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docx

合集下载

中医妙招神奇赶走宝宝腹痛

中医妙招神奇赶走宝宝腹痛

中医妙招神奇赶走宝宝腹痛在日常生活中,年轻的父母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令人头痛的状况,宝宝总是毫无原因地突然出现肚子痛,疼痛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自行缓解,没几天又会发作,甚至一天发作数次,去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医生说是肠系膜淋巴结炎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一般不予治疗。

这种令父母们一筹莫展的腹痛,在医学中就称之为“功能性腹痛”。

什么是功能性腹痛?功能性腹痛是指以胸骨以下、脐的两旁及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胃肠病,其中以脐周疼痛最为常见。

功能性腹痛与胃肠道的器质性病变无明显联系,具有反复发作性和长期持续性的特点。

这种腹痛多发生于2岁以上的宝宝,其中以学龄前的宝宝最为常见,并且女孩的发病率高于男孩。

功能性腹痛一般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但是经常性的腹痛降低了孩子的生活质量,严重者还伴有恶心、呕吐等现象,从而影响孩子的食欲,这样就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了,所以功能性腹痛一直深深困扰着很多父母。

找出腹痛的元凶引发宝宝功能性腹痛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体质敏感、心理因素和饮食不节。

1.体质敏感部分孩子体质虚弱或较为敏感,多于站立过久或食用鱼虾蛋奶等易引发过敏的食物后出现腹痛,这类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应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并尽量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2.心理敏感有些孩子的心理较为敏感,在紧张与压抑时便很容易出现腹痛。

这类孩子应在日常的教养中注意方式与方法,并适时进行心理疏导。

3.饮食不节小儿饮食不知自节,加之婴幼儿时期脾胃比较虚弱,如食用过多瓜果、冷饮等生冷食物、肉蛋海鲜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进食过量也会导致腹痛。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搭配及进食的量。

中医药巧治腹痛中医中药在防治孩子发生功能性腹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我们就和家长们一起,学习一下这些小方子,希望可以对孩子的腹痛有所帮助。

健脾温中散寒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常常由风寒之气侵袭或过食生冷引起腹痛的孩子。

症状表现腹痛喜暖,喜揉按,遇冷或食生冷后加重。

功能性胃肠病的中医药治疗

功能性胃肠病的中医药治疗

功能性胃肠病的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又称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多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以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而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因。

功能性胃肠病需要进行中医药治疗。

功能性胃肠病的中医药治疗到底有哪些呢?功能性胃肠病的中医药治疗1 肝气郁结主证嗳气频作,胸脘痞满,胸胁胀痛,善太息,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妇女则月经不调,经前乳胀腹痛,苔薄白,脉沉弦。

治则疏肝和胃,理气解郁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香附、川芎、枳壳、郁金、厚朴、陈皮、佛手、合欢花各10g,白芍、茯苓、白术各12g,甘草6g。

临证加减噫气频多者,加旋复花、代赭石、姜半夏;胸胁胀痛较甚,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者,加元胡、当归、桃仁、红花、郁金、川楝子、赤芍;经前乳胀腹痛者,加当归、丹参、丹皮、桃仁、红花、元胡、益母草;咽喉部有阻塞感、有阻塞之梅核气者,可用越鞠丸加减。

2 肝郁化火主证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口苦口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清肝泻火,解郁和胃。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当归、白芍、柴胡、丹皮、栀子、白术、龙胆草、夏枯草、甘草各10g,薄荷6g,川楝子、枳实各12g。

临证加减肝火盛者,加大龙胆草、栀子;阴虚口干者,加生地、麦冬、芦根;失眠者,加夜交藤、酸枣仁、合欢花;泛酸嘈杂者,加牡蛎、瓦楞子,同时合用左金丸;便秘者,加大黄。

3 痰湿郁阻主证时觉咽部有异物梗阻,胸膈闷痛不舒,腹胀纳呆,大便有时干结。

舌苔薄润,脉弦滑。

治则行气化痰,清咽利膈方药半夏厚朴汤合二陈汤加减:半夏、厚朴、陈皮各10g,茯苓、紫苏叶、青皮、木香、郁金各12g,甘草、桔梗各9g。

临证加减兼有脾虚者,加白术、薏苡仁;胃纳不佳者,加内金粉、炒谷麦芽;大便干结者,加玄参、火麻仁。

4 肝胃不和主证胃脘部疼痛而胀满,反复发作,尤以妇女经期更易发作,伴嗳气不舒,饮食不佳。

苔薄白,脉弦。

治则舒肝和胃,理气止痛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白芍、当归、木香、厚朴各10g,薄荷6g,茯苓、薏苡仁各15g,炒谷麦芽、陈皮、甘草各12g,香附9g,川楝子3g。

