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发展脉络

合集下载

当代文学发展历程精选全文完整版

当代文学发展历程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当代文学发展历程
当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末至今的文学作品,是一个多姿多彩
的文学时代。

它反映了社会发展、人文理念、文艺创作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0
年代进步、1990年代多元、21世纪网络。

1980年代是中国文学的进步阶段,文学作品也在逐渐开发冰
封的时代。

文学作品强烈的生命力在这一时期表现出来,在文学创作方面尝试了新的思想观念和现实问题。

这一阶段是文学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它通过独立思考、重新定义文学和反思文学理论的传统,改变了以往逊色和萎靡的文学形式,成为中国文学新的契机。

到了1990年代,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的阶段,文学
作品主题的多样性呈现出来。

许多作家开始尝试不同的文学风格和主题。

他们更加关注观念问题,而非这一时期朝政的问题。

一系列小说诞生了,如一个没有大雾的中心城市、白夜行等。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主题更加丰富多样,作家开始创作有想象力的小说,把正常生活转化为奇异而独特的世界。

21世纪升起的网络文学更是给了现代文学带来空前的机遇,
将作品推向更广阔的世界。

网络文学内涵丰富,色彩斑斓,其发展与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有关。

它打破了以往文学作品出版的瓶颈,让创作在更广阔的公众面前展示自己。

总而言之,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是独一无二的,它不断地往前发展,由进步而多元,再到网络的时代。

它是中国文学的新通过程,创作的新思维,带有强烈的时代感,不断地拓展着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认识。

随着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当代文学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历史性的发展。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一、前言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它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新文学运动的崛起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剧变,新文学运动迅速兴起。

这一运动以推翻旧文化传统为目标,强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关注社会问题,追求个体的内心体验。

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作家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们以《新青年》等刊物为平台,倡导新思想、新观念,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

三、现代派文学的探索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学进入了现代派文学的探索阶段。

这一时期的作家,以郭沫若、茅盾、冰心等为代表,开始追求艺术的现代性和个性的表达。

他们提倡自由写作,追求创新和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同时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现代派文学的出现,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四、抗战文学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社会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抗战为主题。

抗战文学以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战争的真实描写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郭沫若的《七律·长城行》、朱自清的《背影》等作品成为经典之作,激励了无数人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五、社会主义文学的崛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社会主义文学也随之崛起。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以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和革命英雄形象为主题,代表作品有巴金的《家》、韩愈的《报告文学》等。

社会主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思想和精神支持。

六、文学改革与思潮的交替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新一代作家开始追求个体的自由和多样性,他们在文学形式和题材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这一时期的作品,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批判,也有对现代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

代表作品有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它们以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中国当代文学基本脉轮

中国当代文学基本脉轮

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1949年到1966年,这个时期的基本特点是胜利者的基调、宏大叙事、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第二个时期从1966到1976年,这一个是文革文学,因当时的社会环境,作品比较单一。

