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地下结构混凝土抗裂、抗渗技术措施
[地铁工程混凝土抗裂性能评价方法和控制措施6200字]混凝土防裂措施
![[地铁工程混凝土抗裂性能评价方法和控制措施6200字]混凝土防裂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d9c170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3.png)
[地铁工程混凝土抗裂性能评价方法和控制措施6200字]混凝土防裂措施地铁工程混凝土抗裂性能评价方法和控制措施6200字施工和养护措施不到位是地铁工程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
合理的施工措施对控制早期温度裂缝的有效性意义重大。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采用的混凝土的一些参数都是在标准试验状态下测得的,但混凝土的现场条件与标准状态是有本质区别的,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结构条件、几何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温、日照、风速等)、边界条件也不停的发生变化,如果计算中所选的相关参数未曾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那么计算的结果可能将大大地偏离实际情况。
因此,必须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对混凝土热学参数的影响及其对混凝土温度开裂的影响。
与施工现场相关的条件主要有:模板类型、表面保温材料、养护措施和外部环境条件等等。
以往有研究者开展了施工措施对混凝土的影响研究,不过定性研究居多,尤其关于施工措施对混凝土温度场影响的研究更少,但是混凝土的表面热交换系数又是热传导方程计算中所必需的一个关键参数,影响表面热交换系数的因素很多,是受多变量影响的复杂函数,对其进行精确的描述是十分困难的,但是通过试验来确定不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的表面热交换系数,是一种相对简单而又可靠的手段。
因此,由于缺乏对施工现场各种施工措施进行试验研究与定量分析,从而不能获取不同施工条件下混凝土的边界散热特性,也不能准确地计算混凝土早龄期的热学、力学和变形参数及抗裂性能;施工单位也就无法采用合理可靠的施工和养护措施。
施工中采取的防裂措施针对性不强是地铁工程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另一个原因。
地铁工程混凝土结构中存在以下典型的结构形式:厚大混凝土底板、超长混凝土侧墙、大面积混凝土和预制拼装混凝土结构。
不同结构类型的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相差较大,目前采用的裂缝控制措施大都是借鉴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不适当于超长混凝土结构和大面积混凝土结构,因为超长混凝土结构和大面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受约束的影响更大。
地铁地下结构混凝土抗裂、抗渗技术措施

地铁地下结构混凝土抗裂、抗渗技术措施⑴非接逢处混凝土抗裂、抗渗本标段非接逢处的结构防水主要是暗埋段结构防水,在隧道底板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为达到设计防水使用要求,结构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十分关键,在结构施工的各个环节采取措施作好混凝土的抗裂、抗渗工作。
针对非接逢处的混凝土施工,我公司分析后,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点对待:a、混凝土模板保证平整度,且拼逢严密不漏浆,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吸水性小,以便混凝土拆模后表面密实光滑,无蜂窝麻面,从而切断渗水通路。
b、钢筋绑扎牢固,以防止浇注混凝土时因碰撞、震动使绑扣松散、钢筋位移,造成露筋,裸露钢筋锈蚀后为渗水留下隐患。
绑扎钢筋时按设计规定留足保护层,钢筋及铁丝均与模板之间预留技术规范要求的距离。
个别钢筋排列密集的部位,当影响混凝土浇注质量时,同业主、设计院及监理工程师协商,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度。
c、由于本工程规定使用商品混凝土,在混凝土搅拌、运输及浇注过程中同混凝土生产厂家协商好运输及浇注方法,混凝土搅拌好后应于半个小时内运抵现场,于初凝前浇注完毕,在运输过程中防止产生离析现象及坍落度和含气量的损失,同时防止漏浆,避免改变原混凝土的水灰比和灰砂比,而使混凝土抗渗等级降低。
浇注时严格控制下落高度,防止超高,以防止产生石子堆积形成内部空隙。
对预埋件和钢筋密集处,在不易使混凝土振捣密实时,改用相同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浇注,以免形成空洞,造成漏水。
混凝土在振捣时保持充分均匀,使骨料在沉降过程中被水泥浆充分包裹,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砂浆包裹层,同时排出气泡,使之密实,增加抗渗性能。
d、加强混凝土浇注后的养护工作,防水混凝土养护时对其抗渗性影响很大,特别是早期湿润养护更加重要。
