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南京人口学院

毕业论文

作者:朱飞学号: 087112333 学系:公共管理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题目: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以东台市五烈镇甘港村为例

指导者:刘敏讲师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2012 年 3 月南京

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以东台市五烈镇甘港村为例1、前言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各地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艰苦创业,涌现出一批经济发展快、建设标准高、示范作用强的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为了表彰先进,充分发挥不同地区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大成效,经省委常委会审定,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授予华西村等100个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称号。东台市五烈镇甘港村即为其中之一。

1·1研究意义

希望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珍惜荣誉,巩固成果,再接再厉,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各地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推广、认真学习示范村的成功经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民就业创业,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加强村庄建设和环境整治,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扎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建设江苏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1·2研究背景

农村建设其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议题和理念,早在20世纪30年代梁淑溟、晏阳初等就曾大力提倡通过乡村的建设运动来改造中国乡村的落后的面貌。如今,乡村建设又被作为新时代的农村发展的议题重新提出来,具有新的社会和历史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分为:(一)时代背景:现代化、市场化、全球化: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中国众多的分散经营的农村要怎样去适应全球化这一大背景的变迁呢?(二)现实背景:经济和社

会在快速发展和转型的同时,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城乡隔离的格局越来越突出和固化。(三)知识背景:大量关于三农研究的知识存量,对三农发展的战略选择或政策决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为政策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知识支持。1·3研究方法概述

我以东台市五烈镇甘港村为例,采用以个人深入访谈为主,自身观察记录为辅的方法,对整个村的几个大的方向做了具体的了解。

2、甘港村的现状分析

2·1甘港——幸福的港湾

清溪边,依河立楼,树荫间,粉墙朱瓦,红的花,绿的草,星星点点围着村子,幸福地开着。这就是甘港,一个绿水环绕,民居星撒,具有里下河水乡特色的村落……

甘港不过几里,历史已过千年。宋代之前,甘港以东还是一片汪洋,每遇大海涨潮,海水淹没庄稼。自范仲淹接任西溪盐仓监后,修建成范公堤,至此,境内河水清澈甘甜,甘港也由此而得名,海水渐渐向东而退近一百公里,一眼千年,将沧海桑田收进眼底心间。

走进村中,随意叩开哪家的院门,一股浓郁葱茏的乡村野趣和恬淡一人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的人家房屋多为两层的别墅,楼下客厅宽敞,楼上住人,中间是敞亮的天井,引清风,招日月,接天雨。若是晴天,登梯上楼,俯瞰高瞻,把酒临风,或一家人围坐于楼台之上,泡一杯新茶,就着暖阳,慢慢地饮,气贯胸臆。

若是阴雨天,左邻右舍围在一起嗑着瓜子,打牌聊天,或趴着电脑上网购物,浏览信息,或手拿电视遥控器,任意调换着频道,看着高清数字电视。此刻,丝丝雨丝从天而落,敲打着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面,叮咚作响,天人合一,绵绵不绝地讲述着光阴的故事,提醒你,即便是盖世英雄,也离不开人间烟火,这里不是天堂,也不是仙境,这里燃着的是千家灯火,飘着的是万家炊烟,是甘港老百姓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生活。

茂林修竹深处,啾啾鸟鸣,咯咯鸡唱,“绿满园”草鸡养殖场的鸡已住上了五六层的小高楼,你看,小鸡住二楼,母鸡住三楼四楼,公鸡住五楼六楼,一

楼就留着鸡们做会客厅了,甘港现代化生活真是无处不在。

客人来了,可以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农家菜,饮农家酿制的美酒,吃香喷喷的甘港大米饭、五烈“三宝”——黑宝牌黑猪肉,富春园果蔬,绿满园禽蛋。这些绿色食品都带着一个个好听的名字飘洋过海,登上了都市殿堂,引领绿色、生态、健康新时尚。

