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产学 第十章棉花种子生产技术

合集下载

棉花种子生产技术

棉花种子生产技术

注意事项 :①指甲不要掐入太深,以防伤及子房;② 不要弄破子房白膜和剥掉苞叶;③扯花冠时用力要适度,以 防拉断柱头;④去雄时要彻底干净,去掉的雄蕊要带出田外, 以防散粉造成自交;⑤早上禁止去雄。
4、人工授粉
授粉时间 一般从早上8∶00~12∶00都可授粉。 授粉方法 有单花法、小瓶法、扎把法。 (1)单花法 摘取的父本花、用父本花药在母本 柱头上轻轻转两圈,使柱头上均匀地沾上花粉。一 般每朵父本花可授6~8朵母本花。 (2)小瓶法 授粉前将父本花药收集在小瓶内,瓶 盖上凿一个3mm小孔,授粉时左手轻轻捏住已去雄 的花蕾,右手倒拿小瓶,将瓶盖上的小孔对准柱头 套入,并将小瓶稍微旋转一下或用手指轻叩一下瓶 子,然后拿开小瓶,授粉完毕。 (3)扎把法 将多个从父本的雄蕊扎在一起,然后 用其在母本柱头上涂沫。
3、适时拔除可育株
母本中的可育株与不育株可通过花器加以识别。不育株的 花一般为花药干瘪不开裂,内无花粉或花粉很少,花丝短, 柱头明显高出花药。而可育株的花器正常。 从始花期开始,逐日逐株对母本行进行观察,拔除可育 株,对不育株进行标记。直到把母本行中的可育株全部拔除 为止。 为了提早拔除可育株,增大不育株的营养面积,可将育 性的识别鉴定工作提前到蕾期进行,即在开花前1周花蕾长到 1.5cm时剥蕾识别。不育花蕾一般是基部大,顶部尖,显得瘦 长,手捏感觉顶部软而空,剥开花蕾可见柱头高,花丝短, 花药中无花粉粒或只有极少量花粉粒,花药呈紫褐色,即为 不 株。可育株的花蕾粗壮,顶部钝圆,手捏顶端感到硬, 剥开花蕾可见柱头基本不高出花药或高出不明显,即可拔除。
(二)雄性不育系制种 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可以免除人工去雄, 降低制种成本,提高制种效率,便于生产上 大面积利用。 棉花雄性不育制种方法有利用质核互作 雄性不育系的“三系配套法”(简称三系法) 和利用核雄性不育系的“一系两用法”(简 称两系法)。三系法制种目前尚存在一些具 体问题,如恢复系的育性能力低,得到的杂 交种子少,不易找到强优势组合,传粉媒介 不易解决等问题,因此目前应用较少。

棉花制种技术

棉花制种技术

棉花制种技术摘要介绍了棉花制种技术,主要包括培育壮苗、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加强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晾晒加工等内容,以期为棉花制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制种;培育壮苗;田间管理;晾晒加工杂交棉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被广泛种植,从而使杂交制种栽培管理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004年以来,棉花制种产量较低,质量较差,芽率、芽势较低,加上人工去雄授粉制种技术繁琐,需要劳力多,严重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使生产经营企业效益下降。

为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棉花制种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结合多年来棉花人工制种产量攻关试验技术措施,现将棉花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1培育壮苗适时育苗,有利于培育壮苗、大苗。

根据天气一般宜在3月底至4月初利用小拱棚双膜育苗,不主张早播种,用矮壮素拌种,单粒播种,齐苗后应注意通风、炼苗,防治苗期病虫草害[1-2]。

营养钵育苗加地膜移栽,能够起到增温保墒的作用,促进壮苗早发,使棉花早现蕾,早开花,以利于提早进行制种。

这样既解决了棉花遭受早霜不能正常成熟的问题,又延长晾晒时间,使种子的成熟度提高,含水量在较短的时间内降到安全水分以下[3-4]。

2调整密度,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棉花制种若密度过大,用工量大,脱落率高,成本高,下部烂铃多,种子质量差。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好种植密度。

