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图形转移关键工艺过程分析
50PCB图形转移(ODF_图形转移_工程师培训资料).pptx

四、工艺制程原理
浮石粉刷板机
借着与铜表面相切的砂 磨料浮石粉与尼龙刷相结合的作用与 先用酸性除油剂去除铜箔表面
原理 磨动作机械地刮削表面 板面相切磨刷。
的油污、指印及其他有机污物.
来粗化表面,同时除去
随后进行微蚀处理去除氧化层
污物
并形成微观粗糙表面
优点 磨刷的刮削使用可将大 1、浮石粉的尖状颗粒与尼龙刷的共 1、去除铜箔较少;
一、前 言
编写本教材为[图形转移]工艺制作原理,适用 于负责内外层图形转移工序入职工程师、及相 关技术人员的培训. 随着图形转移技术的不断革新,部分观点将出 现差异,我们应以实际的要求及变化为准.
二、工序制作简介
图形转移的定义:
就是将在处理过的铜面上贴上或涂上一层感光性膜层, 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将菲林底片上的线路图形转移到铜 面上,形成一种抗蚀的掩膜图形,那些未被抗蚀剂保护 的不需要的铜箔,将在随后的化学蚀刻工艺中被蚀刻掉, 经过蚀刻工艺后再褪去抗蚀膜层,得到所需要的裸铜电 路图形。
铜板
热辘
四、工艺制程原理
4.2 :板面贴膜
❖ 贴膜过程注意三要素: 压力, 温度,传送速度
❖ 贴膜后要求: 贴膜应是表面平整、无皱折、无气泡、无灰尘颗 粒等夹杂,同时为保存工艺的稳定性,贴膜后应 停置15分钟后再进行曝光。
四、工艺制程原理
4.2 :板面贴膜
❖ 停留时间的设定及影响:
贴膜后板子须停留时间15分钟以上,24小时以内。 如果停留时间不够: 干膜中所加入的附着力促进剂没有与铜完全发生作 用而黏结不牢,造成菲林松。 若停留时间太久: 就会造成反应过度附着力太强而显影剥膜困难。
图形转移
《工艺流程原理》
目
录
PCB线路板影像转移制程详解 (IOLAYER)PPT课件

18
增粘剂 :可增加干膜光致抗蚀剂与铜表面的化学结合力,防止因 粘结不牢引起胶膜起翘、渗镀等弊病。
热阻聚剂:在干膜的生产及应用过程中,很多步骤需要接受热能, 为阻止热能对干膜的聚合作用加入 热阻聚剂。
色料:为使干膜呈现鲜艳的颜色,便于修版和检查而添加色料。 溶剂:为溶解上述各组份必须使用溶剂。 光致变色剂:使之在曝光后增色或减色,以鉴别是否曝光,这 种
光聚合单体:它是光致抗蚀剂胶膜的主要组份,在光引发剂的存在 下,经紫外光照射发生聚合反 应,生 成体型聚合物,感光部分 不溶于显影液,而未曝光部分可通过显影除去, 从而形成抗蚀图 像。
光引发剂:在紫外光线照射下,光引发剂吸收紫外光的 能量产生 游离基,而游离基进一步引发光聚合单体交联。
增塑剂:可增加干膜抗蚀剂的均匀性和柔韧性。
5
(表面均勻性與清潔度佳)
4.製程能力檢測 :
4.1水破測試(Water Break): 標准:破水時間>=15S 測試目的:板面潔淨度 測試方法:取測試板三片,經過前處理後,用鐵絲勾取方式將板
子取出(或雙手持板邊,不可造成板邊氧化),再將整片板子浸泡 於水中一分鐘,一分鐘後取出(板子與水平面成垂直方向),開 始計時,當水膜破裂距離板邊約2Cm後,停止計時,此段時間為 破水時間。
次對每支刷輪做刷幅測試.測試完成後使用直尺量測板面刷幅寬 度.
进行PCB原理图的反推步骤的详细分析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

