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学 科 学 实 验 教 案

小 学 科 学 实 验 教 案
小 学 科 学 实 验 教 案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

§3.1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课前预习导读】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力的概念,能够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掌握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力。 (4)掌握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5)初步了解四种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3)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用“悬挂法”找薄板的重心。 (4)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 (3)认识到科学探索的艰难历程及科学研究工作的意义和其趣味性。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三、自主学习、主动落实学案 一、力和力的图示 1.物体的运动状态及状态变化 (1)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的. (2)运动状态的变化:只要物体运动的.改变了,不管是其还是其改变了,都说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 2.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矢标性: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测量.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6.力的图示: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线段是按一定的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表示力的大小. 7.力的示意图: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只表明物体在这个上受到了力,不严格表示力的大小. 思考讨论 1.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就是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共有几种可能情况?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1)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1)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纸张燃烧C.汽油挥发D.石灰石粉碎 2.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B.氯化钠C.汽油D.泥土 3. 下列各组物质,均属于纯净物的是 A.干冰、烧碱、消石灰B.生铁、黄铜、铁锈 C.食盐、牛奶、汽水D.医用酒精、生理盐水、蒸馏水 4. 化学实验室的药品是按物质分类的方式存放,四个药品柜中已存放了下列药品。现某学校实验室新购进一瓶硫酸,正确存放它的药品柜是 ①甲柜:盐酸、硝酸②乙柜: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③丙柜;红磷、硫④丁柜:铜、锌 A.③B.②C.①D.④ 5. 在下列化学用语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H 2B.O C.SO 2 D.Cu 6. 金刚石、石墨和C 60 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 60 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和C 60 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7.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C.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D.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8.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⑥D.②③⑤ 9. 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10. 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下列关于该反应前、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不变 B.均为混合物 C.原子总数减少 D.质量减少 11. 提起金属材料,你应该不会感到陌生。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易生锈 B.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 C.常温下金属均为固态 D.铝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使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12. 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能用碳和氧气反应制得 B.都是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C.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 D.都能溶于水,并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13.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对应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B.干冰可用做制冷剂—干冰升华吸热

实 验 教 学 登 记 表

实验教学登记表 实验教师:管理员签字:

教学仪器借用、归还登记表实验类型:

危险药品使用登记表

教学仪器报损报废登记表

学校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半年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实验教学工作开展的稳妥扎实,为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一、落实制度,规范管理。 1、开学初,学校立即召开实验教学专题会,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实验教学领导小组,会上校长分析学校实验教学现状,阐明实验员和有关教师的职责,要求写好有关实验计划和实验进度表。 2、健全管理制度。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实验设备的有效利用,我们制订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实验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学校成立了生物、化学、物理实验教研组,各组室有专人负责管理。严格执行《实验仪器、药品的领用制度》、《实验器材的损坏赔偿制度》、《实验器材的借用制度》、《实验器材的维修保养制度》。同时,还建立了《实验仪器明细帐簿》、《学生实验记录簿》、《演示实验记录簿》、《仪器损坏记录簿》以及“四规则二职责”——《实验室规则》、《仪器室规则》、《实验教师职责》。各种规章制度完善上墙;所有仪器设备的说明书;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完整,有据可查;各种实验仪器按记录分类、定柜、定位、贴签,存放整齐,井然有序,各科仪器完好率达99%以上。同时做到了“十防”——防尘、防潮、防光、防锈、防震、防冻、防火、防爆、防毒。 3、加强实验教学的常规管理。充分利用好实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实验课堂教学是关键,我们要求实验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实验课,克服对实验教学各个环节做了规范要求。学校领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给予指导,这样使实验教学的每一环节落实到实处。 4、加强培训。为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能力,确保实验的开出率和成功率,我们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实验理论和技能的学习,采取集体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掌握实验理论,熟练完成整个实验操作过程,组织实验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促实验教师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加大投入,完善教学设施,保证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 实验教学是个投入很大的教学项目,每年物理、化学、生物实验都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品、动植物活标本等,而这些东西又不能重复使用,但为了实验教学的需要,学校全力以赴,大力支持,在购置实验用品时,从不打折扣。 为节约开支,学校还采取了购置与自制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和鼓励教师改制、创制、自制实验教具。生物教师利用节假日采集动植物标本,自己配殖青蛙卵、蟾蜍、草履虫等动物活标本。

