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测量误差分析精

合集下载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误差分析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误差分析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误差分析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在自动化生产中应用非常普遍,为了精确测量温度,我们得知道热电偶在使用过程中误差来源都在哪些方面。

一、仪表误差。

工业上应用的热电偶一般与温度传感器仪表配套连接使用,仪表引入的误差为δ=K(Tmax-Tmin)
Tmax、Tmin为仪表量程最大、最小值
K为仪表精度等级
如果超过量程使用范围,还会带来附加误差。

二、分度误差。

分度指在给定温度下热电偶测得的电动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分度方法主要有两种:标准分度表分度和单独分度。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热电偶的种类,避免引起不该有的误差。

三、动态误差。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测温元件的热惯性等因素,实际测量值会产生滞后,指示值与被测介质实际值总存在一定的差值,这种误差成为动态误差。

动态误差与热电偶时间常数有关。

一般用得较为普遍的改善方法是:在测量系统中引入与其传递函数倒数接近的RC或RL网络,对其进行动态修正。

四、延伸导线引起的误差。

这种误差来源主要有两种:1、延伸导线与热电偶热特性不一致导致的。

2、延伸导线与热电偶参考端两点温度不相同导致的。

这种误差完全可以避免。

五、漏电误差。

避免材料在高温下绝缘性能下降引起的漏电造成的误差,应采用绝缘性能好的材料制造温度传感器。

热电偶测温误差分析及解决方法

热电偶测温误差分析及解决方法

热电偶测温误差分析及解决方法正确使用热电偶不仅可以准确得到测量温度的数值,从而保证产品合格,而且还可节省热电偶的材料消耗,既节省资金又能保证产品质量。

安装不正确,热导率和时间滞后等误差,是热电偶在使用中的主要误差。

热电偶的基本误差:误差是热电偶本身固有的,还包括上一级标准的传递误差。

解决方法:可采用检定校验的方法使其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也可在实际测温中将热电偶偏差进行修正,得到的真实的温度。

热电偶材料不均匀性引起的误差:此误差和材料不均匀程度有关温度变化越大,使热电极各点温度的差值越大,则材料不均匀性的影响也就越大。

解决方法:可用退火的方法把它减弱,但无法完全消除。

测量仪表的误差:该误差的大小是由仪表的精度等级决定的。

解决方法:应定期检定校准,保证仪表的精确度等级。

动态误差:温度变化后,测温仪表来不及立即指出变化了的温度,因而引起读数误差。

热电偶时间常数的大小是决定动态误差大小的主要因素。

解决方法:对于快送变化的温度,由于测温元件的热惰性,动态误差可能很大,必须采用小管热电偶或选取采样数率较高的仪表解决。

采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做保护管,管壁要薄,内径要小。

减小保护管与热电偶测量端之间的空气.间隙。

增加测量端介质的流速,加快对流传热。

绝缘不良引起的误差:热电偶使用时两热电极间以及它们和大地之间应有良好的绝缘,不然将会有热电势损耗,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严重时会影响仪表的正常运行。