甘港人用包容的态度,传承历史的积淀,东台农村改革发展的特色名片,馆藏实物和文献资料2000多件的中国东台村史馆,全面展示中国农村发展历程,开全国之先河。

甘港人用奔放的性格,展现乡村的绚丽,叶子苗木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成为中国最具特色宜居城市的绿廊花廊。

甘港人用开阔的胸襟,迎接世界的挑战,碧城商贸园、不锈钢城、汽车城,年销售30亿元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指日可待,撑起南北产业对接,东西联动开发的接力新跳板。

甘港人用创新的理念,成就一个又一个奇迹。甘港湖农民乐园,“七仙女家园风光带”含苞待放,呼之欲出。港池、港湾、港溪、港湖坦然演绎原生态水乡风情……

2·2甘港村的地理位置

甘港村地处东台、兴化、大丰三市交界处,204国道、333省穿村而过。全村区域面积10921亩,人口5765人。2010年全村实现三业总产值7亿元,税收超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500元。

近年来,甘港按照盐城市城乡统筹试点村的要求,突出富民强村目标,以机制创新为引领,以载体创建为依托,加快农村新合作组织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做活土地文章,提升全民创业园形象,村集体积累每年可增加100万元。

2011年,是建设魅力甘港突破年。甘港村将以规划为引领,以统筹发展为要求,以项目推进为载体,以打造特色为取向,计划投入8000万元,围绕放大三大特色:生态家园、乡村旅游、专业市场,倾力打造四个节点:村史馆及配套区、农民生态居住区、甘港湖农民乐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踏上“十二五”新征程,甘港村将按照新合作组织、新就业门路、新村容村貌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努力把甘港建设成综合实力领先、人民生活富

裕、生态旅游特色明显、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的全市新农村建设第一村。

2·3甘港村的基本概况

甘港村共有25个村民小组,1900户,耕地面积6741亩。全村建成全民创业园、东廉公路工业带、333省道沿线工业带三个工业集中区,现有企业110家,形成橡胶、建材、纺织、食品、物流等产业集群。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亿元,工商税收1420万元,村集体积累420万元。高效农业发展迅猛,建成高标准农田6000亩,占耕地面积的89%。全村有三家企业列为盐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建成优质稻米、优质啤酒麦芽生产基地5000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200元。

坚持规划先行、完善功能、以人为本、有序推进的原则,委托上海规划设计专家对全村新农村建设进行规划。重点建设“一园四区一中心”。一园:结合204国道建设,开挖250亩人工湖,建成集现代农业、垂钓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民公园;四区:三产物流区,规划面积1500亩,以江苏碧城商贸园为龙头,在现有建材装饰、钢材、小商品市场的基础上,2009年新建钢材二期、汽配市场,努力打造年销售超亿元,面向苏北苏中,辐射全省的物流中心。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1600亩,重点建设全民创业园和333省道工业集中带。高效农业示范区,规划4000亩,绿满园生态园建成30亩连片绿地,万只有机草鸡养殖场和60亩水产品育苗中心。生活居住区,已形成120户规模中心村,开发高档别墅30栋。一中心:投资200多万元,建成2500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配套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民超市、农民文化广场、标准篮球场、农家书屋。近年来,全村先后投入550万元,新建硬质道路32.5公里,桥梁48座,新建闸站3座,疏浚河道10.7公里。全村绿化覆盖率达4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自来水与市镇实现联用供水,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5%,无害化卫生改厕95%,有线电视入户率、电话普及率达95%,建成现代远程教育中心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健全,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在村民中传唱“道德歌”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文明村。

2·4甘港特色——中国·东台村史馆简介

中国·东台村史馆位于东台市五烈镇甘港村境内。利用甘港村老村部改造而成,占地面积20亩,其中场馆占地面积4亩。为全面展现党领导下农村组织

建设、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进步的光辉历程,丰富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内容,同时填补村史馆建设的空白,2009年底,由东台市委组织部牵头,东台市党史办、文化局、廉贻镇(现五烈镇)党委共同参与,全国第一家村使馆——中国·东台村史馆启动建设,历时一年多建成。馆内设置土地改革、合作大道、人民公社、农业学大寨、包产到户、村办工业、和谐农村、魅力华西、东台名村9个展区,馆藏实物2350件,资料图片4450张,全方位展示了土地改革以来农村不同时期发展的原貌。馆名由全国小康村研究分会会长、江阴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题写。

