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昭君文化的传播特色
王昭君人体艺术

王昭君人体艺术所使用的材料
01
纸张
• 适合绘制水墨画
• 体现画家的水墨情怀
02
丝绸
• 适合绘制锦缎画
• 体现画家的华贵气质
03
瓷器
• 适合绘制瓷画
• 体现画家的工艺匠心
04
王昭君人体艺术的鉴赏与批评
王昭君人体艺术的审美价值
形象美
• 描绘出美丽的女性形象
• 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博物馆
• 通过展览的形式进行传播
• 让观众近距离欣赏艺术作品
王昭君人体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
• 继承和发扬王昭君人体艺术的优秀传统
• 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
创新
• 吸收现代艺术元素,创新发展
• 体现时代特色,满足现代审美需求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王昭君人体艺术研究
01
王昭君人体艺术背景及历史发展
古代女性人体艺术的发展与演变
原始社会的女性人体艺术
• 以生殖崇拜为主题
• 形象简单,线条粗犷
奴隶社会的女性人体艺术
• 以宗教信仰为主题
• 形象更加丰满,线条流畅
封建社会的女性人体艺术
• 以伦理道德为主题
• 形象更加端庄,线条更加细腻
王昭君艺术形象的起源与流传
• 展现其深厚的爱国情怀
王昭君人体艺术的风格特征
线条流畅
⌛️
• 形象栩栩如生,动感十
足
• 彰显画家高超的绘画技
艺
寓意深远
• 通过人物形象传达深刻
色彩艳丽
的思想内涵
• 彰显画家深厚的文化素
《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研究》范文

《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文化创意产品逐渐成为展示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创意能力的有力手段。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其中,昭君博物院作为展示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其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二、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概述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鉴赏、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院以展示昭君文化为核心,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物、珍贵的图片资料、生动的互动体验,让游客深入了解呼和浩特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三、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的必要性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是博物馆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文创产品的设计,可以将博物馆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商品,实现文化价值的转化与传播。
同时,文创产品的设计也是提升博物馆品牌形象、增强游客体验的重要手段。
因此,对于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来说,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四、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的原则1. 创新性:文创产品应具有创新性,体现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创意设计。
2. 实用性:文创产品应具备实用性,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
3. 艺术性:文创产品应注重艺术性,提升产品的审美价值。
4. 地域性:文创产品应体现地域特色,展现呼和浩特市的文化魅力。
五、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的策略1. 深入挖掘昭君文化资源,提炼文化元素,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灵感。
2. 结合市场需求,分析消费者心理,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文创产品。
3.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丰富文创产品的互动体验。
4. 加强与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拓宽文创产品的应用领域。
六、文创产品设计实践1. 实物类产品设计:如以昭君文化为主题的文具用品、服饰饰品、家居摆件等,通过精美的设计和独特的文化元素,吸引消费者关注。
昭君文化的现实意义简短的

昭君文化的现实意义简短的
昭君文化是指以昭君为代表的古代美女文化。
她是汉朝时期的美女,以其卓越的美貌和智慧才能闻名于世。
昭君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历史传承:昭君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昭君的故事和形象,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
2.思想启示:昭君的智慧、聪慧和勇气给予了人们启示,鼓励大家追求美丽和智慧,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敢于克服困难和挑战。
3.美的追求:昭君作为古代美女的代表,激发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无论是外貌还是内在的美丽都是人们所向往的,昭君文化带给人们追求美的动力和动力。
4.旅游推广:昭君文化在旅游业中有着重要地位,通过发展和宣传昭君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吸引更多游客,促进旅游经济的繁荣。
5.文化交流:昭君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机会。
