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软暴力”现象及预防措施
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措施

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措施校园,本应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快乐成长的净土,然而,校园欺凌却如同阴霾,给部分孩子的心灵蒙上了阴影。
校园欺凌不仅对受害者造成身体和心理的伤害,也影响着整个校园的和谐氛围。
为了守护校园的安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安全、友善的环境中成长,我们必须重视校园欺凌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干预措施。
一、校园欺凌的定义与表现形式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行为。
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身体欺凌,如殴打、推搡、踢踹等;言语欺凌,如辱骂、嘲讽、恐吓等;关系欺凌,如孤立、排挤、散布谣言等;网络欺凌,如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侮辱性言论、图片或视频等。
二、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和行为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缺乏关爱、过度溺爱或过于严厉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容易产生欺凌他人或被欺凌的行为。
例如,家长自身存在暴力行为,孩子可能会模仿;家长对孩子过于纵容,使孩子缺乏规则意识和同理心。
2、学校因素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也可能引发校园欺凌。
一些学校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对校园欺凌行为的监管和处理不够及时、有效,导致欺凌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和支持。
3、社会因素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暴力影视作品、网络游戏中的暴力情节等,容易对青少年产生误导。
此外,社会对校园欺凌的关注度不够,缺乏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机制,也使得校园欺凌问题难以得到根治。
4、个人因素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以及社交能力等也与校园欺凌的发生有关。
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学生更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而具有攻击性、冲动、缺乏自控能力的学生则更容易成为欺凌者。
三、校园欺凌的危害1、对受害者的危害校园欺凌会给受害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如伤痕、疼痛等。
怎样预防校园欺凌20条

怎样预防校园欺凌20条校园欺凌是指在学校中,一个或多个学生对另一个学生进行长时间或频繁的身体、心理或言语上的伤害。
这种行为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为了减少和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我们应该采取以下20种预防措施。
1. 建立积极友好的校园氛围:营造一个相互尊重、关心和帮助的环境。
2. 加强教育引导:开展关于校园欺凌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3. 增加师生互动: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及时关注学生的情况,发现并解决欺凌问题。
4. 建立举报机制:设立匿名举报渠道,鼓励学生积极举报校园欺凌行为,保护受害者的权益。
5. 加强监控:安装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及时发现和记录校园欺凌行为,为后续处理提供证据。
6. 开展心理辅导:为受害者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摆脱欺凌的阴影。
7. 提供安全培训:组织学生参加防暴、防骗等安全知识培训,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8.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安全。
9. 增加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提供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减少欺凌的发生。
10. 培养同理心:鼓励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减少冲突和欺凌的发生。
11. 鼓励友善行为:奖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帮助他人的行为,倡导友善互助的价值观。