密度控制在1.50万~2.25万株/hm2为宜。

父母本的配比应掌握在1.5∶8.5或者1∶9为宜。

3加强田间管理3.1肥水管理根据棉花需肥规律,深耕施足底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巧施叶面肥。

适当增施钾肥、锌硼等微肥可防止棉花早衰[5]。

严格控制氮肥用量,防止过量施氮造成贪青晚熟,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另外还要注意使用有机肥。

棉花整个生育期遇旱要及时浇水,遇涝要及时排水,保持根系的活力,减少蕾铃脱落。

3.2调节开花结铃期移栽地膜棉6月下旬开花,若此时开始制种,往往因下部铃小,又遇梅雨季节,下部多出现烂铃,严重影响种子质量。

棉花种子繁育技术三要点

棉花种子繁育技术三要点

05
棉花收获与加工
收获时间
棉花适宜在棉铃吐絮成熟时收获,通常在80%-90%的棉铃吐絮成熟时,及时采 摘。
采摘时间不能过早或过晚,过早采摘会影响棉花品质和产量,过晚采摘则易造成 裂铃掉桃。
采摘方法
手工采摘
手工将棉花捡拾干净,采摘时要做到“四 净”(净花、净叶、净铃壳、净杂物)。
VS
机采棉
利用采棉机进行集中采摘,采摘前要对地 块进行清理,并按照采棉机操作规程进行 采摘。
抗病性和抗逆性
优先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和抗逆性的品种,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和降低环境变化对产量的影响。
纤维品质和产量
选择纤维品质优良、产量较高的品种,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需 求。
常见品种
常规棉品种
如湘杂棉7号、鄂棉23等,具有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抗病性。
杂交棉品种
如中棉所63、鄂杂棉29等,具有较高的产量和纤维品质。
生态种植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种植将成为未来棉 花种植的重要发展方向,实现棉花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
多元化利用
棉花不仅可用于纺织业,还可开发成其他产品,如棉籽油、棉籽 蛋白等,实现多元化利用。
THANKS
感谢观看
06
三要点总结与展望
技术要点回顾
优选品种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抗病、抗虫性能优良的棉花品种 。
种子处理
进行晒种、选种、浸种、消毒等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 病能力。
精细播种
合理安排播种时间、播种方式和播种密度,确保棉苗生长健壮、分 布均匀。
发展前景展望
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等新技术在棉花育种中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棉花良种繁育技术

棉花良种繁育技术

棉花良种繁育技术实训
棉花良种繁育技术
原种生产方法2:自交混繁法 概念:采用自交保种、混系繁殖的原种生产技术,设置保 种圃、基础种子田、原种生产田,以保纯和优良而整齐一致 的基本材料为核心,使原种生产保持相对稳定的种资库。 与三圃制比较,程序简单,方法简单,可大量节省工时; 繁殖系数高(1:20:500)。
棉花良种繁育技术实训
棉花良种繁育生产流程图
确定繁育计划 (品种、面积)
考察落实 承担单位
确定协 作单位
确定
繁育 合同
留种 面积
收 获
分收、分晒分 垛、分轧


田间鉴定
去杂
实施
不少于 3次严格Biblioteka 标准抽样 检测合格
原种或杂交亲本 和技术服务
拉运、加工
棉花良种繁育技术
(一)良种繁育前期工作(种子公司) • 研究制订棉花良种繁育工作计划 • 落实种子田,签订良种代繁合同 • 编制技术规程,开展技术培训 • 采购、准备原种,发放原种或亲本
棉花苗期及时间定苗、化控综合防治
棉花良种繁育技术实训
棉花良种繁育技术
(四)棉花良种繁育田去杂 • 制种户培训——去杂前,组织现场培训 • 苗期去杂——结合间定苗去杂、病、劣株 • 开花前(蕾期)去杂——据株型、果枝类型、叶形状、
早熟性 • 花铃期去杂——据棉铃性状、株型、果枝类型、叶形状、
早熟性
棉花良种繁育技术
(二)播种技术——精播稀植 • 播种期——冷为暖头,5-10cm地温稳定通过12-14℃ • 播种量——精量播种 • 播种深度——2-3cm • 播种方法——精播稀植、GPS卫星定位播种 • 注意事项和具体要求——地平、墒好、压紧实、覆土适
当、盖严即可 • 问题:若是棉花杂交制种,该如何播种?

