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人物画

合集下载

北宋人物画的特点都有哪些

北宋人物画的特点都有哪些

北宋人物画的特点都有哪些宋代的绘画是继唐代以后,中国绘画史上的又一座艺术高峰。

绘画的画体、画风的多姿多彩,也是前所未有的。

下面是小编细心收集的北宋人物画的特点都有哪些,期望能对你有所挂念。

北宋人物画的特点:北宋人物画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宗教绘画、人物肖像画、人物故事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上,武宗元、张择端都是人物画家中的卓越人物。

北宋与南宋人物画的差异:一、道释人物画1、北宋的道释人物画⑴、北宋的道释人物画在创作方面较为活跃,但大多为统治阶级辅佐政教服务。

在五代十国时,因后周“灭佛”,为此废除了大批寺院。

但佛教在吴越、南唐、后蜀等南方诸国仍很流行,所以,佛教艺术的水平仍有所保持。

北宋初期,宋太祖和宋太宗也都很崇尚宗教,尤其对道教更为崇信,所以在道释画的创作上开头增多,但也大多为统治阶级辅佐政教服务。

据史书记载,宋太宗赵匡义登基时,为了安静百姓的谈论,加强集权统治,就曾命令宦官王继恩授意道士张守真编造“翊圣将军”降显的神话,来证明自己是军权神授。

⑵、北宋的道释人物画虽多以寺庙壁画的形式消灭,但开头消灭世俗化的倾向,带有肯定的观赏性。

随着对宗教信奉的恢复,北宋的寺庙也开头增多。

因此寺观壁画以及宗教化的大量需求促进了道释画的进展。

在北宋时期的宗教壁画中以开封的大相国寺和玉清昭应宫规模最为宏伟。

大相国寺是汴梁最有名的寺庙,遗存的佛像壁画有各名家创作的《阿育王变相》、《大降魔变》、《宝志化十二面观音像》、《炽盛光佛降九曜鬼百戏》、《佛降鬼子母揭盂》……这些壁画的内容大多是斗法、降魔、乐部马队、百戏等吵闹场面,是以借戏剧化的情节来吸引人们,从今中不难看出此时的作品已开头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⑶、在北宋时期,在画风上仍沿袭前代吴道子的画风。

在绘画技法上,多运用单线勾画的白描法来描绘。

宋代的画家人数众多,层出不穷,但是要说到北宋的道释人物画家就要首推武宗元。

他的传世作品《朝元仙仗图》就是一幅道教壁画的白描样稿,全卷共画有八十七个神仙,描绘的是五方帝君中的三位帝君带领仙伯、神将、女仙和仪仗去朝觐元始天尊的情形。

宋代画家李唐

宋代画家李唐

宋代画家李唐李唐(约1066一约1150)字晞古,河南人,乃南宋画院"四大家"之一,宋徽宗时就已是画院待诏。

后因战乱被俘,遂又潜逃南渡,历尽颠沛流离之苦,一度落泊于南宋都城临安,靠卖画度日。

后被高宗赵构重用,仍任朝廷画院旧职。

李唐的山水、人物、走兽皆精,而山水最佳,创大斧劈皴法,所作长图大幛,气势宏伟,独步南宋画坛。

晚年代表作有《清溪渔隐图》等留世。

其人物画富李公麟遗韵,却性格刻画突显,且多绘文人高士形象,如《七贤过关图》、《采薇图》等。

史传他极擅画牛,但存世作品真伪难辨。

人物画的意义李唐是一个全能的画家,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精。

而他的人物画尤其出色。

现在存世的尚有《晋文公复国图》和《采薇图》等。

《晋文公复国图》是根据《春秋左氏传》鲁僖公二十三、二十四年(公元前637至前636)的传文意思画出来的。

这一段传文记的是晋公子重耳及于难,奔走于外,经历了狄、卫、齐、曹、宋、郑、楚、秦,历十九年,备受艰辛,最后回到晋国,夺得政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名称】宋李唐秋景山水【简介】绢本墨画山水图,2幅。

