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富贵双全铭文镜欣赏(图)

合集下载

顶级馆藏铜镜鉴赏系列(五)

顶级馆藏铜镜鉴赏系列(五)

顶级馆藏铜镜鉴赏系列(五)绿漆古重列式神人神兽镜古镜歌唐·周匡物轩辕铸镜谁将去,曾被良工泻金取。

明月中心桂不生,轻冰面上菱初吐。

蛟龙久无雷雨声,鸾凤空踏莓苔舞。

欲向高台对晓开,不知谁是孤光主。

“硕人姬姬”铭重列式神兽镜“硕人姬姬”铭重列式神兽镜武汉博物馆藏极精美重列式神人神兽纹镜,古代铜镜艺术的超然之作,亦是高浮雕表现技法的巅峰呈现,铸造精美,工艺精湛,版工力度极佳,头版状态。

镜圆形,圆钮,圆钮座,镜背空间自上而下分为五层重列式布局,首层中央一主神端坐于龙虎台座,仙气缭绕,气韵超凡,主神两侧侧身端坐两位仙侍;二层主神端坐,两侧饰仙人与羽人;三层置四蜼主神端坐;四层主神端坐,羽人侍奉,两侧饰浮雕龙虎纹饰;五层与首层呈对峙之势,主神左侧造型怪异的神兽,右侧羽人侍奉,下方饰以浮雕玄武。

镜背空间的两侧侧饰有躯体磅礴大气的龙虎纹饰,内容丰富,构图紧密。

此镜大名鼎鼎,为国国家一级文物,精彩之处在于外区的汉隶书体铭文,内容罕见,为《诗经·卫风·硕人》的部分章节,为目前仅见的铭文:碩人姬姬/衣綿緞衣/夷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刑侯之夷/登公惟私/手如濡淒/膚如□脂/頷如狩夷/齒如會師/縝首娥麋/□咲□兮/美目矉兮/碩人嗷嗷/稅(說)於農郊/四牡有橋/洙□猋猋/翟□以朝/大夫宿退/毋使君勞/河水洋洋/北流鎏金神兽镜鎏金神兽镜武汉博物馆藏经典半圆方枚神人神兽镜,古代铜镜艺术中的奇珍,采用高浮雕的表现技法,铸造精美,工艺精湛,版工力度漂亮,浮雕高凸。

镜圆形,圆钮,圆钮座,外环一周浮雕几何纹饰带。

主区四正方位铸饰四组神仙形象,头戴三山冠者为东王公,戴胜者为西王母,端坐抚琴者为伯牙,另一主神为黄帝,皆呈静坐之姿,气韵超凡,仙气环绕,主神之间铸饰四只躯体饱满强劲的神兽纹饰,刻画精细,瞠目张口,须髯飘扬,外环一周半圆为方枚,方枚铸铭“吾作明竟,位至三公。

”,镜缘亦为此镜丰富之所在,铸饰一组宽宏博大的“东皇太一出行图”,六龙拉车,众仙随行,极富巧思,同期铜镜铭文有“边则太一”的铭文既是佐证,此镜镜背通体鎏金,工艺繁复,等级颇高,殊为难得。

铭文镜

铭文镜

在汉镜中以铭文作为铜镜背面的主要装饰的种类,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种类型:见日之光镜(简称日光镜)、长毋相望镜、家常富贵镜、昭明镜、君有行镜、铜华镜、清白镜、记年铭镜及重圈铭文镜等。

笔者首先从自己收藏的几面昭明镜对其作了粗浅的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同道共喜者回应。

对我国古代铜镜的命名确实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但业界同仁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标准,不至于在阐述对象时发生混乱。

一般来说,以镜背主要纹饰及铭文首句主要文字或记年来命名。

重圈铭文镜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类型,从历代散见的文献资料来看,其命名也各不相同,虽然大多数的重圈铭文镜的内圈或外圈都出现“昭明”镜铭,但大多数学者还是把其与昭明镜区分开来。

