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痕迹
工具痕迹

工具痕迹一、工具痕迹的概念及作用1、概念:工具痕迹简称工痕,指犯罪分子持工具破坏(或侵害)某种客体时,在接触部位上留下的痕迹。
2、工具痕迹的作用(1)分析作案手段(2)分析作案人的职业特点(3)根据现场痕迹串并案件(4)根据现场工具痕迹揭露伪造现场(5)推断作案工具的种类(6)认定作案工具二、工具与客体的接触关系(一)接触状态1、切划接触——切划接触时形成的痕迹呈线条状,故称线条状痕迹或称线型痕迹。
2、印压接触——形成痕迹时,工具与客体的接触点不改变,这种接触即为印压接触。
夹持痕迹(二)工痕的基本形状与特征反映1、线条状痕迹(1)形态结构痕起缘——开始形成痕迹的地方痕止缘——终止形成痕迹的地方痕迹面——痕起缘与痕止缘中间的部位(2)特征反映种类特征:线痕的宽窄、形状。
个别特征:单一凸线或凹线的具体结构形态。
其中粗大的、明显的、连贯的凹凸线痕是质量好的特征。
2、凹陷状痕迹(1)形态结构痕起缘——开始形成痕迹的地方痕底——终止形成痕迹的部位痕止缘——终止形成痕迹的边缘痕壁——痕起缘与痕止缘的中间地方(2)特征反映种类特征:痕迹的形状、大小个别特征:单一凹凸坑丘的具体结构形态,其中稀有的、明显的、稳定的凹凸坑丘是质量最好的特征。
凹陷状痕迹主要包括:撬压、打击痕迹。
线条状痕迹主要包括:擦划、钳剪、刺切、割削痕迹。
(三)工具痕迹的种类1、撬压痕迹(1)概念:犯罪分子持工具利用杠杆作用破坏客体时,在接触部位形成的痕迹。
(2)痕迹的特点:多为凹陷状痕迹,并常伴有擦划线条痕迹;痕迹成对出现,一个在支点,一个在重点,两点对应,方向相反。
2、打击痕迹(1)概念:犯罪分子利用所持的工具,快速运动形成的碰撞作用破坏客体时,在接触部位形成的痕迹。
(2)痕迹的特点:多为凹陷状痕迹,一般情况下,每打击一次,形成一处痕迹,形成的凹陷状其痕止缘部位常是工具的边角或突出部位形成的。
3、擦划痕迹(1)概念:犯罪分子持工具对客体表层在压划作用下形成的线条状痕迹。
刑事技术-教学课件3-工具痕迹检验

总结与提问答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工具痕迹检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疑问,请随时提问。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际案例分析
1
案例1:刀具痕迹
通过刀具痕迹的形状和深度,确定作案工具为刀,并与嫌疑人的刀具进行对比鉴 定。
2
案例2:撬锁痕迹
通过撬锁痕迹的特征,辅助分析作案工具的类型、大小和形状,为侦破案件提供 线索。
3
案例3:抛射痕迹
通过抛射痕迹的分布和形态,推断使用的工具是何种类型的枪械,并与嫌疑人的 枪支进行比对。
刑事技术-教学课件3-工 具痕迹检验
本课程将介绍工具痕迹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帮助学员了解犯罪现场中工 具痕迹的重要性以及在犯罪调查中的应用。
工具痕迹概述
工具痕迹是指犯罪现场或作案工具上的留下的痕迹,如刀刃痕、锤击痕等。 通过分析工具痕迹,我们可以获取作案工具的特征信息,帮助破案和定罪。
工具痕迹检验的目的
常见误解与解答
1 误解1:工具痕迹不
可靠
解答:工具痕迹检验方法 经过科学验证,具有较高 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误解2:工具痕迹无
法证明罪行
解答:工具痕迹可以为犯 罪调查提供重要线索,有 助于还原作案过程并找出 嫌疑人。
3 误解3:工具痕迹分
析时间长
解答:随着技术的进步, 工具痕迹分析时间得以缩 短,增加了侦破速度。