日本京都高桐院藏。

画是连环式,每一段都有树石、车马、房屋作配景,每一段都有赵构亲书的《左传》文字。

此图的箴规作用,一看便可明白,乃激发南宋君臣,不怕艰苦,不计荣辱,为复国而努力。

北宋末年,赵构经历的艰苦就颇类重耳。

此图从选题到取材、画面的取舍,都能体现出李唐的用心。

《采薇图》有款二行,于石壁上,曰:"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

"内容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伯夷列传》而画成的。

画面表现的是伯夷和叔齐隐于首阳山,"釆薇而食之",宁肯饿死,而不做周的降民,显示了伯夷、叔齐的气节。

画面不选伯夷、叔齐互相推让王位和"叩马而谏"阻武王伐纣的场面,而选夷、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的场面,正如宋杞的跋语谓:"意在箴规,表夷、齐不臣于周者,为南渡降臣发也。

宋代人物画

宋代人物画
宋 刘 宗《 古瑶 台 步 月 图 》 075
110 《 文 姬 归 汉 图 》
术宋 博佚 物名 馆 藏绢 本 设 色 纵
24.4 22.2 厘 米 美 国 波 士 顿 艺 厘 米 横
• 画中刻画人物颇见灵动,线条气脉贯通, 有笔不到而意到之妙。历来表现汉末蔡文 姬被匈奴人掳去,后由曹派人接回中原的 故事时,画面总被一种离愁别绪所笼罩, 此图却从文姬与丈夫的相互顾盼和微笑中, 体现出一种相濡以沫的亲情,虽然被掳的 悲愤和屈辱使文姬莫名难忘,但舔犊之情 胜过了一切。
宋 王 居 正 绢 本 设 色 纵 厘 米 横 厘 米 北 京 故 宫 博 物 院 藏
085 《 纺 车 图 》
26.1 69.2
• 王居正,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乳名 “憨哥”,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王拙 子,丹青有父风。工仕女,师法周昉,得 闲冶之态。此图绘怀抱婴儿哺乳的村妇, 身旁置放一架纺车,左手正摇纺轮。前面 一老媪,面向村妇,慈祥安宁。村妇身后 有一儿童,席地而坐,手中拿着杆,牵着 一只蟾蜍,活泼可爱。线条多用类似于周 文矩的“战笔”,生动和谐。
末段画市区繁荣街景这里酒楼店铺杂陈车马行人众多仕农工商僧道十医三教九流男女老少等神情姿态各异088十八学士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1741厘米横1103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十八学士指唐代李世民为秦王时于宫城西开文学馆罗致四方文士以杜如晦房玄龄陆德明等十八人分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讨论文献商略古今号为十八学士
076
• 此图原载《烟云集绘册》(见《石渠宝笈 续编》)。签题钟师绍作。按《宣和画谱》 (卷六):钟师绍,蜀人也。妙丹青,画 道释人物犬马颇工。但他是唐代的人。此 画作风类北宋画院中人,当非他所作。故 以无名氏流传。
宋 佚 名《 柳 溪 闲 憩 图 》 077

《写意人物画》PPT课件

《写意人物画》PPT课件
背景
单纯的背景突出 了主体人物。
人物主体
人物是画面的主 体,头部、手部 要全力刻画表现。
落款
内容包括题目、 年月、作者名 字等。
人物画头像。
2.依次画出人物 的胸部及上肢。
4.画出部分的色彩。
学 生 作 品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说一说:这些分别都是什么画?
水粉画
速写
油画
小知识
我国的写意人物画历史悠久, 名家辈出。从宋代粱楷到现在的蒋 兆和、周昌谷、刘国辉等,都擅长 画人物。
泼墨仙人图(中国画)粱楷(宋)
流民图(中国画) 蒋兆和
欣 赏
曲木家的小客人(中国画)刘国辉 两个羊羔(中国画)周昌谷
人物画的表现形式
衬物
根据画面需要来 添加衬物,使画 面更加生动,主 体突出。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浅析李嵩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李嵩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李嵩人物画的艺术特色摘要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宋代人物画有着其特殊的时代特色,更加注重塑造人物性格鲜明的形象。

