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数学是初中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劣对最终的教学效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本文就主要研究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标签:初中教学课堂教学策略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到知识,是值得每一位数学老师思考的问题。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1 巧设情境营造浓浓的数学氛围

在现代教育中,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还要把握住情感对流的主线,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讲解中,遇到利润率的问题,老师可以问学生:“你想盈利吗?”听到这个新奇的问题,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老师可以接着引导:“你们都有那些盈利的方法?”学生们纷纷抢着回答:提高价格、打折促销……此时,老师将问题引向深入:“提高价格或打折促销真的能够帮助你盈利吗?怎样把降价和提价的范围限制在合理范围内,来保证你能获得最大利润?”紧接着,老师列出关系式,给出例题,一步步指导学生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就是利用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引导到对问题的思考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借助这一途径,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出一些问题,给学生们以自主思考的环境,在形式上可以采取举手发言或互相辩论的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每天下课前的课堂总结交给学生们去做,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当堂的知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真正把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匈牙利著名教育家波利亚对学习的原则进行了总结,即“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循序阶段原则”。在这三原则中,他把“主动学习原则”放在了首位,并将其解释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佳途径,是亲自独立地去发现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实现这一原则的最好方法。他能引发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答中来,从而营造出浓厚的课堂学习气氛。

2 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因为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感兴趣的事情时,大脑便处于最活跃状态,相应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反应能力也都处于最佳状态。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就应该更加注意做到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介绍一些趣味数学知识和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解矩形时,可以充分发挥教具的功能,把一个可变的平行四边形教具从菱形变为矩形。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并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平行四边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些地方没有发生变化?矩形与普通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它的定义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再如,为了让学更形象地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定理,老师可以例举一些有趣的例子,如当一头牛想要去吃前面的青草时,它总是直线冲过去而不会拐个大弯,原因何在?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而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定理有了更生活化、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不能忽视方法的重要性,为了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教师应该多开发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探索使教学生动活泼的新方法,让学生们能够沉浸在学习数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之中。

3 手脑并用,培养数学思维与操作能力

如今的不少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了大事小事都由父母包办,造成了实际动手能力的欠缺,这不利于数学的学习。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从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入手,通过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边动手边思考,感受书本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发散思维,锻炼思考能力。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让学生动手用纸叠置出一个三角形,再把其中的两个角剪下来,与第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这个动手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由抽象思维回到直觉思维,最后又上升到抽象思维的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动手操作活动,让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直观,从而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记忆,促进了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

4 变式题目,激发学习数学的创新潜能

在数学教学中,一题多变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题型改变、条件结论改变的方式,实现知识学习的深入化和系统化。对于已经解答的题目,学生要根据新的条件要求变换思考角度,寻找新的解题路径,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拓展思路大有帮助。

如,经过点A(2,2)的函数有哪些?学生在进行思考后可以给出很多答案: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通过这种变式深化题目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

以上这些方法,其最终目的就在于促使老师和学生不仅仅把数学学习简单视为一个知识传与受的过程,而应该把数学课堂当成一个思维迸发、碰撞的舞台,让学生摆脱题海困扰,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宋敦才.浅谈数学中的逆向思维[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8).

[2]刘文双.新课改下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7).

[3]高平.数学教学要应用数学思想方法[J].价值工程,201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