通过向世界推广和传播昭君文化,可以增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总之,昭君文化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现实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在历史传承、思想启示、美的追求、旅游推广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王昭君汉朝文化交流的象征与使者

王昭君汉朝文化交流的象征与使者汉朝时期,王昭君以其美丽与聪慧而闻名于世。
她是汉朝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与使者,为两国人民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促进了汉朝与匈奴的友好往来。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王昭君在汉朝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影响。
一、王昭君的出使匈奴王昭君作为汉朝使者,她的出使匈奴可谓具有重要意义。
汉朝与匈奴长期存在着边界争端与战争,在此背景下,通过派遣王昭君出使匈奴,汉朝表达了对匈奴的友好意愿与和平交流的诚意。
王昭君以她的美貌和智慧给匈奴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和平纽带。
二、王昭君影响匈奴文化王昭君不仅仅是外交使者,她也对匈奴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作为汉朝文化的使者,将汉朝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引入匈奴部落。
在她的影响下,匈奴人逐渐接受了汉朝的服饰、礼仪和语言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匈奴文化与汉朝文化发生了融合与交流。
王昭君的影响持久而广泛,她被尊称为“匈奴公主”,成为匈奴人心中的神圣象征。
三、王昭君促进汉地文化传播在王昭君的影响下,汉地文化也得以在匈奴地区传播。
王昭君嫁给匈奴可汗后,她在匈奴部落的地位备受重视,她努力推动汉地的农业、手工业和文学等方面的传统文化在匈奴地区的传播。
她引领着匈奴人民向着汉地文化看齐,推动了匈奴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四、王昭君的文化象征意义王昭君不仅在历史上对匈奴文化与汉朝文化的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在今天仍被广泛传颂。
她以其美丽与聪慧成为了文化传统中的典范,人们将她视为美的象征与智慧的代表。
她的形象被广泛用于文学作品、艺术创作以及电视剧等文化领域中,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一颗明珠。
总结起来,王昭君作为汉朝文化交流的象征与使者,通过自身的美丽与智慧,架起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友谊之桥。
她影响了匈奴文化,推动了汉地文化在匈奴地区的传播,她的形象也成为了文化传统中的经典符号。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王昭君都是一个令人敬佩与崇拜的人物,她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得以传承与发展,为汉朝文化交流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参观昭君墓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昭君墓,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墓。
它不仅是古代昭君出塞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为了深入了解昭君墓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于近期组织了一次参观昭君墓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详细报告。
二、活动背景昭君墓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胜,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
昭君,原名王嫱,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宫女,因其美貌和才情而被选为和亲公主,远嫁匈奴。
昭君出塞的故事家喻户晓,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昭君墓见证了这段历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昭君墓的历史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组织了此次参观活动。
三、活动目的1. 深入了解昭君墓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 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活动内容1. 参观昭君墓,了解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和故事;2. 参观昭君墓博物馆,了解昭君墓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3. 参观昭君文化广场,感受昭君文化的魅力;4. 与当地导游交流,了解昭君墓的传说和民间故事;5. 分组讨论,撰写参观心得体会。
五、活动过程1. 早上8点,全体队员在校园集合,乘坐大巴前往昭君墓;2. 9点,抵达昭君墓,分组进行参观;3. 10点,参观昭君墓博物馆,了解昭君墓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4. 11点,参观昭君文化广场,感受昭君文化的魅力;5. 12点,与当地导游交流,了解昭君墓的传说和民间故事;6. 13点,返回酒店用餐;7. 14点,分组讨论,撰写参观心得体会;8. 15点,整理行李,返回学校。
六、活动总结1. 活动成果:通过本次参观活动,全体队员对昭君墓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历史文化素养,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
2. 活动不足:在参观过程中,部分队员对昭君墓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昭君文化的思考与发展