中国·东台村史馆建成以来,先后接待了原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周生涛,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委党史办领导,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有近万名党员干部、中小学生入馆参观学习,年参观人数超过4000人,成为东台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窗品亮点和党员干部、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2010年,“首创中国·东台村史馆,传承农村基层组织史”被评为盐城市组织工作“十佳”优秀创新创优成果奖,2011年2月,中国.东台村史馆被命名为盐城市首家党史教育基地,2011年4月,中国·东台村史馆正式纳入东台市“一日游”景点。

3、甘港村近年来取得的成果

3·1彰显特色绘蓝图,打造魅力新甘港

甘港村地处东台、兴化、大丰三市交界处,204国道、333省道穿境而过。全村区域面积1008公顷,人口5765人。近年来,甘港村按照盐城市城乡统筹试点村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步伐,试点建设取得初步成效。3·1·1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全村现有企业100多家,销售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5家,纳税超百万元的企业7家。纺织、麦芽、橡胶密封件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占地五百亩的“绿满园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已初具雏形。2010年,全村实现三业总产值7亿元,税收超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500元。

3·1·2公共服务逐步配套

投资200多万元,建成2500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引进福建客商投资20亿元,建设江苏碧城商贸园,成为盐城市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利

用老村部改造建成占地2600平方米的中国东台村史馆,中央文献研究室专题前来调研,并给与了高度评价。

3·1·3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投入550万元,建成路道桥梁,实现全村道路硬质化。投资300万元,配套农村水系、绿化等工程建设,建成农民休闲广场,水绿甘港,日益彰显。

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作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盐城市城乡统筹试点村,甘港拿什么示范?想什么方向发展?在哪些方面先行探索?是甘港全村上下需要认真思考和用实践回答的课题。甘港位居里下河水乡,拥有全国第一家村史馆的美誉,国家级生态草鸡蛋的品牌,全市不锈钢、汽贸汽配市场的集聚,同时承接一路之隔的省级仙湖农业示范园、董永七仙女文化园的辐射,具有自己独特的比较优势。抢抓机遇,奋战“十二五”,甘港必须以突取胜,以突见长,倾力建设生态家园,发展乡村旅游,壮大专业市场,奋力打造魅力新村。3·2建设生态家园,展现魅力甘港新形象

3·2·1突破生态农业

发挥生态草鸡生产合作社、鸿运牧业合作社、里下河水产品养殖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的龙头示范作用,延伸生态农业产业链,在省内外叫响绿满园蛋品、甘港有机大米、野宝牌黑猪等特色农产品品牌。重抓投资五千万元的绿满园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新建大棚食用菌一百亩,湖面景点二百亩,养殖区一百亩,葡萄采摘园一百亩,今年完成投入二千万元,把绿满园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集高效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垂钓、商务洽谈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

3·2·2构建生态居住

融合现代理念和传统元素,投入二百万元,建设农家书屋、商业中心、幼儿园、农民广场,打造全市一流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投入四千万元,新建总面积二万平方米,六十四栋高档住宅楼的甘港农民生态居住区。新建水泥路面五公里、桥梁六座、闸站四座,拉开全村三横四纵的道路框架,完善路灯、给排水、通讯等配套设施,吸引更多的农户入住新型社区。今年确保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农户达二百五十户,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让70%的农户进入新型农村社区居住。

3·2·3做优生态环境

按照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的要求,构建清洁家园,整治村庄环境。投入一百万元,确保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落实长效管护责任,建立专业保洁队,实现垃圾“户保洁、组收集、村运转、镇处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建成沼气专业化村。构建绿色家园,新增绿地面积两万平方米,新植各类苗木一万五千株,使全村绿化率达30%。构建和谐家园,组建甘港农民剧社,唱响甘港村民道德歌,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争创全国文明村。