第三个时期,历经文革现实主义回归时期。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

第四个时期从1986到2000,多元文化时期,新现实小说兴起。

十七年时期(1949--1966)1949年文代会在北平召开。

文代会的召开也基本确定了这一时期的文学主题。

将由来自解放区实践的文艺传统为发展基础,同时也在思想斗争和思想改造的基础,有条件的吸收五四革命文艺传统的战斗力量。

文艺思想出现论证有:《武训传》的批评对红楼梦研究及胡适的批判胡风集团案对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以上的三个是十七年时期的三大冤案这一时期的小说有以下几类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业史》柳青《锻炼锻炼》赵树理《李双双小传》李凖等战争题材的小说《保卫延安》林鹏程《林海雪原》曲波《洼地上的战役》路翎《百合花》茹志娟现代历史小说主要是革命加恋爱模式《三家巷》欧阳山《红岩》罗广斌、杨盖严《红旗谱》梁斌《红岩》宗璞这一时期的诗歌一、颂歌贺敬之闻捷二、暗流曾卓绿源穆旦抒发自身情感郭小川这一时期的散文以1957年为界前期朴素,后期唯美精致散文创作模式抒情散文杨朔《蓬莱仙境》小品式散文秦牧《土地》政论散文刘白羽《长江三日》这一时期的戏剧老舍《茶馆》田汉《关汉卿》文革文学(1966--1976)作品较为单一作品分为两类一、公开发表:样板戏《红灯记》小说《艳阳天》暗流:诗歌形式白洋淀诗人群手抄本小说《波动》、《第二次握手》新时期文学(1976--2000)“三只报春的燕子”《曙光》白桦《班主任》刘心武《哥德巴赫猜想》徐迟伤痕文学小说:《班主任》刘心武《芙蓉镇》古华《随想录》巴金《我们仨》杨绛诗歌:《一代人》顾城反思文学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王蒙《海的梦》诗歌寻根文学小说:《棋王》阿城《爸爸爸》韩少功《受戒》汪曾祺诗歌:顾城《在夕光里》北岛《文化的城》舒婷《致橡树》改革文学路遥《人生》高晓声《陈焕生上城》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
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 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运用,并在相 当程度上决定着以后几十年的文坛面貌;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革命+恋爱)
三、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 的文学及其它多种倾向文学彼此竞争,共 同丰富了三十年代的文学创作。
乡土叙述体:
东北作家群:萧红《呼兰河传》萧军
2024/3/12
小说由于其表现手法的多样、表现范围的 广阔成为文学的主要体裁。
鲁迅《狂人日记》
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而 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不同于近代所产生 的文学改良,它所带来的是文学观念、内 容形式上的全方位的革新。
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游戏消 遣等种种传统的文学思想作为封建制度及 其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 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成为共识。
注,知识分子的主体地位上升。 市场经济对文学的潜在影响开始凸显。
(商品文学、官方文学、纯文学)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王朔《动物凶猛》
《十八岁出门远行》 苏童《米》,《妻妾成群》 格非 短篇小说《欲望的旗
陈忠实《白鹿原》 毕飞宇《青衣》
帜》
史铁生《命若琴弦》
阿城 《棋王》
王小波 《青铜时代》
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 主义思想,充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
在语言和形式上,摒弃了文言文和僵化的 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文写作,并广泛吸 收了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手法。
第二个十年(1927-1937):“革命文学”
一、“五四”所开启的相对自由的思想氛 围消失,文学主潮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得 空前政治化;
2024/3/12
由于中国现代性不是自然发生而是被迫反应,这 种创伤经验使中国现代性同时面对反抗传统的难 堪与质疑西方的尴尬。西方现代性无力为中国现 代性提供一个完整体系而是在知识和价值之间充 满了巨大裂痕,这就造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 代性具有两面性:中国文学现代性一直企图以断 裂方式展开:“文学革命”率先触发由传统向现 代的激变,“革命文学”更以激进方式为一个阶 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革命鸣锣开道,“社会 主义文学”成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强有力的意识 形态,文革中大字报铺天盖地淹没冤死者与惨死 者的尸体,改革文学又为改革摇旗呐喊20世纪中 国文学的现代性始终在激进中变革,

请 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请 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请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使长期被分离在两个地区(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文学工作者终于"会师"。

"五四"新文学的战斗传统和战争中形成的解放区文化传统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并且正式确立了毛泽东的《讲话》所规定的中国文艺新方向为全国文艺工作的方向。

在当时,当身带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以后,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制约下,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具体地表现为片面强调阶级斗争的教条模式。

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文学的真正"复苏"来说,是以1978年8 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抗战以来影响了中国文化建构四十年的战争文化规范被否定。

1979年10月在第四次文代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

党"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

"198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针。

1984年胡启立代表中共中央出席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作出了"创作自由"的许诺。

