坏林业资源的违法行为,对保护区内的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
另外,针对林业资源威胁最大的火灾问题,应加强保护区的防火工作,建立并严格执行防火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火应急方案,同时每年至少开展两次防火实战演练,对应急方案进行不断的完善,增强工作人员的防火责任意识,掌握各项防火工作流程,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中国北方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特点与利用保护

中国北方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特点与利用保护肖笃宁胡远满王宪礼陈宜喻主编:《中国湿地研究》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62-2681滨海湿地是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有海陆过渡相的特征,属于比较脆弱的生态敏感区,是自然保护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对象。
我国滨海湿地面积约2.1×104km2,主要分布在长江口以北的海岸,包括广阔的滩涂和几大河流三角洲上发育的河口湿地,特别是黄河口与辽河口湿地更是世所闻名。
黄河三角洲的主体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据该市1991年土壤详查汇总资料,湿地面积2.3×105hm2,其中滩涂1.02×105hm2,苇地2.4×104hm2,其余为水库、坑塘和河流、沟渠等水面面积。
湿地面积占该市总面积30%,其中自然湿地面积 1.26×105hm2,占全市面积16.3%。
如按以垦利县宁海为顶点的近代黄河三角洲(5400km2)统计,自然湿地面积占1/4以上。
同时近代黄河三角洲是自1855年以来形成的,不过140年时间,属于新生湿地生态系统,黄河平均每年携带泥沙1.21×109t,2/3沉积在河口,每年造陆面积约达2350 hm2,使河口三角洲的海岸线以每年3km辽河三角洲的主体为盘锦市,并包括营口市的一部分,湿地面积为2.23×105hm2,其中滩涂为6.7×104hm2,苇地为8.2×104hm2,水库、坑塘、河流等水面面积为7.4×104hm2。
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2.8%,这还没有包括占总面积32%的盐田和水稻田等人工湿地(张耀光,1993)。
由此可知辽河三角洲的湿地面积虽然与黄河三角洲相似,但所占比重大大高于黄河三角洲。
苇田成为辽河口湿地的主体,仅双台子河口的芦苇湿地面积就高达7×104hm2,为世界第二大芦苇湿地,这里建有4个大型国营苇场,是造纸工业的原料基地,鸭绿江口(含大洋河口)的东沟滨海湿地,面积7.7×104hm2,大部分为滩涂,芦苇地6200 hm2,呈狭长条形分布,其规模显然不能同上述两个三角洲相比:江苏北部以滩涂为主的滨海湿地也有2.0×105hm2左右(其中滩涂约1.5×105hm2)。
5a微山湖旅游景区湿地植物科普区介绍

5a微山湖旅游景区湿地植物科普区介绍在5a级旅游景区微山湖,有着丰富多样的湿地植物资源,被称为湿地植物科普区。
这里生长着许多珍稀的湿地植物,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自然、了解湿地生态的绝佳机会。
下面我们将一起来探讨一下微山湖湿地植物科普区的介绍和特色。
一、湿地植物的多样性微山湖湿地植物科普区拥有丰富的湿地植被资源,包括水生植物、湿地花卉和湿地乔木等多种类型。
比如繁茂的芦苇、婆婆纳、菖蒲等,它们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运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欣赏到来自不同地域的湿地植物,领略它们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美丽的景色。
二、湿地植物的生态功能湿地植物在微山湖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它们可以净化水质,改善湿地环境,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发挥着关键作用。
而且,湿地植物也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许多湿地生物提供了生存和栖息的生态环境。
三、湿地植物科普教育微山湖湿地植物科普区不仅是一个观赏植物的地方,更是一个科普教育的评台。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通过解说员的讲解和标识牌的介绍,了解到不同湿地植物的特点、用途和生态意义,增强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四、个人观点和体会对我来说,微山湖湿地植物科普区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地方。
在这里,我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的湿地风景,更能够深入了解湿地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我相信,在未来的旅行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身体验到自然之美。
总结微山湖湿地植物科普区作为5a级旅游景区的一部分,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湿地植物、了解湿地生态的绝佳机会。
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湿地植物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重视保护环境。
希望未来在这样的旅游景区中,能够有更多的科普教育和生态保护意识的宣传,让湿地植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以上对微山湖湿地植物科普区的介绍和个人观点的交流,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到湿地植物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在未来的旅行中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漯河市湿地水生植物利用现状与建议

2013年第3期现代园艺是在大红色花卉与暗绿色树木配置时,加上大量白花衬托,使其对比突出。
3.3植物果色的应用方法植物果色,在整个生长季内,甚至常年呈现异样的色彩,象花朵一样绚丽多彩,如同花卉一样丰富多彩,有金黄色、红色、黑色等,红色如海棠,黄色如银杏等。
在道路绿化时,可通过果实颜色的合理搭配营造出成熟丰收、秋色满园的意境。
4城市道路绿化中植物色彩应用的意义优美的城市道路绿化环境具有景观效果,它所体现的色彩美、意境美蕴涵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是城市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形成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城市中建筑高耸,楼群密集,导致城市居民与大自然隔开,并阻挡郊外新鲜空气的流通,从而产生热导效应,加之空气污染,城市空间境域内生态平衡失调,城市的环境质量下降,因此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城市道路绿化中植物色彩更给人以美的视觉。
