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1节《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课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1节《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课教案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1节《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课教案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并进行评价。

2.运用地形图描述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

4.举例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

2.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导学案学生:1.各小组整理本课资料,为讲解做准备。

2.导学案的基础部分填写。

(点评:教学目标、重难点确定紧紧围绕着课标进行,课前准备具体,可操作。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初步感知]最近大家都是用微信,微信中有这样一则消息,黑龙江种的粮食丰收,消息是否真实。

与我们学过的知识矛盾吗?承转: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会有明确的答案的。

一起来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讲授新课: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环节一、图析位置] 学生活动一:温故知新1、我们前面学习了几个地理区域?2、山东和黑龙江在哪个地理区域? 完成学案一:图析位置 我会填图:在地图中填写:1、大兴安岭、秦岭、淮河、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设计意图:通过一则微信,让学生知道粮食与主食的关系,明确各地的主要粮食的分布特点。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去思考身边的现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引发他们积极动脑思考,从而很自然轻松的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渤海、黄海我会描述:用地图中的信息描述北方地区的范围。

我会识图:1、指出经过北方地区重要纬线:40°N、50°N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描述北方地区的范围,填图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华北平原
两年三熟
黄土高原
两年三熟
主要农作物 春小麦、玉米 冬小麦、玉米 冬小麦、谷子
主要经济作物 大豆、高粱、 花生、棉花 棉花 甜菜
特产或水果
人参、貂皮、 苹果、葡萄、 苹果、枣、柿
鹿茸
梨、桃

6/12
2、农业发展中问题与处理办法 (1)问题: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浇灌 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2)处理办法: ①当前,国家为了缓解华北平原,尤其是京津地域淡水资源不足情 况,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办法。 ②从久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这里农业连续发展必油之路。 拓展延伸:发展节水农业主要办法: (1)调整农业结构、作物结构,改进作物布局,改进耕作制度, 改进耕作技术,培育耐旱品种等 (2)改进管理办法、管理体制与机构,调整水价与水费政策、配 水控制与调整 (3)推广应用浇灌工程节水办法和节水浇灌技术,如滴灌
2/12
4、北方地域土壤 (1)黑土:东北平原在冷湿环境下,发育了肥沃黑色土壤。 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2)黄土:黄土高原被深厚黄土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 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域堆积,形成了辽阔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5、北方地域其它自然地理特征
主要河流 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海河等
1、以济南为例,说出华北平原春季(3~5月) 气温改变和降水特点
春季气温回升显著,但降水增加不显著
2、春季,华北平原正直冬小麦返青,农田需水 量大。讨论华北平原春季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生长 影响。
此时,气温上升快,蒸发量大,降水少,农田缺 水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
3、搜集资料,议一议华北平原人们是怎 样应对春旱
③主要油田:黑龙江省大庆,辽宁省辽河,河北省华北,山东省胜 利,山东、河南交界处中原。 表格记忆法——北方地域自然环境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地理八年级下册《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提问:北方地区给老师第二印象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样的景象是受地理要素影响形成?回答:气候【知识回顾】北方地区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对气候形成对影响。

【问题呈现】读图思考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内部差异。

1.概括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雨热同期。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南北冬季气温相差大(纬度差异)。

【小结】从知识小结和方法小结两个方面进行小结,既回顾知识,又对如何归纳区域气候特征进行方法小结,明确区域气候描述需要从共性和差异性两方面进行。

揭秘三:黑黄色调【过渡】在这样的气候条件,加上地形、河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北方地区的土壤又是怎样的呢?黑白色调。

【问题呈现】黑白色调是描述什么土壤?北方地区的土壤又是如何分布?黄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黑土地:东北平原揭秘四:面食天堂【情景设疑】播放图片提问:北方地区给老师第四印象是“面食天堂”,这样的饮食特征与哪个地理要素有关?回答:农业【知识回顾】北方地区耕地类型、耕作制度、主要粮食作物。

地区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粮食作物北方地区旱地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二熟小麦玉米秦岭—淮河【读图归纳】读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分布图,归纳北方地区农作物分布特征。

【小结】从知识小结和方法小结两个方面进行小结,既回顾知识,又对如何分析区域农业特征进行方法小结,明确区域农业分析要从农业结构和农业分布两方面进行。

【区域要素联系】分析总结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活动探究】华北平原春旱严重的原因及影响。

1.以济南为例,说出华北平原春季 3~5 月的气温变化和降水特点。

气温:升温快;降水:很少。

2.春季,华北平原正值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田需水量大。

讨论华北平原春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想一想,针对北方地区容易发生的春旱,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第一节教学设计一等奖

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第一节教学设计一等奖

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第一节教学设计一等奖《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第一节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第一节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激趣导入:展示多媒体展示北方的雪景搭配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增强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图表选择上主要是景观图,比较典型的北方雪景的图片)过渡: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我们对北方地区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冰雪世界,了解那里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吧。

二、自主研学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10页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任务并在课本上勾画:1、在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上,沿着地理分区界,描出北方地区的范围,画出大兴安岭、乌鞘岭、秦岭、淮河等地理事物。

