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思修 第四章 第二节 坚定价值观自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四章

先进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体现在它是社会 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 消灭了剥削制度,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 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 国实际的创造性结合,至今仍在不断地改革、完 善和发展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继承和升华
它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 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今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深入中华民 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真理的力量加上道义的力量,才能行之久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先进性、人民性和 真实性而居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具有 强大的道义力量
小结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 目标高远,保持定力、不懈奋进,又要 脚踏实地,严于律己、精益求精,将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生的价值准 则,勤学以增智、修德以立身、明辨以 正心、笃实以为功
有问题?
课程结束 谢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 在的一致性,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
国家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整 合我国社会意识、凝聚社会价值共识、解决 和化解社会矛盾、聚合磅礴之力的重大举措, 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支撑,意义重 大而深远
2018版(最新)思修课本课后思考答案

一、人生的青春之问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在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实践中形成的根本看法,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以及对待生活态度都是由人生观决定的。
人生观即人生真谛,是对人本质的认识,从而对人生目的的确立以及人生价值意义。
马克思曾用辩证的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阐释过人的本质问题,并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经历和体验及个人感悟,从而形成一种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价值判断及生活的态度,由此而形成个人人生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任何认识都有正确的与错误的之分,正确的人生观对人未来的成功具有导向作用,而错误的人生滚则阻碍人们向前发展,故确立人生观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p13上三行第二问: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前进。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坎坷。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3.二者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4.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制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
5.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

第二节 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一)先进性
它的先进性,体现在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制度是人 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实际的创造性结合,至今仍在不断地改 革、完善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渗透于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作为人类社 会最为先进社会制度的本质规定在价值层面的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当今时代 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
第一节 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扩大中华文化影 响力,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逐步打破西方的话 语垄断、舆论垄断,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安全,不断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第一节 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 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 品德等各个方面,是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有了这样的价值追求,人们才 能更好地处理个人与国家、社会、他人的关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 共识,有效引领整合社会思想意识,有效避免利益格局调整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形成团 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思修2018版教材第三、四章电子版

思修2018版教材第三、四章电子版目录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三、做忠诚爱国者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一、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二、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第二节坚定价值观自信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第三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一、扣好人生的扣子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当代大学生担当着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要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中华民族能够在5_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拥有孕育于中华民族悠久辉煌历史文化之中的伟大的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漫漫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出光辉灿烂、享誉世界的中华文明,也塑造出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形成了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
这一传统贯穿在中华民族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中,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一路向前、发展壮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标识。
思修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总的看法1.人的本质:社会属性2.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3.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4.人生价值是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5.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一、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务实、乐观、进取)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人生价值观的实现条件:1.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3.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二、人生观(定义):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人生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一、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三特征:1超越性2实践性3时代性)二、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为人们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追求理想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昭示奋斗目标、提供前进动力、提高精神境界。
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一、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是指社会群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坚定价值观自信ppt课件

为什么要增强价值观自信?
9
①先进性。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社会主义 制度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
②人民性。它所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的 是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引导着最广大人民为实现美好社 会理想而奋斗。
《共产党宣言》:“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 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1
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章内容
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第二节:坚定价值观自信
第三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2
第二节:坚定价值观自信
导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
1.价值观自信的地位: 坚定的核心价值观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
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价值内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厚的历史底蕴、坚实的现实基
础、强大的道义力量为我们坚定核心价值观自信提供了充 分的理由。
4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价值观的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命脉。(历史)
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并延 续至今。
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未来)
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到明天,不忘本来才能开 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中国共产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践行为人民服务 的根本宗旨。
鲜明的人民性,使得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道义感召力7 。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道义力量的原因:
③真实性。 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核心价值观的真正
2018版思修思修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视频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 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 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的 精神命脉。
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没有中 断并延续发展至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 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诸子百家理念
1 孝悌忠信
为社会的有序运行、良性发展提供明 确价值准则,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 铸魂工程
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文化的力量,归根到底来自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 影响力和感召力 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 值观的竞争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 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
视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 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 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 相适应。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民族、一个国 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 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视频
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一个国家和民族才会有赖以维 系的精神纽带,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才会有强大的 凝聚力、向心力。
习近平指出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 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 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 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018版思修期末总结(含思维导图)

2018版思修期末总结(含思维导图,课后习题)➢绪论◆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要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1.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2.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3.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2.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另一方面。
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一.人生的青春之问(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人生与人生观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正确认识人的本质1.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人的本质2.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揭开了人类本质之谜: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的说明了人的本质,为人们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4.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5.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大学生只有深刻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准确把握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1.人生目地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2.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3.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是人生观的核心1.首先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2.其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3.再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2.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坚定价值观自信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 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 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根据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先进性
人民性
真实性
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1
立 足 中 华 优 秀 文 化
•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 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 《诗经》: “夙夜在公” 《书经· 周官》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贾谊《治安策》: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去丹心照汗青 。”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化
•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 诚信 • 荀子: “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 不苟》) 孔子:“人而无信,不知 其可也。”(《论语· 为政 》)“民无信不立。”( 《论语· 颜渊》)“与朋友 交,言而有信。”(《论 语· 学而》)
•
第 三 章 领 悟 人 生 真 谛 创 造 人 生 价 值
1
立 足 中 华 优 秀 文 化
•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 颜渊 》) 孟子: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家 :“兼爱”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 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 欺愚” 韩愈《原道》: “博爱之谓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