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比较文学原理》考前辅导

2015年秋《比较文学原理》考前辅导
2015年秋《比较文学原理》考前辅导

2015年秋《比较文学原理》考前辅导

;题型: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问答

出题范围:教材及课件上的知识点

重点考点:

第一章

定义之争、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可比性、法国学派及美国学派(定义,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第二章

中西比较文学的起源、不同时期的成就及代表人物,学科建立的标志,教堂山会议、

第三章

什么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接受研究、阐发研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平行研究(具体判断哪些研究是平行研究)、文学性

阐发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法)

接受研究(接受理论)

第四章

主题学、文类学、形象学、译介学、比较诗学

主题与母题

缺类现象中国是否有史诗?中国是否有悲剧?

形象学研究的对象:他者

辨析: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研究是否就是形象学研究的对象?

媒介学、译介学翻译史上重要的译者、翻译思想,翻译中的文化现象

比较诗学(名词)诗学概念的含义、中西诗学是否可比?

第五章

宗教、心理学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比较文学的故乡是A;A、法国;B、美国;C、俄国;D、中国

2、教堂山会议召开于哪一年C;A、1954;B、1957;C、1958;D、1968

3、比较文学的安身立命之本是B;A、可比性;B、文学性;C、宏观性;D、开放性

4、法国学派第一位代表人物A;A、巴尔登斯伯格;B、卡雷;C、基亚;D、梵?第根

5、最早使用“比较文学”一词的是A;A、法国人;B、英国人;C、美国人;D、中国人

6、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是D; A、巴尔登斯伯格;B、卡雷; C、基亚;D、梵?第根

7、西方比较文学的史前史可以追溯到B;A、古希腊;B、古罗马;C、文艺复兴;D、十八世纪

8、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D;A、西汉;B、东汉;C、唐代;D、西晋

9、在中国开设了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的学者是B;A、乐黛云;B、吴宓;C、陈寅恪;D、季羡林

10、最早出现的比较文学基本类型是A;A、影响研究;B、平行研究;C、接受研究;D、阐发研究

11、 1978年,撰文明确提出“阐发法”这一概念的学者是A;A、古添洪;B、陈鹏飞;C、余国藩;D、李达三

12、( )把中国丰富的文学资源引入了世界文学的宏大视野,是中国比较文学进入国际比较文学的桥梁。D;A、平行研究;B、影响研究;C、接受研究;D、阐发研究

13、接受研究的兴起与西方批评界开始重视()的作用有关C;A、作家;B、作品;C、读者;

D、批评

14、“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实现”,这是()的观点A;A、接受理论;B、形式主义批评;C、存在主义批评;D、马克思主义批评

15、下列学者中从事中印文学研究的大家是C;A、吴宓;B、鲁迅;C、季羡林;D、乐黛云

16、《伯恩海默报告》发表于哪一年?D;A、1954;B、1958;C、1988;D、1993

17、日尔蒙斯基将比较文学称作C;A、比较文学;B、比较诗学;C、历史比较文艺学;D、文学的比较研究

18、 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的是C;A、伏尔泰;B、斯达尔夫人;C、歌德;

D、雨果

19、于1907年创作了《摩罗诗力说》,对欧洲各国浪漫主义作家进行了比较的是A;A、鲁迅;B、周作人;C、吴宓;D、冰心

20、“摹仿、表现、象征、典型”等术语是()诗学体系常用术语A;A、西方;B、中国传统;C、印度;D、日本

21、最早传入欧洲的中国剧作是B;A、《好逑传》;B、《赵氏孤儿》;C、《灰栏记》;D、《西厢记》

22、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于哪一年B;A、1982;B、1985;C、1986;D、1988

23、各民族文学中大洪水题材的研究属于A;A、主题学的研究;B、形象学的研究;C、比较诗学的研究;D、文类学的研究

24、流浪汉小说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B;A、意大利;B、西班牙;C、德国;D、法国

25、渊源学和接受研究都是从()的角度出发展开研究D;A、放送者;B、媒介;C、传递者;D、接受者

26、中国翻译史上,明确提出“信、达、雅”三原则的是D;A、玄奘;B、慧远;C、真谛;

D、严复

27、明确提出翻译要使读者有类似反应的翻译理论家是C;A、严复;B、塔特勒;C、奈达;

D、费道罗夫

28、《论德国》的作者是C;A、歌德;B、施莱格尔兄弟;C、斯达尔夫人;D、伏尔泰

29、古希腊悲剧属于A;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社会悲剧;D、形而上的悲剧

30、中国的悲剧多属于C;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社会悲剧;D、形而上的悲剧

31、西方“诗学”的概念起源于A;A、古希腊;B、古罗马;C、中世纪;D、文艺复兴

32、与渊源学不同,接受研究的关注重心在于C;A、作家;B、作品;C、读者;D、译者

33、对某一人物在不同民族、不同作家创作中的流传演变的历史进行研究,属于()的研究C;A、文类学;B、形象学;C、主题学;D、媒介学

34、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学中对异族人或物的描写,属于B;A、主题学的研究;B、形象学的研究;C、比较诗学的研究;D、文类学的研究

35、在佛经汉译过程中,持意译见解的是B;A、支谦;B、鸠摩罗什;C、真谛;D、道安

36、日尔蒙斯基将比较文学称作C;A、比较文学;B、比较诗学;C、历史比较文艺学;D、文学的比较研究

第18题 (1.0) 分《吉诃德原则》的作者是A;A、列文;B、秦家琪;C、陆协新;D、韦斯坦因

37、中国最早的比较文学研究是B;A、中日文学比较;B、中印文学比较;C、中越文学比较;D、中俄文学比较

38、《典论?论文》的作者是A;A、曹丕A;B、陆机;C、曹丕;D、挚虞

39、()在《典论?论文》中把文体分为四科八类。B;A、陆机;B、曹丕;C、刘勰;D、钟嵘

40、最早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八类的论著是A; A、《典论?论文》;B、《文心雕龙》;C、《文章流别论》;D、《文赋》