解决方法:把热电偶的引线接在铁管内,并将铁管接地。

把热电偶悬空,热电偶不与炉壁的耐火砖接触。

把参考端接地,在热电偶(或补偿导线)输出端的一端,通过一个容量足够大的电容接地。

用屏蔽的方法,可使泄漏的电流经过金属屏蔽物直接接地,不再流入测量回路,从而消除干扰误差。

热交换引起的误差。

热电偶测温时,存在着复杂的热交换过程。

由于温度的多次传递,测量端的温度并不与被测介质温度完全一致,因此产生测量误差。

克服方法有两种:一是确定传递误差的大小,进行修正。

热电偶测量误差分析

热电偶测量误差分析

出的热辐射加热。 假定炉内气体是透明的, 而且, 热 电偶与炉壁的温差较大时, 将 因能量交换而产生测 温误差。 在单位时间内, 两者交换 的辐射 能为 P , 可
用下 式表 示 :
P =o£ ( T w- Tt )
热电偶与被测对象 的温度不一致而产生测温误差。
由热 传 导 而 引起 的误 差 , 与 插 入 深 度 有 关 。“ 而 插
关键 词 : 热电偶 测量误差 主要 因素
在工业生产 中, 热电偶是应用最广泛的温度传 感器 。 热电偶因其结构 简单 , 往往被误认 为 “ 热电
偶 两根 线 , 接 上 就 完事 ” , 其 实并非 如 此 。 在 使用 时
为了提高测量 精度 , 减少测量误 差 , 延长 热电偶使
用寿 命, 要求使 用者 不仅 应 具 备 仪 表方 面 的操 作 技 能, 而且 还应 具 有物理 、 化学及材 料等 多方面知 识 。
作者根据多年实践, 并参 阅有关资料较详细总结热
Ab s t r a c t : Th e t h e r mo c o u p l e i s o n e o f t h e mo s t
s i m pl e ,t he mos t co mmo n t e mper a t ur e s e ns o r s . Bu t i fd o n o t pa y a t t e nt i o n t o t h e u s e ,c a n a l s o l e a d t o gr e a t e r me a s ur e me n t e r r or .Cur r e n t pr o bl e ms di s c us s e d i n de t a i l t he ma i n f ac t or s a f f e c t i ng t he me as ur e me nt e r r o r :t he r moc o upl e i ns e r t i o n de pt h,r es p ons e t i me ,h e a t r a di a t i o n a nd t he r ma l i m pe d a nc e ,d e gr a da t i o n of i ns ul a t i o n r es i s t a nc e ,

热电偶和热电阻测温的误差分析

热电偶和热电阻测温的误差分析

热电偶和热电阻测温的误差分析摘要:热电联产和热阻是工业接触式温度测量中最常用的温度测量元素。

在温度测量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误差使测量的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实际温度,包括热电联产和电阻传输误差、偏离配电板误差、仪表显示误差、反馈点误差等由于安装和工作条件不同,引线电阻错误、影响错误、热电联产和耐热性可能导致错误。

笔者分析总结了一些误差分析,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热电偶;热电阻;测温误差分析;方式探讨;前言温度必须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进行监测,热电偶和热阻是最常用的温度监测传感器。

温度介于-200到500 c之间时,通常使用Pt100铂热阻和Cu50铜热阻。

铂热阻铜强度低,体积大,容易氧化高温,范围有限。

热电偶主要用于温度在500 ~ 1800℃。

k型热电偶具有良好的线性度、稳定的化学特性、较强的热功率和相对较低的价格,是测量氧化性气体的最佳选择。

在现场测量温度时,温度测量往往不准确或不稳定,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和处理。

一、误差分析1.热电偶或热电阻测温系统中存在的误差(1)温度计刻度错误。

热电联产的分配通常采用一种标准分配表,该表是根据国家代表发电厂生产的产品的计量结果编制的,同时考虑到各种因素,这不可避免地与热电联产的实际热值相矛盾。

此外,导线的不规则性和不稳定性可能导致错误,标准热电联产的传输错误也可能导致错误。

补偿熔接痕错误。

补偿线是一种导体,由具有类似热电特性的材料组成,用于将热电联产的冷端延伸到所需的位置。

冷端温度在0 ~ 100℃范围内,补偿线引起的误差很小;当温度超过100 c时,补偿导体产生的热功率与该温度下热电联产产生的热功率大不相同,误差大大增加。

因此,必须将冷端温度限制在0 c到100 c之间。

其他错误。

其他错误是由于与使用条件不符而产生的错误。

主要是由于热电偶保护管的污损和使用一段时间后减少的氧化或热电偶损坏造成的误差。

(2)显示计数器错误。

它以仪器精度的形式给出。

热阻测量系统是由热阻和显示仪器组成的接触温度测量系统。

热电偶测量误差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

热电偶测量误差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

1 测量误差 的主要影响因素
1 1 插入 深 度的影 响 .
辐射而产生测 温误差 ,因此 ,为 了减少热辐射误 差, 应使 炉 壁 温度 尽 可 能接 近 热 电偶 的温 度 。另 外 ,在 安
装 时还 应注 意热 电偶安 装位 置 。
1 4 热 阻抗 增加 的影 响 .
热电偶插入被测物体时 ,沿着传感器 的长度方 向 将产生热流 ,当环境 温度低 时就会有热损失 ,从 而导 致热 电偶 与 被 测 对 象 的温 度 不 一 致 而 产 生 测 量 误 差 。
生热 电动势 ,该 电动势 称 为寄 生 电 势 。由寄 生 电势 引 起 的误 差称 为不均质误 差 。 在现有 的 贵金 属 、廉 金 属热 电偶 检 定 规 程 中 ,对
误差 。因此最 好 选 择 响应 速 度 快 的传 感 器 ,对 热 电偶 来说 除保 护 管影 响外 ,热 电 偶 的测 量 端 直 径 也 是其 主 要 因素 ,即偶 丝 越 细 ,测 量 端 直径 越 小 ,热 响应 时 间
越短 。 1 3 热辐射 的 影响 .

