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分离过程__第7章分离过程的节能优化与集成
化工分离过程__第7章分离过程的节能优化与集成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energy balance:
(stream enthalpy flows+heat transfer+shaft work) leaving system -(stream enthalpy flows+heat transfer+shaft work) entering system=0
对于等温可逆过程,进出系统的物流与环境的温度均 为T,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Q T[ nkSk n jS j ] (7-2)
流出系统的物流的 out
in
进入系统的物流的
熵的总和
熵的总和
9
Q T[nkSk njS j ]
out
in
(7-2)
n jH j Q nk Hk W (7-1)
out
i
in
i
(7-8)
15
Wmin,T RT[ nk ( yi,k ln yi,k ) n j ( yi, j ln yi, j )]
out
i
in
i
(7-8)
对于由A和B两组分构成的二元气体混合物
在进料温度和压力下被分离成纯A和纯B产
品的情况,式(7-8)可简化为无因次最小功:
in
out
(7-1) 20
n jH j Q nk Hk W
in
out
(7-1)
对于等温、等压下理想气体混合物 的分离过程,混合热为零,故不发 生焓变,从过程向环境的传热速率 等于环境对系统所作的最小功。
Q Wmin,T
21
对于等温、等压下理想溶液的 分离,从过程到环境的传热速 率也等于环境对系统所作的最 小功。
《化工过程节能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化工过程节能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hemical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课程类型:专业技能课课程要求:选修学时/学分:32/2适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化工及其相关专业学生选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研究节能原理和节能技术的一门课程。
主要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能量的烙I计算,炯损失与刑衡算方程式, 装置的炯效率与炯损失系数;流体流动与流体输送机械、换热、蒸发、精馅、干燥、反应等化工单元过程与设备的节能;该课程的任务是研究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性能中的耗能问题及节能途径。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学完《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和《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等学科基础课,并且应通过认识实习对化工生产过程有所了解。
三、课程教学目标1 .了解化工生产单元过程及生产原理。
2.掌握可逆过程、火用、夹点等重要的基本概念。
3 .了解能量转换遵循的基本定律。
4.掌握单元过程和能量系统用能状况的基本分析及计算方法,以及提高能量利用经济性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5.逐步树立工程观点,具有对实际问题建立能量系统模型的能力,并能用理论分析解决与化工节能有关的实际问题。
6.掌握化工单元过程节能途径及其主要设备的节能方法。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五、其他教学环节(课外教学环节、要求、目标)本课程没有其他课外教学过程。
六、教学方法由于本课程中涉及知识面较宽,所阐述内容较多,最新的科技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加强讲授时的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讲练为主的教学方式。
由于在讲授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化工工艺节能研究成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拓宽他们将来的就业渠道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授、提问、讨论、演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理解化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各类产品的生产方法,强化化工热力学和化工动力学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化工过程优化与集成

《化工过程优化与集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化工过程优化与集成》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是应用化工过程优化和系统集成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化工过程系统的开发、设计、最优操作一门课程。
本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运用优化和系统集成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化工过程,使化工过程系统在开发、设计、操作、管理等各个层面上达到最优化,使整体能耗最小,费用最小,环境污染最少。