宋代人物画的艺术风格有着其独特的一面,李嵩工笔人物题材类型主要偏向于描绘民生民俗题材,所反映的人民生活情况非常接近人民的现实生活。

无论从用线、设色、还是构图上,绘画风格都比较成熟。

打破了过去以宗教、宫廷、礼仪等为主要的绘画题材的局限性,使他的创作方向偏向于描绘社会底层民俗生活的风俗画,给宋代的人物画增添了一些新绘对于以后人物画的画展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用线;设色;构图;题材;人物画;李嵩一李嵩人物画形成背景李嵩,南宋画家,钱塘人。

年少时曾以木工为业,后为宫廷画家李从训的养子,通过李从训的言传身教,加上自己虚心请教,勤于练习绘画的技艺得到了突飞猛进,其人物画笔酣墨饱,栩栩如生,他的绘画题材颇为丰富,其中体现民生民俗题材的绘画风格居多。

李嵩的风俗画被大家所熟知,他画过很多以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为主要题材的风俗画,这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宋代人物比较兴盛,绘画题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物画主要偏向于平民化、风俗画,突破了帝王、贵妇、圣贤为主的绘画格局,赋予了人物画新的生命力,更具有现实主义意义。

在《货郎图》这幅作品中,主要以白描淡色的绘画风格描绘了南宋时期穿街走巷,手拿拨浪鼓叫卖日常生活用品的老货郎,引来农妇及儿童围观充满喜悦的场景。

生动的描绘了宋代乡村商贩生存以及当时的民生民俗。

《骷髅幻戏图》在这幅作品中,人物神情各异,人物表情刻画上惟妙惟肖。

李嵩的《四迷图》,内容是嘲讽人民生活中四种萎靡堕落现象,表达了画家的人生观、价值观。

他的作品还有《服田图》、《市担婴戏图》《观潮图》等。

二李嵩人物画的艺术风格1.富有表现力的线条1.独特的书法用笔。

李嵩作品在线条的表现上把写实与写意的绘画技法相互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他在绘画中借鉴了书法中独特的用笔方式。

例如,李嵩的《市担婴戏图》在衣纹的绘画上,常常运用书法中的中锋、侧锋两者交替使用衣袖部分用线笔锋起伏有致,线条强劲有力。

唐宋元明清

唐宋元明清

主要人物
• • • • • 唐:阎立本、张萱,周昉 宋:张择端、梁楷、苏汉臣、李唐 元: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明:徐渭<墨葡萄图> 清:"野逸派"八大<河上花>、 石涛、
金农<梅花册>
朱耷<鱼石图> "扬州八怪"
古代人物画的特点
•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重要特点: • (1)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是满足外形的肖似, 而是更着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 界的揭示,即所谓的传神。例如: • 从以上作品可以见到,唐代人物画达到的高度艺术水平。 • 五代人物画的杰作——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 其他如明代“写真”代表作——曾鲸的《张卿子像》,作者在传统肖 像画法强调“墨骨”和“传神”的基础上,融合西洋画法创造了更重 墨染和体积感的“凹凸法”,为中国传统肖像画开辟了新路子。画中 描写了杭州名医张卿子的肖像,惟妙惟肖地表现了这位医学家不求名 利、和善坦荡的神态风貌。 • (2)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其人物 活动。除了前面介绍的《韩熙载夜宴图》属于传统的长卷式的人物画 外,场面更为繁广的应推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 (3)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高度的笔墨技巧与技法 的多样性。 • 例如,上面谈话到的人物画,从画法上讲都属于工笔画。其中有工笔 重彩,如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也有工笔淡设色,如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和曾鲸的《张卿子像》。
唐朝人物画简介
• 唐代中晚期的绘画,一方面完善唐代中期的风格, 另一方面又开拓了新的领域。五代时期(公元 907--公元960年),人物画的题材内容逐渐宽泛, 宗教神话、历史故事、文人生活等都成为描绘的 主题。画家注重人物神情和心理的描写,传神写 照的能力又有提高。在技法风格上向两大方向发 展:工笔设色用笔更加多变,色调比唐代有所丰 富;水墨画法除了变形发展以外,还出现了水墨 写意的画法。妇女都以肥胖为主,有着丰颊硕体. 臃肿高贵的身体形象。头饰都是直竖型,梳把较 高,横面较窄。 • 官吏领大多是圆翻领,对襟,窄油,锦边。

