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教案_0

第13课五四运动【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二.新课讲授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展示图片)提问:中国是以什么身份参加的?中国代表带着什么期望来参加会议的?学生阅读教材回答2.教师:“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许,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让我们带着期望,带着梦想,走进巴黎和会。
(多媒体播放《我的1919》片段)学生带着问题(顾维钧的雄辩是否为中国挽回了利权?)并回答教师提问: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并回答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
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展示材料并出示图片)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所给的材料)回答问题学生归纳五四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要求。
4.教师:北洋军阀政府对学生运动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学生作答五四运动的扩大1.教师: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外对五四运动都有什么反应?2.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
出示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第13课五四运动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意义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性质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图片——五四精神)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
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和会,但提出的合理要求却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过的拒绝。
这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电影《我的1919》顾维钧演讲(片段))观看视频,感受民国外交才子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的不懈努力。
4.展示图片:展示五四运动的剧照图片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时间、地点、主力等。
提示:五四运动的爆发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主力学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口号“拒绝在和约上签字”6.教师提问: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提示: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处于被列强宰割的地位。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教师讲述: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1919年6月,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大到上海。
2.出示图片和材料:材料一“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材料二“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商人罢市材料三图为上海商人罢市游行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的转折点、中心变化、主力变化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评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评课稿1. 引言本文是对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的第13课《五四运动》进行评课的稿件。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学生爱国运动,对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和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2. 课程结构本课程的设计结构分为以下几个部分:2.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 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的理解; - 学生对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的认识; - 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2.3 教学内容和方式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 五四运动的主要活动和领导人; -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配合课堂交流和小组讨论等形式。
3. 课堂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并预告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学习内容(35分钟)3.2.1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起因(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讲解内容包括: - 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局势; - 条约制度和帝国主义侵略; - 北京大学的爱国学生运动。
3.2.2 五四运动的主要活动和领导人(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五四运动期间的主要活动和领导人。
讲解内容包括: - 五四爱国运动的规模和形式; - 五四爱国运动的主要口号和要求; - 陈独秀、胡适等重要领导人的事迹和贡献。
3.2.3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讲解内容包括: - 全国各地效仿五四运动的爱国运动; - 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 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公开课教案_0

