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生日礼仪

合集下载

长辈过寿酒桌上礼仪

长辈过寿酒桌上礼仪

长辈过寿酒桌上礼仪
1、座位安排:长辈应该坐在主位或上座,这是对他们地位和尊重的体现。

子女和孙辈们应根据辈分高低和亲近程度依次落座。

2、祝寿:在宴会开始前或用餐过程中,应有专人或由长子长孙主持祝寿仪式,向寿星表达祝福和敬意,例如“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3、敬酒:敬酒是酒桌礼仪的重要环节,晚辈应主动向寿星敬酒,双手捧杯,微微躬身,眼神注视对方,表达祝福的话语后再一饮而尽或适度品尝。

切记不要强行劝酒,尤其是对老年人。

4、照顾长辈:时刻关注寿星的需求,如碗筷是否齐全、菜品是否易于入口、饮料是否足够等,适时为长辈布菜、添酒,但要注意适量。

5、言行得体:交谈内容应积极健康,避免争议话题,言语恭敬,态度谦逊,充分体现对长辈的尊重和孝道。

6、送礼:过寿当天,晚辈通常会准备寿礼,应在适当的时候献上,表达心意。

7、结束时送别:宴席结束后,晚辈应亲自送长辈离开,直到上车或安全到家,彰显关心与体贴。

中国的十大传统礼仪

中国的十大传统礼仪

中国的十大传统礼仪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独特的传统礼仪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传统礼仪所体现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也为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交互动提供了指导。

以下是中国的十大传统礼仪。

1. 鞠躬鞠躬是中国人常见的一种表示尊敬和谦虚的举止。

通常,低于你的级别或地位的人将鞠躬以示恭敬。

鞠躬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对方的地位和关系。

2. 双手合十双手合十是一种常见的祈祷和表示敬意的手势。

在佛教和道教中尤为常见。

当面对重要人物或圣地时,双手合十可以表达谦逊和崇敬之情。

3. 握手握手在中国也是常见的礼仪之一。

通常,在正式场合和商务会议中进行握手以示问候和尊重。

握手时,要保持微笑和目光接触,并注意不要用力过猛。

4. 敬茶敬茶是中国传统的待客之道。

当你作为客人拜访某人时,主人会为你倒茶,而你则需要接过茶杯并稍微行个礼以示谢意。

这一举动显示出你对主人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5. 红包在中国,红包是一种用于表示祝福和感谢的礼物。

红包通常用于在节日、婚礼、生日等特殊场合赠送。

在交给对方时,通常需要用两手递上,并注意不要在公共场合打开红包。

6. 尊称中国有一套特殊的尊称方式,特别是在年长者和上级之间的互动中。

使用适当的尊称可以表达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7. 送别在中国文化中,送别是一种重要的礼节。

当有人离开时,家人、朋友或同事会一同为其送行,并表示祝福和好运。

通常会有特定的礼物,如挂件、纪念品等作为送别的礼物。

8. 赠送礼物在中国,送礼是一种常见的社交行为。

在特殊场合如结婚、生日、节日等时,人们会送给对方礼物,以表示关心和祝福。

选择适当的礼物是很重要的,常见的礼物有鱼、瓷器和酒等。

9. 礼仪编号中国有一套特殊的礼仪编号系统,用于区分场合和人际关系的亲疏。

比如在正式场合,高级人士会被赋予更高的礼遇,如座位的安排、用餐的顺序等。

10. 恭恭敬敬恭恭敬敬是中国人最常用的用语之一,形容一个人有礼貌、尊敬并且恭敬。

庆66大寿的讲究

庆66大寿的讲究

庆66大寿的讲究
在中国文化中,六十六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日,被视为寿星的“坎”,所以庆祝六十六大寿的习俗特别讲究。