力的作用是相互学案

§8.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导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2、通过讨论,认识到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3、在研究力的相互作用的实验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 【导学重点】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导学难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前置作业】 1、力是对的作用,有力发生时一定有两个物体,施加力的物体称做,受到力的物体称做。例如:手提水桶。手是物体,水桶是物体。 练习:(1)、“孤掌难鸣”这句成语说明了什么物理知识:。 (2)、用脚踢足球: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 2、在物理学中,通常把力的、和称为力的三要素。 【活动过程】 用手拍桌子,手为什么会感到疼痛?公路上一车失误撞上另一辆车,两车为什么都会损坏?游泳时,手向后划水,人却向前运动,为什么? 活动一:探究物体在施力的同时是否也受力 1.自主或合作体验:(1)用手压铅笔尖;(2)如图8-35所示,小华和小明穿着旱冰鞋静止在地面上,小华用力推小明,看到的现象。 (1)如图8-34所示,用手压铅笔尖,手的感觉是。当你用手压铅笔时,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手会觉得疼,是因为,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现象1:。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现象2:。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实验:如图8-36所示,你会看到。如图8-37所示,看到的现象是。 3.分析上述体验和实验的结果,归纳出这些不同情形中的共同点,然后完成下面空格: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即力的作用是的。 练习:一电灯吊在天花板上,下列哪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电灯的重力;电灯对电线的拉力;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 活动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特点 实验:水平方向把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钩在一起分别用手向相反方向拉,你看到的现象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力的方向。 用手拍桌子受力物体是,同时手会感到疼的受力物体是;说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填“同一物体”或“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小组讨论总结上面的现象可以说明: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

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2021届九年级下学期一轮复习验收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2021-2021学年届九年级下学 期一轮复习验收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 ..的一项是( ) A.悖.论/蓬勃.干涸./禁锢.粗犷./旷.日持久吹毛求疵./芒刺.在背 B.开拓./拓.片御聘./驰骋.桎.梏/鳞次栉.比引颈受戮./未雨绸缪. C.倒坍./瘫.痪惬.意/箱箧.簇.新/猝.不及防遍稽群籍./声名狼藉.D.攫.取/矍.铄妥帖./字帖.称.职/称.心如意持.之以恒/恃.强凌弱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A.辗转部署相题并论常年累月 B.渲嚣嬉闹郑重其事异曲同工 C.旁骛恻隐砰然心动望眼欲穿 D.瘠薄骄奢顾名思义励精图治 3.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 ...的一项是() 依托于大数据建立的“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收集、传播的资源不仅有图书、文字等传统纸介出版物,还有影视、音乐等音像作品。其中,贵州籍汉族歌手吟唱的楚辞经典了汉语之美,彝族儿女演绎的悠悠旋律展现了他们的,大数据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模式,为打造民族文化精品提供了无限可能。 A.诠释荡气回肠坚韧气质开启 B.诠释慷慨激昂坚强气质开创 C.注释迂回曲折坚韧气质开始 D.注释缠绵悱恻坚强气质开拓 4.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B.“朗读者”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主持人董卿精美的语言和睿智的思想,让很多观众获益匪浅。 C.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D.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增强发展中国家人民营养不良的现状。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 ...的一项是() A.在情节发展中设置一些悬念、波折和意外等,就属于增添故事波澜的写法。B.教材向学生推荐了一些自主阅读的书籍,如《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创业史》等。 C.请品尝品尝这新茶,它的味道是香甜,还是苦涩?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背景和作用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人教版)物理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初中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及示意图基础之上的。重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中,已提到了“只在重力作用下”。所以,本节内容既是运动的延续,又是下一章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基本相互作用的引入,也为学生初步建立了统一的概念。因而,本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习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二)学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三维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分析 学生在学习重力之前,初中已学习了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等相关内容,已初步掌握了物体为什么会受到重力及力的相互作用,会区别、画力的图示、示意图。本节通过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学习,将进一步了解引入重心的思想和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讨、观察、猜想、实验、总结等形式,促使学生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并运用力的图示、示意图表示重力,为后面学习受力分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自学和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统一的进程的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分析 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科学探究。因此本节重在体现知识点的引入及探究过程上,不仅要做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注意力。也要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探究过程,寻找物理规律,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老师的提示,猜想并加以验证。同时,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的过程,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成功的体验。教师还可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做一补充和展示相关资料,还可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两条途径,一方面是引入物理学史,另一条途径是通过实验探究。本节在这两方面都有所体现:在对找重心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经历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才能对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初步设想,然后运用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探究习惯。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经历不同层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史的补充和相关资料的展示,加强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是学生首次运用等效、统一的思想。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和影响重心的因素分析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分析 理解物体的重力为什么可以集中在重心及重力的方向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学生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实验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质量检测∣2017-2018学年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题 三年级语文 (满分100分;答卷时间:70分钟)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4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 zī rùn wēi wǔjiāo nèn qiān xū gǔlì 二、用“____”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前爪.(zhǎo zhuǎ)给予.(yǔ yú)调.节(diàotiáo)匀称.(chèn chēn)懦.弱(nuò xū)栖.息(qī xī )似.乎(sì shì)作.坊(zuò zuō)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刻舟()剑兴高采()风尘()()目不转() ()口同声大惊()色垂头()气()世()名 (1)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的词语是__________。请你再写出两个这样结构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的词语中含有意思相反的词语的是__________,像这样词语中含有反义词的词语请再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会选出正确的答案。 1. 张:A.陈设,铺排; B.看,望;C.(量词)用于纸、皮子等;D.使合拢的东西分开或使紧缩的东西放开。