二、教学目的培养高年级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等课程,以及技术经济、环境保护方面的基础知识,并结合本课程的优化和系统集成的观点和方法,加强学生处理化学工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演绎分析的能力及优化和集成观念。
三、教材教参(二)主要参考书1. 杨友麟编,《实用化工系统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2. 邓亚龙编,《化工中的优化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3. 马国喻编,《化工最优化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四、教学方式本课程将以启发互动式教学为主要方式,板书与多媒体结合,配以CAI课件。
五、教学内容及时数1 绪论(2学时)1.1 过程系统工程1.2 过程系统工程研究的基本问题1.3 过程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1.4 学习过程系统工程课程的方法建议第一篇过程系统模拟2 过程系统稳态模拟(3学时)2.1 过程系统稳态模拟的基本概念2.2 过程系统模拟的序贯模块法2.3 过程系统模拟的联立方程法2.4 过程系统模拟的联立模块法2.5 过程模拟的应用2.6 过程稳态模拟发展趋势3 过程系统动态模拟(3学时)3.1 过程系统动态模拟基础3.2 过程系统动态模拟方法3.3 精馏过程动态模拟3.4 过程系统动态模拟实例3.5 过程仿真培训系统3.6 过程系统动态模拟发展趋势第二篇过程系统优化4 过程系统优化的基本概念及基础最优化方法(3学时)4.1 最优化问题的提出及其模型化4.2 过程系统最优化问题数学模型的一般型式4.3 最优化数学方法分类4.4 无约束最优化方法4.5 有约束多变量函数的最优化方法5 线性规划(3学时)5.1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5.2 线性规划问题基本理论5.3 线性规划问题求解——单纯形法5.4 纯性规划求解的其他方法6 非线性规划(5学时)6.1 非线性规划基础6.2 变量变换法6.3 罚函数法6.4 可行方向法6.5 逐次线性规划法6.6 逐次二次规划法6.7 广义简约梯度法6.8 非线性规划方法的简单比较6.9 非线性规划软件简介7 混合整数规划(3学时)7.1 引言7.2 化工过程优化MIP问题的提出7.3 求解MIP问题的分支定界法7.4 求解MINLP问题的外部近似原理和方法8 多目标优化(3学时)8.1 多目标优化的基本概念8.2 多目标优化的基本方法9 间歇过程系统的优化(2学时)第三篇过程系统综合与集成(5学时)10 换热器网络综合11 蒸馏分离序列的综合12 反应器网络综合13 过程系统集成六、考核方式平时考核20%;期末考试80%。
分离过程的节能优化与集成

分离方法:第一种分类方法
二、通过障碍物分离 (Barrier) 膜分离(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气 体分离、渗透蒸发和蒸汽渗透、液膜等)。 膜的分离机理:筛分机理(多孔膜) 溶解扩散机理(致密膜)
55
分离方法:第一种分类方法
三、通过固体试剂进行分离 (Solid agent) 固体质量分离剂(吸附剂、离子交换树脂、 色谱固定相) 吸附、再生(变压吸附、变温吸附)、
Bsep /(Wnet )
Wnet Bsep T0Sirr
8
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
(1)流体流动产生压力降; (2)塔内气相和液相间存在温差,再沸器和 冷凝器中传热介质和物料之间存在温差; (3)气相和液相浓度与平衡浓度存在差异。
?提高热力学效率
9
1)降低压力降
增大塔径 降低液层高度 设备投资 塔板效率
精馏系统的综合优化节能
多效精馏 Multi-effect Distillation
热耦合精馏 Thermally Coupled Distillation
精馏系统与整个工艺过程的综合优化节能
46
7.3 分离流程的优化 Separa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7.3.1 分离方法的选择和分离顺序数
7.3.2 分离序列的确定
47
7.3.1 分离方法的选择和分离顺序数
Selection of Feasible Separation Operations and the Number of Possible Separation Sequences
48
一、分离顺序数
Number of Possible Separation Sequences
分离工程(分离过程的节能)

§1 分离的最小功和热力学效率
一、分离过程的最小功
定义:当分离过程完全可逆时,分离消耗的功
•
它取决于欲分离混合物的组成、压力、温度以及分离
所得产品的组成、压力、温度。
二、热力学效率
-W净为净功消耗:离开 系统的热量送入一个可
Wmin B分离
W净 W净
逆热机所做功与输入系 统热量送入可逆热机所 做功之差
•6、特殊组分先分
二、节省精馏过程能耗的一些措施
• 1、有效能的充分回收及利用 • 采用加强设备的保温以及回收利用物流的部分显热或
潜热等措施
• 2、减少过程的净耗功 • 采用改变分离过程操作条件的方法来减少过程的净耗
功,如严格控制设计富裕度,选定最佳回流比促使设 备投资费与操作费降为最少
§ 2分离过程的节能技术
3、减少质量传递中的浓度梯度( △Y) )
•组织精馏顺序的考虑因素和最佳方案
考虑因素 做法
最佳方案
节省热量 对液体进料轻组分逐塔汽化
1
节省冷量 对汽体进料重组分逐塔冷凝
5
传热效果 不凝气尽量先分出(不凝气在冷凝器冷凝溶 液处出现滞留层,使冷凝传热系数大为下降, 恶化传热效果)
1,2
操作影响 并联操作可减少各塔的相互干扰
3
设备材料 深冷材料尽量少
的A,以后按挥发度递减的顺序依次次采出 •3) 四元溶B、液C:、三D个,塔称,之五为种顺方序案流程,这种方案在
•
工当厂挥中发是度常:见A的>B。>C>D
•A
•A,B,C,D
•B
•B,C,D
•C,D
•(Ⅰ)
•A,B,C,D
•A
•B
•B,C
化工原理中的化工过程集成与优化

