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及操作策略

合集下载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案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夏日绝句》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句的意境、修辞手法的作用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朗读练习。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体会诗句的节奏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练习的结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夏日绝句》的基本内容、诗句的理解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词。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文化背景的感知:小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有限,对李清照及其时代的理解可能成为难点。
举例:诗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的历史人物项羽及其故事,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需要教师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古诗词的朗读与背诵:学生在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情感表达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举例:学生在朗读时可能无法准确把握诗句的停顿和语气,需要教师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模仿和实践来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4.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解读古诗词,提升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夏日绝句》的背诵与理解: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夏日绝句》,并理解诗句的意义,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夏日绝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和意象,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小学古典诗词教学基本流程

小学古典诗词教学基本流程

小学古典诗词教学基本流程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小学古典诗词教学基本流程,帮助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研究和欣赏古典诗词。

步骤一:导入1. 介绍古典诗词的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2. 通过图片、音乐或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诗词欣赏1. 选择一些经典的古典诗词作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研究能力进行筛选。

2. 教师朗读或播放录音,让学生聆听原文的诗词韵律和语调。

3. 逐句或逐段解读诗词的意思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4. 鼓励学生分析诗词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步骤三:诗词创作1. 提供一些简单的创作题目或诗句开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诗词知识和技巧,创作自己的古典诗词作品。

3. 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增强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自信和兴趣。

步骤四:拓展延伸1. 提供更多的古典诗词资料和作品,供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

2. 组织诗词朗诵会或小型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 培养学生喜爱古典诗词的惯,可以鼓励他们参加更高层次的古典诗词比赛或活动。

步骤五:总结反思1. 让学生总结他们在研究古典诗词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

2. 引导学生思考古典诗词对他们的意义和启发,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成长。

注意事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 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提高他们研究古典诗词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以上是小学古典诗词教学的基本流程,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创新,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课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课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部分,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美好追求,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让学生能够迅速进入课堂氛围,对后续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背景和创作意图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生僻字词理解和诗句翻译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内容,采用更多有趣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和运用。
3.强化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形式美,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
4.培养社会责任与担当素养:通过感悟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激发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词的正确诵读:掌握《梁甫行》的节奏、韵律,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技巧。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梁甫行》的基本内容、背景和意境。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梁甫行》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梁甫行》课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以《梁甫行》为主要教学内容。内容包括:《梁甫行》全文诵读、生僻字词解析、诗句翻译、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分析以及诗歌艺术特色鉴赏。《梁甫行》描绘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展现了其深厚的同情心和崇高的道德情操,通过学习这首诗,旨在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4.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设计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设计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意。

(3)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和思考。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认同。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古代历史知识的把握。

2. 对诗文内涵的深入理解和鉴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诗文中的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对诗文进行逐句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2)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语气和情感。

5. 练习与拓展:(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举一反三,让学生欣赏其他杜甫的诗作,或同类题材的诗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朗读、背诵和实践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古诗学习的氛围。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词活动方案

古诗词活动方案

古诗词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古诗词赏析与创作。

活动目的,通过古诗词的赏析和创作,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活动时间,1天。

活动地点,学校教室或图书馆。

活动内容:
1. 古诗词赏析,老师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特点和魅力。

然后,老师指导学生一起赏析一些经典的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美感。

2. 古诗词朗诵,学生们分组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每组选取一首古诗词进行朗诵,评委评选出最佳的朗诵组。

3. 古诗词创作,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创作,可以是仿古
诗词也可以是自由创作,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4. 古诗词展示,学生们将他们创作的古诗词进行展示,可以是朗诵、书法或配上图片展示,让学生们互相欣赏和交流。

5. 集体合唱,学生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词的歌曲,进行集体合唱,展现古诗词的音乐魅力。

活动收获,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文化,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结束后,还可以组织学生们一起创作一本古诗词集,留作纪念。

小学古诗词教学步骤1500字

小学古诗词教学步骤1500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校古诗词教学步骤学校古诗词教学步骤共分为四个阶段:启发爱好、感受诗词、理解诗词、创作诗词。

以下为每个阶段的具体步骤。

一、启发爱好(导入)1. 创设情境:呈现与古代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物,引起同学的古怪心和爱好。

2. 发问启示:提出好玩的问题,如“你听过或读过哪些古诗词?觉得它们好听吗?”,激发同学对古诗词的爱好,使他们主动回答和发表意见。

二、感受诗词(情感体验)1. 培育朗读爱好:播放录音或视频,让同学跟随朗读,感受韵律和妙音。

2. 感受意境:老师朗读诗词并解释,引导同学认真观看、倾听,感受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情感或意境。