①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还可以张.开、合上。() ②上课时,不要东张.西望。() ③每一张.纸都不能浪费。() 2.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的意思是() A. 西沙群岛的海水很深。 B.西沙群岛的海水和鱼一样多。 C.西沙群岛的海里鱼很多。 D.西沙群岛的海里鱼比水多。 3. 《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D.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五、照样子完成下列各题。 例:蝴蝶飞进蝴蝶谷。(美丽的)蝴蝶(轻轻地)飞进蝴蝶谷。 列车驶过南京长江大桥。()列车()驶过南京长江大桥。 例:列宁自言自语 ....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例: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照样子,写比喻句) 白白的雪花像 六、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 山重水复疑无路,。 2. 爸爸从黄山归来,感慨万千,赞叹道:“ , 。” 3. 我读过孔子的名言有(写一句即可): 4. 我读过唐朝诗人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诗中的前

实验教学登记表文档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簿(二○一○学年第二学期) 学校: 填报人: 审核人: 二○一○学年度第二学期 小学科学实验开出情况统计表

学校:主管领导签章: (一)学校基本情况 年级班组数学生数任课教师三年级 6 四年级 6 五年级7 六年级 6 (二)实验开出率统计 年级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应开数开出数开出率% 应开数开出数开出率% 三年级下0 28 四年级下 1 22 五年级下 4 26 六年级下 3 25 注:“开出率”是指开出数占应开数的百分率。 填表人: , 年月日 小学科学观察实验目录和开出情况记录三年级下 单课序观察实验名称应做开出日期

元次号演 示学 生 1 班 2 班 3 班 4 班 5 班 6 班 1 1 1观察植物的种子△ 2 2播种凤仙花△ 3 3 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4 研究根的作用△ 4 5 观察记录生长四周的凤仙花△ 5 6 研究茎的作用△ 6 7 观察凤仙花的果实△ 2 1 8 观察蚕卵蚕卵的孵化△ 2 9 饲养蚕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3 10 观察蚕茧和蚕丝△ 4 11 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3 1 12 比较水的冷热△ 13 认识温度计△ 2 14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 15 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4 16观察冰的融化△ 17加快冰的融化△ 5 18水珠是怎么来的△ 6 19加快水的蒸发△ 20水蒸气变成水△ 4 2 21磁铁的能吸引什么物体△ 3 22磁铁什么地方磁力大△ 23磁铁两极的研究△ 4 24磁极与方向△ 25磁极的相互作用△ 5 26测量磁力△ 6 27用指南针定方向△ 7 28做一个指南针△ 小学科学观察实验目录和开出情况记录四年级下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相互作用 学案