(收稿:2012-11-02)漯河市湿地水生植物利用现状与建议郭彩鸽(河南省漯河市园林管理处462000)本文调查分析了漯河市湿地水生植物的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漯河市开发利用湿地水生植物的对策与建议。
漯河市;湿地水生植物;开发利用;现状;建议漯河市对湿地水生植物进行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湿地水生植物的美化景观以及环境保护作用意义。
2漯河市湿地水生植物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1湿地水生植物应用种类少目前,漯河市湿地水生植物种类稀少,仅有荷花、睡莲、花叶芦竹等,品种色彩单一,大部分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湿地水生植物如千屈菜、菖蒲类、玉婵花、溪荪、荇菜、水葱等还未被认识,未引种利用,使应用于湿地水生植物的种类相当欠缺。
2.2种源少,价格高漯河市苗木市场上,湿地水生植物苗源紧缺,而且仅限于荷花、睡莲中的少数品种,且价格很高。
种源储备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3对湿地、水景的绿化景观重视不够漯河市现有的湿地水生植物种类本来就较少,且观赏价值不高,再加上人们对湿地、水景绿化景观重视不够,对湿地水生植物的知识缺乏,不知道湿地水生植物的生活习性,认为湿地水生植物难栽、难养、难管。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指水文环境稳定,且植物丰富、动物繁衍的地带。
它是自然界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并进行合理利用,我们有必要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湿地保护管理现状分析1.湿地的面临的主要问题(1) 居民和工业污水排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大量的污水排放,降低了湿地的水质,并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损害。
(2) 过度开发和破坏。
为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部分地区对湿地进行填埋、围垦等行为,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
(3) 生态环境破坏。
采矿、土地整理以及大规模的农业活动,等也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湿地保护管理现状中国政府在湿地保护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鸟类保护区等,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
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对违法建设和污染行为进行了处罚,减少了湿地受到的破坏。
在具体执行层面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视不够,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二、湿地利用现状分析1.湿地的合理利用方式(1) 旅游观光。
湿地生态环境独特,吸引了众多游客,可以通过开发湿地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 农业种植。
在湿地地区可以科学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可以利用湿地的水资源,保障了作物的生长,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 生态养殖。
利用湿地资源进行鱼类、虾类的养殖,可以有效地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同时也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
2.湿地利用现状目前,一些地区对湿地的利用已经初步进行了规划,确定了湿地旅游开发、养殖业以及农业种植等利用模式。
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对湿地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建议1.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规范湿地开发利用行为,推动政策落实和督促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宁波市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

宁波市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2009~2020年)宁波市林业局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二○○九年九月目录前言1 湿地资源及保护管理现状 (1)1.1湿地资源概况 (1)1.2湿地保护管理现状 (17)1.3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原因分析 (24)2 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 (32)2.1指导思想 (32)2.2基本原则 (32)2.3规划依据 (33)2.4规划期限 (34)2.5规划目标 (34)3 湿地保护总体布局 (37)3.1湿地保护类型区划 (37)3.2中北部滨海平原湿地区 (38)3.3东南部滨海丘陵湿地区 (42)3.4西部山地溪源湿地区 (46)4 湿地保护体系规划 (49)4.1湿地保护等级体系 (49)4.2湿地自然保护区体系 (52)4.3湿地公园建设体系 (55)4.4湿地污染整治体系 (57)4.5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 (61)4.6湿地生态利用示范工程 (64)4.7检疫防疫体系 (66)4.8其他工程建设 (68)5 湿地管理体系规划 (70)5.1湿地保护管理 (70)5.2湿地恢复管理 (72)5.3可持续利用示范 (73)5.4能力建设规划 (73)6 重点工程建设规划 (78)6.1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建设工程 (78)6.2湿地公园建设示范工程 (79)6.3湿地生态修复建设工程 (80)6.4湿地资源监测建设工程 (82)6.5湿地宣传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86)7 效益评价 (88)7.1生态效益 (88)7.2社会效益 (88)7.3经济效益 (89)8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91)8.1建立湿地保护管理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 (91)8.2完善湿地资源保护利用的政策和法制体系 (91)8.3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92)8.4加大保护资金投入,力度广开募资渠道 (92)8.5加强科学研究,扩大对外合作 (93)8.6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 (93)8.7实施湿地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94)附表:附表1 宁波市2公顷以上湿地按湿地类型分县(市、区)面积统计表附表2 宁波市主要水系湿地分县(市、区)面积统计表附表3 宁波市2公顷以上湿地按保护类型区分县(市、区)面积统计表附表4 宁波市续建与升格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一览表附表5 宁波市新建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一览表附表6 宁波市湿地公园规划一览表附表7 宁波市湿地自然保护小区规划一览表附表8 宁波市重要湿地规划一览表附图:附图1 宁波市湿地资源卫星影像图附图2 宁波市湿地资源分布图附图3 宁波湿地保护类型区划图附图4 宁波市重要湿地分布图附图5 宁波市湿地保护重点工程分布图附图6 宁波市湿地动植物监测点及宣传教育培训基地建设规划布局图1 湿地资源及保护管理现状宁波市地处全国大陆海岸线的中段,长江三角洲的南翼,浙江省东北部的东海之滨,宁绍平原的东端,界于东经120°55’~122°16’,北纬28°55’~30°33’之间。
湿地种植什么收益好

湿地种植什么收益好湿地种植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适应湿地环境的植物,以获得更好的收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湿地种植植物和其经济价值:1. 芦苇:芦苇是一种常见的湿地植物,具有快速生长、繁殖能力强的特点。
其茎可以用于制造纸张、编织竹制品和建筑材料等。
芦苇还可以用于湿地修复和水质净化,是一种环保的种植选择。
2. 芦荟:芦荟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生长。
其中的芦荟胶和芦荟汁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被用于制作护肤品、药品、食品和饮料等。
由于芦荟的需求量持续增加,种植芦荟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3. 藕:藕是一种湿地根茎蔬菜,富含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
藕的茎和种子都可以食用,其加工产品如藕粉、藕粉丝等也很受欢迎。
种植藕可以利用湿地资源,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4. 红蓼:红蓼是一种湿地植物,其鲜花和茎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药用价值。
红蓼还可以作为观赏植物种植,用于庭院绿化,吸引游客和产生旅游收入。
5. 西瓜:西瓜是一种需要充足水分的植物,适合在湿地种植。
西瓜是广受欢迎的水果,市场需求量大,种植西瓜可以带来可观的收益。
此外,西瓜的皮和籽还可以加工成食品和饲料,提高经济效益。
6. 茶树:一些湿地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茶树生长。
湿地茶叶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而高品质,享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种植茶树可以在湿地地区创建茶园,创造就业机会,并获得稳定的茶叶收益。
7. 蓝莓:蓝莓是适合在酸性湿地生长的灌木植物。
蓝莓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 和抗氧化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近年来,国内对蓝莓的需求量持续增加,种植蓝莓可以享受比较高的经济回报。
8. 荷花:荷花是一种常见的湿地水培植物,也是一种重要的观赏花卉。
荷花种植市场广阔,其花卉和荷叶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此外,荷花的花瓣和根茎还可以经过加工制成药品、保健品和食品等。
9. 笋:竹笋是湿地地区常见的农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竹笋可供鲜食、制作罐头和加工成干笋等。
湿地里动植物

水生蕨类植物:如水蕨、水 龙骨等具有药用价值
水生草本植物:如水芹、水 葱等具有食用价值
湿地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
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动植物 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系 统的平衡和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湿地动植物具有很 高的经济价值保护它们有助于促进 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01 添 加 目 录 文 本
02 湿 地 动 植 物 概 述
03 湿 地 动 物
04 湿 地 植 物
湿地动植物的保护 05 与 利 用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湿地动植物概述
定义:湿地是指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土壤饱和、生长有湿性植物和微生物的地区。
特点: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功能: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防洪抗旱等生态功能。 保护:湿地是全球重要的生态资源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保护措施:建立 自然保护区加强 监管和保护
合理利用:科学合 理地开发利用湿地 动植物资源避免过 度开发和破坏
生态修复:对受损 湿地进行生态修复 恢复其生态功能
教育宣传:加强湿 地动植物保护的宣 传教育提高公众保 护意识
湿地公园建设:保护湿地生态系 统提供生态旅游场所
生态旅游:以湿地动植物为特色 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鸟类:如鹭、鹤、雁等 哺乳动物:如河狸、水獭、野猪等 两栖动物:如青蛙、蟾蜍、蝾螈等
爬行动物:如蛇、龟、蜥蜴等 鱼类:如鲤鱼、鲫鱼、草鱼等 植物:如水生植物、沼泽植物、湿地植物等
湿地动植物种 类繁多包括鸟 类、鱼类、两 栖类、爬行类、
哺乳类等
湿地动植物分 布广泛全球范 围内都有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原因
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干旱、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 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损失。
保护湿地的措施
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
防止水污染
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
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谢谢观赏!
