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滑轮组知识点公式

初二物理滑轮组知识点公式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滑轮知识点

滑轮、滑轮组知识点分类练习 记住的物理量 (1)n — 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2)F —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3)G 物— 动滑轮上所挂物体的重力(4)s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5)h — 物体被提升的高度(6)G 动—— 动滑轮所受重力(7)V 绳:绳子末端移动的速度V 物:物体升高的速度 知识点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杠杆,支点在 ,动力在绳子自由端。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 但是能 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绳重和摩擦)F=,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h, V 绳V 物。 1.在升旗仪式时,我们可以看到旗杆的顶端有一个滑轮,请问这个滑轮是__滑轮(“动”或“定”),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通过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G 时, 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 A 、F B 、 F C , 则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 ) A 、F 1最大 B 、F 2最大 C 、F 3最大 D 、一样大 知识点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支点在一侧,阻力在,动力在绳子自由端。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的力,但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绳重、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 F=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h,V 绳V 物。 1.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泥潭后,司机按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匀速拉出。比较这两个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甲、乙安装的都是动滑轮,都能省力B .甲、乙安装的都是定滑轮,都不能省力 C .甲安装的是动滑轮,能省力 D .乙安装的是动滑轮,能省力 知识点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又能。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绳重、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拉力F=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h,V 绳V 物。 题型1:绳子股数的判断,接触( )滑轮的算一股。 1.不计绳重和摩擦以及动滑轮重,做下题。 F 1 l 1 F 2 l 2 甲 乙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精选12篇)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精选12篇〕 篇1: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力学局部】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压力差) (2)、F浮=G-F(视重力) (3)、F浮=G(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 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nF(竖直方向) (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nF(程度方向) 【热学局部】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学局部】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1)、W=UIt=Pt=UQ(普适公式) (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普适公式) (2)、P=I2R=U2/R(纯电阻公式) 篇2:初中物理公式总结速度V(m/S)v=S/t;S:路程,t:时间 重力G(N)G=mg;m:质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m:质量;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一样: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N)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

初中物理滑轮组8个公式

初中物理滑轮组8个公式 一、力的平衡条件 在滑轮组中,当施加在滑轮组上的力满足以下条件时,滑轮组达到力的平衡: ∑F = 0 其中,∑F为作用在滑轮组上的所有力的矢量和。 二、滑轮组的机械优势 滑轮组的机械优势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机械优势 = F输出 / F输入 其中,F输出为输出力,F输入为输入力。 三、滑轮组的力的变化关系 在滑轮组中,力的变化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F输出 = F输入 / n 其中,F输出为输出力,F输入为输入力,n为滑轮组的滑轮数。 四、滑轮组的动力变化关系 在滑轮组中,动力的变化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P输出 = P输入 / n 其中,P输出为输出功率,P输入为输入功率,n为滑轮组的滑轮数。 五、滑轮组的力矩关系

在滑轮组中,力矩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τ输出= τ输入 / n 其中,τ输出为输出力矩,τ输入为输入力矩,n为滑轮组的滑轮数。 六、滑轮组的工作效率 滑轮组的工作效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η = 机械优势× 100% 其中,η为工作效率,机械优势为滑轮组的机械优势。 七、滑轮组的力的方向关系 在滑轮组中,力的方向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F输出 = -F输入 其中,F输出为输出力,F输入为输入力。 八、滑轮组的速度比 滑轮组的速度比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速度比 = v输出 / v输入 其中,v输出为输出速度,v输入为输入速度。 滑轮组是物理中常见的一种简单机械装置,应用广泛。在滑轮组中,力的平衡条件是滑轮组达到平衡的前提。当施加在滑轮组上的所有力的矢量和为零时,滑轮组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滑轮组的机械优势是指输出力与输入力之间的比值。通过计算输出

八年级物理滑轮

滑轮 知识点1:定滑轮: 1、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2、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3、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①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 = G ②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等于重物移动的距离 S F = S G ③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等于重物移动的速度 v F = v G 知识点2:动滑轮: 1、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2、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3、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①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 G/ 2 ②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 (G 物+G 动)/2; ③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2倍重物移动的距离S F = 2h G ④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是2倍重物移动的速度v F = 2v G 知识点3:滑轮组 1、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①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 G/ n 。 ②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 (G 物+G 动)/n ③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F = nh G ④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是n 倍的重物移动的速度v F = nv G 知识点4:绳子段数n 。 1、绳子的段数是指有几段绳子承担力。例如,一根绳子可以用两股(即两段)来提重物, 也可以三股等等,那么这里的几股就是几段的意思。 2、数绳子的段数的步骤: ①分清定、动滑轮,用虚线把定滑轮和动滑轮完全隔离开。 ②数靠近动滑轮的绳子段数。 ③绳子末端从动滑轮出来的算上,从定滑轮出来的不算。 注意:绳子的段数与根数是不同的概念,一根绳子可以分为几段,一根绳子上的力处处相等。 F 1 l 1 F 2 l 2 l 1 l 2 F 2 F 1