41、《文心雕龙》的作者是C;A、曹丕;B、陆机;C、刘勰;D、挚虞

42、《常事不书:用“陌生化原则看<红楼梦>的形式结构”》一文属于B;A、平行研究;B、阐发研究;C、接受研究;D、影响研究

43、《刘勰的譬喻说与歌德的意蕴说》一文的作者是A;A、王元化;B、叶维廉;C、钱仲联;D、刘向愚

44、《李渔论戏剧结构》的作者是A;A、王国维;B、钱钟书;C、杨绛;D、乐黛云

45、《论俗语》对照研究了南意大利、普照罗旺斯和西班牙俗语,是比较文学史前史时代的重要成果,它的作者是A;A、但丁;B、斯达尔夫人;C、施莱格尔兄弟;D、伏尔泰

46、《拉奥孔——论绘画和诗歌的界限》的作者是D;A、拉辛;B、歌德;C、席勒;D、莱辛

47、《通感》的作者是A;A、钱钟书;B、杨绛;C、朱光潜;D、陈寅恪

48、《红楼梦评论》中运用了谁的悲剧思想?C;A、亚里士多德B、弗洛伊德C、叔本华D、尼采

49、《刘勰的譬喻说与歌德的意蕴说》一文的作者是A;A、王元化;B、叶维廉;C、钱仲联;D、刘向愚

50、杨贵妃和“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两个文学形象可作()研究B;A、影响研究;B、平行研究;C、阐发研究;D、接受研究;

二、多选题

1、比较文学研究的四个跨越包括(A|B|C|D);A、跨民族;B、跨语言;C、跨文化;D、跨学科;E、跨理论

2、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具有四个跨越性质的文学关系,其中包括(A|B|C);A、事实联系;B、价值关系;C、交叉关系;D、理论关系;E、比较关系

3、比较文学必须以文学为本体的含义是(B|C|D);A、没有必要引入文化批评; B、从文学出发;

C、以文学为中心;

D、回归文学;

E、只能在文学领域中进行研究

4、标志着比较文学学科正式建立的重要事件有(A|B|C|D|E);A、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专著《比较文学》;B、1887年德国学者科赫创办了第一份《比较文学杂志》; C、1897年法国学者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创办第一个比较文学常设讲座;D、1900年“各国文学的比较历史”正式列入巴黎国际文学会议的议题;E、1900年贝茨编订了《比较文学书目》

5、比较文学发展史上先后出现的重要学派有(A|B|C|D);A、法国学派;B、中国学派;C、美国学派;D、俄国学派;E、英国学派

6、比较文学两种最基本的研究类型是(A|B);A、影响研究;B、平行研究;C、阐发研究;D、接受研究;E、审美研究;

7、平行研究的方法主要是(A|B|D)

A、哲学的;

B、批评的;

C、实证的;

D、审美的;

E、考据的

8、下列哪些领域的研究既可以使用影响研究,又可以使用平行研究的方法?(A|B|C|D|E);A、主题;

B、题材;

C、人物;

D、意象;

E、情节

9、接受研究的兴起与哪些批评理论的出现有关?(C|E);A、新批评;B、形式主义批评;C、读者反应批评;D、结构主义;E、接受理论

10、“接受理论”的代表人物有(B|D);A、伊格尔顿;B、尧斯;C、胡塞尔;D、伊塞尔;E、索绪尔

11、主题学以作品的哪四个层次为研究对象?(A|B|C|D);A、主题;B、母题;C、题材;

D、人物;

E、情节

12、流浪汉小说产生或影响所及的国家有(B|C|D);A、俄国;B、西班牙;C、德国;D、法国;E、中国

13、古代文论中涉及了文类的划分的著作有(A|B|C|D|E);A、《典论?论文》;B、《文赋》;C、《文心雕龙》;D、《文章流别论》;E、《文体明辨序说》

14、亚理士多德在《诗学》中把文学分为哪三类?(B|C|D);A、小说;B、史诗;C、抒情诗;D、戏剧;E、诗歌

15、西方学界多沿用亚理士多德的三分法,把文类分为哪三种?(A|B|C);A、叙事文学;B、抒情文学;C、戏剧文学;D、小说;E、叙事诗

16、下面对中国现行的文类划分方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D);A、小说、诗歌、戏剧三分法;

B、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分法;

C、叙事类、抒情类、散文类三分法;

D、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三分法;

E、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散文类四分法

17、中西方悲剧尽管有很大的差异,但作为悲剧又有共同特征,如(A|B|C|D|E);A、与民间活动、宗教关系紧密;B、富有悲剧冲突;C、具有悲剧精神;D、主人公都是典型的悲剧人物;E、充满悲剧气氛

18、下列研究著作中属于钱钟书创作的是(A|D);A、《谈艺录》;B、《美学散步》;C、《红楼梦评论》;D、《管锥编》;E、《诗论》

19、文字与材料媒介可以是(A|B|C|E);A、译本;B、游记;C、访谈;D、原著;E、译介文章

20、英国翻译家塔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包括(A|B|C);A、译文应该完全复写出原著的思想;B、译文应该在风格、笔调上和原著一样;C、译文要像原著一样流畅; D、读者反应要类似;E、译文要经过原著作者的认可

21、下列作品,将心理学中所说的意识流手法运用在创作的有(A|B|C|D);A、乔伊斯的《尤利西斯》;B、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C、伍尔芙《到灯塔去》;D、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E、莎士比亚《李尔王》

22、鲁迅接受的外来影响很多,对他产生过影响的作家有(A|B|C|D|E);A、果戈理;B、裴多菲;C、尼采;D、易卜生;E、夏目潄石

23、下列作品中取材于《圣经》有(A|B|C|D|E);A、《神曲》;B、《失乐园》;C、《天路历程》;D、《力士参孙》;E、《复乐园》

24、下列作家研究中可以运用影响研究的方法的是(A|B|E);A、鲁迅与果戈理;B、托尔斯泰与罗曼?罗兰;C、歌德与席勒;D、拜伦与雪莱;E、拜伦与普希金

25、下面作家中,可以进行影响研究的是(A|B|C|D|E);A、鲁迅和果戈理;B、易卜生和曹禺;C、托尔斯泰和罗曼?罗兰;D、拜伦和莱蒙托夫;E、拜伦与普希金

三、判断题

1、比较文学的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正确)

2、教堂山会议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正确)

3、总体文学是文学理论的别称。(正确)

4、相似性就是可比性。(错误 )

5、比较文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从属于于文艺学研究。(错误)

6、台湾地区建立比较文学学科比大陆早十年左右。(正确 )

7、蒙古族文学中缺少史诗。(错误)

8、汉民族文学中缺少史诗这种文类。(正确)

9、形象学研究中“他者”既可以指异族人的形象,也可以是与异族有关的事物或观念。(正确)

10、《红字》与《白鲸》的比较属于比较文学范畴。(错误)