因各种湿地植物对不同污染物的去 除效果各有差异,所以多种植物组合使 用时,将有利于植物之间取长补短,从 而提高湿地系统的污水净化效率。目前 湿地植物研究的重点已从凤眼莲(水葫芦) 转移到芦苇和香蒲上,芦苇和香蒲在人 工湿地中被广泛使用,它们既是中国北 方与南方的常见物种,也是国际公认的 最佳湿地植物。
另外,湿地植物本身及其生境一起,在净 化水质的同时,能创造新型的生态景观, 仙境般的水生植物,带来鸟语花香、蛙屋 蝉鸣、鹤行蝶舞,为湿地谱写优美的旋律。 优美的图景和真实的野趣,让人们获得回 归自然的休闲体验和享受,真正实现人与 自然的和谐共处。
湿地植物在湿地园林中的生态创新应用典范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回 望
湿地植物景观是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实地环境 来设计,以发挥湿地园林的全方位功能。反 观各种湿地的恢复和重建实践,仅以上海后 滩湿地公园来看,湿地植物群落结构主要是 以下3 种模式。
物种多样化模式:即陆生( 乔、灌、草)、湿 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次构成各单元, 并依照由“规则式”到“自然式”渐变,逐步 形成一个和谐的组合,各单元区域比例协调, 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物种多样化在后滩公园 的林地、地被和湿地各单元景观的植物群落构 成中都能显著体现。
湿地植物能实现城镇污水的生物净化,并创造新型的生 态景观 湿地植物是水质生物净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湿 地景观中不可随意替代的造景元素。依据自然地貌,利用 水体和湿地环境大量种植和配置湿生植物, 充分考虑有益的污水净化设计,可以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和 工业污水的二级或三级净化处理。用湿地植物治理污水是 一种新兴的生物工程技术,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都有很多 实例,在日本采用水生植物对河水、湖水进行净化,已 有20 多年的应用历史。研究表明,湿地植物不仅本身能吸 收同化污水中的N、P 等污染物,而且还能提高整个湿地 生态系统微生物数量,调整其组成结构,促进湿地生态系 统的硝化和反硝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
物质生产功能 大气组分调节功能 水分调节功能 净化功能 提供动物栖息地功能 调节局部小气候
中国湿地分布图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分布图
湿地植物的作用
湿地植物的选择原则 植物通过自身光合作用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在根际分 泌物和根际特殊的环境下促进了基质中微生物的生长。同时, 植物的存在还能向体系内输送氧气,以提高污染物质的去除 效果。植物的选取非常重要,通常考虑以下原则: (1)适地适种:必须做到因地制宜,最起码要使所选植物能 适应当地条件以正常生长; (2)根系发达:发达的根系可以分泌较多的根系分泌物,为 微生物的生存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根际的生物降解,提高 湿地净化能力;植物的根系在固定床体表面和保持植物与微 生物旺盛生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保持湿地生态系 统得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湿地植物时要遵循的原则:良好的生态适 应能力是核心要素;耐污能力强,生态净化效 能是关键因子;抗性强,包括抗病虫害能力, 要尽量选择乡土植物;年生长周期长,绿量大, 有较强抗寒能力;要有较高的生态景观营造功 能,这是基本要素。 在选择湿地植物时,要以各地地域、湿地水文 等具体情况,实地分析湿地植物及其群落分布 演替状态,尤其是那些自然式水生和湿生植物 群丛及其乡土种类,经过系统分析,并经实践 验证,才能真正形成生态稳定的创新性植物群 落。
常见的湿地水生植物
凤眼莲
浮萍
槐叶萍
假 稻
满江红
水苋
睡菜 芡实
丘角菱
四叶萍
莼菜
慈姑 茭白 睡莲
空心莲子草 黄菖蒲
黑藻
大薸
金鱼藻
千屈菜
芦苇
水鳖
荇菜
梭鱼草
香蒲
泽泻
水葱
眼子菜
苦草
菹草
再力花
黄花狸藻 萍逢草
荸荠
灯心草
水稻
荻
红蓼
鸭舌草
菵草
芋
狐尾藻
野慈姑
水蕨
豆瓣菜
半边莲
薏苡
水莎草
刺蓼
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景观中起主 导作用,是主体更是其特色所在,其他植 物为伴生种。如局部单元中以莲花为主导, 选配茭白、水葱、水芹等伴生植物。它们 绿量大,尤其是水芹等冬季也能保持绿色。
生态净化型模式:这类群落结构以沉水 植物、浮水植物为主,兼有挺水植物并采 取收割等方法减除氮磷等富营养物。如芦 苇、茳芏、莲花、德国鸢尾等。它们处理 性能好、易成活、成长周期长、美观,并 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湿地却在悄悄发生变 化。。。
湿地退化的原因
围垦湿地 筑堤、分流 建坝 过度砍伐、燃烧或啃食湿地植物 过度开发湿地内水生生物资源 废弃物的堆积 污染物的排放 全球气候变化
我国湿地面临的威胁
人为活动
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 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 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 泥沙淤积严重 环境污染严重 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 引用物种干扰 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