热电偶 的结构虽然简单 ,但在使用 中仍然会 出现
程 中将 有 炉 渣 沉 积 ,不 仅 增 加 了 热 电偶 的 响 应 时 间 ,
其插入深度应该深一些 ( 约为直径的 1 2 倍 ) 5~ 0 ;陶
瓷材 料绝热 性 能好 ,可 插 入 浅 一些 ( 为直 径 的 l 约 0—
1倍) 5 。对于工程测 温 ,其插入深 度还与测量对 象是 静止或流动等状态有关 ,如流动 的液体或高速气流温
现 各 种 测 量 误 差 。 本 文 较 详 细 地 介 绍 了热 电 偶 测 量 误 差 的 各 种 影 响 因 素 及 使 用 注 意 事 项 。

热电偶测量误差分析(精)

热电偶测量误差分析(精)

热电偶测量误差分析一、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连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就构成热电偶。

如图1所示。

温度t端为感温端称为测量端,温度t0端为连接仪表端称为参比端或冷端,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t和t0之间存在温差时,就在回路中产生电动势EAB(t,t0),因而在回路中形成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这个电动势称为热电势,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热电势的大小与t和t0之差的大小有关.当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材料已知时,由热电偶回路热电势的分布理论知热电偶两端的热电势差可以用下式表示:EAB(t,t0)=EAB(t)-EAB(t0)式中 EAB(t,t0)-热电偶的热电势;EAB(t)-温度为t时工作端的热电势;EAB(t0)-温度为t0时冷端的热电势。

从上式可看出!当工作端的被测介质温度发生变化时,热电势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只要测出EAB(t,t0)和知道EAB(t0)就可得到EAB(t),将热电势送入显示仪表进行指示或记录,或送入微机进行处理,即可获得测量端温度t值。

要真正了解热电偶的应用则不得不提到热电偶回路的几条重要性质:质材料定律:由一种均质材料组成的闭合回路,不论材料长度方向各处温度如何分布,回路中均不产生热电势。

这条规律要求组成热电偶的两种材料必须各自都是均质的,否则会由于沿热电偶长度方向存在温度梯度而产生附加电势,从而因热电偶材料不均引入误差。

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插入第三种(或多种)均质材料,只要所插入的材料两端连接点温度相同,则所插入的第三种材料不影响原回路的热电势。

这条定律表明在热电偶回路中可拉入测量热电势的仪表,只要仪表处于稳定的环境温度即可。

同时还表明热电偶的接点不仅可经焊接而成,也可以借用均质等温的导体加以连接。

中间温度定律: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热电偶回路,其接点温度分别为t和to时的热电势EAB(t,to)等于热电偶在连接点温度为(t,tn)和(tn,to)时相应的热电势EAB(t,tn)和EAB(tn,to)的代数和,其中tn为中间温度。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及误差分析(1)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及误差分析(1)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及误差分析(1)
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传感器,其测温原理是通过热电效应来测量被测物体的温度。

热电偶由两种不同金属(热电偶材料)组成,这两种金属在不同温度下会产生电势差,通
过测量这个电势差可以确定被测物体的温度。

热电偶的测温精度和测量误差与多个因素有关,比如热电偶的制造工艺、材料的选择、电路设计等等。

其中最主要的误差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热电偶接触问题。

通常情况下,热电偶需要与被测物体的表面接触,这个接触过
程可能存在接触不良或接触变形等情况,导致热电偶读数不准确。

2. 热电对依赖于材料的选择和温度的变化。

热电对是两种材料与温度变化时所产生
的电势差,不同材料的热电对值和温度系数都不同,因此选用不适合的材料和工作温度范围,将导致热电偶读数的误差。

3. 环境气氛的影响。

热电偶所处的环境气氛(如氧化物、硫化物、湿度等)会影响热电偶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热电对值,从而影响热电偶的读数。

4. 测量电路的影响。

热电偶的测量电路中存在多种因素对温度测量精度产生影响,
例如:输入电阻对读数的影响、电源电压对热电电动势的影响等等。

以上几点是热电偶测温误差的主要来源,为了减少误差,需要在热电偶的选择和使用
上加以注意。

涂抹热导胶或硅胶,精心制作热电偶接点部位,避免环境污染等都能起到很
好的效果,并且需要进行定期的校验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热电偶校验误差分析

