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辐射防护技术
电磁辐射的控制与防护方法

电磁辐射的控制与防护方法电磁辐射是指在电磁场中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与电气工程的发展使得我们离不开电磁辐射,但同时也引发了对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担忧。
因此,控制和防护电磁辐射成为了电子与电气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效应: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电磁辐射下可能导致人体细胞的DNA损伤,进而引发癌症等疾病。
2. 热效应:高频电磁场能够使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导致局部或全身的温度升高,从而引发头痛、头晕、疲劳等不适症状。
3. 生理效应: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失眠、焦虑、血压升高等问题。
二、电磁辐射的控制方法为了保护人体健康,电磁辐射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磁辐射控制方法:1. 降低辐射源的功率:通过减小辐射源的功率,可以降低辐射的强度。
例如,在无线通信领域,可以调整手机或基站的发射功率,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2. 优化设备设计:在电子与电气工程中,优化设备的设计可以减少电磁辐射的产生。
例如,在电路板设计中,合理布局和屏蔽敏感元件可以降低辐射。
3. 使用屏蔽材料:屏蔽材料是一种能够吸收或反射电磁辐射的材料。
在电子设备的设计中,使用屏蔽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辐射的泄漏。
4. 建立远离辐射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辐射源,远离高压输电线路、雷达站等强电磁场区域。
三、电磁辐射的防护方法除了控制电磁辐射源的辐射强度外,人们还可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来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1. 使用电磁辐射防护设备:例如,佩戴电磁辐射防护服、手持电磁辐射防护器等,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直接影响。
2.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提高公众对电磁辐射的认知,合理使用电子设备,避免长时间接触电磁辐射源。
3. 定期检测和评估:对电磁辐射的强度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屏蔽电磁波的方法

屏蔽电磁波的方法电磁波是指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波动。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无法避免接触电磁波。
我们使用手机、电视、微波炉、电脑、WIFI等电子设备时,都会接受电磁波的影响。
长期接触电磁波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屏蔽电磁波变得非常重要。
下面介绍10条关于屏蔽电磁波的方法,并展开详细描述。
一、使用电磁波屏蔽衣电磁波屏蔽衣是一种特殊的服装,可以阻止电磁波穿透衣物,保护身体免受电磁波的影响。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各种不同种类的电磁波屏蔽衣可供选择。
电磁波屏蔽衣通常由防辐射材料制成,例如银纤维、银布、铜布等,可以有效地屏蔽电磁波。
二、使用电磁波防护眼镜在使用电脑或手机时,我们往往习惯性地凑近屏幕,这可能会使电磁波直接照射到眼睛。
使用电磁波防护眼镜可以有效减少电磁波对眼睛的影响。
电磁波防护眼镜通常由特殊的镜片制成,如透水晶、钛金属等,具有可见光透过率高、抗蓝光辐射等特点,可以保护眼睛不受电磁波的伤害。
三、使用电磁波屏蔽罩电磁波屏蔽罩是一种特殊的材料,用于包裹电子设备,以减少电磁波的辐射。
在使用电脑时,可以使用电磁波屏蔽罩来阻止电磁波的发射。
电磁波屏蔽罩一般由金属或碳纤维等材料制成,可以有效地吸收电磁波,减少电磁波的辐射量。
四、使用电磁波屏蔽膜电磁波屏蔽膜适用于保护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可以有效减少辐射量。
电磁波屏蔽膜一般由金属、碳纤维、陶瓷等材料制成,可以吸收电磁波,减少电磁波穿透手机屏幕的能力。
五、离电子设备远一点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应该尽量远离设备,以减少电磁波对身体的影响。
距离越远,电磁波的辐射量就越小。
可以将手机放在离身体较远的地方,然后使用耳机接电话。
六、使用电磁波减少器电磁波减少器是一种可以帮助减少电磁波辐射的设备,通常是装在电源插座中,可以减少电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波。
电磁波减少器又被称为电磁波消除器,可以有效降低电磁波对身体的影响。
七、选择合适的电子设备在购买电子设备时,应选择符合安全规格的设备。
防辐射工艺技术