2、在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上,找出北方的行政区及行政中心,写在旁边。

3、在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上,找出北方的主要的地形类型,画在课本上。

4、结合地理图册15页中国温度带图,找出北方地区所处的温度带,主要的气候,画在课本上。

5、结合图6.4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的景观,找出北方的土壤,画在课本上。

同学们找出来以后,让同学们上讲台指图讲解所找的知识。

老师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画重点内容,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评价同学们的讲解。

讲解气候的'时候加入课本10页的活动,读图6.5小组完成以下内容:1、观察气温曲线,找出三个城市气温高的月份和气温低的月份;观察降水量柱状图,找出三个城市降水量多的月份和降水量少的月份,概况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两地气温最高时、气温最低时、降水量最多时、降水量最少时的差异,讨论导致两地差异的主要原因。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两地气温最高时、气温最低时、降水量最多时、降水量最少时的差异,讨论导致两地差异的主要原因。

小组完成后,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材以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主题,通过介绍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以及农业生产的类型、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便于学生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

此外,学生可能对农业生产的具体操作环节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掌握农业生产类型及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生产类型及特点;2.难点: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究解决问题;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业生产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的课件;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农业生产案例、图片、视频等素材;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农业生产场景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

2.呈现(10分钟)介绍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以及农业生产类型(如小麦、玉米、大豆等)和特点(如旱作农业、温室农业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1节《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1节《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温度带 暖温带、中温带
自然
最冷月均温低于0℃ 气温
最热月均温高于20℃
自 然
特征
气候: 降水
年降水量400~800毫米 降水集中在夏季

土壤 干湿地区 湿润、半湿润地区
征 与
植被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重要农作物 小麦、玉米、谷子、甜菜、棉花、大豆等。

优势: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农业 发展农业条件 劣势: 降水偏少,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旱作农业是指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
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 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
地区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土壤类型
熟制
黑土地 一年一熟
黄土地
两年三熟或 一年两熟
主要农作物或农产品
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冬小麦、玉米、 花生、棉花;苹果、葡萄、梨等
谷子;柿子
思考:影响北方(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纬度位置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气温差异:1月和7月 降水差异:冬季和夏季
海陆位置
4.土壤
读图回答:
东北平原称为“黑__土_地__”。 __黄_土__高原和__华_北__平原又常 称为“_黄_土__地__”。
总结:
一、黑土地 黄土地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自然特征
北方地区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山地
一月平均气温 温度带
年降水量 干湿区
气候类型
低于0℃
暖温带、中温带、 寒温带 400-800毫米
半干旱、半湿润、 湿润区
温带季风气候
(一)黄土地与黑土地的差异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1节《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课教案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1节《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省优质课一等奖课教案

八年级下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课程标准:在地图上找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他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特征,了解华北平原的春旱、春旱应对措施以及适宜农耕的冲积扇平原。

2.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图标、分析对比,带领学生识记北方的区域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农业环境,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对农业带来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PPT教学过程【导入】欣赏两张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

朗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判断图片是在哪里,南方?北方?从而引出北方地区的课题。

【讲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着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包括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土壤。

先来看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请同学们看图,说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并观察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再来看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说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地形区名称,归纳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地形特征:以平原、高原为主)接下来看北方地区的土壤。

先欣赏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景观图片。

总结点拨:东北平原在冷湿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的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称为“黄土地”。

再看看我们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1.气温特征,观察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最新初中地理八年级《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黑土地黄土地(说课稿)》教师招聘精品获奖完美优秀说课稿

最新初中地理八年级《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黑土地黄土地(说课稿)》教师招聘精品获奖完美优秀说课稿

前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黑土地黄土地》说课稿(最新精品获奖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讲授过程中我既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尝试和讨论,展开思维活动。

因此本节课力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式学习,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设计。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北方地区的第一节,是北方地区的概述。

本节内容包含两个标题,“黄土地和黑土地”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前一标题从地表景观入手,介绍了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形成的作用。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重点介绍了北方地区适宜发展旱作农业的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还简介了旱作农业的主要农作物,以及春旱对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的不理影响。

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特别是国家尺度以下的区域地理的开篇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学生们的好奇心强,喜欢关注社会热点,对我国的各种区域名称耳熟能详;但本节课综合性强,学生综合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提供相应的地理图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也被称为“情境性教学”、“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所谓抛锚式教学,就是指教育者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具有真实性的学习情境并提出问题,并且将所要学习的知识放在在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帮助,使学生在解决了一个个生动而且真实的问题之后,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而建构的教学模式称为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设置情境,引出问题(抛锚)—探究问题,分工合作(探锚)—交流评价,巩固练习(定锚)—课后反思,改进不足(思锚)
设计思路:
课堂的开始,通过视频朗诵《沁园春·雪》,并以图片展示我国北方的风光,让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接着抛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开启本节课的学习,实现抛锚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活动探究等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教师通过教学帮学,实现在课堂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位置转换。

课堂最后的环节,需要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以便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

教师也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强学生印象。

课堂之外,对于本节课教师要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学生反映是否激烈,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教材分析: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其它地区有明显差异,而且这种自然环境特征也导致人们的农业生产方式、生活内容与方式的不同。

