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两宋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合集下载

宋朝的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

宋朝的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

宋朝的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历时近三百年,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经历了许多重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

在这个时期,宋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一、经济繁荣1. 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宋朝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的开发和改造成为重要举措。

修建了大规模的灌溉系统和水利设施,为农田的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极大地增加了农田的产量。

此外,随着农业科技的逐步进步,种植技术得到改良,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2. 商业贸易的兴盛宋朝是中国古代商业贸易的鼎盛时期之一。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商业贸易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随着交通运输工具和通信手段的改善,商品的流通和交换更加便利。

宋朝的商业重镇如杭州、临安等地,成为了国内外商贸活动的热门地区。

此外,宋朝还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与南洋诸国建立了友好的贸易关系,为国家的财富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工商业的兴起宋朝时期,工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冶铁业的兴盛使得农具生产得以大幅度提升,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丝绸、陶瓷、造纸等传统工艺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产品质量大为提高。

同时,宋朝的矿产资源开发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文化发展1. 文学艺术的繁荣宋朝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黄金时代之一。

文学作品丰富多样,以诗词、散文为主要体裁。

文人墨客们以苏轼、李清照等为代表,纷纷涌现。

他们的作品在描写自然、抒发感情和反映社会风貌方面表现精湛,留下了许多千古佳作。

同时,宋朝陶瓷艺术、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辉煌之处。

2. 科学技术的进步宋朝的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宋朝的科学思想与工艺技术相结合,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在农业方面,农业科技的改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医学领域,医学理论的完善和疾病防治的进步使得人民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两宋经济文化

两宋经济文化

毕刈,又遣内侍持于朝堂示百
官。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 粒差小,不择地而生。 ——《宋史·食货》
宋代谷物移植图
2、租佃契约关系的确立
3、手工业、商业与货币的流通 (1)门类众多的手工业
唐代裙子 南宋黄昇墓出土 窄袖女夹衫与直裙
瓷器有花纹,始于宋。
南宋景德镇瓷器兴起原因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而盛
于两宋。在宋代,由于地主经济的进一 步发展,城市生活的更加繁华,不但宫
廷内设有“教坊”,在较大的城市中都
有歌楼伎馆,有些贵族官僚豪绅的家里 也有歌伎舞女,为可以歌唱的词的普遍 发展提供了条件,词在宋代文坛上遂占 据了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北
宋 代 女 词 人 李 清 照 像
(2)唐宋江南农业
梯田
王祯:《农书》卷十一《田制》:
梯田,谓梯山为田也。夫山多地少之处,除磊石及峭壁例同 不毛,其余所在土山,下自横麓,上至危巅,一体之间,裁 作重磴,即可种艺。如土石相半,则必迭石相次,包土成田。 又有山势峻极,不可展足,播殖之际,人则伛偻,蚁沿而上, 耨土而种,蹑坎而耘。此山田不等,自下登陟,俱若梯磴, 故总曰梯田。上有水源,则可种秔秫,如止陆种,亦宜粟麦。
“果木集于朱雀门外及州桥之西,谓之果子行,纸画儿 亦在彼处行贩”。
(3)纸币的出现
4、中世“都市”革命
(1)从坊市到街市
(2)市民阶层与市民文化
文化高度繁荣
1、中唐以来的学术转向与新儒学 的产生
2、传统史学的突出成就
3、宋词
4、话本小说
5、戏曲 6、绘画
1、中唐以来的学术转向与新儒学的产生
市场的发展形成城市、镇市、草市(墟市)三级金字塔 型结构。城市中坊、市界限已完全打破,面街之处皆可