物理八年级下册滑轮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下册滑轮知识点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物理八年级下册滑轮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 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 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2(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 (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n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n(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

轮。滑轮组的使用 ①使用滑轮组提重物时,若忽略滑轮和轴之间的摩擦以及绳重,则重物和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的力就等于总重量的几分之一,即F= 。因此关键是弄清几段绳子承担总重。 ②把重物和动滑轮从滑轮组中“隔离”出来,就很容易弄清直接与动滑轮连接的绳子的段数n。 ③同一个滑轮组,n为“奇动偶定”,拴点在动滑轮上时,连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n=2N+1,则更省力。 ④计算绳子的段数n可用拉力F= 、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nh 或移动的速度VF=nVG求得。其中G为总重,h为重物和动滑轮上升的'高度,VG为重物和动滑轮移动的速度。n取整数(采用小数进一法)。 ⑤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有关。 ⑥ 有几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n就为几; ⑦ s=nh ⑧重物上升h高度,绳子自由端要移动nh距离 ⑨ F=——G物(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 ⑩ F=——(G物+G动)(不计摩擦、绳重) (2)公式:F=G总/n=(G物+G动滑轮)/n(不计滑轮摩擦 绳子的绕法:当n为偶数时,绳子的起端在定滑轮上;当n为奇数时,绳子的起端在动滑轮上。 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功知识点 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中考科学滑轮和滑轮组知识点总结

动滑轮 滑轮、滑轮组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 2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 拉力F= 1 2G 物+G 动F F S G 或v G 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 n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 拉力F= 1 n G 物+G 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 / 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2、滑轮 1、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2、 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 2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 2G 物+G 动绳子自由 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3、 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 n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F= 1 n G 物+G 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 / 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 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三、机械效率 1 1

中学物理知识点滑轮组学习思路

中学物理知识点滑轮组学习思路 中学物理滑轮组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滑轮组 (1)连接:两种方式,绳子可以先从定滑轮绕起,也可以先从动滑轮绕起。 (2)作用: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 (3)省力情况:由实际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决定。绳子段数:“动奇定偶”。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其中n是绳子的段数,h是物体移动的高度。 初中物理学习思路 一、学好物理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基础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基本概念(定义),基本规律(定律),基本方法。

同学们一开始学的几乎都是自然现象,三态的互化。很多问题一下有些饶人,但理清知识点后就容易进入状态了。到了光学章节,如:对于“凸透镜”一节的概念的理解,“透镜”就是可以让光“透”过的光学元件,所以是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的。 关于“凸透镜”“凹透镜”的定义则从透镜的形状和“凹、凸”两个字的形状上找相似点,而关于“焦点”则是利用凸透镜会聚太阳光可以把地面上的纸“烧焦”这个角度去考虑,可以和望远镜、远视镜及近视眼镜结合了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把学过的大量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记忆下来,必要的死记硬背原理等还是有必要的,成为自己知识信息库中的信息。前面学过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反复自我检查,反复应用,是巩固记忆的必要步骤。所以每次课后的复习,单元复习,解题应用,实验操作,章节复习等,都应有计划做好安排,才能不断巩固自己的记忆。 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物理思维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为主,建立物理规律以演绎、归纳、概括为主,而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渗透到整个物理思维之中,特别是解决物理问题时,分析综合方法应用更为普遍,如下面介绍的顺藤摸瓜法,发散思维法和逆推法就是这些方法的具体体现. (1)顺藤摸瓜法,即正向推理法,它是从已知条件推论其结果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大多数的题目的分析过程都用到。 (2)发散思维法,即从某条物理规律出发,找出规律的多种表述,这是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从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出发,推出如下结论:串并联电路的电阻是“越串越大,越并越小” ,串连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3) 逆推法,即根据所求问题逆推需要哪些条件,再看题目给出哪些条件,找出隐含条件或过度条件,最后解决问题。 三、重视课堂上的学习上课 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没有积极的思考、不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我们从初中开始,就要养成积极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

物理滑轮组知识点总结

物理滑轮组知识点总结 物理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的周围,大至整个宇宙,小至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种种的物理现象。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物理滑轮组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滑轮组知识点 滑轮定义: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如右图所示。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三种滑轮定义及特点 (1)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 2、特点: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3、动力移动的距离s和重物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是: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即s=nh。如下图所示。(n表示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 滑轮组的组装: (1)根据的关系,求出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n; (2)确定动滑轮的个数; (3)根据施力方向的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 确定定滑轮个数的原则是:一个动滑轮应配置一个定滑轮,当动滑轮上为偶数段绳子时,可减少一个定滑轮,但若要求改变力的作用方向时,则应在增加一个定滑轮。在确定了动、定滑轮个数后,绳