12. 建立班级规范:每个班级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明确禁止欺凌行为,并加强监督和管理。
13. 增加社会实践: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4. 强化法制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让他们明白欺凌行为的违法性和后果。
15. 建立支援网络:学校要与社会资源接轨,建立支援网络,为受害者提供及时的援助和支持。
16. 开展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7. 丰富课程内容:增加关于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
学校应如何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

学校应如何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校园欺凌,指的是学校内发生的对学生的恶意攻击、威胁或伤害行为。
它不仅会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也会影响整个学校的氛围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保障学生的权益和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
一、预防措施1.1 建立正向学习氛围学校应该积极培育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合作。
通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和讲座,强调团队精神以及互帮互助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情商和自信心,减少彼此之间的竞争与对抗。
1.2 营造友善的校园环境学校应注重营造一个友善、和谐的校园环境。
可以通过设置学生自治组织,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开展班级合作项目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
1.3 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学校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包括尊重他人、包容不同、理解和接纳自己和他人的差异。
通过正面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减少欺凌行为的发生。
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2.1 建立有效的投诉渠道学校应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投诉渠道,并加强宣传,让学生了解并信任这个渠道。
这样就能够及时接收学生的投诉,并进行及时的调查和处理。
2.2 采取严厉的纪律处分对于校园欺凌事件的施暴者,学校应当采取严厉的纪律处分,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处分、禁止参加一些重要活动、请家长协助处理等。
同时,学校应向受害者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期。
2.3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加强家长教育,与家长共同关注、教育学生。
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情况,在家庭中开展校园欺凌问题的教育宣传活动,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共同防范欺凌事件的合力。
2.4 做好信息管理和公开透明学校要加强信息管理,完善校园欺凌事件的记录和存档,确保处理结果的公开透明。
可以通过学校网站或者其他适当的方式,向全校师生公布处理结果,以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三、建立长效机制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需要长期而稳定的工作机制。
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的社会影响与对策

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的社会影响与对策近年来,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频发,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这不仅给受害者造成身心伤害,还严重影响到了校园和谐和社会稳定。
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的社会影响1.受害者身心受损:遭受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心理创伤、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其人格发展。
2.施暴者前途堪忧:施暴者长期以来的不良行为,可能导致其价值观扭曲,将来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3.校园氛围恶化:欺凌和暴力事件频发,使得校园氛围紧张,学生间信任感降低,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家庭关系紧张:受害者家长可能会对学校产生不信任,要求校方严惩施暴者,导致家校关系紧张。