宋代人物风俗画

宋代人物风俗画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 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 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 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 悬掛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 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 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 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 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 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风俗人物画产生的原因
宋代由于城市经济发展,市民生活发达,开始 出现表现城市和市民生活的风俗人物画,改变 了以往人物画仅画佛道、帝王、仕女、历史人 物画的现象。宋代风俗画题材的出现,是中国 绘画表现现实生活的一大进步,表现城乡一般 民众的生活与理想,扩大了绘画表现的对象。
题材表现
宋代美术表现题材也非常广泛,宗教艺术仍保 持一定规模,适应市民爱好表现热闹情节和刻 画生活形象。风俗和历史故事题材在绘画中成 为突出部分,市井小民、商人货郎、娃娃成为 绘画中反复描写的形象。山水画、花鸟画及人 物画已形成鼎足之势,而且相互渗透、推进, 还影响到工艺美术的装饰。民间瓷器上带有吉 祥意义的花纹,都使艺术带有浓郁的世俗口味。
百 子 戏 春 图 秋 庭 戏 婴 图
婴 戏 图
戏曲在宋代有较大的发展,反映歌舞杂剧 的宋人《五瑞图》、《大傩图》等流露了 对这方面的浓厚兴趣。商业的发展,商品 的丰富吸引人们的注意,《货郎图》一类 画幅不厌其繁地对货郎担上的商品进行详 尽具体的描绘,苏汉臣的货郎图带有富丽 的贵族气息,李嵩的《货郎图》更生动地 画出农村妇孺为货郎到来所引起的兴奋和 欢快心情。