防辐射工艺技术防辐射工艺技术是一种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技术,它主要起到减轻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防辐射工艺技术。
第一种是电磁辐射防护屏蔽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通过在电子装置内部增设金属屏蔽罩,来阻止电磁波的传播。
金属屏蔽罩可以有效地吸收或反射电磁波,从而减轻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采用屏蔽隔离网、电磁波吸收材料等辅助技术,以增强防辐射效果。
第二种是电磁辐射透明窗口技术。
在一些高电磁辐射环境下,人们需要透过窗口观察或操作设备。
为了保障人们的安全,可以采用电磁辐射透明窗口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利用特殊材料或涂层,来实现电磁辐射的穿透和过滤。
这样,即使在高电磁辐射环境下,人们通过窗口观察或操作设备时也能保护其身体健康。
第三种是电磁辐射隔离屏技术。
在一些特殊场合,为了保护重要设备的稳定运行,需要采取措施隔离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隔离屏是一种能够将电磁辐射限制在特定范围内的屏幕。
通过在屏幕内部增设金属屏蔽网,可以阻止电磁辐射的泄露,保护设备免受外界电磁辐射的干扰。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防辐射工艺技术,还有许多其他的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例如,可以运用合理布线技术,在建筑物内部合理布置电线、电缆,避免电磁辐射的交叉干扰。
此外,还可以采用电磁辐射检测设备,对辐射源进行检测和评估,以及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
总而言之,防辐射工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采取电磁辐射防护屏蔽技术、电磁辐射透明窗口技术、电磁辐射隔离屏技术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同时,合理布线技术和电磁辐射检测设备的应用也是防辐射工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防辐射工艺技术将会不断创新,更好地保护人们的健康。
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

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1. 引言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过程中,能量向周围空间传递的现象。
电磁辐射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包括电视、手机、微波炉等电子设备都会产生电磁辐射。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电磁辐射下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2. 电磁辐射的影响电磁辐射对人体有潜在的健康风险,长时间接触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身体问题,如头痛、失眠、眼疲劳、免疫系统紊乱等。
此外,有些研究还表明,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下可能会增加患白血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3. 电磁辐射的来源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人造源和自然源。
3.1 人造源人造源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电磁辐射。
主要的人造源包括:•无线通信设备:如手机、无线局域网(Wi-Fi)、蓝牙等;•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微波炉、电磁炉等家用电器。
3.2 自然源自然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电磁辐射。
主要的自然源包括:•太阳辐射: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放射性物质:如天然放射性元素、地下辐射等。
4. 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4.1. 减少电磁辐射暴露时间高强度的电磁辐射暴露时间越长,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能会越大。
因此,我们可以尽量减少与电磁辐射源的接触时间,比如减少手机使用时间、减少电脑使用时间等。
4.2. 增加距离与电磁辐射源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可以有效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比如,使用耳机接听电话可以将手机远离脑部,同时避免将手机放置在身体附近,如胸前口袋等。
