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分析与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分析与评估摘要采用“sussex教材分析法”对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与评估。在此基础上总结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特色和不足,尝试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完善对策,与教科版教材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使新课标的“能力主线”与教材的“教材主线”最大限度地相交。

关键词教材分析与评估;sussex教材分析法;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1-489x(2012)28-0088-04

在课程论上,教材是课程的核心和载体,是课程标准的物化形式,是传递和承载课程理念、选择和表达课程内容的工具。在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中介和工具,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的教材观、教师对教材分析和评估的能力不仅对“教学有效性”有直接的影响,而且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1 sussex教材分析法

sussex教材分析法是英国萨赛允斯(sussex)大学的埃劳特(faurt)教授、列文(lewin)博士提出的对课程教材的分析与评估方法。笔者尝试用此方法对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进行分析与评估。

sussex教材的分析与评估模式具有五大要素(五大指标):目的

—目标—内容—教学法—测试。这五个要素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因而相互之间存在严格的逻辑顺序关系(图1),如果任何一个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缺陷,都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教材的质量。

2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分析与评估

2003年3月底,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15个科目的课程标准。2004年,教育部又审定通过5套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验教科书。从此,高校新课程在各实验区进行试点,各版本教科书也随之开始使用。沙溪高级中学使用的实验教材是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下面就以此为例,运用sussex教材分析与评估模式,就其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作定性、定量的分析。

2.1 教学目标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紧紧围绕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展开,教材的编写很好地反映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

1)显性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②过程与方法: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

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2)隐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②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2.2 教材内容

1)定性分析。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有很多亮点。

①内容编排角度新颖。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在内容编排上打破传统的以技能模块为教学单元的教材编写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教学内容,让人耳目一新。

②注重信息文化的渗透。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非常注重信息文化的渗透,人文性很强,无论是教科书正文的阐述,还是各种练习的设计,都很重视信息文化的培养,尤其是重视相关历史文化背景的引用与介绍。

③内容广、知识新。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覆盖的知识

点范围广,内容新,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习尽可能多、尽可能前沿的信息技术知识。

④给教学活动实施留有较大的空间。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秉承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对教学内容不过于限制,特别是在信息加工模块更多的是学习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很少涉及具体软件的操作步骤。而且也不指定具体的应用软件,大大提升教师教学的弹性。

2)定量分析。

①章节与全书关系分析见表1、图2,章节与知识点数见表2、图3。注: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二章,信息获取;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第五章,多媒体信息加工;第六章;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

2)各章图表分布分析见表3。

2.3 教学方法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倡导“以学生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一起为了学生,一定相信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每章的开头都有简短的前言,概括地表述了本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关系,有助于学生掌握本章的主旨;更值得一提的是,每节则以有趣的小故事的形式展开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思考和探索;此外,在每章的正文中穿插了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点的实践活动,在每章的

最后还附有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上因素相互作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有了大幅提升。

2.4 教材的外部展示形式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在印制方面,正文中用宋体和楷体两种不同的字体排版,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涵义。此外,在页边上还有一些图片和文字,作为相关内容的拓展,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3 总结

3.1 特色

总的说来,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与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相适应,很好地体现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和编排合理、科学,重点、难点分布恰当。特别是教材的人文性、学法指导和学习评价是本教材的特色。与其他版本的实验教材相比,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使教师的教学更有弹性。详见图4。

1)内容体系创新。以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评价”为线索,打破工具软件的束缚,贴近生活,提取不同工具的共同属性,创造性地建构教材体系;以技术知识、方法与应用为线索,强调技术过程与日常生活的一体化,增润文化教育内涵,使学生在不断实践中实现技术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双重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