进行PCB原理图的反推步骤的详细分析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PCB抄板,业界也常被称为电路板抄板、电路板克隆、电路板复制、PCB克隆、PCB逆向设计或PCB反向研发。
即在已经有电子产品实物和电路板实物的前提下,利用反向研发技术手段对电路板进行逆向解析,将原有产品的PCB文件、物料清单(BOM)文件、原理图文件等技术文件以及PCB丝印生产文件进行1:1的还原,然后再利用这些技术文件和生产文件进行PCB制板、元器件焊接、飞针测试、电路板调试,完成原电路板样板的完整复制。
对于PCB抄板,很多人不了解,到底什么是PCB抄板,有些人甚至认为PCB抄板就是山寨。
山寨在大家的理解中,就是模仿的意思,但是PCB抄板绝对不是模仿,PCB抄板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国外最新的电子电路设计技术,然后吸收优秀的设计方案,再用来开发设计更优秀的产品。
随着抄板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今天的PCB抄板概念已经得到更广范围的延伸,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电路板的复制和克隆,还会涉及产品的二次开发与新产品的研发。
比如,通过对既有产品技术文件的分析、设计思路、结构特征、工艺技术等的理解和探讨,可以为新产品的研发设计提供可行性分析和竞争性参考,协助研发设计单位及时跟进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改进产品设计方案,研发最具有市场竞争性的新产品。
PCB抄板的过程通过对技术资料文件的提取和部分修改,可以实现各类型电子产品的快速更新升级与二次开发,根据抄板提取的文件图与原理图,专业设计人员还能根据客户的意愿对PCB进行优化设计与改板,也能够在此基础上为产品增加新的功能或者进行功能特征的重新设计,这样具备新功能的产品将以最快的速度和全新的姿态亮相,不仅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也在市场中赢得了先机,为客户带来的是双重的效益。
无论是被用作在反向研究中分析线路板原理和产品工作特性,还是被重新用作在正向设计中的PCB设计基础和依据,PCB原理图都有着特殊的作用。
那么,根据文件图或者实物,怎样来进行PCB原理图的反推,反推过程是怎么样的?有哪些该注意细节呢?一、反推步骤:1记录PCB相关细节拿到一块PCB,首先在纸上记录好所有元器件的型。
pcb工艺流程详解

pcb工艺流程详解
《PCB工艺流程详解》
在电子制造工业中,印刷电路板(PCB)是一种关键的元件,它用于连接各种电子元件以及支持它们的运作。
PCB的制造
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流程,下面将对PCB工艺流程进
行详细解释。
1. 设计:PCB的制造首先需要进行电路设计,确定电路板上
各个元件的布局以及线路连接。
设计师使用专业的电路设计软件,将电路图画在计算机上,并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电路布局合理且无误。
2. 制版:制版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即光绘和腐蚀。
在光绘过程中,设计好的电路图被转移到光刻膜上,形成“焦化”图案。
然后,将焦化图案转移到铜板上,用腐蚀液腐蚀掉多余的铜层,得到所需的线路图案。
3. 内层制造:将腐蚀后得到的线路图案与绝缘层压合,形成内层板。
内层板上的线路层与绝缘层一起形成了PCB的基本结构。
4. 外层制造:在内层板的基础上,进行表面处理、光绘和腐蚀,形成PCB的外层线路。
5. 钻孔:在PCB上用机械或激光进行钻孔,形成电路板上的
连接孔以及定位孔。
6. 贴膜:给PCB覆盖一层防焊在电路板上,以保护线路免受
外界影响。
7. 回流焊接:将PCB上的元件通过回流焊接工艺与线路连接,形成最终的电路板。
8. 清洗:清洗工艺用于去除PCB表面的残留物,以保证电路
板的质量。
以上就是PCB的制造工艺流程,这些步骤中每一步都需要严
格的控制和检测,以保证最终的产品质量。
同时,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PCB制造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提升,以满足
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PCB图形转移关键工艺过程分析

PCB图形转移关键工艺过程分析
PCB图形转移关键工艺过程分析
PCB图形转移关键工艺过程分析在印制电路板的制作工艺中,图形转移是关键工序,以前常用干膜工艺来进行印制电路图形的转移。
现在,湿膜主要用于多层印制电路板的内层线路图形的制作和双面及多层板的外层线路图形的制作。
1.工艺过程
前处理→网印→烘烤→曝光→显影→抗电镀或抗腐蚀→去膜→下道工序
2.关键工艺过程分析
(1)涂布方式的选择
湿膜涂布的方式有网印型、滚涂型、帘涂型、浸涂型。
在这几种方法中,滚涂型方法制作的湿膜表面膜层不均匀,不适合制作高精度印制电路板;帘涂型方法制作的湿膜表面膜层均匀一致,厚度可精确控制,但帘涂式涂布设备价格昂贵、适合大批量生产;浸涂型方法制作的湿膜表面膜层厚度较薄,抗电镀性差。
根据现行PCB 生产要求,一般采用网印型方法进行涂布。
(2)前处理
湿膜和印制电路板的粘合是通过化学键合来完成,通常湿膜是一种以丙稀酸盐为基本成分的聚合物,它是通过自由移动的未聚合的丙稀酸盐团与铜结合。
本工艺采用先化学清洗再机械清洗的方法来确保上述的键合作用,从而使表面无氧化、无油污、无水迹。
(3)粘度与厚度的控制
在5%的点上,湿膜的枯度为150PS,低于此粘度印刷的厚度,达不到要求。
湿膜印刷原则上不加稀释剂,如要添加应控制在5%以内。
湿膜的厚度是通过下述公式来计算:
hw=[hs-(S+hs)]+P%
式中,hw为湿膜厚度;hs为丝网厚度;S为填充面积;P为油墨固体含量。
以100目的丝网为例:。
PCB工艺知识培训1--图形转移