中考物理滑轮和滑轮组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滑轮和滑轮组 知识点总结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动滑轮 滑轮、滑轮组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点: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 =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 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 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 拉力F= 1 / 2(G 物+G 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 / n G 。只忽略轮轴 间的摩擦,则拉力F= 1/ n (G 物+G 动 )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n倍的重物移动的 距离S G (或v G )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1)n=(G 物+G 动 ) / Fl(四舍五入)(2)从定动滑轮 间划线等方法找出绳子的股数,段数的确定可以采取在动、定滑轮间画一条水平直线,数绳子和直线交点的方法,由于绕过定滑轮的绳子的自由端没有连接重物,此段绳子不计在n数之内。即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组装滑轮的原则。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 公式:W 有用=Gh(提升重物)=W 总 -W 额 =ηW 总 2.额外功 公式:W 额=W 总 -W 有用 =G 动 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 额 =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 总=W 有用 +W 额 =FS= W 有用 /η ? 斜面:W 总 = fL+Gh=FL ? 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 F 1 l 1 F 2 l 2

物理八年级下册滑轮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下册滑轮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下册滑轮知识点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物理八年级下册滑轮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理八年级下册滑轮知识点1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 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 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2(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 (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n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n(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滑轮组的使用 ①使用滑轮组提重物时,若忽略滑轮和轴之间的摩擦以及绳重,则重物和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的力就等于总重量的几分之一,即F= 。因此关键是弄清几段绳子承担总重。 ②把重物和动滑轮从滑轮组中“隔离”出来,就很容易弄清直接与动滑轮连接的绳子的段数n。 ③同一个滑轮组,n为“奇动偶定”,拴点在动滑轮上时,连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n=2N+1,则更省力。 ④计算绳子的段数n可用拉力F= 、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nh 或移动的速度VF=nVG求得。其中G为总重,h为重物和动滑轮上升的高度,VG为重物和动滑轮移动的速度。n取整数(采用小数进一法)。 ⑤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有关。 ⑥ 有几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n就为几; ⑦ s=nh ⑧重物上升h高度,绳子自由端要移动nh距离 ⑨ F=——G物(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 ⑩ F=——(G物+G动)(不计摩擦、绳重) (2)公式:F=G总/n=(G物+G动滑轮)/n(不计滑轮摩擦 绳子的绕法:当n为偶数时,绳子的起端在定滑轮上;当n为奇数时,绳子的起端在动滑轮上。 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功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公式

八年级 物理公式总汇 1、速度:V = S / t 2、重力G = m g 3、密度:ρ= m / v 单位:1 kg / m3=10-3 g / cm3 4、杠杆的平衡条件:F1 L1 = F2 L2 (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 5、定滑轮:F = G物S = 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 6、动滑轮:F= (G物+G轮) / 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7、滑轮组:F = (G物+G轮)/ n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8、压强:P = F / s(通用公式)单位:1P a = 1N/m2 变形:F = P S(常用) 9、液体压强:P = ρ液g h 单位:1P a = 1N/m2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10、浮力:F浮=G物—F拉(称重法测浮力) 浮力:F浮= 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G排= m排g = ρ液V排g 由F浮=ρ液V排g变形得:V排=F浮/ρ液g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 11、机械功:W = F s单位:1 J = 1 n.m = G h (克服物体重力做功) (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12、功率: P = w / t 单位:1w = 1 J/S = F V 13、机械效率:η = W有/ W总(通用) 斜面的机械效率:η = W有/ W总= G h / F s

滑轮组的5个公式

滑轮组的5个公式 滑轮组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个简单机械装置,由多个滑轮组成。它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力的传递和改变。在物理学中,滑轮组有着多个重要的公式,下面将介绍滑轮组的5个公式。 一、滑轮组的力的平衡公式 滑轮组中的力的平衡公式是滑轮组的基本公式之一。当滑轮组达到力的平衡时,滑轮组中的所有力之和为零。即所有向上的力之和等于所有向下的力之和。这个公式可以用于解决滑轮组中的力的平衡问题。 二、滑轮组的力的传递公式 滑轮组的力的传递公式描述了力在滑轮组中的传递过程。根据这个公式,当滑轮组中的力作用于滑轮上时,滑轮会传递力给其他滑轮。力的传递公式可以用于计算滑轮组中不同滑轮上的力的大小。 三、滑轮组的力的增益公式 滑轮组的力的增益公式描述了力在滑轮组中的增益效果。根据这个公式,当力通过滑轮组传递时,力的大小会增加。滑轮组的力的增益公式可以用于计算滑轮组中的力的增益倍数。 四、滑轮组的力的方向改变公式