4.3. 使用防护设备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可以采用一些专门设计的防护设备来减少电磁辐射的暴露。
比如,可以使用带有电磁屏蔽功能的手机壳、电脑辐射防护屏等。
4.4. 避开高强度辐射区域尽量避免进入高强度电磁辐射的区域,比如避免长时间呆在手机信号弱的地方、远离高压电线等。
4.5. 增加自然辐射源自然界中的一些辐射,如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人体也有益处。
2024年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护(2篇)

2024年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护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微波炉、手机等家电和通讯工具不断普及,为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福音。
另一方面这些电子产品又产生了各种有害电磁辐射,成了我们生活中一个新的污染源,即通常所称的“电磁污染”。
这些有害的电磁辐射不仅影响了其它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更重要的是它还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为此,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治它。
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还相继采取法律形式宣布禁止产生电磁污染的产品(即电磁兼容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在德国,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在VDE/0876标准中还把电子设备的辐射划为4个等级。
其中N区为适用于居住区,规定在30~1000MHz 辐射电场允许值为100(V/m,我国政府对环境电磁场卫生也很重视,原先环境监控的对象仅为废气、污水、振动、粉尘及电离辐射。
90年代以来国家对电磁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
在xx年,为了控制电磁波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民健康,国家颁布了GB9715-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规定了环境电磁波允许的辐射强度。
xx年,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在对即将开工的莘闵高架轻轨工程的环境评估时,就对该工程可能产生的电磁污染做了全面的评估。
90年代中期,上海市又将原放射性三废处理站改为上海市环境辐射监理所,把原来仅对放射性电离辐射进行监管扩大到了对包括电磁辐射在内的所有辐射的监管,而且,也加大了监管的力度。
国内一些权威机构的无线电计量人员曾对某型号手机使用时的电磁辐射强度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手机上紧贴入耳处的辐射功率为120~1100(W/平方厘米,而在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国家标准)中规定人长期居住区域辐射场应小于10(/平方厘米(称做安全区)。
不单是手机,其他一些常用的家电和办公用品也都存在电磁辐射。
如VCD会产生频率为27MHz和它的整数倍频率的辐射,有的生产厂用金属箔遮住这些辐射无件,以减少辐射。
防止电磁波伤人的措施

防止电磁波伤人的措施
防止电磁波伤人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保持距离:尽量保持与电磁辐射源的一定距离,减少暴露在强电磁辐射中的时间。
2. 屏蔽防护:使用屏蔽材料或设备来减少电磁辐射的传播,如穿戴防护服、使用电磁屏蔽材料等。
3. 使用低辐射设备:选择低辐射的电器设备,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高辐射的电子产品,如手机、微波炉等。
4. 合理使用电磁设备:使用电磁设备时,遵循使用规范,尽量减少使用时间以及接触电磁设备的频率。
5. 加强室内绝缘:在家庭等密闭环境中,可以采取增加墙壁的厚度、使用电磁波屏蔽窗帘等措施来减少电磁波的进入。
6. 定期做电磁辐射检测:定期请专业机构进行电磁辐射检测,了解家庭和工作环境中的辐射水平,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7. 增强健康意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工作、休息时间,注意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抗辐射能力。
总之,防止电磁波伤人需要综合考虑个人行为习惯、使用设备的频率和方式,以及对辐射源的合理防护,保持适度的距离,以减少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
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和新技术