1.五四运动的意义?
2.五四运动的性质?
3.彻底体现在哪里?
4.新民主主义新体现在哪里?
【课堂小结】:
收获: 疑问:
【拓展延伸】: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6.最先起来愤怒的是谁?
长期积压在人们心目中的怒火在也控制不住“五四运动”就此爆发。
2、五四运动的爆发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
2.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主力?
3.五四运动的口号?
4.不仅是口号也是五四运动的目的你同意吗?
5.口号当中体现了反帝反封建你同意吗?
6.如果你是当时一名学生你会怎么做?
4.这一时期的运动中心转移到了哪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加,使得五四运动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6.五四运动胜利的表现?
7.对比五四运动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变化
8.通过五四运动我们可以感受到五四青年学生的什么精神?
9.我们要怎样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
五四运功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被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以此来弘扬五四精神,1949年我国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
【教学目标】:1、五四运动背景、过程、意义
2、什么是五四精神?
3、怎样继承弘扬五四精神。
【讲授新课】: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1.五四运动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2.为什么要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3.山东是中国的为什么转让给日本?
4.那么在巴黎和会上我们的外交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C、工人阶级D、小资产阶级
4、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于(B)。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中共成立D、辛亥革命
5、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出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列表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
学生看视频、阅读课本
学生讨论
学生阅读材料
学生讨论
学生阅读后归纳
学生快速阅读材料
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学生对五四运动导火线的认识,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讨论使学生再次认识到“弱国无外交”。
通过“相关史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
通过阅读既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更能从材料中直观地感受到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激情。
材料三:1919年1---6月,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提出了自己的合法要求,但遭到了拒绝。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材料二中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指的是什么事?
中国山东的主权问题。
3.材料三反映的内容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2)日本帝国主义的挑衅行为进一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日怒潮。
2、表现
出示表格比较五四运动前后期的发展变化。
时间
斗争形式
主力
中心
6.5前
集会、游行、罢课
学生
北京
6.5后
罢课、罢工、罢市
工人
上海
3、五四运动的结果
展示相关图片
新人教版第13课关于五四运动说课文稿实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五四运动》讲课稿敬爱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日我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五四运动》,下边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课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课。
一、说教材1、课程地位:《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出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在中国近代史上拥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好本课,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固的基础。
2、课程内容:本节一共有三个子目录,分别为五四运动的迸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意义。
依据课标安排,我将用一课时的时间来达成本课的教课任务。
3、教课目的:①、知识与能力认识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使学生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完全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
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
培育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评论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经过阅读大批的文字资料和提取教材图片中信息,指引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迸发、扩大、成功和意义。
③、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敬的爱国主义精神。
3、要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4、难点: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二、说教法与学法:1、学情剖析:依据八年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主动参加性较强,这就是有助于教师运用多种教课方法,充足睁开教课。
2、教法联合内容特色及学生实质,在详细的教课活动中,我将综合的运用情境创建教课法,小组议论法,史料剖析法等,进行启迪式教课,让学生主动参加到学习中。
3、学法指导学生从史料、图片以及电电影段中捕获有效信息,进行剖析概括,掌握历史宏观观点、获得知识。
三、说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形,导入新课的学习(2分)我经过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作为背景音乐,把学生的思路带到那个激情焚烧的年月。
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好像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好像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篇章。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2024版新教材)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口号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第四级 “• 誓第五级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最能 反映 五四 运动 的性 质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D 2、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 A、一次大战 B、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的决定 C、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
B 3、单五击四运此动处取得编初辑步母胜利版的标决题定因样素式是( )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单工击人此处阶编级辑登母上版政文治本样舞式台,发挥主力军作用 C、•先第进二级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并领导 D、广•大第人三级民的彻底觉醒 • 第四级
• 第二级
五 • 第三级
第一阶段:北京
四 运 动
• 第四级 • 第五级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经过
主力:学生
第二阶段:上海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意义
随堂单演击练 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C 1、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BC•、 、 、单““北•击第一一洋•此二战 战 政第处级三” ” 府编级期 期 对辑间 间 外母民 美 卖版族日国文工加、本业紧对样进侵内式略掠一中夺步发,国阶展级,工 矛盾人加队伍 深壮大 D、俄国十• 月第四革级 命的影响 • 第五级
上海
形势: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
单击此1处、北编洋辑军阀母释版放标被捕题的样学式生
结 果 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 单击此处3编、辑中母国版代文表本拒样式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第13课《五四运动》初中历史教学课件部编版

第13课《五四运动》初中历史教学课件部编版一、教学内容1. 五四运动的背景: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 五四运动的过程:学生运动的兴起,全国范围内的抗议活动,北洋政府被迫作出让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为民族独立、民主和科学而奋斗的责任感。
3. 引导学生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培养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背景、过程、影响以及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历史地图、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影响,从而引出五四运动的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强调学生运动在运动中的关键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五四运动中各阶层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五四运动》2. 内容:背景:北洋军阀统治、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过程:学生运动兴起、全国抗议、北洋政府让步影响:推动中国民主进程、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五四运动的背景。
(2)列举五四运动的过程及影响。
(3)谈谈你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2. 答案:(1)背景:北洋军阀统治,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过程:学生运动兴起,全国抗议,北洋政府让步。
影响:推动中国民主进程,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示例: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它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自尊,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运动》说课稿
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 课《五四爱国运动》,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
过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史具有两条明显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其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本课内容在全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根据课标和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爱国运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
神。
3、重点:五四爱国运动背景和过程
4、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我根据对本课的教材分析和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多媒
体辅助下的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和归纳总结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的学习
通过诗歌《五四!我们的节日》,引出“大家知道为什么把每
年的五月四日作为我国的青年节吗?”激发学生探究“五四爱国运动”的动机。
(二)新知探究
五四爱国运动(分爆发的导火线、过程、及性质)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通过《顾维钧》的视频
指导学生得出结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动脑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
犯的命运?学生讨论、分析(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
政府的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许多特权,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五四爱国运动的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史料,提炼出有效信息。
五四运动的爆发:出示“五四”传单,进行设问“这段材料
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从这段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五
四精神,你认为是什么?”(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
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