昭君文化产业发展思考——昭君文化符号的现代包装【摘要】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将这些传统文化巧妙地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之中,不仅能设计出符合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现代包装,更加能够以丰富多彩的视觉语言走向世界。
2007年“王昭君传说”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对于昭君文化,如何将这种文化符号转化为真正的经济效益,更好的宣传和发展成为了我们现如今思考的一个重要的议题。
【关键词】昭君文化符号现代包装一、前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作为承载和传递信息的媒介,在现代社会中被赋予了各种重要的涵义,它诉说着一种文化的源流,表达着世世代代留下的历史积淀,传统符号在现代商业广告中的广泛运用,成为了一种流行元素,体现这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美学色彩。
将昭君文化符号巧妙地运用到现代商品营销当中,不仅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够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创造相应的经济效益。
这种运用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而且能够让中华名族文化面向世界。
(一)昭君文化内涵的重新定义1.美人之美墨子有云:“食必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开明,已经开始由物质享受转为精神享受,对文化和美的需求也更高。
中国美的经济第一人卢俊卿认为,美的资源和脑力并存的第三大人力资源,美丽的脸蛋长“大米”美丽也是生产力。
[1]由此可以看出,“美丽”不仅能带来一种视觉享受,而且它本身所涵盖的艺术文化内涵,更是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东汉史学家班固曾在《汉书》中对王昭君有着这样的评价,“丰容靓饰,光明汉宫,孤影裴回,竦动左右。
”然而昭君的美却不仅仅是外表之美,正如泰戈尔所说“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
”昭君的美美在她有“沉鱼落雁”的美貌,更是美在她“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的伟大崇高的精神。
而这样的一种内外兼修的美,才是千百年来让文人骚客为之称叹的重要原因。
2.文化之美昭君文化是由文化创始人张茂林与1998年将昭君出塞的历史典故总结升华提出的,它以“和合”思想为哲学基础,以追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为重要的内涵。
中国艺术歌曲《昭君出塞》的演唱特色研究

9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22应用。
开场部分,即第一部分为前奏。
在演奏方式处理上,巧妙地将慢起渐快的节奏速度和由弱渐强的演奏行进力度,用于烘托整部作品的调式和调性将主题鲜明的呈现出来,对整首歌曲起到了画龙点睛高度概括的重要作用,给观众以震撼回味的总体印象。
虽然前奏部分很短,仅仅包括十几个小节,却蕴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情感。
这时的作品整体结构首部乐段突出体现出用音节上下环绕、进行的旋律线条变化,表现出昭君公主离别家乡,远赴大漠,前途未卜的内心苦楚[2]。
因此,整个行进节奏委婉,舒缓细腻深刻。
在接下来第二部分的整体结构把握中,旋律厚重上扬、力度逐渐变强表现出了昭君公主的尊贵大气。
概括来说,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间奏,主要以钢琴刮奏的形式由慢板演奏逐渐转入热情奔放的快板节奏。
通过演奏速度加快和旋律重复的方式,表现出匈奴人民载歌载舞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文明使者——昭君公主的欢快热烈场面,也表现出匈奴人民热爱和平的真情实感。
通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间奏和情感变化。
音乐表现形式的推进也预示着昭君公主虽然远赴漠北、虽然对家乡有无尽的信念,但使命感责任感又使她倍感荣耀,坚定了促进汉民族与匈奴边区和睦相处的信心和决心。
在歌曲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的连接处,作者选用了蒙古长调作为基本素材和过渡载体,利用蒙古长调的气息悠长和委婉歌声充分抒发了昭君公主内心的情绪和深沉感触。
同时,作者在起伏与旋律的结合处也将启承转用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以此通过歌者的演绎昭君公主心情波动,为大汉的富强感到骄傲,最后通过合成演奏将作品和主人公情绪推向高潮。
因此,歌曲的第三部分乐段变化是在重复第一部分和部分第二段原有旋律的基础上,通过控制旋律和乐式的变化唱出了在昭君公主的努力下,汉匈两族人民为和平做出的贡献,再次颂扬了昭君公主博大的胸怀,为民请命的民族高尚气节。
“一支出塞曲,慷慨乐千年”。
在歌曲高潮演奏声中观众听到此曲思想仿佛穿越到千年前的动人场景,沉醉其中,回味无穷,瞬间激发了对昭君公主的无限敬意。
民族舞剧《昭君》赏析

民族舞剧《昭君》赏析
《昭君》是一部The national dance drama。
它以深厚的民族文脉为母体,传统舞蹈、歌
曲为形式,融入少数民族团体博大精深的风俗习惯,传递出了宝贵的民族文化。
故事讲述的是关于昭君承父恩承义心怀大爱,为了营救山中的姑娘英姿勃发的故事。
作品
将昭君的名义和汉族传统礼仪进行了融合,动情地描绘出了一个倡导爱心、和睦共处的故事。
在舞蹈表演方面,表演者传达着对传统文化的尊敬和自豪心。
他们用丰富多彩的舞姿精彩
表现,把故事情节形象地再现出来,充分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饰演昭君的演员用灵动的步伐和宝贵的非洲原生色,轻快而典雅地直观地唤醒观众
的共鸣,令人感动、令人感激。
总而言之,这部民族舞剧的表演是极具意志与精神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可以说,它令我们深切体会到了尊重传统文化、友爱和睦共处的重要性,正影响着每一个观众,让我们牢记这一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昭君文化的传播特色摘要:本文的理论基础是文化传播理论,昭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注重团结的民族精神。
昭君作为历史人物,被人们世代传颂,因此昭君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特性。