工具痕迹检验的目的是确定犯罪现场或作案工具与嫌疑人之间的联系,进一 步收集证据,为犯罪调查和法庭审判提供科学依据。
工具痕迹检验方法
显微镜检验
利用显微镜观察工具痕迹的形态特征和纹理细节,辅助识别工具类型。
物理化学检验
运用物理和化学手段分析工具痕迹的组成成分,确定工具的材料和特征。
工具痕迹检验_图文

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
二、造痕体(工具)
(二)工具的特征 1 、外部特征:式样、规格、牌号、凸凹特征; 2 、特征的来源:
①生产加工(机械加工、手工加工) ②使用过程(崩损、磨损、缺角等) ③自然腐蚀(铁锈等) 3 、特征的稳定性:特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其重 要特征相对稳定不变的性质。
按切削角度的不同可分
为:
ɑ
ɑ
(1)直刺切;
(2)斜刺切;
第五节 刺切痕迹
二、刺切痕迹的分类 根据造痕工具的不同可分为: 1、切痕:砍切工具发挥劈作用; 2、刺痕:刺切工具发挥劈作用。
第五节 刺切痕迹
三、切痕 包括砍、切、剁等动作所形成的 刀背
痕迹。 工具:刃口较长。
刃侧
1、常见工具结构
契角 刀刃
第二节 打击痕迹
一、碰撞作用 工具与客体在一定
距离内瞬间接触而 产 生的破坏作用。
由于接触时间很短 ,冲击载荷作用明显 。
第二节 打击痕迹
二、现场常见打击类型
第二节 打击痕迹
二、现场常见打击类型
1、正打:凹痕面积最大,深度最浅; 2、斜打:反映工具的局部特征,有时形成
擦划线痕; 3、掠打:接近于平行方向打击,形成擦划
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
三、承痕体(被破坏客体) (一)类型:
1 、金属客体: 2 、木质客体: 3 、人的肌体和骨质客体: 4 、其他(玻璃、橡胶、塑料、皮革、 纺织物、土质等)
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
三、承痕体(被破坏客体) (二)客体机械性能与痕迹反映:
弹性与塑性、强度、刚度、硬度 韧性、脆性等
工具痕迹鉴定(课堂PPT)

5、切割痕迹: 一次切削作 用使承受客 体形成两个 断口,两个 截面,每个 断口上的断 面多呈向一 侧倾斜状, 当切割较厚 的金属时, 切壁和切出 口长出现线 条状痕迹。
11
12
三、工具痕迹的提取方法 1、照相法 2、实物提取法 3、制模法 A、硅橡胶制模法 B、石膏提取法 C、橡皮泥提取法 D、硬塑料制模法 E、醋酸纤维素薄膜提取法 F、易熔金属制模提取
工具痕迹鉴定
1
目的:工具痕迹是盗窃、抢劫、杀人案件中最 常出现 的一种痕迹,对于认定案件的性 质,确定犯罪嫌 疑人是一种重要的物证,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几种主要工具痕迹的特 征,鉴定的基本方法。
重点:工具痕迹中静态印压痕迹和动态线条 痕迹的特征,以及几种主要工具区别于其 他工具痕迹的特点。
2
一、工具痕迹的概念、特点及成痕要素 (一)工具痕迹概念与特点
16
思考题: 1、工具痕迹的概念、特点及成痕要素 2、工具痕迹的分类 3、动态线形痕迹和动态线形痕迹的特征 4、几种常见工具痕迹区别于其它痕迹的主要
特点 5、工具痕迹检验步骤
17
13
五、工具痕迹的分析
(一)推断工具的种类 1、根据平时掌握的工具结构、形态分析判断 2、结合发案地区、单位可能有的工具进行分析判
断 3、根据现场上多处出现的工具痕迹进行分析判断 4、结合现场上的其他痕迹综合分析 (二)根据工具痕迹推断罪犯应具备的条件 1、推断作案人的职业 2、推断作案人的体力、身高和习惯