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和新技术1402032026孙小飞环境工程(2)班一.电磁辐射防护的目的电磁辐射防护的出发点就是要减低电磁辐射对人们的正常生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要减少其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
电磁辐射在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危害。
广泛宣传和普及辐射防护知识,使人们正确认识辐射和它的来源与危害,不断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自我保护和保健,已是当务之急。
二.个人防护电磁辐射的措施1.良好的习惯(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视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多了解有关电磁辐射的常识,学会防范措施,加强安全防范。
如:对配有应用手册的电器,应严格按指示规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离等。
(2)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害之中。
特别是电视、电脑、冰箱等电器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3)各种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
如电视、电脑等电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至少每1小时离开一次,采用清洗脸部、远眺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以减少所受电磁辐射影响和眼睛疲劳程度。
(4)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要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5)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如眼睛离电视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荧光屏宽度的5倍左右; 微波炉在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1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手机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6)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条件的应配备专业的电磁辐射防护服装,并佩戴电磁辐射防护卡或电磁辐射防护眼镜,将电磁辐射最大限度地阻挡在身体之外。
(7)、灰尘是电磁辐射的重要载体,带有显示器的电器最好经常擦拭,清除灰尘的同时,也就把滞留在里面的电磁辐射一并清除掉了,可以有效地防止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2.注意饮食习惯减轻电磁辐射影响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每天喝2至3杯绿茶。
防电磁波辐射

防电磁波辐射
防电磁波辐射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尽量减少电磁波源的使用:尽量减少使用电磁波辐射较大的电器,如手机、微波炉、电视等,减少电磁波的暴露。
2. 增加距离:尽量与电磁波源保持一定距离,特别是对于辐射较大的设备,如手机、电视、电脑等,保持距离可以有效减少暴露。
3. 使用防护屏蔽材料:在需要长时间接触电磁波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防护屏蔽材料,如电磁波屏蔽衣、窗帘等,减少电磁波的穿透。
4. 减少使用无线设备:尽量减少使用无线设备,如Wi-Fi、蓝
牙等,特别是在靠近人体时,减少了电磁波的暴露。
5. 合理使用手机:合理使用手机,尽量保持通话时的距离,使用免提或耳机,避免长时间放在身上或枕边等。
6. 增加空气质量: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减少电磁波的积累。
尽管以上方法可以减少电磁波的暴露,但是电磁波辐射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因为电磁波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所以,尽量合理使用电器,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减少电磁波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波辐射防护技术一、问题的提出:电磁辐射在二十世纪末的那几年,已经成为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比噪声还重要,但并不引起人们十分注意,高频用于高频热合、高频焊接、高频冲压之后,随着电子工业发展应用更广,如:紫外线和红外线医疗、广播、微波、原子弹核武器操纵,天气预报预测、通讯雷达、电力机车(电气化铁道上方高压线,形成电场辐射)、广播电视、各种工业使用的高频设备,如塑料高频介质热合机,高频切割机等,应用甚广,如不加以防护,危害既广又大。