四、名词解释

1、可比性

可比性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内在价值,即借助于“同”与“异”的比较,为研究和认识文学规律提供可能。可比性的存在是保证比较文学研究能够有效进行的前提。

2、美国学派

美国学派是指二战之后在美国形成的一个比较文学研究流派,是继法国学派之后比较文学最有影响的一个学派,主要成员包括韦勒克、雷马克、马隆、列文、韦斯坦因等人。美国学派提出了平行研究的方法,并把比较文学的研究扩大到无事实关系的跨民族文学研究及跨学科研究领域,大大地拓展了比较文学研究的范畴。

3、定义之争

定义是指发生在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之间的一场有关于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研究范畴的讨论。定义之争扩大了比较文学研究的范畴、引入了新的研究方法,深化了人们对比较文学的思考,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4、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基本、最主要的类型之一。它可以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学或者一种思潮和运动给另一个民族文学带来的影响,也可以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和作品对另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的影响。影响研究还可以从影响的放送、接受、传播途径这三个方面来研究。

5、媒介学

媒介学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联系的具体途径、方法手段及其原因与规律,是对把一国文学作品和该国文学思潮传播给另一国的中间环节的研究。

6、比较诗学

自古希腊始,广义的诗在西方就泛指文学,所谓的“诗学”,则是指一般的文学理论。比较诗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比较年轻的研究领域,是近20年来比较文学发展过程中新提出的名称,专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

7、缺类现象

“缺类”现象是指一种文体在某国或某民族文学中存在,但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中却没有的现象。缺类现象是比较文学研究中文类学研究的一个特殊情况,它是从相反方面肯定不同文化、民族中独特文学形式存在的独特性与合理性,并且为了解潜藏在“缺类”现象之后的深层历史文化背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

8、他者

“他者”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是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的对象。“他者”的存在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是异族的人物形象,也可以是具有异国异族特色的事物、景物等,还可以是观念和言词,是存在于作品中的相关的主观情感、思想意识和客观物象的总和。

9、《管锥编》

中国比较文学界大师钱钟书的重要著作。本书旁征博引,自觉地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打破时空、民族与学科界限,探寻艺术规律。尤其是在中西文学和中西文论的阐发研究方面,更是有独到的见解,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五、问答题

1、什么是文学性?如何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把握文学性?

所谓文学性,是指比较文学研究的内容和重点都必须是有关文学的,而不是别的学科和领域的。这一点对跨学科的研究特别重要,唯其如此,才能把文学研究和别的人文学科的研究严格区分开来。把握文学性要遵循二大原则,即:第一,研究者的目的和重心必须在文学上,而不是在别的学科上;第二,研究的全过程必须始终围绕“文学”这个中心。

2、什么是母题?母题与主题的关系?

主题与母题都是主题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母题是对事件的最简归纳,主题则是一种价值判断;母题具有客观性,主题具有主观性,是在母题的归纳之上进行的价值判断。母题是一种常项,主题则是变量。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不同的母题的组合表现出来的。

3、什么是缺类现象?研究缺类现象的意义是什么?

缺类”现象是指一种文体在某国或某民族文学中存在,但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中却没有的现象。缺类现象是比较文学研究中文类学研究的一个特殊情况,它是从相反方面肯定不同文化、民族中独特文学形式存在的独特性与合理性,并且为了解潜藏在“缺类”现象之后的深层历史文化背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

4、中国是否存在史诗这一文类?为什么?

中西学者对于中国文学中是否存在史诗这一文类多有争议。这个问题涉及到文类的划分的标准。史诗是在一个民族发展的早期出现并流传下来的,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史诗的基本特征是崇高的风格和较强的叙事性。以此标准来判断,中国汉民族文学的确缺少史诗这一文类,但中国其它民族,如蒙古族,藏族文学当中,我们可以找到这种大型的史诗形式,如《格萨尔王传》。

5、形象学研究对象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比较文学中的形象学研究的是“他者”,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他者”的存在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是异族的人物形象,也可以是具有异国异族特色的事物、景物等,还可以是观念和言词。是存在于作品中的相关的主观情感、思想意识和客观物象的总和。

2017年古屋小学“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方案

古屋小学2017年“我们的节日”活动方案根据党的关于“建设优秀中华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精神,为加强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和传统文化教育,根据惠州市惠阳区教育局转发文明办的《2017年“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营造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努力发展健康向上的节庆文化,使民族传统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成为提高师生文明素质的重要途经。 二、活动时间 2017年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六一”“劳动节”等现代节日。 三、活动主题:我们的节日 四、活动时间:2017年3月——7月 五、活动成员:全体师生 六、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陈育堂 副组长:曾俊辉张建成 组员:古屋小学全体教师

七、活动安排 (一)清明节,以纪念先人、缅怀先烈为主题开展活动 1.开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动。由班级开展清明节主题班会形式,引导学生牢记革命宗旨,立志报效祖国。 2.开展“追寻英烈足迹,传承民族精神”网上祭奠活动: (1)、积极组织师生、动员家长登陆网络平台进行网络祭奠,发表祭奠感言,表达对英烈的感恩和敬仰。 (2)、组织各班在电脑课上进行网上祭奠。 3.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各班组织学生诵读“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中华经典诗词”,引导学生慎终追远,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 (二)端午节以团结、团圆为主题开展活动 1.开展节日知识宣传活动:通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讲述有关端午节的典故,大力普及传统节日知识,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倡导文明向上的道德风尚。 2.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朗诵比赛。以爱国、爱家乡题材为主题。让广大师生在历史名人、英雄模范、道德楷模和我们身边好人的故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爱国情感的人。 (三)重阳节,以尊老爱老、感恩教育为主题,开展活动 1.开展“念亲恩感亲意抒亲情”主题班会课,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青少年儿童孝敬长辈,学会感恩。

