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棉花种子生产技术
第六章 种子加工工艺流程

玉米脱粒机
水稻除芒机
三、种子加工的辅助工序
1.输送工序 输送工序是将种子由一台主要设备排料口送入另一台主要设备进 料口,把种子加工厂中各道工序有机的连接起来,成为一个主体。 输送设备一般有斗式提升机、皮带输送机。 2.除尘工序 除尘工序是指对种子风选与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通过风管、 离心风机与除尘器进行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常用的除尘器主要有 旋风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 3.贮存工序 贮存工序是指在种子加工过程张对某一加工阶段的种子实施暂存 的过程,主要是均衡生产和保证种子的的连续喂入和排放。贮存 设备包括各种大小金属贮存、缓冲仓等,一般的结构方式为圆仓 和方仓。
轮刷式棉种脱绒工艺流程图
(二)化学脱绒 1.稀硫酸脱绒(又称过量式)工艺 稀硫酸脱绒是用浓度为8%—10%稀硫酸溶液处理毛籽,充分搅拌后通过 离心脱去多余的酸液,将棉种送入滚筒式烘干机中进行干燥,使棉籽表 面的短绒炭化,然后利用滚筒式摩擦机将炭化棉籽进行脱绒和磨光,根 据光籽表面棉种的残酸情况,用氨气或石灰水对光籽进行中和。最后经 过分筛式清选机,重力式清选机进行精选,然后包衣,计量包装入库。 2泡沫酸脱绒工艺 泡沫酸脱绒是将浓硫酸(98%)、水、发泡剂按一定比列混合再压缩空 气的作用下使硫酸稀释并泡沫化,怎大单位重量的酸的体积,通过输送 管道将泡沫酸送入注施机,与计量后的棉种均匀混合,使泡沫酸充分渗 透到棉短绒中。然后,将其送入到滚筒烘干机中进行加热烘干、使棉短 绒逐渐被炭化,通过摩擦和棉籽间的撞击作用使短绒脱落,形成光子; 对光子进行中和、将种子表面的残酸中和掉;最后经过精选、包衣、包 装等工序成为商品棉种
除
蔬菜种子加工工艺流程图
芒
二、牧草种子加工工艺流程
牧草种子加工需除芒、丸粒化。
除 芒 进料 烘 干 初 选 刷 种 伴 药 贮存 计量包装 丸粒化 精 选 二次精选
棉花种业知识点总结

棉花种业知识点总结一、棉花种业基础知识1. 棉花种类棉花包括纯种和杂交种。
纯种棉花是指通过自然繁殖或人工选择育成的一系列遗传纯正的棉种。
杂交种是指通过人工控制杂交而获得的种子,具有较优良的特性。
2. 棉花生长环境棉花生长的环境要求较高,它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是温暖湿润,气温在22-28摄氏度时,可以促进棉花的生长,同时还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
土壤要求肥沃、疏松、排水性良好。
3. 棉花生长周期棉花的生长周期大约为160-180天,分为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和成熟期。
生长期为40-50天,开花期为35-45天,结果期为30-40天,成熟期为15-20天。
4. 棉花育种方法棉花的育种方法主要有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两种。
选择育种是通过不断选择和配种的方法改进棉花的性状,使其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用途。
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种质的组合进行杂交育种,以期产生具有显著优势的后代种子。
二、棉花种子的选殖与预处理1. 棉花种子选殖选择适宜的种子是种植棉花的基础,要选择具有高产量、耐病虫害、适应性强、品质好的种子作为种植材料。
此外,还要注意种子的存储期限,新鲜度和纯度。
2. 棉花种子预处理棉花种子经过预处理后,能够提高发芽率和保证播种质量,预处理包括除翅、筛选、除杂、种衣和防霉处理等步骤。
通过预处理,能够提高棉花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三、棉花种植技术1. 棉花的播种期播种期是棉花生长的开始,要选择气温适宜、光照充足的时期进行播种。
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
2. 棉花的密植原则在种植棉花时,要根据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以及不同棉花品种的特性,合理确定密植原则。
一般来说,早熟品种可适当密植,晚熟品种可适当疏植。
3. 棉花的施肥技术施肥对棉花生长至关重要,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棉花生长的需要,科学施用有机肥、磷肥、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适时补充。