算起,到上下各最突点的垂直距离而得. 3.均方根粗糙值 Root Mean Square Roughness -
(RMS)
Ra (平均粗糙值) = 0.2 - 0.3 μm (8 - 12 μin) Rz (最大粗糙值)= 2 - 3 μm (80-120μin) Wt = < 4 μm (对两峰间距离为500 -800 μm)
过程控制
传送轮及压辊需清洁,粘胶纸定量更换。 板面状态:应经过良好的前处理,避免有铜瘤,划痕,
凹陷,薄板折痕,杂物粘付等问题 加热板面: 板面温度在压膜前在60-70℃较好,可
以提升贴膜的效率及与良率的提升. 压辊压力:(3-5.5kG/cm2) 压辊温度: 压膜过程温度100-120 ℃ 速度:1.2-2.5M/min 停留时间:贴膜后需至少停留15分钟才可曝光.但
也不至于过显。一般条件确认后通过浓度和速度进 行管控。显影负载定期更换显影药水。
z 温度控制 z 喷嘴及上下压力控制,各过滤网的定期清理 z CuCL2确认效果 z 传送设备确保不划伤与叠板
图形转移的应用分类
z 耐电镀 外层板进行图形电镀
(镀铜、镀铅锡,镀 纯锡)
进行全板镀金
z 抗蚀刻: 内层板的制作 外层TENTING流程
级 按不同的干膜类型进行控制,不同的线宽确定最佳
值
曝光的管理
z 每天测量管制曝光尺,不同的曝光框与上下灯差 别,超过范围必须进行调整。
z 每周测量曝光能量及均匀性 z 曝光时 必须检查:真空度 清洁底片 清洁板面 定
一张图看懂PCB生产工艺流程

一张图看懂PCB生产工艺流程开料目的:根据工程资料MI的要求,在符合要求的大张板材上,裁切成小块生产板件.符合客户要求的小块板料.流程:大板料→按MI要求切板→锔板→啤圆角磨边→出板钻孔目的:根据工程资料,在所开符合要求尺寸的板料上,相应的位置钻出所求的孔径.流程:叠板销钉→上板→钻孔→下板→检查修理沉铜目的:沉铜是利用化学方法在绝缘孔壁上沉积上一层薄铜.流程:粗磨→挂板→沉铜自动线→下板→浸%稀H2SO4→加厚铜图形转移目的:图形转移是生产菲林上的图像转移到板上。
流程:(蓝油流程):磨板→印第一面→烘干→印第二面→烘干→爆光→冲影→检查;(干膜流程):麻板→压膜→静置→对位→曝光→静置→冲影→检查图形电镀目的:图形电镀是在线路图形裸露的铜皮上或孔壁上电镀一层达到要求厚度的铜层与要求厚度的金镍或锡层。
流程:上板→除油→水洗二次→微蚀→水洗→酸洗→镀铜→水洗→浸酸→镀锡→水洗→下板退膜目的:用NaOH溶液退去抗电镀覆盖膜层使非线路铜层裸露出来。
流程:水膜:插架→浸碱→冲洗→擦洗→过机;干膜:放板→过机蚀刻目的:蚀刻是利用化学反应法将非线路部位的铜层腐蚀去。
绿油目的:绿油是将绿油菲林的图形转移到板上,起到保护线路和阻止焊接零件时线路上锡的作用。
流程:磨板→印感光绿油→锔板→曝光→冲影;磨板→印第一面→烘板→印第二面→烘板字符目的:字符是提供的一种便于辩认的标记。
流程:绿油终锔后→冷却静置→调网→印字符→后锔镀金手指目的:在插头手指上镀上一层要求厚度的镍金层,使之更具有硬度的耐磨性。
流程:上板→除油→水洗两次→微蚀→水洗两次→酸洗→镀铜→水洗→镀镍→水洗→镀金镀锡板 (并列的一种工艺)目的:喷锡是在未覆盖阻焊油的裸露铜面上喷上一层铅锡,以保护铜面不蚀氧化,以保证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流程:微蚀→风干→预热→松香涂覆→焊锡涂覆→热风平整→风冷→洗涤风干成型目的:通过模具冲压或数控锣机锣出客户所需要的形状成型的方法有机锣,啤板,手锣,手切说明:数据锣机板与啤板的精确度较高,手锣其次,手切板最低具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外形.测试目的:通过电子00%测试,检测目视不易发现到的开路,短路等影响功能性之缺陷.流程:上模→放板→测试→合格→FQC目检→不合格→修理→返测试→OK→REJ→报废终检目的:通过00%目检板件外观缺陷,并对轻微缺陷进行修理,避免有问题及缺陷板件流出.具体工作流程:来料→查看资料→目检→合格→FQA抽查→合格→包装→不合格→处理→检查OK。
图形转移