以下是一些庆六十六大寿的讲究:
1. 送寿礼:在寿宴之前,亲戚朋友会送来寿礼,如寿桃、寿面、寿烛、寿屏等,寓意着祝福寿星健康长寿。

2. 穿红衣:寿星要穿红衣服,因为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和好运。

3. 做寿桃:寿桃是六十六大寿的必备食品,象征着长寿。

制作寿桃需要用面粉、糖等材料,形状要像桃子一样。

4. 摆寿宴:在寿宴上,要摆设寿星的位置,并放置寿桃、寿酒等物品。

寿宴的菜品也要特别准备,如鱼、肉、蔬菜等。

5. 唱寿歌:在寿宴上,亲戚朋友会唱寿歌,祝愿寿星健康长寿。

6. 送红包:在寿宴上,亲戚朋友会给寿星送红包,表示祝福和心意。

7. 烧香祈福:在庆祝六十六大寿时,有些家庭会烧香祈福,祈求神灵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总之,庆祝六十六大寿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代表着对老年人的尊重和祝福。

中国传统寿宴礼仪

中国传统寿宴礼仪

中国传统寿宴礼仪寿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宴会形式之一,用于庆祝长寿的人们的生日。

寿宴礼仪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一直被视为重要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寿宴礼仪的几个方面。

一、宴席准备寿宴前,主办方需要提前准备好宴席。

通常,宴会场地选择在宽敞明亮的厅堂或庭院,布置鲜花和装饰品,以营造喜庆的气氛。

主宾的座位通常设在宴会的中央位置,其他宾客则根据身份和关系分别安排座位。

二、宴席菜肴寿宴的菜肴选择也非常讲究。

传统的寿宴通常选用一些象征寿命和吉祥的食材和菜肴进行烹饪,如寿面、鱼、燕窝和龙眼等。

这些食材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具有吉祥和长寿之意,寓意着对主人的祝福和美好祝愿。

三、宴会仪式在寿宴开始之前,通常会进行一些仪式以向主宾表达敬意和祝福。

例如,亲友会组织精心准备的祝寿歌曲或节目,表达对寿星的祝福和喜悦之情。

此外,家族长辈会领着晚辈向主宾行三跪九叩之礼,以示对主宾的尊敬和祝福。

四、宴席用具寿宴的用具也需要特别准备。

传统上,红色代表吉祥,因此在寿宴中常常使用红色餐具,如红色碗筷和红色桌布。

这些用具的使用进一步强调了庆典的喜庆性质。

五、宴会礼仪在寿宴期间,宾客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例如,宾客要注意言行得体,尊重主人和长辈,不喧哗和争抢食物。

在宴席进行时,宾客可以向主宾敬酒,并表达自己的祝福之词。

主宾则需要示意宾客喜欢雅量接受敬酒,或者发表感谢词以示回应。

六、宴会的结束寿宴结束后,主人会向宾客致谢并赠送寿礼以示感激。

寿礼通常是一些贴有吉祥寓意的物品,如寿字、福字、长寿锦囊等。

这些礼物寓意着对宾客的感谢和祝福。

总结:中国传统寿宴礼仪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对长寿的人们的一种尊重和祝福。

寿宴礼仪需要主办方精心准备宴席,选用象征寿命和吉祥的菜肴,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和礼仪,并在宴会结束时赠送寿礼表达感激之情。

通过遵守寿宴礼仪,人们不仅可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够加深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使人们更加感受到亲人间的温暖和关爱。

红白喜事注意事项

红白喜事注意事项

红白喜事注意事项红白喜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红白喜事分别指的是婚礼、葬礼和庆祝生日等喜庆的场合。

在这些场合中,有着一系列的传统习俗,但也需要我们注意一些细节和礼仪。

下面将就红白喜事的注意事项逐一进行说明。

首先是婚礼。

婚礼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对于新人和双方家庭来说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婚礼中,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我们牢记。

1. 邀请。

在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婚礼时,应尊重对方的意愿并提前告知邀请的时间、地点和礼仪要求。