4、切割工具:对客体实施破坏时,切割工具起到切 割作用,主要有菜刀类、钢锹类、匕首类等
5、割削工具:对客体实施破坏时,割削工具起切削
作用,主要有锯类、锉类工具等。
4
二、工具痕迹的分类与特征 (一)工具痕迹的分类 1、按造型体和承受客体的接触方式,可分为动态
工具痕迹1

一、工具痕迹的概念(一)工痕定义广义:工具痕迹是使用工具作用于某承受物体,使承受物体的接触部位变形而形成的形象痕迹。
狭义: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持工具破坏客体所留下的痕迹。
现场常见的工具痕迹,多为作案人撬门压锁、破窗挖洞、砍伐竹木、持械行凶或持械破坏时,留下的痕迹。
(二)工具痕迹的特点1、多发性2、多变性3、立体性4、多有附着物、遗留物(三)工具痕迹的作用1、提供侦查线索,缩小侦查范围(1)分析作案手段(2)分析作案人职业特点(3)串并案件(4)揭露伪造现场(5)推断工具种类(6)认定作案工具2、通过检验鉴定,为破案提供线索,为诉讼提供证据研究工具痕迹的传统检验方法:宏观形象比对法。
工具痕迹的形成,是客体在工具的作用下,作用力超过了客体内力的最大极限,突破了客体内部的组织结构,使客体产生塑性变形或断离的结果。
(二)工具痕迹形成的三因素1、造痕客体2、承受客体3、作用力1、造型客体——工具(1)工具的种类一般工具、专用工具、特殊工具、选用工具。
工具其它分类方法:按取用工具时间、地点:预先备带工具、就地取材工具。
按工具结构、功能:拉伸压缩工具、扭转工具、剪切工具、切削工具、多功能工具等。
按工具成分:金属工具、木竹器工具、其它工具。
(3)工具表面的特征①生产工具过程中形成的特征多数是种类特征。
②使用工具过程中形成的特征③工具在存放过程中形成的特征工具在使用与存放过程中形成的特征通常为个别特征。
工具表面的特征。
具有特定性与相对稳定性。
可作为检验工具痕迹,认定作案工具的依据。
在工具痕迹检验中,越早发现嫌疑作案工具,则工具上特征变化的可能性越小,检验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大。
2.承痕体——被破坏客体(1)被破坏客体种类。
常见的被破坏客体多是木竹质客体与金属客体(2)被破坏客体的机械性能机械性能:客体内部组织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
包括硬度、强度、弹性、塑性、刚度、韧性等指标弹性:客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不超过某个强度而停止后,能恢复原有形态的性质。
现场工具痕迹的采取

2.大物件:提取局部。拆卸、锯割下来 3.大现场:暂时封闭,报领导批准、专人看管。
实物提取需征得事主同意或报领导批准执行;出具《物品扣 押清单》;由经手人、见证人、物主分别签字,公安机关与物 主双方各执一份。
(三)制模提取
第三节 现场工具痕迹的采取(提取)
即现场勘察人员,特别是技术人员对犯罪现场遗留的工具 痕 迹进行提取、记录、包装等操作过程。 一、工具痕迹的提取 (一)照相、摄像固定——按法律程序必须 1.内容 (1)整体:反映痕迹遗留位置;与形状、特征;微量物质 所在位置。 2.要求:真实,不变形 3.方法
1. 线条痕迹制模提取——“AC”纸法,又称醋酸纤维素薄膜法。 用醋酸纤维素(又称二醋酸纤维素)制成的薄纸,简称AC纸。 操作: (1)在工痕表面涂少许甘油为脱模剂 (2)镊子夹住在丙酮中浸泡3—5 秒。尺寸稍大于痕迹尺寸 (3)软化后取出贴在工痕上。 (4)其上再附一层干AC纸,压紧1分钟,两块AC纸粘合在一起。 (5)20分钟后AC纸干透后取下,工痕即在AC纸上印制成模。
或强酸强碱稀释到5%后使用
(二) 送检