棉花种子生产技术论文

棉花种子生产技术论文

棉花种子生产技术论文棉花种子生产技术论文棉花种子生产工作中的小材料毛籽,因单份种量少、总体数量大且容易混杂,给后期处理带来很大麻烦。

因此棉花种子生产技术很重要。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棉花种子生产技术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棉花种子生产技术论文篇一杂交棉种子生产关键技术摘要杂交棉种子生产可分为亲本提纯复壮、杂交制种、种子加工3个过程。

针对当前杂交棉种子生产企业只注重杂交棉制种技术的运用而忽略亲本提纯复壮、种子加工过程,致使亲本退化、杂交种纯度不高的现象,阐述杂交棉种子生产关键技术,旨在提高杂交棉种子纯度,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为企业和“三农”服务。

关键词杂交棉亲本;提纯复壮;制种技术1杂交种子亲本提纯复壮根据种子生产企业生产销售能力1次扩繁3~5年用的亲本数量,以防止多次繁殖造成亲本混杂和退化。

下面将亲本生产的技术要求总结如下。

(1)制种地点的选择。

隔离条件符合要求,排灌良好。

(2)播种、观察和去杂。

种植密度可以比一般大田略稀,采取育苗移栽或定穴点播。

在花铃期和吐絮期进行二次观察鉴定。

要调查田间纯度,严格拔除杂株,进行考种和纤维品质测定,用霜前籽棉留种。

(3)亲本繁育宜采用“自交混繁法”与“冷藏法”,即通过“封花自交”的方式生产亲本种子,并一次性冷藏,以后每年取少量亲本种子进行扩繁。

亲本宜在非主产棉区或者连片隔离繁殖,繁殖亲本时,必须坚持田间除杂去劣,确保亲本种子纯度[1]。

(4)质量。

亲本种子的质量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棉花原种的质量要求。

亲本生产力测定,即以当年扩大繁殖亲本为材料,以育种家种子为对照,进行比较试验,鉴定亲本质量水平。

(5)管理。

亲本种子应“分摘、分晒、分轧、分开贮存”,避免因人为因素或机械混杂。

生产出的成品亲本种子必须分别贴上标签,注明亲本类型、产地、生产日期以及质量指标等。

(6)收花。

凡落地的籽棉作杂花处理[2]。

新收籽棉要及时晾晒。

收、贮、晾晒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防止混杂、错乱。

棉花种杂交制种及栽培技术

棉花种杂交制种及栽培技术

棉花种杂交制种及栽培技术一、棉花杂交制种高产的要求1、突出一个“早”字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有严格的截止时间,生产管理应狠抓一个“早”字,早管促早发、防早衰,延长有效制种时期。

具体表现在:早播种,早中耕,早施肥,早整枝,早打顶。

2、强调一个“稀”字为方便制种工作进行,提高种子产量及质量,减少烂铃,进而减少有工量,在栽培上应较商品棉花适应偏稀。

3、科学施肥(1)施肥原则: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配合施用,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

(2)施肥方法:足施底肥,底肥亩施农家肥2方,过磷酸钙50公斤,钾肥15公斤,硼砂2公斤,硫酸铜1公斤,硫酸锌0.5公斤,尿素7.5公斤;稳施蕾肥,6月5---10日(麦棉套结合灭茬)施入尿素10公斤,钾肥15公斤;重施花铃肥,初花期(6月25---30日)20---25公斤;补施盖顶肥,7月30日前根据棉花长势补施盖顶肥,以氮肥为主。

4、合理化调化学调控的意义:调节植物体内养分的分配,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化调的原则:掌握“看天、看地、看苗、看品种”的原则,以“全程化控、少量多次”最好,以棉株变色不变形为宜。