4. 棉花的病虫害防治棉花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病虫害威胁,要及时防治。
可以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学分:理论学时:实验学时:面向专业:种子专业(本科、专科) 课程代码:先开课程:植物育种学、栽培学、种子学课程性质:(必修课)执笔人:张洪生审定人: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一、说明、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是我国在开始实行种子产业化之后而开设的一门新的课程。
它以植物育种学、栽培学和种子学为基础,是研究农作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科学,以研究大田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为主,也包括蔬菜等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研究。
其目的在于探索我国现代种子产业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培养新时期从事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所需的专门人才。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是植物生产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兼具农业技术科学和行业管理科学的性质,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它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我国在新形势下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在保持农作物良种优良种性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各种作物各类种子加速繁殖、提高产量的技术措施,并能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实际条件具体应用;同时要了解我国种子法规,系统掌握种子行业经营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力求全面了解、跟踪国内外种子生产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先进的技术经验;此外,还应增强振兴民族种业的责任心、使命感和依法治种的观念,使学生毕业后成为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劳动者,把我国种子事业推向更高水平,加速我国种子产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内容偏重于实用技术理论与技巧的讲解。
课堂采用双向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讨论。
课堂教学中列举大量现实种子生产及经营管理的范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绪论(学时)一、种子生产的意义与任务二、种子生产概况三、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的对象、性质与任务重点:种子生产的意义与任务。
棉花制种技术

棉花制种技术摘要介绍了棉花制种技术,主要包括培育壮苗、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加强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晾晒加工等内容,以期为棉花制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制种;培育壮苗;田间管理;晾晒加工杂交棉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被广泛种植,从而使杂交制种栽培管理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004年以来,棉花制种产量较低,质量较差,芽率、芽势较低,加上人工去雄授粉制种技术繁琐,需要劳力多,严重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使生产经营企业效益下降。