湿地功能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 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 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 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 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 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 有如此众金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称为“地球 之肾”。 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 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 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 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 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湿地园林及其丰富的植物种类拓展绿地内涵 近年来,通过大乔木进城,乔灌草结合,城市绿化可谓热火 朝天,但绿地的生态品质差,不能很好地产生生态效益。如: 一些观感质量差或园林培植条件差的荒芜区、低洼地、洪泛 区、滩涂沼泽等湿地,过去都不被人们重视,大多是部分或 全部被填平,改造成平地和陆地后再进行绿化。湿地园林则 要求对这些区域根据其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选 配各种湿地植物,如水生、湿生植物,沉水、浮水及挺水植 物等,并通过它们形成稳定的湿地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培 育湿地生态,不仅形成了特色的湿地景观,更重要的是拓展 了绿地的内涵,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
湿地植物资源与利用
目 录
湿地概念 湿地功能 湿地植物作用 常见湿地水生植物 湿地园林的生态创新及应用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 湿地退化原因 我国湿地面临的威胁 湿地保护措施
湿地概念
湿地公约 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 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 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我国湿地定义 陆缘为含60%以上湿生的植被区、水缘为海平面以下6米的 近海区域,包括内陆与外流江河流域中自然的或人工的咸水 的或淡水的所有富水区域(枯水期水深2米以上的水域除外), 不论区域内的水是流动的还是静止的、间歇的还是永久的。 湿地界定: 至少周期性地长有处于优势地位的水生或湿生植物. 基质以不渗水的有机质土层为主。 基底非土质,但被水淹没,至少每年植物生长季节保持高水 位。
红树
木贼
两栖蓼
黑三蓼
花蔺
燕子花
雨久花
浮叶眼子菜
谷精草
落新妇
大米草
水禾
湿地园林的生态创新及应用
湿地生态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球生物物种和生态类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减少,而湿地 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由于湿地是陆地与水 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 源,形成了其他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 和独特的生物环境。特殊的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 动植物群落,它对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 的生态价值。如今,在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中,可以通过典型 性湿地植物群落及其演替分析,人工配置和优化其结构,实 现湿地生态的快速重建和恢复。这已在无数湿地公园、人工 湿地建设中被验证,并发挥着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3)耐污能力强:可以保证植物正常生长,而且 也有利于提高湿地的污染物去除能力; (4)净化能力强:要求植物生物量较大以及植物 体内污染物浓度较高; (5)具有观赏和经济价值。 其中植物的作用对N、P营养物质的去除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湿地研究中也得到普遍重视。 其中氨氮是生活污水中氮的主要成分,其去除和转 化是湿地脱氮的关键。
2010 年上海世博园的建设,代表了当前中国和 世界园林界的前沿科技和先进理念。其中,世博 园后滩湿地公园的建设更是本届世博会的点睛之 笔,使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和 “科技创新”的理念得以真正实现。
科学的湿地植物群落配置,使后滩湿地水系的生态净 化独具特色
后滩公园建立生态化的自然式植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