02相互作用 考点1物体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F合=0或 =0 =0 x y F F ?? ? ?? 合 合 。 (3)重要推论 ①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②三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学、。 ③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拓展1:整体法与隔离法在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1)对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理解 整体法是指将相互关联的各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方法。整体法的优点在于只需要分析整个系统与外界的关系,避开了系统内部繁杂的相互作用。 隔离法是指将某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单独分析该物体的方法。隔离法的优点在于能把系统内各个物体所处的状态、物体状态变化的原因以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表达清楚。 (2)整体法和隔离法的使用技巧 当分析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整体的受力情况及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宜用整体法;而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常用隔离法。整体法和隔离法不是独立的,对一些较复杂问题,通常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交替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拓展2:临界问题的处理方法 (1)临界问题:当某物理量变化时,会引起其他几个物理量的变化,从而使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在问题的描述中常用“刚好”、“刚能”、“恰好”等语言叙述。 (2)常见的临界状态有: ①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力为0(主要体现为两物体间的弹力为0); ②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为绳中张力达到最大值; ③绳子绷紧与松驰的临界条件为绳中张力为0;

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最新】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 试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面是晓晓同学列出家中的几种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洗衣机B.机器人玩具C.吊兰D.电视机 2.小明同学所在的兴趣小组在讨论生物的特征时,讨论问题有误的是 A.有的生物没有细胞结构 B.大多数动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大多数植物不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D.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3.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表,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A.蚯蚓数量B.光照条件C.温度D.土壤 4.每当冬季来临时,蛇类、蜥蜴等动物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 5.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构成的食物链:丙→丁→甲→乙 B.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少的是乙

C.丙的结构层次比丁少了系统 D.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丁的数量也增多 6.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各项符合能量流动过程的是 A.阳光→草→食虫鸟→鹰B.蘑菇→兔子→鹰 C.鹰→食虫鸟→食草昆虫→草D.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7.图中蜘蛛和青蛙的关系是 A.捕食、竞争B.合作、竞争 C.捕食、合作D.寄生、竞争 8.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最复杂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9.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阳光、温度和水属于非生物因素B.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C.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只能适应环境D.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10.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必须具有下列哪些成分() A.生产者与分解者B.空气、水、阳光、适宜的温度 C.非生物环境与生物D.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 11.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甲、乙视野.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为10倍 B.由视野甲到视野乙不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 C.甲视野的放大倍数比乙大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

课题§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课前准备】双色笔提前准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类: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物体重心的概念。 5.知道重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6.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三、学教方法:自主阅读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启发式与讲练相结合。 四、自主阅读: 1、通过本节学习我知道了: 2、我学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3、本节最难理解的是: 【课堂自主导学】 一.力概念的引入和力的性质 问题:阅读课本页第一段话回答,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物体什么量在发生改变: 例:演示1、用手压锯条、拉皮筋等,学生观察现象 演示2、扔掉手中的粉笔,拖动桌面上的书等,又有什么现象? 锯条、皮筋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球,粉笔、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原因:这些都是因为 1、力的定义: 问题:你们初中学过的力有什么性质呢? 认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问题:用大小相等的力沿不同的方向拖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一样吗? 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矢量),力的大小可以用测量, 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1N到底有多大? 问题:力的作用效果有那些?举例说明。 2、力的作用效果(共两种) 3.力的三要素: 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把力的三要素完整的表示出来呢? 4.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例:一个重150N的物体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叫学生上黑板上画出物体重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示意图,即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这个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二、重力 提问: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在预习后回答: 提问:有的同学说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到底是不是呢? 学生猜疑: 教师释疑:所以说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而不能说地球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由于两者相差很小,通常可以用重力代替吸引力。 ⑴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就是重量。 ⑵产生条件: ⒊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⑴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为什么?(二力平衡知识得出结论) 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G=mg(g=9.8N/kg)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 巩固训练( ①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A、就是物体的重力 B、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C、这压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 D、这压力是竖直向下的 ②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如图所示,这样表示对吗?(请学生分析) ⒋重心 ⑴概念 通俗点讲,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把物体的全部质量集中到一点将不影响研究结果,这就是物理学的一种等效替代的思想。 ⑵与重心位置有关的因素: ①与物体的有关; ②与物体的分布有关。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量分布均匀的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在此上。 同学们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找出这些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投影分析) 巩固练习:用卡车运输一些有的轻、有的重物体, 到卡车上较为合理。 (尽量将重的物体放在车的底部,整体的重心较低,行驶较安全) 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阅读课本这部分内容,并讨论回答:四种相互作用的名称、特点和作用范围。