3·3发展乡村旅游,培植魅力甘港新优势

遵循人类回归自然的心态,以“农”字和“村”字为主题,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主线,再现村之历史,农之风物,让游客亲历、品味、体验和感悟农家风情、乡土风味和田园风光。

3·3·1赏甘港美景领略乡村风情

突显“一体两义”,打造旅游节点。以农家乐综合服务区为主体,村史馆、甘港湖为两义,规划扩建村史馆,放大村史馆影响,计划投入一千万元,新建农具馆、农舍馆,八卦阵式、甘港百访园、民俗齐福园等,将村史馆景区扩大至十万平方米。加快甘港湖农民乐园建设,投入一千万元建设沙滩浴场、水上餐厅、沿湖别墅、农村能源馆等休闲娱乐设施,打造港池、港湾、港溪、港湖等特色景点,让游客的身心充分融入乡村的原始与浪漫、现代与时尚之中。3·3·2住甘港农家体验乡村生活

在甘港中心村甘裕路南,规划建设成具有里下河水乡特色的甘港幸福农家,让每一个农家既是一个居住单元,又可作为一个独立的接待单元和经营单元,可以用于自住,也可以用于接待,来甘港休闲观光的游客,让游客亲自体验轻叩柴门、犬吠鸡鸣、炊烟袅袅的农家生活。

3·3·3品甘港美食咀嚼乡土风味

投入一千万元,建设甘港农家乐风情一条街,汇聚甘港地产各式原生态美食,汇聚草鸡蛋、黑猪肉、羊肉汤等五烈三宝,汇聚东台十大名菜和十大名点,汇聚里下河美味和江淮名肴,打造民族风格迥异、地域特色鲜明的农家乐一条街。

3·4壮大专业市场,拓展魅力甘港的新空间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要求,编制修订《碧城商贸园控制性详规》,规划总面积五千亩、建筑面积一百万平方米,总投资三十亿元。根据配套服务东台市“中国不锈钢制品基地”和里下河汽车城建设的功能定位,设立不锈钢城、汽车城两大专业经营区。不锈钢城规划用地两千五百亩,内设不锈钢材料交易区、不锈钢制品交易区;汽车城规划用地一千五百亩,内设品牌农用车交易区、重型卡车交易区、工程机械专用车交易区、二手车交易区、汽车配件交易区等;配套规划仓储、码头、物流、生活、服务及其他用地一千亩。新规划的实施将给碧城商贸园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预计2011年园区营业额渴望突破12亿元,2015年达到30亿元。用两年时间建成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最终打造成“领跑苏北、辐射江淮”的大型商贸物流园区。通过新兴产业的培育,专业市场的繁荣,就地转移劳动力1200人,让甘港人在家门口致富,在打造特色中赚钱,确保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000元。

激情成就梦想,梦想没有极限。彰显甘港特色,打造魅力甘港,是一种崇高的使命,是一个庄严的承诺,是一段艰辛的付出,我们必须激情肩负,坚定不移;激情追求,坚贞不渝;激情奉献,坚忍不拔。我们坚信,有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村5000多干群的共同努力,甘港一定会乘风破浪,奋勇前进,早日建成一个光彩夺目、魅力四射的新甘港!

4、为了更好的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4·1统筹城乡快推进,打造魅力新甘港

甘港村是盐城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村,也是全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两镇两村”之一。过去的一年,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甘港村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对照上级统筹城乡的目标要求,在项目推进、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整体出新、形象提升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与各级领导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面对新的目标、新的要求,村党支部感到压力千钧,新的一年甘港村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负重拼搏,奋勇争先,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社区、新环境、新生活”四新工程建设,变压力为动力,围绕任务、目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奋力打造节点工程,确保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甘港村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4·1·1启动生态居住区建设