小学“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活动方案及总结

小学“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活动方案及总结 小学“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最大意义与主旨是“团圆”。团圆与和谐紧密相连,团圆不仅是外在的形式,而且是内心的和谐与相通。为充分发掘传统节日内涵,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激发广大师生的民族情感,结合“三有三讲”主题教育活动,我校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决定在中秋节前后,开展“月圆人圆”主题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15年9月3日——9月14日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佳节读月——主题阅读 1.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书籍,各班开展有关的晨读。 2.举行一次中秋主题班队会。搜集、诵读有关中秋的经典诗词,在品月饼、诵古诗的过程中感悟团圆、和谐的幸福,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第二阶段:佳节忆月——交流展示 1.组织学生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节日起源、传统民俗、逸闻趣事、诗词佳句的资料,各班将资料、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照片等经过精心设计,展示在教室布置及黑板报中。 2.各班可以在班内设一面“寄情”墙,学生可以把对同学、亲人、老师、长辈想表达的感恩之情写纸上并贴在墙上。 第三阶段:佳节赏月——实践活动 1.开展一次“小小月饼寄深情”亲子互动活动。鼓励学生为父母制作中秋贺卡,帮长辈做家务,与家人一起品月饼、赏明月,感悟举家团圆的幸福。 2.开展“感恩体验”活动,中秋节期间,自己亲自去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一起吃月饼、赏明月,要充分展现出小学生应有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 3.结合环保教育,学校开展“月饼盒回收活动”。学生将家里的月饼盒在中秋节后(9

月9日)上学时带到学校。 第四阶段:佳节思月——交流汇报 1.回顾自己读、忆、赏月的历程,与亲友、同伴交流分享感悟,感受今天生活的幸福,更期望伟大的祖国在未来更加繁荣、富强。 2.一至三年级各班上交绘画2幅;四至六年级各班上交征文2篇(上传到FTP少先队文件夹)。9月17日前上交少先队大队部,届时将进行评奖并展出。 小学“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总结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唱响“我们的节日;中秋”这一主题,按照中央文明办发出的《关于组织和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的》要求,我校于中秋节前,在全校广泛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中秋”为主题的中秋节主题感恩活动。活动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始终,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1.组织开展节日民俗文化活动。学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手抄报、晨(班)会等宣传教育形式,介绍中秋节的节日民俗,挖掘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普及中秋节知识。使学生知道中秋的来历和纪念的意义,深切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1-2年级主题:传唱优秀童谣;3-6年级主题:中秋诗文朗诵会。低年级由班主任或家长搜集关于中秋的童谣,中高年级搜集与中秋有关的诗文。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唱童谣,吟诗咏句,通过诗文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同时让学生阅读赏析、积累诵读与中秋有关的诗文,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认真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队会活动。我校德育工作始终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为主线,利用好少先队两级组织和班级活动两个平台,抓住重大纪念日活动,采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广泛开展德育教育。中秋节前后,学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与中秋有关的主题活动。各中队利用星期四的班队活动,组织开展了以“庆中秋”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各中队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演讲、诗句接力赛、文艺表演,猜谜语、故事会……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了节日的氛围,感悟团圆、和谐的幸福,表达了浓浓的爱国思乡的情怀。也使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开展中秋慰问活动。在中秋节来临之际,9月21日下午,优秀学生干部来到了外来民工子弟学校——XX学校,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慰问活动,与XX的学子们提前共度了一个快乐而温馨的中秋佳节。 在慰问活动中,鹿小的学生们把他们满满的祝福献给了来自四面八方的XX学生:香甜可口的月饼,沁人心脾的水果,种类繁多的书籍,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他们还带去

2019年小学我们的节日活动方案

2019年小学我们的节日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丰富未成年人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活动参与对象: 全校学生 三、活动内容: (一)节日小报 以“中国年”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参加“中国年”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学生可以根据年龄段不同 确定自己的课题比如包饺子、看春晚、赶集、拜年、放烟花、贴春联、看花灯(元宵节)、猜灯谜、搜集与中国年有关诗句或成语以及中国年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的由来等然后通过亲身实践、调查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一二年级可以是绘画三、四年级实践记录(手抄报A4纸)、五六年级以手抄报(A4纸)和作文(使用稿纸)形式完成 (二)摄影 以“过年”为主题拍摄春节的欢喜、路途见闻、过年的轶趣、团圆的幸福、家乡的变化、春节期间民俗(活动1中的活动)等用镜头记录下来每个学生在家长指导和帮助下拍摄需要交至少三张照片(用微信发到班级群内班主任注意收集整理) (三)秀秀我的节日生活

小朋友们眼中的春节一定有许多热闹场面一定有许多乐事、趣事、新鲜事让人回味无穷那就请把你们印象最深的那些精彩活动或整个春节的过程整理一下在家长指导下做一篇美篇(一种图文并茂的制作工具可在电脑或手机上搜索下载)制作完成后发到班级群内进行分享交流 (四)参加“春节之旅” 寒假我们迎来了中国的传统佳节——春节神州大地家家欢声笑语户户张灯结彩年味儿四处飘香:煮饺子贴春联放鞭炮拜大年……同学们我们动起手来参与到这个有意义的春节中来吧 四、活动要求 1、各班要把组织学生参加“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作为加强传统文化学习教育的重要契机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纳入班级工作总体安排制定方案抓好落实 2、各班主任要积极发动学生家长参与其中帮助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活动(一二年级家长要帮助指导) 3、所有材料上交时间:2019年2月20日

2020年小学“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方案

2020年小学“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方案丰富未成年人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全校学生 以“中国年”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参加“中国年”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学生可以根据年龄段不同,确定自己的课题,比如包饺子、看春晚、赶集、拜年、放烟花、贴春联、看花灯(元宵节)、猜灯谜、搜集与中国年有关诗句或成语以及中国年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的由来等,然后通过亲身实践、调查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一二年级可以是绘画,三、四年级实践记录(手抄报A4纸)、五六年级以手抄报(A4纸)和作文(使用稿纸)形式完成。 以“过年”为主题,拍摄春节的欢喜、路途见闻、过年的轶趣、团圆的幸福、家乡的变化、春节期间民俗(活动1中的活动)等,用镜头记录下来。每个学生在家长指导和帮助下拍摄,需要交至少三张照片(用微信发到班级群内,班主任注意收集) 小朋友们眼中的春节,一定有许多热闹场面,一定有许多乐事、趣事、新鲜事,让人回味无穷。那就请把你们印象最深的那些精彩活

动或整个春节的过程一下,在家长指导下做一篇美篇(一种图文并茂 的制作工具,可在电脑或手机上搜索下载),制作完成后发到班级群 内进行分享交流。 寒假,我们迎来了中国的传统佳节——春节。神州大地,家家欢 声笑语,户户张灯结彩,年味儿四处飘香:煮饺子,贴春联,放鞭炮,拜大年……同学们,我们动起手来,参与到这个有意义的春节中来吧! 1、各班要把组织学生参加“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作为加强传统文化学习教育的重要契机,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纳入班级工作总体安排,制定方案,抓好落实。 2、各班主任要积极发动学生家长参与其中,帮助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活动(一二年级家长要帮助指导)。 3、所有材料上交时间:2020年2月20日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小学XX年“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方案