同时,要确认对方是否能够参加,并提前预订好座位和餐食。

2. 穿着。

在婚礼上,新娘和新郎要穿着得体、庄重。

新娘一般会穿上漂亮的婚纱,新郎则穿上西装。

婚礼的嘉宾也要注意合适的穿着,不可穿着过于暴露或不得体的服装。

3. 礼金。

在中国婚礼中,亲友会给新人送上红包作为祝福,这是一种传统的礼仪。

在给红包时要注意金额的适当,不应过低也不应过高。

另外,还应注意带上合适的贺卡和祝福语。

4. 敬酒。

在婚宴上,新人需要敬请亲友们的祝福。

亲友们在接到新人敬酒时,应起身接酒,并敬上祝福的话语。

接酒时要注意手势得体,不可独自端起酒杯浅尝即止。

5. 注意礼仪。

在婚礼中,要遵守一些传统礼仪的要求,如新娘进门不可踩到门槛、持酒杯不可用手指碰到杯口等等。

这些细节都需要得到遵守和尊重。

其次是葬礼。

葬礼是人们告别逝者的场合,也需要我们不同场合有不同的注意事项。

1. 穿着。

在葬礼上,参加者要穿上合适的服装。

一般来说,黑色是葬礼上的主要服装色彩。

同时,应避免穿着过于鲜艳或过于华丽的服装。

2. 行为。

在葬礼期间,要保持庄重和安静的态度。

不要大声喧哗、笑语大笑,以示对逝者的敬意。

还要遵守葬礼现场的规定,不要随意触碰逝者的遗体或随意改动花圈、挽联等物品,要尊重丧家人的意愿。

3. 捧花。

在葬礼现场,亲朋好友会为逝者送上鲜花,这是一种表达哀悼之情的方式。

在捧花时要注意姿态端庄、语言慈祥,不可以将花束随意放置。

最后是庆祝生日。

中国礼仪知识大全

中国礼仪知识大全

中国礼仪知识大全中国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国礼仪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宴会、婚礼、葬礼等等。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国礼仪知识,让您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宴会礼仪在中国,宴会常常用于庆祝重要节日、生日或者其他特殊场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宴会礼仪:1. 长者优先:在座次安排时,年长者通常坐在主位或靠近主位的位置,以示尊重。

2. 温馨的敬酒:在宴会上,人们常常相互敬酒,这是一种表达友好与祝福的方式。

敬酒的时候,应该先敬年长者,然后按照年龄和地位顺序敬其他人。

3. 注意餐桌礼仪:用餐时,应注意文明礼貌。

不要发出过于大声的咀嚼声,避免同时开启多个碟子或者放置过多的食物在碟子上。

二、婚礼礼仪中国传统婚礼有着丰富多样的仪式,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婚礼礼仪:1. 迎亲:通常在新娘出嫁前,新郎一行人会去新娘家迎接新娘。

新娘的家人会准备一些门前的小考验,如猜谜语或者数红包里的钱数,以增添欢乐氛围。

2. 敬茶:在中国婚礼上,新人通常会向双方父母敬茶以表达孝心和感恩之情。

新人先敬父母,然后是双方的长辈。

3. 鞠躬致谢:婚礼结束后,新人要向宾客鞠躬致谢,表示对宾客的感激之情。

三、葬礼礼仪葬礼是中国人表达对逝者敬意和哀悼的重要仪式,以下是一些葬礼礼仪:1. 按照传统习俗:根据不同地区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葬礼仪式可能有所不同。

但是,普遍的传统习俗包括穿着素色服装、戴白色襟花、守丧期等。

2. 哀悼礼仪:在葬礼仪式上,人们会进行默哀、丧家人守夜、送葬等仪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缅怀之情。

3. 慰问亲属:葬礼结束后,朋友和亲人会前往家中慰问亲属,送上慰问礼物,并表达对逝者家庭的慰问与支持。

四、其他场合的礼仪除了宴会、婚礼和葬礼,中国礼仪还适用于许多其他的场合,包括商务会议、拜访他人、出席节日庆典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其他场合礼仪:1. 商务拜访:在商务拜访中,注意穿着得体,提前发送拜访通知,并带上合适的礼物表示诚意。

中国传统礼仪之人生四大礼仪

中国传统礼仪之人生四大礼仪
礼 仪 文 化
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礼者,天地之序也。 ——《礼记》
礼:天地间很自然的顺 序和规律。
请思考:
你认为人生最重要 的四大礼仪分别是?
阶段
仪礼 意义
四大人生仪礼 出生 成人 结婚 死亡
人 生 起 点
人 生 终 点
诞生礼 成年礼 结婚礼 丧葬礼
丧葬的意义
1、哀悼逝者。 2、评价逝者。 3、祈求护佑。
丧 葬 礼
殡葬方式
A、则投之江流——水葬 B、 则焚为灰烬 ——火葬 C 、则瘗埋之也——土葬 D 、则及于中野——
如何在现代商业 城市振兴中华礼仪?
拓展阅读
参考彭林教授《当 代中国礼乐文化的缺失 与重建》一文
诞 生 礼
笄礼
冠礼
成 人 礼
四喜
宋· 汪洙
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结 婚 礼
三书六礼 花轿迎亲
拜堂 宴宾 闹洞房 合卺(jǐn) 结发及洞房
结 婚 礼
三书
结 聘书、礼书、迎书
六礼