第六章2本章内容1)光致抗蚀剂类型与机理2)干膜光致抗蚀剂图形转移工艺(干膜)3)液态光致抗蚀剂图形转移工艺(湿膜)4)电沉积光致抗蚀剂(ED 膜)5)激光直接成像技术3图形转移技术图形转移-----PCB制造中最关键的工序之一; 生产中的关键控制点,也是技术难点所在。
PCB图形转移方法有:1)丝网印刷(Screen Printing)图形转移技术;2)干膜(Dry Film)图形转移技术;3)液态光致抗蚀剂(Liquid Photoresist)图形转移技术;4)电沉积光致抗蚀剂(ED膜)制作技术;5)激光直接成像技术(Laser Drect Image)。
P1634图形转移:----在PCB制造过程中将底版上的电路图形转移到覆铜箔层压板上,形成一种抗蚀或抗电镀的掩膜图形的工艺过程。
抗蚀图形----用于“印制蚀刻工艺”,即用抗蚀材料在覆铜箔层压板上形成正相图形,未被抗蚀剂保护的铜箔,在随后的化学蚀刻工序中被去掉,蚀刻后去除抗蚀层,便得到所需的铜电路图形。
抗电镀图形----用于“图形电镀工艺”,即用抗蚀材料在覆铜层压板上形成负相图形,使所需要的表面裸铜图形,经过清洁、粗化等处理后,在其上电镀铜或电镀金属保护层(锡铅、锡镍、锡、金等),然后去掉抗蚀层进行蚀刻,电镀的金属保护层在蚀刻工序中起抗蚀作用。
5印制蚀刻工艺流程:→贴干膜————下料→板面前处理→涂湿膜→烘干→曝光→显影→正相图形→蚀刻→去膜→→下工序图形电镀工艺过程:下料→钻孔→孔金属化→预镀铜→板面清洁→→贴干膜————→涂湿膜→烘干→曝光→显影→负相图形→图形镀铜→图形电镀金属抗蚀层→去膜→蚀刻→下工序67图形转移方法网印图形转移光化学图形转移----成本低只能制造大于或等于0.25mm 的印制导线--能制造分辨率高的清晰图形下料→钻孔→孔金属化→全板电镀铜→板面清洁处理→贴掩孔干膜→曝光→显影→掩孔正相图形→蚀刻→去膜→下工序掩孔蚀刻工艺流程:81)光致抗蚀剂:用光化学方法获得的、能抵抗住某种蚀刻液或电镀溶液浸蚀的感光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B图形转移关键工艺过程分析
PCB图形转移关键工艺过程分析在印制电路板的制作工艺中,图形转移是关键工序,以前常用干膜工艺来进行印制电路图形的转移。
现在,湿膜主要用于多层印制电路板的内层线路图形的制作和双面及多层板的外层线路图形的制作。
1.工艺过程
前处理→网印→烘烤→曝光→显影→抗电镀或抗腐蚀→去膜→下道工序
2.关键工艺过程分析
(1)涂布方式的选择
湿膜涂布的方式有网印型、滚涂型、帘涂型、浸涂型。
在这几种方法中,滚涂型方法制作的湿膜表面膜层不均匀,不适合制作高精度印制电路板;帘涂型方法制作的湿膜表面膜层均匀一致,厚度可精确控制,但帘涂式涂布设备价格昂贵、适合大批量生产;浸涂型方法制作的湿膜表面膜层厚度较薄,抗电镀性差。
根据现行PCB 生产要求,一般采用网印型方法进行涂布。
(2)前处理
湿膜和印制电路板的粘合是通过化学键合来完成,通常湿膜是一种以丙稀酸盐为基本成分的聚合物,它是通过自由移动的未聚合的丙稀酸盐团与铜结合。
本工艺采用先化学清洗再机械清洗的方法来确保上述的键合作用,从而使表面无氧化、无油污、无水迹。
(3)粘度与厚度的控制
在5%的点上,湿膜的枯度为150PS,低于此粘度印刷的厚度,达不到要求。
湿膜印刷原则上不加稀释剂,如要添加应控制在5%以内。
湿膜的厚度是通过下述公式来计算:
hw=[hs-(S+hs)]+P%
式中,hw为湿膜厚度;hs为丝网厚度;S为填充面积;P为油墨固体含量。
以100目的丝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