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魂草的驯化栽培

返魂草的驯化栽培
返魂草的驯化栽培

鸡枞菌种植技术是什么

鸡枞菌种植技术是什么 一、菇棚的建造 二、母种的扩繁 1、母种培养基的制作,配制一千毫升母种培养基需要去皮土豆200克,麸皮1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硫酸镁0.5克, 磷酸二氢钾2克,蛋白胨5克,清水一千毫升。首先选择质量较好 的土豆将皮削掉,称取200克,切成块状,加入锅中,在加入一千 毫升的清水,在称取100克麦麸,在放之前为了防止麦麸散乱在锅里,要先用纱布把麦麸包起来,文火煮沸,沸腾后小火保持30分钟。待土豆煮成浆状用1000目的纱布过滤煮好的土豆液,如果不够一千 毫升可以加入50摄氏度的温水补足。然后在将过滤好的土豆液继续 放在锅中煮3分钟左右,这时候将称量好的葡萄糖、琼脂、蛋白胨、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放入锅中文火煮20分钟。为了防止锅底烧焦, 要边煮边搅拌。直到琼脂等原料完全溶化,在将煮好的溶液倒入量 水杯中,母种培养液就做好了。 2、分装,因为母种培养基的温度降到45度以下时会凝固,所以制备好的培养基要尽快乘热分装入试管。试管规格为直径20毫米, 长200毫米。分装时使每支试管的分装量相当于试管长度的四分之 一左右,分装好后还要进行封口,可以用未经脱脂的原棉,塞入的 松紧度以用手抓棉塞不脱落为标准。 4、接种。接种要在无菌室中的操作台上进行,接种前首先要准 备好以下工具,酒精灯,酒精棉,接种铲和接种耙。 接种时接种人员的手和接种针要用75%的酒精棉球擦洗,之后点 燃酒精灯,使火焰周围空间形成无菌区。接着一手拿着接种铲在火 焰上进行灼烧灭菌,一手拿着培养基试管和母种试管,试管口也要 在火焰上稍微烤一下以杀来管口上的杂菌。把试管上的棉塞取下, 用接种铲取一块体积大约为1立方厘米的母种,迅速放入母种培养

浅析中药材野生驯化及人工种植

浅析中药材野生驯化及人工种植 发表时间:2018-12-19T17:27:09.97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作者:尹利龙[导读] 我国作为中药材开发使用最早的国家,野生中药材开采严重,保护较少,因此做好野生驯化极为重要,有利于我国中药材产量提升。 (宁夏承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作为中药材开发使用最早的国家,野生中药材开采严重,保护较少,因此做好野生驯化极为重要,有利于我国中药材产量提升。通过结合实际案例,根据物种驯化原则,选取合理的种植方法,进而达到野生驯化的目的。关键词:中药材;野生驯化;人工种植 一、野生驯化和人工种植的意义 “引种驯化”的含义,就是把外国和外地药用物种以及本地的药用野生种,用人为的方法引到本地和对本地的药用野生种变家种或家养,经过三年以上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这些物种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栽培与饲养条件,成为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种或品种,这个过程就称为“引种驯化”。 通过野生驯化的方式,可以有效的保护濒危物种,扩大资源数量,保证中药材的永续利用。我国作为最早开发利用中药材的国家,长期的开发使用,对于保护重视力度差,导致很多动植物重要种类处于濒危或灭绝的状态。而保护的最好办法就是野生变家种或家养。 二、中药材驯化的原则 2.1环境相似原则 每个生物体都有其固有的遗传特性,其对环境条件具有适应性。在引种驯化中,药用生物的生长,需要考量两地的环境条件上的相似性。如日照条件、温度差异、土壤性质差异等。如果两地生态环境相似,才可以较好的保证物种的遗传特性不发生转变,有利于提高驯化成功率。 2.2物种优势的原则 同一种群和同一种群存在个体差异。在引种驯化过程中,应选择具有相同的发育优势和经济价值的个体作为引种驯化物种的来源。 2.3标准化原则 通过引入标准化管理,标注化种植,才更有利于大面积的种植和推广。因此在中草药种植中,严格按照GAP标准进行操作,从源头到配需结束,全程标准化管理。 2.4产品质量和质量可重复性原则 在中药材的种类和质量标准化和栽培的情况下,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和质量应是可重复的,这需要引进或驯化的品种或质量具有稳定遗传特征。 2.5经济价值与生物特性一致的原则 中草药栽培与农作物栽培和育种有着相同也有诸多不同。产品的组成部分基本上是相同的。对植物来说,就是从根、茎、叶、花、果实到种子。从动物角度来说,包括动物的各种器官或者整个动物。差异主要存在与其内在成分。农产品大多数利用动植物中的营养素,如蛋白质、淀粉、糖、脂肪等主要代谢物。大多数中草药产品使用动植物的废气物质。主要为次生代谢产物如碱、苷、挥发油、黄酮类、酚类、夹杂物和甾体类化合物。 三、引种驯化的方法 中药材的驯化分为植物驯化和动物驯化。因此对于不同的种类,采用不同的驯化方式。考虑到物种繁多,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引入的驯化方式也就千差万别。 3.1种驯化树种的选择 物种的选择是引种驯化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引种驯化应根据中药现代化和重要土地建设的需要,以及天然药物市场的供需情况和自然条件,确定引种驯化类型。选取合理的驯化物种。如云南驯化的有西洋参、胡黄连等。 3.2相关文本的收集 为了充分了解所选物种的研究数据,通过网络图书馆或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获得相关资料,分别按照草药科学、分类学、资源、栽培、药理学、植物化学、药理学、制剂学、临床科学进行分类整理,进而开发利用。并编写了该物种的研究报告,作为该物种的引种驯化的基础数据。 3.3产区生态环境与物种生物特征调查 了解引进驯化物种的起源或分布区域的自然条件,包括海拔、坡度、坡向、土壤、气候和植被。 3.4制定引种驯化栽培技术方案和操作规程 引种驯化包括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以下主要介绍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即S0P。在制定栽培技术时,应根据GAP的要求加以实施,以便今后推广。主要内容如下:L、育苗;2、选择土地和土壤整治;3、苗秧栽培;4、田间管理;5、采集处理;6、中药贮藏。 四、实例分析—野生羌活的驯化栽培技术 4.1驯化流程