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覆盖,在混凝土浇注后14天内进行浇水湿润养护,使混凝土内部水分缓慢蒸发,早期不失水,使水泥充分结晶致密,从而增强抗渗性。
由于本工程施工大多数时间正值冬季,在洒水养护的同时对混凝土加以塑料薄膜覆盖,塑料薄膜外用草袋覆盖保温,若温度过低,采用“稻草被”代替普通草袋。
地下室混凝土工程抗裂、抗渗预防措施(全文)

地下室混凝土工程抗裂、抗渗预防措施(全文)地下室混凝土工程抗裂、抗渗预防措施1. 引言地下室混凝土工程是建筑结构中承担重要负荷的部分,为了保证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必须采取相应的抗裂、抗渗预防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下室混凝土工程抗裂、抗渗预防措施的各个方面。
2. 设计阶段的预防措施2.1 地下室结构的合理布置2.2 钢筋和混凝土配筋设计2.3 渗透性试验与材料选用2.4 损伤计算和变形控制3. 施工阶段的预防措施3.1 混凝土浇筑前的处理3.2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细节控制3.3 停止浇筑前的保护措施3.4 养护措施4. 后期维护阶段的预防措施4.1 定期巡视和检测4.2 补漏和修复工作4.3 加固和加防措施5.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具体附件内容详见附件部分)。
6. 法律名词及注释6.1 抗裂:指通过优化结构和材料的设计,采取适当的预处理和控制措施,防止地下室混凝土工程出现裂缝。
6.2 抗渗:指通过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采取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有效的排水措施,防止地下室混凝土工程出现渗漏现象。
---------------------------------------------------------------------------------------------------------------------------------------地下室混凝土工程破坏原因及加固方法1. 引言地下室混凝土工程承受着来自地下水压力、地震力等多重外力的作用,因此容易出现破坏现象。
为了保证地下室混凝土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将详细介绍地下室混凝土工程的破坏原因及相应的加固方法。
2. 破坏原因2.1 地下水渗透引起的破坏2.2 地震引起的破坏2.3 设计不合理引起的破坏2.4 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破坏3. 加固方法3.1 加固地下水渗透引起的破坏3.2 加固地震引起的破坏3.3 加固设计不合理引起的破坏3.4 加固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破坏4.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具体附件内容详见附件部分)。
探讨轨道交通地下结构防水混凝土设计及控裂措施

探讨轨道交通地下结构防水混凝土设计及控裂措施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工程和基础设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轨道交通是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施工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轨道交通建设中,由于其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出现各种各样的裂缝。
因此,必须对工程实践中的裂缝进行有效的处理,以提高工程质量。
本文对轨道交通地下结构防水混凝土设计及控裂进行了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下结构;防水混凝土;设计及措施引言:在轨道交通施工中,结构防水系统的设计非常重要。
前期,施工单位将重点放在防水材料方面,对刚性防水材料、柔性防水材料等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索。
但是,仅仅解决了材料的质量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其施工问题,这就导致了轨道交通防水工程的防渗效果很差。
因此要选择一套科学、合理地防水混凝土结构,以改善其防水性能,防止其开裂,从而达到改善工程质量的目的。
一、地下结构防水设计原则地下结构的防水设计要坚持“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地下结构的自防水处理以混凝土结构为主。
在混凝土结构中进行自防水设计时,要考虑到其本身的抗渗性和耐久性,选择合适的材料。
二、混凝结构出现裂缝的具体原因1.结构变形混凝土在固化期间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其发生干燥,是造成结构变形的一个主要因素。
在混凝土固化期,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迅速挥发,若不及时喷洒水养护,则会在混凝土中形成一定的拉应力,一旦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拉伸强度,则会造成混凝土表面开裂,从而造成结构在施工中发生渗漏,从而影响整体的防水效果。
