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_1》
小学四年级数学《减法的运算性质》

小学四年级数学《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案范文三篇本节课是在理解与掌握加法与乘法的运算定律的基础上,学习四则运算中的连减简便算法。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减法的运算性质,并利用性质进行有关的简算。
2、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及综合概括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概括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李叔叔看一本书,昨天看到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还剩多少页?学生汇报。
生每回答一个问题,师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板书三种方法。
(1)234-66-34 (2)234-(66+34) (3)234-34-66师:请你告诉我他们的结果。
(只板书最后结果)结果相等,那就是说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等于号)板书。
2、请你观察这三种方法,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师总结。
(生如果说不出,可以引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师:是不是所有的从一个数里面连续减去两个数,都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呢?请大家试着在草稿纸上举例验证。
学生汇报。
师:像这样的式子你能举得完吗?写不完怎么办?(生:用字母表示)a-b-c=a-(b+c) a-b-c=a-c-b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可以先减第二个减数,再减第一个减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减法的运算性质”生齐读。
3、这三种解法都是正确的,你喜欢哪种呢?为什么?生汇报,大部分人应该会选择第二种和第三种。
师总结:凑整。
(两个减数能凑整)、去尾变整(被减数和一个减数有相同部分)三、巩固练习1、请你说说哪个小朋友最会运用今天所学知识使计算变得简单了呢?① 354-74-26=354-(74+26)=354-100=254② 154-54-79=154-(54+79)=154-133=21③ 472-54-72=472-72-54=400-54=346④ 158-63-58=158-(63+58)=158-121=37师小结:我们在遇到连减的时候,要根据这几个数值的特点来正确选择运算性质。
人教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1完整-(1)ppt课件

三个算式的结果都( 相等 )。
从一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数,等于从个数里 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减法的运算性)
用字母表示a、b、c表示这三个数,我会用字母式
表示这个规律:a-b-c=a-(b+c)
完整版课件
6
我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
用字母表示a、b、c表示这三个数,我会
用字母式表示这个规律:
a-b-c = a-(b+c)
完整版课件
8
(二)尝试练习: 3.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72-126-74 238-87-138
964-464-250 565-(65+150)
完整版课件
9
(二)尝试练习:
4.解决问题: 滨河小学买来作业本1288本,其中单 行本712本,课文本288本,其余的是 田字本。学校买来田字本多少本? (用两种方法解答)
完整版课件
2
这本书一共234页
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多少页没看?
这本书一共266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266- 34-66 266- (66+34) 266-66-34
=232-66 =266-100
=200-34
=166(页) =166(页) =166(页)
答:还剩166页没看完整版。课件
4
观察这两组算式,有什么异同?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
完整版课件
1
用字母表示下面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乘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 c=a+ (b+c)
乘法结合律: (a×b) ×c=a× (b×c)
减法的运算性质(青岛版四年级)

《减法的运算性质》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6-18页信息窗3第3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2. 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过程,探索减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经历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概括减法的运算性质,掌握方法,正确计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看谁算得对又快。
273+356+327 456+284+116谁能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都运用了什么方法?谁能说说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减法中的运算律。
(出示课题)2.口算:A: 20-(13+3) 20-13-3B: 125-75-25 125-(75+25)C: 560-247-153 560- (247+153)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探究活动一: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自主探究,师巡视指导。
预设:每组左右两个算式中参加运算的数据相同,得数也相同,说明左右两个算式的值是相等的;算式中的运算符号不同,运算顺序也不同。
学生汇报交流,初步得出结论:左右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可以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板书: 20-13-3 = 20-(13+3)125-75-25 = 125-(75+25)560-247-153 = 560- (247+153)探究活动二:从上述三组题我们发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改变它们的运算顺序,结果仍然保持不变。
如果将它们改成其它任意的数,在整数范围内这个规律是否还成立呢?这就需要我们来举例验证。
学生举例验证。
学生每人自编一题,看看左右两个算式的得数是否相等。
学生举例,师生一起验证。
你发现了什么?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 通过刚才的举例验证,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年级下数学说课减法的运算性质_人教版新课标-教学文档