重圈铭文镜在西汉中晚期墓葬里常见,其共同特点是有铭文带两圈。

从目前已知的考古资料来看,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种:一是内圈为“日光”铭,外圈是“昭明”铭;二是内圈为“昭明”铭,外圈为“清白”铭;三是内圈为“昭明”铭,外圈为“皎光”铭;四是其他组合,如有的内外圈都是“日光”铭,有的内圈“日光”铭后还增加其他铭文,有的外圈是“君有行”铭和“铜华”铭等等。

前几种在较早的谱录中多题为昭明镜、清白镜和皎光镜,就是取外圈镜铭首句主要文字“内清质以昭明”、“絜清白而事君”和“妙皎光而燿美”而命名,但现在大都称为“日光昭明重圈铭文镜”、“昭明清白重圈铭文镜”和“昭明皎光重圈铭文镜”,或简称为“重圈昭明镜”、“重圈清白镜”和“重圈皎光镜”。

以前二种比较多见,第三、四种为数较少。

内圈铭文多见“日光”铭和“昭明”铭。

“日光”铭的全文是“见日之光,长毋(不)相望”或“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每字间大都夹“ 反e ”或“◇+(合在一起)”形符号。

“昭明”铭的全文参见拙作《汉代昭明镜镜铭特点浅析》。

外圈铭文除了“昭明”铭外,大都为“清白”铭、“皎光”铭、“君有行”铭、“铜华”铭等。

“清白”铭的完整铭文目前大多参照梁上椿先生之说,释为:“絜(洁)清白而事君,怨阴驩(观)之合(弇)明,彼玄锡之流泽,恐疏远而日忘,慎糜美之穷皑,外承驩(观)之可说,莫(慕)窔窕之灵泉,愿永思而毋绝”。

山东即墨出土两汉铜镜赏析

山东即墨出土两汉铜镜赏析

山东即墨出土两汉铜镜赏析作者:姜保国来源:《理财·收藏版》2018年第11期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博物馆自1984年3月成立以来,陆续接收和征集到古代铜镜30余件。

出土和征集地点清晰,时代明确,多为本地出土,现筛选其中经过修复整理的部分汉代铜镜,介绍如下:1.草叶纹镜(图1、2)。

共2件。

残,直径15.8厘米。

1957年5月15日在龙山街道办事处西葛村同时出土。

两镜形制、纹饰和大小皆相同。

圆钮,钮外饰五周方框纹饰。

框内有铭文12字,文为“日有喜,长富贵,宜酒食,乐无事”吉祥语,框外饰四乳钉间有双层草叶纹、花瓣纹。

外为十六内连弧纹缘。

时代为西汉早期。

2.星云纹镜(图3)。

直径8.5厘米,重155克。

城阳区东旺疃村孙思春盖房挖地基时出土。

连峰式钮,圆钮座,钮周围分列四个乳钉,其外为一周凸玄纹,玄纹之外以四个大的带座乳钉将其分为四区。

每区内各以五个乳钉组成星云纹带,星间以云纹相连。

外为十六组内向连弧纹缘。

时代为西汉中期。

3.铜华镜(图4、5)。

共2件。

残,一件直径17.5厘米。

1978年2月在移风店镇小欧村出土。

圆钮,连珠钮座,座外饰内连弧纹。

外区有铭文共34字,文为“涑冶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宜文章,延年益寿,去不羊(祥),与天毋亟,如日光千秋万岁,长了”。

宽素缘。

另一件直径14.2厘米,重580克。

1982年7月在段泊岚镇瓦戈庄村出土。

圆钮,钮外为连珠钮座,座外为内连弧纹。

外区铭文带共25字,文为“涑冶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宜文章,延年益寿,去不羊(祥),与天毋亟”。