为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棉花制种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结合多年来棉花人工制种产量攻关试验技术措施,现将棉花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1培育壮苗适时育苗,有利于培育壮苗、大苗。
根据天气一般宜在3月底至4月初利用小拱棚双膜育苗,不主张早播种,用矮壮素拌种,单粒播种,齐苗后应注意通风、炼苗,防治苗期病虫草害[1-2]。
营养钵育苗加地膜移栽,能够起到增温保墒的作用,促进壮苗早发,使棉花早现蕾,早开花,以利于提早进行制种。
这样既解决了棉花遭受早霜不能正常成熟的问题,又延长晾晒时间,使种子的成熟度提高,含水量在较短的时间内降到安全水分以下[3-4]。
2调整密度,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棉花制种若密度过大,用工量大,脱落率高,成本高,下部烂铃多,种子质量差。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好种植密度。
密度控制在1.50万~2.25万株/hm2为宜。
父母本的配比应掌握在1.5∶8.5或者1∶9为宜。
3加强田间管理3.1肥水管理根据棉花需肥规律,深耕施足底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巧施叶面肥。
适当增施钾肥、锌硼等微肥可防止棉花早衰[5]。
严格控制氮肥用量,防止过量施氮造成贪青晚熟,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另外还要注意使用有机肥。
棉花整个生育期遇旱要及时浇水,遇涝要及时排水,保持根系的活力,减少蕾铃脱落。
3.2调节开花结铃期移栽地膜棉6月下旬开花,若此时开始制种,往往因下部铃小,又遇梅雨季节,下部多出现烂铃,严重影响种子质量。
棉花种子繁育技术三要点

05
棉花收获与加工
收获时间
棉花适宜在棉铃吐絮成熟时收获,通常在80%-90%的棉铃吐絮成熟时,及时采 摘。
采摘时间不能过早或过晚,过早采摘会影响棉花品质和产量,过晚采摘则易造成 裂铃掉桃。
采摘方法
手工采摘
手工将棉花捡拾干净,采摘时要做到“四 净”(净花、净叶、净铃壳、净杂物)。
VS
机采棉
利用采棉机进行集中采摘,采摘前要对地 块进行清理,并按照采棉机操作规程进行 采摘。
抗病性和抗逆性
优先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和抗逆性的品种,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和降低环境变化对产量的影响。
纤维品质和产量
选择纤维品质优良、产量较高的品种,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需 求。
常见品种
常规棉品种
如湘杂棉7号、鄂棉23等,具有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抗病性。
杂交棉品种
如中棉所63、鄂杂棉29等,具有较高的产量和纤维品质。
生态种植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种植将成为未来棉 花种植的重要发展方向,实现棉花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
多元化利用
棉花不仅可用于纺织业,还可开发成其他产品,如棉籽油、棉籽 蛋白等,实现多元化利用。
THANKS
感谢观看
06
三要点总结与展望
技术要点回顾
优选品种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抗病、抗虫性能优良的棉花品种 。
种子处理
进行晒种、选种、浸种、消毒等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 病能力。
精细播种
合理安排播种时间、播种方式和播种密度,确保棉苗生长健壮、分 布均匀。
发展前景展望
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等新技术在棉花育种中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棉花种子生产技术论文

棉花种子生产技术论文棉花种子生产技术论文棉花种子生产工作中的小材料毛籽,因单份种量少、总体数量大且容易混杂,给后期处理带来很大麻烦。
因此棉花种子生产技术很重要。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棉花种子生产技术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棉花种子生产技术论文篇一杂交棉种子生产关键技术摘要杂交棉种子生产可分为亲本提纯复壮、杂交制种、种子加工3个过程。