2.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偏高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如果其实际强度等级超出规范要求,对其防水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多年的实践,表明:混凝土强度越大、抗渗等级越高,在施工中越易发生开裂。
许多建筑工人在实际工程中使用C30、P8等混凝土,从外观上来看,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但防水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施工时仅注意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而忽视了抗裂性。
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工法

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工法在咱们现在的建筑工地上,地下室可以说是个“关键人物”。
你想啊,地下室可不只是用来停车或者存放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它不仅要承载着上面几层楼的重量,还得时刻面对地下水的侵袭,防止雨水、潮气渗透进来。
说实话,这玩意儿防水抗裂的工作可是个不小的挑战。
所以,今天我们就聊聊混凝土结构地下室的抗裂防渗工法。
别看这名字一听就很专业,其实说白了,就是让地下室不“流泪”,不“长裂”,做到又坚固又防水。
说起混凝土,大家肯定都知道,强度是没得说的,拿来做建筑结构那真是杠杠的。
但它也有个“软肋”,那就是容易开裂,尤其在地下水渗透或者地面沉降的情况下,裂缝就可能会悄悄出现。
而且呢,裂缝一旦有了,水就开始通过这些小缝隙找机会溜进来,把地下室弄得湿漉漉的,发霉发臭。
更严重的,水还可能侵蚀钢筋,导致整个结构的安全性下降。
所以,如何防止这些情况发生,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大问题。
你要说“抗裂”,那可不仅仅是防止大裂缝。
其实就是要通过一些工艺手段,让混凝土不容易开裂,甚至在发生轻微裂缝时,也能自我修复。
你看,最近有一种自愈混凝土就挺有意思的。
它里面添加了一些特殊的微生物或胶体,遇到水后,裂缝边缘就会“自己”愈合,水也就不能渗透了。
像这种材料现在还没普及,价格也不便宜。
那我们就聊聊更实用的工法。
最基础的,就是要注意混凝土的配比和质量。
说实话,很多时候裂缝的出现和混凝土的质量有很大关系。
如果水泥、砂石的比例不合适,或者水分过多,混凝土干后就容易出现空洞,久而久之,裂缝也就来了。
所以,配比一定得精准,不能马虎,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
像“豆腐渣工程”这种事儿,谁也不愿意再见到。
然后就是加强钢筋的布置。
钢筋不仅是为了增强混凝土的承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有效地分散外力,减少裂缝的产生。
钢筋的排布就像是人体的骨架,密度不够,骨架就脆弱;密度太大,成本就高,施工难度也大。
得有个“度”在里面。
所以,在地下室的设计阶段,得根据不同的承重需求,合理安排钢筋的位置和数量。
地下车站混凝土结构抗裂防渗施工技术

地下车站混凝土结构抗裂防渗施工技术【摘要】地下车站混凝土结构的侧墙、顶板容易出现裂缝和渗水现象。
针对该质量通病,设计均在侧墙底部设计排水沟进行内部排水。
本文以地铁车站为例,重点阐述如何有效防止地下车站混凝土结构出现开裂和渗漏的相关施工技术。
希望能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下车站;混凝土;抗裂;防渗;施工技术一、工程概况南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1号线05标居康路站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附属工程采用SMW工法桩围护。
车站长291.5m,宽18.30~29.75m,深16.65~20.78m,设4个出入口、3组风亭。
车站及附属结构使用明挖顺筑法施工,开工日期为2017.12.1。
车站主体结构效果如图1-1所示,车站围护结构及支撑设计情况,详见下表1-1 。
图1—1 居康路站BIM效果图表1—1居康路站地下连续墙及支撑设计部位开挖深度m地墙长度m墙厚mm混凝土接头形式支撑北工作井18.3134.380C35P6H型钢1道砼撑,3道钢支撑南工作井20.7839.710001道砼撑,3道钢支撑标准段16.65~18.7830.90~37.3801道砼撑,3道钢支撑居康路站地质水文情况:基坑开挖范围以砂性土为主。
依次为①层填土、②层粉土、③1层粉砂夹砂质粉土、③1t层粉砂夹砂质粉土。
基底位于③1层、局部在③1t层粉砂夹砂质粉土中;地墙墙趾处于④1层淤泥质粉质黏土。
区域水位较高,地下水系发达,局部存在回填的老河道,属典型的富水粉细砂土体,土层较为软弱。
二、车站工程混凝土出现开裂原因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下车站混凝土结构出现开裂与渗水,是一项较难攻克的质量通病。
开裂后渗漏水治理难度大、成本高、效果不理想,堵好又漏的现象频繁发生,且影响结构的永久性。
虽然很多单位对车站结构混凝开裂进行QC技术攻关,但该项质量通病对施工单位来说仍很难得到根除和有效治理。
经查阅相关资料和现场走访分析,地铁车站结构混凝土出现开裂、渗水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1.车站侧墙、底板、顶板、腋角位置混凝土结构厚度较大。
地铁混凝土结构裂缝分析及控制措施