投入3000万元建设占地40.7亩,建筑面积16900平方米,新建别墅64户,配套建设主、次干道,电话、电视、宽带线路入户,并做到供电、供水、公测、绿化、垃圾箱池等配套设施齐全,污水达标排放。

4·1·2打造乡村旅游节点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吸引投资客商。启动甘港湖规划方案,投入50万元新配套甘港湖四周道路2公里。加快村史馆景区建设。围绕现有村史馆已流转的土地,完善百坊园、体验区、农具馆等规划方案,寻找投资客商,尽快启动村史馆二期工程。

4·1·3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

一是道路建设,投入275万元,拉开村域内道路框架。铺设老204国道至村史馆1.3公里黑色路面,新建农村公路1公里,老村庄巷道改造升级1公里。二是绿化工程,投入150万元,实现村域内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5%。实施村史馆景区、生态居住区、主要道路和河旁岸边绿化工程,新植各种苗木3万株,约14000平方米。三是河道清淤工程。投入10万元,完成村史馆周边1500米的河道清淤工程。四是亮化工程,投入50万元配套完善甘港大道、甘港中心村、甘港创业园、村史馆路灯60盏。五是垃圾处理及污水处理,投入20万元新建垃圾池10座、新增景观垃圾箱100个,配备垃圾专用运输车一辆。投入30万元,完善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配套生态居住区内的排污系统。投入20万元,新建水冲式公测1座。六是水利工程,投入90万元新建农村公益性桥梁3座、闸站3座。七是供气工程,投入300万元,新建燃气站1处,铺装燃气管道4公里。4·1·4提升农村综合环境

着力提升“三星康居村”的建设标准,一是提升建筑风格,对原村庄内的农民住房计划按“三个一批”即代建一批、改造一批、拆迁一批的建设方案,形成村落特色建筑风貌。二是提升基础设施,进一步实现农村公路组组通工程、居民点之间的道路,路面全部实施硬质化、核心区的绿化亮化等设施的进一步改造提升。三是提升公共配套,实现全村全部饮用市自来水、便民服务、公共场所、配备健身器材等设施,做到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四是提升长效管护,实现垃圾、绿化、河道、路道、公共卫生按照“五位一体”,探索出一条物业公

司式的管理模式,向上面提供做法。

打造统筹城乡发展示范村,既是镇党委、政府的殷切希望,更是甘港人民的迫切期盼,既是工作任务,更是政治责任,甘港将不言困难,不讲条件,不惜付出,咬定目标,扎实推进,把甘港建设成为综合实力领先、人民生活富裕、生态旅游特色明显、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的全市新农村建设第一村!

“幸福甘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指标)

结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

综上所述,本文就是阐述的甘港村在遵循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大力发展以致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以及为了更好的发展所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但目前新农村建设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大家继续努力,争取有一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够变得更加完善,示范村也越来越多。

由于时间和资料的限制,以及我的能力有限,在文中必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完善。

致谢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涯即将结束。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刘敏老师。本论文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得以完成。从论文的选题、构思到论文的审稿、定稿,无不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无私的敬业精神与豁达的生活理念,学生倍感敬仰。导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为人之道与人格魅力,学生受益匪浅。在此谨向恩师致以最诚的谢意!

此外,我的进步离不开人口学院众多老师的关心、鼓励和帮助。正是他们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衷心感谢为我传道、授业、解惑的各位任课老师,同时,还要感谢辅导员常友善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培养!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参阅了大量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籍和文章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许多有价值的思想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并吸收、消化进论文中。在本文成稿之时,我特向对这些书籍和文章的作者表示感谢。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和同学,没有你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关心和帮助,我要顺利完成学业是不可能的。在此对你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再一次感谢那些关心和支持我的人,没有你们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衷心的祝愿你们健康、快乐、幸福!

朱飞 2012年3月于南京

参考文献

[1]陆益龙.农民中国——后乡土运动和新农村建设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1月版

[2]东台印象:东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管天缘杂志社,主办,2011:8月版

[3]东台日报特刊:盛典·分享

[4]中国·东台——村史馆:中共东台市委组织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