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史 第五章 两宋时期的金融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金融史

中国金融史

公元前118年(武帝元狩五年),铸造五铢钱,每枚重5铢,钱面铸“五铢”二字, 周边有轮廓。公元前113年(武帝元鼎四年),汉武帝对钱币制度进行整顿,采取两 条措施:一是统一铸币权,五铢钱由中央政府的上林三官负责铸造,禁止各郡国 铸钱,此前郡国所铸之钱一律销毁,并将铜材运交上林三官;二是全国统一使用 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非三官钱不许使用。 3、评价 汉武帝改革钱币制度,推行五铢钱,是继秦始皇统一货币后中国货币史上又 一件大事。这次钱币改革为中国古代货币开辟了一个新阶段,创造了一个适合社 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钱币体制。五铢钱继承了半两钱的形式,其重量又经过数十年 的探索才确立,适宜使用,便于流通,是最为理想的封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的 媒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直到唐初,700余年时间而不衰,成为 中国主要的货币。这次钱币改革确立了中央政府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禁止私 铸,这有利于货币的统一和币值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也有利于 安定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五)唐高祖改革币制 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唐高祖对钱币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废除五铢钱,铸 通宝钱。通宝钱仿五铢钱,每枚重2铢4 纍,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 ,成色以铜为主,掺以锡和白镴,钱面铸“开元通宝”4字,钱文用隶书。自此 ,在中国历史上行用了数百年的铢两货币被废除,进入通宝钱阶段。
布币:是由农耕工具演变而来,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的农耕地带。布币的基 本形状如铲,在此基础上变化多端,按具体形状又分若干种。它的演变大体可分 为三个阶段:即原始布、空首布和平首布。 平首布一般都有文字,多数的文字是地名,以表明出处,但也标明重量的, 如“一两”、“十二朱”、“朱”、“两”都是货币单位,可谓最早的铢两货币 。 刀币起源于渔猎地区和手工业地区,是由实用的刀演化而来,基本形状如今 日之大刀。 环钱大概是由纺轮演变而来,圆形、中心有孔。孔又有圆形和方形,故有圆 形圆孔和圆形方孔的区别,内外边缘又有有轮廓和无轮廓两种。环钱多数都有文 字,或标地名,或标重量和单位。环钱是铜钱的原型。 蚁鼻钱专指楚国的铜贝,又称为“鬼脸钱”。 2、黄金、郢爰 战国时,黄金被大量使用,开始发挥货币的某些职能。此时黄金作为货币, 还是称量货币,按重量行使,它有两个单位,一个是斤,一斤合16两;另一个是 镒,一镒合20两。 郢爰是楚国的货币。

中国金融史(整理版).

中国金融史(整理版).

中国金融史(整理版).中国金融史第一章原始到春秋战国中国最早的货币产生于何时?(或什么朝代?)夏朝产生中国最早的货币—贝币中国最早出现、使用得最普遍和最长久的原始货币是天然的海贝,贝币产生于夏朝(公元前21~公元前16世纪)。

是不是所有贝壳都能成为货币呢?作为货币的贝壳要求色泽鲜艳美丽,长相匀称,叫做齿贝,学名“货贝”。

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背面隆起部位,全被磨掉,露出孔洞,方便穿绳携带。

古代以五贝穿为一串,两串系在一起,称之为“朋”。

所以文言文的“朋”指货币单位或货币本身。

“朋”也就成了贝币的计算单位。

问题:每朋多少贝?一朋=10贝为何贝壳会成为使用最普遍、最长久的原始货币?货币经济理论认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之一或全部:价值较高而且稳定;易于分割;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供给充足。

贝壳成为使用最普遍、最长久的原始货币原因:原始社会贝壳是最珍贵的物质,它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就像今天的金银项链。

由于它大小适中,便于携带,便于计数等特点,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贝作为交换的媒介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所以与财富有关的中国文字,大都带有“贝”字旁,从文字结构上看,也可以证明货贝是我国最古老的钱币。