礼 纳采、问名、纳吉
纳征、请期、亲迎
生有所养 死有所葬
丧 葬 礼
乾陵
秦陵兵马俑
丧 葬 礼
珍爱 肩负 恪守 寄托 生命 责任 承诺 哀思
报喜
诞 命名 生 满月 礼 百日
周岁
报喜
子生,

男子设弧于门左,

女子设帨于门右。

——《礼记•内则》
抓周
物品 书
意义 学者专家
物品 尺
笔墨 印章 算盘 稻草 刀剑
作家画家 大官 从商 农事 军官

中国古代生日礼仪

中国古代生日礼仪

中国古代生日礼仪中国古代生日礼仪现代人过生日,大部分是吃蛋糕、吹蜡烛外加唱生日快乐歌,而其实这些习俗,都充满了西方的影子。

按照中国传统的生日是很有讲究的。

1.“三朝”与“九朝”是指婴儿出生的第三日与第九日。

“三朝”这天要给婴儿洗澡,谓之“洗三”。

一是洗去污垢,二是从小习水性,成长过程中不怕水鬼之类,保一生平安。

婴儿出生的第三天,家人采摘艾蒿等草药煎水,请有经验的老婆婆为婴儿洗澡,谓之“洗三”。

洗毕,用姜片、艾叶团擦拭婴儿的关节,再用葱敲打三下,取聪明伶俐之义。

然后,用多个煮熟去壳的鸡蛋在婴儿的全身滚来滚去,说是为婴儿润肤。

滚完的鸡蛋送给街坊邻居的小朋友吃,谓之吃“滚胯蛋”。

“滚胯蛋”很多人都争着吃。

因为人们认为,吃“滚胯蛋”是财运和福气的象征。

“三朝”这天,主人为庆贺自己“升级”(当了爹娘),得了“千金”(指女儿)或“公子”(指男孩),总要大办宴席。

用以款待前往祝贺的亲朋戚友,这叫做“做三朝”(或“做九朝”)。

各房亲人前往赴宴叫做“吃三朝(或九朝)饭”。

当然,前往赴宴的客人是一定要送礼物和红包的。

当然,婴儿出生的当天或第二天,做爹的一定得带上“万子鞭”和礼物前往岳父家报告喜讯,称为“报喜”。

告诉岳父母大人其女儿生了孩子,并祝贺岳父母大人当了外公婆。

并且告慰岳父母大人,母婴均安然无恙,让他们不必牵挂。

“万子鞭”是在进岳父母家门之前在路边或地坪里燃放的,是“报喜”第一程序,同时通过燃放“万子头”鞭炮,可晓明街坊,其岳父母大人当了外公外婆了。

岳父母大人得知自己得了外孙子(或外孙女),定会喜得合不拢嘴。

接着,岳父母杀鸡打鸭,招待女婿。

饭后,岳母会将早已准备好做外婆的礼物整理好,准备前往女婿家,看望和打点女儿和外孙子。

七仙湖周边“打三朝(做外婆)”总是少不了这么些礼物:三五套婴儿穿的内衣外服、鞋帽、摇篮、架笼子(木制的学步器),甚至婴儿用的尿布片儿也准备了一大堆哩!女儿“坐月子”要吃的母鸡(7-8只),鸡蛋(200-400个),面条,荔子、桂圆、墨鱼、红枣、红糖等补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传统生日礼仪篇一:中国传统礼仪习俗中国传统礼仪习俗来源:中国礼仪网作者:发布时间:20XX-06-0811:45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

这里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

这里只就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礼仪择要介绍: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

