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比较分析替米沙坦、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61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tegrated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9 年 7月 A 第 7 卷第 19 期Jul. A 2019 V ol. 7 No. 19比较分析替米沙坦、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龚冰璐(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435)【摘要】目的 将在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分别使用替米沙坦、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分析其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 选取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118例高血压患者,将其分为替米沙坦组(n =59)与缬沙坦组(n =59),分别采取替米沙坦+氨氯地平治疗方案及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方案。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显著改善,组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缬沙坦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5.08%,替米沙坦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6.78%,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应用替米沙坦与缬沙坦治疗可获得相近的疗效,两者均具有稳定降压效果,且安全性 相当。
【关键词】替米沙坦;缬沙坦;高血压【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9.61.02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2亿,但70%的患者均不知晓自身病情,已知患者中,约有50%左右的患者未接受规范治疗,75%的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1]。
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充分考虑其高血压类型、病理机制以及患者年龄、种族的因素,个体化给药,确保降压疗效。
一般认为,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可达到更加理想的降压效果。
因此,本文将在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分别使用替米沙坦、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分析其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报道 如下。
替米沙坦的作用

替米沙坦的作用米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它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米沙坦通过阻断紧张素Ⅱ受体,进而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和血管功能。
首先,米沙坦对于治疗高血压有着显著的疗效。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会增加患者发生心脏病、脑血管病和肾脏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
米沙坦通过阻断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其收缩血管和释放醛固酮的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研究表明,米沙坦可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心脏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其次,米沙坦对心脏保护作用显著。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的头号杀手之一,而高血压是心脏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米沙坦通过减少心脏的前负荷和后负荷,降低心脏的工作负担,改善心肌的供血和氧合作用,保护心脏免受损伤。
此外,研究还发现,米沙坦可以抑制心肌纤维化过程,减少心脏肌肉的硬化和纤维化,改善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这些作用使得米沙坦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药物。
再次,米沙坦还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米沙坦可以抑制肾小球的收缩血管和纤维化过程,保护肾脏不受损伤。
研究表明,米沙坦可以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少尿蛋白的排出,降低肾脏疾病的进展风险。
此外,米沙坦还可以通过调节肾小管对钠、钾、氢离子的重吸收,促进水和电解质的排泄,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最后,米沙坦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米沙坦可以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降低氧化应激对心脏和血管的损伤。
此外,米沙坦还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保护心脏和血管免受炎症的损伤。
综上所述,米沙坦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保护肾脏的健康等多种机制发挥着显著的疗效。
然而,作为一种药物,更应注重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在考虑患者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效果。
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照研究

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照研究
史瑞华;张俊峰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13(011)002
【摘要】@@%目的比较替米沙坦和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75例,替米沙坦组40 mg/d,缬沙坦组80 mg/d,早餐后顿服,疗程均8周.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压、心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ECG及不良反应等检测.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P<0.01),替米沙坦组总有效率为94.67%,缬沙坦组总有效率为89.33%,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安全可靠,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
【总页数】2页(P229-230)
【作者】史瑞华;张俊峰
【作者单位】山西阳煤集团总医院,045000;山西阳煤集团总医院,0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R255.3
【相关文献】
1.评估缬沙坦或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J], 张丽丽
2.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研究 [J], 贾
琼;徐兆龙
3.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用替米沙坦和缬沙坦的临床疗效分析 [J], 许达亮; 高盛富
4.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片与缬沙坦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 江华东;唐娟
5.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片与缬沙坦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 江华东;唐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沙坦类降压药的区别?缬沙坦,氯沙坦钾,厄贝沙坦,选哪个?