两宋经济文化

两宋经济文化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 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守仁 2)主要思想主张 A、陆九渊: “心即理也”,并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B、王守仁: “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三、两宋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活字印刷、火器和指南针 2、文学
(1)词的兴起和繁荣
原因: ①宋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词这 种长短不一的形式能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 ②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苏轼、辛弃疾、岳飞、李清照 (2)话本
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
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 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2)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言 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并不低。 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 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3.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一、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3.商业:
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 限制,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③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加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 荣景象。 ④唐宋时期,港口城市兴盛,除广州外,泉州、明 州、杭州、扬州、登州等繁盛一时,各港口“蕃客” 云集。
二、两宋时期的思想——理学
1.理学的概念: 宋代,儒家结合佛、道两教思 想,确立起来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 系,被称为“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 和人生命运(佛),又继承孔孟正宗(儒),并能 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
2.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①儒学的危机,“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②儒学的回应:唐宋儒家学者吸收融合佛、道思想, 儒学体系得到丰富更新。

宋朝的经济繁荣与文化

宋朝的经济繁荣与文化

宋朝的经济繁荣与文化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成为后世所称颂的黄金时代。

本文将从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来探讨宋朝的繁荣发展。

一、经济繁荣宋朝经济的繁荣主要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上。

首先,宋朝农业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新的农业工具的引入,如水力磨坊等,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农业生产中利用河流进行灌溉的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农民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

这些技术的改进和应用,使得宋朝的农业生产迅速增长,为经济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宋朝手工业的兴盛也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

陶瓷、丝织品、铁器等手工业产品在宋朝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远销海外。

宋朝的瓷器尤为出名,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成为后世所推崇的宋代瓷器。

最后,宋朝的商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自然条件优越的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了经济交流的重要中心。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国内交通的改善,为商品和信息的流通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扩大。

此外,宋朝推行了特殊的货币制度,使用方便的纸币,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二、文化繁荣宋朝经济繁荣的背后是文化的繁荣。

宋朝以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催生了许多文学、艺术和科学的繁荣。

在文学方面,宋朝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巨匠,如苏东坡、李清照等。

他们的作品深刻地描绘了宋朝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成为后来文学创作的重要范本。

同时,词令和散文的发展也为文学的繁荣贡献了力量。

在艺术方面,宋朝的绘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南宋绘画”。

南宋绘画注重笔墨的细腻和表现力,表现了一种崇尚自然和淡泊名利的艺术追求。

同时,宋朝还兴起了茶道、花道等文化艺术形式,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在科学方面,宋朝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新。

其中最著名的是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和数学家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术》,对后世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十二章两宋经济的发展-

第十二章两宋经济的发展-

2019/11/12
两宋经济的发展
42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所反映的城市面貌
2019/11/12
两宋经济的发展
43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所反映的城市面貌
2019/11/12
两宋经济的发展
44
李嵩 货郎图
2019/11/12
两宋经济的发展
45
二 、南宋经济的发展
自唐朝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到南宋最终完成,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
(一)农业的发展 水利的兴修 农田面积不断增加 农业生产技术也以江浙一带最进步(“苏湖
熟,天下足”) 经济作物的进一步推广
2019/11/12
两宋经济的发展
46
2019/11/12
江南开发顺序: 河谷扇形平地(宁镇丘 陵和浙西山地中的河谷 平原)— 三角洲上部(江南平原 上的高田地带) —三角洲下部(江南平 原上的低田地带)
4
一 、北宋经济的发展
(一)“不抑兼并”政策和地主土地所 有制的发展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手工业的发展
(四)商业与城镇
2019/11/12
两宋经济的发展
5
二 、南宋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二)手两宋经济的发展
6
一 、北宋经济的发展
钧窑月白釉紫斑莲花式碗
两宋经济的发展
23
汝窑粉青釉洗
汝窑青釉盘
2019/11/12
两宋经济的发展
24
哥窑弦纹瓶
哥窑五足洗
2019/11/12
两宋经济的发展
25
2019/11/12
两宋经济的发展
26
北宋青白釉人形瓷壶
2019/11/12