宽素缘。

时代均为西汉中晚期。

4.昭明镜(图6、7、8、9、10)。

共4件。

其中两件均在刘家庄镇西尖村北出土。

一件于1977年9月出土。

直径13厘米,重450克。

圆钮,四叶形钮座,座外为内连弧纹。

外区铭文带共26字,文为“内而清而以照明,光而象夫而日之月,子而心思忽而日三丽不也”。

宽素缘。

另一件2002年5月出土。

直径12厘米,重423克。

读梁鉴藏“内而光”镜

读梁鉴藏“内而光”镜

中国文物报/2012年/3月/16日/第006版学术读梁鉴藏“内而光”镜北京大学李零梁鉴藏镜有两件“内而光”镜:1.镜一,直径18.8厘米,镜纽饰方花纹,八乳间饰八种动物。

2.镜二,直径为19厘米(图一),镜纽外环九连珠,宽平缘加饰双线三角纹,八乳间饰八种动物。

两镜铭文相同,我把我的阅读结果写在下面。

(一)释文长宜子孙。

(纽旁)内而光,明而清。

湅(煉)石華,下之菁。

見乃己,知人請(情)。

心志得,畢長生。

(内轮)案:清、菁、请、生叶耕部韵,三字一断。

(二)注释“长宜子孙”,是汉镜常见的吉语。

古人以多子多孙为福。

“内而光,明而清”,形容铜镜明亮干净。

“内”,疑指镜面。

镜面为内,镜背为外。

汉镜中的“内请(清)質以昭明,光煇(輝)象夫日月”是类似表达,但“内”读纳。

“湅石華,下之菁”,指用取自地下的矿石铸铜镜。

“湅”,镜铭常见“湅治”。

湅字本指治丝帛,字亦作练,非此所当,这里应读炼或鍊。

《说文解字・火部》:“煉,铄治金也。

”《说文解字・金部》:“鍊,冶金也。

”学者多认为,“冶金”当作“治金”。

“石华”指铸镜所用的矿石:铜矿、锡矿、铅矿。

汉七言镜常以“湅(炼)治铜华清而明”开头,“铜华”,或作“铅华”,或作“铅滓”。

“铜华”盖指铜矿,“铅华”盖指铅矿。

汉七言镜中有“湅(炼)治铜锡去其滓”,可以证明“铅滓”是所当去除的杂质。

“下之菁”,或释“勿(物)之菁”或“为之菁”,校下诸铭,可知其非。

“下”是地或地下。

《逸周书・皇门》“先用有劝,永有□于上下”,孔晁注:“上谓天,下谓地也。

”矿石是埋在地下。

《礼记・檀弓下》“莫养于下”,郑玄注:“下,地下。

”《易・系辞下》“上下无常”,虞翻注:“入地为下。

”“菁”,《广雅・释草》以菁、华互训。

菁华,今多作精华。

但菁字本指花叶繁盛,菁和华,本来都指花(古人也以菁指韭菜花),精字本指细米,还不太一样。

“見乃己,知人請”,指镜中照见的乃是自己,但推己及人,想到的却是他人之情。

23214085_新乡市博物馆藏明代铜镜赏介

23214085_新乡市博物馆藏明代铜镜赏介

华夏文明2020.12中国古代铜镜,流行于战国、强盛于两汉、繁荣于盛唐,宋辽金元时期有所衰落。

到了明代,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铜镜又有所复兴。

明代,在继承前朝古镜工艺技术和纹饰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生产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铜镜。

这个时期的铜镜,并不只是古人用来照面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可以作为陈设用品,可以佩戴身上用其辟邪驱灾,可以用来作为新娘嫁妆,还可以作为陪葬明器用。

明镜文化底蕴深厚,为研究明代的社会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及社会风俗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乡市博物馆,其前身是平原省博物馆。

作为本地区规模最大的文博机构,收藏着原平原省所辖豫北、鲁西50多个县市出土和传世的文物,馆藏文物30000余件(套),不论数量或者质量都位于全省地市级博物馆前列,尤其以青铜器、书画、碑帖拓片、甲骨刻辞著称。