半夏人工驯化与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第26卷第3期 农业科学研究2005年9月 Vol.26No.3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ep.2005 文章编号:167320747(2005)0320070205 半夏人工驯化与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唐建宁1,吴建宏2,许 强1 (1.宁夏大学农学院,银川 750021; 2.隆德县凤岭乡农机站,宁夏隆德 756300) 摘 要:半夏是宁夏六盘山区道地中药材之一.由于野生半夏资源日益匮乏,近年来,半夏的人工栽培快繁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此综述了近年来半夏人工栽培与驯化技术、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和人工种子技术等研究进展,半夏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种子繁殖、株芽繁殖和块茎繁殖.人工栽培研究主要集中在选种、催芽、遮阴、施肥、培土、控水、摘蕾、防治病虫害,目前对半夏块茎退化、病害控制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应根据半夏的生物学特性及环境条件,提高其繁殖能力和产品质量,制定出一套符合GA P原则的SOP技术体系. 关键词:半夏;人工栽培;组织培养;人工种子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7.9 文献标志码:A Progress in Attenu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Pi nellia Tuber T ang J i anni ng1,W u J i anhong2,X u Qi ang1 (1.School of Agriculture,Ningxia University,Y inchuan750021,China; 2.Fengling villages and towns of Longde756300,Ningxia,China) Abstract:Pi nelli a t uber is one of t he crude medicine plant s in Ningxia(Liupanshan dist rict).Due to it in danger of extinction,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Pi nelli a t uber has caused t he extensive concern in recent years.The perspectives on artificial cult ure,taming of tissue cult ure and t he artificial seed were summarized in t his paper.Several essential step s in t h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were p ut forward,including seeds selection,germination acceleration,disease and pest cont rol etc. K ey w ords:Pi nelli a t uber;artificial cult ure;tissue cult ure;artificial seed 半夏(Pi nelli a ternate(Thunb.)Breit.)为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茎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温,味辛,有小毒,归脾、胃、肺经,列为下品,后历代大多本草均有记载,《本草纲目》除引载本草外,也载半夏图[1].半夏块茎主要含有生物碱、β2谷甾醇、多糖、半夏蛋白、氨基酸、挥发油及无机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镇咳、催吐和镇吐、抗癌、调节胃肠功能及利胆等作用[3],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具有十分重要的药用价值.半夏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贵州、安徽等省[4].宁夏泾源县也盛产半夏,且为当地道地药材之一. 半夏生长要求土壤湿润、肥沃、深厚,以含水量40%左右,p H值为6~7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壤土为宜[5]. 近年来,由于半夏资源紧缺,许多学者在半夏的人工栽培、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人工种子技术等领域进行了一些研究,现根据所查资料就近几年来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为更好地开展半夏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人工栽培与驯化技术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们对野生半夏资源的过度采集,加之一些农药和除草剂的广泛使用,破坏了野生半夏的自然生长环境,致使野生半夏资源已经十分匮乏.这直接影响到中药材市场上半夏的供应,促使人们进行野生半夏的人工驯化与栽培.自1969年山东省菏泽地区家种半夏初获成功后, 收稿日期:2005202225 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4152) 作者简介:唐建宁(19762),男,宁夏盐池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作物栽培学研究.

野生菌鸡枞 人工驯化栽培技术

野生菌鸡枞人工驯化栽培技术 鸡枞又名鸡肉丝菇、伞把菇、豆鸡菇,日本人称姬白蚁菌,是著名珍稀的野生食用菌。菇肉幼嫩,香味浓郁,清甜爽口,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誉为“菌中之冠”。 鸡土从是与白蚁共生的特殊真菌,凡是长有鸡土从的地方,地下均有白蚁窝巢,因此成为人工栽培难度较大的开发性品种。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员通过反复试验,在无白蚁巢的条件下培养,菌丝也能生长,并顺利出菇。具体做法: 1、母种分离:母种培养基配方:马玲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蚁巢20克,清水1000毫升。按常规制成试管斜面培养基。菌种可从野生鸡土从子实体中,在无菌条件下切取茹盖一小块组织,接入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在20-24℃下培养,通过提纯培养成母种;然后再扩繁原种和栽培种。 2、栽培季节:野生鸡土从出菇于秋季,为此栽培季节应以9月份作为界限,倒计时60天左右,即6月开始制袋接种,7-8月养菌,到秋季9-10月出菇。 3、培养基配制:适用鸡土从生长的配方为杂木屑75%,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白蚁巢土3%。料与水1:1.1,配料后焖2小时,含水量控制65%。栽培袋选用17×35厘米或15×35厘米,料要装实,无棉体袋盖,按常规灭菌。 4、接种养菌:待料温降至25℃时,接入鸡土从菌种。然后置于20-25℃室内,避光培养,一般40-60天菌丝可长满袋。 5、覆土出菇;栽培地选南北朝向,土壤肥沃偏酸性的山坡林地或房前屋后,开畦宽80-100厘米,形成凹陷式;然后将菌袋搬进菇棚内,脱去袋膜,排放