针对当前杂交棉种子生产企业只注重杂交棉制种技术的运用而忽略亲本提纯复壮、种子加工过程,致使亲本退化、杂交种纯度不高的现象,阐述杂交棉种子生产关键技术,旨在提高杂交棉种子纯度,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为企业和“三农”服务。
关键词杂交棉亲本;提纯复壮;制种技术1杂交种子亲本提纯复壮根据种子生产企业生产销售能力1次扩繁3~5年用的亲本数量,以防止多次繁殖造成亲本混杂和退化。
下面将亲本生产的技术要求总结如下。
(1)制种地点的选择。
隔离条件符合要求,排灌良好。
(2)播种、观察和去杂。
种植密度可以比一般大田略稀,采取育苗移栽或定穴点播。
在花铃期和吐絮期进行二次观察鉴定。
要调查田间纯度,严格拔除杂株,进行考种和纤维品质测定,用霜前籽棉留种。
(3)亲本繁育宜采用“自交混繁法”与“冷藏法”,即通过“封花自交”的方式生产亲本种子,并一次性冷藏,以后每年取少量亲本种子进行扩繁。
亲本宜在非主产棉区或者连片隔离繁殖,繁殖亲本时,必须坚持田间除杂去劣,确保亲本种子纯度[1]。
(4)质量。
亲本种子的质量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棉花原种的质量要求。
亲本生产力测定,即以当年扩大繁殖亲本为材料,以育种家种子为对照,进行比较试验,鉴定亲本质量水平。
(5)管理。
亲本种子应“分摘、分晒、分轧、分开贮存”,避免因人为因素或机械混杂。
生产出的成品亲本种子必须分别贴上标签,注明亲本类型、产地、生产日期以及质量指标等。
(6)收花。
凡落地的籽棉作杂花处理[2]。
新收籽棉要及时晾晒。
收、贮、晾晒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防止混杂、错乱。
《种子生产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种子是一切生物技术改良作物品种的物质载体。
种子生产是实现优良品种价值和栽培技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种子生产原理与方法课程在作物学学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作物遗传育种和作物栽培两个二级学科的交叉点,对于全面掌握作物科学知识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应当达到以下要求:全面了解种子生产的任务和内容以及我国和世界先进国家种子生产体系的发展;深刻理解种子生产的基本原理,品种审定和品种保护的过程及两者区别;基本掌握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作物常规品种原种生产和大田用种生产技术,不同繁殖方式杂交种亲本原种生产和一代杂种种子生产技术,无性繁殖作物原种生产和大田用种生产技术。
DNA分子技术在种子生产中的应用。
为独挡一面地指导农作物原种和大田用种生产实践,并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一了解种子生产的概念,种子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二理解种子生产的任务,包括新品种的普及更换和已退化推广品种种子的更新;种子生产主要任务是生产原种种子和大田用种种子,包括常规品种原种生产和大田用种生产,杂种品种亲本原种生产和杂种一代大田用种种子生产。
三掌握品种在植物学上的三性和社会学上的三性概念,掌握植物学上的种子概念和农业生产上的种子概念。
四了解世界种子生产体系的发展规律;了解中国种子生产体系的演变过程和美国种子生产体系的发展历史以及世界种业的发展趋势。
习题:1 种子生产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2 我国种子生产体系发展的4个阶段。
第一章种子生产的基本理论第一节植物繁殖方式与遗传特点一、有性繁殖方式及其遗传特性1.自花授粉植物及其遗传特点2.异花授粉植物及其遗传特点3.常异花授粉植物及其遗传特点二、无性繁殖方式及其遗传特点1.营养体繁殖及其遗传特点2.无融合生殖及其遗传特点本节重点是理解各种繁殖方式作物由其遗传特点所决定的群体遗传组成。
棉花种杂交制种及栽培技术

棉花种杂交制种及栽培技术一、棉花杂交制种高产的要求1、突出一个“早”字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有严格的截止时间,生产管理应狠抓一个“早”字,早管促早发、防早衰,延长有效制种时期。
具体表现在:早播种,早中耕,早施肥,早整枝,早打顶。
2、强调一个“稀”字为方便制种工作进行,提高种子产量及质量,减少烂铃,进而减少有工量,在栽培上应较商品棉花适应偏稀。