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

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

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

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

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

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

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

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

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

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

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

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

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

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

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

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传统社会称为冠笄之礼。

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

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

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

婚嫁是人生的大事,传统社会十分看重。

传统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

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

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

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

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

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

最后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谁也逃脱不了。

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

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

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

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

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

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

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

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

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传统的礼义标准。

传统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

当然现在我们对传统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

什么是中国传统五礼?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朝聘之礼。

另一种认为是古代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吉礼古代五礼之一。

即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等的礼仪活动。

如郊天、大雩、大享明堂、祭日月、大蜡、祭社稷、祭山川、籍田、先蚕、祭天子宗庙、袼、功臣配享、上陵、释奠、祀先代帝王、祀孔子、巡狩封禅、祭高等。

历代兴革不一,但极为统治阶级所重视。

《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祗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

以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沉祭山林川泽......以祠春享先生,以尝秋享先王,以冬享先王。

”《通典·礼六六》:“大唐开元年之制五礼,其仪百五十有二。

一曰吉礼,其仪五十有五:一,冬至祀昊天于圆丘;二,正月上辛祈谷于圆丘;三,孟夏雩祀于圆丘;四,季秋大享于明堂;五,立春祀青帝于东郊......五十五,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

”凶礼古代五礼之一。

指用于吊慰家国忧患方面的礼仪活动。

包括丧葬礼、荒礼、吊礼、恤礼、礼等。

后多特指丧葬、持服、谥号等礼仪。

《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通典·礼六六》:“大唐开元年之制五礼......五曰凶礼,其仪十有八:一,凶年振(赈)抚;二,劳问疾患;三,中宫劳问;四,皇太子劳问;五,服(丧服)制度;六,皇帝为小功以上举哀;七,敕使吊;八,会丧;九,册赠;十,会葬;十一,致猷;十二,皇后举哀吊祭;十三,皇帝太子举哀吊祭;十四,皇太子妃举哀吊祭;十五,三品已上丧;十六,五品已上丧;十七,六品已下丧;十八,五公已下丧。

”军礼古代五礼之一。

即国家有关军事方面的礼仪活动。

如《周礼》所举大师(召集和整顿军队)、大均(校正户口,调节赋征)、大田(检阅车马人众,亲行田猎)、大役(因建筑城邑征集徒役)、大封(整修疆界、道路、沟渠),以及《开元礼》的告太庙、命将、出师、宣露布、大射、马祭、大傩等。

《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以军礼同邦国。

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通典·礼六六》:“大唐开元之制五礼......四曰军礼,其仪二十有三:一,亲征类于上帝;二,宜于太社;三,告于太庙;四,于所征之地;五,于国门;六,广告所过山川;七,宣露布;八,劳军将;九,讲武;十,田狩;十一,射宫;十二,观射;十三,遣将出征宜于太社;十四,遣将告太庙;十五,遣将告齐太公庙;十六,祀马祖;十七,享先牧,十八,祭马社;十九,祭马步;二十,合州伐鼓;二十一,合朔诸州伐鼓;二十二,大傩;二十三,诸州县傩。

”宾礼古代古礼之一。

即邦国间的外交往来及接待宾客的礼仪活动。

如天子受诸侯朝觐、天子受诸侯遣使来聘、天子遣使迎劳诸侯、天子受诸侯国使者表币贡物、宴诸侯或诸侯使者。

此外,王公以下直至士人相见礼仪,也属宾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以宾礼亲邦,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兆曰视。

”《仪礼·士相见礼》郑玄注:“士相见于五礼属宾礼。

”《通典·礼六六》:“大唐开元年之制五礼......三曰宾礼,其仪有六:一,番国主来朝;二,戒番国主见;三,番主奉见;四,受番使表及币;五,宴番国主;六,宴番国使。

”番,西方边境各国。

《新唐书·礼乐志六》:“二曰宾礼,以待四夷之君长作与其使者。

”《清史稿·礼志二》:“宾礼:藩国通礼,山海诸国朝贡礼,敕封藩服礼,外国公使觐见礼,内外王公相见礼,京官相见礼,直省官相见礼,士庶相见礼。

”嘉礼篇二: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摘要: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

这里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

关键词:文化;礼仪;习俗;正文: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