化工原理中的化工过程集成与优化化工工程中的过程集成与优化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旨在通过优化化工过程中的各个单元操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将介绍化工原理中的化工过程集成与优化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案例,并探讨其在化工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前景。
一、化工过程集成与优化的基本概念化工过程集成与优化旨在通过将化工过程中的各个单元操作进行整合和优化,以实现整体性能的提升。
过程集成是指将不同的单元操作相互结合,形成一个具有相互关联和协同作用的整体系统;过程优化则是通过对该整体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和调整,以实现最佳的生产效果。
化工过程集成与优化的目标包括降低能耗、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化工过程集成与优化的方法1. Pinch Analysis(突破分析)Pinch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化工过程集成与优化方法,主要用于能量系统的优化。
该方法通过对热量的流动进行分析,确定热量交换装置的最佳配置,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能量消耗和损失。
2.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数学规划)数学规划是一种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来优化化工过程的方法。
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行数学描述,然后使用优化算法求解最优解。
常用的数学规划方法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
3. Process Simulation(过程模拟)过程模拟是一种将化工过程进行数字化描述和仿真的方法,旨在通过对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找出优化的空间和改进的方向。
过程模拟常用的软件工具包括ASPEN Plus、HYSYS等。
三、化工过程集成与优化的应用案例1. 炼油厂的能量优化炼油厂是一个典型的能耗较高的化工过程,其中能量系统的优化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成本至关重要。
通过应用Pinch Analysis方法,可以确定热量交换网络的最佳配置,实现能量的最大回收和利用。
2. 化肥生产过程的排放控制化肥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传质分离过程_绪论

●采用生产装置的闭路循环技术;
●处理生产中的副产物和废物,使之减少和消除 对环境的危害; ●研究、开发和采用低物耗、低能耗、高效率的 “三废”治理技术。
闭路循环系统: 将过程所产生的废物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循环 使用。
原 料 产品 1 废 物 1 废 物 1
2
2
2
排除
1—单元过程;2—处理
实现分离与再循环系统使废物最小化的方 法: ●废物直接再循环
超滤(UF):
目的:溶液脱大分子,大分子溶液脱小分子,大 分子分级。
进料
胶体大分子
溶剂、水
推动力:压力差(100~1000kPa)
传递机理:筛分
反渗透(RO):
目的:溶剂脱溶质,含小分子溶质溶液浓缩。
进料
溶质、盐 溶剂、水
推动力:压力差(1000~10000kPa) 传递机理:扩散模型
渗析(D):
先修课程:
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
同时进行的课程:
化工工艺学、化工过程分析与模拟
教材:
刘家祺 主编.传质分离过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书:
邓修,吴俊生.化工分离工程. 科学出版社,2000.
陈洪纺 刘家祺.化工分离过程。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5.
刘家祺 主编. 分离过程。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第7章 分离过程的节能优化与集成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分离因子 1.3 分离过程的集成化 1.4 过程开发及方法 1.5 分离方法的选择
第1章 绪论
基本要求: 1)了解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2)熟悉分离过程的分类; 3)掌握分离因子的概念及意义; 4)了解分离方法的选择;
分离过程的节能技术

俞晓梅
2004
分离过程的节能技术
节能实质 吸收过程的能耗 精馏过程的有用能损失 精馏塔节能技术 多元精馏序列的优化排列
节能实质
节能
减少能量贬值,减少有用能损失
热力学效率
收益的有用能与耗费的有用能之比 表示过程的不可逆程度
有用能
(utilizable energy)
Δ=B/D 或 D/B-塔顶与塔底流率比, Δ<1
有序试探法
经验法则中选主要的七条有序试探 有序试探的次序:
M1- M2- D3- S1- S2- C1- C2
有序试探法
1. M1-优先选直接分离法 2. M2-优先选常温常压操作 3. D3-安排最少的馏出量 4. S1-优先分离有腐蚀、有毒、热敏性的组分 5. S2-优先分离最易分离的组分 6. C1-优先分离组分含量大的 7. C2-对等分离法则, 进料对半分
详细计算每一个单塔的费用 在初步经验法则判别基础上
进行数学规划法计算
实例分析
6个组分的物系分离 (A B C D E F) (6-1)座塔可能排列的流程方案数:
S = [2(n-1)]! / [n!(n-1)!] = 10! / [6!5!] = 42
序 组分 号
摩尔 相对
组成
挥发 度α1
相对 挥发 度α2