小学XX年“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运用传统节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县教体局决定XX年在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为重点,不断丰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二、活动内容 元宵节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以元宵节为主题开展猜灯谜等活动。运用书法绘画、经典诵读、摄影等形式引导中小学生学习节日文化,参加民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守法、尊敬师长、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等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教育,组织中学生参与清洁社区卫生、爱心引导和公益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教育中小学生“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区做个好公民”。 清明节全县中小学就近组织师生参观县烈士陵园、刘国

璋烈士墓、望鲁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祭奠革命先烈和先贤燕伋;通过“小手拉大手”,引导广大群众摒弃焚烧纸钱、燃放鞭炮、冥物等祭奠方式,积极倡导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社区公祭等祭祀活动,移风易俗、文明祭祀,将文明祭祀新风传递给每一位家长、亲人和朋友,推动全社会形成文明祭祀新风尚;组织师生登陆中国文明网等媒体,参加“网上祭英烈”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开展以清明节为主要内容的经典诵读活动,缅怀先烈,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广大青少年牢记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珍惜幸福美好生活。 端午节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特困家庭、贫困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为重点,组织广大师生、志愿者在节日期间大力开展送棕子、送温暖等慰问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文化展览、美术摄影、知识竞赛等,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阐发;组织各种形式的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劝导、文明餐桌等宣传教育活动,制作刊播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公益广告,大力弘扬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过节理念,积极引导广大师生践行行为规范、争做文明使者。 中秋节举办形式多样的班团队会,开展中秋赏月、经典诵读等文化活动,让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经典文化、传承优良品质;组织中小学生给留守儿童、孤残儿童、孤寡老人等爱

小学“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

小学“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收藏。 为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充分利用传统节日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也为进一步丰富我校学生的节日文化生活,根据市文明委、市教育局工作安排,决定在各年级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教育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主题活动的始终,通过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

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的情感教育。 二、活动主题: 我爱我们的节日——端午节。 三、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组长:徐XX 领导小组副组长:崔XX 领导小组成员:江XX 四、具体活动安排: 1.开展唱赞歌活动。 根据“童心向党”主题系列活动要求,组织优秀少儿歌曲、优秀童谣传唱活动,组织学生用歌舞等形式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祝愿,形成欢庆党的生日的浓郁社会氛围。 (1)由艺术组老师组织红色歌曲传唱,要求每个学生会唱一首革命歌曲。(2)组织小学部各班参加全校的“童心向党” 优秀少儿歌曲、优秀童谣传唱比赛。 (3)学校广播站主题音乐播放100首红色歌曲。

2.组织开展各类庆祝活动。 (1)由体育组老师组织开展一项体育活动比赛,要求人人参与。 (2)组织中学部各班参加“我爱我们的节日——端午”征文活动。 3.组织开展美化校园环境活动。 大力倡导文明、和谐、环保的过节理念,以美化校园重点,发动全校师生对校园进行清扫,将每一个死角旮旯打扫干净,范文写作努力营造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 五、相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责任人根据方案要求,把“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相关活动制定出符合学生开展并各具特色的方案,且精心组织实施。 2.突出活动内涵。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深厚文化内涵,把“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与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纪念活动结合起来,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让全体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熏陶,提升文明素养。

小学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方案.doc

小学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方案 春节是我们重要的节日,下面我整理了小学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方案,欢迎阅读! 小学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方案一 一、活动目的 丰富未成年人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活动内容 围绕春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的主题,遵循简洁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开展以下“九个一”工作: 1、创编一份“节日小报”。通过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通过自编的“节日小报”,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 2、参加一次中华经典诵读等各类假期实践活动。通过阅读与春节有关的名篇、典故;观看春节文艺节目;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春节游艺活动和福清市教育局等单位主办的“裕荣”杯欢乐家庭幸福福清小童星才艺大赛,了解春节、元宵节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3、编一幅新春对联。倡导学生了解春联的来历,自己创作春联,动笔写春联,使春联这个传统的习俗传承下来。 4、制作一张新春贺卡。引导学生动脑设计、动手制作一张新春贺卡,可参照市面流通的贺卡,添加新的元素,反映未成年人对新春的一种期盼,一种祝福。 5、讲一个新春故事。引导学生收集春节来历的故事,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写出来,给小伙伴看。 6、做一件有意义事。鼓励下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参与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和公益宣传,为孤寡患病老人、残疾人、农民工做好事、献爱心,积极宣传节日文明礼仪和低碳生活知识,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在新春期间,为家庭、为伙伴、为邻居、为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7、拍一张新春图片。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照相机,在家人聚餐、外出活动时拍摄一张饱含团圆、喜庆气氛的新春图片,表达未成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编写一条祝福短信。设计一条祝福短信,发送给自己的亲人,老师,以短信的方式拜年。短信倡导自己动脑编写,不强调语句的工整,注重短信内容所蕴含的祝福。 9、许下一个新春愿望。引导学生对新一年的学习、生活确定一个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做好整体设计。 三、活动要求 各班要把组织未成年人参加“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

小学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总结-共19页

小学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总结 小学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开展过后有及时进行小学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总结吗?小学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总结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模板一:小学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总结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根据区委文明办的工作要求,现就我局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主题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 利用春节、元宵节时机,开展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走访、慰问、座谈等活动,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深化结对帮扶工作,开展慰问孤寡老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帮扶对象慰问等活动,局领导带队走访慰问了浮桥街道浮桥社区结对帮扶的未成年人徐景丽,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让他们过一个舒心、温暖的传统节日。开展向离退休干部、职工节日慰问或团拜活动,我局主要领导组织干部走访慰问了本单位退休干部,并送去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在走访慰问中,局领导与老干部们亲切交谈,向老干部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并且详细的了解每一位老干部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对老干部们多年来为我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二、开展节日志愿服务,让和谐融入群众生活。