5.社会风气恶化: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频发,容易让社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印象,影响社会风气。
二、对策1.加强教育引导:学校要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引导他们自觉抵制欺凌和暴力行为。
2.完善校园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全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预防、发现和处理机制,确保对学生及时干预和处理。
3.加大惩戒力度: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学校要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必要时联合家长共同教育,确保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后果的严重性。
4.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行为的识别和干预能力,确保在欺凌和暴力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5.加强家校沟通:学校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6.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全社会共同关注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共同营造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7.强化法制教育:将法制教育纳入校园课程,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8.增加心理辅导:学校要设立心理辅导室,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孩子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方案(优秀7篇)

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方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预防校园欺凌安全教育方案(优秀7篇)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
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校园欺凌是指在学校中发生的针对特定学生的恶意行为。
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对整个学校的氛围和学习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下面将介绍一些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措施。
首先,学校应当建立起一个安全、包容的学习环境,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增强师生互信: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意见,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可以组织师生心理辅导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2.进行教育宣传: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关于校园欺凌的教育宣传活动,加强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教育宣传可以包括举办主题讲座、开展班会教育、举办创意比赛等多种形式。
3.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学校应制定明确的校园欺凌防治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明确规定,明确校园欺凌的定义、严重程度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
其次,当校园欺凌发生时,学校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1.调查取证:学校应指派专人对校园欺凌事件进行调查取证,了解事件的经过、参与者以及受害者的情况。
调查过程中应保证调查人员的公正和中立。
3.处罚行为者: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参与者,学校应根据学校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罚,以示对其行为的警示作用。
处罚可以包括口头警告、书面检讨、适当的批评教育、严重情况下甚至可以考虑追究法律责任。