疏肝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8例疗效观察

疏肝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8例疗效观察

床症状 。计算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 , 评分标准 : , 0分 无症
状 ; , 状较 轻 , 不 注 意就 有 症状 ; 1分 症 稍 2分 , 状 明显 , 症 但不
影响 工作 及正 常生 活 ; 分 , 状 严重 , 响工作 及正 常生 活 。 3 症 影
1 疗效判 定 标准 [ . 5 ]
见 的一 种 功能 性 胃肠病 , 是指 具 有上 腹 痛 、 胀 、 饱 、 腹 早 嗳气 、 食 欲不 振 、 心 、 吐 等上 腹不 适症 状 , 恶 呕 临床 上各 个 症状 可 单
疾病 ; ④无糖尿病 、 结缔组织病及神经肌 肉等全身性疾病 ; ⑤无腹部手术史。
13 方 法 .
wa 54 a d te ttlefcier t s7 .% . h r r infc n ie e c so e c r aea d t ett fe t e s1 .% n h oa fe t aewa 5 6 v T eewee sg i a tdf r n e ft u ert n h oa efci i f h l v
0L l u Gu n z o n s e gHo ptl Gu n d n rvn e Gua gh u 51 2 , ia a g h u Do gh n s ia, a g o gP o ic , n zo 01 0 Chn
【 sr c]Ob et e o ivsi t h l ia e iay o otigLvra d Srn teigS le eot n i h Ab ta t jci :T n et aeteci cl fcc n S ohn i n t ghnn pen D cci n te v g n e e o
f 键词】功能 性 消化 不 良 ; 医疗法 ; 关 中 疏肝 ; 脾 健

中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现代研究

中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现代研究

抗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引起的胃
体痉挛性收缩。
地榆:实验研究证明,给鸽灌 服地榆煎剂可抑制洋地黄酊引
FD
起的呕吐,使呕吐次数减少, 作用与肌注氯丙嗪相近,但地

榆不能抑制犬注射吗啡所引起

的呕吐。

连翘:镇吐作用与注射氯丙嗪2

小时作用相仿,作用机理为抑

制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器。
栀子
FD
1、利胆退黄: 对人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

液PH值上升。
液 公英:对胃酸分泌有显著的抑

制作用,但有量效关系。对胃

粘膜损伤有良好的抗损伤作用 。



生姜:有末梢镇吐作用,其镇吐
作用的有效成分为姜酮及姜烯
FD
酮的混合物。

半夏:其镇吐作用机制为对呕吐 中枢的抑制,生半夏有毒可以

致吐,制半夏加白矾,生姜炮

制后可降逆止呕。
中 药
吴茱萸:早先研究说明口服吴茱 萸有止呕作用。其水煎剂抑制 大鼠胃体的自发活动,还能对

满,消化不良,便秘,痛经。
方 药理:该药具有促胃动力作用

,胃肠细胞粘膜保护作用,抗 菌作用及镇痛作用;与抗生素

联合应用对铲除幽门螺旋杆菌
〔 Hp〕有协同作用.
FD 左金丸:
中 药物组成:黄连、吴茱萸
药 功能与主治:泻火舒肝,和胃
复 方 研
止痛。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 痛,口苦嘈杂等。
药理:抑制胃肠运动作用:左 金丸4.6g/kg灌胃能抑制小鼠胃
FD 药物组成:霍香、紫苏、白芷
中等

功能与主治:解表化湿,理气 和中。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

四磨汤治疗9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分析

四磨汤治疗9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分析

四磨汤治疗9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2-11-01T11:07:46.1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沈中登[导读] 因此,人们将眼光投向中医中药,希望能找到一种疗效明显、副作用小、有多靶点治疗作用的药物。

沈中登(广东省湛江市民安卫生院广东湛江 524081)【摘要】目的探究四磨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人,治疗组给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四磨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四磨汤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316-02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具有上腹疼痛、不适或兼有早饱感、饭后胀满感、恶心和腹胀等症状[1]。