实验教学研究记录

实验教学教研活动记录 学校:安乐小学时间: 2012年3月22日地点:三楼会议室参加人:全体科学教师、联校教研室 主持人:蔡军主讲人:吴俊明 主题: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内容: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实验的一个主要场所,也是学生科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资源。它有着比普通教室更多、更深、更广的内涵,对学生来说具有一种神秘和新奇的吸引力。 一、加强实验室建设,优化教学环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发展基础教育,必须继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标准化。”自然实验室的建设、教学仪器的配备,是优化教学环境的必要条件。实验室仪器设备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标准完全配套,现在实验室各项建设标准化,教学仪器配备齐全,为优化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充分利用资源,努力提高质量。 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实验教学环节。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实验教学任务量增大,在实验设备、实验仪器齐全的情况下,科学老师结合新课程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足开齐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并且强化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一些抽象的实验形象化,模糊的现象清晰化,微观实验得到宏观演示,解决了许多以前无法克服的

难题,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做出了很大努力。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实验科学水平。 实验室工作要紧跟当前素质教学的新形势,必须要有一支良好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现代教学技能,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学校还为教师订购了《实验教学和仪器》等杂志,专职老师要积极参加学习研讨活动,实验员能坚持学习有关实验专业知识的文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验教学中,不断改进实验方法。 通过实验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有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内容,进行综合科学教育、生理卫生常识教育,如通过《人体内部的秘密》、《人的一身》这两单元,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卫生保健。从营养分析看偏食的坏处,改掉偏食习惯,保证身体健康。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劳动技能素质。实验教学能贴近生活、接触实际,培养学生生存的能力,如学习《生活中的机械》一单元时,能提高劳动技能。

海洋地理:“海-气”的相互作用—学案(含答案)

学生版(无答案) 第一章海岸与海洋 第四节“海-气”的相互作用 学习任务 1.了解“海-气”相互作用主要形式及意义 2.了解海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3.了解“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完成预习 一、“海-气”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1. “海-气”的物质交换 (1)海洋与大气之间,水量交换的重要方式是和;是大气的主要水源。(2)海洋与大气之间,气体物质交换中以的交换最为重要;其交换的主要方式有、、。 在全球碳循环系统中,海洋的作用比陆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绝大部分被的物理-生化过程同化吸收;如果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海水的温度也会相应增高,这就会导致海水对二氧化碳的可溶性。目前,世界海洋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含量要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倍。因此,海洋水温继续上升,对地球是潜在的巨大危险。(3)海洋与大气之间,对固体物质交换起重要作用的是;从大气到海洋的固体物质主要有、;从海洋到大气的固体物质主要有。 2. “海-气”的能量交换 (1)能量从海洋到大气的主要方式有、、等。 (2)能量从大气到海洋的主要方式有、、、等。(3)海洋向大气输送水分的同时,也将储存的带到全球,对大气运动和全球水热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大气环流不仅是洋流形成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全球水热、,最终达到的最主要方式。 二、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1. 沃克环流 沃克环流是赤道海洋 表面因水温的东西面差异 而产生的一种纬圈热力环 流。

2. 厄尔尼诺 (1)含义:。(2)成因:。(3)时间规律:。(4)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 (5)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 3. 拉尼娜 (1)含义:。(2)成因:。