而且是使用最普遍、最长久(夏朝---春秋)原始货币。

商晚期,出现青铜铸币,是我国金属货币的开始西周钱币:仍以贝币为主,还有称量货币-----铜和黄金。

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铸币: 出现大量铜铸币。

由于政治上的诸侯割据和经济上发展的不平衡,各地的铜铸币在形态和币制单位有很大差异,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蚁鼻钱(楚铜币)、环钱第一种是布币(韩、赵、魏等国使用)布币由铲形农具发展而来,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的农耕地带,布币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的空首布和后来的平首布。

空首布:首空,可纳柄,原始而厚重,大小不等,多数在30克以内。

中国金融史绪论PPT课件( 39页)

中国金融史绪论PPT课件( 39页)

四、中国古代金融的特点: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特点: 1.连续性:上下五千年,经久不衰,硕果仅存。 2.圆形方孔钱:便于携带,不易磨损,有利于清算,至少2000年历史。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时期的交子,产生的经济与技术原因。 4.中央垄断造币权: 机构设置上:财政机构大都监管金融 货币政策的推行:政府独揽造币权,造成恶钱劣币充斥,通货贬值。 货币与财政的关系:“钱荒”与“银荒”即通货紧缩,铸钱速度跟不上
• 以信用合同为凭据,收息合乎官定标准,知情人可从旁作 证,民间赊贷要依法计息。
• 唐代的信用制度:南北朝时期,寺院成为放贷经营场所。
• 宋代的信用制度:对履约主体作出明确规定;债的履行, 对标的物的数量与质量都提出要求。履约期限的计算,作 出明确规定。债务的逾期有处罚规定;平等行使真实意愿 的权利。
课时安排:
• 第一章:第1周
第七章:第7周
• 第二章:第2周
第八章:第8周
• 第三章:第3周
第九章:第9周
• 第四章:第 4周
第十章:第11周
• 第五章: 第5周
第十一章:第12周
• 第六章: 第6周
第十二章:第13周
• 第十三、四章:第14周 第十五、六章:第15周
• 第10周放假,第7周半期考试,

6、人性本善,纯如清溪流水凝露莹烁。欲望与情绪如风沙袭扰,把原本如天空旷蔚蓝的心蒙蔽。但我知道,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不管乌云密布还是阴淤苍茫,但依然有一道彩虹,亮丽于心中某处。

7、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只要你不颓废,不消极,一直悄悄酝酿着乐观,培养着豁达,坚持着善良,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
古代的货币进入了早期的发展

第五章两宋时期的金融

第五章两宋时期的金融

南宋银铤“修义巷·赵八郎造·京 销锭银”
第五章两宋时期的金融
宋代白银大量流通的原因
☆宋代商业发展内生的货币需求增加,而黄 金、铜材不足制约了货币的供给,布帛等 实物以及铁等贱金属不能满足大规模商品 交换对高价值单位的货币需求,而白银作 为币材的优点逐渐显现。
第五章两宋时期的金融
☆宋代的白银产量增多,为通行白银提供了 条件。
◎北宋前中期出现较为严重的“钱荒”,也为 纸币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第五章两宋时期的金融
◎北宋初期的四川是铁钱专用区,商民以车辆 装载铁钱进行大额交易殊感不便;四川当 时的造纸业和印刷业发达,具有印制纸质 货币的独特条件。所以纸币首先产生于四 川。
◎宋代商品流通的扩展需要较多的货币,而政 府又限制铜铁钱外流以免被敌国熔铸成兵 器,这也是纸币产生的原因。
第五章两宋时期的金融
◎唐代的飞钱以及唐末至宋初的便换,
是在异地间划拨款项的汇票,具有异 地兑现的功能,对北宋交子的产生有 影响。《宋史.食货志》说:“会子交 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
●两宋时期货币制度的特点
◆宋代币材的种类较多。铜、铁、金、银、纸 都在不同程度上充当货币。绢帛等实物丧 失货币性并退出流通。铜铁钱币、纸钞、 金银锭并行的货币制度取代钱帛并行的货 币制度,这是宋代货币制度的特点之一。
第五章两宋时期的金融
▼两宋的货币制度,仍以钱币为主, 其中北宋以铜钱为主,南宋则以铁 钱为主;绢帛等实物货币退出流通, 而白银的货币地位大为提高。
崇宁重宝始铸于北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 (1102-1100年)
第五章两宋时期的金融
大观通宝折十铜钱(左)、铁钱(右)铸于 宋徽宗大观年间(公元1107-1110年)
第五章两宋时期的金融