治疗上除了通过解释和调整生活方式外,常规常需应用促动力药、黏膜保护剂、抑酸剂、抗Hp及中成药治疗。

笔者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应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4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基本资料选入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92例患者,中医诊断为肝脾气滞证痞满,西医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2.7岁。

随机分为治疗组合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一般资料的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2] (1) 主症:①胃脘痞闷;②餐后饱胀;(2)次症:①早饱厌食;②腹痛;③嗳气泛酸;④心烦易怒;⑤喜叹息;⑥恶心呕吐;⑦便秘;(3)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弦。

中西医来告诉你功能性胃肠病怎么治

中西医来告诉你功能性胃肠病怎么治

悦读专栏·甄选Family life guide -137-严伦 (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功能性胃肠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这是一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发病一般和患者的生理、精神心理等情况相关,部分患者的病情也与社会因素有关。

由于这种疾病的病因与诱发因素复杂多样,所以患者的病情极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病情持续加重后,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

近年临床上对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尤为关注,治疗方案也倾向于综合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本文就着眼于中西医的角度,对功能性胃肠病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下述科普。

西医认为的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理有哪些?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一般日常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会引起功能性胃肠病,或者是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据有关调查显示,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常具有神经质、情绪化等人格特征,所以日常生活中具有这种情况的人,患功能性胃肠病的风险较大,且发病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严重,大多数患者会伴有一定程度的躯体化症状。

也有许多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会伴有呼吸困难、心慌或者慢性头痛、肌痛等症状,这些精神方面的疾患会对患者的身体与精神造成很大的折磨。

通常具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患者,极易发生胃肠道动力低下的情况,或者愤怒、厌恶等情绪会引起高动力反应,比如许多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会因为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而致使腹泻或者便秘加重。

日常饮食因素。

临床上许多学者认为,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日常饮食密切相关,大多数的患者存在饮食不节制的问题,或者患者胃肠道中的菌群失调,对肠道动力学、分泌以及吸收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许多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有喝咖啡、喝浓茶的习惯,但是没有注意胃肠的保护,比如多数患者长时间空腹喝咖啡减肥等,导致咖啡因对胃肠黏膜造成较大的刺激,或者引起神经中枢紊乱,睡眠不正常,致使患者发病或者加重病情。

中医认为的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理有哪些?中医论证将功能性胃肠病归为“胃脘痛”“胃痞”“腹泻”等范畴,认为患者发病主要是因为患者外感六淫邪气和七情过激、脏腑失和等情况造成。

浅析中医药对功能性胃肠病治疗的作用与疗效

浅析中医药对功能性胃肠病治疗的作用与疗效

浅析中医药对功能性胃肠病治疗的作用与疗效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对几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实施中医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在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37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患者治疗形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68例患者接受常规的西医对症治疗、B组69例患者接受中医的辩证施治,并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短期、远期疗效。

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A组患者与B组患者在短期疗效方面比对,无明显的区别(P>0.05);在远期疗效方面,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96%,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33.82%(P<0.05)。

结论:临床在面对功能性胃肠病患者时,对其实施中医药辨证施治,可以获得理想的远期疗效,且中药毒副作用低、安全性高,值得各医院推广开展。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药治疗效果临床上将一组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性的胃肠道综合征的疾病称为功能性胃肠病,该种疾病的发生与人们的精神、饮食、生活方式等有关[1],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使得该疾病的发生率在不规律的生活、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以及环境的恶化等多因素作用下不断升高。

该类疾病的种类较多,病因也较为复杂,因此采用西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虽然在短期内会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远期效果不佳。

此外,西药治疗需要长期的服药,这样便会使得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且西医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因此使用受到了限制。

此次我科室对69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实施了中医辨证施治,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接诊的137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本病的相关诊断标准,且排除了伴有肝肾、膀胱、胆囊及胰腺等存在器质性病变的患者。

入选的137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96例、女性患者有41例;患者的年龄大小从28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岁。

巧用中医中药防治夏季胃肠病

巧用中医中药防治夏季胃肠病

巧用中医中药防治夏季胃肠病炎热夏季,受高温的影响,人体抗病能力相对减弱,各种病菌生长繁殖较快,导致胃肠病的发病较多,此时可试试中医药治疗。

1.急性胃炎表现有恶心呕吐、胃脘疼痛,或有发热等。

有不洁饮食、暴饮暴食史。

给以清热燥湿、和胃止痛的方法。

应用胃炎方:葛根20克,黄芩15克,黄连10克,杭芍20克,藿香10克,苏梗10克,木香12克,苍术15克,云苓15克,蒲公英15克,元胡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配合藿香正气丸、清胃黄连丸口服。