最后,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1.家庭教育: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教导他们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在面对欺凌行为时要勇敢地站出来。
家长还应与学校保持及时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2.社会支持:社会应组织多样化的宣传活动,鼓励公众对校园欺凌问题给予关注,以营造一个维护学生权益的良好氛围。
社区、警察等机构也应当与学校合作,共同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
总的来说,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加强师生互信、进行教育宣传,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
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

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校园,本应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净土,是充满阳光和欢笑的乐园。
然而,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却像阴影一样,不时笼罩在这片本该宁静的地方,给孩子们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为了守护孩子们的纯真和快乐,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
它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殴打,还包括言语上的辱骂、嘲笑、恐吓,以及社交上的孤立、排挤等。
这些行为可能发生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甚至是校外人员与校内学生之间。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呢?家庭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如果孩子在家庭中缺乏关爱、教育方式不当,或者家长自身存在暴力行为,孩子很可能会模仿,将这种不良行为带到学校。
学校教育也不容忽视。
学校若过于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能会在价值观上出现偏差,无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样不能小觑。
网络、影视等媒体中的暴力内容,可能会让孩子们产生错误的认知,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此外,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心理问题等,也可能成为引发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导火索。
接下来,我们重点探讨如何预防这类事件的发生。
家庭方面,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友善相处。
同时,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
学校应当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明白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建立健全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机制,设立专门的投诉渠道,让学生在遭遇欺凌时能够及时寻求帮助。
加强校园管理,严格把控校门出入,防止校外人员随意进入校园滋事。
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素质,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
社会各界也应发挥积极作用。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网络、影视等媒体的监管,减少暴力内容的传播。
浅议小学教育中的“软暴力”现象

教育研究53学法教法研究课程教育研究浅议小学教育中的“软暴力”现象缑万义(甘肃省秦安县兴丰学区范山小学 甘肃 秦安 741600)一、小学教育中“软暴力”现象普遍存在“软暴力”是与“肉体暴力”相对应的概念,又称“精神暴力”,指不通过肢体接触而对他人造成的精神上的的伤害。
小学教育中的“软暴力”主要是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
由于小学生处于特殊发展阶段,“软暴力”会带来严重危害,比如否定自我、自卑、缺乏自信、敏感多疑、神经质、不懂得表达需求和控制情绪、怯懦、逃避、有暴力倾向和受虐倾向、过度依赖物质等,“软暴力”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和人际交往都会产生相当消极的影响。
然而,小学教育中的“软暴力”现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解决,还在伤害着孩子的心灵。
二、小学教育中“软暴力”的表现小学暴力中“软暴力”表现在很多方面,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语言软暴力”、“行为软暴力”。
1.语言软暴力小学教育中的“语言软暴力”是指教育者表现出来的让小学生感到感情受伤、精神痛苦、心灵折磨的语言、神态、文字、表情等。