同时,昭君文化作为民族团结的象征,对其的传播毫无疑问具有明显的民族特性。
除此之外,昭君文化的传播还具有文化特性,世界特性和商业特性,每一种传播特性都表明了昭君文化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闻名开来。
关键词:昭君文化传播特性和平Analysis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 ang Zhaojun culture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ulture dissemination theory,Zhaojun culture is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it represented the the national spirit of Chinese nation who loves peace,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unity . As a historical figure, Zhaojun is having been talked by generations of people, so Zhaojun culture has the uniqu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Meanwhile, Zhaojun culture is a symbol of national unity, so its spread no doubt has obvious national identity. In addition, the spread of Zhaojun culture also ha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world characteristics and business characteristics, each kind of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suggests that Zhaojun culture has been famous all over the world.Keywords: Zhaojun; Culture; Spread; Characteristics; V alue orientation; Peace.引言王昭君,又名王嫱,是因出塞和亲而被人们所熟知的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
她的出塞,不仅为中国古代时期的汉朝与匈奴之间带来了安宁的生活,促进了匈奴社会的文化发展,而且对汉匈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做出了贡献。
昭君出塞成为中国民族团结友好的典范,人们为了纪念昭君的伟大功绩,衍生出了“昭君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时至今日,昭君文化所代表的意义一直在不停的扩展延伸,但是其最基本的文化内涵一直都没有改变,即昭君文化代表了民族团结,代表了和平,代表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昭君文化”是个历史命题,涉及较多学科,她所昭示的文化精神符合人类社会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时代主题。
昭君出塞,胡汉和亲,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升华而形成的昭君文化现象,它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
在今天,昭君的故事,已超越当时的政治意义,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1999年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了弘扬昭君文化,扩大对外交流,开始连续举办旨在“弘扬昭君文化,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的面向世界的“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
如今,昭君文化节的举办已经是人们为表达热爱民族团结精神的重要方式,而且弘扬民族团结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1 文化传播理论文化传播是指思想观念、经验技艺和其他文化特质从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社会,从一地传到另一地的过程。
人类文化由文化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步过程,可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
前者通常由具备文化的人们通过商队、军队等途径直接传播某种精神或物质方面的文化内容,如新的农艺技术和发明创造等;后者表现出一种比较复杂的文化扩散营力,主要指某一社会群体借用外来文化特征中的原理,进行文明创造活动的一种刺激传播,如欧洲最终发明瓷器是在知道中国瓷器大约200年之后。
文化散布过程取决于文化的实用价值、难易程度,文明声望、时代适应性和抗逆性等多种因素。
实际上传播媒介的特征或身份往往决定传播文化的特征,如17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对中国当时园林建筑艺术和宗教文化特征,起了一定程度的刺激传播作用。
由于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方式和路径以及影响扩散因素的复杂性,因此探讨某种文化特征的起源是文化地理研究的一个难点。
通常一个区域在文化特征方面与另一区域存在较高的相似性,则可推断其外来文化的传布营力大于本区文化的创造能力。
[12]2 昭君文化传播分析昭君出塞,胡汉和亲,是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现象,是华夏统一,化干戈为玉帛实现和平共处的典范。
王昭君留给世人的不仅是卓尔不群的和亲壮举,她的真情真意更是受到各族人民的热爱和怀念。
昭君出塞的故事历年不衰,并被万民传颂,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探索。
原因之一,昭君作为两个民族之间真诚友好的使者,自愿和亲,结为一家,而且在出塞后,胡汉两帮友好相处多年,北国边疆出现了“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和平景象,可见昭君出塞意义的重大性。
原因之二,作为一个宫中待诏女子,昭君志向远大。