五年级语文招生试题|2018年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

2018年五年级语文试题 (分值:100分,时间:70分钟) 基础知识 一、读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biàn lùn chuíbèi wān yán shuài lǐng shāo huǐ zhèn hàn pēn shèjiěshìníng shén kǎi xuán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剥.皮(bāo bō)模.仿(mómú)啄.食(zhuózuó)栖.息(qīxī)拮据.(jùjū)包扎.(zhāzā)三、我会选词填空。 即使……也……因为……所以……尽管……还是…… 1、( )走到天涯海角,我( )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2、( )有许多人嘲笑,木匠( )专心致志地雕刻着。 3、( )花生的味道美,营养丰富,( )大家都爱吃。 四、按要求写句子。 1、五彩六色的彩色气球缓缓地升上了天空。(修改病句) 2、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我们怎能袖手旁观呢?(换种说法,句意不变)

3、礼花绽放。(把句子写具体) 五、快乐积累。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胆大()为 ( )为一体突( ) 森郁疲惫不( ) 花( )叶茂 ( )不可及鱼( )而出不( )思索 2、把下面的名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2)雨前初见花间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不教胡马度阴山。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明荞麦花如雪。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3、你都读过哪些书呢?从自己读过的书里,挑选一本喜欢的向同学推荐。 推荐书目: 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梗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平台 (一)---------------------------- 竹子是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竹子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沥(lì)可供药用;

相互作用章末总结学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章末总结 【学习目标】 1、认识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2、初步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 3、体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进行矢量运算 【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 1、正确画出物体受力图; 2、能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相关力的计算 【学习难点】 1、体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进行矢量运算. 2、能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相关力的计算 【自主学习】 受力分析的步骤:(认真阅读,体会) 1、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的是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所以分析出的各力的受力物体必须是研究对象受到的力。画受力图时,可以用一个点表示物体。物体受到的各力一般画到同一点。 2、受力分析的顺序(只分析性质力,不分析效果力) 按先找已知力,再找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以上三种力要根据力产生的原因、条件、特点进行分析) 3、画出研究对象所受各力的示意图 4.注意事项 (1)不能总认为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即在画力时要明确该力的施力物体是哪一个。 (2)受力分析是分析物体受到的力,不能把研究对象对外界物体施加的力也画在受力图上。(3)判断弹力的有无可假设把外界物体移走,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来判断接触面处有没有弹力。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可假设接触面光滑,通过物体是否发生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的方向来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合作探究】 一、在水平面上物体受力情况

基础准备1、试画出A 的受力示意图 基础准备2、三物块均静止。求:A ,B ,C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题3、如图所示,重50N 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370 角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保持静止,F=30N 。试求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cos370 =0.8,sin370 =0.6) 应用训练 4、如图所示,某装卸工人推着质量为m 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已知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该工人推力与水平面间夹角为α,求工人推力的大小。(重力加速度取g ) 二、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力情况 基础准备5、试画出A 的受力示意图 例题6、如图所示,放在长木板上的木块质量为m ,当木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时,木块静止在长木板上。 (1)求此时木块所受的弹力和摩擦力各多大? (2)当把木块的倾角增大到θ(θ>α)时,木块刚好沿长木板匀速下滑,求木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 做一做:7、在倾角?=30α的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放置的挡板,在挡板 B (A 静止) C (A 、B 一起匀速向右运动)

四年级语文招生试题|2018年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word版,人教新课标,无答案)

2018年四年级语文试题 (分值:100分,时间:70分钟) 基础知识 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dīnɡ zhǔǒu ěr xùn sù xiǎnɡ shòu fǎnɡ fú chèn shān yě liàn shā jūn 二、我会用“√”选出正确读音。 1、牧羊人围着羊圈(juàn quān)走了一圈(juàn quān)。 2、小刘每次出差(chàchāi chā)差(chàchāi chā)不多都要出点差(chàchāi chā)错。 三、我会选词填空。 严厉严肃严格 1.他总是在训练中()要求自己。 2.我犯了错误,爸爸()地批评了我。 3.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灾难,他的脸变得()起来。 四、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1、蝴蝶飞来飞去。(我会把句子写具体) _____

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换种说法,句意不变) _____ 3、少年把一件沉甸甸的木雕小象墩送到我手里。(改为“被”字句) ____ 五、快乐积累。 1、我会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亡羊( )( ) 提( )吊( ) ( )( )群书 和颜( )( ) 聚( )会( ) ( )( )不舍 2、我会补充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礼轻情意重。 (2)穿花蛱蝶深深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云母屏风烛影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凑成了的小燕子。 (5)庆“六一”联欢会上,同学们各自表演了自己的拿手绝活,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句谚语) 3、《和时间赛跑》一课感情真挚,含义深刻,你都积累了哪些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写出两句。