该馆收藏的铜镜有近300面,多为两汉、唐宋、明清时期的铜镜,其中明代的铜镜有30多面。

本文从中选取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10面铜镜作一简要介绍,以供大家赏鉴和研究。

1.双凤牡丹铜镜此镜直径22.2厘米,厚0.62厘米,重1275克,圆形,圆纽平顶,祥云纹纽座。

纽座上下,各雕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凤凰呈昂首状,尾羽舒展自然,脚踩花枝。

纽座左右两侧,各有两朵盛开的牡丹,牡丹花层层绽放,花叶舒展自如,雍容大方,国色天香。

(图1)凤凰是百鸟之王,寓意祥瑞。

牡丹是百花之王,寓意富贵。

凤凰牡丹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吉祥寓意纹饰之一,常用于瓷器、铜镜、家具上。

此镜保存完好,纹饰雕刻清晰,精美绝伦,是难得的明代铜镜精品。

2.“福寿双全”铜镜此镜直径45厘米,厚1.75厘米,重8580克,圆形,圆形平顶纽,纽座为龙虎纹,素缘卷沿。

镜背纹饰为“福寿双全”多宝纹。

镜纽四周,为四组飞鹤与祥云纹相间,上下左右分别置一凸起方框,内有楷书“福寿双全”吉语铭文。

可以看出,此镜为祝寿之用,围绕在“福寿双全”四字周围的是多宝纹,“福”字顶端安坐南极仙翁,有日月相伴;“寿”字底部有一童子手执花枝,高高扬起,童子两边各有一插花花瓶。

金镜赋第九段赏析【清代】潘耒骈体文

金镜赋第九段赏析【清代】潘耒骈体文
备法戒于献替,效纳约之区区。王几丹扆,是型是式, 无竞惟人,不显惟德。惟臣尽规,惟主容直。
……………………………………………………… ………………………………………………………
《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在三代之初,监都是用瓦 制成的,所以古代的监字是没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时候,开始铸造铜鉴,后来鉴字也有了 金字偏旁。商周时期,虽然有铜鉴,但是瓦鉴依然通行。到秦朝时期,才开始铸造铜镜,因为镜 的适用优于鉴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后,再不用水作鉴了。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镜 的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质料包括金、银、铜、铁等,以铜最为多,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 的、或镶嵌金银丝的。隋唐以来,还有带柄的、四方的,各种花纹应有尽有。直到明代末期,开 始有以玻璃为镜子的。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直至民国初年,少数边远地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铜镜,又称青铜镜。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 先生《武陵藏珍》记载: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发明以后,以铜盆盛 水鉴形照影。《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过古人“鉴于 水”。《说文·金部》释“鉴”为“盆”,因此可以说盛水的盆(鉴),就是 最早的镜子。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开始了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铜镜的历 史。铜镜一般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并陪钮以穿系,正面则 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距今已有4000多年 历史的小型铜镜,造型、装饰均较原始,应是目前考古资料中所知最早的一面 铜镜。商、西周和春秋时的铜镜,都有零星发现,战国始盛行,产量大增。到 汉代,由于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加之西汉中叶后经济飞速繁荣,铜镜制作产 生了质的飞跃。所制铜镜工艺精良,质地厚重,镜背铭文、图案丰富多样。后 经唐宋时代两次发展高峰,到明清时期,随着近代玻璃的诞生,铜镜逐渐淡出 历史舞台。

淄博市博物馆藏铭文铜镜赏鉴

淄博市博物馆藏铭文铜镜赏鉴

淄博市博物馆藏铭文铜镜赏鉴作者:谭秀柯赵冉来源:《收藏家》2021年第05期銅镜起源于人们对美的追求,其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自成体系,种类众多,蔚为大观,一直被收藏者和研究者所关注。