积极组织开展邻里守望,情暖鲤城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参加区宣传系统组织到鲤城区福利院的党员自愿服务活动,使广大居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感受社会的和谐与温暖。 三、开展节日文化活动,丰富群众传统文化生活。 组织民俗展示、体育健身、歌舞表演、花会灯会、联欢联谊等活动,开展鲤城区2019年非遗摄影展,此次摄影展由鲤城区文体旅游新闻局主办,鲤城区文化馆承办,鲤城区摄影家协会协办。展览从春节持续至元宵。共展出64幅非遗摄影作品,分为大师作品、古城生态、非遗现状三部分,是从鲤城区摄影家、文化工作者摄影采风创作的五千余幅图片中遴选而出,让参观者通过这六十多幅画面欣赏古城的非遗的魅力。开展以鲤创新元三羊和谐贺新春为主题的系列文化创意活动,为市民群众带来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意新年假期。3月3日至6日(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我市将举办元宵民俗灯展活动,鲤城区设2个展示区分别是中山路和新门街西段,花灯布展题材突出羊年,主要悬挂传统工艺花灯、少儿手工创意挂灯。 模板二:小学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七部委《关于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方案》,活跃节日期间未成年人文化氛围,旧县1在寒假春节期间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旨在丰富学生节日文化生活,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小学我们的节日活动方案

小学我们的节日活 动方案

丫她镇民族中心小学“我们的节日”活动实施方案根据册文明办[ ]2号文件、册教育[ ]4号文件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委十一次党代会、州六次党代会、县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战略任务,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坚持贴近实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积极创新“我们的节日”活动形式和载体,立足把“我们的节日搞旺”,积极开展好“我们的节日”活动。 二、组织机构: 组长:蒲永进(副校长) 副组长:胡成星(政教主任) 组员:郝正波、唐华超、彭德景、各中队辅导员。 三、活动内容: (一)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25日) 节日主题: 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各中队立足本地区、本学校发生事故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专门安全教育。要重点加强上下学交通安全、预防溺水、饮食卫生安全等知识的教育。 活动形式:

经过悬挂宣传横幅、安全知识手册、出安全知识黑板报、组织各班学习讨论等形式营造氛围;3月25日上午,开展《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的国旗下讲话。当日下午,全校师生在演练指挥组的统一指挥下,开展了避震和疏散两个内容的演练。(二)、清明节(4月4日) 节日主题: 清明节主要体现饮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关爱自然的意义。突出纪念先人,慎终追远;缅怀先烈,展望未来,共创幸福美好未来主题,大力倡导文明祭奠的良好风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纪念活动,引导学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 活动形式: 1、大队部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国旗下讲话,组织各中队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主题班队会、“讲讲先烈的故事”等活动,引导青少年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 2.开展“文明祭奠我先行”活动,倡导以“献一束鲜花、植一棵树”的形式祭奠先人,让学生在家长中广泛宣扬科学理念,引导家长改变旧的祭扫形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领悟文明祭奠文化内涵。 (三)母亲节(5月12日)

小学开“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总结

小学开“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方案》,活跃节日期间学生文化氛围,我校结合自身实际,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读书活动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广泛发动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将至,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广大师生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张庄中学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 接上级通知后,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德育领导小组、少先队大队部迅速制定了活动方案,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宣传开展本次寒假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在放假当天组织各班认真学习本次主题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意义和具体活动内容。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明确活动的意义,增强对此项活动的重视。告知家长们利用传统节日,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传统美德和感恩励志的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家长的支持力度,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举行了一次校会。在校会上学校以“我们的节日春

节”为主题对全体师生进行了教育讲话,少先队组织向全体队员发出“阳光寒假”的倡议,号召同学们“小手拉大手”扎扎实实搞好活动。 2、体验民俗,热爱传统。我校围绕“春节”,要求学生参与有趣生动的年庆和民俗活动,引导广学生进一步认同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学生们在假期中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我校还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在春节期间开展“我为家里写春联”活动,并在开学第一节班会上展示自己收集或是编写的春联,引导未成年人学习欣赏春联、创作春联、书写春联。 六一的校园里一阵阵欢欣雀跃,将近二个小时的文艺演出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但是孩子们留下的笑声还荡漾在空中,整个校园也变得更加明媚和朝气蓬勃。 总结:今天晚上的班会开展取得圆满成功,在这次庆祝教师节暨“感念师恩”主题班会的开展中,同学们清楚的认识到了老师这个职业的伟大,老师这个称号的光荣,以及在这伟大和光荣的背后老师们不辞辛劳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谢谢老师们,要对老师们表达我们对他们的崇敬和佩服…老师们,谢谢你们了,谢谢你们教授我们课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以及生存的本领等。因为老师们的教导:我们所有学生才有今天,社会发展也才如此的迅速…最后,祝老师们教师节快乐、天天开心、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小学我们的节日节活动总结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84237441.html,)/工作总结 小学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总结 模板一:小学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总结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根据区委文明办的工作要求,现就我局“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主题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 利用春节、元宵节时机,开展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走访、慰问、座谈等活动,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深化结对帮扶工作,开展慰问孤寡老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帮扶对象慰问等活动,局领导带队走访慰问了浮桥街道浮桥社区结对帮扶的未成年人徐景丽,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让他们过一个舒心、温暖的传统节日。开展向离退休干部、职工节日慰问或团拜活动,我局主要领导组织干部走访慰问了本单位退休干部,并送去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在走访慰问中,局领导与老干部们亲切交谈,向老干部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并且详细的了解每一位老干部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对老干部们多年来为我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二、开展节日志愿服务,让和谐融入群众生活。

积极组织开展“邻里守望,情暖鲤城”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参加区宣传系统组织到鲤城区福利院的党员自愿服务活动,使广大居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感受社会的和谐与温暖。 三、开展节日文化活动,丰富群众传统文化生活。 组织民俗展示、体育健身、歌舞表演、花会灯会、联欢联谊等活动,开展鲤城区20XX年非遗摄影展,此次摄影展由鲤城区文体旅游新闻局主办,鲤城区文化馆承办,鲤城区摄影家协会协办。展览从春节持续至元宵。共展出64幅“非遗”摄影作品,分为大师作品、古城生态、非遗现状三部分,是从鲤城区摄影家、文化工作者摄影采风创作的五千余幅图片中遴选而出,让参观者通过这六十多幅画面欣赏古城的“非遗”的魅力。开展以“鲤创新元——三羊和谐贺新春”为主题的系列文化创意活动,为市民群众带来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意新年假期。3月3日至6日(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我市将举办元宵民俗灯展活动,鲤城区设2个展示区分别是中山路和新门街西段,花灯布展题材突出“羊年”,主要悬挂传统工艺花灯、少儿手工创意挂灯。 模板二:小学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七部委《关于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方案》,活跃节日期间未成年人文化氛围,旧县中心小学在寒假春节期间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旨在丰富学生节日文