热电偶校验误差分析

热电偶校验误差分析热电偶是一种测量和控制温度的常用温度传感器,其精准度及可靠性对工厂和研究机构对产品质量和稳定性的要求至关重要。

解决任何温度测量问题之前,首先应该确保热电偶正确校准,并确定其误差范围。

热电偶校准分为两个主要流程:核查校准仪精度和核查热电偶的精度。

其中,核查校准仪的精度包括检查温度控制设备的精度,检查空腔温度的精度以及检查连接热电偶和校准仪的精度,以确保校准仪正确测量热电偶输出信号。

其次,热电偶校准需要根据热电偶设计和使用环境检查其精度,包括检查标准热电偶外壁温度,测量热电偶额定值和检查热电偶内校准日期。

热电偶校验误差分析对确定热电偶准确性至关重要。

根据校准原理,热电偶校验的误差分析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误差。

内部误差主要由热电偶本身产生,例如温度灵敏度和相对热电阻温度误差。

外部误差是由外部因素产生,包括温度漂移、温度分压误差和环境温度对热电偶输出等。

为了确定热电偶的准确性,还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热电偶校准方法,即定性和定量方法。

定性方法通过观察和测量热电偶进行校准,不需要任何复杂计算或计算机技术支持,只需要判断热电偶的误差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即可;而定量校准方法则采用计算机技术对热电偶进行精确的计算,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热电偶精度,从而更好地保证其稳定性。

此外,可采用恒定温度、恒定电流、恒定功率以及加热/冷却模式来提高测量精度。

同时,为了实现热电偶校验误差最低,还需要注意控制温度、电流和功率的渐变过程,以免造成误差。

热电偶的校准是实现精确温度测量的关键,也是保证热电偶的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因此,通过热电偶校验误差分析可以确定热电偶是否达到规范要求,也可以了解其精度和稳定性的变化情况。

最后,可以通过采用合理的校准方法,搭配正确环境下的热电偶校准,最大程度地实现热电偶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电偶测量误差分析一、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连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就构成热电偶。

如图1所示。

温度t端为感温端称为测量端,温度t0端为连接仪表端称为参比端或冷端,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t和t0之间存在温差时,就在回路中产生电动势EAB(t,t0),因而在回路中形成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这个电动势称为热电势,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热电势的大小与t和t0之差的大小有关.当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材料已知时,由热电偶回路热电势的分布理论知热电偶两端的热电势差可以用下式表示:EAB(t,t0)=EAB(t)-EAB(t0)式中 EAB(t,t0)-热电偶的热电势;EAB(t)-温度为t时工作端的热电势;EAB(t0)-温度为t0时冷端的热电势。

从上式可看出!当工作端的被测介质温度发生变化时,热电势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只要测出EAB(t,t0)和知道EAB(t0)就可得到EAB(t),将热电势送入显示仪表进行指示或记录,或送入微机进行处理,即可获得测量端温度t值。

要真正了解热电偶的应用则不得不提到热电偶回路的几条重要性质:质材料定律:由一种均质材料组成的闭合回路,不论材料长度方向各处温度如何分布,回路中均不产生热电势。

这条规律要求组成热电偶的两种材料必须各自都是均质的,否则会由于沿热电偶长度方向存在温度梯度而产生附加电势,从而因热电偶材料不均引入误差。

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插入第三种(或多种)均质材料,只要所插入的材料两端连接点温度相同,则所插入的第三种材料不影响原回路的热电势。

这条定律表明在热电偶回路中可拉入测量热电势的仪表,只要仪表处于稳定的环境温度即可。

同时还表明热电偶的接点不仅可经焊接而成,也可以借用均质等温的导体加以连接。

中间温度定律: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热电偶回路,其接点温度分别为t和to时的热电势EAB(t,to)等于热电偶在连接点温度为(t,tn)和(tn,to)时相应的热电势EAB(t,tn)和EAB(tn,to)的代数和,其中tn为中间温度。

该定律说明当热电偶参比端温度不为0℃时,只要能测得热电势EAB(t,to),且to已知,仍可以采用热电偶分度表求得被测温度t值。

连接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中,如果热电偶的电极材料A和B分别与连接导线A1和B1相连接(如下图所示),各有关接点温度为t,tn和to,那么回路的总热电势等于热电偶两端处于t和tn温度条件下的热电势EAB(t,tn)与连接导线A1和B1两端处于tn和to温度条件的热电势EA1B1(tn,to)的代数和。

