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欣赏
外国文学欣赏_荒诞派戏剧

• 1928-1930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英语, 担任双目失明的意识流大师乔尹斯的助手, 参与整理《芬内根的觉醒》手稿。 • 1931年他返回都柏林,在三一学院教法语,研 究笛卡儿哲学,获哲学硕士学位。 1938年定 居巴黎,二战期间因参加抗德运动,被迫 隐居乡下当农业工人,战后一直在巴黎写 作。 • 1989年贝克特在一家简陋的养老院悄然去 世。
• 第十场:讨论《火》诗。马丁太太认为毛骨悚然; 马丁发生认为诗中有某种热情;消防队长认为十 分出色:“是我的世界观,我的梦想,我的理 想。”消防队长临走前点题:“秃头歌女怎么样 了?”史密斯太太:“她总是照老样子打扮,戴 着帽子。” • “秃头歌女”的寓意 • “秃头歌女”一词来源于演员念错的台词,本无 意义,但贝克特以此为剧名,便有了意义: • 隐喻生存的悖谬。喻指剧本所描述的生活一如 “秃头歌女”:怪诞、丑陋、可憎、荒谬。“老 样子”喻指生活一如既往的乏味;“戴帽子”喻 指生活丑恶的真相被掩盖,不为人们所认识。
• C、戈多即戈杜。戈杜是巴尔扎克喜剧《自 命不凡的人》中一个神秘人物,人人谈论 又不曾露面,但他不露面胜似露面,就象 卡夫卡《城堡》中的C伯爵,操纵、把握着 很多人的命运,实际上隐喻一种神秘异己 的社会力量,比如命运。 • D、戈多即希望,即“淑女”、“伊人”、 “马林鱼”等理想化的事物,是幻灭的西 方人心中渺茫的救星。但“希望迟迟不来, 苦死了等的人。” • E、戈多即未来 。
• 三、主要作品介绍 • 贝克特的创作以《等待戈多》(1952)为 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写诗歌 和小说,后期主要写剧本。贝克特的文学 成就主要在戏剧方面。同时用两种语言写 作,早期用英语,后期用法语。较有代表 性的诗集有:《回声之骨》(1936)等。
• (一)剧情 第一幕:等待 • 两幕剧: • 第一幕:黄昏乡间小路旁。四野空旷,只 有一棵秃树。两个流浪汉弗拉季米尔(狄 狄)和艾斯特拉冈(戈戈)在等待戈多。 但不知道戈多是谁,什么时候来。为了消 磨时间,脱靴子,察看帽子,斗嘴。 • 来者不是戈多 • 不久来了波卓和幸运儿。前者是奴隶主, 后者是奴隶。波卓用绳子牵着幸运儿,用 鞭子打着幸运儿,声言要卖掉他。幸运儿 哭泣。 一男孩上场,说戈多今天不来,明 天准来。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外国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其中涵盖了许多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人性探索,引领读者进入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境界。
本文将就几部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进行赏析,通过解读小说中的细节和情节,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这些杰出的文学作品。
《人类群星闪耀时》《人类群星闪耀时》是法国作家塞弗林的作品,这部小说通过对法国高等教育体制下的种种不公以及社会底层的贫困生活的生动描绘,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阿兰,是一个渴望知识和自由的年轻人,他通过不屈不挠的努力考上大学,但面对封闭的体制和权力的阻碍,他感到无力和困惑。
他的努力和追求代表了社会底层的人们渴求改变现状的心声。
通过对阿兰的塑造,塞弗林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人性中的复杂和纠结,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深思。
《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杰作。
这部小说以布恩迪亚家族为主线,讲述了一百年来这个家族的兴衰和命运。
马尔克斯通过奇幻、写实、荒诞的手法,展现了布恩迪亚家族世代循环的悲剧。
小说中丰富的人物和众多的情节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幅庞大而壮丽的画卷,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命运中的孤独和无奈。
马尔克斯以精湛的笔触塑造了许多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使读者更容易投身到故事中,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代表作。
这本小说通过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的视角,描述了一个年轻人在大都市中的迷茫和无助。
霍尔顿对社会的虚伪和偏见感到失望,并向往纯真和正直的生活。
他试图保护那些他认为在混乱世界中还保有纯洁的孩子们,以此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腐败现象的忧虑。
塞林格通过鲜明的写实风格和霍尔顿的独特性格,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深思和触动的内心世界。
《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
外国文学欣赏_D.H.Lawrence

civilization on the sensual tenderness of human nature
Passionate Love for Nature
Strongly advocated a return to nature, to a
Frank discussion of sex
Style
Fusion of realism and modernism
Traditional --- form Innovative --- combining psychic
exploration with social criticism Rich symbolic images Combine dramatic scenes with an authorial commentary
2. “S” curve structure
Gradually revealing “the long and half-
secret process” of a son’s develoopment away from his parents. Paul swings his sympathy from his mother towards his father The main line of Paul’s emotional development.