地铁混凝土结构裂缝分析及控制措施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在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保障居民交通便利,因而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诸多城市均逐渐开发地铁建设。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地铁隧道还是地铁车站,均采用混凝土进行施工,但地铁工程中的混凝土与常规建筑中的混凝土略有差异。
由于地铁施工往往在地下进行,地铁建设过程中对于建造方式以及建造质量均有较高要求。
为避免混凝土裂缝情况发生,主要对混凝土特性、裂缝的种类以及成因进行分析,探究如何更好地改善地铁施工质量。
关键词:地铁;混凝土;裂缝;结构自防水引言地铁工程的施工环境复杂、质量要求高,需合理应用施工技术。
实际施工中,防水混凝土凝结阶段可能会由于方法不合理或外部因素等方面的作用而出现裂缝,轻则影响结构的美观,重则诱发结构受损、受力性能下降等问题,严重威胁结构的耐久性。
为此,必须准确探明裂缝的成因,进而采取有效的处治措施。
1地铁混凝土结构特点地铁车站混凝土结构断面尺寸均较大,如站台侧墙,墙体厚度通常在600mm以上,一次浇筑墙体高度需要达到规定的高度,这种结构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其内部由水化反应所产生的热量易聚集,导致结构内部温度过高,与较低的外部温度形成温差,过大的温差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
由于地铁工程本身的特殊性,其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各方面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在工程设计时,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都高于普通混凝土工程。
通常,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与强度成正比,因此地铁工程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和水泥用量都非常高,过高的水泥用量也是导致地铁工程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的原因之一。
地铁工程混凝土结构,如侧墙、顶板,底板等,考虑到其结构的长期可靠性,内部钢筋密集,一方面对结构体约束大,导致结构整体刚度大,有利于混凝土抗裂;另一方面过密的钢筋布置给混凝土的施工浇筑及振捣带来困难,易造成混凝土不密实,出现开裂渗水现象。
地铁混凝土现浇施工作业面较小,一次浇筑距离长,且多采用单侧支模,混凝土浇筑后,容易因为养护不足导致表面干缩及后期干燥收缩开裂。
地铁隧道地下工程如何防渗除湿

地铁隧道地下工程如何防渗除湿地铁隧道是一种在地下建设的交通线路,其特点是隧道处于地下,容易受到地下水的渗透和潮湿环境的影响。
为了保证隧道的安全运行和乘客的出行体验,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渗透和除湿。
本文将介绍地铁隧道地下工程如何防渗除湿。
一、防渗措施1.合理设计:在地铁隧道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位和地质条件,并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
对于地下水位较高或容易渗透的地质条件,可以采用增厚地下墙、设置防渗屏障和排水系统等手段,以防止地下水渗透到隧道内部。
2.排水系统:地铁隧道需要设置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排除出隧道外。
通常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泵站等设施。
排水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位和地质条件,并进行合理布置。
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应与地下水位相匹配,确保及时将地下水排除出隧道,防止渗透和湿度升高。
3.防渗材料:地铁隧道的地下结构通常采用混凝土和防渗材料进行施工。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入适量的防水剂,以提高混凝土的防渗性能。
此外,还可以采用防渗涂料、防渗胶等材料对地下结构进行防渗处理,以提高其防渗能力。
4.增加外壳层:对于地铁隧道地下工程,可以考虑在外部设置防渗层,通过增加外壳层的厚度和防渗性能,提高隧道的防渗能力。
外壳层通常使用防渗膜或防渗板材等材料进行施工,保护隧道不受地下水渗透的影响。
二、除湿措施1.通风系统:地铁隧道需要设置一套完善的通风系统,对隧道内的潮湿空气进行排除,并保证隧道内的空气流通。
通风系统通常包括进风口、出风口、风机等设备,通过设置适当的进出风口,可以有效除湿,并保持隧道内的空气质量。
2.降温除湿设备:地铁隧道可以通过设置降温除湿设备来控制温湿度,避免隧道内产生潮湿环境。
降温除湿设备通常包括冷水系统、蒸发器、除湿器等,通过降低温度和湿度,可以有效除湿并保持隧道内的干燥环境。
3.湿度监测与控制:地铁隧道建设中可以设置湿度监测仪器和湿度控制系统,实时监测隧道内的湿度,并根据湿度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地下结构混凝土抗裂、抗渗技术措施
⑴非接逢处混凝土抗裂、抗渗