不同沙坦类降压药的区别?缬沙坦,氯沙坦钾,厄贝沙坦,选哪个?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品种繁多,常以**沙坦命名,不同类型的 ARB 各有优势。
到具体该怎么选择,差别在哪呢?1,缬沙坦:适应症: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伴高血压。
用法用量:初始剂量80 mg /次,常用剂量80~160 mg。
肝肾功能剂量调整: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无需调整剂量,当肌酐清除率<30 mL / min 时,不建议使用。
非胆管源性、无胆汁淤积的轻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胆道梗阻、胆汁淤积患者应慎用。
作用特点:降压强度相对较弱,适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者。
2,氯沙坦钾适应症: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慢性心力衰竭伴高血压。
用法用量:初始剂量25~50 mg /次,常用剂量25~100 mg肝肾功能:肾功能不全无需调整剂量,肝功能不全需降低剂量,作用特点:降压幅度不高,可降尿酸,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适宜。
此药含钾,对于高钾人群不适宜。
3,厄贝沙坦适应症: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肾病。
用法用量:初始剂量75~150 mg /次,常用剂量150-300 mg。
肝肾功能:肾功能不全无需调整剂量,但血透患者初始剂量应控制在75 mg 。
轻中度肝功能不全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肝功能不全无经验。
作用特点:降压幅度较大,更容易使血压达标。
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
4,替米沙坦:适应症:高血压,降低不能使用 ACEl 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用法用量:初始剂量20~40 mg /次,常用剂量20-80 mg。
肝肾功能: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肾功能不全或血透患者,起始剂量可减为20 mg。
肝功能损害患者对本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升高,几乎达到100%,但清除半衰期无变化。
作用特点:半衰期最长,降压效果强,主要是重度高血压患者使用。
除降压外,具有保护心血管的效果,适合高血压伴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事件高风险的患者。
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最小成本分析

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最小成本分析潘开瑞【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年(卷),期】2015(000)007【摘要】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economics effect of telmisartan and valsartan treating primary hypertension. Methods 148 patients with mild-moderate primary hyperten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wo groups.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group A),40 mg/d for telmisartan was provided,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group B),80 mg/d for valsartan was used and taken at a draught after breakfast.The course of treatment lasted 8 weeks.The e-conomic effect of the two drugs were evaluated by minimum cost analysis of pharmacoeconomics. Results blood pres-sure in the two groups was both decreased effectively (P<0.05 orP<0.01).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group A was 97.30%,while in the group B, it was 90.54%,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There was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 occurred i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reatment.The total cost in the group A was 1076.04 yuan,while in the group B,it was 1324.24 yuan.Every patient in the group A could save 247.6 yuan. Conclusion The two drugs have sim-ilar clinical effect on treating primary hypertension.From economics point ofview,telmisartan is better.%目的:比较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和经济学效果。
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

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在众多的降压药物中,替米沙坦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对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进行详细阐述。
一、高血压病的危害及治疗现状高血压病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增加冠心病、脑卒中、肾衰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目前,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常见的降压药物有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
二、替米沙坦的药理作用替米沙坦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 型)拮抗剂。
它通过选择性地与 AT1 受体结合,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从而发挥降压效果。
与其他 ARB 类药物相比,替米沙坦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和更长的作用时间,能够平稳、持久地控制血压。
三、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为了评估替米沙坦的降压效果,许多临床研究已经开展。
这些研究通常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替米沙坦治疗组和其他降压药物治疗组(如氨氯地平、缬沙坦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替米沙坦在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与其他降压药物相比,其降压效果相当,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更优。
例如,一项针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研究发现,经过8 周的治疗,替米沙坦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了 18mmHg 和 10mmHg,与氨氯地平组的降压效果相似。
此外,替米沙坦还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在临床研究中,替米沙坦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乏力等,且症状多较轻微,不影响治疗的继续进行。