1. 送检过程中要求避免工具、痕迹摩擦、碰撞等可 能产生、破坏痕迹特征的情况出现。
2. 送检要求 (1) 工具保护完好、确保特征没被破坏。 (2) 痕迹完整。如撬压的支、重点痕迹;钳、剪、
砍、切、锯、锉等痕迹应为两个断端:锯、钻的 切屑等。 (3) 检材充足:受理单位做样本的检材应为现场提 取的被破坏客体的其他部位(无痕迹),其量应 该充足。如钳剪的其他段线材;同一树木的相邻 部位等。
三、工痕的包装及送检。 (一)包装 1.要求:不破坏原有痕迹特征,不产生新特征;外包装上注明
工具痕迹与整体分离痕迹检验

八、整体分离痕迹的特征
(一) 断离痕迹的特征 1.片状 2.块状
(二) 脱离痕迹的特征
九、整体分离痕迹的鉴定
(一)对分离线、分离面进行接合 (二)比对分离端的内部固有结构花 纹
(三)对分离线或分离缘临界面上的 固有特征进行接合
(四)检验分离体上的附着物质
③自然中形成的特征 A.自然锈蚀 B.特殊气体腐蚀 C.保管磕碰
加工特征
使用中形成的特征
(2)特征的质量
质量好的特征特定性强、稳定性高。 ①加工中形成的特征 ②使用中形成的特征 ③自然中形成的特征
(三)被破坏客体
机械性能: 强度:在外力作用下,抵抗产生 塑性变形或断离的能力。分为抗拉、 抗剪、抗压、抗弯强度。 硬度:在外力的作用下,抵抗压 入的能力。 塑性:撤去外力后,保持变形的 能力。
4.作用方式变化也会形成不同痕 迹
5.有时会出现伴随痕迹,如夹持 撬压一拧一划,就会在客体表面同时 出现凹陷与线条两种痕迹;有时表现 为重叠和复合痕迹多
(三)立体性
1.工痕多以立体形式出现,形象直 观。
2.检验工痕就不能像以前检验手印 与足迹那样仅局限于二维空间,要对 工痕进行立体观察检验。
(四)附着物、遗留物多
人——外力的产生者(或施加者) ↓ 工具——力的传递者 ↓ 工具痕迹——力的表现者
工具痕迹形成示意图
(二)工具
1.工具的分类 (1)按取用工具的时间可以分为 事先备带的工具和就地取材的工具。 (2)按工具的用途可以将其分为 一般工具、专用工具、代用工具和特 殊工具。
2.工具上的特征
(1)特征的来源 ①加工中形成的特征 ②使用中形成的特征 A.软磨损 B.硬磨损 C.磕碰 D.崩损 E.硬性粘附物
工具痕迹在侦查中的作用

工具痕迹在侦查中的作用
工具痕迹是指在犯罪现场或者犯罪嫌疑人身上留下的与犯罪有关的物
品或痕迹,例如工具、衣物、鞋子、手套等。
这些痕迹可以为侦查人
员提供重要的线索,帮助他们追踪犯罪嫌疑人的行踪,找到犯罪工具,从而揭开案件的真相。
工具痕迹在侦查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在犯罪现场或者被害人身上留下的工具痕迹可以通过比对DNA、指纹等信息,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例如,如果在现场发现了一把刀,
可以通过刀上的指纹或者DNA信息,找到使用这把刀的犯罪嫌疑人。
2.追踪犯罪嫌疑人的行踪
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或者留下的痕迹可以帮助侦查人
员追踪他们的行踪。
例如,如果在现场发现了一双鞋子,可以通过鞋
子的品牌、尺码等信息,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并且通过鞋子上的
痕迹,追踪他们的行踪路线。
3.找到犯罪工具
工具痕迹可以帮助侦查人员找到犯罪工具,从而揭开案件的真相。
例如,如果在现场发现了一把锤子,可以通过锤子上的痕迹,找到犯罪
嫌疑人使用的其他工具,进而确定犯罪过程和手段。
4.提供证据
工具痕迹可以作为证据,在法庭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如果在现