四年级下数学说课-减法的运算性质人教版新课标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内容是本单元关于运算定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完了加法的运算定律,自然地就会想到减法也会有运算定律。
2.本单元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也是用字母表示数的延伸和应用,同时探究运算定律的方法,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结论---应用的探索思路,为接下来第二单元要研究的乘除法的运算定律打下了基础。
3.新课标将数学课程分为四大部分,本节课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中的第(二)部分:数与运算。
新课标对用字母表示数中运算定律的要求是:探索了解运算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4.根据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减法运算性质,掌握减法的运算性质的字母表示方法。
(2)能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究减法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概括能力及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减法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理解减法运算性质。
二、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意义、混合运算、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定律以及加法的运算定律,并且初步了解了探究规律的方法并能试着用已学过的知识对规律做出合理的解释。
2.能力分析:学生对运算定律的探究方法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思想仍然感到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合理适时的引导,以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说模式结合教材情况、学生情况和课标要求,本课减法的运算性质我采用的是探究教学6环节的教学模式1.创设情境;2.提出问题;3.小组探究;4.汇报交流;5.总结提升;6.巩固应用。
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设计本节课是根据“合作、探究、汇报、总结”的基本模式要求,结合“猜测—验证—结论—应用”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案【第1篇】教师笔记教学内容:教材26—27页及27页做一做(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减法算式;会列减法算式并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看图列算式的能力,会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所表示的意思,使学生初步体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理解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难点: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课前复习回顾旧知:2~5的分解见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伸出2个手指头,再伸出1个手指头,都伸好了吗?好,合起来有几个手指头呢?生:3个师:用算式该怎么表示?生:2加1等于3师:你说的真好。
下面,吴老师想考考大家是不是记忆小能手,谁能来说说5的分成有哪些?4的分成有哪些?师:我们利用分成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生:......(课件)师:诶,看来你们都是记忆小神童问题?真厉害!下面更厉害的来了,听好了,老师做动作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出老师所做的动作,先在心里默默地说,说好了再举手来说。
好认真看。
都想好了吗?谁来说一说?生:老师手里有3张卡片,拿走了2张卡片,还剩下1张卡片师:你说的真完整,那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生:用减法师:你可真聪明!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减法(板书减法)二、讲授新知1、巩固练习说算式的意思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减号,知道了减法就是去掉的意思,下面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看(出示PPT)你看到了什么?生:……师:诶,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生:原来有5把铲子,小男孩拿走了1把,还剩下4把铲子。
师:这个算式怎么读?生:5减1等于4师:真棒!好,咱们接着看,谁来了?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生:原来有4块饼干,老鼠拿走了两块,还剩下2块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的非常棒,现在奖励大家休息一会儿。
教学《减法的运算性质》一课的几点思考

便计算学 习的深入 ,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 的错误 ,学生为什么
会 出现这些问题 ,我想有以下三方面的原 因 : 一是在教学中方
法单一 ,普 遍注重对运算 定律பைடு நூலகம்式的归纳 ,让学 生记忆模仿 ,
而忽视 了知识 的形成过程。 二是不注重对运算定律实际意义( 算 理 )的理解 ,没有突破难点。三是教师授课时限制 ,课堂急于
历数学知识 的形成过程。 ”基于这一理念 ,我在 《 减法 的运算
减法 的运算性 质不仅仅是从计算结果 相同这一外在形式上 理 解 ,而是希望学生从 知识的本源上理解 ,让 学生能够从外在
到内在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内容。 这时我们不难发现 ,学生通过 自主学习,验证了减法的运
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 、主动而富有个 『 生的过程 ,要让学生经 算性质 ,但这 时学生对减法的运算性质的理解 ,是从计算结果 相等去理解 的,是停留在表层的。而我们需要从知识 的本源上 理解 。 因此我在学生总结出“ 三个数连减 , 交换后两个数的位置 , 差不变”这一规律后 ,及时让学生举例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 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 的交换现象 。学生列举了很 多生活中离 我1 ' f 1 I ,  ̄ 近的实例 , 比如在我们买东西的时候或者在看书的时候 ,
是把要减 的数加起来一块减 。 三、注重知识 间的联 系
在总结减 法的运算定律 之后 ,我及时提醒学 生 ,这两条 合律是有 很大 区别 的 ,这 两条规律 叫减法 的运算 性质 。我让
实际应用时就不容易犯错 了。
子 并计算 验证 。然 后我 问 : “ 大家举 的例子 都是左 边等 于右 规律不 叫减法交换律 和减 法结合律 ,因为它们 和交换 律 、结 手 ,“ 老 师 ,我的 例子左 边不 等 于右边 ,我 写 的算式是 l 5 — 学生 自己找出它们 的联 系与区别 。通过这样 的对 比 ,学生在 6 — 7和 6 — 1 5 — 7 ,这样 没法减 ” 。这 时有 学生 着急地 举起 手来 解释 : “ 我 们 只能交换 后面两 个数 的位置 ,而第一 个数 的位 在传 统的概 念教学 当 中,随着学 生运算定 律越 学越 多 , 变化 也越来 越多 ,“ 能简 算的要 简算 ”这 类题 目成了学 生的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案第【1】篇〗【教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例6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能用画图策略帮助理解数量关系,从而解决比多少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12-5 6+13 12+4[2.比多少。
小猫吃了18个,小猴吃了9个,谁吃得多?多几个?教师提示: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学例6。
1.出示例题。
指名读题。
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
[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你能把小华的分成两部分吗?(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和比小雪多的部分)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
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5.请学生列式:12-7=4(朵)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6、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几个?怎样解答?[小华和小雪套的圈相差几个?怎样解答?]7、小结:无论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还是求两个数相差几,都要用减法计算。
2020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3单元-第3课时 减法的运算性质+习题