两宋的经济与文化-PPT精品文档

两宋的经济与文化-PPT精品文档

兴盛的采煤业 宋朝人的书中记载说:昔汴 都(即北宋都城东京)数百万 家,尽仰(依靠)石炭(古时称 煤为石炭),无一家燃薪(柴) 者。
下一页
经济发展
印刷术
手工业
唐朝已经出现雕版印刷,其扩于五代、 精于宋。北宋庆历中,毕昇发明胶泥 活字板。至元代,出现木刻活字板, 入明以后,又有铜制活字板。杭州、 成都、福建、汴梁成为四大印书中心, 印刷术的发展对文化普及起到极其重 要的作用。
两宋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一、经济全面发展
二、文化高度繁荣
经济发展
经济全面发展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和城市
经济发展
农业
李剑农 《宋元明经济史稿》
经济发展
农业
斯波义信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
经济发展
农业
宋代人口增长很快,到北宋末年达到1.2亿左右, 是唐朝的1.5-2倍。 北宋的垦田至少在700-750万顷之间,比唐朝高 出300万顷以上。 宋代的一般亩产量为2石,某些发达地区如两浙 路的亩产达5、6石或6、7石,已经接近明清时期 这一地区的亩产量。
经济发展
手工业
北宋活字版
经济发展
商业
市场的发展形成城市、镇市、草市(墟市)三 级金字塔型结构。城市中坊、市界限已完全打 破,面街之处皆可开店,大城市夜有夜市,凌 晨有“鬼市”。
手工业和商业
陶瓷业
唐朝制瓷业从制陶业中分 离出来,分为青瓷、白瓷, 名窑众多。
经济发展
手工业
汝窑粉青釉洗、青釉盘
汝窑
•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 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至今 没有发现。为“五大名窑”之首。 • 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 珍贵。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 其釉色。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 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 芝麻细小挣针”。

两宋时期的经济、社会与

两宋时期的经济、社会与
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明月夜,短松冈。
瓷器有花纹,始于宋。 瓷器有花纹,始于宋。
手工业发达
定窑孩儿枕
手工业发达
汝窑粉青釉洗、青釉盘 汝窑粉青釉洗、青釉盘
手工业发达
哥窑五足洗、 哥窑五足洗、弦纹瓶
手工业发达
官窑花瓣式洗
手工业发达
钧窑月白釉紫斑莲花式碗、 钧窑月白釉紫斑莲花式碗、尊
手工业发达
商业与货币流通兴盛
商业与货币流通兴盛
参考书目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
农作物的推广和交流
宋以后, 宋以后,中国东南闽岭 各地种棉者渐多, 各地种棉者渐多,开始 种植由海外引进的占城 稻以及由西北引进的西 茶树、 瓜。茶树、甘蔗等经济 作物的种植都有进一步 发展,在某些地区( 发展,在某些地区(如 洞庭湖区) 洞庭湖区)出现了比较 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 专业户” 的“专业户”,这对传 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 突破。 突破。 宋代谷物移植图
租佃契约关系的发展
• “不立田制”“不抑兼并” • 石介《徂徕先生全集》卷八:“乡墅有不 占田之民,借人之牛,受人之土,庸而耕 者,谓之客户。” • 《元丰九域志》记载:客户占全国总户数 的比例达35%,个别地区达到50%。 • 经界法:绍兴十二年,左司员外郎李椿年 创行。
手工业发达
制瓷业

历史初中教案:两宋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历史初中教案:两宋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历史初中教案:两宋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两宋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一、两宋时期的经济1.1 开发河流与灌溉系统的改善在两宋时期,中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河流的开发和灌溉系统的改善。

通过修筑堤坝和水闸,两宋时期成功引导水流,解决了农田的水灾问题,提高了水利效能。

另外,两宋时期还修筑了一系列排灌工程,如茶陵川、诸暨十里洁水渠等,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的生产力。

1.2 扩大对外贸易与市场经济的兴起两宋时期的经济与国际贸易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中国与亚洲、中东以及欧洲等地的贸易逐渐扩大,外来商品和技术进入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优质产品也远销海外,与欧洲、阿拉伯世界和东南亚等国家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这种对外贸易的繁荣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兴起,种植、手工业和商业等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3 便捷的交通运输和商业繁荣两宋时期的交通运输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运河和陆上交通网络日益完善。