三、理解诗词(思维解读)1. 分析词句:老师指导同学逐句解读,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和语言风格,解释词句的含义。

2. 解读意义:老师引导同学通过分析句子构成和前后联系,理解整篇诗词的意义,并引导同学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和表达。

3. 探究作者与背景:介绍诗词作者的生平经受和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情感和创作意图,培育同学对作者的敬重和理解。

四、创作诗词(创新表达)1. 启动创意:老师给同学一个主题或创作思路,如“春天的景色”、“自己的童年回忆”等,激发同学的创作欲望。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仿照创作:从所学的古诗词中选取一个作者或样式进行仿照创作,挂念同学生疏古诗词的构造和表达方式。

3. 自由创作:鼓舞同学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制造力,结合自己的经受和感受,写出属于自己的古诗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互动玩耍和小组合作活动,增加同学的参与度和乐观性。

此外,老师还可以为同学供应一些古诗词的诵读竞赛、朗诵会等机会,让同学在呈现自己的同时,增加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最终,老师要充分倾听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关注同学的诗词创作成果,并赐予确定和鼓舞。

通过多样化和趣味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同学对古诗词的宠爱,培育他们的审美情操和思维力量。

古诗词教学的一般步骤

古诗词教学的一般步骤

古诗词教学的一般步骤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可采用情景导入、故事导入、成语导入、讨论导入等方式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读”字当先,明确节奏:通过范读、自由读、配乐读、对读、齐读等方式,读准字音、节奏、重音、声调、感情等。

(读诗)三、“化”文为“白”,理解诗歌:要求学生从文字到内容基本理解和把握诗词,可以设计一定的思考题,启发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词。

(知诗)四、相互交流,探究诗意:可采用详说、概说、直说、泛说,也可个人说,小组讨论选代表说等方式,让学生将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表达出来。

(说诗)五、展开想象,体会诗境:学生在知诗、说诗的基础上,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诗词的诗情画意。

(想诗)六、结合背景,感悟情感: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作者通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对诗的理解达到较高的理性层次。

(悟诗)七、品读诗歌,拓展延伸:使学生在整体熟悉诗歌后会自觉地感受高超的写作艺术,带着感情,吟诵诗词,并从中受到启迪。

(品诗)9 儿童诗两首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个性教案一。

学习《我想》(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

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词三首》,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夜书所见》三首经典古诗词。

具体内容如下:1.《登鹳雀楼》:诗人王之涣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登高远望的情怀。

2.《望庐山瀑布》:诗人李白通过对庐山瀑布壮丽景色的描绘,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

3.《夜书所见》:诗人叶绍翁以夜观书为背景,抒发了对人生、历史、哲学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字面意思,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2. 领悟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词。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古诗词原文、译文、图片等。

2. 黑板:用于板书。

3. 笔记本:学生记录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词,理解字面意思,感受意境美。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古诗词的背景、作者、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4. 例题讲解:分析《登鹳雀楼》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5. 随堂练习:学生模仿《登鹳雀楼》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6.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三首》2. 内容:a. 《登鹳雀楼》:作者、背景、修辞手法、意境。

b. 《望庐山瀑布》:作者、背景、修辞手法、意境。

c. 《夜书所见》:作者、背景、修辞手法、意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经典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古 诗 文
2 0 1 3 7 l
嚣 固圈圃 圆 国 圈 圈 圜 羹
墓I 本I I 翟I 疋I 操I 作I 蕈l 略
◎河南 / 张春玲 张 强
古诗词是初 中语文教材 的重 要组成部分。初一至初四八册书 每册都编排有古诗词 , 累计达 9 0 多首。这些古诗词承载着弘扬民 族文化、 普及诗词基本知识 、 催发 学生 诗词 萌芽 、启迪 学 生人 生智 慧的重要功能。教师如何 围绕新 课程理念 的“ 三维” 目标( 知识 与 能力、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 科学 、 有效地将这些优 秀 的古诗词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感 兴趣 、 学 得会 、 记 得住 、 能运 用 , 就 显 得 异常 重要 了 。 我 们认 为 , 根据 初 中学生 的实 际 ,可按 “ 知—— 读——赏——用”四个环节进行 古诗词教学。 知作者、 知背景 知作 者 作者的字号、朝代 、生卒年 月、 称谓 、 代表作 、 创作 风格 ( 流 派) 等应介绍给学生。 这是考试的 需要 , 应用的需要 , 开阔视野 的需