即雨天要适当增加用量,旱天要减少用量,地力较好和改茬地棉花要适当加大用量。

棉苗生长过旺、叶片肥大的,要加大用量,浇水前应先控,雨后应及时控.注意不得喷、不漏喷。

弱苗田不喷。

缩节胺的使用方法:苗期:一般的棉田用量为苗期5---7片叶不得高于0.5克。

蕾期:一般于6月20日前根据棉花长期用药。

每亩药1---1.5克。

花期:7月上旬,每亩用药1.5---2克。

打顶5---7天可增加到2---3克。

花铃期:8月15日左右,亩用3---4克。

化调注意事项:应选择晴天的下午4克点以后喷施,喷后4小时遇雨应考虑重喷或补喷。

一般两次喷药时间应隔10天以上;缩节胺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对误用或使用量过大的棉田,可喷施草木灰水或1%的尿素水,还可以用1/5000的“赤霉素”喷施。

对弱苗、小老苗严禁化控。

棉花种子生产技术

棉花种子生产技术

(3)脱水开裂期:棉铃发育成熟,铃内积累乙烯,促 进棉铃脱水,铃壳逐渐开裂。
目录
1 世单击界此旅处添游加文字内容 2 中单国击此旅处添游加文字内容 3 亚单击洲此和处添太加平文字洋内地容 区旅游 4 欧单击洲此地处添区加旅文字游内容
5 美单洲击此地处添区加旅文字游内容 6 非单洲击此地处添区加旅文字游内容 7 中单击东此地处添区加旅文字游内容
2022/9/14
33
第5篇 美洲地区旅游
15.3 “迷人之地”墨西哥
疆域
位于北美洲南部 面积196 万多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语言与宗教
人口1.16亿(2012 年) 印欧混血种人占90%,
2022/9/14
简史
美洲文明古国 1917年宣布国名为墨西哥合众国
国民经济
拉美经济大国,国内生产总值居拉美第一 位。拉美主要石油生产与出口国,居世界 第四位。世界第一白银出口国。世界主要 蜂蜜生产国,居世界第四位
• 要留下部果枝,不要
第二天全转为紫红或色少要,上2部-3和天外后围果凋谢脱落。
节;
棉铃的发育进程
(1)体积增大期:开花后20~30d,体积增大至最大值。 幼铃颜色鲜绿,铃壳脆嫩,纤维伸长,棉铃内部呈肉质状,
富含蛋白质、果胶和可溶性糖,易遭蛀食性害虫危害。
(2)内部充实期:铃面初期出现阳光照射的红斑,铃色由嫩 绿变为黄绿,裂铃前变成黄褐色。种子发育和纤维合成加快, 干物质积累剧增,含水量下降。
15.4 “激情”巴西
疆域
位于南美洲东南部 面积854.7万平方公里
人口、民族、 语言与宗教
人口2.01亿(2012 年) 世界第五人口大国,
2022/9/14
简史
古代巴西为印第安人的居住地 1891年定国名为巴西合众国

种子生产实习+++棉花

种子生产实习+++棉花

种子生产实习棉花一、棉花杂交种生产技术1.制种地选择:雨水相对偏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中上、土质偏沙、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良好的整片土地,中间不能与其他棉田插花种植,无黄、枯萎病。

如连续多年制种时,可每隔几年换一次茬。

2. 播种育苗及植株修整:(1)播种方式。

播种与留苗密度播期因不同地区而异,南方较早。

若播种过晚,生育期推迟,在最佳结铃期结铃少,种子产量低。

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等方式。

人工制种一般父母本的种植比例以1:8--10为宜,可在制种田的地头或地边种植父本。

父本等行距种植,行距70--80cm,每667平方米留苗3500株左右,母本在2000株左右,行距100cm左右。

如用隐性核不育系,因加大母本株距,防止拔除可育株后易造成缺苗断垄。

出齐苗后间苗时,父母本应根据幼苗的叶色和形态拔除早苗、旺苗和病苗,留下长势均匀的苗子,父母本每穴留2株,待2--3片真叶后间苗、定苗,父母本仍应根据幼苗的叶色和形态拔除旺苗、病苗。