中国美术史_宋代人物画

中国美术史_宋代人物画

.
.
宊代人物画収展(一)
公元960年宊太祖篡后周,夺取政权建立宊朝。在两宊 (公元960—1279年)统治时期,虽然阶级矛盾尖锐; 北方契丹、女真、蒙古侵扰中原,战争频繁。但是, 因为社会经济繁荣,都市工商业的収展,以及贵族、 封建士大夫为了满足享受的需要而大力提倡,促进了 宊代绘画的兴盛和収展。特别是社会阶级矛盾的复杂 和激化,促使各种哲学流派的兴起和収展,佛教影响 逐渐被理学的影响所替代,于是宊代绘画得以迅速转 变和収展,幵达到空前的成熟。从此开始,我国绘画 已进入文学化时期。从画体方面来看,山水画、花鸟 画的兴起和独立,与人物画“平分秋色”。这是前代 所没有的。从画法方面来看,宫廷承南唐、西蜀乊后, 建立翰林图画院。院内的画家坚持“遵循传统,追求 形似,恪守法格”和“细心雕镂”、“巧密过甚”、 “谨小慎微”写实的“院体”作风;另外,文人士大 夫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苏轼诗),主 张“不求形似”、“写意寄情”。从美学观点上来说, 这就是把文学、书法的和其他方面的学识融人绘画的 意境情趣乊中,蔚成“文人画”。与专讲矩度、格法 的作家画形成显明的对比。总乊,两宊以来重彩人物 画和水墨写意人物画技法的幵存和収展,为以后的水 墨画収展奠定了基础。 宊画不同于前代,净化了外来的影响,出现了民族 绘画的本色。单就人物画而言。绘画题材与技巧更加 趋于成熟,构成了宊代人物画鲜明的特征。
《番王礼佛图》赵光辅
赵光辅,活动于960至975年左右。华原(今陕 西耀县)人。宊太祖朝为图画院学生,擅画佛 像、人物、番马。此图画中国周边少数民族酋 长、番王朝拜佛的形象。佛祖高坐莲台,诸番 王作礼拜、贡献乊状,服饰皆异域装束。
《朝元仙杖图》 武宗元
武宗元(?—1050),初名宗道,字总乊,河南白 波(今河南孟津)人。擅画佛道鬼神,学吴道子。 北宊景德年末(1007),真宗营建玉清昭应宫,应 募画工三千多人,最后,中选百人,分左右两部绘 制壁画,武宗元任左部乊长。此幅《朝元仙杖图》 可能是宊初绘制寺观壁画的样稿。描绘道教神仙出 行行列, 画五方帝君和众仙去朝见道教最高天神元始 天尊的情景。由神将开道、压队, 头上有圆光的帝君 居中, 其他男女神仙持幡旗、伞盖等簇拥帝君自右至 左前行。全卷本应为88名神仙, 但此卷缺最后一名压 队的神将,敀画中现有了帝君、10名男性神仙、7名 神将、67名女装神仙(包括玉女和金童),共计87 名神仙。(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的《八十七神仙卷》 其构图与此相同,但缺最前一名神将,敀所绘共计 也是87名神仙。)帝君及男仙的形象端庄,神将威 猛,众多的女装神仙则轻盈秀丼、曼妙多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元仙杖图》
《朝元仙杖图》
• 《朝元仙杖图》
宋 武宗元 绢本墨笔 纵57.8厘米 横790厘米 美国纽约明德堂王季迁藏 武宗元(?—1050),初名宗道,字总之,河南白波(今河南孟津) 人。擅画佛道鬼神,学吴道子。北宋景德年末(1007),真宗营建玉清 昭应宫,应募画工三千多人,最后,中选百人,分左右两部绘制壁画, 武宗元任左部之长。此幅《朝元仙杖图》可能是宋初绘制寺观壁画的样 稿。描绘道教神仙出行行列, 画五方帝君和众仙去朝见道教最高天神元 始天尊的情景。由神将开道、压队, 头上有圆光的帝君居中, 其他男女神 仙持幡旗、伞盖等簇拥帝君自右至左前行。全卷本应为88名神仙, 但此 卷缺最后一名压队的神将,故画中现有了帝君、10名男性神仙、7名神 将、67名女装神仙(包括玉女和金童),共计87名神仙。(徐悲鸿纪念 馆收藏的《八十七神仙卷》其构图与此相同,但缺最前一名神将,故所 绘共计也是87名神仙。)帝君及男仙的形象端庄,神将威猛,众多的女 装神仙则轻盈秀丽、曼妙多姿。
《番王礼佛图》
• 宋 赵光辅 绢本设色 纵28.6厘米 横103.5厘米 美国克里夫兰
艺术博物馆藏 赵光辅,活动于960至975年左右。华原(今陕西耀县) 人。宋太祖朝为图画院学生,擅画佛像、人物、番马。此图 画中国周边少数民族酋长、番王朝拜佛的形象。佛祖高坐莲 台,诸番王作礼拜、贡献之状,服饰皆异域装束。

《宋仁宗皇后像》
• 《宋仁宗皇后像》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172 厘米 横165.3厘米 台北故 宫博物院藏 《宋史》记载仁宗皇帝 有两个皇后:郭皇后和曹 皇后。而郭皇后被废,后 世猜测此幅所绘应为曹皇 后画像。画中取传统构图 定式——主大从小:仁宗 皇后当仁不让居于画面中 心,宫女则分立两旁。曹 皇后头戴九龙纹钗冠,面 贴珠钿,翟衣绶带用环佩。 人物神态庄重肃穆,服饰 华美而光鲜。
宋代人物画
全面关注社会的两宋人物画
五代人物画在继承唐代传统的基础上,又 向前迈进了一步。绘画题材更加多样化, 与日常生活联系更加密切。肖像画方面有 了明显进步,既有正画像,又有侧面像, 即能当面对真人写生,也能凭目识心记默 画。
柳 溪 闲 憩 图
• 柳溪闲憩图》
宋 佚名 此图原是散页,不知从 何册中佚出。旧题王诜作。 按王诜画今存者有《梦游 瀛山图》及《烟江叠障 图》,与此图作风大不类。 当是北宋末一高手所作。 风来水面,芦苇和柳枝均 向后偃拂,一老者憩息于 柳树干上,披襟当之,心 意似甚惬快。
肖像画总结
• 宋代肖像画取得新的进步。这与肖像画用
途进一步拓展 有密切关系,宋人办丧事, 灵堂普遍挂死者肖像,甚至以肖像画为侦 查敌人之手段。 • 今传宋人所画帝后肖像和名人肖像,都达 到很高水平。手法大多工致严谨,个别的 取写意。李公麟、牧溪的人物画,都可视 为肖像画。
《槐荫消夏图》
• 《槐荫消夏图》
宋 佚名 此图原载《历代名笔 集胜册》第一册(见 《虚斋名画录》)。签 题王齐翰作。按《宣和 画谱》(卷四),齐翰, 金陵人,事江南主李煜 为翰林待诏。“画道释 人物多思致;好作山林 丘壑隐岩幽卜,无一点 朝市风埃气。”今存者 有《勘书图》(即《挑 耳图》),与此图作风 不同,故以它为北宋画 院中人所作为是。
《绣栊晓镜图》
• 《绣栊晓镜图》
宋 王诜 团扇 绢本设色 纵24.2厘米 横25厘米 图中一晨妆已毕的 妇人正对镜沉思,抑或 端祥自己,仪态端庄。 一个侍女手捧茶盘,另 一妇人正伸手去盘中取 食盒。图中用笔细润圆 滑,敷色妍丽而又清秀。 周围的灌丛、桂树皆以 双钩填色法绘出,十分 细致,画面有一种略带 哀怨的闲适之风。
《十八学士图》
《十八学士图》
•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174.1厘米 横103.1厘米 台北