如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两胁胀满、胃脘作疼、食后嘈杂、呕吐酸水、面色萎黄、四肢倦怠等症,给以和胃止吐、舒气宽胸的方法。

应用香砂养胃丸口服。

2.急性肠炎症状有腹部疼痛、腹泻、里急后重、腹胀、肛门灼热等症。

给以清热燥湿、行气化滞的方法。

应用香连汤:木香12克,黄连12克,黄芩12克,枳实12克,青皮12克,葛根20克,白头翁15克,秦皮12克,杭芍20克,甘草6克,水煎服。

配合黄柏丸、香连丸口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中药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
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江苏省中医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魏睦新教授介绍,不少人在受到一些刺激后都会表现出肠胃不适的症状:有些人进入寒冷的环境,受到冷气刺激后会经常出现腹部不适,多伴有急迫的便意,排便后症状可以缓解;有些人受到情绪刺激,紧张、生气后会出现以上症状,如考
试的学生一进考场就想去卫生间;还有人在进食不久就感到腹部不适有便意。

其他伴随表现如头痛、非心源性胸痛、背痛、心慌、乏力、性功能障碍等也可见到。

这种情况就属于功能性肠病,在医学上又称为“肠易激综合征” (简称 IBS)。

无论是腹泻型还是便秘型,患者的大便化验多无异常,其他检查如结肠镜、钡灌肠造影也均无明显异常发现。

随着近几年来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大,IBS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以中青年居多,特别是城市中的知识分子、白领、学生等从事紧张脑力
劳动者高发。

一项调查表明, IBS 在我国城市中发病率为10%左右,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更高,约占总人口的20%~30%该.病多见于中青年人,女性发病数量是男性的两倍。

治疗中医四大药方对症服药治疗。

魏睦新介绍,对于功能性胃肠病,除了西医的常规治疗外,中医中药在治
疗功能性胃肠病方面有独特的疗效。

常用四大方法如下:
1.疏肝理气法
适应证:肝脾不和证。

临床表现为腹部胀满,嗳气频繁,每因情志因素而发作,腹痛后就想大便,便后疼痛一时减轻。

苔多薄白,脉弦。

辨识要点:功能性胃肠病症状+体质壮实或为女性伴有情志症状。

治法:抑肝扶脾
方药:以痛泻药方为主
炒白术 30g、白芍 20g、陈皮 10g、防风 8g、木香 8g、当归 12g、元胡 10g、川楝子 10g、百合 15g、钩藤 25g、合欢花 12g、生龙牡各 20g、甘草 6g。

2.辛开苦降法
适应证:湿浊(热)痞阻证。

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痞满,或有烧灼样痛,泛酸
嘈杂,厌食嗳气,有腹胀腹泻,口干口苦或口中粘腻,舌红,苔腻或黄腻,脉弦滑。

辨识要点:功能性肠病症状+胃脘痞满+苔腻。

处方:半夏泻心汤
半夏 10g、干姜 10g、黄芩 10g、黄连 3g、党参 15g、陈皮 6g、厚朴 10g、枳壳 10g、甘草 3g、木香 10g。

3.消食导滞法
适应证:饮食积滞证。

临床表现为腹部胀痛,嗳腐厌食,吞酸,或呕吐不消
化食物,呕吐或矢气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

辨识要点:功能性肠病症状+嗳腐厌食+苔垢腻。

处方:枳实消痞丸或保和丸来源:考试大
半夏 10g、陈皮 10g、枳实 10g、木香 6g、槟榔 10g、神曲 15g、焦山楂 15g、茯苓 10g、莱菔子 15g、炒谷芽 30g、炒麦芽 30g、鸡内金 10g、甘草 3g。

4.健脾和胃法
适应证:脾胃虚弱证。

临床表现为腹部隐痛,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
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辨识要点:功能性肠病症状+体质虚弱
处方:香砂六君子汤
党参 15g、白术 10g、茯苓 10g、甘草 5g、陈皮 6g、半夏 10g、木香 6g、砂
仁 3g(后下)、炒谷芽 20g、炒麦芽 20g、鸡内金 10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