四、替米沙坦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除了降低血压外,替米沙坦还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脑、肾等靶器官具有保护作用。
在心脏保护方面,替米沙坦能够减轻心肌肥厚,改善心肌重构,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
替米沙坦与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比较

后 比较 , 异均 无 统计 学 意 义 。结 论 差
替 米 沙坦 与 缬沙 坦 均 有 良好 的 降压 作 用 和使 用 安 全性 , 替 米沙 坦 的 降压 效 果 优 但
于缬 沙 组 , 为一 种 新 型 、 安全 、 效 的 降压 药 , 作 为老 年 高血 压 病 的 一线 降压 药 。 有 可
观 察 病 情 , 时 记 录 不 良反 应 。 随 14 疗 效 标 准 . 按 卫 生 部 制 定 的 心 血 管 系统 药 物 指 导 原
例原发 性高血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
1 临床资料 11 一 般 资 料 . 选 择 20 0 9年 2月 ~2 1 0 0年 1月 我 院 住
院治疗 的原 发性 高 血 压 , 符 合 国 际高 血 压 学 会诊 断标 均 准 , 有下列情 况者予 以排 除 : 急性或 陈旧性心肌 梗死 ; ①
②不稳 定性心 绞痛 ; ③心 力衰竭 ; ④严重 心律 失常 ; 严 重 ⑤ 肝 肾功能不 全 ; 血钾 > o/ ⑦继 发性高血 压 ; 收 ⑥ 5mm lL; ⑨
则进 行疗效 评定 : ①显 效 : 张压 下 降 ≥1 mH 舒 0 m g并 降至
正常 , 下 降 ≥2 m g ② 有 效 : 张 压 下 降 未 达 到 或 0m H ; 舒
替米沙坦与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替米沙坦与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刘洋;吕媛媛【摘要】目的比较替米沙坦与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期门诊与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降低病人86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与缬沙坦组,在给予饮食控制与适量运动基础上,每次40 mg,每日1次,早餐后服用;缬沙坦组口服缬沙坦每次80 mg,每日1次,早餐后服用.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8周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PG)、空腹胰岛素(Fins)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并观察记录两组病人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DBP、SBP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8周后DBP和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治疗前后FPG、2 hPPG、Fins、HOMA-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缬沙坦组治疗前后FPG、2 hPPG、Fins、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FPG、2 hPPG、Fins、HOMA-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与缬沙坦均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且两种药物在降血压方面效用相当;替米沙坦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抵抗的效果显著优于缬沙坦.【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7(015)013【总页数】4页(P1615-1618)【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替米沙坦;缬沙坦;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作者】刘洋;吕媛媛【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R255.3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系统疾病,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比较替米沙坦和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15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75例,替米沙坦组40 mg/d,缬沙坦组80 mg/d,早餐后顿服,疗程均8周。
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压、心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ecg及不良反应等检测。
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p0.05)。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安全可靠,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
二者降低收缩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替米沙坦降低舒张压、降脂优于缬沙坦,且半衰期(18~24 h)更长,价格更低廉。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替米沙坦缬沙坦不良反应comparison of telmisartan and losartan in treatment of for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issues of telmisartan and valsartan dispersible tablet in curing light and to moderate essenti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methods the 150 light or moderate essenti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75 cases in telmisartan group(40mg qd)and 75 patients in valsartan group(80mg qd). the courses of treatment of eachgroup were 8 weeks. the medicine was taken by patients after breakfast everyday. data of blood pressure, heart rhythm, blood and urine routine test, hepatic and renal function, blood biochemistry test, ecg and side effects was recorded everyday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blood pressure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both groups after treatment(p<0.01).the total anti-hypertensive effective rate was 94.67% in telmisartan group,more than 89.33% in valsartan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obvious side effects in courses of treatment of 2 groups. conclusion both the telmisartan and valsartan were effective medicines in curing light and moderate essenti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these two medicines which were reliable and safety,had good tolerance and few side effec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decreasing systolic pressure in 2 groups(p>0.05).however, telmisartan had better effects than valsartan in reducing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triglyceride on light or moderate essential hypertension patients. also, telmisartan had longerhalf-life period(18~24h) and lower price.【key words】essential hypertension telsartan tablet valsartan dispersible tablet side effects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明,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肾血管并发症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