畦床上,间距2-3厘米间隙覆土填实;菌筒表面覆土8-10厘米,喷水保持湿润;畦上架起拱棚遮荫,温度控制在25-30℃,空气相对湿度85-95%,菇棚内散射光照,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经过30-40的培养,原基形成菇蕾破土而出,生长成菇。当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开裂时,即可采收。 鸡土从人工栽培目前尚处于开发性阶段,技术有待研究完善,希望食用菌爱好者因地制宜深入试验研究,从实践中找到稳产捷径。

鸡枞菌之栽培简介

鸡枞菌之栽培简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鸡枞菌栽培介绍 一、介绍 鸡枞菌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蘑菇目,鹅膏科,蚁巢伞属,是着名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其肉质鲜嫩、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具有益胃、清神、治痔、治疗风湿病等功效,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睬,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由於鸡枞菌需与土栖性白蚁共生的特殊生活条件,人工驯化历尽艰辛。然而在大陆,鸡肉丝菇人工栽培已初获成功。 [学名] Termitomyces eurrhizus(Berk.) Heim [别名]鸡肉丝菇、桐菇、鸡菌。鸡菌、鸡枞、伞把菇、三坛菌。日本人称为姬白蚁菌。 [习性]约在5-8月间,气温於26℃以上时可於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的旧蚁巢上发现。 [分布] 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台湾、西藏等地。 (一)形态特徵 鸡枞菌多数群生,3~10~100支不等,子实体初期菌盖呈圆锥状至钟形,後伸展,有时边缘翻起,中央具有一乳突笠状至宽圆锥形,直径3~33厘米,浅土黄色或灰褐色,边缘近白色,表面光滑,老熟後辐射状开裂。菌肉厚,白色; 菌褶稠密,不等长,白色,老後变成微黄色,宽5~15毫米,与菌柄弯生或近离生:菌柄近圆柱形,长7~19厘米,粗1~2厘米,白色,肉实,基部膨大具有褐色细长假根,一般长11~27厘米,最长假根可达70~80厘米。 图1. 鸡枞菌之形态 图2. 鸡肉丝菇与白蚁巢 (二)鸡枞菌与白蚁的关系: 鸡枞菌是与白蚁共生的真菌,其共生关系主要可从两方面探讨: 1.白蚁筑巢、管理真菌花园以抑制鸡肉丝菇之外的其它真菌过度生长。另外, 白蚁粪便含有大量氨基酸和蛋白酶,可为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生成提供氮源 和营养。 2.白蚁取食活菌丝体,并在白蚁体内体内分泌出多种酶,有助於白蚁将吞食的 植物残体进行消化、排泄;又白蚁的活动和繁殖可将鸡枞菌之担孢子得以传 播。 图3. 鸡枞菌与环境互动示意图 图4. A、长在野地的鸡枞菌子实体。B、由黑翅土白蚁的地下巢穴中取出约13 公分宽 的真菌花园。C、用显微镜放大真菌花园的一小部份可见到晶莹剔透的小菌球 (fungal nodules)。D、在更高倍的显微镜下可见到小菌球内混合着圆球形细胞与透 明、长椭圆形的分生孢子。 (三)用途 1.食用:菌肉细嫩,气味香浓,味道鲜美。鸡肉丝菇营养丰富,尤其蛋白质的 含量较高,蛋白质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胺基酸种类 齐全。100g干鸡枞中,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热量286千卡、灰分、钙 23mg、磷750 mg、核黄素、尼古酸。100克鲜鸡枞中含维生素C 2.药用:据《本草纲目》记载有益胃、清神、治痔的功效。 3.其他:菌丝可以深层发酵制造各种调味品和保健食品。

鸡纵菌栽培技术要点

鸡枞菌栽培技术要点 鸡枞,又名鸡菌、鸡肉丝菇、伞把菇、三坛菌等,日本人称为姬白蚁菌。鸡枞菌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蘑菇目,鹅膏科,蚁巢伞属,是我国云、贵、川等省区最著名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其肉质鲜嫩、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具有益胃、清神、治痔、治疗风湿病等功效,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睬,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由于鸡枞菌需与土栖性白蚁共生的特殊生活条件,人工驯化历尽艰辛。通过我国广大食用菌科研工作者的多年努力,鸡枞菌人工栽培已初获成功。现将鸡枞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形态特征 鸡枞菌多数群生,3~10~100支不等,子实体初期菌盖呈圆锥状至钟形,后伸展,有时边缘翻起,中央具有一乳突笠状至宽圆锥形,直径3~33厘米,浅土黄色或灰褐色,边缘近白色,表面光滑,老熟后辐射状开裂。菌肉厚,白色;菌褶稠密,不等长,白色,老后变成微黄色,宽5~15毫米,与菌柄弯生或近离生:菌柄近圆柱形,长7~19厘米,粗1~2厘米,白色,肉实,基部膨大具有褐色细长假根,一般长11~27厘米,最长假根可达70~80厘米。 二、生物学特性 1.温度与湿度菌丝生长、原基分化适温为12~24℃,最适温为20℃;培养料含水量65%左右。子实体形成温度为25~35℃,最适温25~30℃;子实体生长发育期空气相对湿度85%~95%。 2.光照与空气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子实体的形成和发生均对光照和空气要求不严,且能抗高浓度二氧化碳。子实体开伞是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 3.酸碱度鸡枞菌适宜偏酸性生态环境。要求培养料及覆土材料PH值在4~5,最适PH值为4.5。 4.鸡枞菌与白蚁的关系鸡枞菌是与白蚁共生的真菌。一方面,白蚁建筑蚁巢、为鸡枞菌生长提供营养,为子实体的形成和发生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白蚁取食鸡枞菌的活菌丝体,两者互助互利,同栖于一个生活环境,白蚁取食的鸡枞菌的活菌丝,在白蚁体内体内分泌出多种酶,有助于白蚁将吞食的植物残体进行消化,并排出大量的粪便。其粪便含有大量氨基酸和蛋白酶,为鸡枞菌的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生成提供氮源和营养。白蚁的活动和繁殖又将鸡枞菌担孢子得以传播。人工栽培可取白蚁巢土。 三、菌种生产 1.母种制作培养基配方: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白蚁巢浸出液1000毫升(白蚁巢土250克于1200毫升水中煮沸5分钟或浸泡48小时,取滤液1000毫升)。制作方法按常规。 2.原种和栽培种制作培养基配方:①木屑78%,麸皮20%,白糖和石膏各1%。②阔叶树落叶40%,木屑35%,米糠22%,过磷酸钙、白糖、石膏各1%。③棉籽壳45%,木屑30%,麦麸22%,白糖1.5%,碳酸钙1%,硫酸镁0.5%。各配方加蚁巢滤液120%~140%(含水量65%左右)。制作方法按常规。 四、栽培要点 1.栽培季节安排当气温稳定在12~24℃之间时,可安排制袋,经40~60天培养菌丝长满袋后植入土中。此时气温巳回升至25℃以上,为最佳催蕾出菇季节。 2.培养基的制备①堵养基配方:木屑75%,麸皮20%,石膏1.5%,白糖1%,白蚁巢土3%,水140%。②配制方法:将配料分别称量后翻拌均匀、堆闷2小时后检查,含水量约65%左右,即用手抓培养料紧握指缝间有水珠形成却不下滴为度。③装袋接种:用17×