A reformed, determined Paul
The ending ,with the city’s gold
phosphorescence, signifies Paul’s choice of life over the “darkness” of death.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鉴赏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鉴赏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充满着生动的个性,他们具有各自的特点、结构和命运,通过对其形象的描写和表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以下是我对几位外国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鉴赏和评价。
《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纳特伊丽莎白·班纳特是《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她聪明、机智、果敢、善良,勇于拥抱真实的自我和世界。
伊丽莎白是她所在社交阶层中的一个反叛者,她不愿意妥协自己的原则和对人的价值观,坚定地拒绝了那些以社会地位、财富和门第为前提的婚姻。
她是一个现代的、浪漫的和独立的女性形象,她的出现预示着人们对传统观念的解放和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伊丽莎白的性格具有自我尊严的特点,她坚持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为自己的思想和信念而战。
但是,她并不是一个傲慢自大的人,她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地自我纠正和进步。
伊丽莎白的形象表达了女性自我解放的力量和意义,她成为了现代女性的精神榜样和固有价值的象征。
《罪与罚》中的罗迪翁·拉斯柯尔尼科夫罗迪翁是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被社会排斥和嘲笑的人,他的贫穷和病态使他对世界充满了绝望和愤慨。
罗迪翁的性格既复杂又丰富,他有着强烈的良知和思想,却在现实中陷入了境况的被动和难以解脱的苦难。
罗迪翁的形象表现出人的内在复杂性和社会的虚伪和罪恶。
他的形象是对人性的深刻探索和对社会现状的尖锐批判。
罗迪翁是杂乱无章的、混乱的、无序的现代性的体现,他是一个孑然一身的反叛者,标志着俄国文学的开端。
《格列佛游记》中的格列佛格列佛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也是著名的虚构人物。
他是一个冒险家和旅行家,用他的智慧和勇气,挑战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奇遇和冒险。
格列佛的性格既是善良、正义、聪明,又有些单薄和超脱。
格列佛的形象代表了人们对忠诚、勇气和冒险的向往和追求。
他是一个冒险家和探险家,意味着人们不断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外国文学欣赏-马克吐温作品赏析PPT课件

CHENLI
17
一、创作道路
2、中期(70年代—90年代)创作的鼎
盛时期,轻松的幽默转向辛辣的讽刺。
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 纳合写)、 《汤姆·索亚历险记》、代 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 等,
这些作品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
奥莉薇亚帮助马克·吐温修改文稿。不论她如何修改这些稿件,
马克·吐温从未提出过异议。
CHENLI
5
生死
1835年,马克·吐温诞生时,天上出现了哈雷 慧星。此星每75年出现一次。马克·吐温希望 在自己临终之前,能再次见到这颗慧星。他的 愿望果真实现了!