(2)植株修整。

对植株要整枝、化控,注意肥水管理。

棉花现蕾后及时去除第一果枝以下的侧枝、叶、芽。

使用矮壮素,以控制棉株高度。

在授粉期间还需及时给棉株打顶尖,棉株长至6-8果枝时将主杆与果枝摘心有利于坐果。

3、杂交授粉(1)人工授粉操作要点田间♂(父)♀(母)都开花后即可开始授粉工作。

当天授粉时间掌握在10:30--16:30分,主要以花冠张大到花冠变紫结束。

授粉时用1朵♂(父本)花的花粉均匀的涂在1--3朵♀(母本)花的柱头周围,使♀(母本)的柱头变黄,并将♂(父本)花放在最后一朵♀(母本)花内。

完成1亩地棉田授粉需一个授粉工人,并在授粉的同时及时辩认,拔除棉田内的杂株,且做好田间记录。

要求每株保棉桃8个,授粉后立即拔出所有的父本。

定位杂交。

棉区夏季高温干旱,棉花上部及外围果枝蕾铃脱落,内围铃成铃高、品质好。

多雨地区下部成铃质量差。

所以,一般只杂交1(2)--8果枝的第1-2果节花,杂交时剪去外围果枝与上层果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二、棉花的一生
根据棉花器官的形成,棉花的一生可分为播种出苗期、 苗期、蕾期、花铃期及吐絮期等若干个生育阶段。
➢ 从播种到收花结束的整个生长周期称为大田生长期,一 般为200 d左右。从出苗到吐絮称生育期,一般为130 d左 右。
(1)播种出苗期 棉花播种后到子叶出土平展,称出苗。出苗数达 50%时为出苗期。一般直播棉花约需10~15 d,薄膜育苗移栽棉花约 需7 d左右。 (2)苗期 棉花从出苗到现蕾的一段时间称为苗期。一般直播棉4月 中下旬播种,4月底5月初出苗,6月上、中旬现蕾,一般需45~55 d 。此期是以长根、长茎、长叶,即以营养生长为主的时期。
棉花种子分为毛籽和光籽两类,目前我国除部份直播区 使用毛籽外,绝大部分棉区使用的是光籽。
✓ 收获的籽棉经轧花机械加工,除去纤维后留下带有短绒的棉籽统称 为毛籽。
✓ 由于毛籽外面包裹有短绒,附带有病菌,对出苗后的棉花健康生长 带来一定的影响。将毛籽经种子加工机械脱绒、精选等系列程序后 ,产生不附短绒的棉子即为光籽。
1.三圃制生产原种 ✓ 选单株是原种生产的基础,也是棉花原种生产的技术关键
。故务必做到精益求精,多看多选,从严要求。对已建立 “三圃”制的单位,可从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或纯度 较高的繁种田中选择优良的单株;对刚建立“三圃”的单 位,可从纯度高、生长整齐一致、无枯萎病、黄萎病的棉 田中进行单株选择。
➢ 棉籽长8~12mm,宽5~7mm,棉籽大小常以正常成熟的百粒棉籽重(g)表 示、称为籽指,陆地棉的籽指一般为9~12g。
➢ 在干燥的自然状态下贮放的棉籽,其生活力可保持3~4年。但在生产上当 作种子使用时,有应用价值的年限只l~2年,其后因发芽率过低,不宜作 种用。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 现蕾开花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以第一果枝基部为中心,从第 一果节开始呈螺旋曲线由内围向外围出现。相邻果枝上相同 节位的现蕾或开花间隔日数为2~4 d;同一果枝上相邻节位的 现蕾或开花间隔日数为4~6 d。
➢ 棉籽是由受精后的胚珠发育而成的。棉花的种子通常是圆锥形或卵圆形, 一端较钝,一端较尖。成熟棉籽的种皮为黑色或棕黑色,壳硬;未成熟的 棉籽种皮呈红棕色、黄色乃至白色,壳软。可将种皮颜色深浅作为棉籽成 熟程度的外观指标。
✓ 为提高棉花的抗逆性、减轻病虫害的危害,通常将光籽外面再裹上 一层带有药剂的种衣剂,称为包衣棉子。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棉花常规种子生产技术
一、棉花原种生产技术
棉花是常异花授粉作物,易发生生物学混杂,造成品种退化。要保持 良好的种性,必须加强原种繁育工作。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原种繁育 技术有“三年三圃法”、“三年二圃法”、“自交混繁法”等,其中 “三年三圃法”已沿用了二十多年,有“国家标准”。