中间温度定律和连接导体定律是工业热电偶测温中应用补偿导线的理论依据。

二、各种误差引起的原因及解决方式热电偶热电特性不稳定的影响玷污与应力的影响及消除方法热电偶在生产过程中,偶丝经过多道缩径拉伸在其表面总是受玷污的,同时,从偶丝的内部结构来看,不可避免地存在应力及晶格的不均匀性。

因淬火或冷加工引入的应力,可以通过退火的方法来基本消除,退火不合格所造成的误差,可达十分之几度到几度。

它与待测温度及热电偶电极上的温度梯度大小有关。

廉金属热电偶的偶丝通常以“退火”状态交付使用,如果需要对高温用廉金属热电偶进行退火,那么退火温度应高于其使用温度上限,插入深度也应大于实际使用的深度。

贵金属热电偶则必须认真清洗(酸洗和四硼酸钠清洗)和退火,以清除热电偶的玷污与应力。

不均匀性的影响一般来说热电偶若是由均质导体制成的,则其热电势只与两端的温度有关,若热电极材料不是均匀的,且热电极又处于温度梯度场中,则热电偶会产生一个附加热电势,即“不均匀电势”。

其大小取决于沿热电极长度的温度梯度分布状态,材料的不均匀形式和不均匀程度,以及热电极在温度场所处的位置。

造成热电极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有:在化学成分方面如杂质分布不均匀,成分的偏析,热电极表面局部的金属挥发,氧化或某金属元素选择氧化,测量端在高温一的热扩散,以及热电偶在有害气氛中受到玷污和腐蚀等。

在物理状态方面有应力分布不均匀和电极结构不均匀等。

在工业使用中,有时不均匀电势引起的附加误差竟达30℃这多,这将严重地影响热电偶的稳定性和互换性,其主要解决方式就是对其进行检验,只使用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热电偶。

热电偶不稳定性的影响不稳定性就是指热电偶的分度值随使用时间和使用条件的不同而起的变化。

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可能是不准确性的主要原因。

影响不稳定性的因素有:玷污,热电极在高温下挥发,氧化和还原,脆化,辐射等。

若分度值的变化相对地讲是缓慢而又均匀的,这时经常进行监督性校验或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安排周期检定,这样可以减少不稳定性引入的误差。

参考端温度影响及修正方法热电偶的热电动势的大小与热电极材料以及工作端的温度有关。

热电偶的分度表和根据分度表刻度的温度显示仪表都是以热电偶参考端温度等于0℃为条件的。

在实际使用热电偶时,其冷端温度(参考端)不但不为0 ℃,而且往往是变化的,测温仪表所测得的温度值就会产生很大误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采用如下方法来修正。

热电势补正法由中间温度定律可知,参考端温度为tn时的热电势EAB(t,tn)=EAB(t,t0)-EAB(tn,t0)。

所以,用常温下的温度传感器,只要测出参比端的温度tn,然后从对应电偶的分度表中查出对应温度下的热电势E(tn,t0),再将这个热电势与所实测的E(t,tn)代数相加,得出的结果就是热电偶参比端温度为0度时,对应于测量端的温度为t时的热电势E(t,t0)最后再从分度表中查得对应于E(t,0)的温度,这个温度就是热电偶测量端的实际温度t。

在计算机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可以利用软件处理方法,特别是在多点测量系统或高温测控中,采用这种方法,可很好的解决参比端温度的变化问题,只要随时准确的测出tn,就可以准确得到测量端温度。

同时还充分应用了对应热电偶的分度表,并对非线性误差得到了校正,而且适应各种热电偶。

调仪表起始点法由于仪表示值是EAB(tn,t0)对应于热电势,如果在测量线路开路的情况下,将仪表的指针零位调定到tn处,就当于事先给仪表加了一个电势EAB(tn,t0),当用闭合测量线路进行测温时,由热电偶输入的热电势EAB(tn,t0)就与EAB(t,tn)叠加,其和正好等于EAB(t,t0)。

因此对直读式仪表采用调仪表起始点的方法十分简便。

补偿导线采用补偿导线把热电偶的参考端延长到温度较恒定的地方,再进行修正。

从本质上来说它并不能消除参考端温度不为0℃时的影响,因此,还应该与其它修正方法结合才能将补偿导线与仪表连接处的温度修正到0℃。

此时参考端己变为一个温度不变或变化很小的新参考端。

此时的热电偶产生热电势己不受原参考端温度变化影响, EAB( T、T10 )是新参考端温度T10 (不等于℃),且T10 为一常数时所测得热电势,TAB( T、T10 )是参考端温度T0 = 0 ℃时,工作端为T10时所测得热电势(热电偶分度表中可查出)。