“野生抚育”与“仿野生栽培”

“野生抚育”与“仿野生栽培” 中药材野生抚育是依据动植物药材生长特性及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在其原生或相类似的环境中,人为或自然增加其种群数量,使其资源量达到能为人们采集利用,并能继续保持群落平衡的一种药材生产方式。包括了药用植物保护抚育(也称半野生栽培)和药用动物野生抚育。 仿野生栽培属野生抚育范畴是,指在基本没有野生目标药材分布的原生环境或相类似的天然环境中, 完全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 培育和繁殖目标药材种群。仿野生栽培时,药材在近乎野生的环境中生长, 不同于中药材的间作或套种。 目前我国仍有80%左右的中药材品种来自于野生,一方面保证野生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野生药材采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中医药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另一方面,如何提高栽培药材质量,使其与野生药材相近,保证生产药材的天然性,也倍受人们关注。 中药材野生抚育是野生药材采集与药材栽培的有机结合, 是中药材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的新模式, 近年发展势头良好。川贝母、甘草、麻黄的围栏养护, 人参、黄连、天麻、的林下栽培, 雪莲、冬虫夏草的半野生栽培, 都是中药材野生抚育的成功实践。 野生抚育的生态学是在抚育药材种群处于复杂生物群落中,种群的繁殖、生长发育和种群更新时刻受到其它生物种群及各种生态因子的影响的基础上研究。野生抚育生态学研究主要涉及: (1)生态因子与抚育种群关系研究。生态因子有温度、光、水、气、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土壤等, 其中光、温度、水及土壤因子是研究重点; (2)种群生态研究。包括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数量调节、生活史对策、种内与种间关系等;(3)药材

莲都野生水竹驯化栽培技术

莲都野生水竹驯化栽培技术 徐东华尤正通叶伟敏周品田章巧丽 (莲都区林业局323000) 摘要:莲都水竹适应性强,耐水湿,耐干旱瘠薄,出笋季节迟,笋期5月初~6月上旬,一般亩产笋可达1200㎏,最高为1800㎏/667㎡。根据当地市场价格,笋产值10800元/667㎡,竹产值550元/667㎡,最高总产值达11350元/667㎡。它繁殖容易,当年造林,当年出笋,三年成林,四年丰产。 关键词:莲都水竹;栽培技术 2003年以来,区农业局、高溪林业站对野生水竹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强化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全面的试验总结。 1、水竹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1.1水竹的形态特征 莲都水竹(俗称鳗竹),植株通常大于细叶雷竹,高可达8~9m,胸径可达6.5~8㎝。节间约15~18㎝,新秆绿色,薄被白粉,无毛,节下白粉环明显,秆节隆起,秆环突隆起,具脊,高于箨环,箨鞘绿色,具紫色脉纹,先端具明显的白色放射状条纹,薄背白粉,边缘具白色纤毛,箨耳小,由箨叶基部延伸而成,有的着生于箨叶边缘,形状多变,常呈鸡冠状,箨舌低矮,高约1㎝,平截或微凹。箨叶绿色,先端及边缘染有紫色,微皱三角形或长三角形,舟状直立。叶生较大,长7~13㎝,宽1.1~1.7㎝,背面无毛,竹壁较薄,蔑性好。 作者简介:徐东华(1956-),男,浙江莲都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1.2水竹的生物学特征 1.2.1水竹的生境 莲都水竹最适宜区的生境持点是湿度大,土壤湿润,含水量高,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海拔越高出笋越迟。莲都区水竹一般在山垵水渍地,水沟边房前屋后等地环境生长良好,但也耐干旱瘠薄,据调查发现海拔120~600m土层薄,岩石裸露的山坡地也有分布,其适应性强。 1.2.2水竹的出笋规律 据我们在2004年、2005年、2006年对莲都高溪样地的样方观察,笋期自5月1日至6月15日止,笋期前后45d,5月10日前出笋数少量,以后逐连增加,5月11日至5月30日为出笋高峰期。林缘出笋比林内出笋早,低海拔出笋比高海拔出笋早,新造竹林出笋比老竹林出笋早。 1.2.3水竹竹鞭生长 竹鞭生长靠鞭梢,在疏松肥沃湿润的地中,其生长量大,生长方向变化较小,竹鞭粗壮节稀。据我们2004年4月15日样地内跟踪调查,一年内竹鞭新生长3.85m,有节101节,节长达3.8㎝,生长时间一般在6月上中旬至11月。竹鞭生长快,鞭量大。 2 水竹的驯化栽培技术 莲都水竹造林较容易,造林当年能出笋,成林快,一般三年即可成林。 2.1造林技术