《种子生产学》
第一节 棉花生物学特性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三、花器结构
棉花的花为两性花,花瓣5片;陆地棉花瓣一般为乳白色; 海岛棉为黄色,花瓣基部有紫斑。
✓ 雄蕊数目很多(60~100个),花丝基部联合成管状,包被花柱 和子房,称为雄蕊管。每个花药含有很多花粉。花粉粒为 球状,多刺状突起,易为昆虫传带而粘附到柱头上。
➢ 棉花属锦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 Linn.),为
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
➢ 棉属中有4个栽培种:陆地棉(G. hirsutum Linn.)、海岛 棉(G. barbadense Linn.)、亚州棉(G. arboreum Linn.) 和草棉(G. herbaceum Linn.)。
《种子生产学》
第一节 棉花生物学特性
(3)蕾期 棉花现蕾到开花的这段时期称为蕾期。蕾期长 短随品种、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的不同而有差异。中熟陆 地棉品种蕾期约需25~30 d。黄河流域棉区一般在6月上、 中旬现蕾,7月中旬开花。棉花现蕾以后,是营养生长转 为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 (4)花铃期 棉花从开花到棉花吐絮所经历的这段时期称 为花铃期,一般需45~50 d。花铃期又可分为初花期和盛花 期。初花期约需15 d,在这段时间内,棉花营养生长与生 殖生长同时并进,是棉花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 (5)吐絮期 棉花从吐絮到收花结束称为吐絮期。历时约 为70~75 d。本阶段要求有充足日照,20~30℃气温有利于 棉纤维的沉积,温度愈高棉铃成熟开裂就愈快。
✓ 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3部分组成。柱头的分叉数与其子 房的心皮数一致。子房含有3~5个心皮,形成3~5室;每室 着生7~11个胚珠,每一胚珠受精后,将发育为一粒棉子。
棉花是常异花授粉作物,其天然杂交率一般为3~20%。
《种子生产学》
棉花花器构造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四、开花习性和种子成熟
种子生产学
浙江大学农学系 胡伟民 TEL:13806511918
E-mail: huwm168@
第十章 棉花种子生产技术
《种子生产学》
❖第一节 棉花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棉花常规种子生产技术 ❖第三节 棉花杂交种子生产技术
《种子生产学》
第一节 棉花生物学特性
一、棉花的分类
➢ 目前,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是陆地棉,节 棉花生物学特性
❖ 我国在生产上,除新疆等地有少量海岛棉种植外,极大部 份棉区种植的是陆地棉。目前在生产上推广的品种绝大部 分是转基因抗虫棉或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西北内陆棉区仍 有种植常规棉。
➢ 抗虫棉是指植株本身具有躲避、抵抗或抗杀害虫以减轻危 害损失的棉花类型。根据棉花抗虫性来源分为非转基因抗 虫棉和转基因抗虫棉。非转基因抗虫棉分为形态抗虫棉和 生理生化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棉是指将外源抗虫基因导入 棉花植株而培育出的具有抗虫性状的棉花品种。目前已有 转Bt基因抗虫棉、转CpTI基因抗虫棉等。转基因抗虫棉和 利用转基因抗虫棉杂交育成的抗虫杂交棉是当棉花生产中 的抗虫棉主力军。
《种子生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