铁塬小学“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总结

铁塬小学2016年“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总结新学年开学伊始,三个节日密集而至:重阳节、教师节、中秋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根据县教体局和县精文办下达的《关于在重阳节、中秋节期间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我校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孝老爱亲、团圆平安”为主线,全力突出双节的“爱亲、团圆、和谐”的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的明确,中心突出 我校2016年“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师生广泛参与为宗旨,以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为载体,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表达形式,不断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着力引导师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着力营造喜庆祥和、团结稳定、家庭幸福的浓厚节日氛围,在全校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美丽家乡好的时代主旋律,引导全体师生奋发向上、大有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二、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开展,我校高度重视,学校按照上级部署制定了“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方案,学校德育处及时召开各班主任会

议对活动进行总体部署,精心组织,把节日活动与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的结合起来,各班主任组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时间,在网上搜集有关重阳节、中秋节的来历、民间风俗、经典诗词以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并利用班会晨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全体学生知国情,爱祖国、爱家乡,全面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三、精心策划,内容丰富 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民族特色。我校围绕中秋节、重阳节庆丰收、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等主题,结合实际,遵循简洁可行、就近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则,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宣传,着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中秋节、重阳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学校召开专门会议,开展了“爱党爱国、敬老助老、孝老爱亲、团圆平安、崇德向善、感恩师长”等文化内涵宣传,增进了广大师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各位教师、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发挥其作用,分利用板报、宣传标语,积极开展节日文化宣传,弘扬民俗传统,倡导文明过节、勤俭过节。 (二)组织开展节日民俗文化活动。深入挖掘中秋节赏月咏月、重阳节赏菊登高等传统节日民俗,各班通过开展民俗文化讲座、民俗故事会等主题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增进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对地域文化的认同,进一步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营造家庭幸福、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节日氛围。

小学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方案完整版

小学我们的节日清明主 题活动方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小学“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方案 为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亲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情,特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 一、活动时间:4月3日至4月5日 二、活动内容及具体要求: 1、清明习俗文化秀 制作一张介绍清明节传统民俗、由来以及描写清明诗词的手抄报。(a4纸大小,在手抄报刊头处注明学校、编辑者姓名、班级) 2、清明娱乐活动大体验 清明时节,是踏青、放风筝的大好时节,还可以开展荡秋千、拔河等体育活动。在清明假期,同学们可以在父母的带领下,开展有益身心的清明娱乐活动,体验这一节日带给我们的欢乐,并以“清明娱乐活动大体验”为题,将在活动中的一些精彩瞬间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下来。(用a4纸粘贴照片,配上简单的文字,注明学校、编辑者姓名、班级) 3、祭奠亲人、缅怀先烈 清明,除了有无边的春景,有尽情的欢笑,还有我们对亲人、对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付出生命的英雄先烈的追思、缅怀。在清明时节,可以随父母去祭奠亲人,也可以在父母的陪同下去祭扫烈士墓(参考地点:株洲流芳园、长沙烈士公园等),感恩我们的亲人,感恩我们的英雄。(写一篇清明感悟,注明学校、编辑者姓名、班级) 三、温馨提示 1、去踏青、外出游玩,要遵守公共秩序,不乱丢垃圾,自带饮水;去扫墓,要注意不使用火烛、烟花、鞭炮,文明祭奠;注意践行低碳生活。

2、所有活动必须在父母的陪同下开展,不得单独行动;活动过程中切实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确保自身安全。 3、以上三项活动,同学们任选其一;于4月7日下午放学前,交给中队长,中队长收齐后交给班主任。

【2018最新】小学“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活动总结-精选word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 小学“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活动总结 根据泉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201X寒假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我校广泛发动、家校配合、精心组织,利用身边的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爱国爱乡情感,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有意义的寒假。 1.开开心心过大年。用心体验家乡春节习俗,和长辈一起做年糕,搓汤圆,贴春联,跳火群,自制花灯,向长辈拜年,道祝福。 2.读好书诵经典。各年段向学生推荐寒假阅读书目,根据学段提出不同的要求,以“采蜜集”“好书推荐卡”“读书小报”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并于期初组织交流。 3.柴米油盐酱醋茶,学做生活小主人。从日常的打扫、晾晒,到走进厨房,甚至走向田间,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得到培养。在家长的用心指导下,涌现出了一批厨艺小达人。 4.公益活动我参与。在“书赠春联”“奉送爱心粥”“经济报暖冬公益行”“五店市文明劝导志愿者”等公益活动中,随处可见我校学生的灿烂笑脸。孩子们在公益活动中培养责任感和爱心。 5.寻找身边的美德故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及时记录节日期间有关传统美德的所见、所闻、所感,感受传统美德,体验社会和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争当“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6.欢欢喜喜闹元宵。春节的高潮在元宵,在xx市(xx)首届元宵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我校充满喜庆的歌伴舞《正月点灯红》,为大家带来了隆冬中的温暖。小记者们于现场展开了采访活动。在家长的带领下,孩子们提着灯笼走过三里街赏花灯,在白塔畔看攻炮城、猜灯谜;参观倪cc先生“xx题材”剪纸作品展;观看木偶戏“龙山情缘”,充分领略着古镇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学 我们的节日

小学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中秋节的热情,体验与中秋节相关的民风民俗,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2.通过对中秋节有关资料的搜集,继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了解中秋节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爱心。 二、活动时间:2013年9月16日—9月30日 三、活动内容 活动一、佳节读月: 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 在报刊、网站上亲子共同搜集与查阅和中秋节有关的经典诗词故事、诗歌、文章,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或打印下来。各班(第四周一)举行一次“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在品月饼、诵古诗的过程中感悟团圆、和谐的幸福,增进亲子、同伴之间的友谊。 活动二、唱中秋节儿歌、诵读中秋节童谣: 音乐课、每天出操学习唱中秋节儿歌、诵读中秋节童谣《中秋节》《河塘边 的歌谣》。在歌声中了解中秋节习俗,形造过节快乐氛围。

活动三、佳节忆月—实践活动 1、一、二年级:在第4周一至周五其中一节美术课,由美术老师指导画一 幅关于“我们的节日。中秋”的图画,规格:统一用A4纸。 2、三、四年级:在第4周一至周五其中一节美术课,由美术老师指导,用自己喜欢的制作形式和材料,自制一张精美的爱心卡,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语,送给长辈、老师、同伴、自己最亲的人,传达感恩、祝福之情。 3、五、六年级:在第4周一至周五其中一节美术课,由美术老师指导制作一张“我们的节日。中秋”手抄报,规格:统一用A4纸。 活动四、佳节赏月: 中秋节当晚与家人一起品月饼、赏明月,感悟举家团圆的幸福。将“品月饼赏明月”中发生的令你最难忘记的一幕拍摄并记录下来,上传班级博客分享。 活动五、网上中秋寄语:

小学“我们的节日”活动方案

丫他镇民族中心小学“我们的节日” 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册文明办[2013]2号文件、册教育[2013]4号文件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委十一次党代会、州六次党代会、县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战略任务,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坚持贴近实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积极创新“我们的节日”活动形式和载体,立足把“我们的节日搞旺”,积极开展好“我们的节日”活动。 二、组织机构: 组长:蒲永进(副校长) 副组长:胡成星(政教主任) 组员:郝正波、唐华超、彭德景、各中队辅导员。 三、活动内容: (一)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25日) 节日主题: 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各中队立足本地区、本学校发生事故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专门安全教育。要重点加强上下学交通安全、预防溺水、饮食卫生安全等知识的教育。活动形式: 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安全知识手册、出安全知识黑板报、组织各班学习讨论等形式营造氛围;3月25日上午,开展《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的国旗下讲话。当日下午,全校师生在演练指挥组的统一指挥下,开展了避震和疏散两个内容的演练。 (二)、清明节(4月4日) 节日主题: 清明节主要体现饮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关爱自然的意义。突出纪念先人,慎终追远;缅怀先烈,展望未来,共创幸福美好

未来主题,大力倡导文明祭奠的良好风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纪念活动,引导学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 活动形式: 1、大队部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国旗下讲话,组织各中队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主题班队会、“讲讲先烈的故事”等活动,引导青少年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 2.开展“文明祭奠我先行”活动,倡导以“献一束鲜花、植一棵树”的形式祭奠先人,让学生在家长中广泛宣扬科学理念,引导家长改变旧的祭扫形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领悟文明祭奠文化内涵。(三)母亲节(5月12日) 节日主题:歌颂母爱,热爱母亲,感恩母亲 活动形式:(自选) 1、号召学生本周回家帮母亲做一件事,以自己的行动感恩母爱。 2、唱“母爱”之歌,学生自由演唱母亲的赞歌,形式多样化。比如:《世上只有妈妈好》、《母亲》等 3、诗歌朗诵,搜集赞美母亲的文章,也可以自己动手写作,并用多种形式朗诵赞美母亲的诗、散文等美文。 4、回忆自己母爱的故事。先布置学生写好母亲感人的事迹,活动中与同学们分享。 5、给母亲的祝福。每个学生都对母亲说一句祝福的话,祝我们的母亲健康、幸福。 6、广播宣传。学校“校园之声”广播站将陆续播放母爱之歌,讲讲经典的母爱故事。 (四)六一儿童节(6月1日) 活动主题: 国际儿童节是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改善儿童的生活,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的节日。 活动形式: 1、召开庆祝大会,精心筹备进行庆祝活动。

小学“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方案【可编辑版】

小学“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方案 小学“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为喜迎国庆63周年,弘扬中华名族的伟大精神和优秀文化,为进一步激发学校师生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自身实际需求,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展现学校新风貌与灾后重建新气象,努力达到营造国庆热烈氛围,歌唱社会主义好的时代主旋律,为此而特制订本方案。 二、领导小组 组长:靳恩龙,宏观调控各活动流程。 副组长:郝新峰、马庆良、孔祥丽、彭智敏 具体落实活动的实施、监督与宣传。 组员:各年级级部主任、班主任、体育老师 分别负责部门活动的开展。 三、活动目的 在全校营造迎中秋、庆国庆的喜庆气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受中华传统与诗文魅力,力求全员参与又不影响学生的学习。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承办,分期举行,即减轻承办人员的压力,又能让节日气氛延续。通过本次庆祝活动,培养队员热爱祖国,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活动安排 (1)举办“迎中秋·庆国庆”书画比赛。 作品内容:应围绕“迎中秋·庆国庆”的主题。

绘画作品:应反映时代、民族精神;素描、水粉、水彩、国画、剪纸均可;书法作品:软硬笔均可,内容、尺寸不限,要符合书法创作格式。 (2)歌唱比赛(1-2年级《国歌》3-6年级《国歌》自选革命歌曲。 (3)观看一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4)主题班会《祖国妈妈,我爱您》(9月24日检查) ( 5)“我爱我的祖国、畅享和谐”征文活动(第四周9月25日每班上交10份) (6)以“难忘中秋”为题征文比赛(第四周10月8日上午每班上交10份) (7)出一期“爱我中华、欢庆中秋”为主题的黑板报(第四周9月28日检查) 附送: 小学“我们的节日”活动方案 小学“我们的节日”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深化素质教育,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艺术修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201X年,我校将全面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的

小学“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方案

小学“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方案 _中秋节 一、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中秋节的热情,体验与中秋节相关的民风民俗,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2.通过对中秋节有关资料的搜集,继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了解中秋节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爱心。 二、活动时间:XX年9月22日-9月30日 三、活动内容 活动一、佳节读月: 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 在报刊、网站上亲子共同搜集与查阅和中秋节有关的经典诗词故事、诗歌、文章,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或打印下来。各班(第四周一)举行一次“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在品月饼、诵古诗的过程中感悟团圆、和谐的幸福,增进亲子、同伴之间的友谊。

活动二、佳节忆月-实践活动 1、一、二年级:在第4 周一至周五其中一节美术课,由美术老师指导画一 幅关于“我们的节日.中秋”的图画,规格:统一用a4 纸。 2、三、四年级:在第4 周一至周五其中一节美术课,由美术老师指导,用自己喜欢的制作形式和材料,自制一张精美的爱心卡,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语,送给长辈、老师、同伴、自己最亲的人,传达感恩、祝福之情。 3、五、六年级:在第4 周一至周五其中一节美术课,由美术老师指导制作一张“我们的节日.中秋”手抄报,规格:统一用a4 纸。 活动三、佳节赏月: 中秋节当晚与家人一起品月饼、赏明月,感悟举家团圆的幸福。将“品月饼赏明月”中发生的令你最难忘记的一幕拍摄并记录下来,上传班级博客分享。 活动五、网上中秋寄语: 各班电脑老师利用信息课指导学生登录“中国文明网”网(址:进行网上中秋寄语活动,把祝福的话语送给自己最亲的人,传达感恩祝福之情。 活动四、搜集中秋经典故事 亲子一起在报刊、网站上搜集与查阅与中秋节有关的经典诗词故事、诗歌、文章,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各班举行一次“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德育处已统一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