当她“乃请掖庭今求行”,被荐出塞时,她以“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而使在座的人为之肃然起敬,昭君把出塞当作人生的重大转折,她的美貌,她的人格魅力,受到人们的称赞和敬仰是理所当然。
昭君墓坐落于呼和浩特市,闻名于国内外,很多名人名家都有记载和评论。
这些现象表明,昭君文化已经开始向世界范围内传播,这对于中国历史的和民族的文化特点的传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昭君文化已经为呼和浩特市甚至整个内蒙古创造了广泛的商业契机,这对于文化的传播和经济的发展,是一种互惠互利的策略。
下面就分别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昭君文化传播的特性,以便更好的理解昭君文化以及这种文化所代表的伟大意义。
3 昭君文化传播特色昭君作为历史人物,被人们世代传颂,可见对昭君文化的传播,是从古至今都未停止的,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具有独特的历史特性。
同时,昭君文化作为民族团结的象征,对其的传播毫无疑问具有明显的民族特性。
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都离不开文字诗歌的传送,昭君文化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文化,也被无数多的文人墨客歌颂与称赞,这揭示了昭君文化传播的文化特性。
3.1 昭君文化传播的历史特性昭君本身就是个历史人物,自昭君和亲之后,对于其人性的赞美及深明大义的精神的歌颂就从未停止过。
人们为了怀念美丽的昭君,以各种形式,包括文字的、舞台的甚至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播关于昭君的美丽故事。
根据历史传说,我们了解到王昭君是具有“闭月羞花”容貌的美人,而且曾是皇帝的妃子,在面临和亲的任务中,因为没有人愿意出使这个差事而勇敢的站出来,自愿完成和亲的使命。
根据一些历史典籍,我们还了解到,昭君多才多艺,喜欢唱歌和弹琴;她还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农家少女,曾经救护过两只白鹤,有一种白鹤茶传说就是这些白鹤因报答而赠送的种子得来的;还有传说记载,昭君扶困济贫,智斗地主,帮助村民拿回属于自己的土地;甚至还有一些神话传说,讲的是鄂尔多斯的胭脂山是昭君应的胭脂粉幻化而来的。
人们对于昭君文化的认识,不是一次性就完成的,这个认识过程经历了从“不认识——认识——不认识——认识”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维过程。
从一开始的昭君并不为人所知的“不认识”,到自愿出塞和亲而被人们歌颂的“认识”,再到后来人们发现昭君出塞带给我们的文化启示似乎不仅仅是和亲的“不认识”,到后来人们探索昭君身上所具有的更多的精神品质,重新“认识”了昭君,每一次的改变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所以说对于昭君文化的传播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从古至今,关于昭君的各种故事以各种形式流传于世上,人们在传颂昭君勤劳善良勇敢的优良品质是同时,也被昭君深深的感动,尤其是昭君和亲所表现的深明大义,是永远不会被世人遗忘的历史。
当然,这些传说并不都是真的,可能有一些虚构或夸张,但是这些传说都对昭君文化的传播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也有极其重要的传播意义,这充分表现了昭君文化传播的历史特性,历史的才是恒久的,才是值得学习的。
3.2 昭君文化转播的民族特性民族特性是指由于文化历史与人文环境的影响而使文化具有的特点,是一个民族秉承她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思想,是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生活活动中形成的固有的、鲜明的本质的风格特点,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会具有其相应的民族特性。
昭君文化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也是民族性的文化,其文化的传播具有民族特性。
昭君是给中华民族带来团结与和平的历史人物,昭君文化弘扬了中华民族热爱团结与和平的精神,因此不同民族的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赞美她,歌颂她,这些传播方式无一不体现了昭君文化传播的民族特性。
昭君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已经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范畴,包含和融入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昭君文化现象的本质,是人民对王昭君这个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的认可,事业魅力的赞许,追求毅力的肯定。
作为和平使者与民族友好的象征,千百年来,昭君深受百姓拥戴。
呼和浩特一带有青冢多处被尊为昭君墓,如八拜昭君墓、南郊昭君墓、达拉特旗昭君墓等等,长年受到群众的祭拜。
史学家们说:我们不必辨其真伪,只要看到这么多地方的老百姓愿意和她同乡,与她同根、同宗、同亲,就可以看出她在各族人民心中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了。
昭君文化所包含的团结合作、追求完美、默默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与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相一致,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最能体现昭君文化的民族特性的方式之一是昭君文化节的举办。
昭君文化节源于昭君庙会,是为了弘扬昭君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而创办的节日,它的举办是树立昭君文化形象的重要手段。
昭君文化节的活动包括民俗歌舞、书画展及理论研讨等,从各个方面突出了文化传播的民族特性。
无论是昭君庙会还是昭君文化节,都离不开昭君的名字,可见人们对于昭君的喜爱。
民族的东西是一个民族最具特色的东西,是最能体现一个民族价值的东西,任何一个民族都是逐渐进步的,在进步的过程中还能保存下来的民族的东西,无疑是优秀的。
昭君文化的传播,都是符合中华民族继承历史优良传统习惯的传播,我们从古至今一直在传颂、学习昭君文化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因为中华民族乐意学习优良品质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