场发现了一把刀,可以通过刀上的指纹或者DNA信息,证明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并且证明他们与犯罪现场有关联。
总之,工具痕迹在侦查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为侦查人员提供重要
的线索,帮助他们追踪犯罪嫌疑人的行踪,找到犯罪工具,从而揭开
案件的真相。
因此,在侦查过程中,应该重视工具痕迹的收集和分析,以提高侦查效率和成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打击工具和痕迹特征
1、锤类工具及其痕迹 锤类工具多为锻工锤、钳工锤和木工锤 等,他们工作面有八角行,圆形和长方 形等。用锤类工具打击客体时,通常形 成凹陷状痕迹,其痕底部位常反映工具 的边角,锤击面的形状、角度、弧度、 直径及锤击面的凹凸点等细微特征。痕 壁则反映了锤击面周边的缺损、卷边、 磨损形态、宽度和长度等特征。
二、工具痕迹的分类
按造型客体和接触方式,可分为动态工具痕 迹和静态工具痕迹。大体属于动态工具痕迹 的有擦划、剪切、切割、割削等痕迹;大体 属于静态工具痕迹的有打击、撬压痕迹。 按工具痕迹的形态,可分为凹陷痕迹、线形 痕迹、断裂痕迹和空洞痕迹。 按照工具作用方式,可分为打击痕迹、撬压 痕迹、擦划痕迹、剪切痕迹、切割痕迹及割 削痕迹等六类痕迹。
文本 文本
静态印压痕迹及特征
静态印压痕迹是工具与承受客体的接触面作 垂直方向的移动时形成的凹陷变形。 这类凹陷状痕迹的结构可分为四个部位,及 痕起缘,痕底、痕止缘和痕壁。 印压痕迹的一般特征包括痕迹的形状、表面 纹线类型、痕迹相邻边棱之间的夹角大小, 各边棱的长度等。 印压痕迹的细节特征主要由于工具制造、使 用和维修过程形成,在印压痕迹中所反映的 有工具刃口、边棱和接触面上的弯曲、磨损 等特征等。
动态线形痕迹及特征
起点处通常较为光滑,无颗粒残渣堆积物, 较为整齐并由浅入深呈斜坡状,痕迹中被擦 起的毛刺尖端亦指向起点方向。 终点处一般有停顿和按压现象,常存有从物 体表面擦掉的颗粒残渣堆积物。 动态线形痕迹的一般特征包括:被破坏客体 面断面的形状、锋刃角的大小,断面的部位 及宽度,凹凸线条的方向、粗细、数量、密 度及痕迹宽度;断面上工具加工的花纹形状、 分布特点;痕起缘、痕止缘、痕迹面的形状 等。
动态线形痕迹及特征
动态线形痕迹是承受客体在切向力的作用力, 与工具相接触的部位发生相对位移而在被破 坏的客体表面或断面上所形成的凹凸线条状 痕迹。 线形痕迹的结构分为三个部位,即痕起缘、 痕止缘和痕迹面 动态痕迹的一般特征包括:被破坏客体断面 的形状、锋刃的大小,断面的部位及宽度; 凹凸线条的方向、粗细、数量、密度及痕迹 的宽度;
撬压作用中存在 三点,即支点、 重点和力点。
常见的撬压方式
1、扩缝撬压 指将工具插入客体的缝隙中,利用杠杆 原理,进行上下或左右的撬压,使客体 的缝隙扩大或局部破坏。扩缝撬压的痕 迹出现在被破坏客体的缝的两侧(支、 重点处)。一般相距较近,多反映工具 端部两个侧面或工具边楞的形状,如螺 丝刀撬压木箱。
夹持撬压
夹持撬压是指利用工具的夹持部位,夹 住客体的某一个部位,使其进行上下或 左右活动,以达到破坏的目的。 形成的痕迹常出现在被夹持客体的正、 反面或对应的位置上,可反映工具加压 部位的结构形状,如用钢丝钳夹持锁扣 破门。
夹持撬压
常见撬压工具的撬压痕迹的特征
1、螺丝刀撬压痕迹 螺丝刀撬压痕迹特征的反映情况,取决 于承受客体的物理属性、撬压方式、螺 丝刀头部与客体的接触部位等。
第六节
工具痕迹勘验 工具痕迹是指运用工具破坏(或侵害)某 种物体时所留下的反映该工具外面结构的 反映形象。
一、工具痕迹的形成