返魂草驯化栽培技术要点

返魂草驯化栽培技术要点(光盘) 一、返魂草生长习性及用途 (一)、返魂草的植物特性及作用 返魂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牛尾巴蒿”,含有机酸类有效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下气通经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肺感染等症,有显著疗效。近几年有多家制药企业以返魂草为原料生产治疗肺病新药,如:吉林华康药业的返魂草冲剂、返魂草微丸;修正药业的肺宁冲剂、返魂草口服液;益民堂药业的肺宁颗粒等等。 (二)、生物学特性 返魂草为多年生须根草本植物,从种子播种到新种子形成,需要1—2年。2年以后年年开花结实,每年返魂草生长发育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一年生为幼苗生长期、抽茎拔节期、现蕾开花期、结实期、枯萎期。二年生以上返魂草为:出芽返青期、抽茎拔节期、现蕾开花期、结实期、枯萎期。全年生长周期为180天左右。 返魂草是喜阳植物,适宜生长在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通气透水性能好、PH值为5.5——6.5的微酸性的泥炭土、灰棕壤、草炭土等环境。它怕干旱和积水,野生返魂草主要生长在海拔500米——900米之间的山沟、林

缘、路边、湿草甸地。腐殖质肥厚的湿草甸中呈群落态分布。返魂草喜欢凉爽气候,要求年平均温度为3.5℃——4.5℃,全年无霜期为90——130天,有效积温1900——2400℃。返魂草对水分要求比较高,它喜湿怕涝,返魂草发达的须根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养分,供给地上部及其本身生长发育,由于自然生长旺盛,正常情况下,要求土壤含水量在40——70%左右,栽培要选择渗水性良好、排水方便的地块。 (三)、栽培现状及发展前景 返魂草是长白山区主产道地药材,原来以采集野生药材为主,近几年由于市场需求逐年加大,野生资源逐年减少,已经有部分林业工人和农民开始进行人工栽培,据统计,通化和白山两个地区,已经有人工栽培面积1000亩左右,每年生产的产量大约在500吨左右。目前仅吉林省几家制约企业每年需求量就达2000吨以上,市场缺口很大。通过参观考察,证明人工栽培返魂草是可行的,每亩年产量在500公斤左右,目前市场价格每公斤在7——8元之间,亩产值在3500元左右,是种植粮食作物的4倍以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并且一次种植多年受益。参后林地、林缘、弃耕水田等都可以种植,因此可以说,人工栽培返魂草项目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二、返魂草驯化栽培技术 (一)育苗技术

鸡枞

山野菜鸡枞的开发利用 【综述】鸡枞又名鸡宗、鸡松、鸡脚菇、蚁枞等,是一种美味山珍,称之为菌中之王,其肉肥硕壮实,质细丝白,味鲜甜脆嫩,清香可口,可与鸡肉媲美,故名鸡枞。它含有钙、磷、铁、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份。鸡枞吃法很多,生熟炒煮作煲汤皆宜,滋味均极鲜美。其安全、营养、无公害,是出自最佳生态坏境无污染的食品。从生态坏境到原料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都经过卫生监督、环境监测等机构的严格监测。 (一)鸡枞简介 【学名】Collybia albuminosa (Berk.)Petch 【分类】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 【别名】鸡枞蕈、鸡菌、鸡堫、鸡宗、鸡肉丝菇、伞把菌、鸡枞菌、鸡脚麟菇、蚁枞、伞把菇等。 【科属】真菌植物门真菌鸡的子实体 【形态特征】根据鸡枞的颜色和形态特点,分为黑皮、白皮、黄皮、花皮等许多类型。味道以黑皮(青皮)鸡枞最好。此外,还有鸡枞花等真菌的子实体,味道同鸡枞一样鲜美。田雯在《黔书》中写道:"鸡枞菌,秋七月生浅草中,初奋地则如笠,渐如盖,移晷纷披如鸡羽,故名鸡,以其从土出,故名枞。"鸡枞是一种野生菌的名称。知道这个的,多半是云贵两省的人。7、8月份雨天过后,鸡枞就出来了,在黔西南及黔西南周边的地区是最多的,这个季节的兴义,菜市场里一定有山民用南瓜叶子托着一包一包的新鲜鸡枞叫卖,或是在产鸡枞的地方,省道国道边都会看到当地的山民将从山里采到得鸡枞摆在路边叫卖,一束一束地,有粗有细,形如鸡腿,颜色一般为棕灰,菌脚还糊着泥,这主要是为了保鲜。黔西南的鸡枞又分独鸡枞和窝鸡枞,独鸡枞就是生长出来只有单独的一朵的那种,而窝鸡枞生长则是成片的,故当地人管这种鸡枞叫窝鸡枞。独鸡枞不但难以寻觅而且数量稀少,又独鸡枞要比窝鸡枞香,所以独鸡枞比窝鸡枞价格更高,但是无论独鸡枞还是窝鸡枞煮成了汤以后,那一口鲜甜没什么能比,哪怕是真正的鸡汤。古人赵翼曾说鸡枞:“无骨乃有皮,无血乃有肉,鲜于锦雉膏,腴于锦雀腹”这个形容一点也不夸张。独鸡枞最好的还是伞盖开繁以后带有一种叫做鸡枞虫的那种,这时候的鸡枞老远就能闻到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种鸡枞若是拿来煲汤的话,那就是极品中的极品了,但由于此种独鸡枞的保鲜时间极短,所以少有人能够品尝得到。无论独鸡枞还是窝鸡枞都不易保鲜,一旦被摘下来,味道就迅速坏了。如果当年杨贵妃喜欢吃的是鸡枞,那一定不会有“一骑红尘妃子笑”之说,鸡枞比荔枝更不容易保鲜,她哪里笑得起来!