CHENLI
6
早期创作
以讽刺手法批判宗教教育的危害;揭露世俗社 会人们为了个人利益彼此欺诈、勾心斗角的社 会风气;暴露民主、自由掩盖下的美国社会真 相,批判种族歧视和伪民主社会现实。
哈克不喜欢“文明社会”的原因在于:这个社
会到处充满欺诈和凶残,金钱成为人人追求
的目标。
CHENLI
31
3、人物塑造
②哈克对专制贵族的愤恨,对野蛮暴力的否定 。
他的父亲泼普是专制的化身。通过哈克对父亲 的不满和反抗,影射了当时的专制制度,通过 “国王”和“公爵”的恶行,进一步暴露了南方奴 隶制的腐朽。
跳上马车,马车夫扬鞭驱马,马匹迅跑。正如他们所计划的那样,
车座掉了下来,马克·吐温被摔昏了。
马克·吐温在床上躺了两星期。根本没受伤,童年时他就常这
样摔倒。这两周中,护理他的就是奥莉薇亚,她称他为“亲爱的
阿哥”,他则叫她“亲爱的莉薇”。直到34年后,奥莉薇亚逝世
时,马克.吐温也没有改变对她的这个昵称。
外国文学欣赏马克吐温作品赏析技术介绍

05 结语
马克吐温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1 2
批判现实主义
马克吐温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弊端, 通过幽默和讽刺的手法,让读者反思现实生活中 的种种问题。
人文关怀
马克吐温的作品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揭示 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展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3
语言艺术
马克吐温的语言幽默风趣、生动有力,他的作品 不仅具有文学价值,同时也为语言艺术的发展做 出了贡献。
THANKS
讽刺官僚主义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对官僚主义的讽刺尤为尖锐,他通过夸张和幽默的手法揭示了官僚主义的荒谬 和腐败。
批判种族歧视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也涉及到了种族歧视的问题,他通过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对种族歧视进行了批 判。
人物塑造与叙事技巧
生动的人物形象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人物形象鲜明,他通过对人物的细致刻 画和塑造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 点。
揭示社会不公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社会不公的揭示和批判,他通过幽默和讽刺的手 法,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距、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问题。
批判社会不公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他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手法,批 判了社会中存在的虚伪、腐败、不公等问题,呼吁人们追求公正和平等。
对人性的深入剖析
语言风格创新
塑造了经典角色
马克吐温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 和幽默感,打破了当时文学创作的传 统,为美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马克吐温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经典角 色,如汤姆索亚、哈克贝利芬等,这 些角色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代表形象。
社会批判意识
他的作品揭示了美国社会的不公和虚 伪,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 批判,推动了美国文学的社会意识发 展。
外国文学欣赏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和背景。
2. 通过对《简·爱》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思考女性独立、自尊、自爱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简·爱》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独立、自尊、自爱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2. 如何将作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简·爱》原著、电子版阅读材料、课件等。
2. 学生准备《简·爱》原著、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和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浪漫主义?它与现实主义有何区别?二、阅读与讨论1. 学生自主阅读《简·爱》原著,完成以下任务:a. 总结故事的主要情节。
b.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c. 思考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独立、自尊、自爱的价值观。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a. 《简·爱》中的象征意义。
b. 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c. 如何将作品中的价值观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课堂展示1. 学生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讨论成果。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展示,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简·爱》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价值观。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作品中的价值观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成为一个独立、自尊、自爱的人。
五、课后作业1. 阅读原著中的其他章节,进一步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撰写一篇关于《简·爱》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简·爱》这一经典外国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外国文学欣赏_巴洛克、清教徒及古典主义文学.