故宫博物院藏 “十八学士”指唐代李世民为秦王时,于宫城西 开文学馆,罗致四方文士,以杜如晦、房玄龄、 陆德明等十八人,分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讨 论文献,商略古今,号为十八学士。此画题为后 世画家所亲睐。这幅《十八学士图》画面上只画 其中四学士,正在对着画卷品头论足,四学士的 举止神情各异,他们的僮仆装束不同。有明显的 界画风格。
《纺 车 图》


纺 车 图 》
• 宋 王居正 绢本设色 纵26.1厘米 横69.2厘米 北京
故宫博物院藏 王居正,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乳名“憨 哥”,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王拙子,丹青有 父风。工仕女,师法周昉,得闲冶之态。此图绘 怀抱婴儿哺乳的村妇,身旁置放一架纺车,左手 正摇纺轮。前面一老媪,面向村妇,慈祥安宁。 村妇身后有一儿童,席地而坐,手中拿着杆,牵 着一只蟾蜍,活泼可爱。线条多用类似于周文矩 的“战笔”,生动和谐
《蚕织图》
•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7.5厘米 横513厘米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此图将江浙一带的蚕织户自“腊月浴蚕”到“下机入箱”为止的养蚕、织 帛的整个生产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该卷由二十四个场面组成,用长房贯穿, 每个场面下有楷书小字,注明内容。全卷场面宏大,共绘七十四人,翁媪长 幼,皆服宋装。图中人物的神态举止,惟妙惟肖;桑树、户牖、几席、蚕具、 织具等,富有写真写实之风。
《蕉荫击球图》
• 《蕉荫击球图》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 25厘米 横2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原载《宋人 名流集藻册》(见 《石渠宝笈续编》)。 签题苏汉臣作。古人 中有见戏必题曰苏汉 臣作,正像见牛必戴 嵩、见马必题韩之类。 故今改作无名氏。其 作风正和陈宗训相似, 故列于此。
《女孝经图》
《天女献花图》
• 《天女献花图》
宋 刘松年 淡设色 纵40厘米 横 5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刘松年,浙江杭州人。南宋 淳熙画院学生,光宗绍熙间(约 1190—1194)为画院待诏,宁宗 时(1194—1224)曾画《耕织 图》。擅山水,兼精人物。与 李唐、马远、夏圭合称“南宋 四家”。此图中天女手捧花篮, 边舞边散,对面菩萨神情安逸, 微笑观看,周围几位罗汉则已 被天女的舞姿所吸引,面露欣 赏之色。图中除了菩萨头戴宝 冠,身披璎珞,保持了传统的 造型特点以外,其余形象都似 由凡尘中人脱胎而来,具有写 实生动的效果。
《莲舟仙渡图》
宋 佚名 此图原载《烟云集绘册》 (见《石渠宝笈续编》)。 签题钟师绍作。按《宣和 画谱》(卷六):钟师绍, 蜀人也。妙丹青,画道释 人物犬马颇工。但他是唐 代的人。此画作风类北宋 画院中人,当非他所作。 故以无名氏流传。
《瑶台步月图》
• 《瑶台步月图》
宋 刘宗古 此图原载《四朝选藻册》 (见《石渠宝笈续编》)。 题刘宗古作。《画继》 (卷七)云:“刘宗古, 京师人。宣和间(1119— 1125),以待诏官至成忠 郎。乱离后,归江左。朝 廷方寻访车辂式,而宗古 进本称旨,除提举车辂院。 其画人物,长于成染,不 背粉,水墨轻成,但笔墨 纤弱耳”。
《补衲图》
• 《补衲图》 • 宋 刘松年 绢本设色 纵 •
141.9厘米 横59.8厘米 台 北故宫博物院藏 刘松年因居于清波门, 故有刘清波之号,清波门又 有一名为“暗门”,故其俗 呼为“暗门刘”。此画风格 工整细润,人物、动物用笔 细致爽利,转折自如,依据 描写对象的不同特点,略施 水墨晕染,设色淡雅,画一 老僧坐禅榻上,手拿针线, 亲自补衲。旁边的青年僧人 则专注地注视老僧,目光中 充满了对其师的崇敬。
《二祖调心图》
• 《二祖调心图》 • 宋 石恪 纸本水墨 纵35.5厘米
横129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 馆藏 • 石恪,生卒年不详,五代末 宋初画家。字子专,成都郫县 (今属四川省)人。幼无羁束, 长有声名,虽博综儒学,志惟 好画。初事张南本学画,后笔 墨放逸,不专规矩。图中表现 慧可、丰干二位禅宗祖师调心 师禅时的景象。慧可为禅宗二 祖。画卷中,双足交叉趺坐, 以胳膊支肘托腮的便是慧可, 另一幅画丰干坐于温驯如猫的 老虎的背上。
《采 薇 图》ຫໍສະໝຸດ 《罗汉图》• 《罗汉图》 • 宋 刘松年 绢本设色 纵117.2厘米 横56