80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五四"新文学传统又渐渐地恢复了活力。

第三阶段:90年代——新世纪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征:知识分子在"共名"状态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

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了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特别是由此走向了对于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与主动认同。

当代文学史发展史

当代文学史发展史

当代文学史发展史一、当代文学史的开端哎呀,咱得先聊聊当代文学史是咋开始的呢。

新中国成立之后呀,文学就像是迎来了新生。

那时候的作家们都充满了激情,想要用文字来描绘新的国家、新的生活。

像老舍先生,他写的龙须沟,那就是把新社会下老百姓生活的变化写得活灵活现的。

以前那龙须沟又脏又乱,经过改造后变得干净整洁,人们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了,这剧作就像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小缩影。

还有赵树理,他的作品很接地气,写的都是农村里的事儿,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和变化。

二、发展中的不同阶段1. 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呢,文学有了很多新的探索。

这个时候的文学作品大多都有着很强的政治色彩,这也跟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啦。

比如说杨沫的青春之歌,讲的是一个女青年在革命浪潮中的成长历程,那里面的热血青年们为了理想、为了新中国的未来而奋斗,读起来让人特别振奋。

不过呢,这时候也有一些作品比较单一化,都朝着歌颂新社会、新生活的方向走。

2. 到了文革时期,文学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好多作家都被批判,很多优秀的作品也被禁止。

这是当代文学史里很黑暗的一段时期,文学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只剩下一些为政治服务的样板戏之类的东西,像红灯记沙家浜这些。

虽然样板戏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整个文学的多样性被破坏得很严重。

3. 改革开放之后呢,文学就像是春天里的花朵一样,一下子就绽放开了。

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作品都冒了出来。

伤痕文学是最先兴起的,像卢新华的伤痕,写的就是文革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创伤,那种痛苦和无奈在文字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着又有了反思文学,作家们开始思考文革发生的原因,像古华的芙蓉镇,把那个特殊时期小人物的命运写得让人揪心,也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当代文学的多元发展现在的当代文学那可真是丰富多彩。

现实主义文学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把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的奋斗和挣扎写得那么真实,让无数读者感同身受。

还有很多先锋文学,作家们在写作手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像马原、余华等作家,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实验性,有时候会让读者觉得很新奇,有时候又会觉得很震撼。

中国当代文学的演进路径

中国当代文学的演进路径

中国当代文学的演进路径中国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建国后至今的文学作品,它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进。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中国当代文学在风格和主题上都经历了明显的变化。

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阶段(1949年-1976年)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的文学创作主要围绕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积极倡导主旋律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这个阶段的文学作品主要描写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希望,同时也批判了以前的封建主义社会和国内外的敌人。

辛酸、艰苦和奋斗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主要主题。

2. 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限制。

文学创作被迫停止,旧作品被审查,而代替的是大量的宣传文学和政治文学。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大多缺乏独立性和艺术性,主要服务于政治目的。

3. 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阶段,也影响了当代文学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

一方面,一些作家开始回顾历史,反思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探索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一些作家关注社会问题,如城乡差距、经济不平等和个人自由等。

此外,改革开放还带来了对西方文学的了解和吸收。

诸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写实主义等不同的文学流派开始在中国文学中融入。

这种多元化的文学趋势使中国当代文学更加开放和丰富。

4. 全球化阶段(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当代文学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作家开始关注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同时也更积极地融入国际文学的讨论和交流。

这种全球化的趋势促使中国当代文学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总的来说,中国当代文学的演进路径表现出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变化。

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改变。

中国当代文学在表达个人、社会和历史的关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理解当代中国文化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脉络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脉络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脉络】
背景:政治腐败、半殖半封、师夷长技、变革政体、屡次复辟、变革思想
1917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特征:始于思想革命。