鸡枞菌菌丝体液体培养对氮源的要求

鸡枞菌菌丝体液体培养对氮源的要求 发表时间:2012-03-22T15:40:29.9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3月总第51期供稿作者:李怡 [导读] 采用不同的液体培养基,在相同的温度和PH值下研究鸡枞菌人工培养的最适氮源,这为人工利用和栽培鸡枞菌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李怡重庆市綦江县古南中学401420 摘要:采用不同的液体培养基,在相同的温度和PH值下研究鸡枞菌人工培养的最适氮源,这为人工利用和栽培鸡枞菌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关键词:鸡枞菌液体培养氮源 鸡枞菌俗称“伞把菇”,属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蚁巢伞属,是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珍贵食用菌,自古以来就是名高誉重的厨珍。它的生长与白蚁有密切关系,生态习性较复杂,培养难度大,迄今为止对人工栽培技术没有得到确切的报道。长期以来,鸡枞菌的驯化栽培是野生食用菌驯化中难度最大的课题之一。 为了早日实现人工栽培以及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鸡枞菌菌丝体生长所需的液体培养基的氮源要求进行了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合成培养基 蔗糖3%,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水1000ml,加入不同的氮源(分别用20种氨基酸单独培养,再选用最佳的一种进行定量测试,最后将20种氨基酸随机分为5组进行培养)。 2.测试方法 菌体干重的测定:发酵液经滤纸过滤,菌丝体在60℃烘干恒重,用电子天平称重。 3.方法 (1)菌种活化。先在原种中取出一环,接种在母种培养基中,22℃恒温培养5天,即活化。每次活化试管长度均为 15cm,培养基斜面生长度为6cm。 (2)接种量。往母种培养基加入5ml无菌水,洗下菌丝倒入装有45ml无菌水和玻璃珠的三角瓶中,充分振荡,打碎菌丝混匀。每次取出1ml菌悬液接入装有100ml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即控制接种量在1%。 (3)培养。加完氮源后,分别用0.5N的盐酸和1N的NaOH调节PH至4.5,各取100ml,121℃湿热灭菌30min,置于22℃、145r/min振荡培养箱中恒温培养72h。重复3次。 二、结果与讨论 1.不同氮源下菌丝生长的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以谷氨酸为单一氮源、浓度为0.3%的条件下,菌丝体的得率最高。 2.鸡枞在谷氨酸的不同浓度下生物量的比较(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以谷氨酸为单一氮源、浓度为0.37%的条件下,菌丝体的得率最高。也就是说在这种培养条件下,鸡枞菌菌丝体的代谢活动旺盛,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细胞,而增加了个体体重。 3.鸡枞在随机组合的各组氮源中生物量的比较(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以亮氨酸0.05%、丝氨酸0.05%、谷氨酸0.093%、赖氨酸0.075%的组合为氮源的条件下,菌丝体的得率最高。

鸡枞菌之栽培简介修订版

鸡枞菌之栽培简介修订 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鸡枞菌栽培介绍 一、介绍 鸡枞菌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蘑菇目,鹅膏科,蚁巢伞属,是着名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其肉质鲜嫩、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具有益胃、清神、治痔、治疗风湿病等功效,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睬,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由於鸡枞菌需与土栖性白蚁共生的特殊生活条件,人工驯化历尽艰辛。然而在大陆,鸡肉丝菇人工栽培已初获成功。 [学名] Termitomyces eurrhizus(Berk.) Heim [别名]鸡肉丝菇、桐菇、鸡菌。鸡菌、鸡枞、伞把菇、三坛菌。日本人称为姬白蚁菌。 [习性]约在5-8月间,气温於26℃以上时可於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的旧蚁巢上发现。 [分布] 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台湾、西藏等地。 (一)形态特徵 鸡枞菌多数群生,3~10~100支不等,子实体初期菌盖呈圆锥状至钟形,後伸展,有时边缘翻起,中央具有一乳突笠状至宽圆锥形,直径3~33厘米,浅土 黄色或灰褐色,边缘近白色,表面光滑,老熟後辐射状开裂。菌肉厚,白色;菌 褶稠密,不等长,白色,老後变成微黄色,宽5~15毫米,与菌柄弯生或近离

生:菌柄近圆柱形,长7~19厘米,粗1~2厘米,白色,肉实,基部膨大具有褐色细长假根,一般长11~27厘米,最长假根可达70~80厘米。 图1. 鸡枞菌之形态 图2. 鸡肉丝菇与白蚁巢 (二)鸡枞菌与白蚁的关系: 鸡枞菌是与白蚁共生的真菌,其共生关系主要可从两方面探讨: 1.白蚁筑巢、管理真菌花园以抑制鸡肉丝菇之外的其它真菌过度生长。另外, 白蚁粪便含有大量氨基酸和蛋白酶,可为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生成提供氮源 和营养。 2.白蚁取食活菌丝体,并在白蚁体内体内分泌出多种酶,有助於白蚁将吞食的 植物残体进行消化、排泄;又白蚁的活动和繁殖可将鸡枞菌之担孢子得以传 播。 图3. 鸡枞菌与环境互动示意图 图4. A、长在野地的鸡枞菌子实体。B、由黑翅土白蚁的地下巢穴中取出约13 公分宽的真菌花园。C、用显微镜放大真菌花园的一小 部份可见到晶莹剔透的小菌球 (fungal nodules)。D、在更高倍 的显微镜下可见到小菌球内混合着圆球形细胞与透明、长椭圆形 的分生孢子。 (三)用途