其中,铭文铜镜特色鲜明,有图案纹饰与铭文并存者,“刻画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辞旨之温雅,一器而三善备焉”;也有单纯以铭文为装饰的,寓意吉祥,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不同时代的铜镜铭文内容各异,反映了各时期的时代风貌和思想特征,是记录古代政治、经济、社会变迁的重要历史印记。

淄博市博物馆收藏历代铜镜上百枚,上至汉唐,下至明清,时间跨度长达两千多年,涵盖了中国铜镜的兴起、鼎盛辉煌至衰落的各个阶段。

本文选取部分馆藏铭文铜镜精品进行介绍,请方家赏鉴。

西汉“见日之光”草叶纹镜(图1)直径11.9、镜缘厚0.4厘米。

圆钮,四叶纹钮座。

出土于临淄商王村M32。

座外铭文方格,格内四角饰对称三角形,四边各两字,右旋读为“见日之光,天下大明”。

格外近镜缘处饰有一周细弦纹。

方格外四角各伸出一茎,两侧垂有叶片与茎相连,四边中央各饰一乳钉,其上有一花苞,乳钉两侧各有一对称连叠草叶纹,四区共有四乳8组草叶纹。

淄博为齐国故都,临淄是战国和两汉时期中国的重要铸镜中心之一,考古出土的此期铜镜也最多。

西汉日光圈带铭文镜(图2)直径8.1、镜缘厚0.4厘米。

圆钮,圆钮座。

镜钮外两组栉齿纹之间为一圈铭文带,铭文为“见日之光,天下大明”,铭文间用符号“e”点缀。

日光铭文镜为汉代数量最多的一类铭文镜。

西汉昭明连弧纹镜(图3)直径10.1、镜缘厚0.5厘米。

圆钮,圆钮座,座外一周内向八连弧纹。

其外两周栉齿纹为铭文带,铭文为“内而清而以而昭而光而象而夫而日而月”。

西汉昭明连弧纹铜镜(图4)直径10.5、镜缘厚0.4厘米。

圆钮,圆钮座,座外一周凸圈带和内向八连弧纹,其外两周栉齿纹间为铭文带,铭文为“内清以日月心忽而扬忠然雍塞不泄”。

西汉昭明连弧纹镜(图5)直径12.7、镜缘厚0.5厘米。

汉代铜镜20字铭文

汉代铜镜20字铭文

汉代铜镜20字铭文
1、炼冶铜华得与清,以之为镜宜文章,延年益寿辟不祥,与天无极如日光,长乐未央;
2、清之冶铜华以为镜,昭察衣服观容貌,丝组杂以为信,清光乎宜佳人;
3、炼冶铜华得与清,以之为镜昭万刑,五色尽具正赤青,与君无极毕长生,如日月光芒;
4、清之冶铜华以为镜,丝组杂以为信,清光乎宜佳人;
5、清之冶铜华以为镜,昭察衣服观容貌,丝组杂以为信,光宜美人;
6、清白铭洁清白而事君,察阴欢翕之明,焕玄锡之流泽,恐疏远而日忘,慎靡美之穷皑,外承欢之可说,慕窈窕之灵泉,愿永思毋绝;
7、朱雀幺武顺阴阳;八子九孙治中央,照面日身万全,像衣服好可观,君宜官秩葆子;
8、汉镜铭文还有“长相思,毋相忘”;“见日之光,天下大明”;“长乐未央”;“家常富贵”;“内清质以照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扬而愿忠,然壅塞不泄”;“月有惠,日有富,乐无事,常得意,美人会羊”;“尚方作镜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新有善铜出丹阳,和以银锡清且明,左龙右虎主四旁”;“与天无极,与地相长,欢乐未央,长毋相忘”;“宜子孙,寿万年,家有五马千头羊”;“寿如金石”;“许氏作竟自
有纪,青龙白虎居左右,圣人周公、鲁孔子,作吏高迁车生耳。