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又题《猿猴献果图》,为《十六 罗汉图》(现仅存三幅)之一。作品虽取 自佛教题材,实际上已有着明显的世俗 化倾向。画中的罗汉双手相交,伏在一 横斜树枝上作沉思状。此形象已不同于 早期怪异的西域特征,更接近现实的世 俗生活。罗汉注视着眼前两只温顺的小 鹿。树上有两只活泼的猿猴在摘果子, 树下一清秀文雅的小和尚正双袖合抱去 接其中一只猿猴扔下的果子。这种极富 生活情趣的描写,也淡化了作品的宗教 气氛。画中罗汉与小和尚的僧袍僧衣的 用色在多样变化中求得协调和谐。
《中兴四将图》
• 《中兴四将图》
宋 刘松年 绢本设色 纵26厘米 横90.6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此图绘南宋中兴四将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全身立像。每像 旁原有朱文榜题,已擦去。人物面部勾线匀称而流畅,四将的头形轮 廓显出轻重、缓疾之别,很能传达出人物的年龄特征。还有,衣纹处 理也很老到,简洁、明确而毫不拖泥带水,一撇一勾都交代得很清楚, 反映了刘松年深厚的绘画功底。
《四美图》
• 《四美图》 •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4.1 •
厘米 横20.3厘米 此图描绘了四个盛装的 仕女。画家的技法相当出 色,笔法活脱,线条流畅, 造型准确,形象生动。线 条的组织尤为出色,随人 物形体动态的变化而增减 疏密,依裙袖拂动而舒展 长短,既恰当地表现了人 体结构,又充分显示了笔 法功力。四美皆窈窕柔弱 而体态婀娜
《浴婴图》
• 《浴婴图》
宋 佚名 团扇 绢本设色 纵 35.8厘米 横35.9厘米 美国 弗利尔美术馆藏 此图展示了古人日常生 活中最为常见的场景:为 婴儿洗澡。画面设色淡雅 明快,气氛温馨和谐,妇 人的温情慈祥、婴儿的天 真无邪,无不充满了浓郁 的人情味和现实意义。图 外有“周文矩”款字,系 后添。此图当为宋人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