本标段非接逢处的结构防水主要是暗埋段结构防水,在隧道底板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为达到设计防水使用要求,结构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十分关键,在结构施工的各个环节采取措施作好混凝土的抗裂、抗渗工作。
针对非接逢处的混凝土施工,我公司分析后,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点对待:
a、混凝土模板保证平整度,且拼逢严密不漏浆,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吸水性小,以便混凝土拆模后表面密实光滑,无蜂窝麻面,从而切断渗水通路。
b、钢筋绑扎牢固,以防止浇注混凝土时因碰撞、震动使绑扣松散、钢筋位移,造成露筋,裸露钢筋锈蚀后为渗水留下隐患。
绑扎钢筋时按设计规定留足保护层,钢筋及铁丝均与模板之间预留技术规范要求的距离。
个别钢筋排列密集的部位,当影响混凝土浇注质量时,同业主、设计院及监理工程师协商,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度。
c、由于本工程规定使用商品混凝土,在混凝土搅拌、运输及浇注过程中同混凝土生产厂家协商好运输及浇注方法,混凝土搅拌好后应于半个小时内运抵现场,于初凝前浇注完毕,在运输过程中防止产生离析现象及坍落度和含气量的损失,同时防止漏浆,避免改变原混凝土的水灰比和灰砂比,而使混凝土抗渗等级降低。
浇注时严格控制下落高度,防止超高,以防止产生石子堆积形成内部空隙。
对预埋件和钢筋密集处,在不易使混凝土振捣密实时,改用相同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浇注,以免形成空洞,造成漏水。
混凝土在振捣时保持充分均匀,使骨料在沉降过程中被水泥浆充分包裹,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砂浆包裹层,同时排出气泡,使之密实,增加抗渗性能。
d、加强混凝土浇注后的养护工作,防水混凝土养护时对其抗渗性影响很大,特别是早期湿润养护更加重要。
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覆盖,在混凝土浇注后14天内进行浇水湿润养护,使混凝土内部水分缓慢蒸发,早期不失水,使水泥充分结晶致密,从而增强抗渗性。
由于本工程施工大多数时间正值冬季,在洒水养护的同时对混凝土加以塑料薄膜覆盖,塑料薄膜外用草袋覆盖保温,若温度过低,采用“稻草被”代替普通草袋。
以保证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防止因混凝土表面冷缩形成裂缝和造成渗漏。
为避免混凝土内部毛细孔在蒸汽压力下大大扩张,导致
混凝土抗渗性下降,本标段结构混凝土不采用蒸汽养护。
e、确定合理的拆模时间,确保不过早拆模,拆模时防水混凝土的强度超过设计强度的70%,同时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气温温差以不超过15℃为标准,以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另外,拆模时不使防水混凝土表面受损。
f、结构混凝土拆模后,及时对基坑进行回填,以避免干缩和温度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提高抗渗性,同时减轻壅水对结构混凝土的危害。
⑵变形缝抗渗
变形缝处的防水在非接逢处的防水的基础上主要依靠橡胶止水带止水,在施工过程中为防止混凝土尖角的石子和锐刃的钢筋刺破橡胶止水带,在绑扎钢筋时特别注意橡胶止水带的定位,如发现有破损则及时更换。
止水带接头必须粘结良好,将接头作成45°角对接后,再在一侧进行绑接,以增强抵抗水压的能力。
混凝土浇注时以适当的力充分振捣、震动混凝土来定位止水带,必要时采用小型插入式振动器振捣,使其与混凝土结合良好。
⑶施工缝处抗裂、抗渗技术措施
施工缝是防水工程的薄弱部位之一,作好该部位的抗渗防水对整个水下工程至关重要,按设计尺寸要求,在侧墙距底板不小于规范要求的最小距离设置施工缝。
对于暗埋段施工缝防水,在结构防水的基础上逢内采用遇水膨胀橡胶止水带或钢板止水带。
为了使接逢严密,浇注前对逢表面进行凿毛处理,清除浮粒。
接逢的预埋钢筋保证无锈蚀,在继续浇注前用水冲洗并保持湿润,上一层20~25mm 水泥砂浆,材料及灰砂比与混凝土相同,捣压密实后再继续浇注混凝土。
侧墙模板与混凝土接触密实,且模板有一定的刚度,保证混凝土浇注完成后不出现错台及由于漏浆造成的麻面或空洞,避免给渗水造成通路。
⑷后浇带抗裂、抗渗
后浇带为混凝土结构刚性接逢,可与留置施工缝结合起来,对于防水结构来说必须严格做好,保证抗渗性能。
后浇带混凝土采用与两侧先浇注的混凝土温度及抗渗等相同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为保证后浇带质量增加抗渗性能,需要待两侧先浇注混凝土体积收缩变形趋于稳定后进行后浇带的施工,使后浇带的混凝土在两侧的先浇注混凝土及钢筋限制作用下膨胀产生相同变形,使混凝土内部密实,外部与先浇注混凝土相接紧密,成为整体、无变形的结构,不至于产生裂缝和造成渗水,浇注后浇带混凝土前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清洗干净,湿润后再进行浇注,
后浇注混凝土施工温度应低于两侧先浇注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且选择气温较底时施工减少混凝土冷缩变形,同时降低了后浇带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外界温度的差值,即减少内部混凝土与外部混凝土之间的温差,从而避免了一两侧混凝土及钢筋限制下的冷缩变形而产生的裂缝,保证后浇带混凝土的质量,达到提高后浇带混凝土抗裂、抗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