中国金融史

中国金融史

总目录第一部分:古代金融第二部分: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统治时期的金融第三部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金融第四部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金融第五部分:抗日战争时期的金融第六部分:官僚资本的极度扩张及其崩溃第七部分:新民主主义金融第八部分:新中国的金融第一至四章古代金融一、古代货币(一)古代货币的起源中国使用货币的历史非常悠久,传说在四五千年以前甚至更早货币就兴起了。

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说:“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所以来久远,自高辛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

”班固《汉书·食货志》也记载。

“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利通有无者也……兴自神农之世。

”《初学记》载:“黄帝采首山之铜,始铸为刀。

”等等。

类似的记载很多,说法不一,但都大体属石器时代,那时候是不可能产生货币的,因为还没有产生货币的条件。

1、古代货币形成的条件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产生的,它的出现是以商品交换的发展为前提的。

(1)社会大分工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铜器的使用,到了商代,我国社会已完成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商业有了显著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手工业内部又分成许多门类,各门类又分成许多专业,各专业内部又有很细的分工。

这种细致的分工,必然引起广泛的交换活动,促进商品交换的发展。

(2)商品交换的发展,促使古代货币的产生。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交换的便利,必然要求有一种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在漫长的商品交换过程中,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到一种商品上,这种商品就是货币。

(2)商品交换的发展,促使古代货币的产生。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交换的便利,必然要求有一种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在漫长的商品交换过程中,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到一种商品上,这种商品就是货币。

2、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起源于商朝的贝币。

贝壳充当货币,有以下优点:(1)它有光泽,有光花纹,当时是名贵的装饰品;(2)有天然的单位,便于计数;(3)坚固耐用,不易磨损;(4)便于携带。

专题一:中国金融史PPT

专题一:中国金融史PPT

二、秦至隋朝的信用
典执:南北朝时期开始的专营放款的金融机构。 由于南北朝时期佛教事业十分兴盛,寺庙成为财 富集中的重要场所,于是由寺庙经营、办理抵押 放款和质押放款。 公廨钱:隋朝时,国家重归统一,商业发达,信 用事业更加兴盛。放款除私人以外,还有政府机 关。政府放款是在各府县拨付一些钱,叫公廨钱, 可用于放贷取利,也可经营别的事业,收益作为 政府收入以供开支。公廨钱收息的办法,是以营 利为目的,不同于汉代的政府信用。
中国金融史学科内容框架
中国历史 中国经济历史
中国金融史
货 币 史
货 币 制 度
社 和会 信信 用用 机制 构度
其管 制理 度体 变制 迁及
货币发展演变史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贝币 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刀币、环钱、蚁鼻钱 秦朝的半两钱 汉武帝推出了五铢钱 唐高祖铸造通宝钱 宋朝的交子 明朝开始确立白银的货币地位 清朝不完整的平行本位货币 清末民国初年的银币 国民政府的法币、金圆券、银元券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人民币。
(二)信用和信用机构
先秦的信用主要是借贷。 春秋战国时代借贷已经盛行,孟尝君靠放债取息 以“豢养三千食客”。 汉代出现了借贷职业者——子钱家。汉代时期还 出现了政府信用——救济性贷款。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典质。 唐朝信用关系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汇兑和金银铺的 出现。明清开始出现了典当、钱庄、票号。 清末开始出现了近代银行。
交子:在公元1000年左右,成都16家商户制作纸 币代替铁钱流通、交易,称为交子,交子可以随 时在发行商号兑换现钱,私人发行的交子称为私 交子,政府发行的交子称为公交子。由政府发行 的交子每三年一届,届满收回旧交子,发行新交 子。每届发行用铁钱充做发行准备,规定最高发 行限额。交子后又被称为钱引、关子。 称提之术:南宋会子贬值时,政府为维持其信用, 用金、银、出卖盐引、茶引、度牒、官诰等市场 通行的证券回笼会有这一系列纸币发行和流通的 管理办法。