在政治革命高潮中发展。

【1】、1917-27 人的觉醒、人的解放,人的改造。

文学革命要建立的新文学是”人的文学”
【周作人-人的文学】:新文学本质在重新发现’人‘,宣扬人为本位的人道主义。

从而助成人性的健全发展。

【文学研究会】1921BJ成立,发起人周作人~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纯文学社团成员规模最大、
特点,重客观、再现、写实,倡导为人生的观点
【创造社】1921、特点重主观,表现,抒情、开启推动’’向内转’的艺术方向【2】、1928-37,6 【背景】文学主潮政治化。

思想革命-社会革命。

个性解放-社会解放
无产阶级文学运动-自由主义。

作家文学运动京派、海派
【左翼作家联盟】1930.3.2上海成立。

鲁迅郭沫诺。

贡献:
1密切了文艺与革命关系、2大量传播马列主义文艺理论3推动文艺创作的繁荣和发展。

【3】.、1937.7-1949
【背】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

文学与战争和救亡发生紧密联系
【国统区】基调昂扬激奋的英雄主义,救亡压倒一切,代表40年代文学主流。

老舍-四世同堂。

曹禹-北京人。

财主底=呼兰-法西斯细菌-
【解放区】明朗、朴素。

对新社会制度赞美对人民斗争生活热情描绘。

【沦陷区】现象复杂,特点雅文学与俗文学两大潮流在对立中接近趋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现代意识 集中表现在85年后,现代派小说和先 锋派小说的创作中,通过象征、夸张、 荒诞、变形的方式表现旧的社会体制 异化人的特性,同时对现代小说技巧
进行探索。
2.80年代文学创作
以85年为界,之前文学界和思想
文化界存在着相当集中的关注点; 之后,文学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80年代文学创作
4.网络文学
1)网络文学的现状 (1) 网络写家良莠不齐,水平差距大. (2)网络文学题材灵活且相对集中、 短小精悍、风格独特。
2)常见类别:
(1)情爱题材作品: (2)搞笑题材作品
(3)武侠题材,鬼故事 、童话、
杂文及其他
3)网络文学的创作开始向功利化的 方向跃进
4)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区别 (1)语言上,网文产生了各式各样的
(二)经济环境:市场经济的确立 -文学价值的重新确立。 (1)文学存在方式变化:精神—商品 (2)纯文学的边缘化,大众文学兴起。 (3)作家身份地位的变化。
(三)外来影响——西方20世纪现 代主义文学思潮 (见教材)
(四)作家因素—作家的构成和创作意识。
1.八十年代作家构成。
(1)复出作家(归来派作家),主 要指五十年代反右和历次文艺批判运 动中由于政治或艺术原因受到攻击的 作家。
2)提出进一步学习掌握社会义现 实主义的方法.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确定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评 的准则. 3)把塑造新英雄人物形象确定为社 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
(三)第三次文代会
(1)1960年7月22日至8月13日(北京) (2)改选了领导机构。主席为郭沫若, 副主席为茅盾、周扬、巴金、老舍、许广 平、田汉、欧阳予倩、梅兰芳、夏衍、蔡 楚生、何香凝、马思聪、傅钟、赛福鼎· 艾 则孜、阳翰笙(1962年增补刘芝明)。
美国当代著名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 与灯》中提供了一个思考文学环境的重 要模式: 世界——作家——读者—— 作品(循环结构)
就中国而言世界指具体的政治、 经济环境。相对于中国长期封闭的环 境,八十年代文学环境还有一个重要 的因素需要考虑:外来文化的影响。
(一)政治环境—思想上自由解放,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发生变化。一个 总的特征和趋势是政治放松了对文 学的控制。
1、1988年11月8日至12日(基 本延续双为宗旨和精神)