盆栽花卉栽培技术培训讲义

盆栽花卉技术培训讲义 雷连波 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 第一讲、盆栽花卉的发展现状 中国是世界野生花卉资源和园林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具有丰富的种植气候、劳动力和文化等优势。这里所说的花卉是指鲜切花、种苗、种球、种子、盆花、观赏苗木、盆景、干花、花器及园艺工具等大花卉概念。 目前,世界花卉年消费额达1000多亿美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一些主要花卉生产国家和地区囿于“高成本、老龄化”等因素,正在逐渐向外转移花卉产业,这都为我国花卉产品出口提供了广大的发展空间。 憧憬花卉业发展未来,中国花卉业正在步入成长期。在云南、广东、福建、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区已开始形成一批花卉产业化、商品化生产基地,涌现出一批花卉生产龙头企业。 尽管花卉出口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已早有蜻蜓落上面。虽然目前中国花卉出口在世界花卉交易额中还微不足道,但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力,中国成为世界花卉生产贸易大国完全可能。

第二讲盆栽花卉的总论 一、盆栽花卉的特点。 土壤作为花卉栽植的载体,土壤的好坏直接影响花卉的生长质量,若土壤中有不易于花卉成活或生长的物质,将直接导致花卉栽植失败。土壤的选择应该根据花卉种类的不同而各不相同,首先要先去花卉的原产地查看,了解花卉原产地土壤的成分,将花卉原产地的的土壤作为基准进行调配,也可以选择一种相对来说比较通用的土壤。通用的土壤主要是由腐叶土、细沙及园土均匀调配而成。这种土营养成分比较均衡,适用大多数花卉,能够让花卉茁壮健康成长。 1、培养土的配置 为了满足花卉,特别是盆栽花卉生长发育的需要,根据各类品种对土壤的不同要求,用人工专门配制的含有丰富养料、具有良好排水和通透(透气)性能、能保湿保肥、干燥时不龟裂、潮湿时不粘结、浇水后不结皮的土壤称为培养土。 2、培养土的种类 培养土的种类比较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沙土多取自河滩。排水性能好,但无肥力,多用于参入其他培养材料中,以利排水。

珍稀植物引种驯化原理及现状

珍 稀 植 物 引 种 驯 化 原 理 及 现 状 摘要: 植物引种驯化(introduction and taming of plant)是指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来(外地或外国)的植物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栽种条件,成为生产或观赏需要的本地植物。 引种驯化的原理有两方面,遗传学原理和生态学原理。 未来植物引种与驯化的发展主要是观赏植物和经济作物的发展。 关键词:植物引种驯化原理生态因子现状意义发展方向 植物引种驯化是人类社会的一项技术经济活动,其历史已超过万年,引种驯化理论的研究大约始于2500年前,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我国是最早开展这项工作的国家之一。

引种与驯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将野生植物移入人工栽培条件下种植或将一种植物从一个地区移种到另一个地区叫引种。引种是将植物向新的生长环境定向移迁。引进来的种或品种,有的表现很好,可以直接利用,有的表现不好,常常有不服水土的现象,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措施,使其改变遗传性,慢慢适应新环境的过程,这就叫做驯化。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引种驯化是指野生的和外来的草种在新的生境条件下利用其变异性通过人为作用的影响进行选择和定向培育达到变野生为栽培种的目的植物引种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把外地植物的种类品种引入到新的地区,扩大其分布范围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古老农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栽培植物的进化都起到了重大作用。在发展现代化农业中引种仍然是潜力很大的领域。 一.植物引种驯化原理 引种驯化的原理主要有两方面原理:遗传学原理和生态学原理。 (一)、引种的遗传学原理 变异与适应是植物引种与驯化的重要基础 1、反应规范 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引种是植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所谓品种的适应范围,就是这个品种基因型在地区适应性反应的反应规范。 2、潜在基因 生物体的基因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得以表达。植物的异地栽培是在植物具有潜在的适应基因的条件下获得成功的。 3、植物的发育调控 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激活一些基因表达,因此原产地没有表达出来的性状有可能在异地条件下表达出来。 引种是品种在其遗传性适应范围内的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不同植物种类,其适应范围相差很大,同一植物种类的不同品种间在适应性上也存在差异;品种自体调节能力与品种基因型的杂合性程度有关;P=G+E(P:引种效果;G:植物适应性的反应规范;E:原产地与引种地生态环境的差异) 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就在于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的大小及其遗传。如果引种植物的适应性较宽,环境条件的变化在植物适应性反应规范之内,就是“简单引种”。反之,就是“驯化引种”。 (二)、引种驯化的生态学原理: 原产地与引种地之间,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因素应尽可能相似,以保证作物品种互相引用成功的可能性。 首先要尽量保证气候相似,要强调气候中温度条件,忽略光、湿、气、土忽略作物对环境适应。常见的关于引种驯化的生态学原理有以下几种: 1、达尔文学说 植物在自然条件下有适应风土的能力,在植物自然迁移时,往往抑制它和其它有机体的竞争,而首先适应新的环境条件。驯化则是在长期的进化中进行的。 有机体的地理分布不仅决定于现代因子,还决定于历史因子。引种时要研究植物分布的历史及其生物学特性形成的历史。