易分 离系 数CES1
易分 离系 数CES2
正常 沸点 ℃
A 丙烷
1.47
-42.1
B 1-丁烯
14.75 2.45
2.163
-6.3
1.18
3.485 3.29
C 正丁烷
50.30
-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理想气体混合物:
zi= yi 且
fi yiP
Wmin,T RT[ nk ( zi,k ln fi,k ) n j ( zi, j ln fi, j )]
out
化简为:
in
(7-7)
Wmin,T RT[ nk ( yi,k ln yi,k ) n j ( yi, j ln yi, j )]
传质分离过程
第七章 分离过程的节能优化与集成
主要内容及要求: 学习并掌握分离过程的最小功和
热力学效率,了解精馏的节能技术, 分离方法选择的一般原则,分离序列 的确定方法及分离过程的集成。
1
第七章 分离过程的节能优化与集成
7.1 分离过程的最小功和热力学效率 7.2 精馏的节能技术 7.3 分离流程的优化 7.4 分离流程的集成
n jH j Q nk Hk W
in
out
(7-1)
8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entropy balance:
(stream entropy flows+entropy flows by heat transfer) leaving system -(stream entropy flows+entropy flows by heat transfer) entering system = production of entropy by the process
out
i
in
i
(7-8)
15
Wmin,T RT[ nk ( yi,k ln yi,k ) n j ( yi, j ln yi, j )]
out
i
in
i
(7-8)
对于由A和B两组分构成的二元气体混合物
在进料温度和压力下被分离成纯A和纯B产
品的情况,式(7-8)可简化为无因次最小功:
Wmin,T nF RT
对于等温可逆过程,进出系统的物流与环境的温度均 为T,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Q T[ nkSk n jS j ] (7-2)
流出系统的物流的 out
in
进入系统的物流的
熵的总和
熵的总和
9
Q T[nkSk njS j ]
outBiblioteka in(7-2)n jH j Q nk Hk W (7-1)
而化学位与组分逸度的关系式为:
i i0 RT[ln fi ln fi0] (7-6)
12
Wmin,T nk Gk n j G j (7-4)
out
in
G zi i
(7-5)
i i0 RT[ln fi ln fi0] (7-6)
若进、出物流的同一组分具有相同的基准态,则得
到用逸度表示的最小功:
由自由能的定义
G=H-TS
式(7-3)也可以整理为物流自由能的增量:
Wmin,T nk Gk n j G j (7-4)
out
in
11
Wmin,T nk Gk n j G j (7-4)
out
in
一个混合物的摩尔自由能由各组分的偏
摩尔自由能,即化学位加和得到:
G zi i
(7-5)
3
7.1 分离过程的最小功和热力学效率
Minimum Work and Thermodynamic Efficiency
4
由SLT可知,完成同一变化的任何可 逆过程所需的功均相等,因此,达到一 定分离目的所需的最小功可以通过假想 的可逆过程计算出来。最小功的数值决 定于待分离混合物的组成、压力和温度 以及分离所得产品的组成、压力和温度。
[ yA,F ln yA,F
yB,F ln yB,F ]
(7-9)
16
如果分离产品不是纯组分,则 该过程的最小分离功等于原料分 离成纯组分的最小分离功减去产 品分离成纯组分所需要的最小分 离功,可见,产品的纯度越低, 所需的最小分离功越小。
p292 例7-1
17
二、分离低压下的液体混合物
Wmin,T RT[ nk ( zi,k ln fi,k ) n j ( zi, j ln fi, j )]
Wmin,T RT[ nk ( zi,k ln fi,k ) n j ( zi, j ln fi, j )]
out
in
(7-7)
13
分离的最小功表示了分离过程耗 能的最低限。
最小分离功的大小标志着物质分 离的难易程度,为了使实际分离过 程更为经济,应设法使能耗尽量接 近于最小功。
14
一、分离理想气体混合物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energy balance:
(stream enthalpy flows+heat transfer+shaft work) leaving system -(stream enthalpy flows+heat transfer+shaft work) entering system=0
5
7.1.1 最小分离功
Minimum Work of Separation
6
摩尔流率 摩尔组成 摩尔焓
传入系统的总热量流率
系统对环境做功
Figure 7-1 A continuous, steady-state flow system for a general separation process
in
out
得到等温下稳定流动的分离过程所需最小功:
Wmin,T
out
nk Hk
in
njH
j
T
out
nk Sk
in
njS j
(7-3)
即 Wmin,T H T (S )
Wmin,T out nk Hk in njH j T out nkSk in njS j (7-3)
2
分离是混合的逆过程,不能自发进行,需 要以热或功的形式加入能量。
能耗是大规模分离过程的关键指标,能 耗费用总是大于设备的折旧费用,通常会占 据操作费用的主要部分。
因此,确定具体混合物分离的最小能耗, 了解影响能耗的主要因素,寻求接近此极限 能耗的实际分离过程是很有意义的。再者, 世界能源日趋紧张的状况也使得化工节能问 题显得尤为重要。
out
in
(7-7)
低压下液体混合物的组成为xi,组分i的 逸度 fˆi i xi pis ,式(7-7)简化为:
Wmin,T RT{ nk [ xi,k ln( i,k xi,k )] n j [ xi, j ln( i, j xi,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