中国金融发展史-34页PPT资料

中国金融发展史-34页PPT资料
• 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将铜元的 铸造权收归中央,定铜元为2分、1分、5厘、1 厘4种,这是企图将铜元作为银元的铺币,令 1905年设立于天津的户部造币总厂铸铜元。第 二年,清王朝被推翻,铜元陷入紊乱局面。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导学中心经管导学部 南旭光 版权所有© 2019-03© 2006-03
的成色是以纯银成色1000/1000作为标准, 但实际上流通的宝银达不到这个标准,因 而就按纯银的成色加以折算,即按其成色 核定含银多少。全国统一的、公认的标准 有:纯银、足银、纹银、标准银。 • 3、实银的称量 • 银两按重量计值,属称量货币。宝银的重 量标准是“平”。全国主要的平有:库平、 关平、漕平、市平4种。库平是政府征税使 用的标准,关平是海关使用的平,漕平是 征收漕银折色使用的平,市平是各地市场 使用的平。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导学中心经管导学部 南旭光 版权所有© 2019-03© 2006-03
• (二)虚银两 • 虚银是实虚的价值符号,是用于计算
的单位,在账务处理上具有重要意义。 虚银也有重量和成色(假设的),一 锭实银要存入金融机构,先要根据所 在地的实银标准推算了其升水或贴水, 然后按照当地使用的虚银标准计算其 应记的数额才能入账。全国有影响的 虚银有:上海的九八规元、天津的行 化银、汉口洋例等。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导学中心经管导学部 南旭光 版权所有© 2019-03© 2006-03
自铸银元
• 一方面,银两制度的落后性造成流通不便。另一方面, 经咸丰至光绪初年,外国银元大量流入,对中国金融 危害甚大,清政府对此不能再行漠视。1887年(光 绪十三年),时任准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省设厂试 铸银元。1889年开始铸造第一批银元,翌年流通于 市。这是近代中国正式铸造银元的开端。这种银元称 光绪元宝,正面有“光绪元宝”的汉满文字,上方铸 有“广东省造”字样,下方铸有“库平七钱二分”的 重量标准,背面铸有龙纹图案,故俗称“龙洋”。这 种银元含银9成,清政府下令作为中国的法币。

