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

x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x吨/年可xxx装置技改项目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

二OO八年五月x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委托xxx卫生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对该公司xxx吨/年可xxx装置技改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

一、评价目的:

1、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2、明确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的建议。

3、针对不同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

4、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5、为建设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依据。

二、编制依据:

1、任务依据(本项由建设单位提供):

1)主要任务依据: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

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及其图纸等资料

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各阶段设计审查的文件及资料内容

其他有关资料

2)参考依据:xxxx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xt/a可xxx装置(引进)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国家标准及规范依据:

1、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1987年12月3日,国务院国发105号发布)。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02年5月12日,国务院令第352号公布)。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2002年7月31日,卫生部令第31号发布)。

《xxx省工业劳动卫生管理条例》(1990年5月9日xxx省人大公布)。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2006年7月27日卫生部令第49号发布)。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2002年3月28日卫生部令第23号发布)。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1997年1月1日建设部、卫生部发布)。

《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应急条例》(2003年5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

2 、评价规范与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2.2—2007);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85);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 197-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 192.3-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4-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频电场GBZ/T 189.3-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紫外辐射GBZ/T 189.6-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高温GBZ/T 189.7-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GBZ/T 189.8-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手传振动GBZ/T 189.9-2007;

机械振动与冲击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评价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 13441.1-2007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5—8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GBZ/T 189.8-2007);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室内照明测量方法(GB5700-85);

室外照明测量方法(GB/T15240-94);

采光测量方法(GB5699-85);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160.2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160.2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GBZ/T160.3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T160.1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GBZ/T 160.48-200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2002年4月11日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63号文件);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生部1999年12月24日发布印发)。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02年4月11日卫生部以卫法监发[2002]63号文件印发);

《职业病目录》(2004年4月18日卫生部和劳动社会保障部以卫法监发[2002]108号文件印发);

《高毒物品目录》(卫生部2003年6月11日发布);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卫生部卫监发[2001]161号);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三、评价方法、范围及内容

评价方法:

基本情况调查:对该项目厂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气象条件、水文特征等基础资料进行调查。

2、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对该项目的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现状、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善情况、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病发病情况、职业卫生应急救援及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健康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情况、健康监护情况、职业卫生资料归档情况、辅助用室等进行调查。

3、职业卫生检测

自2008年5月对于试生产项目进行了职业卫生监测。

4、检查表法

根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根据国家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建立检查表,逐项检查该项目的职业卫生有关内容与国家标准、规范及卫生要求符合情况。

5、定量分析法

对该项目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量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该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6、综合分析与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确定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以及对工作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对该项目的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范围:

根据初步设计报告中的工程内容,本次评价范围包括井下生产系统及地面生产系统及辅助生产系统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评价单元:

本项目设计范围包括喷雾液调配系统、喷雾干燥系统、包装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具体的工程范围如下:

1、喷雾液调配系统

母液储槽罐区、溶解PVA工序、分析室、调配工序。

2、喷雾干燥系统

喷雾干燥、气力输送系统等。

3、成品包装系统

成品料槽。

4、辅助系统

供电、维修、配电室、办公室、辅助卫生系统。

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包括上述系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以及该项目的厂址选择、平面布置、竖向

布置及主要生产设备布局、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工程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效果、职业病危害因素每个测试点的浓度(强度)、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警示标识配置情况、建筑卫生学要求、辅助卫生设施、职业卫生经费、生活饮用水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人员、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等进行分析和调查,识别在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其对工作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四、建设项目概况及试运行情况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地点:xxx省洪洞县赵城

建设项目性质:技术改造

建设规模:xxxt/a

项目总占地面积:2430m2

生产装置建筑面积:1962 m2

项目投资:4000万元

2、建设情况

建设完成

3、试运行情况

该项目于2004年7月已达产。

五、职业卫生调查内容

(二)职业病防护设施:

1、防尘措施

成品包装系统设置小型除尘风机,投料房内设置除尘器。

2、防噪声、振动措施

1)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各种风机安装配套的消音器和减震装置。

2)在总平面布置上力求将产生噪声的车间集中布置。并结合绿化、围墙及其它建筑物形成屏障以阻止噪声的传播。

3)对各种产生噪声的机械设备采用隔声、消音、防震、减振措施。

3、防暑措施

干燥塔设置排风机

4、防毒物措施

母液调配罐区设置轴流风机通风。

(三)个人防护用品

该项目为接触粉尘的劳动者每月发放防尘口罩,随坏随换;接触噪声的劳动者配备防噪声耳塞,每年更换一次。

(四)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设立职业卫生机构,建立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等。

(五)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投料房的粉尘控制

成品包装的粉尘控制

六、检测方案

1、检测项目、方法

2、职业病危害因素测试点的设置:

粉尘测试点:a.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工作地点;b.测尘位置应选择在劳动者经常活动的范围内,采集工人的呼吸带水平的粉尘,有气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

有毒物质测试点:a.测试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毒地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但不影响劳动者的正常操作,且避免生产过程中待测物质直接飞溅入收集器内;b.选择的测试点必须包括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点,并引为重点测试点;

c.测试点上设置的收集器应在劳动者的呼吸带,距地面1.5米。

噪声测试点: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均匀(测量范围内A声级差别﹤3dB(A)),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

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同一声级区内声级差﹤3dB(A)。每个区域内,选择2个测点,取平均值。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范围内,对工作地点分别进行测量,计算等效声级。

3、检测点、检测对象和样品数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定。

七、组织计划

1、评价程序

该项目所有评价工作严格按照xxx卫生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业卫生《质量管理手册》、标准操作规程和质量文件的规定执行。

xxx疾控中心对检测化验仪器、设备等制定有管理和使用制度,

对专业档案管理制定有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和保密制度等,对检测检验专门制定有检验质量保证制度和检验系统的质量控制措施,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制定有技术责任制和技术问题处理规定等等。职业卫生的各科室均制定有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

在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中心成立有职业卫生评价专家组,对在评价工作中的监测、检验、报告书审核等方面均严格通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层层把关。

本次评价人员均持有xxx省卫生厅颁发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专业人员资格证书。

本次评价中在检测中所有使用的检测仪器均经省计量监督局或中国计量研究院的鉴定,并颁发有合格证书。

我中心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质量保证体系简图见图1-2。

3、工作进度:

见附件1。

4、人员分工

5、控制效果评价经费预算(无)

xxx卫生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附件3

xxxx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x吨/年可xxx装置(引进)技改项目

控制效果评价检测点

九采光、照度

项目名称:xxxx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x吨/年可xxx装置(引进)

技改项目控制效果评价

项目合同签订的截止时间: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7月10日

项目负责人

项目完成计划表

项目计划书制定人:

项目计划书制定时间:年月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