大运河成为重要的水路交通干线,运载了大量商品,促进了商品交换和贸易发展。

同时,陆上交通的改进也为商品流动提供了便利。

商业繁荣带动了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形成了城市经济和乡村经济的结合。

二、两宋时期的政治2.1 宋朝政治制度的改革在两宋时期,政治制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推动了政府制度的改革,以平衡财政、加强军事、提高官员素质和增加民生福祉为目标。

这一改革包括推行均输法、青苗法、保甲法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以促进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而南宋时期,政治改革的重点则在于加强君权,强化官僚体系,并通过一系列法律规范来保护人民的权益。

2.2 考试制度的兴起与文官集团的形成两宋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兴起,成为士人获取官职和地位的重要途径。

科举制度在两宋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考试科目的设置更加规范,考试内容也更加注重文学和理论知识的考核。

通过科举制度,文官集团形成,他们在政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政治、教育以及文化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种植及产量
《宋史》卷一百七十三,《食货》上一: (大中祥符四年(1011))帝以江、淮、两浙稍 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 路为种,择民田高仰者莳之,盖早稻也。内出种法, 命转运使揭榜示民。后又种于玉宸殿,帝与近臣同观; 毕刈,又遣内侍持于朝堂示百官。稻比中国者,穗长 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
制瓷业 定窑 汝窑 官窑 哥窑 钧窑 河北 · 定州 河南 · 汝州 河南 · 汴京 浙江 · 越州 河南 · 禹州 白瓷 青瓷 体薄色青 青瓷 红、紫瓷
瓷器有花纹,始于宋。 。
景德镇之兴起原因 一为自然环境,蕴藏优良陶土。 二为宋室南渡,旧名窑之瓷器不能获得,景德镇凭 借自然优势获得大发展,仿制各地名瓷,逐渐成为 制瓷业集大成之地。元以后,宫廷所需瓷器,都由 景德镇制造。
宋 铁 镢 头
农作物的推广和交流 宋以后,中国东南闽岭 各地种棉者渐多,开始 种植由海外引进的占城 稻以及由西北引进的西 瓜。茶树、甘蔗等经济 作物的种植都有进一步 发展,在某些地区(如 洞庭湖区)出现了比较 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 的“专业户”,这对传 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 突破。
宋代谷物移植图
2、手工业
市场的发展形成城市、镇市、草市(墟市)三级金字塔 型结构。城市中坊、市界限已完全打破,面街之处皆可 开店,大城市夜有夜市,凌晨有“鬼市”。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卖生鱼则用浅抱桶,以柳叶间串清水中浸,或循街出 卖”。 “又东十字大街……茶坊,每日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 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果木集于朱雀门外及州桥之西,谓之果子行,纸画儿 亦在彼处行贩”。
定窑孩儿枕
汝窑粉青釉洗、青釉盘
哥窑五足洗、弦纹瓶
官窑花瓣式洗
钧窑月白釉紫斑莲花式碗、尊
白 釉 刻 花 瓶 像 音 观 彩