中国金融史 第五章 两宋时期的金融

中国金融史 第五章 两宋时期的金融

第一节 两宋时期的货币
北宋(960-1127年),后周+陈桥兵变+先南后北+ 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靖康之耻 南宋(1127-1279年),绍兴和议+联蒙灭金+崖山海战 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 货币总体情况: 以钱为主,铜钱大量出现在流通领域;
产生纸币交子和会子;
白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绢帛逐渐丧失货币职能,退回日用品地位。
续发展,市场需要纸币代替铸币。 (2)四川地区主要使用铁钱,体积大、分量重,购买力 小,贸易极为不便。 (3)历史借鉴:四川悠久的信用事业。 最早采用兑换券,信用事业发展较好。 (4)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 楮纸坚韧耐久、细白光滑,是最佳用纸。
(5)四川雕版印刷业很发达
蜀刻雕版多用梨木,纹细质优,便于长期保存,印刷 出的交子朱墨间错,有屋木人物、隐秘题号,难于仿造。
2.白银:初步实现货币化
历史过程
(1)晚唐至北宋中叶,白银岁不是货币,但已逐步具 备货币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前提条件(商品流通); (2)宋神宗时,白银货币化启动,具有价值尺度和流 通手段; (3)南宋孝宗时,交换价值比较稳定地附着在白银上, 初步实现货币化。但主要在远距离贸易和批发贸易中流 通,未在城乡各地普遍使用;开始突破政权界限,超越 南宋政权辖区,在金统治在的北中国展开。
交子在四川境内流通近80年,是中
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是中
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 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 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
(二)南宋纸币:关子+会子
1.最初发行关子 (1)最初为汇票性质,近似飞钱,南宋 成为流通纸币。 (2)分为下列几种: 现钱关子:专门兑换现钱,不能兑换茶盐 铜钱关子:一贯合现钱770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6
▪ 3.宋真宗-赵恒
▪ 设江州、建州钱监,四个著名钱监:+饶州、池州
▪ 咸平年间每年铸造135万贯铜钱;景德年间达180余万贯。
▪ 1005年,与辽订立和约,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 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
▪ 4.宋仁宗-赵祯:经济繁荣,科学技术、文化得到很大发展
▪ 在位中期爆发第一次“宋夏战争”,军费骤增,三年交战, 1044年签订“庆历和议“也称“宋夏和议”。西夏元昊 向北宋称臣,但北宋每年给西夏岁币绢15万匹、7万两银 和3万斤茶叶。
种,往往还有折三、折五与当十钱。 ▪ 4.钱名种类繁多:盛行年号钱,每改一次年号铸一种钱。 ▪ 北宋以铜钱、小平钱为主,南宋以铁钱、折二钱为主。
ppt课件
4
▪ (一)铜钱、铁钱
▪ 宋代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但由于小生产方式作为 其基础,因而市场交易具有细碎性的特点。单位价 值较小的铜钱则能够适应小商品生产,决定着铜钱 是宋代主要的货币。
▪ 白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 绢帛逐渐丧失货币职能,退回日用品地位。
ppt课件
3
▪ 一、宋代的金属货币流通
▪ 宋代钱币的特点 ▪ 1.币材种类多:铜钱、铁钱、纸币 ▪ 2.流通具有地方性
(1)北宋:十三路专用铜钱;各别路专用铁钱;陕府西 路、河东路铜铁兼用。
(2)南宋:东南用铜钱;四川用铁钱(各地都用纸币) ▪ 3.钱币分大小,铜铁钱比价不固定:有小平钱和折二钱两
——黄金在宋代没有实现货币化,并非真正货币。
▪ 原因:不具备转化为货币的条件
▪ (1)黄金比白银稀少,生产成本更高,而唐宋时期的交 换尚不足以维持相当规模的黄金专业化生产;
▪ (2)黄金自身单位价值含量大,与普通商品乃至白银的 比价过高,难以适应交换需要,无法与商品世界的抽象价 值形成稳定的通约关系;
▪ 1.宋太祖-赵匡胤:宋元通宝
▪ (第一种钱,不是年号钱)
ppt课件
5
▪ 2.宋太宗-赵匡义:重视铸造货币
▪ 太平兴国年间:太平通宝(宋朝年号钱的开端,四川、福建 等地铸铁钱)
