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太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太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太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庄稼、繁殖杀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教学重难点:了解太阳的特点及课文怎样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课前3分钟

学生搜集与太阳有关的传说故事。

一、导入:刚才这位同学讲的故事里的事有可能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0课探索太阳的奥秘,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学单情况

(1)小组1、4,2、3号互相检查词语认读情况,4号开火车读,全班一起读。

(2)生字书写情况。重点指导“繁、梳”

(3)指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太阳的什么特点?顺机板书:远、大、热

三、共学单

1.出示主问题:课文是怎样写出这些特点?

2.指生读合作学习提示:(1)坐庄法交流,1号同学主持,其他同学轮流发言

(2)交流注意认真倾听,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并保持蜂音交流;

(3)时间3分钟

3.小组坐庄法交流

4.全班交流:

远:出示句子: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

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方法形象具体的说明太阳距离我们很遥远

像这样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的,在说明文中叫列数字。通过举出身边的例子就叫举例子。指导朗读,能不能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他的远呢?可以把数字重读。

大: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130万个地球和一个太阳进行比较,就叫作比较。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约有55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

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太阳的热。

指导朗读

老师总结:作者用了这么多的说明方法来向我们说明太阳的这三个特点,既形象又生动,让我们对太阳有了深入具体的了解。

四、读写结合

刚才咱们学习了那么多说明方法,下面就来学着用一用。

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能不能用上一到两种说明方法,把它写具体呢?

例:这棵树真高啊!

2.展示交流

五、小结:

1.学生谈收获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说明方法,也发现使用这些说明方法能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清楚具体,希望在今后的习作中同学们能把这些方法用到你的作文中,让你的文章更加精彩。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这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说明方法,我让学生自我发现、探索作者的写法手法,教师适时补充,让学生自己体会每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即各强调了太阳的什么特点,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本阶段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很活跃,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较强,而且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常常会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认识。根据学生这一学习特点,整个教学我应避免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带领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科普知识的同时,重点应放在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上。

《太阳》效果分析

从整堂课来看,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明白了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感受到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而且学会了运用一到两种说明方法来写一段话。语文的学习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到运用上,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

语文课有效性的外表现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内在表现是丰富自己的情感。因此阅

读教学必须以读书训练为重点,交给学生读书方法,注重读书质量,落实扎实性,这堂课很好地贯彻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精心设计课前自主学习内容,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自主探究解决提出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做到了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入手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材分析:《太阳》是一篇科普短文,也是小学阶段学习到的第一篇正式的说明文体文章。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一些具体的知识;第二部分讲了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

这篇科普短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太阳,说明方法也是本课的重要特点。课文在介绍太阳时,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这种描写方法来描写太阳的特点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太阳的特点,增长自然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接触说明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来说明太阳,并且能够选择1-2种方法灵活运用,说说自己喜欢的东西。

关于课后编者提出的三个问题,从这三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看出文章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两个地方:一、初步了解说明方法;二、了解太阳与世界万物的关系,没有了太阳,就不会有现在如此美丽的生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一、看拼音写词语。

cùn cǎo bùshēng zhuāng jiàfán zhí

()()()

二、先比一比,然后组词。

蔬()预()抵()较()

疏()顶()氏()校()

三、想一想,我会填。

a. 列数字

b. 举例子

c. 作比较

d. 打比方

1.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 )

2.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 )

3.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 )

4.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太阳》教学反思

今天执教完《太阳》后,有很多的感慨。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有语文味的,孩子能从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说明文,所以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太阳的远、大、热这三个特点的,并尝试着运用一到两种说明方法写一段话。

课前三分钟,首先由一个孩子跟大家分享了一个与太阳有关的传说故事。接着在检查字词环节,发现很多孩子“繁”和“蔬”是出错比较严重的,所以重点范写了这两个字,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让孩子们展示。共学部分抛给孩子们一个主问题:课文是怎样写出太阳的特点的?孩子们根据这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交流之前先让他们明确了合作学习要求,,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在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仔细观察每个小组的回答,对他们出现的问题并不急于指出问题,而是让他们再讨论,最终小组要讨论出一个结果。全班交流时,却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主要的问题在于我,总是忍不住想要提醒他们或插话自己来讲解,其实这是剥夺了孩子思考说话的权力。特别是有一个男孩讲到太阳的大时,其实孩子完全可以讨论到这样写的好处,我还是忍不住为他们总结了出来。到后来的读写环节,因为有了前面课文的学习铺垫,我设计了让孩子们围绕“这棵树真高啊!”写具体,用上一两种说明方法,没想到孩子们的很快就写出了令人欣喜的句子。

课虽然结束了,但带给我的思考却还在继续,希望在今后的课堂中能再对一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课标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第三学段开始,出现了与文体相关的阅读目标。而对于说明文的目标则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编者在编排这篇课文时,可能只是想让孩子开始接触这方面的文体,让孩子知道说明文的基本知识,以便在进入第三年段的学习的时候,能够不显突兀。总之,我认为根据本年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授本课时,可不必在说明文以及说明方法这个问题上深究,学生能够知道有说明文这样的文体,知道基本的说明方法就可以了。反而可以在怎样将说明文上出语文味上面下功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