持续平稳地控制血压达正常目标水平,对延缓和阻止靶器官损害,减少猝死、脑卒中和心脏病发作,有着重要意义。
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受体拮抗剂在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替米沙坦是新型的atⅱ受体拮抗剂,具有降压作用显著平稳、半衰期长、不良反应较小等优点[1]。
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们应用替米沙坦治疗75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与另一at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5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为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内科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
全部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替米沙坦组和缬沙坦组。
替米沙坦组75例,男45例,女30例,年龄(52.02±8.70)岁。
缬沙坦组75例,男42例,女33例,年龄(55.41±9.54)岁。
伴高脂血症76例,糖尿病21例,冠心病10例。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8周。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用药前血压、心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1)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2)不稳定型心绞痛;(3)中重度心力衰竭;(4)严重心律失常;(5)严重肝肾功能不全;(6)收缩压≥180 mm hg或舒张压≥120 mm hg;(7)血清钾>5 mmol/l;(8)继发性高血压;(9)妊娠高血压和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按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于休息10~15min后采取坐位,用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右臂肱动脉血压,每位患者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选收缩压(sbp)为140~179mmhg;舒张压(dbp)为90~109mmhg范围内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入选,并以此血压值为基础血压。
1.2.1 用药方法全部患者均为首次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前未使用过任何降压药物。
入选患者首先停用其它降压药物,并服用安慰剂1周,后进入血压监测阶段。
用药期间不使用其他降压药物。
如有病情变化需使用其他降压药物或改变试验药物剂量者,则退出本试验。
替米沙坦组每日早饭后口服替米沙坦片(每片40mg,重庆康尔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911,产品批号:705985)40mg,1次/d。
缬沙坦组每日早饭后口服缬沙坦分散片(每片80mg,海南皇隆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508,产品批号:11353)80mg,1次/d。
如1周后血压未降至140/90mmhg 以下或下降幅度<10mmhg,则替米沙坦增至80mg,1次/d,缬沙坦增至160mg,1次/d。
所有患者均连续用药8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卫生部规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中高血压疗效判定[2]。
显效:①dbp下降≥10mmhg,并达到正常范围;②dbp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有效:①dbp 下降<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dbp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前下降≥30mmhg;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1.4 观察指标实验期间每1周随诊1次患者,测血压、心率和调查不良反应事件。
测量心率、血压。
心率、血压均在每日上午窦性节律下连续测量3次,每次相隔30 min,取其平均值。
治疗前及治疗第8周观察结束时,检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并做心电图。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2组病人降压效果比较(见表1)两组所有患者均完成试验。
用药8周后,替米沙坦组45例(60%)显效,26例(34.67%)有效,4例(5.33%)无效,总有效率94.67%。
缬沙坦组40例(53.33%)显效,27例(36%)有效,8例(10.67%)无效,总有效率89.33%。
替米沙坦组有效率高于氯沙坦组,但经统计检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比较(见表2)如表所示,两组患者用药后均心率减慢,收缩压、舒张压降低。
服药4周、6周、8周降压效果愈来愈好。
两组用药前后差值比较:比较两组用药后降低收缩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用药后6周、8周替米沙坦组舒张压降低更明显(p<0.05)。
2.3 2组病人治疗前后血脂比较(见表3)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脂比较,替米沙坦组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优于缬沙坦组(p<0.05)。
表1 2组病人降压效果比较例(%)注: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表3 2组病人治疗前后血脂比较(x±s) (mmol)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2.4 不良反应替米沙坦组1例出现头晕,缬沙坦组1例出现胃肠道症状,均较轻微,不影响继续用药。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别。
3 讨论本试验证明,替米沙坦80mg每日一次与缬沙坦80mg每日一次口服均显著降压。
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是否持久与药物本身的半衰期有关。
替米沙坦的半衰期长达24小时,决定了它具有持久的降压疗效。
尤其是在用药末清晨血药浓度低的时候降压效果仍能维持。
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减轻对靶器官的损害[2]。
替米沙坦和缬沙坦均是atⅱ受体拮抗剂。
在常用的atⅱ受体拮抗剂中,替米沙坦与atⅱ受体1的亲和力最高:替米沙坦>奥美沙坦>坎地沙坦>缬沙坦>氯沙坦[3]。
替米沙坦对atⅱ受体1的拮抗作用最强[4],替米沙坦对atⅱ受体1的亲和力是atⅱ受体2的亲和力的3000倍,选择性地阻滞atⅱ收缩血管和分泌醛固酮的作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