常见的有语言上的挖苦、讽刺、侮辱、嘲笑、谩骂,比如“怎么那么笨!”、“笨的像头猪一样”、“蠢得跟头牛一样”、“蠢死了!”、“没药可救了”等等,神态上表现出不屑、鄙夷、嫌弃、厌烦等,文字上使用一些出格的描述,比如有教师在小学生的作文评语里写“你妈为什么要生下你”,在调皮的单亲孩子的检讨书上批语“没有教养”,故意在小学生作业重复犯错的地方写“朽木不可雕也”等等。
“语言软暴力”是小学教育中小学生最容易、最经常、最主要遭受的“软暴力”,对小学生造成的伤害极大,可能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受伤、自卑、严重孤独感、自闭等,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
2.行为软暴力小学教育里“行为软暴力”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教育者刻意的对小学生的冷漠、疏远、不与之亲近和交流,不回应学生,当学生不存在不闻不问等。
比如,有报道某小学教师因为与班上一个学生的妈妈有过节,一年下来没有和那位学生说过一句话,对那位学生的问好也从不回应,从没有请这位经常举手的学生回答过一个问题,包括全班只有这位同学举手的时候,久而久之,同学们都不和那位同学玩,该学生也不在举手和问好,成绩快速下滑,最后学生的妈妈只能让孩子转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0
有 我们 —— 中间生 , 似一 块 粗 劣 的砖 头 , 老 师 随 好 被
时 , 容易 失去 对未来 的信心 , 就 自暴 自弃 。
软 暴力 之 所 以会 产 生 这 样 严 重 的 后 果 , 因 为 是
手 一放 , 而 不 再 过 问 。我 们 感 受 到 除 了冷 落 还 是 从 冷 落 。我 们 远 离 老 师 的 心 , 自生 自灭 。 这 就 是 我 们— — 中间生 的悲哀 ”2 , 种 伤 害 的 直接 后 果 _j ( 这 就 是这 类学 生 学 习 成 绩停 滞 不 前 , 乏 上 进 心 和 表 缺 现欲 , 没有 竞 争 意 识 。他 们 因得 不 到 教 师 及 时 的肯 定 和评 价 , 法 强化 自己的学 习行 为 , 就 不 能促 进 无 也 后 继学 习行 为 的发 生 , 种 行 为 极 大 地 挫 伤 了学 生 这
是 使学 生在 嘲 笑 挖 苦 中逐 渐 失 去 自信 心 , 外 界 的 在
不 良心 理 暗示 下 , 认 自 己是 笨 的 、 能 的 , 而形 承 无 从
成 自卑 的人 格 ; 一 种 是 激 起 学 生 对 教 师 的极 大 反 另
感 , 种反 感 形成 并 固定 下 来后 , 这 学生 会 处处 与 教 师
后 果 。如对 于 成绩 差 、 听话 的学 生 , 师 的轻 视 时 不 教 常溢 于言 表 , 一 些 过 激 的话 来 发 泄 自 己的 郁 闷和 借 失 望 。有人 曾经罗列 了 一组 对 学生 创 造 力 和 自信 心 最 具 杀伤 力 的 语 言 : 你 怎 么 这 么 笨 ” 笨 得 要 死 ” “ “
视学 生 的人格 和尊 严 , 视 学生 的身 心 发展 规 律 , 无 无
所 顾 忌 , 裸 裸 地 攻 击 、 残 学 生 自尊 自爱 的城 堡 , 赤 摧
作 对 , 为 名 副 其 实 的 问题 学 生 。一 旦 学 生对 教 师 成 产 生 了反感 和 不 信 任 感 , 育 这 种 需 要 双 向交 流 的 教
V0 . 8 No 3 12 .
中小 学 教 育 “ 暴 力 ” 象 及 预 防 措 施 软 现
陈 仲 刘
( 苏省启 东 中学 ,江苏启东 2 6 0 ) 江 2 2 0
[ 摘 要] 在教 育暴 力已近 于销 声匿迹 的今 天 , 育软暴 力现 象还 以各种 各样 的形式存在 于校 园, 学 生身心 教 使
21 0 2年 5月
江苏教 育学 院学 报 ( 社会 科 学)
Jun l f i guIstt o d ct n( o i c n e o ra o a s tue f u ao S c l i c ) Jn ni E i aS e
M a 201 y, 2
第2 8卷
第 3期
和这 些 学生 交往 , 他们 排 斥 在 学 生群 体 之 外 , 他 把 使 们处 于 一种 孤 立 的状 态 ; 果 发 现 有 与 之 交 往 密 切 如 的 , 师就找 这 些 同学 做 思 想工 作 :你 是个 好 学 生 , 教 “
不要 和 他们 这 种 人 混 在 一 起 , 和 好 同 学 在 一 起 共 要 同学 习 、 玩耍 。想 方设 法孤 立 有 不 良习性 的 同学 , ” 似
以教育者 的人格为基础 。 l( 教师必须意识 到温 ”3 J
柔 的软暴 力犹 如 戴 着 拳 击 手 套 的 右勾 拳 , 以 打垮 足 学生 弱小 的 自信 与尊 严 。 软暴 力 是 在肆 意践 踏 学 生 纯洁 的心 田 , 在 变 相 摧 残 孩 子 的 自尊 。我 们 必 须 是 在思 想 上予 以高度 重 视 , 挥教 育 者 的 良知 , 行 动 发 在 中时 刻提 醒 自己 , 取措 施 加 以预 防 。那 么 , 采 我们 在 日常 教学 中怎 样 处 理 好 学 生 和 教 师 的关 系 , 而 避 从
有 的教 师断 然采 取 隔离 的方 法 。如 把 一 些 学 习成 绩
差 或调 皮 的学 生 调 到后 排 或 单 独 给 安 排 一个 座 位 , 甚 至有 的班 级 出现加 强 排 。 教师 暗示 其 他 同学 不 要
二 、 要 预 防措 施 主
俄罗 斯教 育 家乌 申斯基 说 过 : 在教 育 中一 切都 “
“ 见 过 比你 脸 皮更厚 的人 ” 跟 你 简直 说 不 通 ” 没 没 “ “
哪一层 次 的学生 , 渴盼 教师 的关 注 。学 生 在 《 们 都 我
的悲哀——一名 中间生的 自白》 中反映“ 调皮的学生
在 老 师 的眼 中是 未雕 琢 的玉 , 他们 虽 不努 力 , 只要 琢