•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原则,规 定剧本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 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能超过一昼夜(24 小时)。
巴洛克文学艺术的特点:
• 华丽怪异,激情颓废,充满享乐主义和宗 教性的神秘色彩。 • 代表作:西班牙戏剧家卡尔德隆的《人生 如梦》。
清教徒文学
• 英国17世纪文学主要是体现清教徒思想的 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 弥尔顿出生于清教徒家庭,青年时代曾闭 门攻读文学6年,渴望摘取诗歌桂冠。后来 有感于伽利略坚持真理的精神,积极投身 清教徒运动,发表了《论出版自由》、 《论国王和官吏的职权》、《为英国人民 申辩》等政论文。
• 古典主义文学以法国为代表,英国和德国均受其 影响。 • 高乃依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高乃依的《熙 德》、拉辛的《安德洛马克》是古典主义悲剧的 典范。 • 《熙德》通过公民义务与个人爱情的冲突,表现 理性战胜情欲的主题。 • 《安德洛马克》塑造了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的遗 孀安德洛马克机智勇敢的性格,肯定了理性高于 一切的思想观念。
• 《失乐园》取材于《圣经· 旧约· 创世记》和《新 约· 启示录》,其中上帝被描述成暴君形象,撒旦 被塑造成革命清教徒形象,体现了弥尔顿惊世骇 俗的反叛精神。 • 《复乐园》取材于《圣经· 新约· 路加福音》,通 过耶酥拒绝魔鬼诱惑的故事,表现信仰高于一切 的革命气节。 • 《力士参孙》取材于《旧约· 士师记》,表现了参 孙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是17世纪资产阶 级革命者的化身。
• “巴洛克”的字义源自葡萄牙语,意指“变 了形的珍珠”,也被引用作为脱离规范的 形容词。 • 巴洛克文学发端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 于法国。 • 巴洛克风格指16——17世纪的音乐、绘画、 建筑和文学的风格,其特点表现为典雅华 美的形式,夸张雕琢的技巧,晦涩玄奥的 内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里哀:
《悭吝人》 《伪君子》 《恨世者》
(讽刺)
2020/4/19
23
二、启蒙文学 ——自由、平等、博爱
德国的席勒《强盗》、《阴谋与爱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四大启蒙学者
卢梭
孟德斯鸠《波斯人 信札》
伏尔泰《老实人》 《查第格》
狄德罗
(文艺理论)
2020/4/19
同——谦卑与高傲 (2)关于情欲
2020/4/19
11
第二节 但丁与《神曲》
一、作者及其生平 爱情—贝亚特丽齐—《新生》 事业—政治生涯—“民族诗人”
2020/4/19
12
二、《神曲》介绍
1、概貌—14000行,100曲,三篇
2、内容和含义
地狱篇
由我进入愁苦之城, 由我进入永劫之苦, 由我进入万劫不复的人群中。 正义推动了崇高的造物主, 神圣的力量,最高的智慧, 本原的爱创造了我。 在我之前,从未造物, 除了永久存在的以外, 而我也将永存。进来的人们, 你们必须把怯懦抛开。
2020/4/19
3
二、发展的历程
两大源头: 古希腊、罗马的神话艺术及文艺理论; 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及文艺理论。 六大思潮: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18世纪新古典主义文学思潮; 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19世纪和20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包括无产
阶级文学); 20世纪现代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
2020/4/19
4
第二节 古希腊神话
一、神话的本质 1、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
性; 2、个人和集体联为一体; 3、情感宣泄 二、神话的内容 《荷马史诗》和《神谱》(赫西俄德)
2020/4/19
5
1、神的故事
2020/4/19
6
2、英雄传说 赫拉克勒斯、伊阿宋、阿喀琉斯
2020/4/19
9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特点 1、时代(5-14世纪)与社会心理背景 神—人 灵—肉 压抑—寻觅与升华 2、文化背景
2020/4/19
10
二、圣经文学
1、来源 古希伯来 闪 迦南 巴比伦之囚 耶和华 《旧约》39 卷
基督教 耶稣 《新约》27卷 2、与古希腊文学的 区别——二元对立 (1)、民族精神与性格不