2、修改了会章,改选了领导机 构。执行主席为曹禺,执行副主 席为尹瘦石、李瑛、张君秋、吴 祖强、马烽、谢晋、夏菊花、冯 骥才、才旦卓玛。
(5)第五次文代会 3、大会期间,胡启立代表党 中央和国务院致祝词。中国文 联秘书长阳翰笙代表中国文联 第四届全委会主席团作会务报 告。
(1)时代、历史的忧患意识。
A.历史题材的小说大量出现(历史指文革 及17年等极左思潮肆虐时)。 B.从作品体现出来的情感色调和美学基调 上看,表现为一种沉重与紧张感。作家和 主人公都在严肃的思考着。 C.从作品的结构形态上看,现实主义作品
为主,而犹以悲剧性作品为主。
(2)创新意识(现代意识) -----见下文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主持 大会开幕式,并作《肩负新使命, 迈向新世纪:为繁荣社会主义文 艺而奋 斗》的工作报告。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主持 大会开幕式,并作《肩负新使命, 迈向新世纪:为繁荣社会主义文 艺而奋 斗》的工作报告。
(7)第七次文代会2001年
(8)第八次文代会2007年 (9)第九次文代会2011年
(3)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 人接见了全体代表。
(4) 周恩来总理作关于国内形势的报告;
陈毅副总理作关于国际形势的报告;李富
春副总理作关于国家经济建设问题的报告。 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致开幕词;副主席周 扬作《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道路》的 报告。
(5)是一次政治气氛、政治色彩更浓烈 的都会,整个会议的基调是‚大跃 进‛‚反右倾‛‚反修防修‛。明确提 倡文学艺术要为今天的具体的政治政治 任务服务。
(4)从性别角度看,可以分出一个特 定的群体“女性作家”。如张洁、王 安忆等。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五四后第 二次女作家涌现的高潮。
(5)新派作家。有莫言、刘索拉、徐 星、马原、余华、苏童、叶兆言、方 方等。他们是80年代后期重要的小说 家。此外还有新生代诗人如韩东,还 有海子、翟永明等。
2.八十年代作家意识。
对少了。 4.开了一个新的美学原则——阶级论的美学原则。 5.对解放区文艺绝对肯定与颂扬。 6.作家队伍要求从工农兵中培养,改造原有的作家 队伍。 7.战时思维模式移植到文艺上——两极对立、非此
即彼,出现敌我、革命反动等概念。
二、对文人的政治性批判。 1948年
的文坛已经开始了对文人的政治性批 判,一些与工农兵文学不同的作家创 作风格遭到批判,并且往往上升到对 作家本人的政治批判上。
3 .后现代主义评论。
4 .人文精神大讨论。对人文精神讨论的 意义,大多数论者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称之为“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最值 得纪念的一个事件”,“乃是知识分子 在命运转折关头自我拯救的整体性努 力”。
(三)文学从中心走向边缘
(四)90年代文学现象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社会发生 了急剧的转型,多元文化格局形成。90 年代文学已含有"无名"特征,80年代文 学思潮线性发展的文学走向被打破了, 出现了无主潮、无定向现象。
新词汇,更注重语言本身外在的情感。
而传文更注重语言的内涵,朴实无华
的语言却蕴含了丰富深刻的意味 。
(2)结构上,网文随意性强,有 时显得松散、哗众、不合情理, 多停留于故事的表面,比如:倒叙、
插叙、蒙太奇等,结构指向了文章
本身。
传统文学的结构则要紧密得多,虽然 它也在寻求自身的突破,但它必须遵
循已有的结构原则,这种结构更注意
1.体裁:长篇小说盛行
2.题材
(1)新写实小说 (3)新状态文学 (5)私小说 ( 2)新历史小说 (4)新体验小说 (6)新市民小说
( 7)现实主义冲击波
(四)2001—2010年文艺思潮
1 .新世纪文学是否开启了一个 新的文学时代
新世纪文学相当程度地延续了二十世 纪九十年代文学的特征,所以我们说, 新世纪没有开启一个新的文学时代。 (高教版246页、湖师版408页)