把 握 的事情 你 不要做 ” 你 太 幼稚 了 ” 这不是 标 准答 “ “ 案 ” 好 好 的 为什 么不 按 照 原 来 的 方 法 ” …过 多 的 “ …
免教 育软暴 力 的出现 呢? 1 尊 重 学 生 自尊 。 听 心 声 。美 国 心 理 学 家谢 . 聆 弗 说 : 在 他们 生 活 的这 一 段 时 间 ( 春 期 ) 父 母 给 “ 青 , 孩子 最贵 重 的礼 物就是 自尊 。 ”4 1 ( 心 理学 家 马斯 洛 曾把人类 千 差 万 别 的需 要 进 行 归 类 , 把 尊 重 的 他
、
主要 表 现 形 式
1 冷 讽 热 嘲 , 低 人 格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说 过 : . 贬 “ 教师 无 意 中 的一 句 话 , 能造 就一 个 天 才 , 可 能 可 也 毁 灭一 个天 才 。 … J ’ 多教 师往 往 没有认 识 到语 ” 许 言 伤 害 的严 重性 , 训 斥 学 生 时 , 出现 贬低 学 生 人 在 会 格 的 言辞 , 他们 将其 作 为 一 种惩 罚 手 段 , 未 曾想 过 而
学 习 的积极 性和 主动 性 。 3 隔 离学生 , 远 排斥 。对有 不 良习性 的学 生 , . 疏
相对 于身体 暴 力 而 言 , 暴 力 的危 害更 具 隐 蔽 性 和 软
长期 性 。因为 身 体 暴 力 的威 胁 往 往 是 短 暂 的 , 不 如 准 回家 、 站 等 , 这 种 威 胁 很 容 易 验 证 是 否 实 施 , 罚 像 而且 一 旦 威胁 解 除 , 神上 的压力 也 随 之 释放 ; 暴 精 软
活动注 定要 失败 。
2 置 之不 理 , 乏 关 注 。学 生 具 有 天 然 的 向师 . 缺
这种 行为 虽不 伤 及 皮 肉 , 戕 害 心 灵 , 杀 个 性 , 却 扼 个 别 受 害者 甚 至 心 理 变 态 、 德 沦 丧 。因 为 软 暴 力 具 道 有 隐性 的特 点 , 以它 对 学 生伤 害 的 严重 性 、 久 性 所 持
力联 系在 一 起 。 然 而 , 体 罚 和 变 相 体 罚 等 教 育 暴 在
力 已近 于销声 匿 迹 的 今 天 , 育 软暴 力 却 在 中小 学 教 教育 中悄 然 抬 头 。教 育 软 暴力 又 称 “ 神 虐 待 ” 心 精 “ 理虐待” 或者 “ 心罚 ”, 是指 在 教 育 过程 中 , 师 无 就 教
力 的威 胁却 会 使 学 生 产 生 长 期 的 心 理 阴影 , 生 的 学 心理 压力 不 是 轻 易 能够 解 除 的 , 如受 歧 视 、 刺 、 讽 孤 立、 处分 等 等 , 活在 这 种 压力 之 中 的学 生 就容 易 产 生
生担 惊 受 怕情 绪 , 而影 响身 心健 康 , 至产 生 心 理 从 甚 疾病 。
之、 磨之 , 能成 为鲜 亮 的玉 。而 优 等生 是 老 师 眼 中 就 的珍珠 , 充 满希 望 的 星 , 们 备 受 老师 的 瞩 目与 关 是 他 注 , 时感 受到 老师 的恩泽 , 此越 发 闪亮 耀 眼 。只 时 因
[ 收稿 日期 ]2 1 0 2 0 2— 2— 2 [ 作者简介 ]陈仲刘 ( 9 8一) 男 , 16 , 江苏启东人 , 江苏 省启 东中学副校长 , 江苏省特级 教师 , 教授级 中学高级教师 。
受到严重 的摧残 , 使教育偏 离了本质意 义, 大地影响 了教 育的效果 , 害了教 育的形象。针 对教 育软 暴力现 象, 们 极 损 我 必须正视 它隐性 的 巨大的杀伤力 , 思想上 予以高度 重视 , 在 唤醒教育者的 良知 , 采取 有效措施 加以预防。 [ 关键词] 中小学教 育; 软暴 力现 象
而不见 , 能 及 时 给 予 鼓 励 和 赞 赏 。这 种 行 为 忽 视 不 了学生 的存 在 , 学 生 感 到 自己处 于 无 人 过 问 的 孤 使
单 境地 。长 此 以往 , 学生 表 面 上 不 言不 语 , 内心 则 对 教 师和学 业 充 满 了深 深 的 失 望 和不 满 。其 实 , 管 不
需 要 和其 他需 要 一 起 看 成 是 与 生俱 来 的 、 能 的需 本
乎不把他们 变成 异类绝不罢休 。在这种情况下 , 学 生之 间 的关 系 就 会 逐 渐 淡 漠 , 些 学 生 就 会 逐 渐 脱 这 离群 体 , 得 不 合 群 、 僻 、 爱 说 话 。青 少 年 一 般 变 孤 不 还有 着 强烈 的公 平 心 理 , 感 觉 到 教 师 对 某 些 学 生 当 实行 特 别关 照 而 对 自己疏 远 排 斥 时 , 们 会 产 生 不 他 满 , 教 师 的地 位 决 定 了 学 生 无 法 将 不 满 直 接 宣 泄 但 在 教师 身上 , 以他 们 只 好 发 泄 在 那 些 备 受 关 注 的 所 学生 身上 , 他们 进行 排 斥 打 击 , 而 极 大地 破 坏 了 对 从 班 级 内 部 的 和 谐 稳 定 。此 外 , 需 要 朋 友 , 要 交 人 需 往, 被孤 立 的学 生 的社 交 需 要 在 班 级 内无 法 得 到 满 足 时 , 们就 会转 向外 部去 寻找 朋 友 , 者 是其 他 班 他 或 级 , 可能 是 其 他 年 级 , 可 能 是 社 会 上 的 不 良少 也 也 年 。如 果是 和 社 会 上 的不 良少 年 交 上 了朋 友 , 会 则 “ 居鲍 鱼 之肆 , 闻 其 臭 ” 久 不 。这 些 学 生 有 可 能 沾 上 不 良习 气 , 响其 健康 成 长 。 影 4 夸大 其 词 , 胁 恐 吓 。有 些 教 师 对 学 生 进 行 . 威 批评 教 训 时 , 总是 喜 欢 夸 大其 词 , 带 上 “ 来 ” 每 如 从 “ 次 ” 总 是 ” 没 有 一 点 ” 夸 大 的 字 眼 , 学 生 进 行 “ “ 等 对 全 盘否 定 。这些 行为 的后 果会 使 学 生 觉 得 自己一 无 是处 , 因看 不 到 希 望 而 一 蹶 不 振 。 有 的 教 师 还 喜 常 欢用 “ 重后 果 ” 恐 吓 学 生 。如 以 处 分 、 严 来 向学 生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