探究点 1 连减算式交换减数位置,差不变
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计算并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吗?
方法1: 234-66-34 方法2: 234-66-34
=168-34
=234-34-66
=134
=200-66
方法2是关注到了什么?
=134
为什么234-66-34和234-34-66相等?
(6)298-92=300-92-2
(√ )
易错辨析 (选题源于《典中点》经典题库)
4.数学小门诊。(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
(1) 359-(59+47) =359-59+47 =300+47 =347( × )
改正:
359-(59+47) =359-59-47 =253
(2) 546-156-56
3.计算下面各题。 713-172-128 = 413 543-(143-85) =485
237-45-137-55 = 0 389+271-71= 589
易错点
4.下面的算法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1) 359-(59+47) 改正: 原式=359-59-47
=359-59+47
=300-47
具有这种特点的式子你还能写一些吗?
用字母表示方法3的做法是: a-b-c=a-(b+c)。
归纳总结: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 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讲解源于《点拨》)
简便运算顺口溜 连减法,能简算,记清性质是关键。 字母表示要记清,交换减数差不变。
=528-100
=400-167
=442887-187-139-6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孝昌县花园镇第一小学
第一组(男生做) 第二组(女生做)
27-3-4
176-82-76 723-138-162 326-176-24 475-154-75
27-3-4
176-76-82 723-(138+162) 326-(176+24) 475-75-154
中,可以交换减 数的位置。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
实践应用:
1. 在○里填适当的运算符号,在横线上填适当的 数:
- 868-52-48 = 868○(52+48)
1500-28-272 =1500-(28〇+ 272)
- - 415-74-26 =415〇(74○26 )
在连减算式中,可以根据实际情 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 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 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3.可以交换减数的位置。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2.判断:是不是运用了简便计算
655-127-73=655-(127+73) (√ ) 478-159-241=478-(159+241 ) (√ ) - - 812 356 212= 812-(356+212) (×)
372-49-72=372-72-49 ( ) 456-343-57=456-57-343 (×)
在 和__上填相应的运 算符号和数:
868 - 52 - 48=868 - (52+_4_8_)
1500 - 28 - 272=_1_5_0_0_- (28 + 272) 415 - 74 - 26=_4_1_5 - ( _7_4_ + _2_6_ )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528-53-47 470-254-46 545-167-145
海拔 2000米
416米
284米
海拔 ?米
2000-416-284
156厘米 158厘米160厘米 162厘米 164厘米
这5名队员的平 均身高是多少?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800-138-162 672-36+64
1034+78+320+102 25+75-25+75
我们来总结一下: 234-66-34
我昨天看了66页, 今天又看了34页。
这本书一共234页, 还剩多少页没看?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 234-66-34
里,如果只有加、减
法,要从左往右按顺 =168-34
序计算。
=134
一个数连续减 234-66-34
去几个数等于减去
这几个数的和。 =234-(66+34)
=234-100
=134
在连减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