3、科学施肥(1)施肥原则: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配合施用,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
(2)施肥方法:足施底肥,底肥亩施农家肥2方,过磷酸钙50公斤,钾肥15公斤,硼砂2公斤,硫酸铜1公斤,硫酸锌0.5公斤,尿素7.5公斤;稳施蕾肥,6月5---10日(麦棉套结合灭茬)施入尿素10公斤,钾肥15公斤;重施花铃肥,初花期(6月25---30日)20---25公斤;补施盖顶肥,7月30日前根据棉花长势补施盖顶肥,以氮肥为主。
4、合理化调化学调控的意义:调节植物体内养分的分配,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化调的原则:掌握“看天、看地、看苗、看品种”的原则,以“全程化控、少量多次”最好,以棉株变色不变形为宜。
即雨天要适当增加用量,旱天要减少用量,地力较好和改茬地棉花要适当加大用量。
棉苗生长过旺、叶片肥大的,要加大用量,浇水前应先控,雨后应及时控.注意不得喷、不漏喷。
弱苗田不喷。
缩节胺的使用方法:苗期:一般的棉田用量为苗期5---7片叶不得高于0.5克。
蕾期:一般于6月20日前根据棉花长期用药。
每亩药1---1.5克。
花期:7月上旬,每亩用药1.5---2克。
打顶5---7天可增加到2---3克。
花铃期:8月15日左右,亩用3---4克。
化调注意事项:应选择晴天的下午4克点以后喷施,喷后4小时遇雨应考虑重喷或补喷。
一般两次喷药时间应隔10天以上;缩节胺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对误用或使用量过大的棉田,可喷施草木灰水或1%的尿素水,还可以用1/5000的“赤霉素”喷施。
对弱苗、小老苗严禁化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隔离区的选择——避免非父本品种花粉的传入,棉花制种 田周围必须设置隔离区或隔离带,一般来说,隔离距离应大 于100m。 2.父母本的种植模式——一朵父本花可以给6~8朵母本花授 粉,所以父母本的行比通常是1:5左右,为了去雄授粉方便, 一般采用宽窄行种植。
3.人工去雄、授粉——每天下午进行,用左手的拇指和食 指捏住花柄,用右手拨开苞叶,大拇指指甲从花萼处切入 花冠基部,然后向上旋转提拉花冠,去掉雄蕊。千万不要 忘了挂牌。
自交
混系种植种子田
自交
Core seed
原种田
保种圃100
基础种
个株系
基础种子田 Core
原种 原种田
seed
第四节 棉花杂交种子生产
国内外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实践证明,杂交一代可增产 10%~30%,对改进纤维品质,提高抗逆性也有明显的作用。 目前生产上主要利用人工去雄制种、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的 杂交制种方法。
第四节 棉花杂交种子生产
一、人工去雄
(一)人工去雄制种的优缺点 人工去雄制种是国内外迄
今为止棉花杂种优势利用面 积最大、效果最好的途径。 其优点是父母本选配不受限 制,配置组合自由,同时生 产上可利用杂种二代。
人工去雄的配置杂交种 的缺点是费工费时,但是 适合我国国情,可以推广。
第四节 棉花杂交种子生产
第六章 棉花种子生产技术
棉花(Gossypium spp.)是我国重要 的经济作物,其纤维是主要的纺织原料。 我国棉花1996~2000年播种面积平均 4.28×106hm2,用种量1.5×105t。种子 质量的优劣对于棉纤维的产量和质量, 以及纺织业产品的种类和质量均起着重 要的作用。
第一节 棉花的花器构造与开花习性
2.选株数量——一般每株5个铃,每公顷株行圃需要 1200~1800个单株。田间选择时,按3000株/hm2选择, 以备室内考种淘汰。
第二节 棉花的三圃制原种生产技术
(四)室内考种 考察纤维长度、强度、衣分、衣指等指标
二、株行圃 (一)田间种植方法
田间采取顺序排列的方法种植上年当选的植株,每株点 播1行,行长10.0m,行距60~70cm,穴距30~40cm,每 隔9或19行设一对照行,同时注意保护行的设置。 (二)田间的观察记载和选则
• 2.棉花杂交种子生产可供选择的途径有哪些?各 有什么优缺点?
• 3.棉花人工去雄杂交制种的技术原理是什么?技 术要点有哪些?
• 4.棉花两系法制种可以利用哪些母本类型?利用 隐性核母本制种有什么特点?
• 5.目前棉花杂交制种存在哪些问题?
一、单株选择
(一)材料来源
对于已经开展原种生产的单位,可以在原种圃或株系圃当 选的株系中进行单株选择;第一次生产原种的单位,可以 从其他单位引进三圃材料,或者在生长良好、具有本品种 典型性状、比较整齐一致、无枯萎病和黄萎病的种子田或 大田选择单株。
(二)选株标准 1、典型植株性状——株型、叶型、铃型、生育期等 2.丰产性和品质——鉴定结铃和吐絮状况、纤维长度、强 度色泽等。
三、株系圃——鉴定并繁殖上年当选植株。