2020_2021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知道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会作力的图示.(重点) 2.[科学思维]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重心的概念.(难点) 3.[科学思维]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一、力和力的图示 1.运动状态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用速度来描述.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了,不管是大小还是方向改变了,都说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2.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2)使物体产生形变. 3.力的矢标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表示 (1)力的图示:能表示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二、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 (1)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大小. (2)重力的计算公式是G=mg,公式中G是物体的重力,m是物体的质量,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重心 (1)定义: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重心位置决定因素: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万有引力:在宇宙中,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强度随物体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弱. 2.电磁相互作用:电荷和电荷,磁体和磁体间的相互作用. 3.强相互作用:在原子核内把质子和中子紧密地保持在一起的作用力,它的作用范围约

10-15 m,超出这个界限该力已经不存在了. 4.弱相互作用:在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力,作用范围与强相互作用相同,但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6倍.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力可以离开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单独存在.(×) (2)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3)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4)重力的方向也可以表述为指向地心.(×) (5)重心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2.甲、乙两拳击运动员竞技,甲一拳击中乙肩部,观众可认为甲运动员(的拳头)是施力物体,乙运动员(的肩部)是受力物体,但在甲一拳打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特殊情况 B.此时的受力物体是空气 C.甲的拳头、胳膊与自身躯干构成相互作用的物体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C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存在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只要有力产生必然存在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甲运动员击空了,但在其击拳过程中,其拳头、胳膊与躯干的相互作用系统内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力,故选C.] 3.(多选)关于三角形均匀薄板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薄板三条边的垂线的交点就是它的重心 B.薄板三条边的中线的交点就是它的重心 C.悬挂薄板的细线的延长线一定通过重心 D.薄板三角形三个角平分线的交点就是它的重心 BC [薄板三条边中线的交点是它的重心、垂线和角平分线的交点不是重心,悬挂薄板的细线的延长线一定通过重心,故B、C正确,A、D错误.] 力的性质和作用效果 性质理解 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是不存在的,一个力一

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九年级学生素质教育特长展示数学试题

初中学生素质教育特长展示测评题 数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 小题,每小题3分,共36 分)在每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唯一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选出,然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 不等式组 21 741 x x + ? ? -≥- ? 的所有整数解的和是 A.0 B.1 C.2 D.3 2.将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结果中不含有因式a+1 的是 A.a2﹣1 B.a2+a C.a2+a﹣2 D.(a+2)2﹣2(a+2)+1 3.M =(x - 3)(x - 7), N =(x-2)(x-8),则M与N的关系为 A.M<N B.M>N C.M=N D.不能确定 4. + 6 5m A.是正数 B.是负数 C.是非负数 D.可为正也可为负 5.如图,l∥m,等边△ABC 的顶点A、B 分别在直线l、m 上,∠1=25°,则∠2= A.35°B.45°C.55°D.75° 6.如图,四边形A BCD 是菱形,∠A=60°,AB=2,扇形B EF 的半径为2,圆心角为6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2 3 π B. 2 3 π - 2 C. π - 2 D. π 7. 如果k是随机投掷一枚骰子所得的数字(1,2,3,4,5,6)中的一个数字,则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 -1)x2 +4x+1= 0 有两个不等实数根的概率P= A.1 2 B. 1 3 C. 2 3 D. 1 6 8.已知a,b,c 为正实数,且b c a c a b k a b c +++ === ,则直线y=kx + (k +1) 一定不.经.过.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9. 如图,在R t△AOB 中,两直角边O A、OB 分别在x轴的负半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且t an ∠ABO =1 2 ,将 △AO B 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O′B.若反比例函数y=6 x 的图象恰好经过斜边A′B 的中点C,则 ?ABO 的面积S △ABO 为 A.2 B.4 C.6 D.8 10. 如图,正方形A BCD 边长为1,连接A C,AE 平分∠CAD,交B C 的延长线于点E,FA⊥AE,交C B 延长线 第1页/共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