使用补偿导线时,不仅应注意补偿导线的极性,还应特别注意不要错用补偿导线,同时应注意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连接处的两端温度保持相等,且温度在0-100℃(或0-150℃)之间,否则要产生测量误差。

参考端温度补偿器补偿器是一个不平衡电桥,电桥的3 个桥臂电阻是电阻温度系数很小的锰铜丝绕制的。

其阻值基本上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并使R1 = R2 =R3 = 1Ω。

另一个桥臂电阻Rt 是由电阻温度系数较大的铜绕制而成,并使其在20 ℃时Rt = R1 =1Ω ,此时电桥平衡,没有电压输出,当电桥所处温度发生变化时, Rt 的阻值也随之改变,于是就有不平衡电压输出,此输出电压用来抵消参考端温度变化所产生的热电势误差,从而获得补偿。

(注:我国也有以0℃作为平衡点温度的)当温度达到40℃(即计算点温度)时桥路的输出电压恰好补偿了热电偶参比端温度偏离平衡点温度而产生的热电势变化量。

对电子电位差计,其测量桥路本身就具有温度自动补偿的功能,使用时无需再调整仪表的温度起始点。

除了平衡点和计算点外,在其他各参比端温度值时只能得到近似的补偿,因此采用冷端补偿器作为参比端温度的处理方法会带来一定的附加误差。

传热及热电偶安装的影响由于热电偶测温是属于接触式测量,当热电偶插入被测介质时,它要从被测介质吸收热量使自身温度升高,同时又以热辐射方式和热传导方式向温度低的地方散发热量,当测量端各外散失的热量等于自气流中吸收的热量时即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热电偶达到了稳定的示值,但并不代表气流的真实温度,因为测量端环境散失的热量是由气流的加热来补偿,也就是说测量端与气流的热交换处于不平衡状态,因此,它们的温度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数值。

测量端与环境的传热愈强,测量端的温度偏离气流温度也愈大。

热辐射误差热辐射误差产生的原因是热电偶测量端与环境的辐射热交换所引起的,这是热电偶与气流之间的对流换热不能达到热平衡的结果。

减少辐射误差的办法,一是加剧对流换热,二是削弱辐射换热。

具体方法有:尽量减少器壁与测量端的温差,即在管壁铺设绝热层;在热电偶工作端加屏蔽罩;增大流体放热系数,即增加流速,加强扰动,减小偶丝直径或使热电极与气流形成跨流等。

导热误差在测量高温气流的温度时,由于沿热电偶长度存在温度梯度,故测量端必然会沿热电极导热,使得指示温度偏离实际温度。

导热量相差越多,相应的误差就越大,因此凡能加剧对流和削弱导热的因素都可以用来减少导热误差。

具体方法有:增加L/d;将热电偶垂直安装改成斜装或弯头处安装,安装时应注意使热电偶的端对着气流方向,并处在流速最大的位置上;选用热电偶和支杆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

测量系统漏电影响绝缘不良是产生电流泄漏的主要原因,它对热电偶的准确度有很大的影响,能歪曲被测的热电势,使仪表显示失真,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漏电引起误差是多方面的,例如,热电极绝缘瓷管的绝缘电阻较差,使得热电流旁路。

若电测设备漏电,也能使工作电流旁路,使测量产生误差。

由于测量热电势的电位差计都是低电阻的,因此它对绝缘电阻的要求并不高,影响热电势测量的漏电主要是来处被测系统的高温,因为热电偶保护管和热电极的绝缘材料的绝缘电阻将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我们通常所说的铠装热电偶的“分流误差”就属这类情况。

一般是采用接地或其它屏蔽方法。

对铠装热电偶的分流误差我们通常是以增大其直径;增加绝缘层厚度;缩短加热带长度;降低热电偶的电阻值等方法来降低误差的。

动态响应误差热电偶插入被测介质后,由于本身具有热惰性,因此不能立即指示出被测气流的温度,只有当测量端吸、放热达到动态平衡后才达到稳定的示值。

在热电偶插入后到示值稳定之前的整个不稳定过程中,热电偶的瞬时示值与稳定后的示值存在着偏差,这时热电偶除了有各种稳定的误差外,还存在由热电偶热惰性引入的偏差,即动态响应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