一、概述 1、两部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
2020/4/19
19
2、喜剧—浪漫与抒情
《错误的喜剧》、《驯悍记》和《爱的徒劳》 《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第十二夜》
《罗密欧与朱丽叶》“甜蜜的爱情剧”
3、悲剧—忧患与思考
2020/4/19
20
第三节 《哈姆雷特》
《奥赛罗》最完美,《李尔王》最宏伟,《麦克白》最阴沉, 《哈姆雷特》最丰富。
24
第二节 浪漫主义文学
一、概述(18世纪下——19世纪上)
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 ——自由
德国 :“狂飙突进运动” 英国:
青年歌德《少年维特之 烦恼》
席勒《阴谋与爱情》
《强盗》
华兹华斯 柯尔律治 骚塞
2020/4/19
25
恶魔派诗人——拜伦
传奇与抒情结合的诗—— 《洽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海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爱情诗始祖”
2、薄伽丘与《十日谈》——抨击教会僧侣 (人欲的天然合理)——局限性 3、拉伯雷与《巨人传》 高朗古杰 —高康大 —庞大固埃 “德廉美” “畅饮”:知识、真理、爱情
2020/4/19
17
4、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
驽骍难得—桑丘 性格的两重性—渴望自我实现
2020/4/19
18
第二节 莎士比亚的喜剧和悲剧
2020/4/19
13
3、《神曲》的意义
内涵——宗教之爱与人间智慧相结合。
天国审判与人间审判相结合。
禁欲意识与升华意识相结合。
赎罪意识与追求完美人性相结合。
神秘主义与写实主义结合。
意义——字面的意义:但丁游历地狱、炼狱、天堂 的情景;
寓言的意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哲理的意义:人通过自觉的受苦,可以改
别林斯基说:《哈姆雷特》是戏剧诗人之王的灿烂王冠上的一 颗最光辉的金刚钻。
一、情节:丹麦(克劳狄斯、乔特路德、奥菲丽娅、雷欧提斯、 波洛涅斯)
2020/4/19
21
二、丰富的内心世界 快乐——忧郁——敏感——延宕
三、关于“延宕”
2020/4/19
22
第四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 新古典主义文学和启蒙主义文学
《异教徒》《阿比多斯的新娘》 《曼弗雷德》《唐璜》
2020/4/19
26
二、青年雨果
1、生平与创作 《欧那尼》
2、《巴黎圣母院》
2020/4/19
15
忠君、护教、行侠、尚武
骑士精神——骑士信条、骑士荣誉、骑士风度
骑士文学——骑士抒情诗(普罗旺斯抒情诗)
——骑士传奇《亚瑟王和他的圆桌
骑士》
2020/4/19
16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文艺复兴的产生
1、发源于意大利(性格和经济) 2、文化原因 二、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 三、代表性作家及作品 1、意大利桂冠诗人彼特拉克 —《歌集》
外国文学欣赏
ht
主讲 闫石
2020/4/19
1
第一章 古希腊文学
第一节 西方文学发展历程
一、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释
苏
圣
孔
伽
格
经
牟
拉
旧
子
尼
底
约
裸露的灵魂是美丽的
2020/4/19
2
艺术的目的在于唤醒各种本来睡着的情 绪、愿望和情欲,使它们再活跃起来;把 心填满;使一切有教养的或无教养的人都 能深切感受到凡是人在内心最深处和最隐 秘处所能体验和创造的东西,凡是可以感 到和激发人的最深处无数潜在力量的东西, 凡是心灵中足以满足情感和观照的那些重 要的高尚的思想和观念。
2020/4/19
7
三、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从神话和生产力 从神话和时代特征的关
的关系来看,它 系来看,它是氏族公社
是生产力发展的 社会基本特征的表现。
低级阶段的反映。
埃斯库罗斯 《俄瑞斯特亚》
艺术上,想象力极强、故事性极强、哲理 性极强。
2020/4/19
8
希腊神话不仅是西方的文学宝库, 而且是西方思想的源泉
善人性,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神秘的意义:神秘的层面具有不可言说性.
2020/4/19
14
三、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城市文学
有僧侣与世俗人的二元对立,拉丁与条顿的二 元对立,天国与地上王国的二元对立,灵魂与 肉体的二元对立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在教 皇与皇帝的二元对立中表现出来。
——罗素《西方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