工具痕迹的形成是作用力、工具和被破坏客体 三个基本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作用力是一种外力方式。在工具痕迹的形 成过程中,即为人体肌肉收缩、伸张所产生的 力,通过工具转移于被破坏客体。 2、被破坏客体(承受体)是工具痕迹的载体。 3、工具(造型体)实施泛指人们为达到某种 目的而使用的物质和手段。在刑事案件中,实 施犯罪的工具范围广,种类繁多。根据工具使 用时的作用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打击工具、撬 压工具、擦划工具、剪切工具和切割工具等。
割削痕迹
割削痕迹是利用锯、锉、钻类工具,对 客体进行切削(层次剥脱或割离)破坏 时形成的痕迹。
a直剪 b斜剪 C拉剪 d推剪 e顿剪 f扭剪 g转剪
常见的钳剪工具和痕迹
钢丝钳 钢丝钳有一对钳刃对合咬口。通常根据 持钳的习惯将钳刃分为外刃、里刃、上 刃、下刃;钳口进一步分为刃顶、刃口、 刃侧等部位。
鲤鱼钳错口钳切
胡桃钳
钳头各部位
切割(刺切)痕迹
切割痕迹是指利用工具锋利刃口的工具 及其他切割工具,劈切破坏客体时所形 成的一种切划痕迹。
拆离压痕
拆离压痕是指通过工具作用将客体弄弯、 弄断,以达到把客体分离的目的。 其形成的痕迹分别留在两个分离客体的 部位上,如用螺丝刀撬压门锁。
扭转撬压
扭转撬压是指工具插入客体的某一个缝 隙里,然后旋转工具,使客体的某一局 部或着某一部件受到破坏的撬压。 其形成的压痕多反映工具杆部的形状, 如铁棍插入锁梁内扭转破锁。
动态线形痕迹及特征
细节特征是工具在制造、加工、使用过程和 维修过程中形成的细微特征在痕迹中的反映。 它包括明显粗大、连贯的凹凸线条的位置、 形状、宽度、深度、长度及各特征的相互关 系;各个线条分布的特点、相互间距离及相 互关系等。撬压痕迹 撬压痕迹是犯罪现场常见的一类工具痕迹, 特别是盗窃案现场出现率更高。它是指工具 以杠杆原理破坏客体时,在承受客体的接触 部位上所产生的形变。 其特点表现为,一次撬压在客体物上将形成 对应的撬痕和压痕,两处痕迹方向相反,位 置相对,相距不远,其距离所反映留痕部位 的长度,必须小于工具的长度;两处痕迹各
打击痕迹
撬压痕迹
擦划痕迹
剪切痕迹
三、工具痕迹的特征
工具痕迹的特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反映 造型工具外表结构的宏观特征,即一般特征, 另一部分是反映造型工具外表结构的细微种 类,特征,即细节特征。 一般特征可反映造型工具与承受客体接触部 位的轮廓形貌、尺寸。细节特征可以反映造 型工具与客体接触部位的缺损、裂纹、缺角、 折皱、凹坑和凸点等形状、大小、深浅、位 文本 置、数量及相互关系等细微特征,是推断工 具种类、认定工具同一的重要依据。
剪刀撬压痕迹
利用剪刀撬压破坏时,双刃撬压常在客 体上留两个剪尖(平刃尖和斜刃尖)的 痕迹;单刃撬压则留下一个剪尖痕迹。 剪尖撬压痕迹的形状常因剪体移动而出 现不规则、边缘不整齐和有重叠痕迹的 现象。
钢丝钳撬压痕迹
钢丝钳撬压痕迹特征在拆离撬压时,多 留下嘴顶部位痕迹,深凹的压痕能清晰 地反映齿纹里端的形态特征。用钳头侧 面撬压时,则留下钳侧边楞的痕迹。当 钢丝钳用于夹持撬压时,(如夹锁扣), 则可以在锁扣上、下两面留下前后平台 痕迹及齿纹痕迹。
常见打击工具和痕迹特征
2、斧类工具及其痕迹 3、锄、镐类工具及其痕迹 4、棍棒类工具及其痕迹
太平斧
木工斧
消防斧
擦划痕迹
擦划痕迹时工具在客体表面滑动和挤压 作用时,形成的一种凹凸线条痕迹。擦 划痕迹一般不单独出现,多见于撬压、 打击、切割、削割等破坏作用时。
剪切痕迹
剪切痕迹是指利用钳剪刃口对客体进行 剪切作用时,使承受客体接触部位出现 变形或分离而形成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