如:反腐现实使反腐文学应运而生, 受到政府的重视的同时搬上荧屏。 《抉择》、《十面埋伏》、《大雪无 痕》、《中国制造》、《省委书记》、 《国家诉讼》和《绝对权力》等
本部分对应教材267页的官场小说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社会 问题和不良事件,但相比歌颂性的主 旋律作品,文学的反映显然不充分。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社会问题 和不良事件,但相比歌颂性的主旋律 作品,文学的反映显然不充分。
文学和哲学的统一。
第二节 文代会与文艺运动
(一)第一次文代会(参考教材)
影响:将文代会放在文艺发展演变 的过程上讲,它标志着文学进入了 另一个阶段之中。
1)思潮转变,由‚百音竞奏‛转变为
‚一种声音‛。
2)共和国文艺发展蓝本被定为延安文艺 模式。 3)文学进入狭窄的发展渠道,众多文学 资源被否定。
4)文学规范建立,文学进入体 制化阶段。 具体表现有: a政权介入文艺。 b文艺纳入国家意识形态之中。 c作家失去思想自由。 d作家被纳入各种组织之中。
具体创作情况:略
二、90年代文艺思潮 (一)市场经济转型中的文学 1. 通俗文化热。 2 .文学商业化。
(二)文学界的思想争论
1. 文学主体性。1985年,刘再复接连 发表文章,提出应当“构筑一个一人 为思维中心的文学理论与文学史的研 究体系”。
2 .重写文学史。《上海文学》于1988
年第4期至1989年第6期开辟了“重写 文学史”专栏。后来有人提出“20世 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对后来的中国现 当代文学研究发生实际的影响。
第一节
共和国文学的前奏
一、《大众文艺丛刊》创办,官方文艺观 念的试验。
1.用‚我们的模式‛代表政党发言,这使文学评论 失去了固有色彩,与权力连系起来带有话语霸权色
彩。解放后,这种模式愈演愈烈。
2.评论语调居高临下,失去了文学评论平等交流的 基本素质。
3.对作品的分析开了政治定位的先河。审美批判相
3、江泽民总书记、李鹏、乔石、 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 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开 幕式。江泽民总书记在大会开幕 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在闭幕 联欢晚会上与代表们一同联欢。 朱镕基副总理作关于经济形
势的报告;钱其琛副总理作关于 国际形势的报告。丁关根同志在 新当选的中国文联第六届全委会、 中国作 协第五届全委会会议上 作《团结奋进,繁荣文艺》的讲 话。
(六)第六次文代会 1、1996 年12月16日至20日 (基本延续双为宗旨和精神)
2、修改了会章,改选了领导 机构。主席为周巍峙,常务副 主席为高占祥,副主席为才旦 卓玛、 尹瘦石、白淑湘、
冯元蔚、冯骥才、吴厚民、刘 晓江、李准、李瑛、李默然、杨 伟光、吴贻弓、吴祖强、沈鹏、 张锲、张君秋、罗扬、夏菊花、 高运甲、谢晋、靳尚 谊(1999 年增补田爱习、李世济,2000年 增补赵志宏、陈晓光)。
------相关视频:
2.对《红楼梦》研究中 主观唯心论的批判
视频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1955年1月至5月,中国文艺界开展了大规 模的批判胡风文艺思想的运动,并由此发 展到‚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4.双百方针 5.反右斗争 6.左倾思潮 7.文化大革命
第三节
新时期文艺思潮
一、八十年代文学环境及对文 学的影响
文学新规范的建立,终于使中国文学 史无前例地成为了政治的工具。作家 们只有在《人民日报》的社论中,红 头文件中,毛泽东语录中去把握生活 与创作的本质和主流。这被称作是 ‚主流和本质上的真实‛。
(二)第二次文代会
中心议题 : 1)总结经验教训,以创作问题为中心 议题,鼓励作家创造更多更好的作品, 确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文艺的新任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