同学们通过前面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学习,掌握了基本的自然特征,但在学习时要注意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因果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读图描述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在北方地区地形图上找出本区的主要山脉、河流、地形区。

3.阅读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吉的气温和降水图,总结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阅读课文了解土壤特点分析气候与土壤对农业的影响
4.读图文资料总结本区的农业特色,试着分析农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读图、用图,进一步熟悉学生读图、用图的方法。

2.通过观察气温降水图,总结气候特点,进而分析对发展农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发展农业的优势与不足,培养学生前面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了解人们为应对春旱而采取的种种措施等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据图描述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利用地图识记北方的主要山脉、河流、地形区,了解农业特色。

【教学难点】
1.读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的气温与降水图分析北方各地的气候差异,并说出其主导因素。

2.理解华北平原春旱的原因,了解人们的应对措施。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诗词导入
教师出示北方雪景图,配图朗诵《沁园春*雪》的部分诗词,体会“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

学生观看图片,结合诗词,体会该地区冬季的气候特点。

教师引导:这些景观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反映了这个地区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引出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

【讲授】认识北方地区自然特征
板书:一、北方地区自然特征
教师引导设问:按照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今天我们将从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来认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派代表汇报小组成果。

教师: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划重点内容,板书并提醒学生做笔记
板书:位置: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
地形: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顾我国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过渡: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错,能把北方的范围找出来,区域的位置确定下来
因此三大地形区能清晰可见,所以北方的主要地形我们也能确定,气候类型也没问题;下面我们来完成第10页活动题,通过活动分析,我们来认识北方的气候差异。

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地图,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交流讨论,完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学习。

全班交流展示,找代表填写板图,教师点拔提升: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1.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2.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气温石家庄高于齐齐哈尔,石家庄寒冷时
间短,这是纬度位置的影响,齐齐哈尔纬度比石家庄高;降水石家庄冬夏季都多于齐齐哈尔,这是海陆位置的影响,石家庄距海比齐齐哈尔近。

3.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气温石家庄比延安高,原因是延安比石家庄地势高;降水石家庄比延安多,原因是石家庄比延安距海近。

教师点拨提升。

东北地区气温较低是因为纬度高;距海较远的地方降水少,距海近的地方降水多,是海陆因素造成的。

板书: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过渡:我们需要借助学习过的知识来思考现在的问题,学以致用;通过活动我们更加了解北方的气候;在气候、地形等影响下,北方是什么类型的土壤,成因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在书本中找出来。

板书:二、黑土地黄土地
学生:举手发言。

归纳并板书:
土壤:东北:黑土地(冷湿环境)
华北:黄土地(冲积扇平原)
教师小结:东北地区的冷、湿环境形成黑色土壤;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黄色泥沙在下游形成冲积扇平原,逐渐形成今天的华北平原;所以东北是黑土地、华北是黄土地。

过渡:通过对北方土壤的了解,结合我们上学期学习过北方的耕地利用方式以旱地为主,会种植什么作物:农业生产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11页文字,了解北方的农业。

学生:阅读并发言。

归纳并板书:三、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
1、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2、问题:春旱
3、措施:南水北调、节水农业
【讲授】认识北方地区农业特征
【师生活动】:完成12页活动题:认识华北地区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教师引导思考: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北方地区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旱作农业区,都有哪些农作物?它发展农业有什么有利条件呢?又有哪些不利条件呢? 【活动】教师出示图片,学生据图探讨华北春旱的原因。

指导学生读图,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
华北平原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而降水量都很少。

由于这期间华北平原的气温较高,降水很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很大,加上此时正值冬小麦返青,作物需水量很大,所以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所以经常会发生春旱。

图片展示解决措施:采取地膜覆盖、建塑料大棚,减少风干和水分蒸发;培育抗旱的新品种;种植耐旱的作物;打机井,采取喷灌等。

教师总结: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目前,国家采取了跨流域调水调节降水的空间变化、修建水库调节降水的时间变化等措施解决华北平原的春旱,但是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活动】情感升华:再次朗诵《沁园春•雪》
情感升华:再次朗诵《沁园春•雪》
课后习题
1.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平原面积广阔
B.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C. 北方地区盛产温带水果,包括苹果、梨、杏、柑橘等
D.本区水热条件最为优越
2.下列语句中,描述北方地区的是( )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华北平原被称为“黄土地”,其中黄的原因是( )
A.土壤本身的性质
B. 工厂废水污染
C. 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的堆积
D.农作物的种植改变了土壤的性质
4.北方地区多旱涝的原因是( )
A. 冬季低温,河水结冰
B. 没有防洪抗旱措施
C. 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明显
D. 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汛期行洪不畅
5.我国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相同的自然特征是( )
A. 河流都有很大的含沙量
B. 1月平均气温均在0 ℃以下
C. 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D. 都属于我国湿润地区
6.我国北方最缺水的农耕区是( )
A. 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山东丘陵
七、板书设计:
四、课后反思,改进不足
7. 效果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区域地理知识,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上还不熟,因此,要加强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标注。

在做练习时,强化自然地理要素分析。

板书设计2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