景 德 镇 瓷 器
印刷术 唐朝已经出现雕版印刷,其扩于 五代、精于宋。北宋庆历中,毕 昇发明胶泥活字板。至元代,出 现木刻活字板,入明以后,又有 铜制活字板。杭州、成都、福建、 汴梁成为四大印书中心,印刷术 的发展对文化普及起到极其重要 的作用。
北宋王居正画《纺车图》(局部)
宋代《蚕纺图》(局部)
南宋黄昇墓出土 窄袖女夹衫与直裙
沈 子 蕃 蕃 缂 丝 花 鸟 图 图 水 山 丝 缂 子 沈
造纸业
苏易简:《文房四谱》卷四《纸谱》: 黟、歙间多良纸,有凝霜、澄心之号。 复有长者,可五十尺为一幅。葢歙民数 日理其禇,然后于长船中以浸之,数十 夫举抄以抄之,傍一夫以鼓而节之,于 是以大熏笼周而焙之,不上于墙壁也。 由是自首至尾,匀薄如一。 蜀中多以麻为纸,有玉屑、屑骨之号。 江、浙间多以嫩竹为纸。北土以桑皮为 纸。剡溪以藤为纸。海人以苔为纸。浙 人以麦茎、稻杆为之者脆薄焉,以麦膏、 油藤纸为之者尤佳。
南宋“会子”铜版及拓片
金交钞
二、文化高度繁荣
宋代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之内达 于顶峰,不但超越了前代,也为其后的元明之 所不能及。 ——邓广铭
1、宋学与理学
先 北 生 京 ( 大 一 学 九 ○ 八 系 教 — 一 九 九 九 广 邓 授 铭 史 历
北宋一代的儒学家们,…思考方法 及其所钻研的课题,都已与由汉到 唐的儒生们大不相同。他们所具有 的共同特点是:1.都力图突破前代 儒家们寻掌摘句的学风,向义理的 纵深处进行探索;2.都怀有经世致 的 。 理学是 宋学 生 的一 。…理学家 是 学的 一 ,…是 学 深 的一 。 宋学
清 明 上 河 图 端 择