鸡枞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效研究

鸡枞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0-10-28T16:42:30.030Z 来源:《心理医生》2010年第6期供稿作者:施渺筱1 何映霞1 龙菊1 李祝2 [导读] 鸡枞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 Heim),又叫伞把菇、鸡丝菇、白蚁菇、三坛菌等,属担子菌纲,伞菌科施渺筱1 何映霞1 龙菊1 李祝2 1安顺学院化学与生物农学系贵州安顺 561000; 2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真菌资源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25 【中图分类号】R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6-092-02 【摘要】本文概述了鸡枞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鸡枞菌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关键词】鸡枞菌生物学特性药理作用 鸡枞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 Heim),又叫伞把菇、鸡丝菇、白蚁菇、三坛菌等,属担子菌纲,伞菌科。全世界约有25种,我国有15种,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几省的山区。其蛋白质含量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为苗中之冠,山珍之最,是我国著名的野生食用菌之一。据《本草纲目》记载:南人谓之鸡枞,言其昧似鸡也,并具有“益胃、清神、治痔”等功效。可治脾虚纳呆、消化不良、痔疮出血等症。本文主要对鸡枞菌菌丝体的生活条件、生活史及药用效果作系统阐述,旨在为鸡枞菌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1 鸡枞菌的生活条件 鸡枞菌是与白蚁共生的真菌,二者共同生存的蚁巢,是鸡枞菌与大白蚁亚科的昆虫构建的一个完美的共同生态系统,白蚁构建了蚁巢,培养鸡枞菌菌丝体作食物,二类生物群体互助互利,共栖于同一生境,使群体都得到持续生存和发展。与鸡枞菌共生的白蚁巢多建于地下20~100cm,蚁巢体积0.1~1.0m3不等。蚁巢系统维持和调节着稳定的内部环境条件:蚁巢内温度稳定在22±3℃,保证鸡枞菌菌丝的旺盛生长和白蚁的孵化、繁殖。蚁巢内相对湿度为85~95%,巢壳内壁有明显水膜。蚁巢内因白蚁和菌丝的呼吸代谢产生的CO2浓度高达5~10%。高CO2利于鸡枞菌丝体的营养生长,不利于形成子实体。蚁巢中的pH稳定在4.0~4.5之间,最适合鸡枞菌菌丝生长,而不利于细菌和其它菌丝的生长,从而保证了鸡枞菌的绝对优势地位。蚁巢内的营养成分含量为粗蛋白11.50%,粗脂肪0.71%、糖2.5%,氨基酸含量为8.89%。金属元素的组成为:每l00g菌圃含钙1270mg,钾167mg,钠148mg,镁157mg,铜2.9mg,铁250mg,锌40mg,锰47.95mg,钴0.8mg。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白蚁群稳定地生长、繁殖,培养大量充足的菌丝食物。白蚁确定某地定居后,蚁群会在此长期繁衍达数十年之久。 2 鸡枞菌的生活史 在鸡枞菌的生活史中,有翅蚁取食巢体上的鸡枞菌产生的小白球,在其体内消化道中也就存在鸡枞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有翅白蚁离巢后在地表活动12~24h寻偶交配,并选择适宜的场所钻入地下筑巢产卵。它选择一些昆虫滚成的牛粪团作为筑巢的基础物质,并将体内的鸡枞菌菌丝与分生孢子随排泄物排出体外,再利用其筑巢。由于白蚁分泌物和巢体不断供给养分,使排泄物中的鸡枞菌菌丝片段或分生孢子得以增殖,在幼巢体上生长成菌丝,然后交织形成小白球,小白球是鸡枞菌某一发育阶段的产物,可作为供养巢体幼蚁的食物来源。每年高温季节,巢体表面及周围的鸡枞菌菌丝生长发育后逐渐出现发白小块,雨过天晴之时,鸡棕破土而出,形如钝锥,一两天后形体陡长,形如伞盖,呈棕灰色,其肉肥硕,质细丝白,菌盖初期呈圆锥形,似斗笠中央部分有显著的突起,呈深褐色,周围呈淡黑色。 3 鸡枞菌的药用价值 鸡枞菌菌丝干品中蛋白质含量很高,超过许多其它种类食用菌菌丝体或子实体干品的蛋白质含量,且鸡枞菌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种类齐全,除赖氨酸外,所含的人体必需氨基酸都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委员会所推荐的理想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模式谱水平。此外,现代研究表明,鸡枞含有多糖、皂苷、纤维素酶、多酚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醒脑、镇痛抗炎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2005年王一心研究表明,云南野生鸡枞菌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因而提示,云南野生鸡枞菌对防治高脂血症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2007年陆奕宇采用醋酸扭体实验,甲醛致痛模型,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及角叉菜胶致足肿胀模型观察鸡枞菌粉及其提取物镇痛抗炎作用。结果表明鸡枞菌对炎症介质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说明鸡枞菌粉提取物具有明显镇痛抗炎作用。2008年周继平等通过分离纯化,发现鸡枞菌粉不同组分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证明鸡枞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为开发鸡枞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4 鸡枞菌的开发利用前景 鸡枞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长期以来,人们都希望实现这种珍稀野生食用菌的人工驯化栽培,但是由于鸡枞菌只能生长在白蚁巢上,至今不能完全人工栽培,仍然处于半人工栽培的摸索阶段。鸡枞菌菌丝体含有与其子实体相当的营养素和风味物质,随着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培养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成功,使得鸡枞菌菌丝体的生产不受地域和季节限制,并且可大规模生产,这就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贺新生.鸡枞菌与白蚁的相互关系[J].中国食用菌,1995,14(5):20-21. [2]胡清秀,等.鸡枞菌研究现状[J].食用菌学报.2001,8(1):54.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黔教科 2009(0075)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