读 文本

要。
知 背景 要 了解诗人是在哪一年什么 情况下写的作品。古人写诗作词 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 ,与 自己的 人生经历密切相关 , 或喜或悲 , 或 扬或抑, 往往是因景生情 , 有感而 发。 了解写作背景 , 对于理解诗词 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情感起着关 键性作用。 如果不知道写作背景 , 就很难弄清诗词的主旨。 二、 读 注释 、 读 文本
是领悟古诗词名句的教育启迪功 能, 感悟其激励作用 ; 一是会运用 古诗 词 中的名 句 ( 也不 限于名 句) ,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或引用, 或借用 , 或化用 , 从而使 自己的口 头表达 、书面表达有趣味 ,有张 力, 有厚度 , 有高度 。这就要求教 师教给学生诗词名句在什么情境 下使用 , 才正确有效。 如果背诵了 几十首古诗词, 一句也不会运用 , 那是古诗词教学的失败 。 当然 , 如果学生 经过读 、 背、 悟、 赏, 能够模仿写诗词 , 进而创 作诗词那将是达到了诗词教学的 最高境界了。 古诗词教学的四个环节基本 涵盖了诗词学习的必要 内容 。这 样操作不会漏掉知识点 、考点和
活力等与授课教师的阅历、知识 广度深度、 分析能力 、 欣赏能力 、 写作能力等息息相关。只有我们 用心探究 , 不断总结反思 , 才会不 断地提高授课能力 ,从而最大化 地实现课堂的效度和力度。
( 作者单位: 濮阳市中原油田 第六中学 )

饪 文教 学 夫 总 第3 7 3 期
言表达奠基 ; 一是为了应对考试 , 为升学服务。古诗词的考点一般 有以下几方 面 : ( 1 )解释重点词 语。 ( 2 ) 指 出修辞方法。 ( 3 ) 体味作 者的思想感情 。 ( 4 ) 说出诗词中炼 字的艺术 。( 5 ) 名句默写( 直接默 写、理解性默写、情境性默写 ) 。 ( 6 )名句赏析 。名句赏析的方法 是 :这两句诗运用了 一 的修辞 手法 , 真实地( 有力地 ) 表达 了作 者( 积极向上、 乐 观豁达 、 不甘沉
3 5・
应 用点 。 古诗词课堂教学有法而无定 法 ,贵在得法 。在教学实践过程 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取恰当 灵 活 的教 学方 法 ,而不 是死 板教 条, 墨守成规。其课堂设计 、 手段 选择、 师生互动 、 学习效果、 趣 味
书下 注释 是理解 诗 词 的桥 梁。 出处、 生字、 重点词、 难句解析 等一般在注释里都有交代。指导 学生认真阅读 ,会减轻查找资料 的难度 , 对理解诗句大有帮助 。
四、 明考点 、 能 运用 明考 点 读背古诗词 ,一是为了扩大 知识面 , 积累名言名句 , 最终为语
沦、 苦闷彷徨、 爱国思家 、 热爱留 恋、 向往喜爱、 气愤伤感、 忧愁抑 郁、 怀才不遇、 以死 明志等等 ) 的
思 想感 情 。 能运用 读背古诗词的终极 目标 , 一
, 把握语感 , 领会意境 。读 中 悟, 读中品。 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 巧: 读准字音 , 读 出节奏韵律( 抑 扬顿挫 ) , 读 出思想情感( 喜怒哀 乐) 。教师可范读 , 也可放录音视 频。 形式可为齐读 、 单读、 分组读 、 分角色读 、 表演读 、 跟读等。 三、 解旬意、 赏诗情 解句意 让学生根据注释把原句变成 现代汉语 ,把精练的诗句恰当地 展开,这有利于全面把握诗的意 境和内容 。 可 自己查 阅资料解决 , 可小组讨论解决 , 也可老师点拨 。 赏诗情 这是诗词教学的重点也是难 点。欣赏的角度有 : 修辞手法 ( 比 喻、 拟人 、 夸张 、 对偶 、 反复 、 反 问、 设问、 呼告等) ; 艺术特色( 浪漫主 义、 现实主义、 婉约 、 豪放 、 借古讽 今、 象征 、 托 物寓 意 ) ; 引用典 故 ( 自喻 、 暗示等 ) ; 情感倾 向( 喜怒 哀乐 、 思念留恋等) 名句解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