张 择 端 河 图 上 明

李嵩 货郎图
对外贸易
宋朝的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宋初即于广州、杭 州、明州各设市舶司,以后又设于泉州、温州、江阴、 密州等地,其工作包括对外商的接待、抽税、管理, 同时对本国出海船只亦进行检查征税。为增加税入, 曾采取一系列办法主动招徕外商。英宗时市舶收入年 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大抵外贸输出以 丝绸、瓷器为大宗,输入者有珠宝、药材、香料等等。
广东省阳江海域的宋代商船,约30米长、10米宽,是目前发 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小规模试掘后打捞出文物4000余件, 而根据探测情况估计,整船文物可能达到6万至8万件。文物 界专家认为,其价值和影响力将不亚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
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 ——交子
宋朝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 这意味着宋朝开始了由“现币交 易”转入“信用交易”之过渡时 期。 白银在宋朝的使用也比较广泛, 通常铸为银锭流通。宋对辽、金 之岁币,均以银计。
6、绘画
北宋的李成、范宽、郭熙、米芾和米友仁父子,以及南宋的李唐、马远、夏 珪等人,都是闻名于史的画家。 北宋中期的李公麟,初以画马得名,后来他把主要精力用在画宗教画和人物 故事画方面,而尤以后者最为杰出。他是北宋最卓越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南宋一代的人物画家,最著名的有李嵩、刘松年等人。
南部利用土地范围之推广 与水争田 :围(圩)田、 沙田等 变山为田:梯田 “百级山田带雨耕,驱牛扶 耒半空行。”
王祯:《农书》卷十一《田制》: 梯田,谓梯山为田也。夫山多地少之处,除磊石及峭壁例同 不毛,其余所在土山,下自横麓,上至危巅,一体之间,裁 作重磴,即可种艺。如土石相半,则必迭石相次,包土成田。 又有山势峻极,不可展足,播殖之际,人则伛偻,蚁沿而上, 耨土而种,蹑坎而耘。此山田不等,自下登陟,俱若梯磴, 故总曰梯田。上有水源,则可种秔秫,如止陆种,亦宜粟麦。 盖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细民,必求垦佃,犹胜不稼。 其人力所致,雨露所养,不无稍获。然力田至此,未免艰食; 又复租税随之,良可悯也。
北 宋 文 学 家 苏 轼 像
两宋时期,中国文学的主流是新兴的词。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而盛 于两宋。在宋代,由于地主经济的进一 步发展,城市生活的更加繁华,不但宫 廷内设有“教坊”,在较大的城市中都 有 有 发展 地 宋词鞃的代 , 栒 ,有 , 唐 。 ,词在宋代文鞃 的
宋 代 女 词 人 李 清 照 像
北宋活字版
3、商业
墟市与庙市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三: 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 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 又蜀有痰市,而间日一集,如痰疟之一发,则其俗又以冷 热发歇为市喻。 方逢辰:《蛟峰文集》卷五,《芳润堂记》: 青溪之南,去邑三十里,曰云程, ……而南有墟市,富者商 者鸠焉,其水陆达杭、越,通衢、建,凡舟车日夜之所奔 走,皆夺吾山川芳润之实以去之者。
第五节 两宋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一、经济全面发展 二、文化高度繁荣
一、经济全面发展
李剑农 《宋元明经济史稿》
斯波义信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
1、农业
人口与垦田
宋代人口增长很快,到北宋末年达到1.2亿左右,是唐朝的 1.5-2倍。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 12世纪末,中国人口约达1亿,其中:金:大于4000万;宋: 约6000万。 北宋的垦田至少在700-750万顷之间,比唐朝高出300万顷 以上。 宋代的一般亩产量为2石,某些发达地区如两浙路的亩产达 5、6石或6、7石,已经接近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的亩产量。 这个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绝对领先地位。
5、戏曲
宋金时期,为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戏剧艺术也盛行起来。从1959年在山西 侯马金代董氏坟墓里发现的一座戏台模型看来,当时舞台设置已相当完备, 上边五个角色正在“作场”,末、旦、丑、净全有,神态逼真, 可以说 是相当成熟的舞台艺术。 在宋统治区域内流行的有傀儡戏、影戏和杂剧。 傀儡戏即木偶戏,种类很多。影戏最初是用纸剪成的,后来用皮(驴皮或 羊皮),所以也称皮影戏。 宋代的杂剧,继承了参军戏讽刺现实的精神,但情节比较复杂,角色也增 加到四五人以至七人之多。在南北宋之际,南方各地则流行着各种唱法的 地方戏,总称“南戏”,尤以浙江温州、海盐的南戏最为著名。南戏原是 由顺口可歌的村坊小曲发展起来的,没有严密的宫调。 映 的 戏 剧 表 眼 演 药 场 面 》 反 图 卖 《 代 宋
的词的 。
4、话本小说
早在唐代就出现了“说话”和“市人小说”,到了宋代,随着城市的 日趋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娱乐生活需求的“说话”成为当时重要 的文学形式之一。宋时的“话”是故事的意思,“说话”就是讲故事, 说话的底本就叫“ 话本”。说话的内容,有说经、讲史、小说,其中 以小说最受欢迎。宋代话本流传至今的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三国志平话》、《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以及《京本通 俗小说》等。话本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重大的影响,元明以来的一些 章回小说很多就是在宋代话本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的。 开 《 封 清 街 明 头 上 说 河 书 图 场 》 面 中 的 元 刻 本 《 三 国 志 平 话 》 书 页
《朱子语类》 《四书集注》 朱熹将儒家经典之《论语》、 《孟子》、《大学》、《中 愦》四 书》 之 、 经之 洞 书 院 《四书集注》 《四 学 鹿 白
陈来 论宋明理学的特点: ●以不同方式为发源于先秦的儒家思想提供了宇宙论、本 体论的论证。 ●以儒家的圣人为理想人格,以实现圣人的精神境界为人 生的终极目的。 ●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为根本道德原理,以不同方式论证 儒家的道德原理具有内在的基础,以存天理、去人欲为道 德实践的基本原则。 ●为了实现人的精神的全面发展,而提出并实践各种“为 学功夫”、即具体的修养方法。这些方法的条目主要来自 《四书》及早期道学的讨论,而特别集中于心性的功夫。
河南伊川二程祠庙
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
古 代 画 像 朱 熹 著 书 图
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 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 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 三人堪与伦比。孔子集前古学术思 想之大成,开创儒学,成为中国文 化 , 中 儒学之 集 集孔子 大成。 —— 。 光。朱子 学之大成, 下学术思想之 学之 ,
灌溉工具及其他农具的改进和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