目前世界上美国、日本等发达的国家辐射普遍存在,美国一些大城市距地面10公尺以上若有拉装多条2万伏以上的高压线,电磁辐射很大,群众拿一个小灯泡在路上走,灯泡会亮。
在明明之达州,由于射线、辐射的危害,哪里的人们纷纷到当地法院告状。
在美国,还有个别地域因辐射严重,拖拉机路过,人身皮肤被烧伤,人的头发会竖起来。
目前,因短波和超短波的辐射危害,美国患有心脏病的人数随时间而增多,这种人若站在高频设备旁边,心脏会跟工作机一起跳动。
一九六二年,美国中央情报局人员,在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内,苏联故意在使馆对面楼房放出高频电磁波,使使馆情报人员白血素增多,其中有两个人于76年死于血癌。
事后,美国向苏联提出抗议。
我们中国广播公司广播电台工作人员,有发现头痛、眼花、烦躁、脱发现象,个别女同志,由于受微波辐射,也影响生育。
高频电磁波辐射会影响收音、电视收视效果。
北京一所小学位于塑料厂附近,由于该厂使用大功率的高频机(又无采取屏蔽防护),造成高频电磁波远区辐射,致使小学生学习不好,精神不振,也影响到该校招生。
电辐射对人体、环境、民航、军事、通讯干扰的危害,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已引起联合国卫生组织和许多国家的重视,有些国家已制订了《卫生标准》,有些国家研制屏蔽防护技术。
问题的提出,有待于人们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高频电磁场与微波的基本概念(一)射频电磁场当交流电的频率达到每秒钟十万次以上时,它的周围便形成了高频率的电场和磁场,也就是所说的射频电磁场。
而一般将每秒钟震荡十万次以上的交流电,又称为高频电流,在高频进行的电磁场,通称为电磁波。
一般电磁波采用波长—毫米、厘米、米……来表示,有时也可用震荡频率—周、千周、兆周……来表示。
无线电波(即射频电波)在电磁波谱中占有很大的频段。
无线电波按其波长和频率分为八大类。
无线电波(电磁波)分类表名称波长频率甚低频率(VLF)万米波(甚长波)3~30千赫低频(MF)千米波(长波)30~300千赫中频(MF)百米波(中波)300~3000千赫高频(HF)米波(短波)3~30兆赫甚高频(VHF)米波(超短波)30~300兆赫特高频(UHF)分米波300~3000兆赫超高频(SHF)厘米波(微波)3000~30000兆赫极高频(EHF)毫米波>30000兆赫无线电波长从10000米至1毫米。
继无线电波之后为红外线、可视线、紫外线、X射线、Y射线。
大致划分如表所示:电磁波谱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F 赫兹15 14 13 12 11 9 8 7 6 5 4 3 2 1 –1 –2 –4 –5 –6 -7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A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 波长OM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紫外线射频电磁波红外线X射线Y射线可视线(二)射频电磁波的场区分类射频电磁波为非电离辐射。
任何射频电磁场的发射源周围均有两个作用场存在着,即以感应为主的近区场(也称感应场)和以辐射为主的远区场(也称辐射场)。
它们的相对划分界限为波长的六分之一处(即长波160~500米、中波16~160米、短波1.6~16米、超短波0.16~1.6米、微波0.16~1.6米处)。
对于中短波和超短波其辐射强度分别用电场强度(E)和磁场强度(H)表示。
对于微波,其辐射强度用能量通量密度(毫瓦/平方厘米或微瓦/平方厘米)(即MW/CM2或UW/cm2)来表示。
(A)近区场的特点①在近区场内,电磁强度E与磁场强度H的大小没有确定的比例关系。
一般情况下,电场强度比较大,而电场强度值则最小。
总的来看,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天线、馈线等),电场强度比磁场强度大得多;电压低,电流大的电源(如电流线圈),磁场强度有远大于电场强度。
②近区场电磁强度要比远区场电磁强度大得多,而近区场电磁强度衰减速度比远区场强度快。
③近区场电磁场感应现象与场源密切相关,近区场不能脱离场源而独立存在。
(Β)远区场的特点远区场以辐射形式存在,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之间具有固定关系,且电场与磁场的运动方向互相垂直。
并均与它们的传播方向垂直。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当与遇到物体时,将发生绕射。
随着频率的增加,电磁波就越来越和光相似,即有沿直线传播。
且具有反射与折射性质。
三、射频作业的工种高频作为一种先进技术已在工业上广泛应用。
主要是金属熔炼热处理和焊接、半导体材料加工、加热干燥、杀菌消毒、通讯导航等方面。
按频率波段的适用范围划分为:(一)高频波段1.无线电广播:在电台机房工作的作业人员和发射天线周围的居民接触高频电磁的辐射。
2.工业上应用:主要用于加热。
①高频感应加热:淬火、熔炼、焊接、切割、电子管和显象管封口前的排气;②高频介质加热:木材、药材、棉纱、粮食、纸张、皮革、火柴、烟、茶叶的加热干燥,面包烘烤、塑料加工热合等作业。
(二)超高频波段:1.军事方面:雷达、导航、火炮瞄准;2.通讯:卫星通讯、接力通讯、外国电视频段;3.工业上应用:原煤脱硫、橡胶硫化、高分子聚合、铸模脱蜡、破碎岩石;4.医学方面:理疗、微波加热、冷藏血浆肾脏、治疗癌症、测量温度;5.民用方面:食品工厂脱水蔬菜、奶糕加热脱水、灭菌(主要食品保存)。
