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定价(综合教育)

贵金属定价(综合教育)
贵金属定价(综合教育)

国内贵金属的市场价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2012-3-2 4:52:17) 42人次阅读我要评论转载

国内贵金属的市场价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作者老王2012-03-01

国内贵金属的市场价,对于流通领域投资(投机)者、生产者、消费者来说,价格的计算是相当敏感的,都知道是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动而变动,但是对于八个贵金属品种的价格计算却又存在千差万别的计算方式,长期从事该行业的,多年来在实践中已经摸索出了大致的计算方式,但对于初入贵金属大门的,却难免存在诸多的迷惑和不解,事实多年在这个领域的业内人士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只知道是很自然的一种计算规则和方法。这是中国的国情。

我们从下表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八个贵金属品种国内市场计算上的千差万别。

贵金属品种国际美元/盎

司国际折人民

币价元/克

国内交易所

价元/克

国内市场交易

价元/克

增加元/克增幅%

黄金1773.20 358.63 359.50 365.50 6 1.70% 白银35.57 7.19 7.23 7.27 0.04 1%

铂金1705 346.05 358.50 365/363 6.50/4.50 1.8% 钯金702 143.19 170/168 27/25 18-19% 铑1525 308.90 405/425 96/116 31-37% 铱1085 219.76 276/273 56/53 25-24% 钌130 26.23 39/37 12.5/10.5 47-48% 锇400 81.00 100/98 19/17 23-25%

上述数据以2012.2.28日为准计算,来源于KITCO和中国金属资讯网1盎司=31.10348克1美元=6.2897人民币

从上表看,黄金、白银是完全按照国际市场的价格移动过来的,其增幅约1.7%,是国内市场的交易环节中的费用,铂金基本按照国际市场的价格,其增幅在1.8-2%,包括了进口环节中的保管、运输等费用,购买者可以名正言顺的取得17%的增值税发票,在企业结账时用于税负的进项抵扣,

但是其他的贵金属品种就不能这样计算了,除了进口环节的税务和增值税外还或多或少的考虑了流通领域利润,而且利润的弹性和空间也各有千秋,我们从增幅的%比上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在贵金属的八个品种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截然不同的定价机制呢?黄金与白银紧随国际市场也许有理由解释,而铂族金属中,却独有铂金别具一格的别出新裁,据说概因中国是最大的铂金进口国,为打击“水货”交易(走私),国家指定上海黄金交易所把铂金交易纳入正规渠道,维护中国的铂交易市场秩序,维护中国消费者的利益,在税收政策上开足绿灯,这个说法似乎是确凿和冠冕堂皇的,有理有据的,需求者只要委托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任何一家有代理权的会员单位,付出约定的代理费用,便比较顺利的就可购得任意的铂金,这就出现了高于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场外交易价,它的增幅一般超过场内交易价的2%。几年来的事实证明,上海黄金交易所确实成了铂金交易的主渠道,并且引领了国内的铂市场。但铂族金属中的其它品种就没有条件享受这种待遇了,于是就出现了复杂的定价机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国内现在这样的价格已经毫无理由的超越了它们的物有所值,对中国的消费者是很不公平的,对投资(投机)者同样也是不公平的,对国内的铂族金属深加工企业而言,同样是不公平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负担,那么这种状况会改善吗?业内人士当然企盼着能改变,例如希望钯同样纳入正规的交易渠道,但始终只听楼梯响,未见人上来,看来是有十二分的难度。无法推出。

从上列数据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黄金、白银已经完全融入国际市场,与国际市场顺利接轨,铂金在纳入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主渠道后,定价也比较合理,购买者也完全能理解,其国内的价格体现了这三个品种的物有所值,对打击走私和保护国内消费者的利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梳理一下其余的铂族金属品种,就费解了,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市场的交易价远远超过了国际市场的按人民币结算的价格了,其价格远远超过了它们本来的物有所值。(例如铑按国际市场人民币结算为308.90元/克,但国内市场的交易价却在405-425元/克,增值了96-116元/克)这样的定价机制,无疑打击了消费行为,限制了消费需求,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税务负担,对企业的发展不利,也不能有效地打击走私活动。

要改变这种局面,笔者知道只是一种痴想、妄想、幻想,这是中国的独特的国情所致,但笔者仍然希望能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注意,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了中国广大民营企业的生存,如何来减轻中小企业的成本和税务负担,让铂族金属在中国的经济辉煌中贡献力量,这一篇“痴想”文章能

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使中国的铂族金属工业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市场透明了,竞争激烈了,风险存在着,贵金属的流通领域、消费领域、深加工企业在这样的定价机制和税务政策下,难题不少,如何应对这种局势,是业内人士研究和讨论的一个课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