滑轮组的力的方向改变公式描述了力在滑轮组中的方向改变过程。根据这个公式,当力经过滑轮组时,力的方向会发生改变。滑轮组的力的方向改变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力在滑轮组中的传递过程。五、滑轮组的力的功率公式 滑轮组的力的功率公式描述了力在滑轮组中的功率转换过程。根据这个公式,力在滑轮组中所做的功可以通过力的大小和速度来计算。滑轮组的力的功率公式可以用于计算滑轮组中的功率转换效率。 滑轮组的5个公式包括力的平衡公式、力的传递公式、力的增益公式、力的方向改变公式和力的功率公式。这些公式在解决滑轮组相关问题时非常有用,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滑轮组的力学性质。通过运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滑轮组这一简单机械装置。

初二物理滑轮总结

机械功 1. 功 【说明】对功的单位的认识:把两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1J;一个中学生爬高2m,对自己做的功大约是1000J。 【注意】应用功的公式时注意: 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要与力及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易错点】物体有三种情况不做功:即物体受力但没有移动(搬物未搬动);物体未受力而凭惯性运动(足球被踢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力与距离的方向垂直(水平匀速行驶的汽车对车上的人没有做功)。 2.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

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六)机械效率 1. 几个概念: 【注意】(1)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2)机械效率是个没有单位的物理量。 2. 例1:如图所示,物体重都是100 N.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拉力F1=_______N,F2=_______N,F3=_______N,F4=_______N.(不计滑轮重和摩擦) 如图所示,重物G重40牛,若不计摩擦,匀速提起重物所用拉力为22牛,则动滑轮的重力是____牛,钩子1受到绳子的拉力为____牛,钩子2受到重物G的拉力为____牛。 如图所示,滑轮本身重及摩擦均可忽略不计,若F1∶F2=2∶3,则两重物的质量m1与m2之比是 A. 2∶3 B. 1∶1

初二物理滑轮总结

滑轮 定义种类特点实质图例作用 周边有槽, 可以绕着 装在框子 里的轴转 动的小轮 定滑轮 轴固定不动, 轮绕轴心转动 等臂杠杆 能改变施力 的方向动滑轮 轮随物体一起 移动 动力臂为 阻力臂二 倍的杠杆 能省一半力 滑轮组动滑轮和 定滑轮组 合在一起 既能省力,也 能改变施力 的方向 机械功1。功 条件(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不做功(1)有力无距离; (2)有距离无力; (3)力和距离垂直. 公式W=Fs 单位焦耳,1J= 1N·m 【说明】对功的单位的认识:把两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1J;一个中学生爬高2m,对自己做的功大约是1000J. 【注意】应用功的公式时注意: 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 焦),不要与力及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易错点】物体有三种情况不做功:即物体受力但没有移动(搬物未搬动);物体未受力而凭惯性运动(足球被踢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力与距离的方向垂直(水平匀速行驶的汽车对车上的人没有做功)。 2。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六)机械效率 1。 几个概念: 定义 公式 有用功 对人们有用的功 W 有用=Gh W 总-W 额 额外功 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W 额= W 总-W 有用 总功 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W 总=W 有用+W 额=Fs 机械 效率 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η=W 有用 W 总 ×100% 【注意】(1)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2)机械效率是个没有单位的 物理量。 2。 机械效率的公式: 机 械 公 式 斜 面 η=错误!= 错误!×100% 定滑轮 η=错误!= Fs Gh =错误!=错误!×100% 动滑轮 η=错误!=Fs Gh =错误!=错误!×100% 滑轮组 η=错误!=Fs Gh =错误!=错误!×100% 例1:如图所示,物体重都是100 N.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拉力F 1=_______N,F 2=_______N,F 3=_______N,F 4=_______N.(不计滑轮重和摩擦) 如图所示,重物G 重40牛,若不计摩擦,匀速提起重物所用拉力为22牛,则动滑轮的重力是____牛,钩子1受到绳子的拉力为____牛,钩子2受到重物G 的拉力为____牛.

初二物理公式知识点

目录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力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初中物理公式及滑轮组相关计算分类

物理公式复习 速度公式: v =s t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求时间——t =s v 密度公式:ρ=m V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浮力公式: F 浮=G – F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水 gV 排 F 浮=G 压强公式:p =F S 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 或 写成: F 1F 2 =L 2 L 1 滑轮组: F = 1 n G 总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 那部分面积 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 L 、L 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物理量 单位 F 1——动力 N L 1——动力臂 m F 2——阻力 N L 2——阻力臂 m 物理量 单位 F —— 动力 N G 总——总重 N (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G 总=G )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s ——动力通过的距离 m h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单位换算: 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