四、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一)危害的特点通过大量的国内现场调查和动物实验材料的介绍,认为射频的危害具有三个特点:1.射频辐射的危害取决于电磁强度外,与电磁波的频率及波长有密切关系。
高频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是:波长越短,即频率越高,危险越大。
超短波大于短波和中、长波。
但微波波段是厘米危害最大。
波段长的厘米波能透射,波长最短的毫米波反射增加,危害性比厘米波小,因而是:厘米波>毫米波>分米波。
2.高频波段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非致热作用方面;微波除非致热作用外,还有致热作用的一系列表现;超短波的危害处于两者之间。
3.高频波段对人体的危害属于生理性的,当作业人员脱离接触或场强降到卫生标准以下时,自觉症状均可消失,而微波由于致热效应所引起的损害均不能恢复,因此,属于病理性的,应更引起注意。
(二)危害的临床表现在电磁场作用下,经受一定强度和一定时间的暴露,作业人员以及高场强作用范围内的其他人员会产生不适反应。
射频辐射对机体的主要作用,是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和反映在心血管系统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主要症状为神经衰弱症候群。
比如普遍感到头痛、头晕、周身不适,疲倦无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口干舌燥;部分人员则发生嗜睡、发热多汗、麻木胸闷、心悸等症状;女性人员月经周期紊乱现象发生。
体检发现,少部分人员血压下降或升高,皮肤感觉低下,心动过缓或过速、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等;且发现少数人有脱发现象。
由于超短波与微波的频率很高,特别是微波频率极高,均在3108赫兹以上,在这样高的频率微波辐射作用于人体下,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被吸收的微波辐射能量使组织内的分子和电解质的偶极子产生振动。
媒质的摩擦把动能转为热能,从而引起温升。
微波辐射的功率、频率、波形、环境、温度和湿度以及照射的部位等,对伤害的深度和程度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微波对人体的影响,除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症状外,最突出的是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主要反映在心血管系统及交感紧张反应,如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或心动过速、高血压等。
微波可以引起眼睛损伤,在大强度、长时间作用下,会造成晶体混浊,严重的导致白内障。
在血象方面,呈现白细胞数下降或增高的趋势,变化极不稳定。
机体对无线电波危害的反应过程是:反应—适应—恶化。
初始一个多月,大部分人有神衰主诉,以后几个月,反而有所好转。
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症状会再次增多,即由于积累作用,引起适应以后机能状况的恶化,发展的过程是逐渐的慢性作用。
并往往没有剧烈的特殊表现,这种机能性改变,具有可复性特征。
往往在停止接触数周后可恢复。
造成辐射危害作用主要取决于下列诸因素:1.场强:场强愈大,对机体的影响愈严重;2.频率或波长:一般来说,长波对人体影响较弱,而微波作用最突出;3.作用时间(即暴露时间)愈长,一般对人体影响愈严重,作用周期愈短,影响相对较小;4.人体与辐射间距愈大,影响愈弱;5.脉冲波比连续波影响大;6.作业现场环境温度和湿度:温度愈高,机体所表现的症状愈突出。
湿度愈大,愈不利于散热,也不利于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所以,加强通风降温,控制作业场所的温度和湿度,是减少射频电磁场对机体影响的一个重要手段;7.作业人员的年龄和性别不同,受高频电磁场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
初步认为,女性工作人员对射频辐射的刺激感性最大,其次是少年儿童。
电磁场的其他危害:1.对通讯、电视信号造成干扰射频设备通过振荡器以及射频回路所引起的电磁能泄漏和通过电源线引起的电磁能量输出,广播发射机等是通过振荡回路的电磁泄漏和电源线以及馈线、天线向外辐射电磁能,对工作在射频设备附近的其它电子仪器、精密仪表、通讯信号、参数测试等产生严重干扰,影响上述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破坏它们的工作。
电视机受到射频设备的干扰将会引起图象上有活动波纹或斜线,出现雪花现象,使图象不清晰,影响效果。
(如图)A斜线图象B波纹图象C雪花图象射频设备,特别是大功率的高频设备在它的整个工作期间,所形成的高频辐射对通讯、电视等所造成的干扰,更为严重。
2.对武器弹药的危险性强的电磁辐射可能构成对某些武器或弹药的严重威胁。
例如:辐射场强能使导弹制导系统控制失灵,电爆管的效应提前或滞后;射频辐射场强还会使金属器件与金属件互相碰撞时打火而引起火药的燃烧或爆炸等事故,危及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
3.对可燃性油类和气体也有危险性这主要是由处于强场之中的某些金属器材互相接触或碰撞时,所出现的打火而引起可燃性油类与气体的燃烧,甚至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