株系鉴定圃——进一步鉴定
株系繁殖圃——种植当选株行的剩余种子,每 一株行种成小区
第二节 棉花的三圃制原种生产技术
四、原种圃
将上年入选的种子混合种植即为原种圃,注意稀播扩大 繁殖系数。严格防杂防劣。
采用三圃制生产棉花原种,经过株行、株系两次鉴定,所 生产的种子纯度高、质量好。但是生产周期比较长,而且 费工、花费较高。所以一般应用于基础种子纯度较低、混 杂退化比较严重的品种。
1999年陈长明等攻克三系杂交制种难关,使棉花三系 之中进入实用阶段。2000年浙江大学王学德等成功育成 了恢复系“浙大强恢”,并选育出了一个强优组合“浙杂 166”。
(二)两系法
我国研究和利用最多的是“洞A”隐性核不育系及其转育衍 生的不育系。在制种过程中,“洞A”一系两用,与杂合可 育植株杂交,其后代50%的植株可育,50%的植株不育, 从而保持不育系,并与恢复系杂交产生杂交种。
第四节 棉花杂交种子生产
1.两用系的繁殖——混合播种,标记不育株,并与可育 株杂交,将不育株上产生的种子混合收获、留种。 2.杂交种的配置 (1)隔离区的选择 (2)父母本的种植——开花前需拔除母本行中50%的可育 株,母本留苗75000株/hm2,父本留苗密度为37500~ 45000株/hm2。 (3)拔除雄性可育株。 (4)人工辅助授粉。 (5)种子收获与保存
一、棉花的花器构造
属于锦葵科 棉属,常异 花授粉作物, 其苞叶3片, 形式三角状。 花萼5片,雌 雄同花
第一节 棉花的花器构造与开花习性
二、棉花的开花结实习性
一般主茎长到5~8片真叶时开始现蕾,现蕾25天左右开 始开花。开花的顺序是先从第一果枝起,然后沿主茎由 下向上、由内向外呈圆锥形螺旋式开放。
田间目测记载出苗、开花、吐絮日期和各时期的主要性 状,进行相应的选择。
第二节 棉花的三圃制原种生产技术
(三)收获和室内考种
对于当选株,各采收中部果枝上1~2个节位吐絮完好 的内围棉铃20~30个作为室内考种材料,其余及时收获, 一行一袋,内外挂牌,考察单铃重、衣分、衣指、纤维长 度等指标与与原品种是否相同。
第五节 棉花的良种生产
通过以上的方法生产出来的原种,一般种子量较少,满 足不了大田生产的需要,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对原种进 行繁殖,生产出质量高、数量足的良种,供大田使用。 一、严格隔离 二、提高播种质量 三、及时去杂去劣 四、适时分收分藏 五、加速棉花种子生产
思考题
• 1.棉花常规品种大田用种繁殖的特点和重点是什 么?
第四节 棉花杂交种子生产
3.亲本的提纯——纯度越高,杂种优势越强。
(1)父本的提纯——在隔离条件下, 用“三圃制”或“两圃制”方法生 产父本品种,保持父本品种纯度。
(2)“两用系”提纯技术——就是 单株选择,株行鉴定,株系鉴定, 将入选的株行的不育株收获,混合 繁殖“两用系”。
注意防杂保存的工作。
第四节 棉花杂交种子生产
4.种子收获与保存——收获时先收父本行,然后收母本行, 以防止父本的棉花混入。
(三)亲本提纯与繁殖——在隔离条件下,采用两圃或三 圃制。
二、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
棉花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可以免除人工去雄、节省时间、 节约制种成本、提高制种效率。
第四节 棉花杂交种子生产
(一)三系法
将上年当 第三节 棉花的自交混繁法原种生产技术
选株种植
成行,考
察抗病单性株选择圃决选
和品质2性00自交单株
状,选择 100株左
自交
1.单株选择与自交——以育种单位提供 的原种作为材料,选株自交,依据品种 典型性状选者。入选单株考察单铃重、 绒长、衣分、子指、纤维整齐度等。
右。 株行鉴定圃选留 100个自交系株系
第二节 棉花的三圃制原种生产技术
3.抗病性——入选植株应具备有极强的综合抗病性,尤其 不能带有检疫性病虫害。 (三)选株时期和方法 1.田间的收获和选择
单株选择主要在棉花典型性状表现最为明显的时期进 行,同时结合室内考种的结果。一般分两次进行。一次在 结铃期,主要考察铃型、株型、株式、叶形等性状。第二 次在吐絮后期收获前,主要测定品质性状。
棉花开花的最适温度为25~30度,相对湿度为80%左右。 在自然条件下,花粉的生活力维持24h。棉花从开花到 吐絮约需50天左右,棉子千粒重为90~110g。
第二节 棉花的三圃制原种生产技术
“三圃制”棉花原种生产 技术——单株选择、株行 比较、株系鉴定和混系繁 殖。
自交繁殖法
第二节 棉花的三圃制原种生产技术
第三节 棉花的自交混繁法原种生产技术
该方法是由陆作楣等人根据棉花的授粉和繁殖特点, 以及传统的三圃制和两圃制方法存在的不足而提出来的。
一、“自交混繁法”的生产技术
采用自交保种、混系繁殖的生产技术。用过连续多代的自 交和选择,提高品种的纯度,减少个体遗传的差异,获得 较为纯和一致的群体。基本程序是,建立保种圃、基础种 子田和原种生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