▪ 淳化五年:淳化元宝(也有铁钱,分大小两种,大钱当十钱)
▪ 至道年间:设池州钱监,铸至道元宝,钱监增加,铸造钱币 数量增多
▪ (3)五代以来各地货币不统一,只有银、绢不 分地区、通行全国。
ppt课件
14
▪ 3.金银钱
▪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使用金银钱最多的朝代; ▪ 分为两类:一类形制、钱文和铜钱基本一致,
但质地是金银;一类是厌胜钱。 ▪ 宋代金银前主要掌握在宫廷富贵人家手中,多
中国金融史
主讲:范晓婷 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ppt课件
1
第五章 两宋时期的金融
▪ 第一节 两宋时期的货币 一、宋代的金属货币流通(贱金属+贵金属) 二、宋代的纸币(交子+会子)
▪ 第二节 两宋时期的信用 一、高利贷资本的活跃及其作用 二、存款、兑换与汇兑业务 三、商业信用
▪ 第三节 两宋时期的金融理论 一、货币的本质、职能与铸币理论 二、纸币理论 三、围绕官营借贷的争论
▪ 增设多处钱监,基本分布在全宋境内,至元丰年间,每 年铸铜钱506万贯,铁钱88万贯,合计600万贯,是宋 代铸币最高记录。
▪ 6.宋哲宗:货币铸造发行逐渐衰落,钱监与铸 钱数量减少
▪ 7.宋徽宋:钱法屡变,空前混乱
ppt课件
9
钱荒问题
▪ 北宋
1.铜钱数量无法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2.铜钱大量囤积在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和大 高利贷者手中;
ppt课件
13
▪ 白银货币化发展原因
▪ (1)白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价值较 小的铜钱难以满足市场需要,需要价值更大且 便于携带的贵金属来弥补铜钱不足。白银比铜 钱价值大,又比黄金小,特别适合市场发展需 求。
▪ (2)宋需每年向临近民族契丹、女真、蒙古等 民族交纳岁币,以银代钱。这些民族与西域有 贸易关系,而西域通行白银。
▪ (3)总量有限,且不便于分割。
ppt课件
12
▪ 2.白银:初步实现货币化
▪ 历史过程
▪ (1)晚唐至北宋中叶,白银岁不是货币,但已逐步具 备货币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前提条件(商品流通);
▪ (2)宋神宗时,白银货币化启动,具有价值尺度和流 通手段;
▪ (3)南宋孝宗时,交换价值比较稳定地附着在白银上, 初步实现货币化。但主要在远距离贸易和批发贸易中流 通,未在城乡各地普遍使用;开始突破政权界限,超越 南宋政权辖区,在金统治在的北中国展开。
铜钱供需矛盾:市场铜钱需求量大&铜钱退出市场
市场铜钱需求量大:商品经济发展+零细交易需要铜钱+ 货币政策要求在赋税征收方面长期实行钱会中半政策;
铜钱退出市场:纸币驱逐铜钱退出流通领域+铜钱铸造量
减。
ppt课件
11
▪ (二)金银和金银钱
▪ 1.黄金:与唐代相比有所发展,但并不显著。
▪ 支付手段显著,用于赏赐、政府开支、赋税交纳、贿赂等 等;贮藏手段;偶尔作为价值尺度;但不具备流通手段。
ppt课件
2
第一节 两宋时期的货币
▪ 北宋(960-1127年),后周+陈桥兵变+先南后北+
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靖康之耻
▪ 南宋(1127-1279年),绍兴和议+联蒙灭金+崖山海战
▪ 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
▪ 货币总体情况:
▪ 以钱为主,铜钱大量出现在流通领域;
▪ 产生纸币交子和会子;
▪ 政府在陕西、河东大量铸造、发行小铁钱、当十大铁钱、
当十大铜钱;令内地铸造铜钱铁钱运输到陕西以解决军费
问题,引起盗铸盛行、币p制pt课混件乱、物价飞涨。
7
ppt课件
8
▪ 5.宋神宗-赵顼:钱币铸造达到鼎盛
▪ 实行新货币政策,放宽铜禁、钱禁,允许私造铜器和携 带铜钱出境;大力开发金属矿产,发展铸钱业。
3.销毁铜钱、改铸铜器;
4.大量外流,流向辽、西夏、金,从海路运往朝 鲜、日本、东南亚。
▪ 小农深受钱荒之害
▪ 货币流通受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影响
▪ 收获季节,短时间内大量商品涌向市场,货币市场需求量
大且集中,容易造成农产品出售困难、物价低廉,出现钱
重物轻,产生钱荒的感觉pp。t课件
10
▪ 南宋
1.铜钱数量无法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2.南宋初年货币流通,铜钱含铜量实值远超面值, 销毁铜钱改造铜器现象普遍; 3.铜钱、铜器外流南海诸国、金; 4.矿冶生产日趋衰落,铜钱铸造量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