郡举孝廉、州博士,少不努力老乃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富贵双全铭文镜欣赏(图)
图片资料
最近看了好几次拍卖会,人气都很旺。

因为和拍卖公司的老总关系不错,私下聊天时便和他谈起了这事,他说现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股市也不好,投资渠道少,大量流动资金没有去向,其中很大一部分便涌向艺术品市场,特别是温州人,手握重金,气势不小。

有些老板根本不懂艺术品,但是他们也不盲目投资,一般来说,拍品图录的封一、封二、封三、封四上介绍的拍品定是精品,不懂行的人只要将它们拍下,一准没错的。

也有公司从日本、美国等海外组织大量的拍品回国拍卖。

这些拍品许多都是当年八国联军侵华时被劫掠出国,或者由国内走私出国的,现在国内拍卖市场红火,又被大量地回流国内,流失海外的文物能够回到国内,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件好事。

这些回流的拍品90%以上皆能被拍掉,且价格多半要比原先的平常价格高出30%以上。

此枚清代“富贵双全”铭文镜就是我在参加一次拍卖活动时拍得的。

当初在看拍品图录时,我一眼就看中了此镜,接着便找了很多资料,做足了功课。

拍卖当天,因为不是铜镜专场,内行的人不多,一般人不是我的竞争对手,从一万五开始起拍,价格一路走高,最终还是被我竞拍到手,成拍的价格高得也只有醉心于铜镜收藏的人才会出手,若是想做
铜镜买卖生意的人,只怕即使咬牙拍下了也很难再卖出去挣取什么差价了。

该镜直径42厘米,圆形,圆钮,钮座为一圈兽纹,钮座的上、下、左、右各有一个凸起的大方格,框内嵌有四个大字铭文“富贵双全”;双线素凹圈缘,沿镜缘一圈均匀分布十二位姿态各异、衣饰不同的仙人,有的捧着贡品,有的驾着祥云;整个镜背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花鸟、云纹等各种吉祥纹饰,这些纹饰都采用高浮雕的装饰手法,极为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仿佛能从镜背上生机勃勃地走下来一般,扑面而来一股挡不住的吉祥富贵之气;被这些纹饰簇拥着端坐在镜背中区四方的“富贵双全”四字铭文在小而密的吉祥纹饰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端庄大气,其“富贵双全”之意可谓名副其实。

在《故宫(微博)藏镜》中亦收录一枚与此镜相似的铜镜,不过尺寸没有此镜大,只有41厘米,也是圆钮,钮座饰有雁纹、云纹,内区饰有“喜生贵子”和“福寿双全”八字铭文,低卷缘,镜背上亦布满人物、花鸟、云纹等各种吉祥纹饰;同样是高浮雕的手法,使得整个镜背上的装饰与此镜一样饱满生动,活灵活现,一派富贵吉祥的气氛。

清代铜镜的发展日趋没落,大量素镜的出现表明铜镜已经越来越被当成是一项实用的日常用品,而非制作考究的工艺品。

清镜不但造型简单,纹饰也更加简化,几乎无甚新颖。

只有专为皇宫所铸的镜子还残存几分追求,在铸造上还得下工夫。

我所拍得的这枚镜子与故宫所收藏的那枚镜子两相比较,其纹饰、风格大致相同,且尺寸比故宫藏镜还大;拿在手上,其分量亦很厚重,一看就是经过多次炼取的精炼镜。

综合来看,该镜一点儿也不比故宫藏镜逊色,亦属值得收藏的清代铜镜中的珍品。

(张东)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corrTxt_01{border-top:1pxdashed#C8D8F2;margin-to p:-1px;}
.corrTxt_01h3{font-weight:bold;padding:5px003px;l ine-height:25px;margin:0;}
.corrTxt_01ul{padding:0020px18px;}
.corrTxt_01ulli{font-size:14px;line-height:164.2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